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 优编增分练:选择题热点题型特训 题型八 能量应用判断型
- 格式:doc
- 大小:206.50 KB
- 文档页数:6
题型八 能量应用判断型一、单项选择题1.(2018·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二模)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 3OCH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C(s)+H 2O(g)===CO(g)+H 2(g) ΔH 1=a kJ·mol -1②CO(g)+H 2O(g)===CO 2(g)+H 2(g) ΔH 2=b kJ·mol -1③CO 2(g)+3H 2(g)===CH 3OH(g)+H 2O(g) ΔH 3=c kJ·mol -1④2CH 3OH(g)===CH 3OCH 3(g)+H 2O(g) ΔH 4=d kJ·mol -1A .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且a >0B .反应③也是CO 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C .反应CH 3OH(g)===12CH 3OCH 3(g)+12H 2O(g)ΔH =d 2kJ·mol -1D .反应2CO(g)+4H 2(g)===CH 3OCH 3(g)+H 2O(g)的ΔH =-(2b +2c +d ) kJ·mol -1答案D解析A 项,反应①、②生成H 2和CO 2,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反应C(s)+H 2O(g)===CO(g)+H 2(g)为吸热反应,a >0,正确;B 项,反应③消耗CO 2,是CO 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正确;C 项,反应④的化学计量数变为原来的12,ΔH 也变为原来的12,反应CH 3OH(g)===12CH 3OCH 3(g)+12H 2O(g)ΔH =d 2 kJ·mol -1,正确;D 项,应用盖斯定律,将②×2+③×2+④得,2CO(g)+4H 2(g)===CH 3OCH 3(g)+H 2O(g)ΔH =(2b +2c +d )kJ·mol -1,错误。
2.(2018·××市高三上学期期中)根据如下能量关系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 mol C(g)与1 mol O 2(g)的能量之和为393.5 kJB .反应2CO(g)+O 2(g)===2CO 2(g)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C .C→CO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s)+O 2(g)===2CO(g)ΔH =-110.6 kJ·mol-1D .热值是指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则CO 的热值ΔH =10.1 kJ·g-1答案B解析A 项,由图知1 mol C(s)与1 mol O 2(g)的能量之和比1 mol CO 2(g)的能量多393.5 kJ ,无法得出1 mol C(g)与1 mol O 2(g)的能量之和,错误;B 项,根据图示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CO(g)+12O 2(g)===CO 2(g)ΔH =-282.9 kJ·mol -1,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则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正确;C 项,根据图示写出热化学方程式:C(s)+O 2(g)===CO 2(g)ΔH =-393.5 kJ·mol -1(①式),CO(g)+12O 2(g)===CO 2(g)ΔH =-282.9 kJ·mol -1(②式),应用盖斯定律,①式-②式得C(s)+12O 2(g)===CO(g)ΔH =-110.6 kJ·mol -1,则2C(s)+O 2(g)===2CO(g)ΔH =-221.2kJ·mol -1,错误;D 项,根据热化学方程式:CO(g)+12O 2(g)===CO 2(g)ΔH =-282.9 kJ·mol-1,1 g CO 完全燃烧放出282.9 kJ 28≈10.1 kJ 热量,CO 的热值ΔH ≈-10.1 kJ·g -1,错误。
证对市爱幕阳光实验学校高三化学二轮增分特训题型八能量变化型1.我国企业比亚迪公司了具有多项专利的锂钒氧化物二次电池,其本钱较低,对环境无污染,能量密度远远高于其它材料电池。
电池总反为V2O4+x Li放充Li x V2O4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该电池充电时锂极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B.电池在放电时,Li+向负极移动C.该电池充电时阴极的反为Li x V2O4-x e-===V2O4+x Li+D.假设放电时转移0.2 mol电子,那么用去的锂为x g答案A解析B项,电池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错误;C项,充电时阴极反式为x Li++x e-===x Li,错误;D项,x Li-x e-===x Li+,当转移0.2 mol电子时,那么用去的锂为7 g·mol-1×0.2 mol=1.4 g,错误。
2.某小组利用以下装置进行电化学,以下操作及预期现象正确的选项是()A.X和Y与电流表连接,电子由Cu极流向Zn极B.X和Y与电流表连接,将Zn换成Fe测得电流更大C.X和Y分别与电源“-〞、“+〞极相连,Cu极质量减轻D.X和Y分别与电源“-〞、“+〞极相连,Zn极质量减轻答案C解析A项,Zn作负极,电子由Zn极流向Cu极,错误;B项,Fe、Cu的活动性相差小,测得电流也小,错误;C项,X为Zn、Y为Cu,Cu作阳极,Cu 被电解,质量减轻,C正确,D错误。
