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腹癌影像学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6.29 MB
- 文档页数:18
壶腹周围癌的MRI诊断价值发表时间:2016-12-28T14:10:40.9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4期作者:孙海林[导读] 壶腹周围癌通常起源于十二指肠大乳头2cm内(即法特氏壶腹),其中包括4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
射阳县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盐城 224300 壶腹周围癌通常起源于十二指肠大乳头2cm内(即法特氏壶腹),临床上包括壶腹癌、胆总管远端癌、胰腺癌和十二指肠乳头癌【1】。
因临床表现相同,解剖部位邻近,其治疗方法相似,但预后有所不同【2】。
对89例经病理证实的壶腹部周围癌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 29例壶腹癌、27例胆总管远端癌、21例胰腺癌、6例十二指肠癌及6例混合型壶腹周围癌。
壶腹癌典型表现为壶腹部区乳头状肿块、管壁不规则增厚,或十二指肠乳头部膨出。
典型胰腺癌呈实质性乏血供的肿块;有时病灶邻近胆管、胰管近端及远端显示为4个独立的管道(即四段征);胰腺分支导管的扩张具有特征性。
胆总管远端癌表现为胆总管远端截断,管壁增厚或管腔内出现息肉状肿块。
扩张的近端胆管,不扩张的远端胆管及可扩张或不扩张胰管可形成特征性的三段征。
MRI胰胆管造影和MRI断面对壶腹周围癌定位诊断有价值。
研究背景壶腹周围癌通常起源于十二指肠大乳头2cm内(即法特氏壶腹),其中包括4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分别为(a)乏特氏壶腹区壶腹癌;(b)胰腺段胆总管癌;(c)胰头及钩突部胰腺癌;(d)十二指肠癌。
由于临床表现及术前影像相似,手术标本相近,准确定位困难【3,4】。
但肿瘤的预后与部位密切相关,其中以壶腹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的整体存活率最高、以胰腺癌的存活率最低,因此术前准确诊断十分重要。
本文就各类壶腹周围癌的MRCP和MR断面图像予以回顾性分析和探讨。
法特氏壶腹解剖结构通常,胆总管与主胰管以3种形式汇合:(1)汇合形成总胆管(即乏特氏壶腹管),占60%;(2)“双管齐下”汇合于十二指肠乳头顶点,占38%;(3)双管独立开口于十二指肠,占2%。
壶腹癌影像学诊断壶腹癌影像学诊断⒈引言壶腹癌是一种罕见但具有相对较高的恶性程度的胰腺癌。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壶腹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技术。
⒉影像学检查方法⑴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是最常用的初步筛查和定位壶腹癌的影像学方法。
通过超声可以评估胰腺壶腹部的形态、大小和边界,并检测是否存在占位病变。
超声还可以评估周围血管的受侵情况,为手术前的血运规划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⑵ CT扫描CT扫描是确认壶腹癌诊断和评估病变的准确性和范围的非常重要的影像学方法。
常用的CT扫描模式包括动态增强扫描、薄层扫描和多平面重建。
CT扫描可以提供关于肿瘤的大小、形态、浸润范围以及周围组织和血管的受侵情况的详细信息。
⑶磁共振成像(MRI)MRI具有优异的软组织对比度,是评估壶腹癌的理想影像学方法之一。
常用的MRI技术包括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和增强扫描。
MRI可以提供关于肿瘤的形态、浸润程度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的详细信息。
⑷ PET-CTPET-CT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CT扫描的优势,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壶腹癌的代谢活性和组织学特征。
PET-CT通常用于明确初步诊断和评估病变的进展、转移情况。
⒊影像学诊断准则⑴壶腹癌的形态分类根据影像学观察,壶腹癌可分为以下几种形态类型:结节型、浸润性型、梗阻型等。
不同形态类型的壶腹癌在影像学表现上有所差异,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⑵壶腹癌的浸润范围评估影像学可以评估壶腹癌的浸润范围,包括是否侵犯胰管、胆管、十二指肠以及周围血管等重要结构。
浸润范围的评估对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⑶壶腹癌的分期分级根据影像学的观察和评估,可以将壶腹癌分期分级。
常用的分期方法包括TNM分期和国际胰腺研究协会(IPMN)的分级。
分期分级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⒋附件信息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腹部超声检查报告、CT扫描报告、MRI报告、PET-CT报告等。
虽然憩室炎与急性阑尾炎术前均有恶心、呕吐、转移性右下腹痛等症状,也有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升高,但憩室炎右下腹压痛及反跳痛较偏向脐部周围,且可于术前行B -US 或CT 检查了解阑尾情况。
因此在考虑阑尾炎时如不能除外M D 的情况下,应进一步行B -US 或CT 检查,避免误诊。
如情况不允许行进一步检查,且术中探查阑尾未见明显异常时,应仔细探查小肠,避免漏诊,延误治疗。
报道指出,M D 肿瘤发生率为3.2%,其中33%为类癌,其他还包括肉瘤、腺癌、良性间质细胞瘤、黑色素瘤、淋巴瘤及脂肪瘤等。
