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草危害防除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近年来,野猪、野鸡、鹧鸪、肉食犬等特种养殖品种纷纷走进我国农村,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一定的经济效益,给农民带来不少实惠。
但是,面对日益热闹的特种养殖业,我们也应该冷静思考。
一方面,特种养殖业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只能是常规养殖业的补充,在整个畜牧业中,特种养殖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
但农民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即特种养殖是迅速发家致富的一条捷径,加上一些媒体的过分炒作,致富心切的农民很容易“误入歧途”。
出现一个新品种往往一哄而上,盲目引进,忽略专业知识、技术的及时补充。
还有不少养殖户采用近亲杂交的方式扩大规模,造成品种退化。
不久前,笔者采访了山东省东平县老湖镇几位曾养过貂、鸵鸟的农民,亲身体验过特种养殖的“跌宕起伏”后,他们说,搞特种养殖的最初,因为信息闭塞,市场预测无法实现,技术不到位,风险往往很大,有时候还不如大量养鸡鸭来钱快。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诸如海狸鼠、白蜗牛、黑蚂蚁、金定鸭、蜗牛这些特种养殖项目就让不少农民赔了钱。
另一方面,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我国对国际市场进一步开放,特种养殖业会越来越有“钱途”。
那么,作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渠道,发展特种养殖业,除了谨慎以外,还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业内人士提出的建议是:搞特种养殖必须先看准市场。
“新、奇、特”本来是特种养殖的三大优势,但自从2003年“非典”的突如其来,特种养殖市场波动显而易见,“新、奇、特”反倒成了绊脚石,消费者对野生动物的“反胃”现象使市场需求大大“缩水”,此时更加需要农民有市场风险意识,适当扩大或缩小养殖规模,或者改变养殖品种,准确把握市场脉搏。
发展特种养殖一直是被看好的一项富民工程,如何规避风险,绕开“礁石”是农民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
针对特种养殖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对于发展特种养殖这一行业,政府今后一定要加大协调力度,争取让整个行业联合起来,组建行业协会,引导养殖户走产、加、销一体化之路,这样才能使这一行业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
豚草的危害及生物防治对策作者:隋亚囡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年第04期摘要:豚草传入我国后,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严重的破坏,甚至威胁到了人类健康,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及经济作物的生长。
为了更好地防治豚草,就需要加强对豚草的研究。
本文分析了豚草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豚草的生物防治对策,希望对豚草的防治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豚草;危害;综合防治;对策豚草属于生态入侵植物,分布广为广泛,主要在草原、林地、旱地等地区。
豚草入侵的地区植物生长环境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甚至导致某些物种灭种;此外,豚草的花粉会造成空气污染,威胁到人类健康。
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分析了豚草的危害,并提出了豚草的生物防治对策,具体如下。
一、豚草的危害分析豚草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1.危害生态环境豚草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通过与与其他作物争夺养分、水分,影响到农作物、有益植物的繁殖、生长,不但影响了生态多样性,还使农作物产量受到了很大影响。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豚草还会分泌化感物质,这种物质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果不消除豚草,甚至会导致作物颗粒无收。
其二,豚草还是一些病虫的寄主,诸如向日葵叶斑病等。
任由豚草自然生产,大豆、蔬菜等农作物将会受到严重的病虫害。
2.危害人类健康豚草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其一,禽畜所吃牧草如果有豚草,禽畜肉蛋奶质量将下降,对食用肉蛋奶的人产生间接危害。
其二,豚草生产花粉数量巨大,传播范围较大。
当花粉密度超过40~ 50粒/m3,可能出现吸入性感染,引发一系列变态反应症,诸如过敏性鼻炎等;个别患者罹患花粉过敏症,也和豚草花粉密度过高有一定关系。
