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实验复习策略与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三生物复习策略模板最新5篇高三生物复习策略模板篇1一、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全面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历年高考都很好的体现了大纲中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的考核。
因此,在充分理解、掌握课标、考纲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学会读书,通读教材,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实验等;重要的生物学概念、生理作用、生理过程、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等要理解熟记。
对生物学中的一些名词性概念、结论性语句要经常理解性记忆,以保证准确无误,才能够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答题。
在基础训练时,注重构建知识网络,同时注重创新方法,对典型例题要精讲精练,提高学生答题的技巧、速度和准确度,注重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整理。
对于实验,尤其要注意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的标准写法,尤其是探究性实验、验证实验等不同实验的实验结论的书写规范和特点需要注意。
生物学中,尤其是选修课本中的黑体字,往往是高考中考察基础知识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要理解性记忆,并能够准确应用。
基础训练不是只多做题就足够了,要做典型例题,并且要善于在错误中总结经验,能够在经验中整合知识,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二、研究课标、考纲,分析高考趋势,把握高考动态变化新课改下的高考方向,要通过研究课程标准、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及走势、考试说明来准确把握。
在复习备考中应以课标为准,以考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集中精力重点突破核心主干知识。
准确把握《考试大纲》内容和要求的增减变化,把握重点主干知识,适当照顾冷点,夯实基础,使复习目标更具明确性、有序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加突出重点和主次分明。
三、训练思维,提高应试能力能够准确的理解图表分析题关注新课程的高考、实验探究、研究性学习、图表数据信息、热点问题的试题,注重图表曲线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的训练,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有图必读,有图必识,有图必析。
重视新课改中关于能力提升的要求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重视研究性学习和实验探究典型题的训练。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及策略一、引言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是备战高考的重要阶段,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和策略对提升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个人经验,为2024届高三学生提供一套全面的生物一轮复习计划及策略。
二、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与时间分配在复习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并合理分配时间。
首先,根据生物学科的考试大纲,明确复习范围和重点。
其次,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确定每天的复习任务和时间分配,保证各个章节和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的复习。
三、生物知识点的梳理与总结在复习过程中,对生物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书,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知识框架。
其次,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记忆,确保能够熟练掌握。
最后,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或笔记,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清晰的展示,有助于加深记忆和理解。
四、复习方法与技巧分享在复习过程中,掌握一些有效的复习方法和技巧可以事半功倍。
首先,注重理解记忆,通过理解生物概念和原理,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记忆。
其次,采用多种复习方式,如阅读、背诵、做题等,以提高复习效果。
此外,还可以利用记忆宫殿、联想记忆等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五、习题训练和巩固提升习题训练是巩固知识和提升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大量的习题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练习,如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
其次,在做题过程中注重思路和方法的培养,遇到难题时要学会分析题目和寻找解题技巧。
最后,及时总结错题和易错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
六、重点难点知识攻坚策略在生物复习中,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往往是学生容易失分的地方。
针对这些知识点,我们需要制定专门的攻坚策略。
首先,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等方式,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其次,多做相关习题进行练习和巩固,逐渐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最后,在复习过程中保持耐心和信心,不要因一时的困难而放弃对这些知识点的攻克。
高三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随着高三生物课程的深入,学生需要更加系统地掌握生物知识,并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因此,构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高三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发现和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过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例如,在讲解生物进化理论时,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有些鸟的翅膀上有爪?”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探究相应的生物学原理。
通过这种启发式教学法,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学习,深入理解生物知识。
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生物相关的案例,例如生物技术的应用、环境保护等,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探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这种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的应用和意义。
