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代的教育思想
- 格式:doc
- 大小:21.80 KB
- 文档页数:3
简述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
1、起源时期: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各家各派的哲学思想无不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筋。
2、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运动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名,以“人文主义”为旗帜,通过文艺作品来宣扬反封建思想。
3、发展时期:宗教改革运动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使西欧人从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脱出来。
4、成熟时期:启蒙运动明确打出“自由、平等”的旗帜,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启导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民主革命的浪潮。
第1篇一、古希腊时期1. 智慧与身体并重的教育理念古希腊时期,教育被视为一种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追求智慧与身体的和谐发展,即“灵魂与身体的和谐”。
这种理念对后世西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哲学家的教育思想古希腊哲学家们对教育有着丰富的论述。
苏格拉底强调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柏拉图提倡通过音乐、体育和数学教育来塑造理想的国家公民;亚里士多德则主张教育要关注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
二、罗马时期1. 教育普及与平民教育罗马时期,随着帝国版图的扩张,教育逐渐普及。
平民教育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培养合格的国家公民。
2. 基督教教育罗马时期,基督教传入欧洲,基督教教育逐渐兴起。
基督教教育强调信仰、道德和学问的统一,对后世西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中世纪时期1. 教会教育中世纪时期,教会成为西方教育的主要力量。
教会教育以神学为主,强调信仰和道德的培养。
同时,教会学校也开设了文学、哲学、法学等课程,为后世大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2. 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奥古斯丁是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人的灵魂,使人在信仰和道德上达到完善。
四、文艺复兴时期1. 人文主义教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兴起。
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价值,提倡教育要关注个体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 拉伯雷的教育思想拉伯雷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提倡“自由教育”。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人的智慧、勇气、公正和节制等品质。
五、启蒙时期1. 民主与自由教育启蒙时期,教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民主与自由教育成为主流,强调教育要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精神和公民意识。
2. 洛克的教育思想洛克是启蒙时期的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关注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智力发展和身体锻炼。
六、现代教育1. 公共教育与义务教育现代教育强调公共教育和义务教育,认为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近代教育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诞生。
我们将赫尔巴特的教育观点总结为“一个原则、两个基础、三个中心、四个阶段、五培养公民”。
具体为:一、在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他主张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他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
在他看来:“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
”他在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教学理论,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道德教育理论,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二、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
课堂中心的特点。
赫尔巴特尤其注重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与赫尔巴特教学思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杜威教学过程的新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和经验中心。
三、根据兴趣概念的分析,赫尔巴特区分了相互区别的阶段:注意、期望、探究和行动。
正是根据兴趣的四个阶段,赫尔巴特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
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四、教育性教学原则。
赫尔巴特重视教学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即教育性教学原则。
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教育性教学的含义,就是教育道德教育。
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西方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是什么(3)洛克的教育思想英国教育家洛克(1632-1704)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政府论》(1690)、《人类理解论》(1690)、《教育漫话》(1693)等。
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洛克阐述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
(一)论体育洛克十分重视绅士的体育。
在他看来,通过体育获得健康的身体对于绅士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首先,健康的身体是精神快乐和生活幸福的保证,因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
"其次,健康的身体是绅士千事业的保证。
洛克说,"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
"但是,洛克所论述的体育主要是身体的保健,也包括一些体育活动"游泳不仅可获得一技之能以应付急需,而且对于健康也有许多好处。
此外,他还认为,儿童需要经常到户外去游戏,稍大一些还要学习击剑、骑马,以锻炼身体。
(二)论德育洛克认为,"在一个人或者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都得不到幸福。
"一个人有了德行不仅能获得幸福,也能获得成就。