3.反A(g)+B(g)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该反是放热反B.参加催化剂后,反加快,ΔE减小C.反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D.反到达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增大答案D解析A项,反物总能量低,该反为吸热反,错误;B项,参加催化剂,不影响焓变,错误;C项,由于该反为吸热反,所以反物总键能大于生成物总键能,错误;D项,升温,平衡右移,A的转化率增大,正确。
4.有关以下四个常用电化学装置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图Ⅰ碱性锌锰电池图Ⅱ铅-硫酸蓄电池图Ⅲ电解精炼铜图Ⅳ银锌纽扣电池A.图Ⅰ所示电池中,MnO2的作用是催化剂B.图Ⅱ所示电池放电过程中,硫酸浓度不断增大C.图Ⅲ所示装置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Cu2+浓度始终不变D.图Ⅳ所示电池中,Ag2O是氧化剂,电池工作过程中复原为Ag答案D解析A项,在干电池中MnO2作氧化剂,错误;B项,在铅蓄电池放电过程中,H2SO4的浓度不断减小,错误;C项,电解精炼铜时,电解质溶液中Cu2+的浓度减小,错误;D项正确。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 习 资 料 专 题题型十五 粒子关系判断型一、单项选择题1.(2018·南京市高三12月联考)常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 mol·L -1NaHCO 3溶液中:c (H +)+c (H 2CO 3)=2c (CO 2-3)+c (OH -) B .0.1 mol·L -1 HCN 和0.1 mol·L -1 NaCN 的等体积混合溶液中:c (HCN)>c (Na +)>c (CN -)> c (H +)>c (OH -)C .0.1 mol·L -1Na 2C 2O 4溶液滴加HCl 溶液至c (H 2C 2O 4)=c (HC 2O -4):3c (H 2C 2O 4)>c (OH -)+ c (Cl -)D .0.1 mol·L -1NH 4HSO 4溶液滴加NaOH 溶液至pH =7:c (Na +)=c (NH +4)+2c (NH 3·H 2O)>c (SO 2-4) 答案 D解析 A 项,根据电荷守恒,c (H +)+c (Na +)=2c (CO 2-3)+c (HCO -3)+c (OH -),根据物料守恒,c (Na +)=c (H 2CO 3)+c (CO 2-3)+c (HCO -3),将上述2式处理得c (H +)+c (H 2CO 3)=c (CO 2-3)+ c (OH -),错误;B 项,0.1 mol·L -1 HCN 和0.1 mol·L -1 NaCN 的等体积混合溶液显酸性,可以忽略NaCN 的水解,主要考虑HCN 的电离,则c (CN -)>c (Na +)>c (HCN)>c (H +)>c (OH -),错误;C 项,假设0.1 mol·L -1 Na 2C 2O 4溶液中含有0.1 mol Na 2C 2O 4,0.1 mol·L -1 Na 2C 2O 4溶液滴加HCl 溶液至c (H 2C 2O 4)=c (HC 2O -4),溶液中含有0.05 mol H 2C 2O 4和0.05 mol NaHC 2O 4以及0.15 mol NaCl ,溶液显酸性,以H 2C 2O 4电离为主,则3c (H 2C 2O 4)<c (Cl -)<c (OH -)+ c (Cl -),错误;D 项,假设0.1 mol·L -1 NH 4HSO 4溶液中含有1 mol NH 4HSO 4,滴加1 mol NaOH 溶液恰好生成0.5 mol 硫酸钠和0.5 mol 硫酸铵时,因为硫酸铵水解,溶液显酸性,此时c (Na +)=c (SO 2-4),要使得溶液pH =7,需要继续加入a mol 氢氧化钠反应生成a 2mol 硫酸钠和a mol NH 3·H 2O ,因此c (Na +)>c (SO 2-4),n (Na +)=(1+a ) mol ,n (NH +4)+2n (NH 3·H 2O)=(1-a +2a ) mol =(1+a ) mol ,因此c (Na +)=c (NH +4)+2c (NH 3·H 2O) >c (SO 2-4),正确。
专题08 化学反应与能量1.能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
有专家提出:如果能利用太阳能使燃料燃烧的产物如CO 2、H 2O 、N 2等重新组合(如图),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
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 )A .化学能B .热能C .生物能D .电能【解析】:根据图示,CO 2、H 2O 、N 2等物质在太阳能的作用下生成了CH 4、CH 3OH 、NH 3等,CH 4、CH 3OH 、NH 3等燃料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故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热能。
【答案】:B2.以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C 2H 2(g)+52O 2(g)===2CO 2(g)+H 2O(l) ΔH =-1300 kJ·mol -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10N A 个电子转移时,放热1 300 kJ B .有N A 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热1 300 kJ C .有2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热1 300 kJ D .有6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热1 300 kJ【答案】:A3.乙烯和氢气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图线b)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 .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C .图中线a 可表示使用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D .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解析】:从图中看,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为吸热反应,A项错误;焓变与反应过程中是否使用催化剂无关,B项错误;加入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项正确;正反应是吸热反应,逆反应的活化能小于正反应的活化能,D项错误。
