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3
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对党忠诚,信仰坚定,是对每一名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要求。
郑德荣,我国著名的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就是一名信仰坚定,对党绝对忠诚的标杆党员。
是什么支撑着他走完这短暂但又光辉的一生,答案便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直到他永远地离开这个世界时,他心中念念不忘的仍是他终生热爱的党的事业,仍是他毕生追求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这便是信仰的力量。
党员干部首先要学的就是这种对党忠诚的纯洁,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
始终高举旗帜跟党走,是党性原则和科学追求相结合的光辉典范,被誉为“红色理论家”。
党员干部只有做到对党忠诚,才能始终保持干净,才有自信、有胆量去为党、为人民的事业勇于担当,才能最终做出对党对人民有益的光辉业绩。
其次要学的是对党的事业的坚守。
面对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诉求,他笔耕不辍。
2011年,建党90周年,郑德荣85岁,这一年他发表学术论文多达13篇。
2017年92岁的郑德荣又申报了十九大专项重大课题。
在他临终前两天,还在听取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心得体会。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为了党的事业孜孜不倦,鞠躬尽瘁。
第三要学的就是探索创新的韧劲。
他是中共党史学科的一面旗帜,把创新作为学术研究的不懈追求,潜心探索、精益求精。
为了掌握学术动态,郑德荣教授坚持阅读大量的学术期刊和报纸文献,而且还记读书笔记。
他在学术界首次明确提出,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旗手和奠基人。
这便启示我们要在不断学习思考中提高思想认识,在探索创新中提高工作质量,鼓励大胆探索,做好总结提炼,带动工作全面提升。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因此,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习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犹在耳边,打铁必须自身硬,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坚守对党的信仰,坚守对事业的追求,坚守在探索创新中的坚韧,坚定不移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践行者,共同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
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2篇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你知道多少?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2篇,大家一起来看看,参考参考!【篇一】郑德荣,男,汉族,吉林延吉人,1926年1月出生,1952年11月参加工作,195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8年5月3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2岁。
郑德荣同志是我国著名中共党史专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用极其简单而纯粹的的一生坚守心中的信仰,用一名共产人对党的无限忠诚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丰碑。
其为人,他是马克思普遍真理的坚定信仰者。
“要不忘初心,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郑德荣同志最后的遗言,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郑德荣一生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因为信仰、所以研究,郑德荣同志用67年的研究岁月彰显了他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坚守。
“我一定要站在真理这一边”,真理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坚守真理的人更需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92年的峥嵘岁月,郑德荣同志用他的一生彰显他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卫道者。
其为学,他是一位坚定的“红色理论家”。
从马克思主义到毛泽东思想,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郑德荣的理论研究始沿着党和国家伟大事业发展的方向密切相连。
从事学术研究67载,郑德荣同志视学术为生命,始终把研究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党史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用熊熊燃烧的信仰之火,点燃理论之炬,转化为照耀现实之光。
其为师,他是集学高和德高为一体的教育工作者。
60岁时,郑德荣曾立下宏愿,要用10年时间培养出10个博士,出版10部专著。
30多年过去了,郑德荣培养了49名博士生,出版了40部专著,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这一连串的数字看似平淡无奇,却展现了郑德荣同志育人、做学问、搞研究的师者风范,也是学识渊博、研究深入的体现。
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心得郑德荣先生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育家,他一生都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不仅对我们个人的成长与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郑德荣先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育与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化、全面化、多元化,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最好的支持。
我们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应当从这个方面来认识和借鉴:学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尊重和引导他们的个性发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设施手段,提高课堂效果,给每一个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积极的影响。
其次,郑德荣先生在教育领域中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
他曾经创立了“亮点课程”、“师生同编”等多个教学模式,培养了众多的优秀教师和学生。
在这方面,我们也应该认真学习其经验,创造性地整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技术,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
再次,郑德荣先生不断自我更新,勇于担当,勇于创新。
他在求学、教学、读书三个阶段始终保持了一颗进取的心态,积极从事各种教育实践活动,推广各种成熟的教育模式。
他在多年的工作生涯中,先后撰写了《英语教学法》、《小学课堂教学实例——情境教学》等多本著作,不仅加强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也丰富了教育领域的实践经验。
对于我们,同样需要拓宽视野,注重内涵柔美与精神层面的培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任务,达成自我价值和人生发展的最终目标。
