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资料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10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1、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2、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3、城市现状条件――是城市现有的各项物质内容的构成和状况。
4、城市总体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各项发展建设的综合布置方案。
5、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在城市用地范围内,根据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的来布置,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并创造储清洁、卫生、美丽的城市。
6、城市规模――是指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7、城市绿化覆盖率――市区内各类绿地覆盖面积总和与市区面积之比。
8、热岛效应――城市由于建筑密度、生产和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的热量,会产生市区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一种情况。
9、环境容量――指风景区的单位面积内所能容纳的平均游人数量,称为容人量,具体用m2/人。
10、行道树――按一定方式种植在道路的两侧,造成浓荫的乔木。
11、视距三角形――根据两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可在交叉平面上绘出一个三角形,称为~。
12、风景――在一定的条件之中,以山水景物,以及某些自然和人文现象所构成的足以引起人们审美与欣赏的景象。
13、景点――构成园林绿地的基本单元。
14、景物――构成风景的客观因素,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主要有山、水、植物、动物、气、光、建筑、其他等8类。
15、街道小游园――是在城市干道旁供居民短时间休息用的小块绿地,又称为街道休息绿地,或称为街道花园。
16、植物园――以植物科学研究为主,以引种驯化、栽培实验为中心,培育和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不断挖掘野生植物资源,并扩大在各方面应用的综合研究机构。
17、自净作用――少量污染物一时性进入环境中,经过各种自然过程而分解、稀释,仍可使环境保持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生态平衡不致破坏。
18、“邻里单位”是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一种结构形式,1929年由美国人佩里提出。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及设计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潍坊学院潍坊学院第一章测试1.人类与自然相处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A:渔猎时代由聚群而定居 B:后工业化及信息化时代 C:工业时代及大规模的建设 D:农耕时代城邑的建立 E:原始氏族社会及聚落时代答案:渔猎时代由聚群而定居;后工业化及信息化时代;工业时代及大规模的建设;农耕时代城邑的建立;原始氏族社会及聚落时代2.后工业化及信息化时代,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基础上,园林景观发展倾向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A:场所精神与文脉主义 B:设计要素的创新 C:形式与功能的结合 D:生态与设计 E:自然的精神和对意义的探索 F:现代与传统的对话答案:场所精神与文脉主义;设计要素的创新;形式与功能的结合;生态与设计;自然的精神和对意义的探索;现代与传统的对话3.英国自然风景园是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规则式园林 B:以大片牧场为主的田园景色 C:自然山水体系答案:以大片牧场为主的田园景色4.19 世纪中下叶,欧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即“城市公园运动”,一些专家在看到利用科学技术改造城市的可能性时,也思考着如何保护大自然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问题。
()A:对 B:错答案:对5.诞生于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是由著名设计师麦克哈格主持设计完成的。
()A:对 B:错答案:错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于2005年8月在浙江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规划先行,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前提,也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顶层设计。
