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 格式:pptx
- 大小:4.98 MB
- 文档页数:220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这部文字学著作总结了旧小学和二十世纪以来文字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其中也涵盖了裘先生三十年来古文字研究和汉字学研究的体会,确实是一部关于汉字的通论性的重要著作,同时也是一部非常适用的教材。
它全面讨论了有关汉字的性质、形成、发展、演变、结构、假借、分化、合并、形音义关系、整理和简化等问题。
内容充实,资料丰富,分析深入,论证严谨见解深刻,方法科学,对汉字学的研究和教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关于汉字的性质关于汉字的性质问题,历来存在诸多学说。
从最初简单地将汉字归为表意文字,到20世纪40年代“过渡文字”说,再到之后的“表词—音节文字”说、“音节—表意文字”说,对汉字性质的讨论从未停止过。
在本书中,裘先生第一次明确指出,所谓文字“符号”实质上有两类不同层次的概念:一是把文字看作记录语言的符号,就这点而言,任何文字都具有表音表意记词的功能;一是指文字本身所由构成的符号,亦即字符。
《概要》指出,文字体系的性质是由字符即构字符号来决定的。
字符可分为表意的念符、炎音的音符和既不表意也不表音的记号三大类。
有些表意符号随着汉字的演变而丧失其表意作用,音符也可能随语音的演变而丧失其表音作用,都转化为记号。
从字符所能表示的语言结构的层次看,汉字不应该简单地成为语素文字,而应该称为“语素一音节文字”。
语素一音节文字跟意符音符文字或意符音符记号文字,是从不同的角度给汉字起的两种名称。
意符和记号都是属于语素这个层次的字符,因而上面两种名称是不可以并存的,相较之下,语素一音节文字这个名字对早期和晚期的汉字都适用。
二关于汉字的形成和起源汉字作为完全或者基本独立创造的文字体系,其形成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像“汉字起源于何时”这样的问题都是极不严谨的。
探究汉字的起源,追溯的应该是一个时间段而不是一个时间点,应该寻求汉字如何从原始的图画文字演变为成熟的文字体系的。
裘先生强调“文字体系”,这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能因为两种符号“偶然同形,就断定它们之间有传承关系”。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简明目录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简明目录文字学目录一、文字形成的过程二、汉字的性质·汉字:合体字,准合体字,独体字·字符(文字所使用的符号):1意符(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又分形符和义符形符:通过自己的形象表达意义义符:不依靠自己的形象来起作用的2音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字符)3记号(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三、汉字的形成和发展(一)关于汉字形成的讨论(二)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1字体简化2字形简化·字形繁化:A纯粹外形上繁化B文字结构上的变化所造成的繁化(增加偏旁、注意符)·汉字结构上的三项变化:① 形声字的比重逐渐上升② 所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变为以义符为主③ 记号字、半记号字逐渐增多四、形体的演变(上):古文字阶段的汉字(一)商代文字(改圆形为方形,改填实为勾廓,改粗笔为细笔)1甲骨文(甲骨卜辞)2金文(钟鼎文)(二)西周春秋文字(线条化,平直化)1金文2鸟虫书(楚,宋,蔡,吴,越)3籀文(周宣王时期的文字)4大篆(三)六国文字1金文2玺印文字3货币文字:A布(象铲形) B刀 C圆钱 D蚁鼻钱(象海贝形)4陶文5简帛文字·“古文”(科斗文)·小篆:A字形进一步趋于规整匀称,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B一部分字形经过明显简化(四)秦系文字1石刻文字(诅楚文)2金文3印章封泥文字4陶文5漆器6简帛文字(五)隶书的形成:秦和西汉早期的隶书五、形体的演变(下):隶楷阶段的汉字(一)研究隶楷阶段文字形体的资料1石刻和墓志文字2简牍文字:A敦煌汉简B居延汉简C罗布泊汉简(楼兰汉简)3帛纸文字4其他:铜器,漆器,陶瓷器,墓砖,墓壁,买地券、锁墓券、衣物券上的文字(二)汉代隶书的发展(字形构造,书体两方面)隶书:佐书史书:汉代人官方文书所用的隶书书体1汉隶(八分、分书、分隶):结体一般都是房方而规整。
向右下方的斜笔几乎都有捺脚,捺脚往往略向上挑。
《文字学概要》复习资料一、文字形成的过程1.文字的定义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
(本书采用的立场)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2.汉语“文字”的所指文字个体——指一个个的字文字体系——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3.文字形成的过程前文字阶段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曾经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通常把这种图画和图解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
