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楠人工林枯落物养分季节动态变化
- 格式:pdf
- 大小:287.55 KB
- 文档页数:4
不同林龄闽楠林土壤呼吸与碳储量研究刘宝;吴文峰;何盛强;林思祖;林开敏【期刊名称】《福建林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8)004【摘要】本研究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观测系统,对成熟林(38 a)、中龄林(22 a)和幼龄林(7 a)3种闽楠人工林土壤呼吸进行1a的定位观测,并测定各林龄闽楠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年龄闽楠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单峰曲线格局;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呈极显著的指数相关(P<0.01),土壤含水率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呼吸年通量也相应增大,7、22和38 a的闽楠林土壤呼吸年通量依次是1117、1370和1686 g·hm-2·a-1;温度敏感性指数Q10值也随林分年龄增加而增大,但三者间无显著差异;土壤有机碳储量随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增大,成熟林显著高于中龄林与幼龄林(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呼吸年通量与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是引起3种林龄闽楠人工林土壤呼吸年通量产生变化的重要因素.【总页数】8页(P431-438)【作者】刘宝;吴文峰;何盛强;林思祖;林开敏【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国家林业局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国家林业局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4.5【相关文献】1.不同林龄白桦天然次生林土壤碳通量和有机碳储量 [J], 韩营营;黄唯;孙涛;陆彬;毛子军2.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碳氮储量及C/N化学计量特征 [J], 竹万宽;许宇星;王志超;杜阿朋3.不同林龄闽楠林土壤呼吸与碳储量研究 [J], 刘宝; 吴文峰; 何盛强; 林思祖; 林开敏4.江西大岗山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储量 [J], 李智超; 张勇强; 宋立国; 厚凌宇; 孙启武5.广西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碳储量动态变化 [J], 李玉凤;马姜明;何静桦;秦佳双;零天旺;李明金;杨章旗;王永琪;宋尊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年12月鎳I斜故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23期闽楠生物学特性与容器育苗关键技术郭滨(三明市梅列区陈大林业站,福建三明365000)摘要:指出了闽楠是中亚热带珍贵阔叶树种,近几年南方林区人工栽培方兴未艾,发展潜力极大。
根据闽楠种子活力较低、早期具有耐荫性、对立地质量的响应敏感、早期主根较为发达等重要生物学特性,提出了 顺应早期生物学特性,在闽楠容器育苗中的种子处理与芽苗培育、筛选适宜的容器种类、合理基质配方、遮 荫处理及水肥调控等关键技术措施。
以克服传统闽楠人工造林成活率较低的问题,提高闽楠人工造林的质量。
关键词:闽楠;生物学特性;容器育苗;关键技术中图分类号:S7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0)23-0091-021引言闽楠)系樟科楠木属高大乔木,是 中亚热带乡土珍贵阔叶树种。
其树干端直,树冠优美,常年郁郁葱葱。
木材纹理美观,结构细腻,致密坚韧,心 边材不明显,呈淡黄褐色,有光泽,具芳香,不翘不裂,耐 腐,是家具、建筑、大型装璜等高级用材,素以材质优良 而闻名[1],也被园林界当成风景观赏树种中的上品。
由于长期的掠夺性肆意砍伐天然林资源,闽楠资源越来越 少,属于渐危种,被列为国家n级保护野生植物[2]。
近 几年来,珍贵阔叶树种栽培又被逐渐重视,闽楠种植受 到欢迎,被列为福建省第一批主要栽培珍贵树种之一[3]。
但传统闽楠人工造林成活率较低[4],如何提高造 林质量是闽楠人工造林的重要环节。
从现代林业发展 趋向,容器育苗是提高林木质量和适应林木种苗供应方 式改变的主要方式[5'6]。
2楠木重要生物学特性2.1种子活力较低闽楠是珍贵树种,结实存在明显的大小年现象,种 子寿命较短,不耐贮藏,具有明显的休眠期。
闽楠种子 当年冬季成熟,翌年4月初开始萌发,7月后地面种子 即丧失活力[7]。
种子活力受时间和贮藏方式影响较大。
闽楠造林关键技术宋武明(柳州市苗圃林场,广西柳州545006)[摘要]闽楠,樟科楠属常绿大乔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珍贵的树种之一。
由于过度采伐,野生闽楠一度接近濒危状态,被列入珍稀渐危树种。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多地林场引种闽楠,人工造林面积逐渐增加,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观赏价值。
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闽楠造林的几项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闽楠;造林;抚育管理[中图分类号]S792.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909(2021)20-53-3闽楠是我国特有树种,其材质优良、结构细密,是高档家具、建筑、工艺雕刻和造船等行业的优质材料。
闽楠生态调节效果好,也常用于绿化和生态造林。
当前,野生闽楠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因此,林场人工培育闽楠对增加群体数量、丰富林业资源以及创造更高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从闽楠育苗技术、造林技术、抚育管理3个方面,分析了播种育苗、苗期管理、林地选择、栽植要点、松土除草、间伐抚育和病虫害防治等造林关键技术,以期为提高闽楠造林成功率提供技术支持。
1闽楠的形态特征闽楠是中国特有的植物,为樟科楠属常绿大乔木,成年闽楠可生至15~20m高,特别高大的可达25m。
闽楠树干通直,新树皮呈淡黄色,老树皮呈灰白色且片头剥落;分枝少或无分叉,树冠浓密,小枝毛少或近无毛;叶革质或厚革质,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叶长7~15cm,叶柄长0.5~11.0cm;花期在4月,花序生于新枝中下部,呈圆锥状,通常三四个。
果期在10—11月,果实呈长圆形或椭圆形,长约1.5cm,直径约0.6cm,果实初生时呈浅绿色,成熟时呈紫黑色。
闽楠喜阴,为耐阴树种,喜温暖、湿润环境。
闽楠根系发达,在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沙壤土林地生长良好[1]。
其主要分布于海拔200~1000m的山地和沟谷,适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域栽植。
2闽楠育苗技术野生闽楠生长缓慢,而人工培育的苗木生长迅速,尤其是幼林期的各项生长指标较自然状态下有较大增加。