()A:对 B:错答案:对7.“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1月9日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提出的治国理政方针理论。
()A:对 B:错答案:对8.园林景观功能完善是指()。
A:特色 B:实用与精神多重满足 C:文化 D:形象答案:实用与精神多重满足9.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人本设计回归,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是指设计一定要注重细节设计,学会换位思考的统筹设计。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复习题一、填空题1.居住区绿地系统有三级公共绿地,分别是、小游园、 .其最小规模按顺序分别为1。
0公顷、0。
4公顷、0。
04公顷。
(居住区公园、组团绿地)2、按人口数量进行城市规模划分,特大城市人口为__ _以上,大城市人口为 . 100万、50万~100万3、城市用地现状图图纸比例为大、中城市 ,小城市。
1:10000 ~ 1:25000 ,1:5000~1:100004、中国将公园分为9类,包括、纪念性公园、儿童公园、、植物园、古典园林、体育公园、风景名胜公园、居住区公园等。
(综合性公园、动物园)5、园路按功能可分为主要园路(主干道)、、。
次要园路(次干道)和游憩小路(游步道)。
6、根据人们在观赏景物时,其垂直视角的差异可划分为、仰视风景和三类。
(平视风景、俯视风景)7、地形的表现方式有:、、蓑状线表示法、模型表示法、其它表示法。
(等高线表示法、标高点表示法)8、园林建筑的主要作用包括、观景、、组织游览路线。
(景观、划分园林空间)9、传统园林的三大体系为:、欧洲园林体系和。
(东方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10、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在《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提出的理论,其基本构思是立足于建设城乡结的、合、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兼有城市和乡村特点).(田园城市理论)11、1958年美国政府通过了由奥姆斯特德和他的助手沃克斯合作设计的美国的第一个城市公园方案公园在曼哈顿岛诞生.(纽约中央公园)12、城市绿地系统的三大指标分别是: \ 、以及。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绿地率以及绿化覆盖率)13、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有、、、、、、、指状等8种基本模式。
(点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楔状、带状)14、2004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中,提到我国城市绿化建设指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以上,人均公共绿地平方米以上,绿地率以上。
(45%12 38% )15、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公园绿地包括、、、、。
城市绿地规划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城市规划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
2.《周礼·考工记》订立一套严格的城邑规划建设制度,即所谓“营国制度”。
奠定了中国古代的都城以“前朝后寝”为主体的规划体系的基础。
或中国从周代开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城市。
大约成书于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3.雅典宪章以区域规划来代替单独的、孤立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
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
4.田园城市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城乡磁体” Town-Country Magnet—城乡结合体。
方案:城市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可分为市中心、居住区、工业仓储地带以及铁路地带。
有六条放射大道。
5.安全视距从发觉对方汽车立即刹车而能够停车的距离称之为安全视距或停车视距,这个视距主要与车速有关。
6.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是衡量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容积率=地上总建筑面积÷规划用地面积对于发展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
容积率越低,居民的舒适度越高,反之则舒适度越低。
一个良好的居住小区,高层住宅容积率应不超过5,多层住宅应不超过2,绿地率应不低于30%。
7.绿量8.道路红线在城市规划图纸上划分出的建筑用地与道路用地的界线,常以红色线条表示,故称道路红线。
道路红线是街面或建筑范围的法定分界线,是线路划分的重要依据。
