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科
- 格式:doc
- 大小:162.00 KB
- 文档页数:3
中文学名人参拉丁学名PanaxginsengC.A.Mey.科五加科别称黄参、血参、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皱面还丹族人参族界植物界属人参属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蔷薇亚纲分布区域吉林,辽宁,黑龙江目伞形目基本信息中文学名:人参中文别名:亚洲参二名法:Panax ginseng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目:伞形目Apiales科:五加科Araliaceae属:人参属Panax种:人参P. ginseng分布:吉林长白山脉、辽宁、黑龙江、河北、山西、湖北物种介绍濒危物种。
人参为第三纪孑遗植物,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约40~50cm,轮生掌状复叶。
初夏开黄绿色小花,伞顶花序单个顶生,果实呈扁圆形。
也是珍贵的中药材,是“东北三宝”之一,在中国药用历史悠久。
长期以来,由于过度采挖,资源枯竭,人参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以山西五加科“上党参”为代表的中原产区即山西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山东西部等地的人参早已绝灭。
目前东北参也处于濒临绝灭的边缘,因此,保护本种的自然资源有其重要的意义。
人参已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长白山等自然保护区已进行保护。
其它分布区也应加强保护,严禁采挖,使人参资源逐渐恢复和增加。
东北三省已广泛栽培,近来河北、山西、陕西、湖南、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均有引种。
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它与三七、西洋参等著名药用植物是近亲。
野生人参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它伯热、怕旱怕晒,要求土壤疏松、肥沃、空气湿润凉爽,所以多生长在长白山海拔500~1000米的针叶、阔叶混交林里。
每年七八月正是人参开花季节,紫白色的花朵结出鲜红色的浆果,十分引人喜爱。
野山参在深山里生长很慢,60~100年的山参,其根往镑也只有几十克重。
1989年,抚松县农民在长白山采到一棵“参王”重305克,估计已在地下生长了500年。
五加科Araliaceae一、特征:(1)习性:乔木、灌木或藤本,稀草本;植物体常具星状毛,有时具皮刺。
(2)叶:单叶、掌状或羽状复叶,互生,托叶常与叶柄基部合生,稀无托叶。
(3)花:花两性、杂性或单性异株,花序伞形、稀总状或头状,或再组成复花序;花萼5齿裂或不裂;花瓣5,稀3—10,镊合状或覆瓦状排列,分离或有时结合成帽盖状;雄蕊与花瓣同数,或为其倍数;子房下位,2—15室,每室1胚珠,倒生。
(4)果:浆果或核果。
(5)种子:种子常扁,有胚乳。
二、分布:80属900余种,广布南北两半球的热带至温带。
我国21属约170种,除新疆外,各地均产。
三、常见属种介绍1. 鹅掌柴属Schefflera鹅掌柴Schefflera heptaphylla (L.) D. G. Frodin2. 幌伞枫属Heteropanax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 (Roxb.) Seem.忍冬科Caprifoliaceae一、特征:(1)习性:灌木或木质藤本、稀为小乔木和多年生草本。
(2)叶:单叶,稀羽状复叶,对生;托叶无或甚少。
(3)花:花两性,常排成聚伞或圆锥花序,稀双花或多花簇生;苞片和小苞片存在或缺;花萼4—5裂,合瓣花冠4—5裂,整齐或二唇形;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而互生;子房下位。
(4)果:浆果、核果、稀为蒴果。
二、分布:13属约500种,分布于北温带至热带,我国12属200余种,南北各地均产。
三、常见属区别表四、常见属种介绍1. 荚蒾属Viburnum荚蒾Viburnum dilatatum Thunb.2. 忍冬属Lonicera忍冬(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一、特征:(1)习性:乔木或灌木。
(2)叶:单叶,互生,掌状脉或羽状脉;托叶线形或为苞片状。
(3)花:头状、穗状或总状花序,两性或单性同株,稀异株,有时杂性;萼筒与子房分离或多少合生,萼片4—5;花瓣与萼片同数,或缺,稀无花被;雄蕊45,或更多,花药2室,直裂或瓣裂,药阁突出;子房半下位或下位,稀上位,2室,上部分离;花柱2,中轴胎座,胚珠多数或1枚垂生。
