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裤结构制图
- 格式:ppt
- 大小:5.31 MB
- 文档页数:33
西裤结构研究西裤结构研究西裤结构设计,臀部是关键所在。
西裤的臀围部分,有立裆、小裆宽、开裆、后裆、横裆、围裆等部位的交错组合,形成裤子的上中心结构(见图标1),这些裆与人体相关,把握住它们之间的机械性和自然性,就能发现问题,处理好问题。
一、立裆的形成西裤的立裆,是臀部的前方,是西裤经向(直)的结构,它遮盖着人体的腰、腹、胯,所以还涉及纬向(横、肥)结构。
过去服装技朮是靠师傅带徒弟传授,死的尺寸一代传一代。
形成死的定理,逻辑很难从科学的角度说出原委,人们也只能从实践中根据人体与西裤的一般关系、来处理立裆深,男性以103厘米裤长为中心,用31厘米为基础﹔女性以100厘米裤长为中心,用32厘米为基础,裤长每上下增减3厘米,立裆深相应增减0.3厘米,这样来处理立裆尺寸,仅适应大众化。
单量单裁的西裤,可以联系测量下裆的尺寸,对具体体型进行具体处理(见图示2)。
基数只要会用,也能收到好的效果。
立裆深的尺寸,国内外有一些推理计算公式,常见的用裤长1/10加17-19厘米定寸。
由于定寸的基数大,所以换算值比较稳定。
也有的用臀围尺寸换算,其公式的目的不外乎求个近似值。
这些公式不管如何,都离不开立裆深的基础规律,假如过分追求公式的准确,相反地会给设计带来失误,因为人体的发育、绝不可能千篇一律,同样身高的人,下裆尺寸往往不一样,有的甚至相差2-3厘米、但由于多数人对这里尺寸不太计较,从而会出现另一种倾向,就是任长不短,这就会绘西裤带来不良后果,上提不足,下垂有余,有的甚至造成拖裆现象(见图示3)。
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单量单裁的西裤,不能简单地按一般规律办事,需要结合材料的性能、穿者的习惯,做出判断。
西裤有的人穿得很上,能提到腹上,有的穿得很低,甚至在腹下胯骨(见图示4、5),这之间的出入很大,尤其是一些胖、壮体型的人,穿着习惯更是多样,如不慎重鉴别分析,立裆尺寸就难于准确。
二、围裆的作用西裤的围裆,取臀围端面的综合尺寸(见图示6),使裆部与臀部协调。
男西裤结构制图本节包含六个方面的知识内容:1.款式特点及外形2.成品规格参考表3. 制图规格4.结构制图5.重叠制图法6.放缝与排料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和掌握男西裤的结构制图步骤及方法。
技能目标使学生学会男西裤的结构制图,培养学生对男西裤的了解和掌握水平。
重点难点重点男西裤的结构制图。
难点各部位的画顺。
款式特点及外形男西裤一般款式为锥形裤,腰口装腰头,有七只串带绊,前中开门里襟,钉钮或装拉链。
前裤片左右两只反褶裥,侧缝直袋;后裤片左右各收两只省,两只嵌线开袋或有袋盖(见图一)。
图一款式图成品规格参考表男西裤号型规格参考表( 5 · 4A )cm制图规格单位:cm号型部位裤长腰围臀围脚口170/ 70A 规格102.5 72 100 21结构制图(一)前后片制图零部件制图1.腰面左右各一片,前中宽4cm ,后中宽3.5cm ,后中缝拼接。
右腰面放出里襟宽2.5cm(见图一)。
图一腰面图二门襟图三里襟2.门襟按前裆缝制图(见图二)。
3.里襟按前裆缝制图(见图三)。
4.串带绊( 毛缝)串带绊7 只, 成品净长5cm ,宽0.8cm ,毛缝制图(见图四)。
图四串带图五后袋盖与嵌条图六侧袋与垫袋5.后袋盖与嵌条上口斜度按后裤片袋口斜度(见图五)。
6.侧缝袋布与袋垫(毛缝)下层袋布按上层在袋口处放出1.5cm ,袋口大根据袋口下封口加2cm(见图六)。
7.后袋布与袋垫(毛缝)袋布斜度按后袋口斜度(见图七)。
8.表袋布与袋垫(毛缝)表袋口大7.5cm(见图八)。
图七后袋布与袋垫图八表袋布与袋垫9.大小裤底(毛缝)小裤底对折连口(见图九)。
10.贴膝绸(毛缝)贴膝绸有统膝绸和半膝绸两种,半膝绸(见图十)。
图九大小裤底图十贴膝绸重叠制图法男女西裤后裤片的结构制图,可以根据成品规格尺寸单独制图,也可以根据前裤片来制后裤片结构图。
在服装加工时,特别是单条西裤的裁剪,经常采用将裁剪好的前裤片叠放在面料上,根据前裤片定位放出,来制后裤片的结构图,这种制图方法称为重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