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9. 城市绿地系统10. 《建筑十书》奠定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系统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全面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
第二章:1.城市绿地分类: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2.建设用地十大类: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3.各类城市绿地内涵:(一)公园绿地(G1)(二) 生产绿地(G2)(三) 防护绿地(G3)(四) 附属绿地(G4)(五) 其他绿地(G5)4.分析其特点与功能:(一)公园绿地: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二)生产绿地:指城市中心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绿色植物为主要手段,绿地比例占主导地位的城市用地。
圃地具有生产特点,如花卉展销中心。
(三)防护绿地分类与功能:A 城市防风林带:免受风沙侵袭,或者免受6m/s 以上的强风、台风的袭击B 卫生防护林带:阻隔有害气体、气味、噪音等C 安全防护林带:防火 防震 高压走廊保护 固坡固沙(四)附属绿地: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绿地;对外交通绿地;道路绿地;市政设施绿地;特殊绿地(五)“其他绿地”: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物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地等功能:生态环境保护、景观培育、建设控制、减灾防灾、观光旅游、郊游探险、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等。
5.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与方法:理论:1生态环境论2导向性生态论3景观格局理论4游憩论5 减灾论;方法; 1生态环境论:1.根据热岛环流布置城市边缘带状绿地2、游憩论:1游憩空间定额法(小公园出人率多)F=Pxf/eF:人均指标,m2/ 人P:出游率,f: 每个游人占有公园面积, 2城市绿地服务半径法3.减灾论:1 求出城市某地区地震时无家可归人数公式:M ——地震时无家可归人数;a ——人均居住面积a=某地区总居住面积/总人口A1——地震时毁坏的住宅建筑面积;A2——严重破坏的住宅建筑面积;A3——中等破坏的住宅建筑面积;6.减灾论:绿地不仅是人们休憩娱乐的场所,还可以作为人们避震疏散之地7.主要规划内容:1规划目标与指标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 3树种规划8.国家园林城市绿地指标:绿化覆盖率33%以上,建成区绿地率28%以上,人均公共绿地6m²以上;街道绿化普及率95%以上,市区干道绿地率25%以上;新建居住小区绿地率35%以上;旧区改造绿地率30%以上;生产绿地2%,苗木自给率80%;义务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85%。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A)卷参考答案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A )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
2.行列式布局、混合形式布置、散点式布置3.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组团路、住宅前小路4. 0.65~0.7 、不布置任何植物5. 树带式、树池式6.一板两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和四板五带式。
二:名词解释1、为保证行车安全,道路交叉口、转弯处必须空出一定的距离,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面或侧方来往的车辆,并有一定的刹车和停车的时间,而不致发生撞车事故。
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在交叉口平面图上绘出的三角形。
叫“视距三角形”。
2. 雷德伯恩新城是按照“邻里单位”理论,以交通和绿地为主导的规划模式。
特点是:绿地、住宅与人行步道有机地配置在一起,道路布置成曲线,人车分离,建筑密度低,住宅成组布置成口袋形。
通往一组住宅的道路为尽端式,相应配置公共建筑,这种规划布局模式被称为“雷德伯恩体系”。
3. 有较宽的街道上,在道路中央可作短时间的停留,为避开车辆使行人能安全过街而设的安全岛,其岛上留出行人停留的部分,进行铺装,而其他部分可种植草皮。
4.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他认为田园城市是兼有城市和乡村特点的新型城市结构形式,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霍华德对他理想的田园城市作了具体的规划,其设想为:①限制城市规模,在外围建设永久绿带;②实行城市功能分区,力求工业、商业、行政等职能均衡发展;③按规划单元建设,每个花园城市划分为6个区,每个区象一个市镇,人口约5000人。
三、判断题1—5:错、正、正、正、正; 6—10:错、正、正、正、正四、简答题1. 景物:是组成城市景观的物体的形式本身,是景观的基本要素;景感:人对城市景物的感觉反应,是有直接景感与间接景感组成;主客观条件:城市中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社会景观客观因子;人对景观的不同认识是主观因子。