五加科Araliaceae乔木、灌木或草本,或藤本;通常具刺。
单叶或复叶,互生、对生或轮生;有托叶,常附着于叶柄而成鞘状,有时不显或无。
花小,两性,有时单性或杂性,整齐,成伞形、头状或穗状花序,或再集成各式大型花序;萼不显,花瓣5~10,雄蕊与花瓣同数,或为其2倍数,或多数;子房下位,1~15室,每室1胚珠。
浆果或核果,形小,通常具纵脊;种子形扁,有胚乳。
本科约60属,800种,产热带至温带;中国20属,135种。
常春藤属Hedera L.常绿攀缘灌木,具气根。
单叶互生,全缘或浅裂,有柄。
花两性,单生或总状伞形花序,顶生;花萼全缘或5裂,花瓣5,雄蕊与花瓣同数,子房5室,花柱连合成一短柱体。
浆果状核果,含3~5种子。
约5种,中国野生1变种,弓1入1种。
常春藤(中华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K.Koch var.sinensis(Tobl.)Rehd.常绿藤本,长可达20~30m。
茎借气生根攀援;嫩枝上柔毛鳞片状。
营养枝上的叶为三角状卵形,全缘或3裂;花果枝上的叶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叶柄细长。
伞形花序单生或2~7顶生;花淡绿白色,芳香。
果球形,径约lcm,熟时红色或黄色。
花期8~9月。
分布于华中、华南、西南及甘、陕等省。
性极耐荫,有一定耐寒性,对土壤和水分要求不严,但以中性或酸性土壤为好。
通常用扦插或压条法繁殖,极易生根。
栽培管理简易。
在庭园中可用以攀缘假山、岩石,或在建筑阴面作垂直绿化材料。
在华北宜选小气候良好的稍荫环境栽植。
也可盆栽供室内绿化观赏用,令其攀附或悬垂均甚雅致。
茎叶和果实可入药,能祛风活血、消肿,治关节酸痛和痛肿疮毒等。
洋常春藤Hedera helix L.常绿藤本;借气生根攀缘。
幼枝上柔毛星状。
营养枝上的叶3~5浅裂;花果枝上的叶无裂而为卵状菱形。
果球形,径约6mm,熟时黑色。
原产欧洲至高加索。
国内盆栽甚普遍,并有斑叶金边、银边等观赏变种,是室内及窗台绿化的好材料。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伞形目,五加科)
制作人:韩志周
根茎植物体为乔木、灌木或藤本,常有刺,茎枝的髓大,体内有分泌管或分泌腔,含挥发油、
树脂、树胶或乳状汁;多蕊木幼时为高数米的乔木,后发育成长达150米的大藤本,茎枝缠绕攀登直至群落上层,以获充足的阳光;常春藤属生于稍阳的生境,借气根攀缘于林缘或石壁上;鹅掌柴属中,有些种则向附生习性发展,借鸟类传播种子于树杈处,发芽生长而攀附在树干,枝叶茂盛者常紧缚母树全株,使之窒息致死,母树变成支持物并提供丰富的腐殖质,形成热带雨林中“绞杀植物”的奇妙景观;
叶叶为单叶或复叶,互生,稀轮生,托叶与叶柄基部常合成鞘状;叶片常大而薄,羽状复叶
长可达1米,掌状分裂的单叶,直径达数十厘米,是生长在密林下的植物长期适应阴湿生境的结果;阳生植物的叶片常较小而厚,或叶大而背面密被灰白色绒毛,如通脱木,保护叶肉组织免受高热伤害,也有防止水分丧失作用。
花花整齐,两性或单性,5~2数,但雄蕊或心皮可较多(不定数),萼齿小,花冠绿白色或
黄绿色,子房下位,子房室与心皮同数,花柱离生或合成柱状,或无花柱而柱头直接生于子房上;虽花小而色不艳,但具香味,花盘隆起且分泌组织发达,伞形花序(或其他花序)常再密集成鲜明而突出的大圆锥花序,适应虫媒传粉。
果实为浆果或具多核之核果,鸟类传播种子。
种子有丰富胚乳,胚小。
花图式
五加科代表植物
刺五加
渐危种。
刺五加是东北东部山坡红松阔叶混交林下的主要灌木,资源丰富。
但因森林
过度采伐,特别是近年来发现其药效与人参相似后,产区开设了许多药厂,大量采收
鲜根提炼制五加制剂,使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分布面积急剧缩小,蕴藏量大幅度下降。
落叶灌木,高1-4(-6)米,分枝多;1-2年生枝通常密生细刺,稀仅节上有刺或无刺,
刺直而细长,针状,向下;老枝暗灰棕色,微有沟纹。
掌状复叶,叶柄上有疏生细刺,
长3-12厘米;小叶5,稀3,纸质,椭圆状倒卵形或长圆形,长5-13厘米,宽3-7
厘米,赞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上面粗糙,脉上有粗毛,下面脉上有短柔毛,边缘有
锐重锯齿,侧脉6-7对;小叶柄长0.5-2.5厘米,有棕色短柔毛。
伞形花序单个顶生,
或2-6个聚生,有多数花,总花梗长5-7厘米,无毛;花梗长1-3厘米;花萼近全缘
或有5齿;花瓣5,黄白色或紫色,卵形,长1-2毫米;雄蕊5;子房5室,花柱合
生成柱状。
浆果状核果球形或卵球形,有5棱,直径6-8(-10)毫米,成熟时黑色,
宿存花柱长1.5-1.8毫米;种子半圆形,薄而扁。
马蹄参
常绿乔木,高15-25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粗壮,绿褐色,有长圆形皮孔。