图画文字(按照文字的狭义用法来看这个名称不恰当)表示数量的符号与数字的区别P2:四道线或四个点,可能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天时间,在另一场合代表四个人,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头鹿,它们所代表的对象不确定——记数符号亖鹿——数字独立创造文字体系形成的描绘:只能勾勒一个粗线条的轮廓:如方(口)◆文字图画混合使用的原始阶段(古老文字必经的阶段)——即文字和图画长期混在一起使用最大特点是表意手法的残存──表意字随语言环境改变字形,文字排列方式与词序的关系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表意字(记号字)-------象形字--------假借字P4------------形声字4、表意字a最先产生的文字是表意字_意义难以用一般的象形方法产生(数词、虚词、形容词、简单图画无法表现的具体事物)b文字画阶段就有表意方法:象征等曲折表达的方法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图画的本质区别d记号字以及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古汉字中区别一形多用的表意字的方法有二:一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二是字形分化)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组成形声字(后期)5、假借字a产生直接原因:克服记号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b假借的道理是谐音──谐音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语言中广泛存在了c表意和假借这两种造字方法的产生在时间上的关系──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d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e假借造字法的优点和劣势优点:适应性强+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力劣势:假借字担负的意义过多造成理解困难,影响表达明确性6、形声字a形声字产生的必然性──克服假借引起的字义混淆b形声字产生的途径:表意字符加在假借字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c形声字的意义:在文字发展中的重要性◆原始文字发展为完善文字体系二、汉字的性质(P10—P20)(一)分析汉字的性质,重点分析汉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上。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讀書筆記(一)一.文字形成的過程(P1~P9)1.文字的定義狹義文字:文字是紀錄語言的符號。
(本書采用的立場)廣義文字:具有信息傳遞功能的表示一定意義的圖畫和符號2.漢語“文字”的所指文字個体~文字体系(有必要稱為文字体系以區別于文字)3.文字形成的過程前文字階段文字畫:具有文字性質或功能的圖畫圖畫文字(按照文字的狹義用法來看這個名稱不恰當)文字產生需要一定的社會條件表示數量的符號与數字的區別獨立創造文字体系形成的描繪:只能勾勒一個粗線條的輪廓◆文字圖畫混合使用的原始階段(古老文字必經的階段)最大特點是表意手法的殘存──×表意字隨語言環境改變字形×文字排列方式与詞序的關系文字体系的形成過程表意字(記號字)象形字假借字形聲字◆表意字a最先產生的文字是表意字_意義難以用一般的象形方法產生(數詞、虛詞、形容詞、簡單圖畫無法表現的具体事物)b文字畫階段就有表意方法:象征等曲折表達的方法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圖畫的本質區別d記號字以及表意字和記號字的局限◆假借字a產生直接原因:克服記號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難~表音b假借的道理是諧音──諧音在文字產生之前就已經在語言中廣泛存在了c表意和假借這兩种造字方法的產生在時間上的關系──几乎是同時發展起來的d文字形成過程正式開始的標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現e假借造字法的优點和劣勢优點:适應性強+提高了文字記錄語言的能力劣勢:假借字擔負的意義過多造成理解困難,影響表達明确性◆形聲字a形聲字產生的必然性──克服假借引起的字義混淆b形聲字產生的途徑表意字符加在假借字上表意字符上加聲符(古漢字中區別一形多用的表意字的方法有二:一上表意字符上加聲符,二是字形分化)直接用定符和音符組成形聲字(后期)c形聲字的意義:在文字發展中的重要性◆原始文字發展為完善文字体系二.關于漢字形成問題的討論1. 漢字形成過程的起訖時間現有的相關資料:古漢字資料:甲骨文+金文与原始漢字產生有關的資料:刻畫符號a形体簡單的几何符號(以仰韶文化遺址陶器刻畫為代表)b象具体事物之形的符號(以大汶口遺址陶器刻畫為代表)◆對仰韶文化遺址陶器刻畫性質的探討兩种不同看法:認為是文字認為只能看作符號而不能看作文字作者觀點:不是一种完整的文字体系,也不是原始文字論証角度1=民族學立場論証角度2=与古漢字中象具体之形的符號的比較結論=上述几何符號不是文字,少量符號為漢字吸收,大多与漢字形成無關◆對大汶口遺址陶器刻畫性質的探討兩种不同看法:認為是文字認為不能看作文字,而“屬于圖畫記事性質”作者觀點:很有可能是原始文字論証角度=生產水平与對語言的要求結論=漢字形成過程開始的時間不會晚于公元前第三千年中期2. 漢字脫离原始文字階段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時間◆不會早于夏代◆應是在夏商之際(前十七世紀)論証:‧不可信的文字材料:※商代前期的零散資料※其他几何型符號‧可信的文字材料:商代后期的漢字特點1=距离完整漢字体系的形成已有相當時間特點2=仍有原始跡象(完整漢字体系与原始文字的并存)文字學概要》讀書筆記(二)第七章表意字一表意字的定義按照作者的觀點,三書應歸納為表意、假借和形聲三類。