1.人与自然的关系:(1)人不能离开自然;(2)人能动地改变自然界;(3)人的存在故意义是在于基因的独特性。
2.城市: 是具有一定非农业人口规模为主的居民点。
3.城市化: 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成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4.田园城市布局:(1)呈圆形, 中央为公园, 六条主干道由中心向外辐射;(2)核心部位为公共建筑;(3)在城市直径以外三分之一处设环形林荫大道。
(4)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广场、仓库。
5.田园城市实践: 莱彻沃斯, 是由恩温·帕克设计完毕的第一座田园城市。
6.城市规模:(1)人口1,000,000以上为特大城市;(2)人口500,000—1,000,000为大城市;(3)人口200,000—500,000为中档城市;(4)人口小于200,000为小城市。
7.1898年, 由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发表著作《明天, 通往真正的和平之路》。
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模式。
8.霍华德与柯布西耶思想的比较(1)共同点: 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的状况;(2)不同点:霍华德: 城市分散;发散—新建城市—空想社会主义社会改革。
柯布西耶:集中发散—全面改建城市地区—建筑师角度, 以物质空间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9.1993年在雅典帕提农神庙下签署《雅典宪章》, 核心内容: 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的问题。
10.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1)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系, 并将视之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2)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
(3)强调公众的参与。
11.英国园林与中国园林的区别?相同点: 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法则, 两种艺术都强调感情的表达;不同点: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内向的自然, 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是一种外向的自然;中国的传统园林的场合实质是“内部的”和“私用的”, 英国的自然风致式园林更接近于“外部”和“公有”。
▲由于中产阶级的兴起, 18世纪中叶后的(英国)部分皇家园林开始对公众开放, 随后是法国、德国和其他国家相效仿。
[0671]《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第一次作业[单选题]按照一定关系定位、排列,具有鲜明秩序感的群体空间称为:A:A群体空间B:B序列空间C:C组合空间D:D 公共空间参考答案:B[单选题]墙面高度对空间封闭感的影响中,有匀称感、亲切感的空间比例是:A:A D<HB:B D=HC:C D=2HD: D D=3H参考答案:B[判断题]我国最早的园林雏型是商周的"囿”参考答案:正确[单选题]城市空间中,人的步行距离一般不宜超过:A:A 100米B:B 200米C:C 500米D:D 1000米参考答案:B[单选题]室外台阶尺度一般为:A:A踏面小于280MM,踏高小于100MMB:B踏面大于280MM,踏高100-165MMC:C踏面小于280MM,踏高100-165MMD:D踏面大于280MM,踏高大于165MM参考答案:B[论述题]园林绿地设计说明书都包括哪些内容?参考答案:(1)园地概况;(2)规划设计的原则、特点及设计意图;(3)公园总体布局及各分区、景点的设计构思;(4)公园入口的处理方法及全园道路系统、游览线的组织;(5)园地四周防护绿地的建设;(6)植物配置与树种选择;(7)绿地经济技术指标;(8)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单选题]用于限制和分隔空间而不遮挡视线的植物为:A:A乔木B:B高灌木C:C矮小灌木D:D地被植物参考答案:C[单选题]外部空间行为按性质一般可分为必要性活动、随意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
儿童游戏属于何种性质活动:A:A必要性活动;B:B随意性活动C:;C社会性活动D:D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C[单选题]人最佳视域范围一般为:A:A垂直视角小于30度,水平视角小于45度B:B垂直视角大于30度,水平视角小于45度C:C垂直视角小于30度,水平视角大于45度D:D垂直视角大于30度,水平视角大于45度参考答案:A[判断题]居住小区中心游园主要供小区内居民就近使用,服务半径一般为100-200米参考答案:错误[单选题]无障碍坡道坡度一般为:A:A 1/8B:B 1/10C:C 1/12D:D 1/15参考答案:C第二次作业[判断题]据统计,我国目前多数高校绿地率已达25%,但与国家校园绿化面积应占全校总面积50-70%的规定,还有一定差距。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复习资料题型:1.名词解释,2某4;2.连线题,1某10;或者判断题2某5;3.填空题,0.5某(28—32);4.简答题;5.分析说明题。
一、名词解释。
