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9.01•【字号】•【施行日期】2012.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2012年9月1日)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省第九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高我省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改善农村民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就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势在必行(一)我省特色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农业摆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启动了一批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切实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走出了一条发展云南特色农业的成功之路。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烟叶、核桃、天然橡胶、鲜切花、咖啡面积产量居全国第一,茶叶、甘蔗、肉类、蔬菜、马铃薯产量居全国前列,特色经济林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突破1亿亩。
高稳产农田达3800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6%,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0%。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4800个,龙头企业2410户,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11000多个。
农产品出口额达17.6亿美元,多年居西部省区前列,农产品成为全省第一大宗出口商品;农业招商引资持续增长,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对保障市场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维护边疆稳定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任务十分艰巨。
当前,我省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的关键阶段,面临着一系列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引起农产品出口需求收缩,绿色贸易壁垒等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正在兴起;农产品需求量大幅增加,土地等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和上行推力并存、生产成本上升影响农业特别是粮食比较效益,价格波动剧烈带来的市场风险越来越突出。
关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浅析作者:马振国来源:《农家科技》2018年第02期摘要: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下,目前,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政策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发展形势的实际需求。
对此,须对目前的发展政策进行优化,对规划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解决,以此来促进我国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实际。
关键词: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一、高原特色农业的要求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全新的发展形势。
这就要求高原农业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并以此为基础,对发展的条件以及发展现状进行充分的了解。
对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合理的优化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能力以及发展质量,通过将其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中,形成以云南为中心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格局。
二、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深入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区域层次的不协调及局限性也随之暴露出来。
1.品牌与区域特征难以有效结合。
在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影响下,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品牌与区域特征难以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也就难以形成综合竞争力,同时也就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笔者在进行发展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发现,许多区域的农业发展仅在原有区域内具备发展条件,若是将其提升到省市区域,区域的特征及品牌的发展机制也就严重不协调,这就使得高原特色农业产品的发展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导致同类产品难以形成决定性的高原特色产品,并在政策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因为存在行政等级以及区域品质的差异,所以在发展阶段,难以显现其应有的发展优势及竞争优势,这样一来,也就使得产品的区域特性差异变得越来越大,从而也就难以充分体现不同地域间的差异性,难以将其进行系统化。
这对于发展特色农业而言,有着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2.发展内容需要进一步细化。
高原特色农业与云南的实际条件是相互吻合的,并有着一定程度的知名度。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思考作者:沙顺荣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7期摘要:“三农”问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而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云南省由于其气候的特点,成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主要省市。
本文就以云南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为主题,提出三个“坚持”,分别是坚持选准优势、坚持市场导向、坚持品牌引领。
以此推动云南省农业跨越发展,加快特色产业化结构升级,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从而实现具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原特色农业。
关键词:高原;特色农业;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目标主要是改善农业产业小、不集中、销售差等问题,从而改变农民收入不高的情况,这是客观要求,也是推动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然发展方向。
云南是一个农业大省。
在云南,75%的国民收入、70%的财政收入、60%的创汇收入和80%的轻工业原料,直接或间接都来自农业。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需要充分利用气候与交通的优势,在传统优势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展开农业创新,开发新产业,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升特色农业发展的质量与水平。
一、坚持选准优势在坚持选准优势的道路上,首先得明确何为“优势”,就词典对优势的解释就有两层含义,一是能压倒对方的有利形势,而是指超过同类事物中其他情况的形势。
而云南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依靠的并不是该省的海拔高度,其依靠的主要优势是当地的特殊的立体气候,这种气候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在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方面能够提供很大的支持。
一个地区的优势形成是需要与其他地区比较的,首先需要对省市的具体情况要有深入了解,再有就是必须针对各县、各乡镇,明确发展前景。
有些地区领导虽然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但是并没有深入了解当地情况,对当地农作物生长特点、气候变化等了解不透彻。
甚至于有些地区领导在上任时间不长的情况下,就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并且仓促实施,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想结果差距较大。