其三,豚草花粉含有较高的水溶性蛋白,容易引发过敏性变态反应,诸如皮炎、流涕、眼鼻痒等,严重者甚至会危害到人的生命。
二、豚草的生物防治对策除人工清除、加强植物免疫、化学防除等措施外,生物防治的研究价值是最大的。
外来入侵植物豚草及其综合防治摘要:豚草自从传入我国后,现已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均造成严重危害,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是一种典型的“绿色污染”,已成为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入侵植物之一。
根据其自身的生态学特性厦其危害以及" - 3前所使用的各种防除方法,同时考虑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确立了防除豚草应采取以生物防除、替代控制为主体,辅以人工防除、化学防除的综合治理策略。
关键词:豚草;生态入侵;综合治理豚草原产于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索诺兰沙漠地区,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害植物,又称为“爱叶破布草”,为一年生杂草,主要生长在路边、荒野里、荒坡上、沟渠中,株高20至150厘米。
全株表面布满粗糙的细毛;茎杆呈淡黄色或褐紫色,有很多分枝;植株上部叶片交替生长,下部叶片成对生长;叶片呈现羽毛状分裂。
豚草是一种繁殖力很强的植物,每年每株豚草可生产10万粒种子,而且其种子生命力极强,在不发芽的状态下,可存活40年作用。
一旦实际成熟发芽,便很快对周围植物产生“欺生”作用,抑制其它作物的正常生长。
因此被人们称为“植物杀手”。
1豚草泛滥的危害1.1对农业的危害首先,与农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使作物干枯死亡,导致作物减产。
据资料表明,豚草吸肥能力和再生能力极强,其耗水量和吸收土壤营养分别是禾谷类作物的2倍和1.5倍。
豚草能混杂在所有早地作物中生长,特别是玉米、大豆、向日葵、大麻和洋麻等禾谷类作物中,消耗大量的肥力,导致作物大面积荒芜,以致绝收。
据试验证明.在1m2的玉米地中,发现30 -5株豚草,玉米减产30%-40%,当豚草数量增加到50-100株时,玉米几乎是颗粒无收。
其次向周围环境中释放酚酸类、聚乙炔、倍半萜内脂及甾醇等化感物质,对禾本科、菊科等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子萌发、生长发育有抑制、排斥作用,从而使自身蔓延生长。
第3 ,豚草可感染甘蓝菌核病,并作为中间寄主感染甘蓝.同时还是一些大豆、蔬菜害虫的寄主。
2021借助天敌昆虫生物防治豚草的综述范文 1前言 1.1豚草的分布与危害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属菊科 Asteraceae、向日葵族 Heliantheae、豚草亚族 Ambrosiinae,起源于北美洲索诺兰(Sonoran)地区,为直立一年生草本植物,靠种子繁殖,是一种广泛传播的世界性害草[1-3]. 在欧洲、亚洲、北美、非洲、中南美和大洋洲均有分布,在欧洲主要分布在奥地利、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法国、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摩尔多瓦、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斯洛伐克、瑞典、瑞士、英国、乌克兰和南斯拉夫;亚洲分布于阿塞拜疆、日本、哈萨克、韩国和中国;北美分布于加拿大、墨西哥、美国(夏威夷);非洲主要分布在毛里求斯;中南美分布于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古巴、瓜德罗普岛、危地马拉、牙买加、巴拉圭、秘鲁和乌拉圭;大洋州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4,5]. 豚草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危及人类健康、破坏农牧业生产、破坏当地植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平衡以及可作为某些病虫害的中间寄主等4 个方面[3].豚草产生的花粉是人类花粉过敏症(枯草热,也称花粉症)的主要病原,引发过敏性皮炎和支气管哮喘等症状,从而导致人类健康受到危害。
据资料记载,美国每年约有 1470万人患花粉症,人群发病率达 2%~15%,其医疗费用高达 6 亿美元。
在中国,豚草不仅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且其花粉引起的过敏症患者占豚草发生区人口总数的 2%~3%以上,每年医疗费达14.5 亿元[6]. 在欧美一些国家,豚草严重影响城市和城郊(如加拿大的魁北克市)居民的生活环境[7-9],部分国家(如瑞士)将豚草防除上升至法律的高度,发动群众每年对豚草进行清除[10].豚草可混杂并入侵农作物田(如玉米、大豆等田地)和管理不善的蔬菜地、果园、桑园、苗圃、牧场等,由于具有强大的根系和巨大的地上营养体,对栽培作物及野生植物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豚草的危害与防除作者:刘海玉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24期摘要介绍豚草的形态特征、分布状况,分析其危害特点,并提出防除方法,以为其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豚草;形态特征;分布状况;危害;防除中图分类号S4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4-0166-01豚草是一种外来有害生物,目前在海城地区已普遍发生,有的地方发生很严重,尤其是公路两旁、铁路沿线、村子周围、校区旁边、高速公路边发生严重。