1、说明书:说明建设方案规划设计的思想、建设规模、使用土地的范围﹑面积、建设条件等。
2、红线:在城市规划建设图纸上划分出的建筑用地与道路用地的界线。
3、道路分级:是决定道路宽度和线型设计的主要指标。
4、道路总宽度:也叫路幅宽度即规划建筑线(红线)之间的宽度。
5、分车带:又叫分车线,车行道以上纵向分隔行驶车辆的设施,用以限定行车速度和车辆分行,通常高出路面10cm以上。
6、交通道:为便于管理交通而设于路面上的一种岛状设施。
7、人行道绿化带:又称步行道绿化带,是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的绿化带。
8、分车绿带:在分车带上进行绿化,也称为隔离绿带。
9、防护绿带:将人行道与建筑分隔开来的绿带。
10、基础绿带:又称基础栽植,是紧靠建筑的一条较窄的绿带。
11、安全视距:是指行车司机发觉对方来时立即刹车而恰好能停车的距离。
12、视距三角形:为保证行车安全,道路交叉口、转弯处必须空出一定的距离,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面或侧方来往的车辆,并有一定的刹车和停车的时间,而不致发生撞车事故。
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在交叉口平面图上绘出的三角形。
叫“视距三角形”。
13、行道树:有规律地在道路两侧种植用以遮荫的乔木而形成的绿带,是街道绿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最普遍的形式。
14、街道小游园;在城市干道旁供居民短时间休息用的小块绿地。
15、花园林荫道:与道路平行而且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绿地,也可称为带状街头休息绿地。
16、步行街:城市中专供人行而禁止车辆通行的道路。
17、高速公路;是具有中央分隔带及四个以上车道立体交叉和完备的安全防护设施,专供车辆快速行使的现代公里。
18、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常常是公共建筑集中的地方。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一、名词解释1.垂直绿化面积2.园林3.绿化覆盖率4.比例与尺度5.绿地率6.视距三角形二、填空题1.城市道路绿化形式有:、、、、。
2.根据不同的种植目的,道路绿地可分为与两大类。
3.园路不知应考虑、、、、等因素。
4.工矿企业绿化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5.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是、、、。
三、判断题1.在道路交叉口的视距三角形内,植物的高度不得超过0.5米。
2.构骨不宜在儿童公园内种植。
3.在宅旁绿化时,据住宅南向窗前5米以内不应种植高大常绿乔木。
4.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的建筑、园林开欧洲建筑、园林之先河,直接影响了法国等国的建筑园林风格。
后来法国吸取了中国山水园的意境,融入其造园艺术中,对欧洲园林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5.元、明、淸时期,我国园林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园林,如北京的西苑三海、圆明园、清漪园等,达到了园林建设的高潮期。
6.中国古典园林以混合式为主。
7.居住小区中心游园主要供小区内居民就近使用,服务半径一般为100-200米。
8.根据大学校园绿地的功能划分,一般可以将大学绿地分为教学科研绿地、学生生活区绿地、教职工住宅区和学生活动区绿地四种类型。
9.污染性大的工厂宜布置在盛行风的下风向。
10.三株丛植最大的一株树英稍远离。
11.图案式花坛又称模纹花坛。
12.列植就是指乔、灌木按一定直线和曲线成排成行的栽植。
四、简答题1.植物园的园址选择有哪些要求?2.儿童公园绿化种植要忌用哪些植物?3.居住区宅旁绿化应注意哪些问题?4.行道树的树种选择有哪些原则?5.结合屋顶花园的环境特点,总结屋顶花园选择植物应具备那些条件?6.攀援植物适合用于哪些造景?五、作图题请为某城市道路绿化(三板四带或四板五带式)进行规划,画出他的平面图和断面图,并做简单的植物配置和说明书。
一:识记题 1、在城市用地实用性的评定过程中,通常办法是将用地按优劣条件分成的种类为3种。 2、油松不具有防火性。 3、乔木与有窗建筑物外墙的最小间距为3.0 m。 4、树带式种植带的宽度一般不小于1.5 m。 5、在城市用地中按照土地的使用性质进行分类,农业生产用地不属于城市用地。 6、适合于在儿童公园栽植的植物是南天竺、樟树、桂花等等。 7、“田园城市”的提出者是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 8、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9、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道路广场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8-15m2。 10、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保护环境的途径不包括充分进行宣传保护。 11、分车带在高速干道上的分车带不应该种植乔木,分车带以种植草皮为优。 12、城市劳动人口不是风景区中的人口构成。 13、农、林、牧、渔、水利业属于城市产业类型中的第一产业。 14、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0-25m2。 15、将人口规模进行分类,特大城市的城市人口数为100万以上。 16、选择耐旱植物不是工厂企业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的基本原则。 