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教学
- 格式:ppt
- 大小:538.50 KB
- 文档页数:76
苏教版选修《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掌握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的概念;2.了解影响化学反应方向和限度的因素;3.能够分析和解释实际化学反应中的方向和限度问题;4.提高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化学反应的方向;2.化学反应的限度;3.影响化学反应方向和限度的因素。
教学重点1.掌握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的概念;2.能够分析和解释实际化学反应中的方向和限度问题。
教学难点1.能够分析和解释实际化学反应中的方向和限度问题。
教学方法1.讲授;2.实验;3.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向【教学目标】1.掌握化学反应方向的概念;2.掌握物理因素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
【教学内容】1.化学反应方向的概念;2.物理因素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
【教学方法】1.讲授。
【教学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2.讲解化学反应方向的概念;3.分析物理因素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4.引导学生发现物理因素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目标】1.掌握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2.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教学内容】1.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2.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教学方法】1.讲授。
【教学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2.讲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3.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4.引导学生发现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第三节影响化学反应方向和限度的因素【教学目标】1.掌握影响化学反应方向和限度的因素;2.能够分析和解释实际化学反应中的方向和限度问题。
【教学内容】1.影响化学反应方向和限度的因素;2.实际化学反应中的方向和限度问题。
【教学方法】1.讲授;2.实验;3.讨论。
【教学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2.讲解影响化学反应方向和限度的因素;3.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4.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实际化学反应中的方向和限度问题。
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方向和限度的因素,以及能够分析和解释实际化学反应中的方向和限度问题。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精选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是高中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而在前一专题中又学习了化学键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化学键的键能越大,键就越牢固,物质的化学活性就越小。
在此既基础上,就比较容易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首先取决于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即内因,外界条件如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
在必修1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可逆反应的概念,此时,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知道什么事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
因此,教材编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并能用于说明有关问题。
2、认识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过程与方法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问题,所以把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定为本节重点。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自发性与非自发性,掌握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理解平衡常数与反应限度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与非自发性2. 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方法3. 化学平衡的概念4. 平衡常数与反应限度5. 化学反应限度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的自发性与非自发性,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方法,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与反应限度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方法,平衡常数与反应限度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酸碱中和反应,引起学生对化学反应方向和限度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化学反应的自发性与非自发性,讲解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方法,如熵增原理、吉布斯自由能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实例,如钢铁生锈、发酵过程等,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
4. 平衡常数与反应限度:讲解平衡常数的含义,分析平衡常数与反应限度之间的关系。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化学反应方向和限度的应用,如化学工业生产、药物研发等。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化学反应自发性、非自发性以及判断反应方向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生活中化学反应实例的分析能力,检查学生对化学反应限度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沟通技巧等方面。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平衡常数与反应限度概念的理解,以及对相关练习题的解答能力。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教案主题: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
2. 掌握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限度。
3. 理解化学反应限度对反应速率与产物数量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板书或投影仪。
2. 化学反应公式和反应速率方程的例子。
3. 实验装置和化学试剂。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学生观察一种化学反应的示范实验,例如放一块锌片进入盛满盐酸的试管中,观察产生气体的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反应是否可以一直进行下去?反应会到达一个什么样的“限度”?理论讲解:1. 板书或投影仪上给出化学反应公式,例如:Zn + 2HCl → ZnCl2 + H2。
2. 解释反应公式中的化学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3.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是否永远进行下去?4. 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即反应物的数量限制了反应的进行。
5. 进一步解释化学反应的限度对反应速率和产物数量的影响。
例如,当反应物A的数量达到反应的限度时,反应速率会减慢,产物的生成量也会减少。
计算练习:1. 给出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方程,例如:rate = k[A]。
2. 引导学生计算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变化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当反应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反应速率是否会变化?为什么?实验探究:1. 设计一个实验,例如,利用导线连接一片锌片和一块铜片,浸泡在盛满铜离子溶液的两个杯子中。
