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 格式:ppt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22
章节测试题1.【答题】生命体大都由()构成。
A.细胞B.细菌C.霉【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生命体的构成。
【解答】生命体大都由细胞构成的。
2.【答题】生物体的衰老、死亡是由()衰老、死亡引起的。
A.细胞B.细菌C.病毒【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和生命体的关系。
【解答】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3.【答题】“脓”就是死亡的()和病菌等的尸体。
A.红血球细胞B.白细胞C.神经细胞【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关于细胞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等的尸体。
4.【答题】植物、动物的细胞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比较。
【解答】不同生命体有不同的细胞构成,所以植物,动物的细胞不是完全相同的。
5.【答题】草履虫、细菌等都是单细胞生物。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单细胞生物。
【解答】草履虫、细菌等都是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6.【答题】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
【解答】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7.【答题】生命体大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生命体的构成。
【解答】生命体大都由细胞构成。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8.【答题】()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答案】细胞【分析】本题考查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解答】随着显微镜的不断改进好科学家的长期观察,人们终于发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9.【答题】连线。
列文虎克青霉素费莱明细胞胡克微生物【答案】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费莱明发现青霉素;胡克发现细胞【分析】本题考查科学家以及他们的发现。
苏教版五年级下1.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课题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单元 1 学科科学年级 5学习目标●比较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所获得的信息,找到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的共同点。
●通过观察植物、动物以及人体各种细胞的图片,知道细胞的种类、形状、大小具有多样性。
●通过提取资料中的重要信息,知道胡克是第一位发现细胞的科学家。
重点了解细胞是动物、植物、细菌的基本组成单位。
难点描绘不同细胞的形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同学们,还记得这两位似曾相识的老朋友吗?明确:一个是放大镜,一个是手持显微镜。
2、放大镜用来放大物体的图像且清晰。
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播放视频。
3、显微镜用来放大微小物体图像。
实验室常用光学显微镜和手持显微镜两种。
手持显微镜既可观察透明物体,也可观察不透明物体。
怎样正确使用手持显微镜?播放视频。
4、今天,你想用这两种工具来观察什么呢?预测: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
回答观看视频回顾观看视频回顾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回顾放大镜和手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一、借助放大镜和手持显微镜观察人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1、观察手背皮肤温馨提示:观察前把手洗干净,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引导学生先用放大镜观察,再用手持显微镜观察。
记录观察结果。
观察记录:放大镜下皮肤较粗糙,能看到大毛孔;显微镜下皮肤呈不规则的形状,类似鳞片。
2、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温馨提示:●不要把洋葱汁弄到眼睛里,以免引起不适。
●观察后要洗手,以免沾在手上的洋葱汁刺激眼睛。
引导学生先用放大镜观察,再用手持显微镜观察。
记录观察结果。
观察记录:放大镜下表皮较粗糙,显微镜下呈长方格形,有较清晰的界线。
用放大镜和手持显微镜观察手背皮肤,记录观察结果。
用放大镜和手持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记录观察结果。
指导学生借助不同工具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图像特点,为寻找它们异同点做准备。
二、比较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找出异同点1、实验材料:人皮肤表皮和洋葱鳞片内表皮的细胞切片、传统显微镜、笔、活动手册等。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是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A.基因B.器官C.细胞2.在下列人体细胞的形状中,呈纺锤形的是()。
A.神经细胞B.骨细胞C.肌肉细胞3.植物、动物都是由()组成的。
A.真菌B.细胞C.病毒4.1675年,荷兰人()第一次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
A.胡克B.列文虎克C.弗莱明5.小科观察了很多生物的细胞,下列属于神经细胞的是()。
A.B.C.6.细胞是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下列不是细胞的是()。
A.蛙卵B.鱼卵C.鸭蛋7.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都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B.人体有不同类型的细胞C.细胞是胡克发现的8.下图是人体红细胞,它的形状是?()A.方形B.纺锤形C.圆盘形二、填空题9.卵细胞是球形的,神经细胞是( ),红细胞是( )。
10.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
11.动物、植物、细菌等都是由_______组成的,它是构成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________。
12.有些细胞很大,如鸡蛋的____________。