三、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是生物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原理和结论。
例如,在细胞生物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显微镜观察和细胞染色实验,以加深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通过实验教学法,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并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
四、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例如,在生态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野外考察,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和进行讨论来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原理。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方法及建议1、回归生物教材,重视基础,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考查内容几乎全为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检测,主要考查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生物教材在高考备考中的地位仍然是最重要的,所以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首要复习的就是生物课本,熟记高三生物核心概念及基本原理,观点、结论。
2、重视生物实验,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应对教材中的实验加大重视力度,对每种实验类型都有所了解,也应高都有一定的准备,并紧扣高三生物教材知识,在生物第一轮复习会达到很好的备考效果。
3、规范语言,术语答题: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要注重生物专业术语的训练,对生物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结论性语言熟练掌握,做到用时不生涩,可顺利把答案要点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完整、具体地写在答卷上,且做到层次清晰,言简意赅,逻辑严密,语言规范,文字工整,卷面整洁。
4、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应选高考母题,多做中低档题,进行变式训练,让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教材知识解生物题。
注:1.针对生物基础较薄弱,知识掌握不全或程度不熟练的高三学生,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首先要依据考试说明熟读教材,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结构,把零散的生物知识串成一个体系。
2.针对有一定基础,但对知识点的认识深度不够的高三学生,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需要加强对高考真题和日常错题的分析,理解深刻,达到举一反三。
3.针对知识点掌握熟练,知识的简单运用也已经游刃有余,但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验能力稍弱的高三学生,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则要加强生物学基本思想的认知,重视解题思路的归纳和总结,强化语言表达技巧,做到滴水不漏。
高三生物复习技巧备考策略1、对照考纲,全面复习同学们一定要对考纲列出的知识内容及要求掌握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复习才有针对性。
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的建立非常有必要,而画概念图是很好的建立网络的方法,将错题整理到概念图的相应概念处,会在最后一轮复习前清晰地看到自己薄弱的知识点,以便最后利用有限的时间查缺补漏。
高三生物备考交流发言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作为高三生物备考交流的发言人,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备考经验和研究方法。
首先,我想强调准备生物考试的重要性。
作为高三学生,我们都清楚生物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科目。
因此,备考生物需要我们理解和记忆大量的概念、知识点和实验技巧。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掌握一些有效的备考策略,我相信我们都能取得好成绩。
在备考生物时,我坚持以下几个简单但有效的策略:1. 理清重点知识:我把重点知识点和难点归类整理,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进行反复复。
这样可以帮助我记忆和理解知识点,并在考试中更好地应用。
理清重点知识:我把重点知识点和难点归类整理,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进行反复复习。
这样可以帮助我记忆和理解知识点,并在考试中更好地应用。
2. 做题训练:我每天都会刷一些生物题目,尤其是历年考试真题和模拟试卷。
通过做题训练,我可以了解题目的类型和出题方式,提高解题能力和应对考试的信心。
做题训练:我每天都会刷一些生物题目,尤其是历年考试真题和模拟试卷。
通过做题训练,我可以了解题目的类型和出题方式,提高解题能力和应对考试的信心。
3. 积极参与课堂:课堂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场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对于理解和掌握知识非常重要。
我会主动请教老师,与同学们交流研究经验,共同进步。
积极参与课堂:课堂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场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对于理解和掌握知识非常重要。
我会主动请教老师,与同学们交流学习经验,共同进步。
4. 持之以恒:备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保持持之以恒的研究态度。
我每天都会保持一定的研究时间,保证每个知识点都能够掌握到位。
持之以恒:备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保持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我每天都会保持一定的学习时间,保证每个知识点都能够掌握到位。
最后,我想鼓励大家在备考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
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坚持下去。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起跑点,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高三生物实验知识总结范文和复习方法拓展:高三生物复习方法及技巧1.要掌握规律①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②内膜向内折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③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④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
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
如学习减数分裂过程,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主要变化,而不能在上新课时对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像区别等一并弄清。