不同造林模式闽楠幼林材性分析温晓芸;张娟;汤行昊;林智勇;廖鹏辉;罗千勋;黄宇【摘要】以3种不同造林模式营造的闽楠试验林为对象,分析造林2年后幼林木材特性.结果表明:林下套种闽楠的地径、平均冠幅、树高、枝下高、抽稍高、根深、平均根幅、地上部分鲜重、根鲜重等各项指标均最大,分别达12.62mm、67.17cm、137.83cm、48.33cm、19.33cm、47.50cm、48.42cm、230.83g、50.57g,比平均值高27.86%、37.17%、41.77%、67.00%、15.20%、32.35%、34.50%、74.07%、60.69%.不同造林模式下闽楠的抽稍高、树干基本密度、生材密度、生材含水率等均无显著性差异,其他生长指标均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相同造林模式下,闽楠树干生材含水率呈现出从底部到顶部递增的趋势,顶部生材含水率均最高;闽楠树干的基本密度和生材密度从底部到顶部均无显著性差异.林下套种模式下的闽楠树干纤维素含量最高,达34.32%,略高于混交林,显著高于纯林.对闽楠各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生材含水率和基本密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98,相关性最大,达极显著水平(P<0.01).【期刊名称】《福建林业》【年(卷),期】2018(000)006【总页数】5页(P36-40)【关键词】闽楠;造林模式;生长性状;木材特性【作者】温晓芸;张娟;汤行昊;林智勇;廖鹏辉;罗千勋;黄宇【作者单位】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12;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12;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12;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12;福建省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福建福州350003;福建省顺昌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福建顺昌353200;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2.1闽楠(Phoebe bournei)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二级珍稀渐危树种,为樟科常绿大乔木。
闽楠人工造林技术及育苗管理(二)引言概述:闽楠人工造林技术及育苗管理是指在林业生产中,应用特定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对闽楠进行人工种植和苗木培育。
闽楠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的树种,种植闽楠不仅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产生丰厚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闽楠人工造林技术及育苗管理的内容,包括种苗选配、育苗基质、育苗设施、育苗管理和苗木移栽。
正文:一、种苗选配1. 根据生态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种苗来源;2. 选择生长势良好、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的闽楠种苗;3. 优先选择本地优良品种和母树优良的种苗;4. 避免使用有害虫或病原的种苗;5. 配套选择适宜的接穗或砧木。
二、育苗基质1. 选择适宜的育苗基质,如河沙、腐殖土等;2. 调配基质时要保持适宜的含水量和通气性;3. 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或缓释肥,提供养分供应;4. 种子均匀分布于基质中,避免堆积或过浅。
三、育苗设施1. 选择适宜的育苗设施,如温室、育苗大棚等;2. 设施要具备良好的透光性、保温性和通风性;3.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4. 定期清理育苗设施内的杂草和病虫害。
四、育苗管理1. 遵循合理的灌溉原则,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2. 适时施用有机或无机肥料,提供养分供应;3. 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4. 控制苗木密度,保证光照和通风条件;5. 定期修剪幼苗,促进根系和冠层的发展。
五、苗木移栽1. 在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进行移栽;2. 选择适宜的移栽时间,通常在春秋两季;3. 按照合理的间距和行列距离进行栽植;4. 移栽后,及时浇水并进行固土;5. 进行移栽后的苗木保护和管理。
总结:闽楠人工造林技术及育苗管理是实现闽楠人工种植的关键环节。
种苗选配、育苗基质、育苗设施、育苗管理和苗木移栽都是影响闽楠人工造林成功的重要因素。
合理选配种苗,提供适宜的育苗环境和管理措施,以及正确的苗木移栽技术,能够提高闽楠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目标。
第45卷,第3期201 8年6月湖南林业科技Hunan Forestry Science &TechnologyVol. 45, No.3Jun.,2 0 18闽楠幼林生长与叶片营养元素季节动态特征王湘媛\邢元军2,杨丽丽\申玉宇\李超凡\许冰冰1(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18; 2.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湖南长沙4100M)摘要:为了解闽楠人工幼林生长状况及叶片N、P、K、Ca、Mg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在湖南攸县黄丰桥林 场,选取了五块3年生闽楠幼林样地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闽楠幼林苗高年度增加值为60. 8 cm,地径年度 增加值为7.35 mm,均表现为7-9月增长量最大。
闽楠叶片各月N含量范围为16.84-19.54 g'k g d、P含量 范围为 l_28~l.49g.kg_1、K含量范围为 2_56~5.47g.kg—1、Ca含量范围为 7_94~9.92g.kg—1、Mg含量 范围为0.82~1.058_1^_1,其中、、?、]5元素含量均表现为春季最高,冬季最低。
各元素含量年均值排序为 N (18. 13 g•kg'1)>Ca (8.90 g ■kg'1)> K (4. 36 g •kg'1)> P (1. 40 g •kg'1)> Mg (0. 96 g •kg'1)0季节变异特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元素平均变异系数排序为K (30. 67%)>P (13.44% )>Mg (9. 87%)> Ca (9.33%) >N (5.89%),说明N、Ca、Mg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异较小,而K元素的季节变异较大。