17、城市园林绿地布局,要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经济发达不是其基本要求。 18、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选择原则不包括名贵树种。 19、有利于创造人文环境-社会价值不是工厂绿化意义主要表现。 20、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21、城市绿地类型中,不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是居住区绿地。 22、在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中,当苗木刚出圃时,一般合适胸径为12-15cm。 23、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绿地一般控制在每人不得小于9m2。 24、风景游览绿地不参与建成区的用地平衡的绿地。 25、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在形式上不包括点状绿地布局。 26、桃树不是抗SO2的树种。 27、将人口规模进行分类,大城市的城市人口数为:50万~100万。 28、在公路绿化中,交叉处应留出足够的视距,在遇到桥梁、涵洞等构筑物时,不得种树的距离是5m。 29、在居住区组成中,居住区建筑用地一般占居住区总用地的50%。 30、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8-28m2。 31、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32、在人的心理感受方面,对城市印象影响最大的因素,大致包括以下5个部分。即:道路、边界、中心、区域和标志物。 33、苗圃中辅助生产面积用地一般占到总用地面积的20%。 34、工厂企业的组成包括:厂前区、生产区、露天堆料场及仓库区、绿化美化地段。 35、城市广场按功能、用途、及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处位置划分为:集会游行广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 36、居住区用地以功能要求来分,由4类用地组成,即: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用地、道路及广场用地、公共绿地 37、下列城市绿地类型中,不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是附属绿地。 38、在综合性公园中,全市性公园服务半径一般为2-3km,区级公园的服务半径一般为1-1.5km。 39、风景的特征包括:环境特征、时间特征、观赏效果的“距离”特征和综合特征四个方面。 40、风景区中的保护区划分为: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环境影响保护区3部分。 41、城市园林绿地布局,总的目标是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其基本要求是要达到布局合理、指标先进、质量良好、环境改善的条件。 42、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不包括人口数量。 43、行道树的定植株距最小为4m。 44、导游线的组织是公园各景区艺术布局规划的重要内容。 45、市区绿地率=绿地面积÷用地总面积×100%。 46、构成风景景物的素材,主要有山、水、植物、动物、气、光、建筑、其他等八类。 47、“邻里单位”是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一种结构形式,1929年由美国人佩里提出。 48、根据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主要分为5种类型:即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 49、在城市街道绿化中,保护行人不属于其卫生防护功能。 50、树木园属于专业性植物园。 51、从游览及文化休息方面考虑,我国提出的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近期每人平均3-5㎡,远期每人平均7-11㎡的指标。 52、城市绿化覆盖率(%)=市区各类绿地覆盖面积总和(h㎡)÷市区面积(h㎡)×100%。 53、我国城市绿地系统,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4种形式,即:块状绿地布局;带状绿地布局;楔形绿地布局;混合式绿地布局。 54、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图纸部分包括:城市园林绿地现状分析图、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图、城市园林绿地近期规划图、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分期实施图。 55、旅游业属于城市产业类型中的第三产业。 56、防护绿地的主要功能包括改善城市自然条件和卫生状况。 57、在平面布局上,街道小游园的规划方式有:规则对称式、规则不对称形式、自然式布局形式、混合式布局形式。 58、居住区绿地一般由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组成。 59、对综合性公园进行功能分区,一般分为:安静休息区、文化娱乐区、儿童游戏区、体育活动区、园务管理区及园务设施等。 60、公园规划设计的内容包括:现状分析、公园总体规划、详细设计、植物种植设计、施工详图、公园规划设计说明书的编制及建园预算。 61、工业属于城市产业类型中的第二产业。 