【答案】:C4.已知反应:①101 kPa时,2C(s)+O2(g)===2CO(g) ΔH=-221 kJ·mol-1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1B.反应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1C.98%的浓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57.3 kJ的热量D.稀醋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57.3 kJ的热量【答案】:A5.运载火箭以液氢为燃烧剂,液氧为氧化剂。
题型十二 电化学分析判断型1.(2018·赣州市高三适应性考试)空气污染物NO 通常用含Ce 4+的溶液吸收,生成HNO 2、NO -3,再利用电解法将上述吸收液中的HNO 2转化为无毒物质,同时生成Ce 4+,其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 +由右室进入左室B.Ce 4+从电解槽的c 口流出,且可循环使用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2HNO 2+6H ++6e -===N 2↑+4H 2OD.若用甲烷燃料电池作为电源,当消耗标准状况下33.6 L 甲烷时,理论上可转化2 mol HNO 2 答案 C解析 A 项,根据电解原理,H +由左室向右室移动,错误;B 项,空气污染物NO 通常用含Ce 4+的溶液吸收,生成HNO 2、NO -3,N 的化合价升高,Ce 4+的化合价降低,然后对此溶液进行电解,又产生Ce 4+,根据电解原理,Ce 4+应在阳极上产生,即Ce 4+从a 口流出,可循环使用,错误;C 项,根据电解原理,阴极上得电子,化合价降低,HNO 2转化为无毒物质,即转化为N 2,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NO 2+6H ++6e -===N 2↑+4H 2O ,正确;D 项,33.6 L甲烷参与反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33.622.4×8 mol =12 mol ,理论上可转化HNO 2的物质的量为12×26mol =4 mol ,错误。
2.(2018·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三三模)锂碘电池的正极材料是聚2-乙烯吡啶(简写为P 2VP)和I 2的复合物,电解质是熔融薄膜状的碘化锂,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 2VP·n I 2+2e -+2Li +===P 2VP·(n -1)I 2+2LiI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放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B.该电池发生的总反应为:2Li+P2VP·n I2===P2VP·(n-1)I2+2LiIC.P2VP和I2的复合物是绝缘体,不能导电D.该电池工作时,碘离子移向正极答案 B解析A项,锂碘电池中Li为负极,锂电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Li-2e-===2Li+,错误;B项,将正、负极电极反应式相加得电池总反应:2Li+P2VP·n I2===P2VP·(n-1)I2+2LiI,正确;C项,正极材料是聚2-乙烯吡啶(简写为P2VP)和I2的复合物,电极材料必须能导电,错误;D项,该电池工作时,阴离子移向负极,错误。
题型十六平衡移动判断型一、单项选择题1.(2018·南京高三第三次模拟)温度为T1时,在四个容积均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2H2(g)N2(g)+2H2O(g)ΔH,该反应的速率表达式为v=k·c m(NO)·c n(H2)(k、m、n为常数),测得有关实验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1,n=1B.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与容器Ⅳ的总压强之比为1∶2C.温度升高至T2,测得平衡时,容器Ⅱ中c(H2O)=3.8×10-4mol·L-1,则ΔH>0D.温度为T1时,容器Ⅲ中达到平衡后再充入NO、H2O(g)各2×10-4mol,则反应将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答案 D解析反应Ⅰ、Ⅱ相比较,NO的浓度不变,Ⅱ中氢气浓度是Ⅰ的2倍,反应速率Ⅱ是Ⅰ的2倍,所以n=1;反应Ⅲ、Ⅳ相比较,氢气的浓度不变,Ⅳ中NO浓度是Ⅲ的2倍,反应速率Ⅳ是Ⅲ的4倍,所以m=2;选项A错误。
恒温恒容下,体系的压强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比,对于反应Ⅱ有:2NO(g)+2H2(g)N2(g)+2H2O(g)起始:6200反应:xxx/2 x平衡: 6-x 2-xx/2 x对于反应Ⅳ有:2NO(g) +2H2(g)N2(g)+2H2O(g)起始: 2 6 0 0反应:yyy/2 y平衡: 2-y6-yy/2 y(以上单位都是10-3mol·L-1)两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必然相等,列出其平衡常数计算式,所以得到x=y,则得到达平衡时两个反应体系的气体总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压强相等,选项B错误。