根据调查,近年来海城市豚草长势仍然很强,发生范围大。
该文就豚草的形态特征、分布状况、危害性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防除措施。
1形态特征豚草是菊科豚草属植物,原产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中美洲地区,现已分布到世界各大洲。
共有41种。
传播到我国的只有2种,即普通豚草和三裂叶豚草。
目前,海城地区主要是以三裂叶豚草为主。
三裂叶豚草株高1~2 m,有的可达2.5~3.0 m,叶片为掌状3~5分裂,每个分裂的叶片像人的手指一样伸展,边缘有锯齿,整个叶片长6~15 cm。
叶片表面有粗短毛,叶脉上的毛较长,手摸起来有强烈的粗糙感,叶片排列是对生的。
但少数大型植株顶端少数叶互生。
雄花穗粗壮,每个枝端上有数枚,用手触摸会染上红色。
绿盆内有黄色小花20~30朵。
雌花着生在花穗基部数对叶腋处。
每个雌花外所包被的囊状总苞大而厚,成熟后坚硬,上部周围与顶部有刺状突起。
2分布状况豚草是一种危险性的杂草,主要生长在铁路沿线、公路两侧、村落周围、城市街道、公园、垃圾场、河流两岸、墙边、堆料场、库房附近以及农田、果园、菜园内外,但是在永久性草场、草坪以及多年生杂草、小灌木占优势的地方,豚草很难入侵,而且三裂叶豚草多生长在比较潮湿的地方[1]。
豚草种子自衍繁殖,1株豚草可产生数千粒种子,其生命力顽强,有些种子在地下经过40年仍然萌发。
豚草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条件不适时,也能生存和繁殖。
辽宁地区三裂叶豚草3月末至4月初开始出苗,4月中旬进入盛苗期,5月末至6月初为出苗末期。
ABSTRACTNow,more and more scientists pay attention to the search of biological invasions. It not only impact on our daily life, but also impact on biodiversity, interspecific interactions,food chains and so on.As we know,there are many invasive alien species.Ambrosia artemisiifolia is one of invasive alien species. This paper introduce the characters,life history,invasive progress,demage,prevention of ambrosia artemisiifolia.We believe we can control the spread of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in the future.Key words:ambrosia artemisiifolia biological invasion biological prevention豚草的危害及防治摘要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豚草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害植物。
豚草自传入我国以后广泛蔓延,现已经成为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生物入侵植物之一。
本文对豚草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入侵过程、危害及防治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豚草生物入侵生物防治植物替代一二前言 (1)本论 (2)2.1形状特征 (2)2.2生活史 (2)2.3入侵过程 (2)2.4危害 (2)2.4.1对人体的危害 (2)2.4.2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3)2.5防治 (3)2.5.1强化植物检疫 (3)2.5.2人工防除 (3)2.5.3化学防除 (4)2.5.4生物防治 (4)2.5.4.1植物病原菌防治 (4)2.5.4.2植物替代 (4)2.5.4.3昆虫防治 (4)2.5.5大力宣传 (5)三结论 (6)参考文献 (7)豚草又名艾叶破布草或美洲艾,属双子叶植物纲菊科豚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新源县天然草原中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危害和防治措施方玉平1常静1陈南芳2豚草和三裂叶豚草是新源县危害较为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2010年被首次发现,2013年建立种群,2015年开始大量扩散漫延,对当地农牧业和旅游业造成严重影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该文介绍了新源县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主要危害和防治措施,希望能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豚草和三裂叶豚是菊科类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洲,于20世纪30年代后侵入中国,主要危害有“破坏生态系统和生物环境,造成农牧业减产,导致人类花粉过敏的主要致病原”,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因此,加强天草原中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防控工作,对保证农牧业生态安全和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生长特性和形态特征1、豚草。