最后,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也需要有坚定的信仰和恒定的追求,始终保持良好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郑德荣先生不仅立志在教育领域为人民服务,同时也是一位高尚的志愿者,不断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关心弱势群体,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推动教育事业和社会进步。
对于我们,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不仅意味着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培养自己的高尚品格和道德观念,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心得感悟12篇【一】郑德荣,东北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兼)、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曾任东北师大副校长等职。
1991年获国家特殊津贴、省优秀教师、长春市劳模等称号,他主持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在全国高校147所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评估中荣获首榜。
80年代以来主持国家、省部级规划项目7项,获奖17项。
撰写主编《毛泽东思想史稿》、《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30部,在《求是》、《中共党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
应邀为15个省市学界讲学、出席在美国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在大会演讲。
2018年5月11日,中共吉林省委发出了向郑德荣同志学习的号召,5月16日,《吉林日报》头版发表了题为“高高举起信仰的旗帜——追记全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我国中共党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郑德荣教授”的文章,对郑德荣生前先进事迹进行连续报道。
对照这样的学习榜样和楷模,我自己觉得差距很大,必须努力学、认真学。
郑德荣同志毕生信仰坚定,勤奋创新、为人师表,不仅是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见证者和贡献者,更是优秀共产党员的典范、为人师表的楷模。
他坚持“理想、勤奋、毅力、进取”的拼搏精神和“严谨、扎实、探索、创新”的科学态度,辛勤耕耘、孜孜不倦,在学术上不断进取,探索创新,为党的理论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学生。
一、学习他坚定执着的信仰信念每名共产党员都要像郑德荣同志那样,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对事业无限忠诚,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用信仰的光芒,照耀前进道路上坎坷;把对信念的追求,落实在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具体工作中,通过不懈的勤奋努力,绽放出信念的力量。
每名基层党员干部只有学习郑德荣同志,坚定执着的信仰信念,我们的事业才能步入辉煌,“十九大”确定的宏伟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感悟郑德荣先进事迹体会在许多中国人心中,郑德荣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用他的毕生精力和努力来抗击疾病和灾难,他的故事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了“医者仁心、振兴中华”的道理。
感悟郑德荣先进事迹体会,让我了解到了他为人类付出的伟大价值,也启示了我一些非常重要的思考。
首先,郑德荣的勇气和无私精神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
从他的成长经历来看,小学时他举棋不定,志向不明,但就读中学时,他被教师激励参加志愿者组织,此后他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带领团队与社区居民沟通,组织福利活动等,同时,在疾病面前,他既不放弃自己,也不放弃别人。
他始终保持信心和勇气,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为此他获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和崇敬,成为深得人民赏识的英雄人物。
其次,郑德荣的坚持和汇合也令我非常震撼。
正是因为他在努力的过程不断地坚持方向,碰到困难时不屈服,自我激励,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他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让他不断去学习、把握、锻炼,通过持续加油、建立更多的联系,了解更多的新知识,发展自己的技能地工作能力,实现自我成长。
正是由于郑德荣的坚持和汇合,一直努力将自己的理念变得更加完美,实践了“医者仁心、振兴中华”的精神。
最后,郑德荣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为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他那种认真负责、自我超越的精神、永不言败的战斗精神都让我全身的血液沸腾。
特别是在我的学习和工作中,发现有些困难和挑战,我往往打退堂鼓,对自己失去信心,而看完郑德荣的事迹,我有了新的认识。
我不仅要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把握机会,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实现自我成长和成功。
感悟郑德荣先进事迹,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他精神上的价值和人性的光芒。
他的价值不仅在于他的健康,还在于他的精神、人格、品质和思想。
他的人性不仅在于他的强大、自恃、独立和积极性,还在于他的助人精神和对社会的承诺。
相信在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体会郑德荣先进事迹,将他的精神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做一个有信仰、有担当、有能力、有责任、有风度的好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尽一份努力的责任。
郑德荣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郑德荣同志这个93岁的老人,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工作,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
67年为人师表,凝聚了一位教师躬耕杏坛,一心培育英才的执着追求。
他通过努力奋斗,郑德荣以身体力行的实践诠释了生命意义的更多可能。
在大多数人心中,60岁本应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年岁,但是郑德荣却以60岁作为人生新的起点,培育后学、资政育人、创新治学,在人生的后半程一次又一次勇攀学术高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
很多曾与郑德荣共事过的老师还清楚地记得郑德荣60岁时给自己立下的宏愿:我退下来后,要用10年时间,也就是到我70岁的时候,培养出10个博士,出版10部专著。
他的离去使我国理论界痛失泰山北斗,学术同仁扼腕惋惜,然而,他坚定不移的信仰信念、探索创新的学术精神、永久奋斗的高尚品格将指引和激励更多人砥砺前行,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努力奋斗。