关键词:闽楠;季节变化;叶片;营养元素中图分类号:S792. 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 5710 (2018 ) 03 - 0021 -06doi:10.3969/j.issn.1003 - 5710.2018.03. 005Seasonal dynamics of growth and leaf nutrients of youngPhoebe bournei plantationWANG Xiangyuan1 ?XING Yuanjun2 ?YANG Lili1?SHEN Yuyu1,LI Chaofan1,XU Bingbing1(1. College of Forestr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018, China;2. Central South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Changsha410014, 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growth status of Phoebe bournei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nitrogen, phosphorus, potassium, calcium, magnesium contents in leaves, we selected five 3 - year - old young Phoebe bournei stands for study in Huangfengqiao Forest Farm of You County in Hu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 increase of height of young Phoebe bournei seedlings was 60. 8 cm and the annual increment of ground diameter was 7. 35 mm, both of which showed the largest increase in July to September. The element content in leaves was 16. 84 - 19. 54 g • kg-1 in nitrogen, 1.28 ~ 1. 49 g • kg-1 in phosphorus, 2. 56 〜5. 47 g • kg_1 in potassium, 7. 94 ~9. 92 g • kg-1 in calcium, 0. 82 ~ 1. 05 g • kg-1 in magnesium, in which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were all the highest in spring and the lowest in winter . The annual average of each element ranked as nitrogen (18. 13 g • kg"1) > calcium (8. 90 g • kg"1) >potassium (4. 36 g ■ kg~1 ) >phosphorus (1. 40 g ■ kg~1) > magnesium (0. 96 g • kg"1) . The results of seasonal variation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coefficient of收稿日期:2018-03-06基金项目:2016年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湖南酸雨区闽楠与其他主要树种人工幼林生长的比较作者筒介:王湘媛(1994-),女,在读硕士。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09期林业·园林立地条件对闽楠生长形质和林木分化的影响研究许婷铃(福建省闽清美菰国有林场,福建闽清350805)摘要为探明立地条件对闽楠人工林生长的影响,以胸高形数、实验形数和胸高圆锥系数为干形指标,对闽中山地2种立地条件上闽楠人工林树干生长形质进行了研究,并基于单木竞争指标进行了林木分化研究。
结果表明,下坡位闽楠的生长显著优于上坡位;随着胸径的增大,2种立地上闽楠的胸高形数均显著减小,呈现明显的反J形曲线。
实验形数虽然随着胸径和树高的变化而变动,但总体幅度很小,胸高圆锥系数也随胸径和树高的变化而变动,其变化幅度高于实验形数;上坡位闽楠相对胸径的变异系数显著高于下坡位。
2种立地上Ⅱ级木以下株数比例无显著差异,而Ⅲ级木以下株数比例显著差异,下坡位林木均为Ⅲ级木以上。
关键词闽楠;生长形质;林分分化;立地类型中图分类号S79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09-0092-03树干的生长形质是重要的林分调查因子,不仅会影响树干质量和材积大小,而且是测树用表编制的主要依据,干形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林木材积及材种出材量[1]。
树木干形研究主要是针对纵断面的形状变化,用树木从下至上直径变细的速度(饱满度)来表达,其随树种、个体生长环境的变化而变化[2]。
研究表明,不同立地条件对树木干形及生长会产生显著影响,在短期和长期的时间尺度上,充足的土壤养分有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从而影响树木干形的变化[3]。
常用的树木干形数指标有胸高形数和实验形数[4],但有研究认为,胸高形数是随树高的增长而减小的,这使树木个体干形在原有的自然差异上增添了一层计算差值,因而不能确切反映树木的真实干形。
吴纪昌等[2]提出胸高圆锥系数,克服了胸高形数随树高增长而减小的弊端。
闽楠(Phoebe bournei)是我国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之一,材质好,适应性强,经济价值较高,常被用作针叶人工林改造[5],以解决南方山地生产力下降、地力衰退等生态环境问题[6]。
楠木叶凋落物的分解及其养分动态
郭玉硕
【期刊名称】《福建林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7)003
【摘要】采用网袋法,对楠木叶凋落物分解进行1 a的动态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楠木叶凋落物的分解失重率为42.0%,腐解率为0.001 6 d-1,完成50%分解以及完成95%分解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32和5.26 a.分解过程中,N存在一定的富集现象;P 处于波动的富集状态;K呈现单调下降的变化趋势;而wC/wN比和C浓度都是前期少量上升而后期始终下降.各营养元素的年释放率大小顺序依次为K(81.2%)>
C(53.6%)>N(36.9%)>P(29.0%).
【总页数】4页(P199-202)
【作者】郭玉硕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西芹教学林场,福建,南平,353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715
【相关文献】
1.不同配比的杉木、火力楠凋落物中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及其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J], 汪凤林;张月全;陈爱玲;王珍;叶义全;曹光球
2.杉木与楠木叶凋落物混合分解及其养分动态 [J], 林开敏;章志琴;曹光球;何宗明;马祥庆
3.华北落叶松和白桦叶凋落物混合分解特征及土壤养分动态 [J], 贺红月;马长明;牟
洪香;单媛媛
4.华北落叶松与白桦叶凋落物混合分解及其养分动态 [J], 王欣;郭延朋;赵辉;孟凡军;刘囯萍;;;;;
5.藏北高寒草原典型物种凋落物分解与养分动态 [J], 陈有超;马书琴;鲁旭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闽楠栽培技术规程(一)引言:闽楠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具有美丽的形态和浓郁的芳香,因此备受喜爱。
为了帮助栽培者更好地了解闽楠的栽培技术,本文将详细介绍闽楠栽培的技术规程。
通过掌握这些技术,栽培者可以有效地提高闽楠的生长质量和繁殖能力。
一、选择合适的生长环境和土壤1.考虑阳光和温度: 闽楠喜欢明亮的环境,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
同时,合适的温度范围为18-30摄氏度,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生长。
2.选择适宜的土壤: 闽楠喜欢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pH值在6-7之间。
为了提供充足的营养,可以在土壤中加入适量的腐叶土和有机肥。
3.避免栽培环境中的根害: 闽楠根系较为敏感,容易受到施肥不当、水浸、土壤压实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注意避免这些根害。