13.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那些像积木一样的小格子,就是洋葱的______________;它是构成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
三、判断题14.所有的细胞都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
( )15.在空气、水、泥土中以及动植物体内和体表,都生活着微生物,但是在火山、岩石里微生物无法生存。
( )16.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和茎细胞形状一样。
( )17.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积木一样的小格子,是细胞。
( )18.第一次发现微生物存在的人是列文虎克。
( )四、综合题19.在显微镜下,我们观察了很多生物的细胞。
如图所示:(1)属于植物细胞的有____________。
属于动物和人体细胞的有_________。
(2)不同生物的细胞一样吗?____________。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练习题(共4课,附参考答案)(2022)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1.搭建生命的“积木”一、填空题1、动物、植物和细菌等都是由_______组成的。
2、1665年,英国科学家______发现了细胞的存在。
3、大多数细胞都非常小,要借助______才能看清。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细胞都很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
()3、XXX是第一个认为细胞是构成生命体基本单位的人。
(4、细胞形状具有多样性。
()5、鱼卵和蛋黄都非常大。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选号填写在括号内。
1、什么是搭建生命体的“积木”?()A.细胞B.显微镜C.放大镜2、下图中,属于人体手背皮肤细胞的是()3、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A.细胞B.积木B.XXX4、如图所示,神经细胞的形状是()A.圆形B.放射状C.圆盘形5.如图,显微镜下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共同点是(A.都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B.看上去都像长方形,很规则C.细胞间的界限清晰1))四、连线题: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与其名称连线。
骨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叶表皮细胞根尖细胞茎细胞肌细胞5、综合题在显微镜下,我们观察了很多生物的细胞。
如图所示:1、①属于植物细胞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属于动物细胞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③属于人体细胞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生物的细胞一样吗?3、相同生物的细胞相同吗?4、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微小的生命体一、填空题1、荷兰人XXX第一次发现了______的存在。
2、有的微生物肉眼能看到,如蘑菇、______。
2023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答案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画出在显微镜下观看到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的样子。
它们的一样之处:都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2.微小的生命体画出在显微镜下观看到的水样中生物的样子。
在下面生物中勾选出微生物。
〔√〕蓝藻〔√〕变形虫〔√〕病毒〔√〕乳酸菌〔√〕草履虫〔√〕红细胞〔〕西瓜虫〔√〕大肠杆菌〔√〕霉〔〕跳蚤〔〕苔藓〔√〕蘑菇科学阅读微生物无处不在摄影师将一滴海水在显微镜下放大 25 倍,事实的真相暴露了:这滴海水中竟然包含着蟹幼虫、菌类、鱼卵、浮游动物、硅藻,还有更多各种你想不到的生物。
我们全身上下也都遍布着各种微生物,如皮肤上、口腔里、肠道里等。
每个人身上有不同的气味,就与他们身上的微生物有关。
空气中含有相当数量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的孢子、细菌的芽孢和某些耐枯燥的球菌,如葡萄球菌。
这些微生物吸附在尘埃和小液滴上,随气流在空气中传播。
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较多,有放线菌、霉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也很多,1 克土壤中就有几亿到几百亿个。
依据以上科学短文,写出能够觉察微生物的地方:海水、皮肤、口腔、肠道、空气中的尘埃、空气中的小液滴、土壤。
3.发霉与防霉画出在显微镜下观看到的各种霉。
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
问题:馒头在什么状况下简洁发霉假设:馒头放置在温顺、潮湿的环境中简洁发霉。
试验设计:序号条件试验方法试验结果1严寒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不发霉2温顺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阳台上发霉3严寒枯燥把装有干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不发霉4温顺枯燥把装有干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阳台上不发霉试验结论:馒头在温顺、潮湿的条件下简洁发霉。
4.微生物的“功”与“过”写出你对微生物的了解。
有“功”的事例:制作馒头、面包、生产调味品有“过”的事例:导致感冒、导致食物变质有“功”也有“过”的事例:熟透的苹果掉在地上,微生物就会分解苹果,使苹果变成腐殖质我认为:假设没有微生物,世界将会垃圾成山,难以分解;植物难以存活和生长;动物难以生存;人类没有食物,没有某些药品,等等。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实验名称:借助不同的工具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
实验目标:用比较容易观察到细胞的材料一人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通过逐次放大观察,让学生发现细胞的微小形态和结构特点。
实验器材:放大镜、手持显微镜、洋葱内表皮、手背皮肤。
实验步骤: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复习放大镜和手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先用放大镜观察手背皮肤,简要描述观察到的情况后,再用手持显微镜观察手背皮肤,并将观察到的现象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3.出示洋葱表皮鳞片,同样先用放大镜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简要描述观察到的情况后,再用手持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并将观察到的现象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4.比较手背皮肤和洋葱内表皮,观察动物表皮细胞和植物表皮细胞有什么相同之处。