后者只能在练习与复习中慢慢掌握。
2.设法突破难点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复杂问题简单化。
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干知识,能一目了然。
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我们若将其总结为“前期两现两消,末期两消两现”,则其他过程就容易记住了。
动物体内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复杂,可总结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转化”。
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如遗传学解题,可将其化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小题,依次解决。
3.经常归纳总结。
抓顺序就是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串联。
如高中生物的“遗传的物质基础”,可以整理成:配子→合子→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性状。
抓特点就是抓重点、抓主流,进行归纳总结,不能大杂烩,胡子眉毛一把抓;应将次要的东西简化甚至取消。
一、还原糖的检测1、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模拟尿糖的检测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4、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高三生物实验复习策略与方法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对学生实验基础理论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是体现高考命题原则——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的途径之一。
从近几年的实验题在全国各地高考卷中的题型变化来看,借助实验方法创设新情境,侧重考查学生对实验进行解释和分析的能力已成为命题趋向,其中设计型实验题更是热点。
生物学实验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对高三生物实验的复习应侧重以下几个策略。
1 解读考试说明2006年理综考试大纲的说明中要求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17个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2 熟悉教材实验科学的本质特点是探索真理和发现真理。
因此,其最有生命力的价值是“发现”,是不断指向未来和未知的过程,实验是科学的基础。
然而,实验不仅仅是观察,更重要的是思考、是探索。
新课程教材多次介绍科学研究的经典实验,要仔细感受,理解设计实验的目的、方法,从中领略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实验的思想,并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
要认真完成教材规定的实验,具体包括掌握实验原理、重要方法步骤、分析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错误及原因。
例如 2003广东高考第33题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2005全国高考Ⅱ第30题关于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等。
3 了解考查形式3.1类型之一:基本实验考查题思维提示:①教材中常规的实验原理、材料、操作程序、实验现象几结论②正确使用各种实验器材、工具例1:[2005·上海] 下面是以小麦为材料进行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将发芽种子的研磨液置于试管中,加入班氏试剂,并,试管中出现红黄色。
说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
(2)在盛有10 mL 3%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新鲜的发芽小麦种子研磨液时,试管中有大量气泡生成,将点燃的卫生香插入试管,火焰变得明亮,这个实验证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
(3)利用小麦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将盛有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的试管经静置后置于透射光和反射光下,依次是和色。
(4)小麦幼根吸水能力最强的部位是区。
用显微镜观察此区的徒手纵切片,可见到该区已分化出木质部,其中输送水分的是。
(5)为了研究小麦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应以显微镜观察并计数小麦根尖的分生区处于期的细胞染色体。
若以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培育中的小麦幼苗根部,则此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染色体与处理前相比较,其数目。
(6)若利用小麦的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
(7)现有在培养皿中萌发至3cm的小麦幼苗,罩以侧面开一个小孔的纸盒,胚芽鞘弯向小孔生长。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法,在细胞水平上证明向光一侧细胞生长慢,背光一侧细胞生长快。
本题考查了教材中还原糖鉴定、酶的高效性、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有丝分裂、显微镜的使用以及向光性实验设计等有关知识。
[答案:(1)沸水浴加热还原糖 (2)过氧化氢酶 (3)绿色红 (4)根毛导管(5)有丝分裂中增加一倍(或是原来的两倍) (6)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7)取弯曲处纵切片制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并测量向光侧和背光侧细胞的长度]3.2类型之二:验证性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题思维提示:①根据材料设计实验②对实验的分析例2:(2005·全国卷I)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
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①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
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
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请回答:⑴实验原理是:(2)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3)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是: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的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
[答案(1)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下降,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此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
(2)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低血糖症状(3)胰岛素可使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利用增加,同时使血糖来源减少,从而使血糖含量减少] 3.3类型之三:探究性实验和研究性课题思维提示:①探究性实验的试题特点②研究性课题的实验设计程序例3:(2005·南京二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进行“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课题研究时,确定了对“家庭煤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课题,并制定了研究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该研究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2)简述该课题研究的两点主要意义:① ;② 。