4.合理安排植株间距: 闽楠植株之间的间距应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和所用栽培方式灵活调整。
一般建议保持植株之间的距离在30-50厘米左右。
5.提供良好的通风环境: 闽楠喜欢通风良好的环境,可以适当修剪植株,以增强通风效果。
二、科学施肥和浇水1.根据生长阶段施肥: 闽楠的生长过程中,不同阶段对营养需求量不同。
在生长期和花期适当增加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的施用量,有助于提高植株的养分吸收和生长速度。
2.合理施用有机肥料: 闽楠喜欢有机肥料,可以选择施用发酵熟化的腐熟有机肥。
每年施用2-3次,每次施用量应适量,并与水充分混合后均匀施于植株周围。
3.注意浇水技巧: 闽楠的土壤湿度应保持适中,不宜过湿或过干。
一般情况下,每周浇水1-2次,水量应根据季节、气候和土壤状况适当调整。
4.合理控制施肥和浇水时间: 闽楠在春季和秋季生长迅猛,此时施肥和浇水的次数可以适当增加;而在冬季和夏季,应减少施肥和浇水的频率。
5.避免施肥和浇水过量: 过量施肥和浇水可能导致闽楠根部烂根甚至死亡,栽培者应注意控制施用量。
三、合理修剪和培养植株1.注意去除生长不良的枝条和叶片: 定期检查闽楠植株的生长情况,发现生长不良的枝条和叶片应及时剪除。
楠木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周转郑金兴;陈光水;高人;杨智杰【摘要】通过对福建省南平市37a生楠木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其周转的研究,结果表明,0-1mm和1-2mm两个径级楠木活细根和死细根的平均生物量分剐为2598和1960kg·hm-1、2679和1746kg·hm-1,林下植被(根径≤2mm)的平均生物量为3414kg·hm-2。
0-1mm和1-2mm两个径级的楠木活细根生物量在5月份或11月份出现峰值,而林下植被生物量峰值则出现在11月份和3月份。
楠木林0-1mm和1-2mm两个径级的细根年生产量分别为8167和4605k·hm-2吨,周转率分别为3.14和2.35次·a-1。
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楠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养分循环提供基础数据。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seasonal dynamics and turnover of fine root biomass of 37a Phoebe bournci man-made forest in Nanping, Fujia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biomass of live fine root with two diameter classes being 0-1mm and 1 -2mm is 2 598 and 1 960 kg.hm-2 respectively, and that of dead fine root 2 679 and 1 746 kg.hm2 respectively, and the average biomass of understory vegetation (≤ 2mm in diameter) is 3 414 kg.hm-2. Biomass of live fine root of phoebebourme with two diameter classes being 0-1mm and 1 -2mm experiences peak value in November or May, while biomass of understory vegetation experiences peak value in November and March. The annual production of fine root of phoebebourme forest with two diameter classes being 0-1mm and 1 -2mm is 8 167 and 4 605 kg.hm-2 respectively, their turnover being 3.14 and 2.35 times.a-1 respectively.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thefundamental data for further studies in carbon cycling and nutrient cycling of Phoebe bournci man-made forest ecosystem.【期刊名称】《三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9)006【总页数】6页(P89-94)【关键词】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周转;楠木【作者】郑金兴;陈光水;高人;杨智杰【作者单位】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南平353000;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5张小全等[1]认为细根通常是指直径小于2~5 mm的根,郭银等[2]则将细根定义为直径小于2 mm的根。
闽楠人工林不同坡位生长特性研究龚擎红;刘光正;王丽艳;叶金山;周诚【摘要】按不同坡位(平坦、下坡、中坡)描述了闽楠人工林生长特性。
结果显示,不同坡位闽楠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均呈现出平坦〉下坡〉中坡的生长特性,应用Logistic模型摸拟了不同坡位树高、胸径生长过程,拟合效果很好,R2都在0.99以上,并据此提出了不同坡位闽楠树高、胸径速生期,为闽楠造林地选择和生长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南方林业科学》【年(卷),期】2015(043)005【总页数】4页(P22-24,28)【关键词】人工林;坡位;生长特性;闽楠【作者】龚擎红;刘光正;王丽艳;叶金山;周诚【作者单位】[1]南昌市林木良种管理站,江西南昌330009;[2]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4闽楠(Phoebe bournei)系樟科润楠属植物,国家Ⅱ级珍稀濒危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用材与优良观赏树种,素以材质优良而闻名。
其干形通直,材质致密坚韧,木材呈淡黄色而有香气,耐腐而不易反翘开裂,加工容易,削面光滑,纹理美观,为上等建筑、家具、造船及工艺雕刻等之良材[1]。
目前,江西、福建等地发展闽楠的势头良好,但立地选择仍是造林成败的关键因素。
本研究在林相整齐、生长正常的闽楠人工林内按平坦(好)、下坡(中)、中坡(差)立地设置临时标准地调查了闽楠人工林生长情况。
同时在进行树干解析的基础上,对不同坡位闽楠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等测树因子的生长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旨在认识坡位对闽楠人工林生长的影响,为闽楠造林立地选择和生长管理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材料调查样地闽楠人工林位于江西省安福县明月山林场西坑水库旁,地处东经114°~114°47′,北纬 27°4′~27°36′,海拔 200 m 左右,坡度20°左右,株行距 2m×2 m,林龄 26 a。
闽楠人工林的经营效果
陈存及;刘宝;李生;张国防;彭东辉
【期刊名称】《福建林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7)002
【摘要】对闽楠人工林经营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闽楠苛求立地,应选择Ⅰ、Ⅱ级立地的中下坡造林,闽楠适宜营造纯林,但应适时间伐,严格控制经营密度,20a后经营密度不宜大于900株·hm-2.闽楠与杉木混交造林,种间关系难以调控,闽楠纯林比楠杉混交林中的闽楠生长好,若要营造混交林,应控制经营密度,杉木的混交比例不应大于30%.