温度不变的前提下,从反应Ⅰ变为反应Ⅱ,氢气的浓度变为原来的2倍,则平衡正向移动,达到新平衡的时候c(N2)应该大于2×10-4mol·L-1,此时的c(H2O)应该大于4×10-4mol·L-1;但是,实际升高温度以后实验Ⅱ达平衡时c(H2O)=3.8×10-4mol·L-1<4×10-4mol·L-1,说明升高温度的时候,平衡一定逆向移动了,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小于0,选项C错误。
题型七“位、构、性”分析型1.(2018·潍坊市高三三模)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且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核阴离子的还原性Y强于XB.W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C.X、Y、Z最简单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弱的是YD.在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与Z位于同一主族答案 D解析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结合位置可知,W、X为第二周期元素,Y、Z为第三周期,设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1,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1,则x+x-1+x+x+1=24,解得x=6,则W为N,X为O,Y 为S,Z为Cl。
A项,同主族从上到下阴离子还原性依次增强,所以S2-的还原性比O2-强,正确;B项,N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NH4NO3,正确;C 项,X、Y、Z最简单氢化物为H2O、H2S、HCl,非金属性越强越稳定,所以稳定性最弱的是H2S,正确;D项,118号元素位于0族,Z是Cl位于第ⅦA族,错误。
2.(2018·莆田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测试)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它们满足以下条件:①在元素周期表中,Y、Z、W的位置如图所示,且Y、Z、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②X、Y、W分别位于不同周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W>Y>X>ZB.Z、W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为H2Z<H2WC.X、Y、Z既能形成离子化合物,又能形成共价化合物D.X分别与Y、Z之间形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微粒只有YX3和X2Z答案 C解析A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顺序是r(X)<r(Z)<r(Y)<r(W),错误;B项,Z、W分别是O、S,水和硫化氢形成的晶体都是分子晶体,但水分子中还有氢键,所以水的沸点高,即H2Z的沸点比H2W高,错误;D项,X与Y、Z之间形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微粒有NH3、NH+4、NH-2、H2O、OH-、H3O+,共6种,错误;C项,X、Y、Z形成的化合物,例如硝酸是共价化合物,硝酸铵是离子化合物,正确。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与增分策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限时规范训练一、选择题1.可再生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属于可再生能源B.推广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C.如上图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图,图中A极为正极D.光伏发电能量转化方式是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2.根据盖斯定律判断如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变过程中,正确的等式是 ( )A.ΔH1=ΔH2=ΔH3=ΔH4B.ΔH1+ΔH2=ΔH3+ΔH4C.ΔH1+ΔH2+ΔH3=ΔH4D.ΔH1=ΔH2+ΔH3+ΔH4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
如下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N2(g)和1 mol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 kJB.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C.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D.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4.(2010·山东理综,10)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 .同温同压下,H 2(g)+Cl 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 不同5.已知甲、乙、丙、丁代表4种纯净物。