实验结论:这些在显微镜下像积木一样的小格子,就是组成生命体的细胞。
动物、植物、霉茵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注意事项:1.在现容手背皮肤前,应提醒学生把手洗干净,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2.在让学生观察洋意鳞片内表皮前,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洋葱汁弄到眼睛里,以免引起不适。
在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后应提醒学生去洗手,以免活在手上的洋葱汁制激眼睛。
2.微小的生命体安验名称:自制“小水塘”。
实验目标:为了克服自然水城中微生物密度小,学生难以在水中找到微生物的困难,自制“小水塘”,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出微生物,以使学生用星微镜发现水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微生物。
实验器材:广口靓,地塘水,放大性,叶子,草,土。
实验步骤:1.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决定是组织全班集体做一个“小水塘”,还是分组做。
最好能把做好的“小水塘”放在教室里,以便学生随时观察其变化。
2。
在一个干净的广口机中加入三分之二的池塘水3.将一些腐性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放人水中,并加进一把土。
4。
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分别用内眼和放大镜观察瓶子中水样的变化。
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材分析】《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与《微小的生命体》、《发霉与防霉》、《微生物的“功”6)年级与“过”》三课一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微观生命科学单元,依据《科学(3~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中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内容来构建的。
属于“生命世界”中“生命的共同特征”的范畴。
本课教材的编排按照人类认识自然事物的基本过程展开,从宏观到微观,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使科学探究深入到细胞水平,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作用。
让学生在初步接触细胞生物学的知识时了解人类对生命的探索过程。
并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自然的巨大帮助,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本课重点在于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的科学素养已基本形成。
大部分学生懂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有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能力。
但是对于微观世界的探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大多是从书本中间接学习所得、认识肤浅不系统,非亲眼所见不直观、本课教学内容有趣、贴近生活。
学生能直接动手操作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学生兴趣盎然、探究热情高。
【设计理念】1.利用网络资源:本课中的细胞相关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遇的少,看不见,摸不着,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知识的传授主要以的感性认识为基础。
本课我将利用网络渠道收集大量的图片视频,及时地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化解难点,增强了教学效果。
通过科学网站的介绍,将学生的探究不断延伸。
2.凸显人文精神:在了解细胞的发展史时,花大量时间引导学生自学、汇报科学名人的事迹,感受科学家的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精神。
3.倡导实用科学:学科学就是为了用科学,科学的实用性不仅为我们解决了实际问题,更让我们有成就感,课中抗生素是否能治疗感冒的问题就是一个极为普通实用的科学知识。
搭建生命的积木教案【篇一:《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案例与评析】《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案例与评析红旗中心小学王丹教学资源的开发本课指导学生对植物和动物的观察深入到细胞水平,使学生体验和发现生命体的奥秘。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动、植物的细胞结构,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结构,不同的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鉴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对本课教学内容做如下处理:首先,利用学生儿时的搭积木游戏,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提出: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什么?然后,发给学生容易观察的洋葱表皮或芦荟的叶子,让他们分别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从中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人类对自然事物的认识是伴随着工具的进步而逐步发展的。
关于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学生在科技馆活动时已经学会了。
这样,我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安排在观察细胞形态和大小上。
由于人体表皮细胞无现成装片,观察起来也不清晰,我便选用南瓜茎切片、玉米茎切片、神经细胞装片、骨细胞装片等细胞形态和大小有明显区别的标本来让学生观察。
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的同时,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画下来进行交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发现:各种装片中都有一块一块的小“积木”,但“积木”的形状和大小是不同的。
在认识细胞这部分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科学史故事,了解胡克发现细胞。
