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关于《逍遥游》
逍遥,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是 庄子的代表作品,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 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全文分两大部 分,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总论,课文一 连运用了几个寓言故事,层层铺垫,论证世间 万物都是因为“有所待”而失去自由,自 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 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 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 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 一境界的主张。全篇集中表现了庄子哲学 的一个重要方面 —— 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
理解:为了强调鹏鸟“有所待”,作者连用两个比喻,用大舟 漂浮有待深水,草芥杯水就能负载两个比喻说明鹏鸟要 高飞九万里必须凭借大风,必须有辽阔的天空才能图谋 南行.这就是鹏鸟的“待”.
第一层(1---3节)写了大的代表鹏鸟“有所
待”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
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 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逍 遥 游
庄子
课文学习重点
①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 的方法。
②了解庄子想像奇特、意境开阔、富于 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③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④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文 言句式。
有个故事,说明个体如何与“道”为一。 楚国有个猎户,上山打猎回来,发现自己 的弓丢了。家人催促他赶快上山找回来, 可猎户却若无其事地说:“算了,楚人丢 了,楚人捡,还去找什么?” 本事传到鲁国,孔子说:“如果去掉‘楚’ 字,说‘人丢了,人捡’ ,就更有意义了。” 庄子知道了此事,他说:“如果再去掉一 个‘人’字,说成‘丢了,捡了’ ,其意义 就更大了。
思考和延伸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 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这是在说鹏鸟认识事物的时 候也是受到了限制的;那么,从这个 意义上讲,二虫的认识受到限制是一样 的(二虫的认识受限制的原因是飞的 不高,无法去理解鹏鸟高飞),这也 就使得文章自然的转入了下文的“小 知”和“大知”的论述.
天空早晨的颜色叫“莽”,晚上的颜色叫“苍”
。南北朝时:“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那是西北地区傍晚的景色。 还有一种解释:“莽苍”指近郊的草木之色。所 以“莽苍”代指较近的地方。到近郊的草木间去 ,一天在那里吃上三顿,回来了肚子还饱饱的;假 如走一百里呢?得带一点干粮,说不定要两三天才 能回来;如果走一千里路,那就要准备带两、三 个月的粮食了。庄子告诉我们出门该怎麽准备, 实际上他讲的是人生的境界。 前途远大的人,就要有远大的计划;眼光短浅, 只看现实的人,他抓住今天就好了,没有明天;或 者抓住明天,不晓得有后天。有一种人今天、明 天、后天都不要,他要永远。庄子就是告诉这个 东西。 因此说:“ 之二虫又何知?”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
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 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齐谐》是记载怪异事物的. 这本书
上说:“当鹏鸟飞往南海时,鹏鸟的翅膀拍击 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它借助旋风回旋 而上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了北海。”野马般奔腾的雾气,空中的尘 埃,都是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 果。天色苍苍茫茫,或许是它真正的颜色, 还是因为天高地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 鹏鸟往下看,也就像这样罢了。
做比较,表明世间五万物都有所待。
理解: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
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 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 故名“野马”。
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 “尘”,细碎的尘粒叫 “埃”。
判断句: ……也; ……者,……也
志——① 动词,记载;记住; 做标志、标记。 ② 名词,标志; 古代的一种文体。
彭祖——众人 鹏鸟——斥鴳
段意归纳:本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归 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所待” 的范围内,存在着“大小之辩”的差异, 但终归都是“有所待”。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 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 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 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 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译文: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那草木 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是天然形成 的水池。那里边有一条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 ,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么长,它的名字叫作鲲 。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脊背像泰山 ,双翅展开像天边的云,鹏乘着旋风环旋飞上九 万里的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 翔, 将要到南海去。
翻译:蝉和小斑鸠嘲笑鹏说:“我从地面
急速起飞,碰到榆树和檀树木停止,常常 飞不上去,落在地上罢了。为何要飞至九 万里高空而南行呢?”到近郊去,带上三 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 之外去,要用一整夜的时间准备干粮;到 千里远处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 这两只小动物懂得什么呢?