在优势这方面,云南省发展成功的例子也不在少数,比如全省的甘蔗、茶叶、橡胶、土豆、油菜等农业产品的发展都很成功。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探讨摘要高原特色农业是促进云南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本保证,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该文通过分析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优势与短板,提出加快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以进一步提高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实现云南经济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保障云南粮食安全,推动高原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关键词农业;高原特色农业;优势与短板;粮食安全;云南省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在2012年3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出,通过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探索现代农业新路,补齐农业产业短板,增强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012年6月云南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任务,其内涵是生态、安全、实效、环保、低碳、丰富,其实质是建设切合云南实际,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农业。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能保持云南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云南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因此,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对云南来讲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1 高原特色农业的内涵特色农业是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新阶段提出的现代农业的一种主要模式。
特色农业是指为了适应特定的农业生产条件,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区域、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围绕“特色”进行农业生产或提供服务,从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新型农业发展形式[1]。
海拔高度一般在1 000 m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
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
高原特色农业是指高原地区独特的农业类型,集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
2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优势与短板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省根据云南农业现状和发展需要做出的一项重要决定。
高原特色农业将成为云南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在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中也存在一些优势与短板,应主动思考,采取对策。
◆特稿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云南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实践与思考圃孔垂柱(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为把云南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省第九次党代会审时度势作出了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战略部署,这是我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有机对接和重大提升的毖由之路,是发挥优势、培植产业、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的治本良策,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做大经济总量和加快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
为深入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切实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使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更清晰、重点更突出、市场更广阔、效益更显著和优势更明显,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认识与体:会。
发展的优势和条件长期以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云南各族人民在广袤的红土高原上探索形成了依托坝区和平缓山地发展特色种植业,依托饲草饲料和草甸及灌木林、稀疏林发展畜牧业,依托林地、陡坡地发展林产业,依托丰富水源和适宜气候发展水产养殖等独具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地创造了一个个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奇迹,在优势资源的发挥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上迈出了可喜步伐,云南独特的气候、物种、区域等优势正逐步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一是地理优势独特。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南缘的结合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差悬殊、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山地、丘陵、盆地、河谷皆有,山地高原面积占全境的94%,土壤类型丰富,有18个土类、288个土种,036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创造》杂志适农土地类型多、面积广,适合多种作物生长,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有集水面积覆盖全省的6大水系和40多个天然湖泊,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水资源条件。
二是气候优势突出。
云南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复杂和垂直高差大等原因,有寒、温、热3个气候带和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7个气候类型,“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毫米以上;全省年均温差1卜14℃,无霜期较长,尤其是南部边境全年无霜、偏南地区无霜期达300天以上;北回归线横贯全省,光热充足、雨热同季、春早冬晚、冬暖夏凉,许多区域农产品可常年种植、四季飘香,利用自然气候实施多季生产潜力很大,农业气候的比较优势十分明显。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思考【摘要】云南高原地处于西南地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本文将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进行思考。
首先介绍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概况,包括丰富的产业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
其次分析了云南高原农产品的优势,如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等。
然后探讨了品牌定位的重要性,指出定位能够提升产品价值和竞争力。
接着提出了云南高原农业品牌定位策略,包括品牌定位的选择和市场定位的制定。
最后讨论了市场推广和营销策略,强调了品牌宣传和产品推广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的关键因素,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出应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农产品优势、市场推广、营销策略、关键因素、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思考在云南高原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上,各种独特的农业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利用。
随着农产品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如何让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摆在农业生产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品牌定位作为农业产品推广和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知名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背景下,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定位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分析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环境、优势和特点,结合市场需求和潜在消费群体,进行科学的品牌定位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准确把握了产品的定位和市场需求,才能更好地制定出符合消费者口味和市场趋势的推广和营销策略。