从教67年来,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忘记初心坚持共产主义信仰,不因外物诱惑和世事变幻始终牢记使命一心向党为民,一辈子坚守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当人梯、淡泊名利,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研所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殚精竭虑、矢志不渝,贡献了毕生精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郑德荣同志的一生是光荣而伟大的一生,他把坚定信念融入学术,教书育人融入生活,研究创新融入生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郑德荣同志是新时代的优秀教师代表,更是共产党员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标杆与榜样,历史和人民将永远记住这个伟大的名字---郑德荣!郑老就像一面旗帜,指引着我前行。
在他的一生中,始终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光芒,把个人融入时代,把研究融入生命,把创新融入学术,锲而不舍,驰而不息。
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2篇学习郑德荣事迹心得体会:1郑德荣教授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楷模6月25日,中央媒体将集中宣传我国著名中共党史专家、东北师大原副院长、荣誉教授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
郑德荣同志是我国著名中共党史专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作为一名“红色理论家”,他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把一生献给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
作为教师,郑德荣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三位一体的,而传道应列为首位。
今天的道,是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之道。
所以,他将多年教学和研究的收获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把自己对党的事业执着追求的心得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从中学习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真谛。
他经常对学生说,不仅在业务上要使自己成为国家的高级人才,而且在政治上应使自己成为共产主义战士,不管在什么样的政治风浪中,都要始终坚持坚定的政治方向,站稳立场,保持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
郑德荣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不放弃任何一次传扬红色理论的机会,他讲学的足迹遍及半个中国。
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他不管处于哪个年龄段,工作有多繁忙,身体有多么不好,都欣然前往。
即使是基层单位的邀请,他也从不拒绝。
学生劝他,这么小的单位就不要去了吧。
可他却说,这是责任,是我们的专业可以发挥作用的时候,怎么能推脱呢?小编推荐相关文章: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体会8篇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8篇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篇多年来,郑德荣不仅勤学不辍,还坚持创新研究,著述颇丰,他编写教材,出版专著,并通过这些理论成果,把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传播得更为广泛。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郑德荣提出了很多新论断。
他的这些学术观点与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密切相关,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紧密相连,更与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高度一致。
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
郑德荣同志是新时代的优秀教师代表,更是共产党员的楷模。
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先进模范,反思改进自己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先进模范,反思改进自己郑德荣同志是我国著名的中国共产党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
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一生紧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探索马克思主义真谛,视学术为生命矢志不渝传播科学真理,传承红色基因,把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党的教育事业。
我们要学习郑德荣同志这种始终坚持爱党护党为党,始终保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状态,为决胜全面小康汇聚磅礴力量。
向郑德荣同志学习,要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崇高品质。
郑德荣同志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是党性原则和科学追求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像郑德荣同志那样,既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坚定理想信念,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
向郑德荣同志学习,要学习他立德树人敬业奉献的高尚师德。
从教年,现实复杂却不弃梦想,理想遥远却不忘初心,坚守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传播真理淡泊名利,把自己的知识和温暖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
临终前两天还在听取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心得体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研所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向郑德荣同志学习,要学习他鞠躬尽瘁为国育才的赤诚情怀。
郑德荣同志把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始终高举旗帜跟党走,被誉为“红色理论家”。
是中共党史学科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殚精竭虑,矢志不渝,贡献了毕生精力。
我们要使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成为教育全省党员干部的生动教材,引导党员干部对照先进典型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激发斗志鼓满干劲。
向郑德荣同志学习,要学习他勇攀高峰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
郑德荣同志始终把个人融入时代把研究融入生命,以高深的学术造诣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卓越的学术成就,成为中共党史研究的一面旗帜。
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的思考与感悟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的思考与感悟
一个93岁的老人,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工作,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
作为一名守卫真理的“红色理论家”,他坚定地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把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作为一名勤奋创新的学者,他是中共党史学科的一面旗帜,他把创新作为学术研究的不懈追求,潜心探索,精益求精;作为一名默默耕耘的园丁,他坚守在教学一线,为人师表,甘当人梯,把自己的所思、所学、所想、所研、所得传授给每一个学生。