豚草喜湿怕旱,再生力强,刈割后仍能快速再生,茎直立,高20~150厘米,有时可达200厘米以上,上部叶互生,下部叶对生,具短叶柄。
叶子呈羽毛状分裂,裂片呈现条状的披针形,叶面颜色深绿,背面灰绿,叶片具有粗糙短毛。
头状花序单性,往往雌雄同株。
雄花序有长约2毫米的短柄,30~100个雄花序总状排列于枝梢和叶腋的花序轴上,一株豚草可有无数个花序轴。
雌花生长在总状雄花序轴基部的叶腋中,单生或丛生。
一般春秋出苗,夏末开花,一棵植株可产数千颗种子。
2、三裂叶豚草。
三裂叶豚草喜湿,能适应各种不同肥力、酸碱度土壤,以及不同的温度、光照等自然条件,再生力强,刈割后仍能快速再生,茎直立,高50~250厘米,有时可达300厘米以上,有分枝,被短糙毛,有时近无毛。
叶对生,有时互生,具叶柄,下部叶3~5裂,上部叶3裂或有时不裂,裂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顶端急尖或渐尖,边缘有锐锯齿,上面深绿色,背面灰绿色,两面被短糙伏毛。
雄头状花约5毫米,有2~3毫米的细花序梗,下垂,在枝端密集成总状花序。
一般春秋出苗,夏末开花,一棵植株可产数千颗种子。
豚草的危害与防治豚草于2010年在新疆新源县则克台镇、那拉提镇被发现,于2013年成功建立种群,2015年开始大量扩散。
现在主要分布在阿热勒托别镇、则克台镇、吐尔根乡、坎苏乡和那拉提镇,其中阿热勒托别镇最为密集。
豚草延218国道分布超过54公里,分布宽度2~9公里,分布面积约250平方公里。
豚草已经入侵农田、草场、矿区、林带、农户周边、路边渠边。
豚草的传播与扩散途径。
目前新源县发现的豚草是沿着河流沟渠、以及公路分部在一个狭长的地带。
传播方式是种子延水传播,豚草沿路传播。
豚草入侵产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具体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豚草花粉可以引发过敏性皮炎和支气管哮喘等变态反应症,是花粉类过敏原中最重要的一种,危害人类健康。
二是对草地畜牧业的危害。
豚草叶子中含有苦味的物质和精油,若混杂在牧场、掺杂在奶牛的饲料中,一旦为乳牛食入,可使乳品质量变坏,带有恶臭味,影响牛奶和奶制品品质。
三是豚草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
豚草竞争力强,植株高大,粗壮成群生长,有的割过5次仍能再生,种子在土壤中可保持优质生命力,4~5年,一旦发生就难以防除,破坏本地植被结构,降低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景观。
四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豚草吸水吸肥能力强,侵入各种农作物田地,在土壤中消耗的水分几乎超过禾本科作物的两倍,同时在活动中吸收很多的氮和磷,造成土壤干旱贫瘠,还遮挡阳光,严重影响作物生长。
五是其可作为甘蓝菌核病的中间宿主,也可传播病虫害,如甘蓝菌核病,向日葵叶斑病和大豆害虫等。
豚草综合防控技术有以下几种。
一是人工防治:人工镰刀砍除,打草机砍除,堆肥处理。
二是化学防除方法。
使用草甘鳞、迈士通、扑草净、莠去津等,优点是见效快,缺点是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
三是物理化学相结合防除方法。
砍除地上部分,然后对残余部分使用草甘鳞、迈士通、扑草净、莠去津等农药,经对比实验,效果好于纯化学方法。
四是生物防治方法。
人工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有益或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与入侵植物进行种间竞争,掠夺入侵杂草赖以生存的空间和资源,抑制入侵杂草的扩散和蔓延。
豚草的危害与防除
摘要介绍豚草的形态特征、分布状况,分析其危害特点,并提出防除方法,以为其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豚草;形态特征;分布状况;危害;防除
中图分类号s4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4-0166-01
豚草是一种外来有害生物,目前在海城地区已普遍发生,有的地方发生很严重,尤其是公路两旁、铁路沿线、村子周围、校区旁边、高速公路边发生严重。
根据调查,近年来海城市豚草长势仍然很强,发生范围大。
该文就豚草的形态特征、分布状况、危害性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防除措施。
1形态特征
豚草是菊科豚草属植物,原产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中美洲地区,现已分布到世界各大洲。
共有41种。
传播到我国的只有2种,即普通豚草和三裂叶豚草。