单叶
互生,革质倒卵状椭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9-16厘米,宽3.5-7厘米,先端短
尖,基部楔形,上面亮绿色,下面沿中脉有稀疏的星状毛或无毛,全缘,侧脉6-11
对;叶柄长2-6厘米。
穗状圆锥花序顶生,长达27厘米,上部的花单生,无花梗,
下部的花排成有梗或无梗伞形花序,主轴粗壮,幼时花序全部淡共同色柔毛;苞
片宽卵形,早落;花萼密被短柔毛,边缘5齿裂;花瓣5,淡黄色,卵形,长3
毫米,外面被毛;雄蕊10,其中5枚不育;子房下位,1室,胚珠1,花柱圆锥
状。
果卵圆形至长圆状卵圆形,稍侧扁,干时坚硬,木质,长4.5-5.5厘米,外
果皮厚,有稍明显的纵脉。
种子一粒,侧扁而弯;胚弯曲,横切面呈马蹄形。
产云南西畴,屏边,广西上思、上林、大瑶山、罗城、融水、融安、龙胜、贺县、
凌云、贵州平塘、荔波、榕江、黎平,湖南莽山和广东乳源、是江、阳春等地。
生于海拔1300-1900米中山地带。
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多室八角金盘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幼枝被褐色绒毛,后变无毛。
叶丛生枝顶,圆形,掌
状5-7演深裂,宽15-30厘米,裂片之间呈圆凹形,裂片长椭圆形,先端
渐尖或长尾状渐尖,边缘有疏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幼时两面有
棕色绒毛,后变无毛;叶柄圆柱形,基部粗肥,有纤毛,较叶片略长或稍
短。
伞形花序排成圆锥状,顶生,长30-40厘米,基部分枝长14厘米,
密生黄色绒毛;伞形花序有花约20朵,花小;萼筒短,钟形,先端短尖;
雄蕊5,较花瓣略长;子房8-10室,每室具1悬垂胚珠;花柱8-10,分
离,长约0.5毫米。
浆果球形,直径约4毫米。
仅分布于台湾中央山脉一
带的桃园插天山、花莲太鲁阁山、台中鞍马山、南投丹大山及嘉义玉山。
生于海拔约1800米的阔叶林下,最高可达2800米。
刺参
落叶灌木,高1-2.5米。
根茎长达3米,粗大,节上生根。
小枝灰色,密生针状直刺。
叶纸质,近圆形,宽15-35(-44)厘米,掌状5-7裂,裂片近三角形,上面无毛或疏生刚
毛,下面沿脉有短柔毛,边缘有锯齿,两面侧脉和网脉均明显。
伞形花序集成总状或圆
锥状,近顶生,长8-25厘米,主轴密生短刺和刺毛;小伞形姜状三七花序直径9-13毫
米,花6-10朵,总花梗长约2.5厘米,密生刺毛;花梗长3-6毫米,密生刺毛;萼片无
毛,具5小齿或1-4齿,有时无齿;花瓣5,长圆状三角形,早落;雄蕊5;子房2室,
花柱2,仅基部合生,长约3毫米。
果实球形,直径7-12毫米,成熟时红色,鲜艳;花
柱宿存,长4-4.5毫米。
人参
多年生草本;主根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须根细长;
根状茎(芦碗)和芽苞;茎单生,直立,高40-60厘
米。
叶为掌状复叶,2-6枚轮生茎顶,依年龄而异:1
年生有3小叶,2年生有5小叶1-2枚,3年生2-3枚,
4年生3-4枚,5年生以上4-5枚,最多的6枚;小叶
3-5,中部的1片最大,卵形或椭圆形,长3-12厘米,
宽1-4厘米,基部楔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细尖锯齿,
上面沿中脉疏被刚毛。
伞形花序顶生,花小;花萼钟
形,具5齿;花瓣5,淡黄绿色;雄蕊5,花丝短,
花药球形;子房下位,2室。
花柱1,柱头2裂。
浆果
状核果扁球形或肾形、成熟时鲜红色;种子2,扁圆形,
黄白色。
吉林长白山区、辽宁东部山
区、黑龙江张广才岭、完达
山脉、小兴安岭南麓有零星
分布。
多生于海拔400-1000
米针阔叶混交林下或落叶阔叶林下。
此外,河北省青龙县都山及兴隆县雾灵山也报道过有分布。
朝鲜及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姜状三七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茎肉质,姜块状。
叶为掌状复叶,轮
生于茎顶端,叶柄长8-15厘米;小叶3-7,长圆状倒卵形,长10-17
厘米,宽4-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重锯齿,两面沿
脉疏被长1-1.5毫米的刚毛,近无柄。
伞形花序单一,顶生,总轴细,
无毛,长10-20厘米,花梗长1-2厘米,基部有线状披针形小苞片多
枚;花小,紫色;花萼合生成坏状,花瓣5;雄蕊与花瓣同数,且与
之互生,但较短;子房2-3室,花柱2,合生至近中部。
浆果卵圆形,
直径约4-5毫米,熟时红色,后变黑色,内有种子1-2粒;种子卵球
形,长3-5毫米,白色,微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