他就是郑德荣,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名字,但每一个听过他故事、读过他生平的人,无不因郑德荣这个名字潸然泪下。
☑一、学习他坚定执着的信仰信念
☑二、学习他探索创新的精神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进步的力量。
郑德荣同志把创新作为学术研究的不懈追求,潜心探索、精益求精。
我们的老师、每名党员只有学
习郑德荣同志创新精神,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乡村教育格局,我们的工作才会有“质”的飞跃,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三、学习他不忘初心、对事业无限忠诚的情怀
郑德荣同志是新时代的先进,更是共产党员的楷模,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
我们乡村教育人要认真学习郑德荣同志的崇高精神,同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以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精神,以善作善成、勇创一流的作风,改革创新,奋斗姿态,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幸福美好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耄耋勃发仰视可见郑德荣是全国著名的中共党史学家,他的才学和精神永远是党史干部学习的榜样和前行的动力。
要学习他终身奋斗精神。
60岁本应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年岁,但是郑德荣却以60岁作为人生新的起点,创新治学,培养了博士生49名,出版专著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
76岁那年,做为吉林省委学习十六大精神宣讲团成员,来到松原为全市干部群众作了长达3个小时的宣讲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
2018年4月17日,这时的他已经处于癌症晚期了,癌细胞已转移到全身,那种巨大的痛苦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但他心中却还惦记党的事业,为做好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论文修改工作,他毅然拔掉吸氧管,坚持完成修改任务。
5月1日,也就是他临终前两天,还在听取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心得体会。
他的一生都在工作、一生都在思考、一生都在搞学术研究。
这种奋斗终身的精神品格值得全社会各界人士学习。
要学习他毕生追求真理精神。
他作为一名守卫真理的“红色理论家”,把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他从不放弃任何一次传扬红色理论的机会,他讲学的足迹遍及半个中国。
郑德荣一生著作等身,宏论盖世,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93岁高龄的郑德荣带病撰写了纪念文章,并入选“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理论研讨会”。
郑德荣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最早一部创立概论体系的著作;《毛泽东思想史稿》是国内研究毛泽东思想最早的一部专著,该书修订本被中共中央办公厅确定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理论学习的配发教材。
要学习他恪尽责任的治家精神。
郑德荣最小的儿子郑晓亮用八个字形容郑德荣治家的家风:和谐、健康、互助、进取。
郑德荣一生夫妇恩爱、教子有方。
他特别能照顾人,当爱人80多岁身体不太好时,他帮着老伴穿衣服、削水果、陪老伴散步等,给晚辈们做出了榜样。
在他们两位老人的感召下,他们的子女都很和谐幸福,兄弟姐妹之间、夫妻之间、婆媳之间都过得很和谐,他们的家庭被街道社区评为“五好家庭”。
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郑德荣事迹心得体会:郑德荣:以信仰铸永恒他是一名教授,是学生心中永远的先生。
任教55年,始终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曾长期为本科授课,是全国高校仅有的党史三个博士点之一的奠基人,至今共培养硕士生14人,博士生35人。
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悉心听取学生谈学习心得,谆谆教诲学生。
他是一名学者,是业界不朽的学术家。
他治学严谨,把握学术前沿,执着于探索创新,不断推出新成果。
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撰写、主编的著作在国家图书馆藏3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学术空白,在海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声望。
他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终身的信奉者。
他把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每遇党和国家的重大纪念日和重要活动,无论工作多忙,也不管身体状态,他都积极关注,并举行相关讲座,即时进行解读。
他告诫学生,作为党史工作者,永远要站在党的立场上,要有为党工作的意识。
他一生珍视共产党员这一身份,直至90多岁时,仍坚持过组织生活,他用毕生经历践行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他是郑德荣,是一位用生命为党书写华章的老人,是著名中共党史专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中国党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全国优秀教师,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原副校长......5月4日,在北京召开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理论研讨会,郑老在病床上写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主要成果和宝贵经验》入选研讨会,可是,论文的主人却在前一天离开了这个世界。
5月3日,郑老因病逝世,享年93岁。
他走了,带着他的毕生信仰离开了,却留给了我们不竭的财富,留下了我们前进的“指南针”,指引着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蹄疾步稳。
他一生都视学术为学者生命,视学问为终生事业,在60岁的年纪,本可安享晚年,但他却立下“宏愿”,要用10年时间培养出10个博士,出版10部专著。
30多年过去了,郑德荣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期目标,达到了另一个学术高峰。
学习郑德荣同志事迹原创心得体会10篇郑德荣同志的先进事迹是我们都在学习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这里给大家带来的是学习郑德荣同志事迹原创心得体会10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篇一】我国中共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把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党的教育事业。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作为一名“红色理论家”,郑德荣同志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一生坚持在马言马、忠诚信奉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一生视学术为生命、矢志不渝传播科学真理,一生传承红色基因、把德育为先贯穿培养学生全过程,一生紧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探索马克思主义真谛。
年届九十时,他将研究方向拓展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用行动践行“信仰一旦树立了就要一直坚持下去!我一定站在真理这一边”的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政党,如一个人一样,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
