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81.68 KB
- 文档页数:2
重症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作者:梁克大来源:《右江医学》2013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者的院前急救措施。
方法选取76例重症颅脑损伤者给予及时、综合性的院前急救措施,同时对其急救效果和急救成功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对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76例重症颅脑损伤者存活率为63.16%,死亡率为36.84%;且存活者Glasgow评分、损伤严重程度评分明显低于死亡者,院前急救时间也较死亡者明显缩短(P【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1-0044-02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3.01.019重症颅脑损伤多由外力作用于人体,致组织完整性被破坏或其功能发生障碍,此种颅脑损伤具有伤势复杂、病情变化快、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点[1]。
且多伴有昏迷、大出血等临床表现,一旦急救措施不及时或不合理,极易导致病情恶化甚至立即死亡。
所以加强重症颅脑损伤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提高存活率至关重要,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本院收治76例重症颅脑损伤者,其中男61例、女15例,年龄24~69岁。
所有患者均存在广泛脑挫裂伤和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其昏迷时间超过6 h或意识呈进行性加重,或再出现昏迷,同时神经系统存在明显阳性体征或生命体征出现改变,3分2. 院前急救院前急救以救命为先、治伤为后:①在现场快速掌握患者致伤原因、现场检查后对创伤情况给出初步评估。
②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病情变化。
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快速清除鼻腔、口腔分泌物、呕吐物和血凝块等,若患者存在舌后坠现象,应利用舌钳或放置口咽导管,其头位调整为侧卧位或后仰。
④与此同时控制活动性外出血,对伤口进行加压包扎止血,对于脑组织膨出者,利用无菌碗覆盖或纱布圈保护包扎,有脑脊液耳漏、脑脊液鼻漏者,保持耳道和鼻孔周围清洁,用无菌纱布擦拭,严禁堵塞或冲洗耳道和鼻腔,避免溢液反流导致颅内感染。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9 年第 6 卷第 9 期2019 Vol.6 No.965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院前急救措施和死亡率观察王连群(盐城市急救医疗中心急救科,江苏 盐城 224000)【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院前急救措施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07月01日~2018年07月01日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依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0例病患,观察组30例病患。
予以对照组常规急救方法,而观察组则是采取常规急救方法联合院前急救措施。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送诊时长、准备手术时长及GOS 指标结果。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送诊时长及准备手术时长更短,康复率及中残率更高,而重残率、死亡率、植物状态率则更低,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予以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措施,能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对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院前急救;重型颅脑外伤;多发伤【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09.65.0221世纪以来,颅脑损伤患者人数日益增多,发展成为急诊科常见外伤。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较多、病死率较高[1]。
如未及时对患者进行抢救,易致残致死,因此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措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市两所三级医院,市一院及市三院在2016年07月01日~2018年07月01日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合计例数60例。
1.2 纳入标准①临床上,所有患者均符合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特征。
②经收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病患及家属知情者,且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①精神行为异常,无法自理生活者。
②身体存在严重肝、心、肺、肾功能不全者,有其它身体隐疾者。
重度颅脑外伤院前急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196-02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的迅速发展,我国颅脑外伤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也逐年增加。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急,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治和转送能够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
我中心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院前救治重型颅脑损伤221例,现就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抢救成功率。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中心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患者共221例。
其中男170例,女子51例,年龄9-70岁,平均年龄33.7岁;致伤原因车祸173例,高处坠落伤32例,重物砸伤9例,暴力伤5例,砖土埋2例;现场急救154例,从县级医院转送24例,从乡、镇医院转送43例。
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评分:6-8 分165 例(74.66 % ),3-5 分56 例(25.34 % )。
诊断均符合国内颅脑损伤统一标准分型[1]即:颅脑损伤后g c s 评分3-8 分,伤后昏迷或再昏迷6 h 以上为重型颅脑损伤。
1.2 临床症状 221例患者均为昏迷状态,双侧瞳孔不等大172 例;开放性损伤83例,闭合性损伤138例,头皮及颌面部多处裂伤61例,耳鼻口腔出血92例,合并四肢骨折45例,脊柱骨盆骨折30 例,合并胸腹45例,8例合并酒精中毒;现场行气管切开11例,气管插管25例。
2 院前急救措施2.1 现场快速检伤调度人员接到报警后迅速派出救护车并快速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立即使伤患者脱离危险场地,避免二次受伤,1min 进行体检,根据伤员的呼吸、脉搏、意识等生命体征以及通过睁眼、语言及动作所得gcs来评定,初步确定颅脑外伤等级,使患者在到达医院时具备更好的治疗条件。
2.2 基本生命支持重型颅脑外伤的院前急救,强调争分夺秒,黄金时间内的抢救对于重型颅脑外伤的意义重大。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8-18T00:48:41.796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8期作者:张竞方[导读]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情况非常复杂多变,随时可能会面临生命安全上的威胁,而且死亡率较高张竞方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133000摘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情况非常复杂多变,随时可能会面临生命安全上的威胁,而且死亡率较高,越早予以治疗疗效越优,死亡率便越低。
据调查统计,在发生颅脑损伤后1~2h内实施急救治疗,死亡率为30%,随着时间的推移死亡率会进一步提升。
基于此,必须要重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以帮助降低死亡率。
本文中便围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进展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护理;研究进展1 提高救援速度重型颅脑损伤在当下的发病率比较高,治疗难度大,在接到有关重型颅脑损伤有关的消息后,急诊科急救小组要在3min内出发,并在路途中与患者或报警人保持联系,了解基本情况并告知简单处置方法。
同时,在急救小组到达现场后,应当对患者情况进行快速检查,如检查呼吸、身体其他部位是否有损伤、意识状态等,以便于快速评估病情。
2 气道管理良好的气道管理对提高救治成功率有积极作用,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危重性,对患者身体的损伤非常严重,通过保障良好的气道管理,可以稳定对脑部组织的供氧[1]。
对于脑组织来说,若是缺氧时间长达6min,那么脑组织便会受到不可逆伤害,因此在实际急救护理中,护理人员应迅速检查呼吸情况,并帮助清除呼吸道内痰液、异物,保障呼吸道通畅。
有相关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大约有28%的颅脑损伤患者出现误吸、呕吐情况,对其生命安全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对此在到达患者现场后,应当合理摆正体位姿势,快速清除气道异物,而对于一些情况比较复杂的患者需要及时切开气管实施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此外,为提高救援成功率,还应加强对急救护理人员的深度培训,重点提升其气道护理能力以及紧急情况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