目前,海城地区主要是以三裂叶豚草为主。
三裂叶豚草株高1~2 m,有的可达2.5~3.0 m,叶片为掌状3~5分裂,每个分裂的叶片像人的手指一样伸展,边缘有锯齿,整个叶片长6~15 cm。
叶片表面有粗短毛,叶脉上的毛较长,手摸起来有强烈的粗糙感,叶片排列是对生的。
但少数大型植株顶端少数叶互生。
雄花穗粗壮,每个枝端上有数枚,用手触摸会染上红色。
绿盆内有黄色小花20~30朵。
雌花着生在花穗基部数对叶腋处。
每个雌
花外所包被的囊状总苞大而厚,成熟后坚硬,上部周围与顶部有刺状突起。
2分布状况
豚草是一种危险性的杂草,主要生长在铁路沿线、公路两侧、村落周围、城市街道、公园、垃圾场、河流两岸、墙边、堆料场、库房附近以及农田、果园、菜园内外,但是在永久性草场、草坪以及多年生杂草、小灌木占优势的地方,豚草很难入侵,而且三裂叶豚草多生长在比较潮湿的地方[1]。
豚草种子自衍繁殖,1株豚草可产生数千粒种子,其生命力顽强,有些种子在地下经过40年仍然萌发。
豚草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条件不适时,也能生存和繁殖。
辽宁地区三裂叶豚草3月末至4月初开始出苗,4月中旬进入盛苗期,5月末至6月初为出苗末期。
第1对叶出现(4月末)至6
月中旬为豚草缓慢生长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豚草快速生长期,此时的豚草比其他一年生植物长势强,而且再生能力极强。
7月下旬至8月初为豚草开花期,8月上中旬为豚草盛花期,这时候随着风吹草动,豚草就会散发出黄色的花粉。
3危害特点
豚草的花粉对人体有危害性,主要引起人类的过敏性反应。
每年7—9月,在豚草散粉期间,缺乏抗体的人吸入含有豚草花粉的空气,便会出现哮喘、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咽喉奇痒、出荨麻疹、头晕胸闷、难以入睡等症状,严重者不能平卧,甚至发生其他合并症致患者死亡[2]。
据调查,豚草花粉过敏患者逐年增加,但
是很多人不知道引起过敏的原因。
豚草的另一个危害是由于其生长势强,比其他一年生植物长的高大,可以压倒其他一年生植物的生长,在豚草长势猖獗的地方,别的植物很难立足,进而破坏了植物种群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另外,还可造成农田严重草荒,甚至颗粒无收。
同时,由于豚草沿交通枢纽分布,扩散更为迅速,极易侵入人口密集区,造成巨大的景观破坏。
4防除方法
4.1人工防除
根据豚草的生长期采取人工铲除、拔除和割除。
采用人工防除是一种有效的简便方法,只要防除适时、彻底,效果较好。
但是人工防除必须在花期前进行,主要是避免花粉引起人类中毒。
4.1.1铲除。
在豚草幼苗期可实行铲除,尤其对农田、果园、菜园、苗圃出现的成片幼苗效果好,省时、省工、省力。
4.1.2拔除。
在豚草大面积发生区,组织动员学生、居民、工人、农民等在豚草缓慢生长期或快速生长初期,即5月下旬至6月下旬进行拔除[3]。
4.1.3割除。
豚草进入快速生长期由于根系庞大,拔除较为费力,此时可采用割除法。
由于豚草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割除时一定要贴近地面,勿留高茬。
4.2化学防除
4.2.1非农田豚草防除。
①二甲四氯钠盐。
用70%或72%二甲四氯钠盐1.5 kg/hm2,或20%二甲四氯钠盐水剂2 250 ml/hm2与48%
苯达松2 250混用,均可消除豚草。
②草甘磷。
用10%草甘磷水剂15 l/hm2喷洒豚草。
由于该药是灭生性除草剂,喷药后所有植物都被杀死,所以只能用于不需要保留植被的地方。
③克芜踪。
用20%克芜踪3 l/hm2喷雾。
由于该药是接触性的除草剂,不在植株体内传导,所以喷药时一定要均匀,喷到全株,才能达到药效[4]。
喷药时防止药液接触皮肤,而且也只能用于不保留植被的地方。
4.2.2农田、果园、菜园、苗圃中豚草防除。
①虎威。
用20%虎威750 ml/hm2防除大豆田和果园的豚草。
果园应用时要避免药液喷溅到树上,而且喷的时候要压低喷头,定向施药。
②苯达松(排草丹)。
用48%苯达松乳油2 250 ml/hm2混配20%二甲四氯钠盐2 250 ml/hm2,以防除大豆田、水稻田埂的豚草。
单用苯达松杀豚草效果不理想。
因此,要和二甲四氯钠盐混合使用,效果比较好。
4.3用经济作物抑制豚草
永久性草场、草坪以及多年生杂草、小灌木占优势的地(下转第168页)
(上接第166页)
方豚草很难入侵。
因此,用小灌木、多年生草本植物替代控制豚草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铁路、公路沿线栽植小灌木最为适用,可以栽一些紫穗槐、沙棘、紫丁香等。
另外,还可种植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抑制豚草的生长。
4.4生物防除
生物防除法在国外应用很广泛。
目前,我国也应用生物防除法
防除豚草,可释放专食豚草叶片的天敌昆虫如豚草条纹叶甲、豚草蓟马、豚草实蝇和豚草夜蛾等进行防治。
5参考文献
[1] 孙备,李建东.豚草防治研究进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4):317-320.
[2] 王建军,赵宝玉,李明涛,李蓉.生态入侵植物豚草及其综合防治[j].草业科学,2006,(04):71-75.
[3] 金虹.豚草在我国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草业与畜牧,2006(7):7-10.
[4] 王洪林,王芝恩,凌帅.浅析辽宁中东部地区豚草分布及防控策略[j].辽宁林业科技,2010(4):39-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