武汉协和医院领导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ORTHOPAEDIC BIOMECHANICS MATERIALS AND CLINICALSTUDY◎刘国辉教授简介个人简介刘国辉,男,医学博士,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创伤骨科主任。
任职情况现任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SICOT中国部创伤委员会常务委员,SICOT中国部创伤骨科学会常务委员,SICOT中国部肩肘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下肢创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分会骨感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药物与转化应用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骨与关节损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脊柱损伤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创伤骨科与多发伤学组副组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质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学会骨质疾病专业委员会修复重建学组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创伤骨科学组主任委员,AO/OTC中国区讲师,AOCC湖北委员会主席。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等十余种期刊杂志编委、审稿专家及二十余种SCI杂志审稿专家。
学术成果以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在国内外SCI收录40余篇,中华系列权威期刊论文60余篇);获批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4项(已转化1项),受理申请专利7项。
主编学术专著1部,副主编学术专著2部,参与编写其他专著10余部。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ORTHOPAEDIC BIOMECHANICS MATERIALS AND CLINICAL STUDY◎刘国辉教授简介研究成果主持在研课题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2001502 ):个性化智能动态矫形器硏究课题负责人科技部国家重点硏发计划项目(2018YFB1105705 ):高性能聚合物个性化可吸收接骨板的生物学性能检 测和临床应用,子任务负责人(项目骨干)国家卫计委重大疾病科技行动防治计划创伤修复重大专项:3D 打印新型水凝胶支架负载A-LL-37-L 修复感 染及缺损创面硏究国家卫计委重大疾病科技行动防治计划创伤修复重大专项(ZX-01-018 ):多中心协作不同作用机制下骨与软组织感染、缺损控制再生修复的应用硏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2345 ) : 3D 打印纳米纤维水凝胶支架负环hBDs-L 修复感染性缺损创面湖北省卫健委重点支撑项目(WJ2019Z009 ) : 3D 打印生物活性纳米藻酸盐水凝胶负载hGlyrichin 修复感 染性缺损创面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SBAR 模式下3D 打印模型技术在临床医学八年制骨科床旁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武汉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武汉市科学技术局)(2017060201010192 ) : 3D 打印自组装水凝胶支 架负载A-hBDs-L 修复慢性感染性创面主持结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际AO 创伤亚太基金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科硏基金项目10余项课题任务负 责人。
武汉协和医院创建于1866年,距今已有136年历史,是目前国内历史悠久的医院之一。
医院学科齐全、力量雄厚,担负着湖北省及周边地区的医疗保健工作,也是该地区的医疗教学科研中心。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的更新,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医疗环境的需求,医院原有的设施已难以适应发展需要,与原有建筑不相适应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我们通过协和医院外科大楼设计,对医院的改扩建作了初步的探讨。
一、原地扩建的设计思路国内传统的大型医院大多为医疗中心,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对原有布局进行改进调整。
而医院又多位于市区,由于历史原因,用地狭小,周边被其他部门包围,因而无地可扩成为医院发展中的难题。
台湾张锦文先生在2000年全国医疗建筑研讨会上,对医院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大医院可以分为住院与门诊两个院区。
据统计,100位门诊病人仅3位需住院,因此,门诊部可以设在人口密集的市区,住院部则可建在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地价便宜的郊区,从而解决了用地局限的问题。
但是门诊与住院分离后,亦会产生新的矛盾。
医技设施大量增加、急诊病人手术及疑难病例的确诊、医务人员的配置,以及管理上的变更等问题都较难解决,同时病人在交通往返上亦有不便。
因此张先生提出的异地扩建,在交通发达、经济富裕的地区可以实现,而且也有良好的先例,不失为一种方向,有其积极意义。
另一种方式则是在原地扩建。
原地扩建具有较多优越性,它不仅可避免门诊与住院分离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而且较适合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现状条件。
如协和医院,其位于人口稠密的市中心,交通方便,加上医院的良好声誉,使门诊病人日益增多,给医院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医院确定在原址扩建700病床的外科大楼。
但原地扩建最大的弊端为见缝插针式建房,使绿地面积减少,环境拥挤。
协和医院为了留出较多绿化用地,采用高层建筑建设外科大楼,并拆除大量旧有房屋,对总体布局作了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当前面临医疗事业进步,医院普遍存在着扩建与用地的矛盾,建议对今后新建医院的建设用地标准及选址应慎重考虑。
武汉协和医院领导:
您们好!
今天我怀着万分感激的心情给您们写这封信,感谢贵医院的几位好医生,他们把病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他们的医德医风令人敬佩令人感动,他们的热情深深的感染了我们!使我们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激之情,为了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敬意与谢意特拿起笔来给您们写这封感谢信!
我的儿子于9月18日因车祸住进了贵医院,他的主治医生是林敏华和姚东晓。
能遇到这样的好医生真是我们修来的福分,林医生和姚医生每天都早早的来到病房查看病情,待人和蔼可亲,耐心细仔的询问病情,安抚病人的情绪。
还耐心的指导我们怎样护理病人。
他们总是微笑着走进病房,对每位患者都是那样的热情那样的关心,是我们一见到他就像见到了自己的亲人,就像见到了一个大救星!
儿子因脑腔有积血左胳膊的手术一直做不上,林医生和姚医生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总是过来查看血氧指数。
一遍又一遍的询问病情。
他把病人当做了自己的亲人,真是令我们感动。
就要做手术了他又是一遍又一遍地安抚儿子和我们的情绪,请我们放心!把病人交付给这样一个认真负责又热情的医生手里,我们真是一百个放心!
手术在唐楠、朱正凯、郝海涛、冯松山等很多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成功完成了!让我们在这里对所有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在这里我们还要忠心地感谢护士长许妮娜及护士秦琴和章凌华,是她们耐心细致的照顾,才有张一苇今天的康复,他的起死回生离不开这些白衣天使们的细心呵护!就让我们向他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声声的道谢都无法表达我们对这些医生的感激之情,就让这封信略表一下我们对这些医生的一片敬意吧!他们的工作热情,他们的为人令我们敬佩!我们深为贵医院能有这样的好医生而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希望贵医院能够接受我们的这片敬意与谢意!让林敏华等几位医生的这种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急病人之所急,救死扶伤的精神永远发扬光大!
最后让我们向所有负责的医生深深地鞠上一躬!说声:谢谢!向贵医院深深地鞠上一躬!道声:谢谢!
感谢人:患者张一苇及家人
2012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