甲(g)+2乙(g)丙(g)+丁(g) ΔH=- a kJ/mol(a>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g)的能量一定大于丙(g)的能量B .该反应不需要加热C .1 mol 甲(g)与2 mol 乙(g)的总能量高于1 mol 丙(g)和1 mol 丁(g)的总能量D .该反应表示:1 mol 甲(g)与2 mol 乙(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放出的热量为a kJ6.已知:(1)胆矾失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 4·5H 2O(s)===CuSO 4(s)+5H 2O(l) ΔH=+ Q 1 kJ/mol(2)室温下,无水硫酸铜溶于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 4(s)===Cu 2+(aq)+SO 2-4(aq) ΔH=-Q 2 kJ/mol(3)胆矾(CuSO 4·5H 2O)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八化学反应与能量作业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八化学反应与能量作业)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八化学反应与能量作业的全部内容。
热点题型八化学反应与能量1。
对于放热反应2H2+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B。
反应物H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D。
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能量相等2。
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与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Br的产率C。
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D。
反应物总键能小于生成物总键能3.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B。
铝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C。
图1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
图2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4。
利用H2和O2制备H2O2的原理如下:①H2(g)+A(l)B(l)ΔH1②O 2(g)+B(l)A(l)+H2O2(l) ΔH2已知:A、B均为有机物,两个反应均能自发进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2〉0B.ΔH1>0C.反应①的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D.H 2(g)+O2(g)H2O2(l)ΔH〈0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热门题型排查练题型八能量变换型一、单项选择题1. (2015 徐·州、宿迁、连云港三市三模)已知:① 2CH 3OH(g) + 3O2(g)===2CO 2(g) +4H 2O(l)H1② 2CO(g) + O2(g)===2CO 2(g)H2③ 2H 2(g) + O2(g)===2H 2 O(l)H3④ 2H 2(g) + O2(g)===2H 2 O(g)H 4⑤ CO(g) +2H 2(g)===CH 3OH(g)H 5以下对于上述反响焓变的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 . H1>0, H2<0B. H3> H4C. H1= H2+2 H3- H5D.2 H5+ H1<02.用 H2可将工业废气中的 NO 催化复原为 N2,其能量转变关系如图(图上当量单位为mol) ,1N2 (g)+ H2O(g) 的H 为 ()则: NO(g) + H2(g)===21-1A. 2(a+ b- c- d) kJ mol·1-1B. 2(c+ a- d- b) kJ mol·1-1C.2(c+ d- a- b) kJ mol·1-1D. 2(c+ d-a- b) kJ mol·3.已知化学反响 A 2(g)+ B 2(g)===2AB(g) 的能量变化如下图,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 .每生成 2 分子 AB 汲取 bkJ 热量B.该反响中反响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断裂 1molA —A 键和 1molB — B 键,放出akJ 能量D .该反响焓变成-1 H =+ (a- b) kJ mol·4.必定条件下,发生反响:① M(s) +- 1 H=- Q1kJ ·mol② 2R(g) +H=- Q2kJ ·mol-1(已知 Q1、Q2、Q3均为正当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 1molR(g) 的能量总和大于1molM(s)与1molN(g)的能量总和B .将2molR(g) 与1molN(g) 在该条件下充足反响,放出热量Q2kJC.当1molM(s) 完整转变成T(g) 时 (假设无热量损失),放出热量Q2 (Q1+ 2) kJD . M(g) +H=- Q3kJ ·mol-1,则Q3< Q15. C-NaMO 2电池是科学家正在研发的钠离子电池,据悉该电池能够将传统锂电池的续航能力提高7 倍。
题型十一图像组合判断型一、单项选择题1.(2018·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二模)下列装置图或曲线图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如图1所示,用0.1 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和醋酸,其中实线表示的是滴定盐酸的曲线B.某温度下FeS、CuS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2所示,纵坐标c(M2+)代表Fe2+或Cu2+的浓度,横坐标c(S2-)代表S2-的浓度。