他说:"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
"德行对于绅士如此重要,德育也就自然成为绅士教育的核心了。
在洛克看来,德育应当培养儿童理性、礼仪、坚忍、节制等品德。
理性是指克制自己的欲望,它是一切德行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
仪礼是指处世做事要有优雅的方法和态度。
洛克认为"在多数的情形之下,作事态度的影响较之所作的事还要大。
"礼仪对于绅士来说十分重要,"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层藻饰,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
"洛克希望年轻的绅士能够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与礼貌,务使他的一切言谈、容颜、动作、姿态、位置等全都合适。
对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介绍及评价杨●阿姆司●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夸美纽斯的的教育思想对当时西方甚至对后来整个世界的教育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积极的影响。
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教育事业,一生著作丰硕,主要著作有《母育教育》、《大教学论》、《泛智学校》以及《世界图解》等。
其教育专著中,《大教学论》成就最高,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我想大家对此也并不陌生,作为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就是始于大教学论。
《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幼儿教材,在150多年中都是用以进行启蒙教育的最好的教科书。
下面向大家分享一下夸美纽斯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在教育思想上,夸美纽斯提出:一.泛智教育思想:“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所谓“泛智”,就是使所有的人通过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认识,并使智慧得到普遍的发展。
它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内容泛智化:夸美纽斯提出了他的“周全的教育”,包括“博学”"德行”和“虔信”三个方面,即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他希望通过一系列教育使儿童成长为一个心性聪明、行为谨慎、精神虔诚的人。
二是教育对象普及化:夸美纽斯指责当时盛行的一种教育对象不平等现象。
因此他要求学校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不管阶级、性别,富贵贫贱,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进学校,所有男女最基本要完成幼儿和普及的初等教育。
这完全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对于受教育权的普遍要求,也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对于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在当今教育中仍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试想一下,如果孩子没有从小接受教育,那谁来维系我们的民族,谁来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和继承我们的世界文明史。
因此,我认为教育要从小抓起,这样才能在很小的时候,培养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人生观。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代一代有更顽强的生命力和进发力,才能更好的促进人类的发展。
洛克的思想总结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西方近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于西方政治学、哲学、教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洛克的思想可以概括为自由主义、合理主义和权利理论三个方面。
以下是对洛克思想的总结。
首先,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提出了个体自由和有限政府的理念。
他通过反对封建专制和绝对君主制的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洛克认为,个体在自然状态下是平等而自由的,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护个体的自由,政府应该受到合法性和合约原则的约束,并且只有得到人民的授权和同意才能行使权力。
他认为政府的主要责任是保护人们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其次,洛克的合理主义思想强调了理性和经验。
他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来自于对经验的直接感知和观察。
他反对启蒙哲学家笛卡尔的先验主义观点,主张人的知识是通过感官经验和实证方法建立起来的。
洛克的合理主义思想对于后来的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哲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洛克的权利理论提出了个人权利的概念。
他主张人们拥有天赋的自然权利,包括生命、自由、财产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他认为这些权利是不可侵犯的,政府的存在和合法性正是为了保护这些权利。
世界上没有任何势力可以擅自剥夺个人的权利,而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保护这些权利。
洛克的权利理论对后来的人权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现代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的基石。
总之,洛克的思想在自由主义、合理主义和权利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思想奠定了现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权利,在政治学、哲学和教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洛克的思想还激发了后来众多思想家和政治家的创作灵感,为我们理解和探索社会政治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2020年幼儿教师资格证中外幼儿教育思想一、西方近代幼儿教育思想★★★★★(一)洛克的幼儿教育思想洛克认为,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要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绅士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
洛克认为英国当时的一般学校成分复杂,学生教养恶劣,不利于绅士的培养。
他主张严格、慎重地挑选德行、能力好,并且娴于礼仪、精通人情世故的导师,从幼年起就对未来的绅士进行家庭教育。
洛克的《教育漫话》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并作了详细论述。
它强调环境与教育的巨大作用,强调在体魄与德行方面进行刻苦锻炼。
这些思想对西方近代教育家,特别是对l8世纪的法国教育家影响很深。
洛克的教育思想还包括“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二)卢梭的幼儿教育思想1.强调幼儿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针对传统的封建旧教育残害人性和违反自然的弊病,卢梭明确提出了教育要“归于自然”。