”郑德荣同志毕生“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以“一颗赤子之心”始终高举旗帜跟党走,坚持党和国家的需要就是自己的学术选择。
郑德荣同志的“四个一生”是对理想信念力量的生动诠释,体现了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彰显了一名共产党人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和对党的无限忠诚,为我们树起了一面旗帜。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示范是最好的说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大力弘扬郑荣德同志的精神,就是要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去,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坚持爱党护党为党,始终保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状态,为决胜全面小康汇聚磅礴力量。
【篇二】郑德荣同志毕生信仰坚定,勤奋创新、为人师表,不仅是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见证者和贡献者,更是优秀共产党员的典范、为人师表的楷模。
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深感敬佩和感动。
他们以身作则,展现出了
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崇高的精神追求,给予我们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启示。
首先,郑德荣同志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人民,他在艰苦的条件
下坚持学习和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他在乡村教育事业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农村教师,为农民群众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事
迹告诉我们,只有肩负起责任,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其次,其他6位同志也都展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心。
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不计个
人得失,积极为人民群众服务。
他们无私无畏地践行着党的宗旨,帮助穷人、残障人士、青少年等弱势群体,用实际行动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
每个人应该学习的榜样。
此外,这7位同志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也是让人敬佩的。
他们在遇到困难和
挑战时,毫不退缩,坚持到底,最终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这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程,告诉我们只有勇敢面对困难,才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通过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不仅学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忠诚和奉献精神,也激励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要努力奋斗,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将继续保持学习
的态度,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
【内容摘要】
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作为马克思主义笃定执着的信仰者,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郑德荣教授留下的不只是宝贵的真理和知识,更是激励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永不枯竭的伟大精神财富——中华儿女当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以为培养中国优秀接班人为己任奋斗终身,郑德荣从教几年,桃李满天下,近年来,考虑他年事已高,学院不再给他安排本科课程,郑德荣不同意,依然定期给学生做专题讲座,郑德荣60岁时曾立下“宏愿”,年岁的增长非但没有让郑德荣的学术科研节奏放缓,反而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新见迭出,成就斐然,以为党的理论研究与传承不懈奉献,郑德荣1926年出生于吉林延吉,郑德荣与人合著的《毛泽东思想史稿》是系统研究毛泽东思想的第一部专著,在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马克思主义笃定执着的信仰者,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郑德荣教授留下的不只是宝贵的真理和知识,更是激励中华儿女奋发
图强永不枯竭的伟大精神财富——中华儿女当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
以为培养中国优秀接班人为己任奋斗终身郑德荣从教几年,桃李满天下。
郑德荣治学严谨。
他常说,理论必须彻底才能说服人,要彻底,必须靠科学的建构和阐述,靠历史资料和历史事实说话。
近年来,考虑他年事已高,学院不再给他安排本科课程,郑德荣不同意,依然定期给学生做专题讲座。
去年11月,郑德荣面向东北师大zd学院全体学生作学习贯彻党的九大精神的报告,全程2个多小时,充满激情,声如洪钟。
郑德荣60岁时曾立下“宏愿”:“我退下来后,要用10年时间,也就是到我70岁的时候,培养出10个博士,出版10部专著。
”30多年过去了,郑德荣培养了49名博士生,出版了40部专著,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
85岁那年,他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党的九大胜利召开,91岁的郑德荣立即申报九大专项重大课题;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92岁高龄的郑德荣带病准备纪念文章…… 年岁的增长非但没有让郑德荣的学术科研节奏放缓,反而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新见迭出,成就斐然。
以为党的理论研究与传承不懈奉献郑德荣1926年出生于吉林延吉。
1948年,还在读大学的他从国统区投奔解放区,在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前身)短训班学习时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
被深深吸引。
1952年从东北师大毕业留校后,从事党史研究教学,从此与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结缘,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
郑德荣与人合著的《毛泽东思想史稿》是系统研究毛泽东思想的第一部专著,在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他主编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创立概论体系的教材,印刷13次发行100多万册,至今在全国高校广泛使用。
东北师范大学于1981年成立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是全国高校成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机构之一。
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曾评价:“郑德荣的著作对宣传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推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