在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Fe2+和Cu2+的溶液中滴加硫化钠溶液,首先沉淀的离子为Fe2+C.如图3所示,用0.1 mol·L-1 CH3COOH溶液滴定20 mL 0.1 mol·L-1 NaOH溶液的滴定曲线,当pH=7时:c(Na+)=(CH3COO-)>c(OH-)=c(H+)D.据图4,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至pH在5.5左右答案 C解析A项,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醋酸时,随着加入氢氧化钠的量的增加,醋酸会电离出一部分氢离子,所以出现的pH值突越要缓慢,错误;B项,依据图像分析可知,硫化铜溶度积小于硫化亚铁,同浓度Fe2+和Cu2+的溶液中滴加硫化钠溶液,先析出的沉淀是硫化铜,错误;C项,反应后溶液pH=7,依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分析,用0.1 mol·L-1CH3COOH溶液滴定20 mL 0.1 mol·L-1 NaOH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呈中性,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a+)=c(OH-)+c(CH3COO-),c(H+)=c(OH-),则c(CH3COO-)=c(Na+),得到当pH=7时:c(Na+)=c(CH3COO-)>c(OH-)=c(H+),正确;D项,分析图像可知铁离子完全沉淀的pH约为3.7,加入氧化铜可调节溶液pH,到pH=5.5时铜离子会沉淀,应调节溶液pH小于5.5,错误。
2022新高考化学高考总复习--专题八化学能与热能【应用篇知行合一】【应用集训】1.(2019山东滨州月考,10)已知:C(s)+O2(g)CO2(g) ΔH1CO2(g)+C(s)2CO(g) ΔH22CO(g)+O2(g)2CO2(g) ΔH34Fe(s)+3O2(g)2Fe2O3(s) ΔH43CO(g)+Fe2O3(s)3CO2(g)+2Fe(s) ΔH5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A.ΔH1>0,ΔH3<0B.ΔH2>0,ΔH4>0C.ΔH1=ΔH2+ΔH3D.ΔH3=ΔH4+ΔH5答案C2.(2020海南中学七诊,10)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Sn(s,白)+2HCl(aq) SnCl2(aq)+H2(g) ΔH1②Sn(s,灰)+2HCl(aq) SnCl2(aq)+H2(g) ΔH2③Sn(s,灰) Sn(s,白) ΔH3=+2.1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1>ΔH2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 ℃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答案D3.(2019福建龙岩一模,11)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 mol Cl O x-(x=0,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离子中结合H+能力最强的是EB.上述离子中最稳定的是AC.C B+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l O2-(aq) Cl O3-(aq)+ClO-(aq) ΔH=-76 kJ·mol-1D.B A+D的反应物的键能之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之和答案A4.(2020辽宁丹东质量监测,12)用H2O2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废旧印刷电路板上的铜。
已知:Cu(s)+2H+(aq) Cu2+(aq)+H2(g) ΔH=+64.39 kJ/mol2H2O2(l) 2H2O(l)+O2(g) ΔH=-196.46 kJ/molO2(g) H2O(l) ΔH=-285.84 kJ/molH2(g)+12在H2SO4溶液中,Cu与H2O2反应生成Cu2+(aq)和H2O(l)的反应热ΔH等于( )A.-319.68 kJ/molB.-417.91 kJ/molC.-448.46 kJ/molD.+546.69 kJ/mol 答案 A5.(2019北京昌平二模改编)(双选)工业制氢气的一个重要反应是CO (g )+H 2O (g ) CO 2(g )+H 2(g )。
题型八 能量应用判断型一、单项选择题1.(2018·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二模)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 3OCH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C(s)+H 2O(g)===CO(g)+H 2(g) ΔH 1=a kJ·mol -1②CO(g)+H 2O(g)===CO 2(g)+H 2(g) ΔH 2=b kJ·mol -1③CO 2(g)+3H 2(g)===CH 3OH(g)+H 2O(g) ΔH 3=c kJ·mol -1④2CH 3OH(g)===CH 3OCH 3(g)+H 2O(g) ΔH 4=d k J·mol -1A .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且a >0B .反应③也是CO 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C .反应CH 3OH(g)===12CH 3OCH 3(g)+12H 2O(g) ΔH =d 2kJ·mol -1D .反应2CO(g)+4H 2(g)===CH 3OCH 3(g)+H 2O(g)的ΔH =-(2b +2c +d ) kJ·mol -1答案 D解析 A 项,反应①、②生成H 2和CO 2,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反应C(s)+H 2O(g)===CO(g)+H 2(g)为吸热反应,a >0,正确;B 项,反应③消耗CO 2,是CO 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正确;C 项,反应④的化学计量数变为原来的12,ΔH 也变为原来的12,反应CH 3OH(g)===12CH 3OCH 3(g)+12H 2O(g) ΔH =d 2 kJ·mol -1,正确;D 项,应用盖斯定律,将②×2+③×2+④得,2CO(g)+4H 2(g)===CH 3OCH 3(g)+H 2O(g) ΔH =(2b +2c +d )kJ·mol -1,错误。