教育必须遵循自然,如果我们改变了这个自然法则,结果就是毁了孩子。
因此,教育要尊重、适应并促进儿童身心的自然发展。
2.强调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教育卢梭强烈批评封建旧教育不顾儿童天性的发展,抹杀了儿童与成人的区别,强调应当根据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
他提出儿童期是“理性睡眠时期”。
因此,儿童期要以感觉教育为主,在对儿童进行智力教育之前要先发展他们的感觉能力和充实他们的感觉经验。
3.强调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针对封建旧教育让儿童通过“念书本”学习,卢梭强调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让儿童完全自由地进行活动,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儿童感官的发展,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并作为理性活动的基础。
4.提出“自然后果法”以自然教育理论为依据,卢梭反对体罚,提出了“自然后果法”。
例如,当一个性情暴烈的儿童打坏了他所使用的家具时,不要忙着给他另外的家具,而要让他感觉到没有家具的不方便。
第1篇自古以来,教育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石。
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现代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教育学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教育家、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现象。
通过对教育学历史的深入了解,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深远影响和独特魅力。
一、教育学的起源与发展1. 古代教育在古代,教育主要依靠家庭、宗教和官府。
以我国为例,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普及和平等。
此外,还有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教育思想,各具特色。
2. 近代教育近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教育逐渐从宗教和官府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走向世俗化和科学化。
在我国,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期间,教育家如康有为、梁启超等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3. 现代教育现代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强调教育的个性化、多样化和终身化。
在我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契机,教育家如蔡元培、陶行知等提出了许多具有时代意义的教育思想。
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1. 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以“仁”为核心,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为主,同时注重知识的传授。
2.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品质的公民。
3. 洛克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纸,通过教育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和能力。
4. 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观点,强调教育应该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5. 杜威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育学的历史趣谈1. 教育与宗教在古代,宗教与教育紧密相连。
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都设有学校,培养宗教人才。
宗教教育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拉特克是西方教育史上教育学理论的第一个倡导者。致力于探究“数授之术”开拓教学
理论,他的教学合重点在于探讨如何使所有的人最容易、最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教养,是以教
学的方法、技术问题为中心的。
1612年向法兰克福诸侯呈交的学校改革的奏书《改革学校和社会的建议书》中,自称
“教学论者”,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
拉特克关于教学的方法与技术要尊重学科知识的性质,这一观点具有独创性和生命力。
他的自然教学法直接影响了夸美纽斯,并对整个近代教学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拉特克
所倡导的教学论,是以教学的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它并非完全不谈教什么(教学内容),
但重心是如何教。
夸美纽斯(1592-1670),捷克著名的民主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他是公
共教育最早的拥护者,其理念在他所著作的《大教学论》中提出。代表作有《大教学论》(1632)
《母育学校》 《泛智学校》《世界图解》。 《大教学论》是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始。被誉为
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近代教育之父、系统的教育学之父。
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并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提出统一学校制度,
主张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度,扩大学科的门类和内容,强调从事物本身获得知识。
夸美纽斯受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对人具有的智慧和创造力充满信心,主张通过教育
使人获得和谐发展,希望通过教育改良社会,实现教派和民族的平等。泛智论是夸美纽斯教
育思想的核心,所谓“泛智”,就是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从
而使智慧得到全面的发展。他主张学习广泛的知识,掌握学科知识的精粹;强调所学内容要
对实际生活有用;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以及各种语言的学习;注重学生行动能力的训
练等。
夸美纽斯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在教育史上他最早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相
关的学年制、学日制、考查、考试制度。虽然早在欧洲宗教改革时期,在耶稣会派和路德派
等教派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分班、分级教学制度,并且按年、月、周规定教学进
度。但是,夸美纽斯是对班级授课制等作系统理论阐述的第一人。夸美纽斯以他在教育理论
上的卓越贡献,奠定了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普及义务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实际上是对所有儿童授以学前教育和初等
教育。中等教育只有那些有志于从事脑力劳动的男女才能享受,高等教育则更是少数“智者”
的权利。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夸美纽斯打破了封建主义的禁锢,主张人人有权利接受教
