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物象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31
核心题点精练四分析物象意蕴和作用散文中的物象就是散文中所出现的具体的景物形象,它往往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
它主要出现在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作品中。
高考考查散文中的物象,主要是考查其意蕴和作用。
考生宜围绕这两个“题点”进行必要的训练,不断提高答题的精准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灯火陈夫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写道,思乡往往可以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苔。
只是我的乡思没有落脚在河湾、小树或苍苔,而是无数个乡村的灯火。
灯火,是一个个村落最为亮堂的眼睛,黑暗中的无声对话者。
晚曦殆尽,乡野渐渐被黑幔吞噬,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也亮了,另一村落也亮了,一盏再一盏,全亮了。
它们相互欣赏着,相互安抚着,相互守护着,直到一个小村落安然眠睡,直到一个大村落高枕无忧。
子夜的乡村常是万籁俱寂,很容易就被一声突兀的狗吠刺破天地,刺破酣卧在天地的村落。
一盏灯火赫然醒来,在狗吠中也赫然有了起床声,赫然有了开门声,一个村落苏醒了;透过门窗的灯火穿过黑色热烈地奔向远方,于是又一盏灯火醒来,又一个村落醒来。
透过门窗的万家灯火穿过黑色依旧热烈地奔向远方,一个接连着一个,大大小小左邻右舍的村落齐刷刷的全醒了。
村落与村落似乎真的很近,近得只要这有意无意的一盏灯火,整个乡村便在注目;却又好像真的很远,远得让乡人们循了灯火总要趟着黑走上个千折百回,完结一个焦虑一个心事,收获一次喜悦一次乡情。
在我的乡思里,不断演绎着这样一幕幕播种和颂传乡情的美丽记忆:黑夜一来,一两户人家的小村落的孩子便寂寞无聊起来,只有白天那销魂的“游击”还意犹未尽,一屁股落在大门槛上饥渴地胡乱向嘴里扒着饭,眼珠一动不动地死瞅着远方大村落那蛊惑人心的蔚然灯火,仿佛那儿战事正酣。
女人见了,一阵骂。
孩子便不情愿地站起身靠着门框叉着腿撅着屁股继续死瞅,女人又是一阵骂。
正在喝酒的男人白了一眼女人和孩子,猛地将一杯老白烧倒进肚里,微醺着走出门,孩子会意地屁颠颠的紧撵过去。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形象分析及重要词语含义考点明晰本考点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这一考点每年在不同试卷中会有不同程度的考查。
一般地说,高考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含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理解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高考考查的“词语”具体说来主要是以下几种:(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概括力,或显示事物差异,或感情倾向特别强烈。
有的词语与全文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有特殊用法的词语。
如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词语。
(4)具有特殊指代意义的词语。
如远指、近指、不定指等词语。
(5)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词语。
如在特定语境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叠词等词语。
解题模板1.审清题干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说明”“赏析”“简析”等提示动词和“含意”“词语”“内涵”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解题思路(1)“三看”巧解文中词语。
一看词语本身:看其词性,看其自身意义,看其有无修辞,看短语组成。
二看上下语境:看其在句中的搭配成分,看其出现在段中、文中的位置和次数,看其上下文有无提示。
三看动态语境:看词语因比喻、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法而产生的临时新义,看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的引申而产生的新义。
(2)“四联"透析句子词语。
一联: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内容,联系词语的上下语境,在句中解词,词不离句。
二联:联系散文标题和主题,联系作者的情感倾向揣测词语含义。
三联: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写作意图等。
四联:联系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
3.规范答题理解词语含义=手法十内容(词语意思,词语所写内容)+效果(情感、形象、主旨)。
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鉴赏散文的形象一、必备知识现代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物象(写景状物散文)两种。
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类的散文中。
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考生应该通过分析作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创造这一形象的作用,进而理解人物形象对作品主旨的表达起到的作用。
物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具体景物形象,往往包含着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主观思想感情,是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的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所构成的新的形象。
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人物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所构成的新的形象,我们往往又叫它意象。
高考散文对形象的考查,一般从两方面设题,一是赏析形象的特点,一是赏析形象的作用,命题者往往又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命题。
考查的内容通常有以下三点:①概括形象的特点;②鉴赏刻画形象的手法;③评价形象塑造的意义。
(一)人物形象散文很少象小说那样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但在一睦与人或叙事散文中,一般还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要特别注意从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多个角度把握他们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从而去赏析人物的形象美和精神美。
要求根据题目引导语的要求或暗示,到原文中去理清思路和作者的意图,体会散文的思想境界和情感,再经过分析达到理性的判断。
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的人物形象那样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形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洁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鉴赏人物形象就可以通过一些片断、局部来“窥斑见豹”。