本文将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概况、优势分析开始,探讨品牌定位的重要性,分析云南高原农业品牌定位的策略,最终以市场推广和营销策略为切入点,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定位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思考。
2. 正文2.1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概况云南高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地处云贵高原腹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气候优势。
云南高原的农业产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小麦、烟草等,同时还种植了大量的水果、蔬菜和花卉等特色产品。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战略[提要] 云南是一个农业大省。
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是破解“三化同步”农业现代化“短板”的根本出路。
本文以热带水果产业为例,说明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优势和机遇,并提出其发展战略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高原特色农业;热带水果;发展战略近年来,有个词在云南很热——高原特色农业。
云南省虽然热带资源丰富,有种植热带水果的良好条件,但热带水果产业发展仍然很滞后。
本文对云南热带水果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机遇进行分析,提出其发展战略和发展前景。
一、热带水果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机遇分析(一)良好的地缘优势。
从整体上来看,云南省的位置处于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临辽阔的印度洋和太平洋,是连接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经济交流与贸易的重要通道。
云南省具有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为热带水果产品的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云南省也是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为热带水果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光热条件,同时,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热带水果的生产带来了充足的降水。
优越的地理位置,充足的光热和降水条件,良好的地缘优势,成为云南省适宜各种热带水果的先决条件,也成为云南省发展热带水果产业的自然优势。
(二)市场互补性较强。
随着云南省交通运输条件的日益完善,云南省与东盟之间贸易量的增加,云南省充分发挥与东盟在水果品种上的互补优势,2012年前4个月与东盟水果贸易值超8千万美元,其中出口3,838万美元,进口4,262万美元。
马来西亚从云南省进口水果1,742万美元,成为全省出口水果最大消费国;泰国出口云南省水果2,612万美元,是全省进口水果最大来源地。
在出口上,石榴出口1,701吨,创汇217万美元,分别增长2.4倍和1.9倍,此外,草莓、杨梅等特色水果品种出口增速较快,创汇近百万美元。
而在进口上,品种明显增多,其中最大品种山竹进口6,132吨,价值1,065万美元;鲜龙眼进口7,374吨,价值959万美元。
此外,荔枝、榴莲、鲜柚等热带水果进口增势强劲,成为全省水果进口新的增长点。
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路径分析作者:潘永平余祖亮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5年第08期摘要云南地处老、少、边、贫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农业生产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云南整体适宜农耕生产,并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的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在面对日趋增多的人口和粮食压力的双重背景下探索更高效,更具市场潜力的高原农业发展道路是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
关键词特色农业;发展路径;云南省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云南省是高原农业大省,高原农业发展的好坏关系到云南省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高原农业在云南是解决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
同时,是帮扶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坚实基础,具有不可动摇的经济地位。
农业依然是云南省政府“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科学合理的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高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繁重的农产品供给任务,使云南省高原农业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在桥头堡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影响下,结合云南省农业发展的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提升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今后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引进现代科学管理技术,生产更具“云系”“滇牌”特色农产品,打造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绿色战略品牌。
1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概述云南省地处中低纬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垂直地带性明显,纬度地带性因山河切割分异突出。
云南大部分地方雨热同期,热量充足,光照时间长。
在这些优越资源的熏陶下,云南高原农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烟、糖、茶和胶等传统优势产业为主,畜牧业、鲜花、蔬菜、咖啡及药材为新兴发展产业的经济增长点。
但云南省农业生产规模小、散,优势不明显,农业生产方式粗放,机械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薄弱等是全省的弱项。
云南省委提出将区域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形成农业产业链。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应当突出地域特色即云南地方特色。
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的农产品。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摘要:摘要:近年来,云南省农业系统以优势特色产品为主导,通过采取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和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等措施,大力发展“高原粮仓、特色经济作物、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和开放农业”,进一步推进了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
未来10 a,是云南农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云南高原农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立足高原特点、结合云南特色、体现现代农业特征,加快推进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高原; 特色; 农业; 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共同的重要产业载体。
“十二五”规划以来,云南省始终把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加快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作为重点来布局全省的经济工作,积累了许多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经验。
云南省省委书记秦光荣指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就是要充分利用云南地理优势独特、气候优势突出、物种优势明显、开放优势巨大等条件,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技术,通过现代生产经营组织方式,拓展食物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与文化传承6大功能,生产更多的“云系”、“滇牌”特色农产品,打造云南在全国乃至世界有优势、有影响、有竞争力的高原绿色战略品牌,全面提升云南农业的综合效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高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随着市场配置资源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计划经济体系中建立的农业产业结构逐渐被打破,科技含量高、地域特征明显的新型高原特色农业不断涌现,并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期,这个时期也正是云南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从全省的层面表述相对困难,选取云南省丽江市、云南省南华县2个有代表性的特色产业区进行介绍。