2. 观察实验过程中铜在锌片上的生成情况。
当铜生成一定量后,观察反应是否停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停止。
讨论和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2. 总结化学反应的限度对反应速率和产物数量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反应物的数量,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化学反应的限度。
拓展活动:1. 学生可选取其他化学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的限度现象。
2. 小组讨论不同反应的限度条件可能出现的原因。
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并选择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研究报告。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篇一:化学反应限度教学设计】化学反应的限度授课人: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知道可逆反应的特征。
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能够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实验原理,从而加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趣。
通过情景的创设,加深化学的理论知识和生活的实例的联系,加强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原理中的相关现象与生活中事例的比喻,表达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重点:可逆反应的判断和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状态下的特征。
难点:化学反应平衡的判断。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法二、教学过程环节一:回忆旧知,引入新课【回忆旧知】: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它是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的。
同时也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
那么是否只要我们改变了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都会进行完全的?【学生活动】:【新课导入】:同学们举得例子都很到位,我们知道化学反应有些是可以反应完全的,比方碳酸钙是盐酸的反应,碳酸钙在盐酸过量的情况下,是会完全反应的。
同时也有许多反应是不能完全进行的。
我们先结合两张图片回忆一下上个学期我们所学的一个知识点。
氯水的相关性质了。
【解析概念】:我们一起看看ppt上放的两张图片。
同时思考下氯水中含有哪些物质。
氯水具有漂白性〔这说明它里面包含次氯酸〕,同时氯水是呈现黄绿色的〔说明它其中含有氯气〕。
我们知道氯水少量的氯气溶解在大量的水中形成的,同时氯气和水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次氯酸。
可是即使氯气和水发生反应了,氯气仍然可以存在于氯水中,这说明氯气和水的反应是不完全的。
我们也就称这个反应是有限度的。
【学生活动】:现在大家先在草稿纸上写下氯气和水的反应方程式。
环节二:概念解析,形象讲解【教师活动】:下面我们在一起看看刚刚我们提取出来的两种物质在氯气的这个反应充当什么角色?【学生活动】:氯气是反应物,次氯酸是生成物。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方向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引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是可以自发进行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自然界中水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电流总是从电位高的地方向电位低的地方流动室温下冰块自动融化墨水扩散食盐溶解于水火柴棒散落化学反应中镁条燃烧、酸碱中和、铁器暴露在潮湿空气中生锈、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就燃烧、锌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Cu和ZnSO4等,这些过程都是自发的,其逆过程就是非自发的.一、化学反应的方向.1.自发过程:在一定条件下,不借助外部力量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2.自发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过渡】:如何判断一个过程,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二、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交流与讨论】:酸碱中和、镁条燃烧等这些一定条件下能自发发生的反应有何共同特点?△H < O即放热反应放热反应使体系能量降低,能量越低越稳定,△H < O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1.焓判据(能量判据).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这时体系会对外做功或者释放热量~△H ﹤0)【设问】:自发反应一定要△H < O ?NH4HCO3(s)+CH3COOH(aq)=CO2(g)+CH3COONH4(aq)+H2O(l)△H= +37.30kJ/mol【结论】:△H < O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但自发反应不一定要△H < O.焓变是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为了解释这样一类与能量状态的高低无关的过程的自发性,科学家们提出了在自然界还存在着另一种能够推动体系变化的因素→熵.2.熵判据.(1).熵:体系混乱度的量度,即熵是用来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符号:S 单位:J•mol-1•K-1 .体系混乱度越大,熵值越大;体系混乱度越小,熵值越小.(2).熵变:反应前后体系熵的变化.同一物质,S(g)﹥S(l)﹥S(s)产生气体的反应、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熵变通常都是正值(△S >0),为熵增加反应.【设问】:火柴散落、墨水扩散过程混乱度如何变化?从混乱度变化角度分析它们为什么可以自发?自发过程的体系趋向于由有序转变为无序,导致体系的熵增大,这一经验规律叫做熵增原理,也就是反应方向判断的熵判据.(3).熵判据:混乱度越大越稳定,△S > 0 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设问】:CaCO3(s) == CaO (s) +CO2 (g)这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已知:△H(298K)=+178.2KJ•mol ,△S(298K)=169.6J•mol-1•K-1【结论】:△S > O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自发反应不一定要△S > O.熵变是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3.复合判据(自由能变化).△G=△H—T △S当△ G<0时,反应自发进行当△ G>0时,反应不自发进行当△ G=0时,平衡状态类型△H△S △H—T△S反应的自发性1 - + 永远是—任何温度都是自发反应2 + - 永远是+ 任何温度下都是非自发反应3 - - 高温+ 低温—高温是非自发反应低温是自发反应4 + + 高温—低温+高温是自发反应低温是非自发反应【注意点】:(1).反应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反应发生的方向,不能确定反应是否一定会发生和反应发生的速率. 如涂有防锈漆和未涂防锈漆的钢制器件,其发生腐蚀过程的自发性是相同的,但只有后者可以实现.(2).在讨论过程的方向时,指的是没有外界干扰时体系的性质.如果允许外界对体系施加某种作用,就可能出现相反的结果.如水泵可以把水从低水位升至高水位;高温高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例子,实现后者的先决条件是要向体系中输入能量,该过程的本质仍然是非自发性的.完成P42表2-5.【课堂练习】:1.下列过程是非自发的是 DA.水由高处向低处流B.天然气的燃烧C.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D.室温下水结成冰2.碳酸铵〔(NH 4)2CO 3〕在室温下就能自发地分解产生氨气,对其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其分解是因为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 B.其分解是因为外界给予了能量C.其分解是吸热反应,据能量判据不能自发分解D.碳酸盐都不稳定,都能自发分解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由于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B.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少或不变C.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D.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 4.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 DA.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C.熵增加反应D.熵增加或者放热反应第二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一、化学平衡的建立1.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同时能向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学案》教学设计本文题目: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学案其次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方向[目标要求] 1.了解自发过程和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2.通过"有序'和"无序'的对比,了解熵和熵变的概念。