(二)事物形象在散文中尤其是写景状物散文中,作者表达情感、哲思总是借助一定的事物、景物形象。
高考考散文鉴赏一般会把它们作为考查重点,考查角度有两个:一是物象的特点及象征意义或物象包含的情感,二是物象在文中尤其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对于这类试题,一定要把握住下面两点。
高中散文阅读之物象的作用·学生版一、问法:1、XX的形象是什么,有什么寓意/作用?2、简要分析文中“XX(某物)”的作用?二、解法:1、分清主要/ 次要事物的形象主要: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次要:存在于部分当中,起衬托作用2、概括事物特征:①先看外在特征:颜色、体态、声音、生存环境(反衬内在)②再联系外在分析内在品质:内涵、内核、精神。
例:烈火、锤、清白→石灰←矢志不渝3、作用分析:①从内容、主旨方面分析:A:主要物象:表现了文章的主旨:写物的主要找“志”——托物言志;写景找情——寄托了作者什么情感B:次要物象:丰富文章内容、升华、深化主旨、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②从艺术手法上分析A:主要物象:线索:作为全文主要线索,贯穿全文,将什么和什么串联起来,达到“形散神聚”的效果;象征了什么;衬托了谁(人物)B:次要物象:结构上:某事物呼应哪、为下文设悬疑/埋伏笔、伏笔悬念的设置;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体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三、答题:*核心:结构、内容、情感训练一:饮一口汨罗江熊召政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多年.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当然,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这苦涩,比秋茶更酽。
这会儿,我正在汨罗江的岸边,掬起一杯浑黄得叫人失望的江水.为了在端午节这一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我可是千里奔驰特意赶来的啊!脖子一扬,我,饮了一口汨罗。
立刻,我感觉到,就像有一条吐着芯子的蛇窜入我的喉管,冰凉而滑溜,在我肝胆心肺间穿行,如同在烟雨迷蒙的天气里穿过三峡的蛟龙。
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同行人大概看出我脸色难堪,埋怨说:“叫你不要喝你偏要喝,这水太脏了。
”我报以苦笑。
朋友继续说:“你们诗人都是疯子,不过,也像圣徒。
恒河的水污染那么严重,圣徒们也是长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喝一口。
”我得承认,朋友这么说,并不是讥笑我,他只是不理解.我的行囊中,带有青岛啤酒和可口可乐,为什么,我非得饮这浑黄的汨罗?这小小的隔阂,让我想起禅家的一段公案。
散文品析形象的作用
散文品析形象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物塑造: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成为作品的灵魂,通过描绘人物的性格、情感、经历等,可以深刻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从而丰富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2. 情感表达: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成为作者情感表达的载体,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可以传达作者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使作品具有更强的情感冲击力。
3. 主题深化: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可以将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行具象化的表达,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从而深化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4. 审美体验:优秀的人物形象能够给读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
总之,在散文中品析形象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有助于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还能够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和品味,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散文的艺术魅力,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人生感悟。
《哦,香雪》是中国现代作家达夫的一篇散文,主要描写
了他在雪夜中漫步时所感受到的情感和思考。
在文章中,物
象的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雪花:雪花是文章中最重要的物象之一,它代表了纯洁、美丽和脆弱。
在文章中,作者用雪花来比喻爱情,表达了他
对爱情的赞美和向往。
2. 梅花:梅花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它代表了坚强、不屈不挠和高贵。
在文章中,作者用梅花来比喻自己的
品格和追求,表达了他的人生哲学和信仰。
3. 酒:酒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常常被用来
表示一种情感或氛围。
在文章中,作者用酒来比喻友情和人
生的短暂,表达了他的感慨和思考。
4. 月光:月光在文章中也起到了一定的的象征作用,它代
表了温柔、神秘和寂静。
在文章中,作者用月光来比喻爱情
和人生的细腻和美好。
总之,在《哦,香雪》这篇文章中,物象的象征意义主要
通过对雪、梅、酒和月光等物的描写和比喻来表达作者的情
感和思想。
主标题:如何分析物象的作用副标题:物象的作用在复习时常被忽略,导致得分偏低,要注意哦!关键词:主体物象,次要物象,典型示例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一、如何分析主体物象的作用主体物象(又名“中心物象”)和作者的感情有直接关联,或贯串全文,或直接点明中心。
分析其作用,一般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1)内容主旨作用。
主体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载体,分析其作用,首先看其在表达主旨方面的作用。
一般而言,写物的散文要找志,写景的散文要析情。
(2)艺术构思作用。
它可以是全文的线索,把众多材料组织穿串在一起;或起着象征、衬托的作用。
二、如何分析次要物象的作用对次要物象作用的考查,应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
(1)对文章结构具体分析的思考角度: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的思考角度:①对内容的充实作用,②对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③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三、典型示例:(2013·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牛铃叮当李清明①水乡多水牛。
……④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
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
