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2.4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课件11 鲁科版选修4
- 格式:ppt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40
第4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一、教材分析本章教材前三节教材内容安排的是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的理论知识,分别从化学热力学角度介绍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以及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从化学动力学角度介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进行定量研究和理性分析。
而在实际生产中,从化学热力学角度实现高转达化率所需的条件往往与从化学动力学角度实现高速率所需的条件相互矛盾。
为了以较高速率获得适当的转化率,人们通常对这两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即进行反应条件的优化。
本节内容就是对前两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工业合成氨为例探究化学反应条件优化的选择方法,体现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速率等理论在优化选择化学反应条件方面的作用,初步尝试利用理论分析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生产效率等因素;再结合生产中的数据向学生介绍合成氨的实际生产条件,对合成氨的适宜条件进行选择,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对化学反应的价值的认识;课堂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师生互动的方法来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达成教与学的目标。
二、教学设计思路三、教学过程合成氨工厂为什么需要那么庞大而复杂的生产设备和特殊的生成条件呢?这就要求我们从动力学角度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如何提高氨的产量。
【板书】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g)【知识拓展】简单介绍我国合成氨工业的发展情况。
【知识前沿】化学模拟生物固氮根瘤菌,生物固氨。
常温常压下进行。
成本低、转化率高、效率高。
模拟生物的功能,把生物的功能原理用于化学工业生产过程。
结合理论依据和生产实际,适宜的合成氨条件为:铁催化剂,700K,根据反应器选择压强,氨气及时从混合气中分离出来,并且不断地向循环气中补充氮气、氢气。
(g)(1)应选用的温度是。
(2)应采用的压强是常压,理由是。
(3)在生产中,通入过量空气目的是。
(4)原料气必需净化的原因是。
(5)尾气中有SO2必须回收是为了。
修4第4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1.了解合成氨反应的特点以及外部条件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
(重点)2.了解工业生产条件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3.知道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9页知识点一合成氨反应的限度1.反应原理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0,ΔS<0。
2.影响因素(1)结合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可知,降低温度、增大压强,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2)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反应物中氮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3时平衡混合物中氨的含量最高。
[自我诊断]在298 K时,合成氨反应的ΔH=-92.2 kJ·mol-1,ΔS=-198.2 J·K-1·mol-1,该温度下,合成氨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提示] ΔG=ΔH-TΔS=-92.2 kJ·mol-1+298 K×0.198 2 kJ·K-1·mol-1=-33.1 kJ·mol-1<0,故能自发进行。
知识点二外界因素对合成氨反应速率的影响1.浓度在特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速率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的关系式为v=kc(N2)·c1.5(H2)·c-1(NH3),由关系式可知,增大N2或H2的浓度,降低NH3的浓度,都有利于提高合成氨的速率。
2.温度温度越高,反应进行得越快。
3.催化剂加入适宜的催化剂能降低合成氨反应的活化能,使化学反应速率提高上万亿倍。
修44.压强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自我诊断](1)工业合成氨压强越高越好。
(×)(2)合成氨反应加入催化剂能增大产率。
(×)知识点三合成氨的适宜条件1.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依据工业生产中,必须从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两个角度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既要考虑尽量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充分利用原料,又要选择较快的反应速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同时还要考虑设备的要求和技术条件。
第4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结合生产实例,讨论化学反应条件的选择和优化,形成从限度、速率、能耗的多角度综合调控化学反应的基本思路,发展“绿色化学”的观念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2.能运用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解释生产、生活、实验室中的实际问题。
1.合成氨反应的限度(1)反应原理N2(g)+3H2(g)2NH3(g)ΔH=-92.2 kJ·mol-1,ΔS=-198.2 J·K-1·mol-1。
(2)反应特点(3)影响因素①外界条件:降低温度、增大压强,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②投料比:温度、压强一定时,N2、H2的体积比为1∶3时平衡混合物中氨的含量最高。
微点拨:合成氨反应中,为了提高原料转化率,常采用将未能转化的N2、H2循环使用的措施。
2.合成氨反应的速率(1)提高合成氨反应速率的方法(2)浓度与合成氨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在特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速率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浓度的关系式为v=kc(N2)·c1.5(H2)·c-1(NH3),由速率方程可知:增大N2或H2的浓度,减小NH3的浓度,都有利于提高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微点拨:温度升高k值增加,会加快反应速率;同时加入合适的催化剂能降低合成氨反应的活化能,使合成氨反应的速率提高。
3.合成氨生产的适宜条件(1)合成氨反应适宜条件分析工业生产中,必须从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两个角度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既要考虑尽量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充分利用原料,又要选择较快的反应速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同时还要考虑设备的要求和技术条件。
(2)合成氨的适宜条件序号影响因素选择条件1 温度反应温度控制在700_K左右2 物质的量N2、H2投料比1∶2.83 压强1×107~1×108 Pa4 催化剂选择铁做催化剂5 浓度使气态NH3变成液态NH3并及时分离出去,同时补充N2、H2(3)合成氨的生产流程的三阶段1.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2.4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2、4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教材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第2 章第4 节“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的内容是前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 化学反应的限度” 、“ 化学反应的速率” 的延续,是对前三节知识的综合应用。
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工业、国防工业和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是重要的化学工业之一;同时氮气、氢气合成氨反应也是一个学生熟悉的、典型的平衡体系。
本节以合成氨反应为研究对象,有利于学生应用化学平衡理论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尝试综合选择化工生产的适宜条件,从而体会化学理论的学习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化学平衡理论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经过高中一年的训练,学生善于质疑、主动思考、积极获取知识的学习习惯已基本养成,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已有较明显提高。
他们正处于生理的高速发展期,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都达到了较高的层次,他们正经历着从习惯于感性思维、形象思维向更加关注理性思维、抽象思维的转轨期,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使他们的认识过程从直观的体验和想象上升到理性的思维阶段。
【设计思想】根据本节内容,先让学生就合成氨反应的热力学、动力学问题分别进行讨论,再综合考虑工业生产中的各种因素,对合成氨反应的适宜条件进行选择。
将本节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分别利用学过的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讨论合成氨的适宜条件;综合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生产效率等因素,寻找工业合成氨的优化生产条件;展望合成氨的发展前景,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讨论时注意问题设置的难度,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对反应转化率的探讨只局限在定性分析的水平上,而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则从半定量的角度进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合成氨的适宜条件;2了解应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体验实际生产条件的选择与理论分析的差异;3通过对合成氨适宜条件的分析,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最新】2019年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2-4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合成氨的适宜条件;2.了解应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体验实际生产条件的选择与理论分析的差异;3.通过对合成氨适宜条件的分析,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控制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在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速率等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带领学生选择适宜的反应条件,引导学生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生产效率等因素,寻找工业合成氨生产的最佳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化学反应原理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的价值的认识,从而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点: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教学难点: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教学过程:【提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注意】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看看如何利用化学反应的有关知识将一个化学反应实现工业化,我们以工业合成氨为例。
首先我们看看合成氨的有关背景。
【投影】展示弗里茨·哈伯的图像【投影】弗里茨·哈伯与合成氨合成氨从第一次实验室研制到工业化投产经历了约150年的时间。
德国科学家哈伯在10年的时间内进行了无数次的探索,单是寻找高效稳定的催化剂,2年间他们就进行了多达6500次试验,测试了2500种不同的配方,最后选定了一种合适的催化剂,使合成氨的设想在1913年成为工业现实。
鉴于合成氨工业的实现,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918年向哈伯颁发了诺贝尔化学奖。
【投影并讲解】【交流·研讨】P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