关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考关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考摘要: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是新时期云南省政府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规划,是提升云南县域经济水平的支撑力量,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本文从特色农业的认识入手,针对云南省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依据云南特色农业发展规划目标,提出完善农业产业、特色农产品结构调整,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机制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等措施,以实现走出一条具有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云南省特色农业发展一、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认识特色农业是指充分利用经济区域各种区位优势,在全国经济地理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面向市场的有区域特色的农业。
就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而言,这一概念的理解须从以下特点人手:1.区域性。
一定的区域范围是特色农业存在的前提。
特色农业总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特色农业。
故而,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是基于云南得天独厚的高原自然地理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来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离开云南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地貌及优越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多种作物生长这些基础条件来谈发展云南特色农业,培育代表性农作物产业就是无的放矢,成为空谈。
2.相对性。
由于经济区域有大小之分,且所拥有的各种区位优势不尽相同,因而特色农业的发展具有相对性的特点。
云南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使这里囊括了中国从海南岛到黑龙江的各种气候带,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也需要有针对性的根据农业生产所依赖的自然条件做出选择。
全省地州中较大经济区域有其特色,较小经济区域也有其特色农业,它们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优势性。
一个经济区域的特色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其区域优势,在优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因而特色农业在该经济区域范围内,无论是就业比重还是产值比重都应该较大。
同时,与其他区域相比较,该特色农业的经济效益、品牌知名度、社会影响力也应相对比较高,这样才能显示出其农业特色来。
致富经验Zh ifu jin g ya n 在云南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背景前提下,本文探讨了云南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经济农业的方法和途径,结合当地中温带和高原气候7个气候类型,介绍了多种经济作物适宜高原生长,发展生态经济农业有明显的优势。
从而推动全县高原特色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方向迈进。
一、提高认识、系统规划近年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三农问题,高原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依靠原有的经济作物种植手段,难度很大。
必须发展特色农村经济作物。
因为特色农业是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
因此,高原乡村必须围绕特色经济作物发展之一主线,结合中省市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政策和农村实际,根据市场导向、自然禀赋、产业基础和农民种植习惯,科学制定特色经济作物发展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将特色农村经济作物计划细化到村组,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要找准特色差异化路径。
南部高原山区要在深入调研乡村情况实际的基础上,挖掘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按照农村经济作物供给侧机构性改革要求,围绕市场需要和资源优势,选好选准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一方面传统的特色产业不能丢,如马铃薯、烤烟、玉米,要继续推进品种改良,从注重规模向提升品质转变。
另一方面,新发展的产业如草莓、西红柿、中药材和设施农业等,要积极创品牌、闯市场,走绿色、生态、规模、特色的发展路径。
要加大对乡村农副业产品销售加工上的政策扶持,推动品牌创建、市场拓展和链条延伸。
二、内外联合、扩大规模特色化、规模化、效益化是乡村特色经济作物发展的方向,高原农村要按照“做优、做大、做强”的原则,充分重视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等产业化经营组织对带领农民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壮大各类产业化经营租。
要培育壮大特色经济作物龙头企业。
围绕发展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以规模大、带动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行政推动等多种手段,争取建设一批农村特色经济作物村,培育壮大各类产业化经营组,争取做到高原农村都有特色经济作物龙头企业覆盖。
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问题与对策中心伍振军• 2012-08-22 11:33:01 来源:国研视点 2012年8月18日内容摘要:云南省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大财政、税收、信贷等支持力度,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
近几年,云南省原料基地实现规模化发展,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快速增多,农业标准化、专业化程度明显提升,初步建成了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
但仍存在特色农产品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龙头企业少、小、弱,农产品知名品牌少,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偏低,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低等问题。
本报告根据对云南省的实地调查,提出了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特色农业,产业化,云南省一、云南省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一)特色农产品原料基地规模化发展云南省发挥不同区域的资源特色和生产基础优势,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010年达到4200万亩,逐步形成标准化、规模化优势农产品原料基地布局。
一是巩固提升烟草、甘蔗、茶叶等传统特色优势产业。
烟叶是云南省第一大农业产业,2010年云南省烟草种植面积达到657.8万亩;产量达到99.1万吨;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糖业是云南第二大产业,“十一五”期间,云南省糖料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430万~470万亩之间,糖料蔗产量在1750万~2000万吨之间,种植面积和产量皆占全国16%左右,稳居全国第二。
茶叶是云南省发展较快的产业。
2010年末,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551.5万亩,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19.9%,居全国第一位;茶叶产量20.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4.1%,在全国排第二位。
二是加快发展花卉、咖啡等新兴特色产业。
2011年,云南省花卉种植面积58.1万亩,居全国第一位,鲜切花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已经成为全国花卉新品种研发基地。
2010年,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达64.6万亩,生产咖啡4.9万吨,分别占全国咖啡种植面积、产量的99%、98%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咖啡生产基地。
云南明确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重点任务
本刊综合
【期刊名称】《致富天地》
【年(卷),期】2022()8
【摘要】7月6日,云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2022-2024年)》,现将其中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四项重点任务摘要如下:打造"绿色云品"发挥云南光、热、水、土、气候等生态和资源优势,在生产、加工、流通全流程实现绿色生态转型,建设国家级绿色食品基地。