【总页数】4页(P101-104)
【作者】陈存及;刘宝;李生;张国防;彭东辉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58.5
【相关文献】
1.毛竹林中套种闽楠经营效果分析 [J], 魏增庆
2.不同发育阶段马尾松人工林经营效果动态分析 [J], 彭检贵
3.辽东地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不同权属模式经营效果研究 [J], 管健
4.鲁中南山区侧柏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效果评价 [J], 颜攀;凌春辉;崔浩然;刘胜元;王华田;刘秀梅
5.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目标树经营效果研究 [J], 李艳茹;周庆营;肖永青;李利新;谷建才;陆贵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闽楠栽培技术规程(二)引言概述:闽楠(学名:Michelia figo)是一种常绿乔木,树姿优美、栽培易于管理,被广泛用于园林绿化和景观造景。
本文将介绍闽楠的栽培技术规程,以帮助栽培者了解和掌握该品种的合理栽培方法。
正文内容:一、选择合适的栽培地点1. 确保充足的阳光照射:闽楠喜欢充足的阳光,因此选择光照充足的地点进行栽培。
2. 保证良好的排水条件:闽楠对排水条件较为敏感,因此选择土壤排水良好的地方进行栽培。
3. 考虑生长空间:合理规划栽培空间,根据闽楠生长特点进行间距设置,避免过密或过稀。
二、合理施肥管理1. 了解闽楠的营养需求:通过了解闽楠的养分需求,合理配置肥料,提供适宜的养分供给。
2. 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闽楠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有机肥或无机肥进行施用。
3. 确保施肥均匀:施肥时要均匀撒布肥料,避免出现部分施肥和过量施肥的情况。
三、适当修剪与整形1. 定期修剪枝条:定期修剪闽楠的枝条,保持树形整齐美观,促进分枝和新陈代谢。
2. 剪除横生枝和虚弱枝:剪除横生枝和虚弱枝,有利于养分的集中分配和生长的稳定。
3. 控制树冠密度:根据需要适当修剪控制树冠的密度,以光照透明度和风穿透性为指标进行调整。
四、病虫害防治1. 提前预防病虫害:定期检查闽楠植株,观察并预防常见的病虫害发生。
2. 及时治理病虫害:一旦发现病虫害,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理方法,如喷洒农药或采用生物防治等手段。
3. 加强栽培管理:通过合理施肥和适当修剪等管理措施,提高闽楠的抗病虫害能力。
五、水分管理1. 合理浇水:根据闽楠的生长需要和土壤湿度进行合理浇水,避免干旱或积水现象。
2. 控制浇水频次:根据季节和气温变化,调整浇水频次,维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3. 避免过度浇水:闽楠不耐水logging,避免过度浇水造成土壤湿度过高,导致根部腐烂。
总结:闽楠的栽培技术规程包括选择合适的栽培地点、合理施肥管理、适当修剪与整形、病虫害防治以及水分管理等方面。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2,22(1):1~3Journal of Fujian College of Forestry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物季节动态Ξ林瑞余,何宗明,陈光水,杨玉盛(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南平353001)摘要:对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1967年营造的木荚红豆(Ormosia xylocarpa)人工林凋落物的数量、组成及其季节动态的研究表明:1999年和2000年木荚红豆人工林向林地输入凋落物共为156921344kg・hm-2,其中叶占60105%,枝占16171%,花占0119%,果占0107%,非目的树种凋落物和杂物分别占10144%和8154%1总凋落量年际变化较大,2000年的凋落量是1999年的1171倍,每年凋落量的峰值均出现在3月、4月或8月,以3月的凋落量最大1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量的季节变化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1关键词: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物;凋落量;动态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389X(2002)0120065205Seasonal Dynamics of Litterfall in Ormosia xylocarpa PlantationLIN Rui2yu,HE Zong2ming,CHEN Guang2shui,YANG Yu2sheng(Fujia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Nanping353001,China)Abstract:A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production,component and seasonal dynamics of litterfall in a Ormosiaxylocarpa plantation located in Xinkuo Teaching Tree Farm in Sanming of Fujian province,which was planted in19671In 1999and2000,about156921344kg・hm-2litter production was returned to the plantation soil,in which60105%, 16171%,0119%0107%were occupied by leaves,branches,flower,fruit,and10144%,8154%were occupied by other tree litters and other litters respectively1Total litter production changed obviously in one year and another1Litter production in2000year were1171times as higher as1999year and monthly litter production both peaked in March and April or August with the highest in March1Litter production changed in the order of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1 Key words:Ormosia xylocarpa;plantation;litterfall;litter production;dynamics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凋落物的分解向土壤输入大量的养分和能量,对林地土壤肥力的维持极为重要,是森林自我培肥地力主要来源之一[1~3]1国内对天然林凋落物的产量、组成及其动态等进行的研究较多[4~13],对人工阔叶林凋落物的研究较少,仅见廖利平等对湖南会同13年生火力楠人工林的报道[2]1木荚红豆是我国南方珍贵的特殊用材树种之一,主要产于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木荚红豆木材耐磨,收缩性小,硬度适中,纹理直且美观,是贵重的家具和雕刻工艺用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1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从60年代起就已结合营林生产开展了木荚红豆、格氏栲、福建柏等珍贵树种的人工造林试验,课题组对1967年营造的木荚红豆人工林的生产力、养分循环及能量流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从凋落物的产量及其季节动态的角度,初步揭示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物的特征,为研究阔叶树在维持地力中的作用和实现林地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小湖工区,北纬26°11′30″,东经117°26′00″,本区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年均气温1911℃,年均降雨量1749mm,蒸发量为158510mm,年均相对湿度为81%,无霜期300d左右1土壤是由砂页岩发育而成的山地红壤,前茬为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天然林1木Ξ基金项目: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02F2004)1第1作者简介:林瑞余(19682),男,福建仙游人,讲师,在职硕士生,从事分析化学、森林土壤研究1收稿日期:2001207215;修回日期:2001209226荚红豆林标准地位于中下坡,坡向北偏西20°,坡度27°,平均胸径17115cm,平均高18137m,林分密度为1117株 