2.(2018·常熟市高三上学期期中)根据如下能量关系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 C(g)与1 mol O 2(g)的能量之和为393.5 kJB .反应2CO(g)+O 2(g)===2CO 2(g) 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C .C→CO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s)+O 2(g)===2CO(g) ΔH =-110.6 kJ·mol -1D .热值是指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则CO 的热值ΔH =10.1 kJ·g -1答案 B解析 A 项,由图知1 mol C(s)与1 mol O 2(g)的能量之和比1 mol CO 2(g)的能量多393.5 kJ ,无法得出1 mol C(g)与1 mol O 2(g)的能量之和,错误;B 项,根据图示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CO(g)+12O 2(g)===CO 2(g) ΔH =-282.9 kJ·mol -1,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则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正确;C 项,根据图示写出热化学方程式:C(s)+O 2(g)===CO 2(g) ΔH =-393.5 kJ·mol -1(①式),CO(g)+12O 2(g)===CO 2(g) ΔH =-282.9 kJ·mol -1(②式),应用盖斯定律,①式-②式得C(s)+12O 2(g)===CO(g) ΔH =-110.6 kJ·mol -1,则2C(s)+O 2(g)===2CO(g)ΔH =-221.2 kJ·mol -1,错误;D 项,根据热化学方程式:CO(g)+12O 2(g)===CO 2(g) ΔH =-282.9 kJ·mol-1,1 g CO 完全燃烧放出282.9 kJ 28≈10.1 kJ 热量,CO 的热值ΔH ≈-10.1 kJ·g -1,错误。
3.(2018·常州市高三一模)如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单质(X 2)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MgCl 2制取Mg 是放热过程B.热稳定性:MgI2>MgBr2>MgCl2>MgF2C.常温下氧化性:F2<Cl2<Br2<I2D.由图可知此温度下MgBr2(s)与Cl2(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MgBr2(s)+Cl2(g)===MgCl2(s)+Br2(g) ΔH=-117 kJ·mol-1答案 D解析A项,依据图像分析判断,Mg(s)与Cl2(g)的能量高于MgCl2(s),依据能量守恒判断,所以由MgCl2(s)制取Mg(s)是吸热反应,错误;B项,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根据图像数据分析,化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MgI2<MgBr2<MgCl2<MgF2,错误;C项,氧化性:F2>Cl2>Br2>I2,错误;D项,依据图像Mg(s)+Cl2(g)===MgCl2(s) ΔH=-641 kJ·mol-1,Mg(s)+Br2(g)===MgBr2(s) ΔH=-524 kJ·mol-1,将第一个方程式减去第二个方程式得MgBr2(s)+Cl2(g)===MgCl2(s)+Br2(g) ΔH=-117 kJ·mol-1,正确。
4.(2018·溧阳市高三调研)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2KNO3(s)+3C(s)===K2S(s)+N2(g)+3CO2(g) ΔH=x kJ·mol-1已知:①C(s)+O2(g)===CO2(g) ΔH=a kJ·mol-1②K2S(s)===S(s)+2K(s) ΔH=b kJ·mol-1③2K(s)+N2(g)+3O2(g)===2KNO3(s) ΔH=c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0,a<0B.b<0,c<0C.x=3a-b-cD.1 mol碳(s)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CO的焓变小于a kJ·mol-1答案 C解析A项,黑火药爆炸为放热反应,x<0,反应①为C(s)的燃烧反应,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a<0,错误;B项,反应②为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b>0,错误;C项,应用盖斯定律,①×3-②-③得黑火药爆炸的反应,则x=3a-b-c,正确;D项,1 mol碳(s)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小于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燃烧反应的焓变小于0,则1 mol碳(s)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CO的焓变大于a kJ·mol-1,错误。