62、将人口规模进行分类,中等城市的城市人口数为:20万~50万。 63、自然风景空间的类型主要有:涧式空间、井式空间、天台式空间、一线天空间、山腰台地空间、动态流通空间、洞穴空间、回水绝壁空间、洲岛空间、植物空间等。 64、风景资源评价的基本依据是:景物构成的艺术特征、旅游环境质量和开发利用条件三个方面。 65、风景名胜区在导游线组织过程中,其组织游览程序包括:入景、展开、酝酿、高潮、尾声。 66、城市的功能:生产劳动、居住、生活、文娱与体育、休息。 社区公园的服务半径一般为500m。 67、园林绿地功能包括:保护城市环境、城市绿化景观的功能、文教和游息功能。 68、行道树的种植方式分为:树带式、树池式。 69、在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平衡中,生活居住用地占城市用地比例为50%-60%。 70、宅间绿化的布置形式包括:树林型、绿篱型、围栏型、花园型、独院型。 71、植物园的选址宜选远郊。 72、道路对坡度有要求,对于机动车道来说,道路纵坡不宜超过3﹪~4﹪。 73、一般生产绿地安排在郊区,并保证与市区游方便的交通联系,比便苗木的运输。 74、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实施总体规划的阶段规划,期限要一般为5年。 75、进行行道树栽植,速生树的定植距离一般采用5-6cm。 76、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公共绿地一般控制在每人不得小于7m2。 77、防护绿地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城市防风林带、卫生防护林带、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 78、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树种的规划方法包括:调查研究、确定骨干树种、制定主要的树种比例。 79、在城市园林绿地中,园路是小游园的骨架。 80、工厂企业绿化的特点包括哪些:环境恶劣、用地紧凑、保证生产安全为主、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81、道路绿化断面的布置形式有: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和其它。 82、在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中,树干分支角度越大的,干高不得小于2.3m,分支角度较小者,也不能小于2m,否则会影响交通。 83、停车场的绿化形式可以分为:周边式绿化、树林式绿化、建筑前绿化兼停车场。 84、在居住区绿地中的小游园的布置形式主要有:规则式、自由式、混合式。 85、在校园绿地规划中,离建筑物5米才能栽植乔木。 86、在工厂企业组成中,厂前区最能体现工厂企业的形象及反映工厂的特点。 87、淳朴的民风不是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特点。 88、人文景观不是对城市印象影响最大的因素。 89、在交通干道上栽植的行道树,干高不得小于3.5m;非机动车和人行道之间的行道树,干高也不能小于2.5m,否则会影响交通和人的通行。 90、市级综合公园的服务半径为2000m,区级综合公园的服务半径为1000m 。 91、按城市广场的功能、性质,可将城市广场绿地分为:集会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文化娱乐休闲广场。 92、风景构成的基本要素有3类,即景物、景感和条件。 93、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2个阶段进行 94、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包括:公共绿地、公共设施绿地、道路绿地、宅旁绿地。 95、综合性公园根据其活动内容可以分为:休憩游乐、政治、文化及科学普及教育、园务管理区及服务设施。 96、工厂绿化意义主要表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功能价值、有利于创造精神财富-精神价值、有利于创造物质财富-经济价值。 97、防护绿地的不属于专用绿地范围。 98、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树种的规划方法不包括绘制植物种植图。 99、水源地不是工厂企业的组成部分 100、生产绿地不是属于城市总体规划中土壤平衡绿化用地范围之内的绿地 101、杉木不是较好的防火树种。 102、为了发挥绿化对于改善城市小气候的影响,一般在可能条件下绿带以占道路总宽度的20%。 二、名词解释
1、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2、城市现状条件――是城市现有的各项物质内容的构成和状况。 3、植物园――以植物科学研究为主,以引种驯化、栽培实验为中心,培育和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不断挖掘野生植物资源,并扩大在各方面应用的综合研究机构。 4、风景――在一定的条件之中,以山水景物,以及某些自然和人文现象所构成的足以引起人们审美与欣赏的景象。 5、自净作用――少量污染物一时性进入环境中,经过各种自然过程而分解、稀释,仍可使环境保持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生态平衡不致破坏。 6、行道树――按一定方式种植在道路的两侧,造成浓荫的乔木。 7、城市总体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各项发展建设的综合布置方案。 8、景点――构成园林绿地的基本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