裘锡圭、沈培:二十世纪的汉语文字学(概说篇)【1】2016-04-10汉字学微刊二十世纪的汉语文字学裘锡圭沈培一、概说对汉字的研究,在我国开始得很早,但是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字学则是在进入二十世纪以后才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旧的文字之学是所谓“小学”的一个部分。
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是西汉刘歆的《七略》。
其“六艺略”中有“小学”类。
此书早已不传,但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是根据它写的。
《艺文志》“小学”类里记载的书,基本上是一些识字课本(如《苍颉》《凡将》等篇)。
后来,“小学”的范围有了扩大。
《唐书·艺文志》经部小学类的书,大体包括文字、音韵、训诂、书法四个方面。
清代乾隆时所编《四库全书总目》的经部“小学类”下分“训诂”“字书”“韵书”三小类。
“小学”一向被认为是经学的附庸。
它所注重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书面材料,所以这种研究大致属于“语文学”的范围,与“语言学”尚有区别(参看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前言》,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研究者中,很少有人直接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绝大多数人不能正确处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因此在“小学”研究中形成了以文字统帅语言的局面。
传统文字学的经典,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在整个“小学”界长期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治“小学”的人大都把它奉为圭臬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有两件事为现代意义的文字学的形成准备了初步的条件。
这两件事是西方语言学思想的传入和古文字研究的进步。
晚清以来,由于金石学的发达和古文字资料的大量发现(其中包括殷墟甲骨文等前所未见的重要资料的发现),古文字研究的水平有了得大提高。
清末的吴大澂、孙诒让等人已经根据古文字指出了《说文》的一些问题。
进入民国时代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有进一步的发展,大量的古文字资料和有关的研究成果,为现代意义的文字学的建立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对现代意义的文字学的建立起了更重要的作用的,是西方语言学思想的影响。
1906年,章太炎发表《论语言文字之学》一文(《国粹学报》2卷12、13号)。
裘锡圭先生与他的《文字学概要》【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裘锡圭先生其人和其在文字学、古文字学、古典文献学等方面的学术思想与成就。
介绍了裘先生《文字学概要》一书的创作情况,并结合本书的特色浅谈了对本书的理解。
【关键词】裘锡圭,文字学,文字学概要一、裘锡圭先生简介裘锡圭先生1952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1956年大学毕业后考上研究生,从师著名甲骨学家胡厚宣教授专攻甲骨学与殷商史。
同年胡厚宣教授奉调北京,裘先生亦随其师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先秦史研究室。
1960年研究生毕业后,他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在朱德熙教授影响下,对战国文字产生浓厚兴趣。
裘先生从1974年开始先后参加了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整理银雀山汉墓竹简、云梦秦简、马王堆汉墓帛书、曾侯乙墓文字资料、江陵望山楚简、郭店楚墓竹简和尹湾汉墓简牍等出土文献的整理工作。
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从事汉字学、古汉字学和古典文献学(先秦秦汉部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二、裘锡圭先生的学术思想及成就裘锡圭先生长期从事文字学、、古文字学、古典文献学(先秦秦汉部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力求做到比较全面地掌握资料,尊重但又不囿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并能注意地下发现的古文字资料与传世文献的相互印证,在汉字学、殷墟甲骨文、战国文字和汉简的考释、利用地下文字资料对先秦秦汉古籍的校读以及中国上古史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中国古典学的重建与研究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 . 文字学研究裘锡圭先生最早明确区分了记录语言的符号和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这两个不同层次的符号,他把后者叫作字符。
他指出,文字的性质应当由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来决定。
他把字符分为意符、音符和记号三种。
他认汉字在早期阶段(隶变以前)可以称为意符音符文字;隶变后的汉字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
从字符所能表示的语言结构的层次来看汉字的性质,他同意把汉字看作语素、音节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