以"九湖"和"两江"流域为重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本刊综合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刘新民副省长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落实互联网+现代农业4.0行动计划推动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农业产业分类评价与发展重点选择——以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为例
4.云南省重点产业成绩斐然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呈跨越式发展
5.云南省高位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发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作者:林琳
来源:《吉林农业》2014年第07期
摘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自“十二五”规划以来,云南省始终把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旨在走出一条具有云南高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当前,在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正确处理好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进程中的几个关系,对云南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关系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3-13-1近年来,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一系列政策,要求各地区转变粗放型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根据这一思路,云南结合自身实际,于2011年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中提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明确云南农业的战略定位。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不仅有利于提升云南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更为重要的是,它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做大全省经济总量和促进云南科学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
然而,无论是在理论中还是实践中,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进程中始终存在着几个重大关系需要注意和处理,具体关系如下:
1多样化与规模化之间的关系
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全省土地面积按地形看,山地占84%,平坝面积很少,这样的地形特点决定了云南农业的主体发展模式不同于全国粮食主产区的规模化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但也正是因为这里地理气候独特,物种优势明显,云南才有了丰富的农业多样性。
一直以来,农产品的规模化与多样化之间的矛盾一直困扰着云南农业的发展,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决定着云南高原农产品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和优点,农业多样性是云南农业发展的“名片”。
此外,农业多样性也并不是完全排斥了规模化的发展,多样性农业仍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规模和聚集,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实现高原特色农业与家庭农场的互补,在一个相对和适度的规模下实现多样性农业的繁荣。
2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
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实际上就是促进云南现代农业的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方式,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现有经验来看,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农民收入的
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云南在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中,要利用好这一经验,依托自身区域资源优势,扩大农业产业化组织规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农民素质,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促进农民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
要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开始,要发展具有优势的主导产业,把优势产业做大,把特色产业做强,争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二是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民素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3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生产之间的关系
粮食是安天下的产业,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但是粮食生产效益低,很难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而经济作物则能带来较高的收入,从确保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两大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来看,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生产两者都不可或缺。
目前,云南省粮食供求平衡水平还比较低,自给率仅为88%,处于紧平衡状态。
全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4200万亩,特色经济林面积达4100多万亩,烟叶、茶叶、花卉、咖啡、核桃、膏桐等品种的种植面积和烟草、鲜花、咖啡、核桃、野生食用菌橡胶等产量位居全国第一,粮经种植面积调整为68∶32。
在发展云南特色农业时,首先要始终坚持保障云南省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地位不动摇,始终坚持不断加大对粮食发展的扶持力度,务实高原粮仓。
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着力提升烟草、茶叶、橡胶等传统优势产业,努力做大花卉、咖啡、核桃等特色产业,不断提升特色经济作物对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带来的强大推动力,实现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生产之间的正相关系,在大力提高农业种植效益的同时,确保粮食的生产与安全。
4特色农产品与品牌效应之间的关系
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南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产品影响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云烟、云花、云茶、云药等一系列“滇系”农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云南农产品的品牌建设,目前,云南农产品已有10件中国驰名商标、45件地理标志商标、500件云南省著名商标;有12户林业龙头企业获得17个省级品牌产品认定。
这些品牌建设实现了从知名度低、影响力差向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重大转变,品牌深受消费者喜爱,品牌附加值和影响力迅速提升。
在推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进程中,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主要利用云南高原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培育名牌农产品,打造品牌效应,将特色品牌转化为优势品牌。
在进行品牌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品牌对农产品发展的促进作用,利用品牌效益,打造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形象,进而促进特色农产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海翔.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主体、主题与主张[J].社会主义论坛,2014,(03):4.
[2] 江惠琼,李学林,董晓波.加快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对策建议[C].第二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论坛论文集.昆明: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12:16.
[3] 孔垂柱.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云南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实践与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13,(01):7.
作者简介:林琳,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