育的主张,适合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裴斯泰洛齐(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热爱教育事业的
奉献精神,对教育革新的执着追求,在教育理论上许多独创的论述,不仅为世界教育发展作
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一切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令人十分崇敬的形象。
裴斯泰洛齐受18世纪启蒙思潮的影响,认为教育是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他
看来,社会的腐败和道德的堕落,是由于不合理和不平等的教育制度造成的;劳苦大众的贫
困和悲惨的生活境遇,同样也是因为他们缺乏教育和文化知识的结果。因此,他要求彻底改
变这种不合理和不平等的教育制度,主张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教育制度,使社会各阶级的儿
童,包括贫民的儿童都能受到一种合理的、符合他们实际生活所需要的教育。希望通过提高
劳动者及其子女的文化知识水平,改变他们实际上生活所需要的教育;希望通过提高劳动者
及其子女的文化知识水平,改变他们悲惨的生活境况。裴斯泰洛齐还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
一些自然所赋予的潜在能力,并且这些能力都具有渴望发展的倾向。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全面
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潜在能力。教育者必须深入研究和认识儿童的自然发展,并努力使教育
与其自然发展相一致,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与夸美纽斯、卢梭一样,裴斯泰洛
齐将教育适应自然作为最基本的教育原则。
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化的思想。他在1800年发表的
《方法》一文中说:“我试图将人类的教学过程心理化。”在他看来,只有使教学过程与儿童
心理的自然发展相一致,才能使儿童的天性和能力得到和谐地发展。反之,如果不和儿童自
己对事物的亲身经验有机联系起来,一切教学活动都是没有价值的。因此,他反对机械灌输
的旧式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及其与之相适应的正确的教学方法。
裴斯泰洛齐关于教学心理化的思想和实践探索,开启了19世纪欧洲教育心理化运动,揭示
了教学过程科学化的发展方向。
裴斯泰洛齐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另一重要贡献是他的要素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认为,
在一切知识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要素”,它们是儿童自然能力最简单的萌芽。教育过
程应该从这写最简单的、能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逐步过渡到较为复杂的要素,
以促进儿童各种潜能的和谐发展。裴斯泰洛齐将教育分为德育、体育和智育。据此,他指出
德育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因此道德的要素教育就应该从培养亲子之爱出发,逐步发展
为爱兄弟、爱邻人、爱全人类和爱上帝;体育的要素是儿童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因而体育应
该从锻炼关节活动开始,逐步扩展为站、行、跑、跳、掷、摇、角力等各种活动能力;儿童
智力的最初萌芽是对事物的感觉与观察能力,这种能力又与儿童眼前事物的最基本、最简单
的外部特征,即数目、形状和名称相统一。儿童认识这三个要素的相应能力是计算、测量和
表达,培养这三种能力的是算术、几何和语文三门学科。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思想,是他
长期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创立的初等教育的各科教学法,为初等教
育的发展与普及作出了很大贡献。
总之,裴斯泰洛齐为近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得教育思想产生了广泛的
国际影响,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福禄贝尔、第斯多惠等,也都受到深刻影响。裴斯泰
洛齐的教育思想在清末开始传入我国,对我国初等教育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赫尔巴特(1776-1841)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
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
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
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教育著述有: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心理学教科书》。
赫尔巴特是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先驱,是“教育性教学”的首创者和教学形式
阶段的发明者,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在他看来:“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
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他在
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教学理论,在伦理学的基础
上建立了道德教育理论,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在赫尔巴特之前,教
育学家们通常把道德教育和教学分开进行研究和阐述,教育和教学通常被赋予不同目的和任
务。赫尔巴特的开创性贡献在于阐明了教育教学之间的联系。他明确指出,“不存在‘无教
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德育问题是不能
同整个教育分离开来的,而是同其他教育问题必然地、广泛深远地联系在一起的”。从而使
道德教育落实在学科教学的坚实基础上,也使学科教学具有了道德教育的任务,成为教育的
基本原则,推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
赫尔巴特还根据“统觉”学说,强调教学应该是一个统一完成的过程,提出形式教学阶
段理论。他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其中“清楚”是指清楚、明
确地感知新教材;“联想”是指学生通过一定形式的练习与作业,把系统化了得知识运用于
实际,检查是否正确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新知识。后来,赫然巴特的学生齐勒尔和赖因又发
展为五阶段,即准备、提示、联想、概括和运用,为广大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一个更为容易
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教学模式。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又将其演变为五步法,即复习、引入、
讲解、总结和练习。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中小学曾广泛采用这一教学模式。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德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还对世界其他
许多国家的教育也有较大影响。20世纪初,它曾借道日本传入中国,对当时中国教育观念
的变革和教育实践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第一次世界发展后,随着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等地兴
起,赫尔巴特教育思潮及赫尔巴特学派的影响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