3.初步了解焓变和熵变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一、化学反应的方向1.化学反应具有方向性,很多化学反应的正反应能自发进行,而其逆反应无法自发进行。
2.自发反应:在肯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忙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
二、推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1.能量判据自然界中的自发过程,都有由能量较高状态向能量较低状态转化的倾向;绝大多数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且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体系能量降低得也越多,反应越完全。
反应的焓变是制约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之一。
2.熵判据(1)熵用来度量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
熵值越大,混乱程度越大。
符号为S。
单位:J?mol-1?K-1。
(2)熵值大小的比较同一种物质不同状态时熵值大小为S(g)S(l)S(s)。
(3)熵变:反应前后体系熵的改变,符号为S。
若发生改变后体系的混乱度增大,该过程的S0,反之,S0。
(4)熵变与化学反应自发性关系S0,反应自发进行;S0,反应不能进行。
化学反应的S越大,越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
3.复合判据体系能量降低(H0)和混乱度增大(S0)都有促使反应自发进行的倾向,推断反应的自发性必需综合考虑反应的焓变和熵变。
在恒温、恒压时:(1)当H0,S0时,反应自发进行。
(2)当H0,S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3)当H0,S0时,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自发进行。
(4)当H0,S0时,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自发进行。
学问点一能量判据1.试验证明,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对此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全部的放热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B.全部的自发反应都是放热的C.焓变是影响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一个重要因素D.焓变是打算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惟一判据答案 C解析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并不是全部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既然说"多数',必定存在特例,所以只能说"焓变是影响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知识点1·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一、 化学反应的方向(一)相关概念(1)自发过程: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不需借助光、电等外部力量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2) 自发反应: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称为自发反应。
注:自发自发过程可以是物理过程,不一定是自发反应。
但自发反应一定是自发过程。
(3) 自发反应与非自发反应注:a. 自发反应与非自发反应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某一条件下的自发反应在另一条件下可能是非自发反应。
如常温下,2NO + O 2 == 2NO 2是自发反应;高温下,其逆反应是自发反应。
b. 大部分自发反应在常温常压下即可自发进行且进行完全,如酸碱中和反应等。
但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进行的反应也可能是自发反应,如氢气的燃烧需要点燃,但属于自发反应,所以自发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必然联系。
例1-1: 过程的自发性的作用是( A )A. 判断过程的方向B. 确定过程是否一定发生C. 判断过程发生的速率D. 判断过程的热效应 例1-2: 下列过程是非自发的是( D )A. 水由高处向低处流B. 天然气的燃烧C.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D. 室温下水结成冰(二)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 1. 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2. 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1)熵① 熵:在密闭条件下,体系由有序自发地转变为无序的倾向,这种推动体系变化的因素称为熵。
符号:S ,单位:J ·mol -1·K -1或J/(mol ·K)。
② 实质:熵是衡量体系混乱度大小的物理量,即表示体系的不规则或无序状态程度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个状态函数。
熵值越大,体系的混乱度越大。
③ 影响熵(S )大小的因素a. 同一条件下,不同的物质熵值不同。
b. 同一物质的熵与其聚集状态及外界条件有关,如对同一物质而言:S(g) > S(l) > S(s)。
c. 与物质的量的关系:物质的量越大,分子数越多,熵值越大。
(2)熵变① 熵变:反应前后体系熵的变化称为熵变,符号为:△S ,单位为:J ·mol -1·K -1或J/(mol ·K)。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定量表示方法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通过实验探究浓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并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了解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二)教材分析前面的学习,主要讨论了化学反应的两大特征,物质变化及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
本节教材则是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化学反应。
探讨人类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应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影响。
人类要利用和控制化学反应,如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必须了解这些问题。
本节内容是对前面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本节教材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基础。
第二部分:在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和总结后,教材又设置新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发现化学反应限度问题,经过对该问题的再认识,逐步形成了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并以上述观点为指导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多的化学,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并不难,难的是通过设计、完成实验来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2、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3、学会应用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学生形成主动的探究学习意识和科学的实验探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2.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研究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研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