hm21林相整齐,林冠层厚,侧枝数量多,枝下高717m,郁闭度为0187,乔木层中有少量的南酸枣(Choerospndias axillaris)和木荷(Schima superba)1林下植被种类少,灌木层中有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黄瑞木(Adinandra millettii)、石栎(Lithocarpus glaber)、毛鳞省藤(Calamus thysanolepis)等;草本层中有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等12 研究方法在木荚红豆人工林内沿对角线分别布设15个015m×1m的凋落物收集架,从1999年1月起于每月底收集凋落物1次,并分为叶、枝、花、果、非目的树种凋落物(包括叶、枝、花、果)和杂物(包括鸟、虫粪便,小动物尸体,碎屑等)等组分,分别置80℃下烘干至恒重,称重,据此换算为每公顷的凋落量,凋落量以干重表示1本文报道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物的产量及其季节动态13 结果与分析311 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物的年产量及组成木荚红豆人工林2a中共向林地输入凋落物156921344kg・hm-2,年均凋落量为78461172 kg・hm-2(表1)1与亚热带林龄相近的其它树种相比,其年凋落量高于亚热带杉木人工林(1176~5130 t・hm-2)[1]和福建武夷山天然杉木混交林(51034t・hm-2)[4],低于福建九龙江秋茄红树林(9208 kg・hm-2)[5],与广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7199t・hm-2)接近[6],也高于福建武夷山51~54龄甜槠林(215870~515625t・hm-2)[7],木荚红豆人工林年凋落量介于热带雨林(11t・hm-2)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515t・hm-2)之间[8]1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量较大,其目的树种叶、枝、花、果凋落量平均值占总凋落量的比例分别为64105%、16171%、0119%和0107%,非目的树种和杂物凋落量分别占10144%和8154%,目的树种落叶是凋落物的主要成分(占64105%),与林益明等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7,9,10]1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量的年际差别较大,2000年与1999年的凋落量之比为1171∶1,在Bray等(1964)提出的森林凋落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为111∶1~511∶1的范围内[8]1表1 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物年产量及组成 kg・hm-2Table1 Annual litter production and component of Ormosia xylocarpa plantation 组 分叶枝花果目的树种非目的树种杂物合计1999年30451492(52166)12951083(22139)51043(0109)41948(0109)43501566(75122)8081246(13197)6241928(10181)57831740(100100)2000年70051791(70170)13281124(13140)241136(0124)51595(0106)83631646(84141)9191728(9128)6251232(6131)99081604(100100)平 均50251642(64105)13111604(16171)141590(0119)51272(0107)63571106(81102)8631987(11101)6251080(7197)78461172(100100) 注:括号中数字为该组分占当年凋落量的百分比1312 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量的月动态森林凋落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其季节变化模式可以是单峰,也可以是双峰的或不规则的,但多数是双峰,少数是单峰的,差异较大,某一类型的出现主要依赖于林分组成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1为了便于讨论凋落量在1a中的变化,将当月凋落量高于年平均值30%的称为峰值,另外,花和果的凋落量占年凋落物总量的比例很小,这里不进行专门讨论131211 木荚红豆人工林落叶量的月动态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物质和能量流动的载体,落叶是森林凋落物的主要成分1木荚红豆人工林1999年和2000年的落叶量分别为30451492kg・hm-2和70051791 kg・hm-2,占年凋落量的5217%~7017%,所占的比例与温远光等对常绿阔叶林的研究一致[6,9,11,12]1 1999年落叶量的变化为双峰型的(图1),主峰出现在3月,次峰出现在11月,其余各月的变化比较平缓, 66福 建 林 学 院 学 报 第22卷图1 木荚红豆人工林落叶量的月动态Figure 1 The monthly dynamics of leaves litter production in Ormosia xylocarpa plantation2000年落叶量仅在3~4月出现峰值,其余各月变化比较平缓1木荚红豆人工林落叶量最大值均出现在3月,主要是由于3~4月是福建闽北雨季初期,一般是常绿阔叶树的换叶季节,此时有大量的老叶凋落,是落叶量最大的月份[6];而2000年落叶量的变化为单峰型的,这可能是受2000年1月冻害的影响,造成翌春枝叶的更新量较大,也影响了全年的凋落量131212 木荚红豆人工林落枝量的月动态 木荚红豆人工林1999和2000年的落枝总量比较接近,分别为12951492kg ・hm -2和13281124kg ・hm -2,平均落枝量占总凋落量的16171%,比武夷山甜槠林(20159%)[7]、广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512%)[6]、季节雨林(1911%)[11],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2 木荚红豆人工林落枝量的月动态Figure 2 The monthly dynamics of branches litter production in Ormosia xylocarpa plantation (1817%)[12]低,与九龙江秋茄红树林(15144%)[5]、滇中常绿阔叶林(16147%)相近[9]11999年木荚红豆人工林落枝量的峰值出现在3、5、6和8月,2000年的峰值出现在4、7、8和9月(图2),其动态与落叶的有所不同1从2a 落枝量的平均值看,最大值均出现在8月,与落叶相比,其峰值出现明显的滞后现象,这可能与阔叶树的生物学特性有关1针叶树凋落物经常以小枝凋落(针叶连着小枝一起凋落),而阔叶树树叶和枝条的凋落往往不是同时的,叶子凋落后,其枝条往往仍然保留在树上,在7~8月高温伴随着少雨干旱的季节,则产生大量的落枝,因此在8月出现峰值131213 木荚红豆人工林非目的树种凋落量的月动态 1999年、2000年木荚红豆人工林非目的树种凋落量分别为图3 木荚红豆人工林非目的树种凋落量的月动态Figure 3 The monthly dynamics of othet trees littersproduction in Ormosia xylocarpa plantation 8081246kg ・hm -2和9191728kg ・hm -2,在年凋落总量占有的比例为13197%和9128%,这主要与木荚红豆人工林在幼林抚育过程中保留了少量的南酸枣和木荷有关1从图3可见,非目的树种凋落量2a 的变化趋势相似,变化为双峰型的,主峰出现在3月,次峰出现在10月,12~2的凋落量均较低13月为树木的换叶季节,凋落量大,10~11月为酸枣的落叶季节凋落量也大11999年3月和10月的凋落量接近,而2000年3月的凋落量约为10月的213倍1这种差异可能是2000年1月出现冻害造成的,但南酸枣为落叶树种,受冻害的影响不如木荚红豆明显(图1)131214 木荚红豆人工林杂物凋落量的月动态 森林凋落物中凋落的杂物的养分含量高,对归还土壤的养分的贡献比较大[13]1据温远光等报道,不同森林类型的凋落物中杂物的产量年变化较大[6],但木荚红豆1999年和2000年的杂物产量比较接近,分别为6241928kg ・hm -2和6251232kg ・hm -2,2a 的变化趋势也相似,为双峰型的(图4),主峰出现在3~4月,次峰出现在8~9月,12~2月的凋落量均较小1木荚红豆人工林杂物的产量占全年总凋落量的7197%,与滇中常绿阔叶林(814%)[9]、西双版纳季节雨林(619%)[11]接近1杂物与非目的树种凋落量之和(18198%)与广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814%)接近、低于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5a 的平均值(2416%)[12]131215 木荚红豆总凋落量的月动态 