奚以……为:以,何以。之,去到。为,句末疑问语 气词。表示反问,相当于“为何要……呢” 反:通“返”
四、疏通文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几千里也;怒而 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 冥,—南冥者,天池也。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称叫鲲。鲲的
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 的名称叫鹏。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这只 鸟,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将迁徙到南海。南 海就是天然大池. 理解:描述鲲鹏的形象——形体硕大无比,变 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果然:然,形容词词尾,很饱的样子。 虫:泛称动物。 何知:何,什么。何知,宾语前置,知何。
鹏鸟凭借强风力奋飞 小结:万物都有所待; 都没有绝对自由 水雾尘埃靠气息相吹
积水不深则大舟无力
水浅舟大则杯水胶地
理解:反驳蜩蝉与学鸠,说明这两种动物也有
所待。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 得到逍遥,从而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作 者以行路备粮的比喻进行反驳:“适莽苍 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的备粮各有不 同是因为行程远近不一样。也就是说这三种情 况所“待”的有大小之别,那么鹏鸟、蜩蝉、 学鸠体形不一样,因而凭借的风力也就不一样。 蜩与学鸠认识不到自己与鹏鸟的差异和自身的 “所待”,反而嘲笑鹏鸟“抟扶摇而上九万里” 而后才南飞,作者说“之二虫又何知?”是对 他们浅薄,孤陋的嘲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研习二三自然段 2.掌握一定数量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3.探究本文论证思路,真正理解“逍遥游” 的含义。
疏通课文意思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 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 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 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译文:小智慧不了解大智慧,寿命短的不了 解寿命长的。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朝生暮死 的菌类不知道一月的时间变化;春生夏死,夏生秋 死的“蟪蛄”,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是寿命短 的。楚国的南边有冥灵这种树,以五百年为一个春 季,五百年为一个秋季;远古时代有一棵大椿树, 以八千年为一个春季,八千年为一个秋季,(这就 是寿命长的)。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 闻名于世,一般人与他相比,不是很可悲吗?
理解:这里运用“小知”与“大知” 、 “大年”与“小年”的不同,进一步强 调说明人在认识上的大小区别。在庄子看 来,万物既然都有所待,有人为地以小比 大,这本身就是可悲的。这里实际上是承 接上段蜩蝉与学鸠嘲笑鹏鸟一事展开议论 的。
归纳第二层大意: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道春秋; 冥灵春秋五百岁,大椿春秋八千岁; 大小之辩
三.预习检测: 1、注意下列蓝色字的注音:
蜩蝉( tiǎo ) 北冥( míng ) xiǔ chōng ) 宿舂粮 ( 鲲鹏( kūn ) 蟪蛄( huì gū ) 抟 ( tuá n ) 大椿( chūn ) 迁徙( Xǐ ) 斥鴳( chì yà n ) 坳堂( ào ) 泠然( ) líng 草芥( jiè ) 万仞( ) rè n 夭阏( è ) 蓬蒿( ) hāo
其:用在选择句中,表选择,是……还是……
其: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②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它的;他们
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③而余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自己,我 ④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表祈使语气,一定,应当
⑤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副词,加强 语气,不译
2、 庄子思想
· 庄子思想:主观唯心主义。他片面夸大一切 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之间的差别,否 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了相对主义。 · 庄子对现实有深刻的认识和尖锐的批判。 他指出,一切社会的礼法制度、道德准则,本 质上只是维护统治的工具。但并不主张以 积极的行为来改变现实,在政治上主张无为 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 · 对现实人生持悲观厌世态度,因此对生活的 看法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处顺”‘“知 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写鹏的俯仰之境,形象地表现高远的哲学 境界“天地为一”。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
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 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 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而后乃今 将图南。
译文:再说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的大 船就没有力量。在堂上低洼的地方倒一杯 水,那么一根小草就可以成为船,放上一个杯 子就会被粘住,这是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的 缘故。风积聚得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 膀便力量不够。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 狂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才能凭借风力飞 行;背上负载着青天,没有什么能阻碍它, 然后才图谋飞向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