在这里我特意加入制造显微镜并发现微生物的列文虎克进行比较,让学生注意区别,以加深记忆。
另一方面是有关细胞的基本知识,细胞有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的过程。
不同的细胞,功能也不同,教师可以参照书上讲解叶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关、白细胞吞噬病菌等。
然后,组织几名学生表演白细胞消灭病菌的活动。
最后,利用图片介绍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组织学生讨论(1)有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有哪些及其传播途径。
(2)预防传染病的办法。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会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等。
能够绘制并描述洋葱表皮细胞。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祁建淮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森达实验学校邮编:电话:电子信箱:一、教材分析《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与《水滴里的生物》、《做酸奶》、《馒头发霉了》三课一起组成了一完整的微观生命科学单元,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中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内容来构建的,属于“生命世界”中“生命的共同特征”的范畴。
本课教材的编排按照人类认识自然事物的基本过程展开,从宏观到微观,综合运用前三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使科学探究深入到细胞水平,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作用。
让学生在初步接触细胞生物学的知识时了解人类对生命的探索过程。
并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自然的巨大帮助,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
它旨在培养全体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它以观察、实验、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手段,使学生在获得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相关方法的同时,接受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生命科学的教学,应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教师创造宽松和和谐的课堂气氛,处理好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使学生能独立思考、分析,又善于合作、分享。
在本课的教学方法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紧抓“探究”不放。
探究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它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生命科学作为小学科学三大领域的一部分,必定严格体现小学科学课的科学味,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
、重视资料的收集。
生命科学离孩子们既远又近。
对人体、动植物的研究要强化观察,测量,数据的收集。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说课教案安岳县东方红小学张永科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一、说教学内容从教学内容来说《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的第4课,是建立在对微生物的认识之后的另一个微观生物世界的认识课程。
本课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明细胞就是构成人体的“积木”;二是让学生观察几种细胞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发现细胞的不同形太和结构;三是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异同;四是通过阅读资料了解细胞的发现历,了解人体内的白细胞对人体的重要性和现代科学对细胞的研究成果及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来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细胞是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细胞能够生长、发育、衰老、也能够死亡,让学生受到珍爱生命,珍惜时间的教育。
通过不同种类的细胞的观察对比让学生初步了解细胞的形太和结构特点。
通过对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对比观察让学生认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异同。
通过对细胞发现史和现代科技对细胞科学的应用的了解,让学生树立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情感,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方法从教学方法来说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老师从生熟悉的积木引入生课。
现后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形象地展示各种各样的细胞图片,提高学生的的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观察讨论并总结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特点,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力、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通过对细胞的发展史的了解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研究成果及意义,让学生对科学技术产生崇敬之情,树立他们热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观念。
四、说学生学法从学生方面来看,在本课的教学过学生不需要费太大的精力去识记和理解新的知识和技能;只需要仔细地去观察细胞图片,在观察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观察的顺序,指导他们采用对比观察的方法找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异同;同时也要指导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把各自的收获共同分享实现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