虽然中亚热带常绿乔木林在全年内凋落是连续的,但凋落物组分、数量在各个月的分布是不均匀的11999年木荚红豆人工林总凋落量的变化为双峰型的(图5),这与廖利平等的结论一致[2,6,7,9,13]11999年凋落量的主峰出现在3月,次峰出现在8月,而2000年主峰出现在3~4月,8月的凋落量与1999年的相近但未能表现为峰值,主要是受2000年3~4月的落叶量特大(占全年76第1期 林瑞余等: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物季节动态凋落量的5111%)的影响,这也造成2000年的总凋落量是1999年的1171倍,目的树种的凋落量变化与总凋落量的变化一致1 图4 木荚红豆人工林杂物量的月动态 图5 木荚红豆人工林总凋落量的月动态Figure 4 The monthly dynamics of other litters production Figure 5 The monthly dynamics of total litter productionin Ormosia xylocarpa plantation in Ormosia xylocarpa plantation 313 木荚红豆凋落量的季节变化木荚红豆人工林总凋落量的季节变化模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表2),1999年夏季和秋季的凋落量接近1目的树种凋落量、杂物的变化与总凋落量变化一致,非目的树种凋落量的季节变化模式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1999年春季的凋落量为冬季的4117倍,2000年春季的凋落量为冬季的7191倍,这可能与试验地所处小气候特征及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有关1表2 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量的季节变化 kg ・hm -2Table 2 Seasonal dynamics of litter production in Ormosia xylocarpa plantation年 度季节1999年凋落量春夏秋冬2000年凋落量春夏秋冬目的树种17491046113518651040101642516395612143412521696 80915736831346非目的树种 3001197 1671685 2721184 681180 4441351 1771651 2351472 621254杂物 2441318 1681790 1561037 551783 2531262 1731532 1461467 511971总量22931561147213401468123754916026310104716031879119115127971571 注: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14 小结木荚红豆2a 的总凋落量为156921344kg ・hm -2,年均凋落量为78461172kg ・hm -2,凋落量年际变化较大,2000年的凋落量为1999年的1171倍1凋落物中叶占52166%~70170%,平均64105%,枝占31140%~22139%,平均16171%,花占0109%~0124%,平均0119%,果占0106%~0109%,平均0107%,非目的树种9128%~13197%,平均11101%,杂物占6131%~10181%,平均7197%1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物有明显的凋落节律,1a 中凋落量峰值出现雨季初期的3~4月和干旱少雨的8月,以3月凋落量最大1凋落物组分中,叶、杂物的凋落量以3~4月最大,枝的凋落量在8月较大1目的树种、杂物及总凋落量季节变化模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非目的树种凋落量的季节变化模式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1与亚热带其它森林相比,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量较大,有利于改良森林土壤,可作为针阔混交树种1参考文献:[1]俞新妥1杉木人工林地力和养分循环研究进展[J ]1福建林学院学报,1992,12(3):26422761[2]廖利平,汪思龙,高 洪,等1火力楠人工林凋落物动态及其养分含量[J ]1应用生态学报,2000,11(增刊):1372140186福 建 林 学 院 学 报 第22卷[3]杨玉盛,李振问,吴擢溪,等1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土壤肥力的研究[J ]1福建林学院学报,1993,13(1):82161[4]陈金耀1天然杉木混交林及主要伴生树种凋落物动态变化[J ]1福建林学院学报,1998,18(3):25522591[5]卢昌义,郑逢中,林 鹏,等1九龙江口秋茄红树林群落掉落物量研究[J ]1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27(4):45924631[6]温远光,韦炳二,黎洁娟1亚热带森林凋落物产量及动态的研究[J ]1林业科学,1989,25(6):54225471[7]林益明,何建源,杨志伟,等1武夷山甜槠群落凋落物产量及其动态研究[J ]1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8(2):28022861[8]Bray J R ,Gorham E 1Litter production in forest of the world [J ]1Adv 1Ecol 1Res ,1964,2:10121571[9]刘文耀,荆贵芬,郑 征1滇中常绿阔叶林及云南松林枯落物的初步研究[J ]1广西植物,1989,9(4):34723551[10]郑文教,邵 成,王良睦,等1福建和溪亚热带雨林凋落物营养元素动态[J ]1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5,3(4):382431[11]郑 征,刘伦辉,和爱军,等1西双版纳湿性季节雨林凋落物和叶虫食量研究[J ]1植物学报,1990,32(7):55125571[12]屠梦照,姚文华,翁 轰,等1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的特征[J ]1土壤学报,1993,30(1):342411[13]翁 轰,李志安,屠梦照1鼎湖山森林凋落物量及营养元素含量研究[J ]1植物生态学报与地植物学报,1993,17(4),29923041(责任编校:江 英)欢迎订阅2002年《林业科学研究》《林业科学研究》是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营林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1主要任务是及时反映以中国林科院为主的营林科学最新研究成果、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科技动态和信息等,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开展学术讨论、繁荣林业科学,更好地为我国林业建设服务1主要内容有:林木种子、育苗造林、森林植物、林木遗传育种、树木生理生化、森林昆虫、资源昆虫、森林病理、林木微生物、森林鸟兽、森林土壤、森林生态、森林经营、森林经理、林业遥感、林业生物技术及其它新技术、新方法,并增加林业发展战略、学科发展趋势、技术政策和策略等,适于林业及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院校师生、领导和管理人员、基层林业职工等阅读1《林业科学研究》被列为最新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300种之一,入选了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CSTA 数据库(英文版),入编了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加入了“万方数据(ChinaInfo )系统科技期刊群”1在1997年“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中列第99名,在农林科学类中列第51在《中国林业文摘》上的收录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1本刊创刊后即被CAB (英联邦农业和生物科学文摘)、AGRIS (联合国粮农组织书目)和BA (美国的生物学文摘)3大数据库和Forestry ABS 1《林业文摘》(英国)、Forestry productABS 1《林产品文摘》、Agris ABS 1《农业文摘》、BA 《生物学文摘》、GA 《地质文摘》等国外检索期刊收录11995年以来,在世界大型检索性期刊美国《生物学文摘》中的收录率一直保持在60%以上1本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 11-1221 S ,每期定价8100元1需订阅者请将订费由银行或邮局汇到北京颐和园后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并注明订购本刊款项,开户银行及帐号:北京海淀农行营业室;帐号:873-202-551港澳台及国外读者可以到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订阅(北京399信箱,邮编:100044),国外代号:BM 41021本刊地址:北京颐和园后中国林科院《林业科学研究》编辑部 邮编:100091电话:(010)62889680 E 2mail :xumq @rif 1forestry 1ac 1cn 96第1期 林瑞余等: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物季节动态。