(3)你对该课题研究作出的假设是;预期结果是。
(4)该小组开展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如下:取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葱,一盆(编号1)置于阳台,一盆(编号2)置于厨房煤炉旁,白天给予同样的护理,并进行同样的光照,经过一个月的观察,结该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你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5)如果让你完成该课题的研究报告,你的报告中应含有的主要内容是。
本题考查研究性课题的有关内容,研究性课题的实验设计程序一般是:确定研究课题→指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报告[答案:⑴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完成时间、结果预测、结论、报告形式等⑵①学会调查研究环境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方法②了解大气污染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3)煤炉燃烧产生的SO2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一段时间后,在煤炉旁生活的植物会出现病症(4)实验法、观察法煤炉燃烧产生的气体影响植物的生长(5)前言(包括课题研究目的、原理、意义等)、材料与方法、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等]3.4类型之四:实验纠错或补充思维提示:①实验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②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酶例4:细胞内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为丙酮酸的分解,其反应式为:2C3H403+6H2O→6CO2+20[H],为探究该反应发生的场所,甲、乙二人分别做了如下实验:甲:方法:步骤一:取新鲜肝脏用处理,分散成为单个细胞。
步骤二:用含14C标记的C6H1206及完全营养液培养肝细胞一段时间。
步骤三:离心得到细胞质基质及线粒体基质。
分装在标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
步骤四:取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两滴,分别滴入两支试管内。
现象:l、2两支试管变浑浊。
结论: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中。
乙:方法:第一步同甲步骤一,第二步同甲,第三步待续。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方法步骤一中的处理剂为。
(2)请指出甲实验方法的两处错误。
①;②。
(3)现给你如下试剂:14C标记的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不含糖)、清水、吸管若干、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继续乙的实验,探究丙酮酸水解发生的场所。
步骤三:步骤四: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①现象:结论:②现象:结论:③现象:结论:本题通过评价和补充实验考查分析、推理能力。
[答案:(1)胰蛋白酶 (2)①没有设立标准对照实验②取材没有遵循等量的原则及可重复性原则③鉴定产物CO2可以自由通过线粒体双层膜,该实验不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最终得出错误结论(答两点即可)(3)步骤三:取等量且少量的试管1及试管2中的溶液分别臵于编号为A、B的两支试管内,再取等量的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内步骤四:一段时间后,分别加入两滴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①A试管出现浑浊,B试管无现象丙酮酸分解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②A试管无现象,B试管出现浑浊丙酮酸分解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③A、B两支试管都出现浑浊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4 重视实验设计综观近几年生物高考实验题及新教材中的实验类型,无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索性实验,都要求学生具备科学探索的思维方式,掌握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一般方法,运用有关实验设计原理,科学设计实验方案。
4.1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①实验名称②实验目的③实验原理④实验材料(对象)⑤实验条件⑥实验方法步骤⑦实验结果的记录或预测⑧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4.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①科学性原则②随机性原则③平行重复原则④单因子变量原则⑤设立对照原则⑥可操作性原则4.3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根据实验目的和提出的假设来具体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同时必须设计对照。
常用的对照方法有:①空白对照②条件对照③自身对照④相互对照5 把握解题思路5.1准确把握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灵魂,所有实验步骤的设计都要围绕实验目的这个核心来进行。
而实验原理又是实验要依据的科学根据、生物学原理或物理、化学原理。
5.2明确实验变量中的条件变量与无关变量,精心策划实验方法。
影响实验结果(因变量)的因素或可能的因素(自变量)是多方面的,找出自变量(实验变量或实验条件)和因变量(反应变量),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然后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得手段。
常常采用对照的方法即在无关变量相同的条件下,观察实验变量(实验条件)的不同情况对反应变量“实验结果”的影响。
5.3严格设置对照实验,正确书写实验步骤。
实验的设计要合理规范、切实可行;要有对照实验,要有科学严密性;试管等仪器要给予编号;叙述中尽量要用规范的实验术语。
同一种实验结果可能是由于多种不同的实验因素所引起的,如果没有严格的对照实验,即使出现了某种预想的实验结果,所设计的实验也缺乏应有的说服力。
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他条件的完全对等”。
5.4准确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
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后,根据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分析实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通过设计理论的学习,再用例题解析,有利于我们掌握有关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方法。
总之,把高中三册本中的实验按照实验方法分类进行复习,这样从各种实验类型的特点入手分析,总结规律,突出区别,便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深入领会实验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