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耙田;农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耕田机械。
没承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见顶部的烟囱,最后还得用十头八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⑥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
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
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
模块二概括物象特点和作用所谓物象是指在文本所呈现出来的具体的事物形象,它在以事物形象本身出现的同时,也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物象不仅有其本身的具体意义,而且具有被赋予的抽象意义。
一、强化方法1.抓散文特点,找物象出现的场合,写景散文和状物散文稍有不同。
分析写景散文中的物象,要始终将其与作者的情感结合起来;分析状物散文中的物象,要注意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2.抓外形特征,析内在品质: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的感触必须要借助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这类事物的外形特征往往比较鲜明,只要找准相关的外形特征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
通过外形特征分析出内在品质是我们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3.细细品读,提炼所言之志。
一般说来,作者描绘的事物不一定是最终所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中。
认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找出所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
二、规范要求1.分析概括物象的含义,从物象的外在特征、内在品质和作者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入手。
2.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附表:欣赏散文形象综合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向日葵[新加坡]尤今①到伦敦度假,住在女儿的公寓里。
那天,约好在她下班后共进晚餐,做事有条不紊的女儿体恤地说道:“餐馆坐落在九曲十八弯的窄巷里,不太好找,你们就在餐馆附近的小公园等我吧。
”②早上出门时,气候温凉,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
天色愈暗,气温愈低,到了傍晚,气温居然降至6℃。
我和老公提早十分钟来到游人寂寥的小公园,那种刺骨的寒风夺命似地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
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不见踪影,我们的手机偏又留在公寓里忘了带出来,无法联系。
③晶莹剔透的寒气肆无忌惮,我冻成了冰湖底下一尾郁悒的鱼。
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蟥一样往我心里钻。
到了七点半,我的脸已幽幽地长出一层青苔。
“天气这么冷,她竟不为我们着想!”我口出怨言,“简直就是个工作狂啊!”④七点四十分,女儿才气喘吁吁地赶到,连声道歉:“爸爸,妈妈,对不起,对不起!工作堆积如山,做不完呀!”我和老公对看一眼,果然不出所料!⑤冻得有如一片在树梢瑟缩颤抖的枯叶,我的声音,比雪更冷:“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你过去守时的好习惯,去了哪里?”说着,径自往前走,不再看她一眼。
教材篇目中散文物象的作用
在教材篇目中,散文物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充实内容:通过散文物象的描述,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使读者对所描述的事物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2. 营造意境:散文物象的描绘能够创造出特定的意境和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表达主题:散文物象常常具有象征意义,可以用来表达文章的主题。
通过物象的描绘,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旨。
4. 刻画人物形象:在某些文章中,散文物象可以用来刻画人物形象。
通过对物象的描述,展现人物的性格、爱好、生活状态等信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5. 过渡和照应:散文物象还可以起到过渡和照应的作用,使文章的情节发展更加流畅,结构更加紧凑。
总之,散文物象在教材篇目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丰富文章内容、营造意境、表达主题、刻画人物形象以及过渡和照应等。
通过散文物象的描绘,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解析散文阅读中的物象现代文阅读包括文学作品阅读,散文是最常考的一种文体。
今天语文小编给大家整理编辑了解析散文阅读中的物象,一起来看看吧!解析散文阅读中的物象散文阅读中有一考点,就是形象的鉴赏。
形象的鉴赏,一是人物形象的鉴赏,一是物象的鉴赏。
物象的鉴赏同人物形象的鉴赏一样,向来为考试所重视。
如2011年新课标卷大纲卷中16题考查到的“针挑土”、四川卷16题考查到的“铁铃铛”。
这两套题中的“针挑土”“铁铃铛”就是物象。
物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具体景物形象,它往往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
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人物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所构成的新的形象,我们又叫它为意象。
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类的散文中,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主要是通过作品把握住人物形象的特点,了解它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创造这一形象的作用,进而理解它对作品主旨表达的作用。
人物形象的鉴赏思路,大致为三步:分析人物——明确寓意——概括作用物象主要出现在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作品中。
物象的鉴赏,主要涉及物象的形象特征,物象与象征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者借物象表达的思想感情,物象对表达主旨的作用,欣赏意象的美等。
如何鉴赏散文中的物象呢?散文物象的鉴赏思路,也大致为三步:分析物象外在特征——分析物象内在精神——分析物象的作用又如何就物象的意蕴进行分析呢?物象的意蕴的分析,主要抓以下两方面:情感义——比喻义——象征义并非每篇散文都涉及如上三方面,我们要根据文本实际来分析。
先说《怀念一只羊》中“羊”的意蕴分析:(1)你不能忘记那只羊,那只羊像你生命中点亮的一盏明灯。
(2)那是怎样的一只羊啊!它柔细的毛,憨实的样儿,脖子里套着一条项圈,上面挂着一个小铜铃,让人一看就喜爱。
(3)那只羊是你5岁那年父亲赶集买回来的,有了它,你的童年生活便多了一项内容:牧羊。
于是,乡村的小巷里、村外的阡陌上便出现了这样一道风景:一个孩童在前面蹦蹦跳跳地走着,身后一只小羊一颠一颠地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