如术后病理回报为恶性应根据病理结果行二次扩大手术治疗。
M D 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有并发症的应采取手术治疗。
对于术中探查意外发现的无并发症的M D 是否采取手术治疗存在争议。
Park 等人分析1476份病例后发现:年龄<50岁,男性,憩室长度>2cm ,含有异位组织或异常,均与憩室并发症有关,如意外发现无并发症的M D ,但病人有以上四点中其中一点,应行手术[2]。
本组仅2例出血患者术前确诊,其余8例均表现为急腹症或消化病急症,需急诊手术探查。
术中发现部分憩室表现为炎症,部分不除外组织学异常的可能,全部行受累区域的肠管切除,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本组结果显示成人M D 多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肠梗阻或急性回肠炎,发病年龄相对较轻,作为鉴别诊断需慎重考虑肠道畸形的可能性。
由于本病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故在治疗上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原因不明的急腹症尽快实施探查,以免延误诊断,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参考文献:[1]Dum per J ,M ackenzie S ,M itchell P ,et al.C om plications of M eckel ’s diverticula in adults [J ].Can J Surg ,2006,49(5):353.[2]Park JJ ,W olff BG,T ollefs on MK,et al.M eckel diverticulum :the M ay o Clinic experience with 1476patients (1950-2002)[J ].Ann Surg ,2005,241(3):529.[3]付 强.成人梅克尔憩室并发症6例诊治体会[J ].天津医药,2004,32(4):222.[4]张维康,蒋春舫,张寿熙.成人小肠胃黏膜异位致消化道出血11例[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4):314.[5]何显力,包国强,高德明.成人梅克尔憩室致肠梗阻的诊治[J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6,10(2):99.[6]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176-1177.(收稿:2008-08-02 修回:2008-10-25)(责任编辑 周振理)壶腹癌的多层螺旋CT 表现张晓曦,许相丰天津市南开医院放射科(天津300100)摘要 目的:探讨壶腹癌的多层螺旋CT 表现。
低张后螺旋CT增强对胆总管壶腹癌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CT低张增强扫描在胆总管壶腹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12例经手术病例证实的壶腹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低张(肌注654-2 10-20mg)后行螺旋薄层CT增强扫描。
结果 12例常规平扫仅1例在钩突水平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壁见圆形结节影,11例均未见确切病灶,低张后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见轻中度和/或明显强化局限性管壁增厚影或强化软组织结节影,肿块直径0.3cm~2.2cm,2例十二指肠周围淋巴结转移,1例胰腺受累,1例肝转移。
所有病例胆总管扩张,其中2例中度扩张,10例重度扩张,肝内胆管扩张形态均呈软藤状,并伴胆囊增大。
术前正确诊断11例,1例误诊为炎症。
结论 CT低张增强扫描在胆总管壶腹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壶腹癌; 造影剂; 低张;计算机体层摄影胆总管壶腹癌是临床上引起无痛性进行性梗阻性黄疸的常见疾病,早期容易漏诊或错诊,常常导致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笔者收集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总管壶腹癌,做以下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低张CT增强扫描对胆总管壶腹癌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搜集2001年1月~2006年12日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胆总管壶腹癌患者,男4例,女8例,年龄45~68岁,平均58.7岁。
临床表现为渐进性黄疸12例,上腹部不适5例,腹痛2例,消瘦2例。
病理诊断12例均为腺癌,其中浸润型6例,结节型4例,乳头型2例。
手术发现2例十二指肠周围淋巴结转移。
2.检查方法使用HITACHI PRATICO全身螺旋CT扫描机,所有患者检查前6-8h禁饮食(平扫+增强)。
扫描范围上至膈顶下至十二指肠水平段下10mm,层距5-10mm,螺距为1。
次日增强扫描前30min饮水500-800ml,前15min肌注654-2 10-20mg,上床前再饮水300-500ml立即扫描。
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碘海醇注射液,剂量为1.5ml/kg,总剂量为80-100ml,注射速率2.5-3.0m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