90 2018, V ol.38, No.07※林业科学农业与技术闽楠 Phoebe bournei (Hemsl.) Yang 属樟科楠属常绿大乔木,在广西又称兴安楠木,为我国特有植物,濒危树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的珍贵树种和重点野生植物。
其木材芳香耐久,淡黄色,材质致密坚韧,纹理结构美观,耐腐朽,为高级家具、建筑、造船等的优良用材[1]。
经济价值极高,市场前景广阔。
1 闽楠在兴安的分布兴安县地处广西东北部,位于N2517'~2555'、E11014'~11056',土地总面积2348km2。
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兼有中山、低山、丘陵等地貌,属于中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
年均气温17.8℃,年均降雨1814mm,无霜期平均293d,年均日照时数为1460h。
土壤以红壤和山地黄壤为主,土壤较深和肥沃。
原生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境内气候环境十分适宜闽楠生长,是闽楠的天然分布区。
目前兴安县境内有2片天然群落的闽楠林,位于严关镇和白石乡,共有400多株高大挺拔的闽楠老树,直径在50~80cm,树高20m。
溶江、华江、漠川等乡镇有零星母树分布。
2 育苗造林技术2.1 种子采收与处理兴安楠木种子成熟期较晚,在11月份成熟,果实卵状椭圆形,由青转变为蓝黑色,即可采收。
采回后,搓去果皮、果肉,用清水漂洗干净,置于通风处阴干。
种子忌脱水,太阳晒干、常温保存都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
阴干后的种子宜及时用干净湿润河沙分层贮藏至来年3月份播种[2]。
2.2 播种育苗闽楠幼苗耐荫,忌强光,育苗地选择日照时间较短、排灌方便、肥沃湿润的圃地,土壤以沙壤土或壤土为宜。
整地时,将饼肥、磷肥混合均匀翻入圃地中。
精耕细作后开相作床,苗床相宽1~1.2m,床高20cm,步道宽约30cm。
播种前1周,用福尔马林或者多菌灵对苗床土壤喷洒,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消毒处理,播种前2d揭掉薄膜。
不同林龄闽楠人工林生物量结构特征邵明晓;仕知;何功秀;赵西哲;欧阳钦【期刊名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摘要】采用标准木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获取不同林龄(12 a、25 a、38 a)闽楠人工林的生物量,并分析了其组成、分配及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1)林分的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12 a、25 a、38 a闽楠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52.52 t/hm2、210.45 t/hm2、347.44 t/hm2;(2)乔木层在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中有绝对优势,分配率达95.09%~97.19%,按林龄从小到大分别为49.94 t/hm2、205.22 t/hm2、337.67 t/hm2,其次为枯落物层,占2.36%~4.08%,灌草层所占的比例最小,仅为0.23%~0.46%;(2)乔木层各器官以干所占比例最高,占53.06%~62.63%,并且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加;根系在乔木层的分配比例相对稳定,占15.97%~17.78%;枝、叶分别占乔木层的10.47%~15.33%、7.08%~8.75%,均随林龄的增大而降低;(4)12a、25a、38a闽楠人工林的年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6.73 t/hm2·a、17.35t/hm2·a、24.60 t/hm2·a。
【总页数】5页(P44-48)【作者】邵明晓;仕知;何功秀;赵西哲;欧阳钦【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3.1+32.5【相关文献】1.不同坡位对21年生闽楠人工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J], 胡永颜2.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变化规律研究Ⅱ.不同林龄生物量及生产力 [J], 丁贵杰;王鹏程3.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不同林龄闽楠人工林的响应 [J], 吴菲;文仕知;何功秀;周沁4.不同林龄阶段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分布特征 [J], 宋良友;何功秀5.川西亚高山不同林龄粗枝云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 [J], 罗明霞;胡宗达;刘兴良;李亚非;胡璟;欧定华;吴德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南永顺闽楠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布特征何功秀;文仕知;邵明晓;刘兴锋【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学报》【年(卷),期】2014(28)5【摘要】对湖南永顺43年生闽楠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研究,采用平均标准木法和收获法对林分生物量及林下植被与枯落物生物量进行测定与估算,同时测定植物、土壤有机碳含量。
结果表明:闽楠人工林林分生物量为295.65t/hm2,生物量分布表现为乔木层(96.70%)〉枯落物层(2.77%)〉灌木层(0.46%)〉草本层(0.07%)。
闽楠各器官的碳素含量范围为440.83~506.01g/kg,排列顺序为树叶〉根茎〉粗根〉树枝〉细根〉树干〉树皮〉中根;闽楠韧皮部平均碳素含量低于外表皮,初生嫩叶碳素含量比多年生老叶高;灌木层植物的碳素平均含量为454.39g/kg,草本层植物为448.66g/kg,未分解枯落物为490.23g/kg,半分解枯落物为402.32g/kg;0-60cm土壤层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16.53g/kg。
闽楠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贮量为288.98t/hm2,其中乔木层为133.98t/hm2(46.36%),灌木层为0.62t/hm2(0.45%),草本层为0.10t/hm2(0.07%),枯落物层为3.54t/hm2(2.56%),土壤层为150.74t/hm2(52.17%);闽楠各器官的碳贮量与其生物量成正比,树干的生物量最大,其碳贮量也最高,占乔木层碳贮量的59.33%。
闽楠人工林乔木层年净生产力为11.25t/hm2,年净固碳量为5.44t/hm2,年净碳素累积量为3.12t/hm2,并且以地上部分为主。
研究表明,在对区域尺度森林植被碳贮量估算时,取50%或45%作为通用标准,可能会导致估算结果偏低或偏高;闽楠人工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碳汇能力,其系统碳贮量高于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贮量(258.82t/hm2)。
【总页数】5页(P159-163)【关键词】闽楠人工林;生物量;碳素含量;碳贮量;碳分布【作者】何功秀;文仕知;邵明晓;刘兴锋【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湘西自治州林科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5【相关文献】1.黑木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 [J], 何斌;刘红英;余春和;覃祚玉;罗柳娟;刘莉2.闽楠人工林生态系统微量元素积累与分布特征 [J], 杨丽丽;邢元军;文仕知;黄杨3.闽楠人工林生态系统微量元素积累与分布特征 [J], 杨丽丽;邢元军;文仕知;黄杨;4.楠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含量、碳贮量及其分布 [J], 马明东;江洪;刘跃建5.桂西北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与分布 [J], 韦明宝; 王朝健; 杨正文; 黄振格; 王汉敢; 何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