5.(2018·江苏省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监测)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逆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可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B .ΔH =E 1-E 2,使用催化剂改变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热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D .500 ℃、101 kPa 下,将1 mol SO 2(g)和0.5 mol O 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SO 3(g)放热a kJ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2SO 2(g)+O 2(g)2SO 3(g) ΔH =-2a kJ·mol -1答案 B解析 A 项,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错误;B 项,根据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得:ΔH =E 1-E 2,使用催化剂改变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热,正确;C 项,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错误;D 项,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可能完全,将1 mol SO 2(g)和0.5 mol O 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SO 3(g),生成的SO 3(g)没有1 mol ,放热a kJ ,则500 ℃、101 kPa 下,将1 mol SO 2(g)和0.5 mol O 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SO 3(g),其热化学方程式为2SO 2(g)+O 2(g)2SO 3(g) ΔH <-2akJ·mol -1,错误。
二、不定项选择题6.(2018·苏州市高三调研)现代火法炼锌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三个主要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2ZnS(s)+3O 2(g)===2ZnO(s)+2SO 2(g) ΔH 1=a kJ·mol -1②2C(s)+O 2(g)===2CO(g) ΔH 2=b kJ·mol -1③ZnO(s)+CO(g)===Zn(s)+CO 2(g) ΔH 3=c kJ·mol -1A .以上三个反应中,只有①是放热反应B .反应②的作用是仅为反应③提供还原剂C .反应ZnS(s)+C(s)+2O 2(g)===Zn(s)+SO 2(g)+CO 2(g)的ΔH =a +b +2c2kJ·mol -1D .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是纯净的锌单质 答案 C解析 A 项,碳不完全燃烧也是放热反应,错误;B 项,反应②的作用既可以为反应③提供还原剂,同时反应放热,也提供能量,错误;C 项,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②+2×③)/2即得到反应ZnS(s)+C(s)+2O 2(g)===Zn(s)+SO 2(g)+CO 2(g)的ΔH =a +b +2c2kJ·mol -1,正确;D 项,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是含有杂质(碳或ZnS 等)的锌单质,错误。
7.(2018·盐城市高三三模)化学链燃烧技术是目前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用NiO 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示意图和相关热化学反应如下:2Ni(s)+O 2(g)===2NiO(s) ΔH =-479.8 kJ·mol -1CH 4(g)+NiO(s)===CO(g)+2H 2(g)+Ni(s) ΔH =a kJ·mol -1CH 4(g)+2NiO(s)===CO 2(g)+2H 2(g)+2Ni(s) ΔH =b kJ·mol -1CH 4(g)+4NiO(s)===CO 2(g)+2H 2O(g)+4Ni(s) ΔH =+156.9 kJ ·mol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CO 2(g)+CH 4(g)===2CO(g)+2H 2(g) ΔH =(2a -b ) kJ·mol -1B .CH 4(g)+2O 2(g)===CO 2(g)+2H 2O(g) ΔH =-802.7 kJ·mol -1C .甲烷在“燃料反应器”中反应时产生淡蓝色火焰并放出热量D .含碳燃料利用“化学链燃烧技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分离与回收 答案 C解析 已知:①2Ni(s)+O 2(g)===2NiO(s) ΔH 1=-479.8 kJ·mol -1②CH 4(g)+NiO(s)===CO(g)+2H 2(g)+Ni(s) ΔH 2=a kJ·mol -1③CH 4(g)+2NiO(s)===CO 2(g)+2H 2(g)+2Ni(s) ΔH 3=b kJ·mol -1④CH 4(g)+4NiO(s)===CO 2(g)+2H 2O(g)+4Ni(s) ΔH 4=+156.9 kJ·mol -1A 项,根据盖斯定律,由②×2-③得反应CO 2(g)+CH 4(g)===2CO(g)+2H 2(g) ΔH =(2a -b ) kJ·mol -1,正确;B 项,根据盖斯定律,由①×2+④得反应CH 4(g)+2O 2(g)===CO 2(g)+2H 2O(g) ΔH =-802.7 kJ·mol -1,正确;C 项,甲烷在“燃料反应器”中反应时不是甲烷的燃烧反应,不产生淡蓝色火焰,错误;D 项,含碳燃料利用“化学链燃烧技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分离与回收,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