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49.42 KB
- 文档页数:4
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考核实践探究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服务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适应汽车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职业学校汽车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实践进行探究和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一、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核心课程作为汽车专业的核心课程,通常包括汽车结构与原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维修与保养、汽车故障检修与诊断等模块。
通过这些核心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汽车工作原理、技术维修与诊断方法、汽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汽车相关工作做好准备。
二、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就汽车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通常会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定量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等指标。
而定性评价则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度、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使用情况等方面的评价。
在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时,除了以上指标外,还可以采用学生就业率、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雇主评价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校汽车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实际情况。
三、考核实践探究为了提高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对教学工作进行考核。
在考核实践中,可以从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情况、教学设备和资源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在考核教师教学水平时,通常可以采用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学校领导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学生的评价可以了解到教师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受教师教学带来的影响程度;同行评价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学校领导评价则可以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性的评价。
在考核学生学习情况时,可以通过学生成绩、学生实习实训表现等方式进行评价。
通过学生成绩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通过学生的实习实训表现可以了解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和水平。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与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总课题《中职汽车类汽修专业实证研究》子课题结题汇报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二分校2012年7月《 中 职 汽 车 类 汽 修 专 业 实 证 研 究 》结题报告1、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2、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3、几个典型案例分析汇报 提纲4、学生学习特点分析 5、对教学方法的探索 6、课题研究成果简介 7、存在问题与对策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职业教育创新: •创新教学环境 •创新专业设置 •创新教材应用 •创新教学方式 •创新队伍建设 •创新管理制度现代汽车技术的 发展给汽车维修 业带来了根本变 化。
对现代汽车 的维修人员提出 了更新、更高的 要求。
中职学校汽修专 业的学生一般具 有形象思维为的 特征,他们更适 应于“学中做、 做中学”的教学 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什么是中职 学生的特点?什么是中职 汽修教学方 案设计的主 要内容?什么是创新 型汽修实训 教学?什么是与企 业接轨和校 企合作?什么是专业 教师的功能 定位?什么是优化 教学组织设 计和优化教 学资源?三、几个典型案例分析上海新闻晚报报道 :《15岁那年辍学 创业,如今成国内云电脑‘第一人’》“课上精神不振。
时常趴在 桌子上睡觉,作业不交……2004 年底,建平中学西校的初二学生 谈天霆因成绩不理想,被要求留 级。
俞克飞(南湖职校二分校2007届学生)俞克飞同学文化课学习较差,最典型的一次 是在期末考试中,三门主课的总分为9分,基础 文化课考试成绩清一色的挂上了“红灯笼”。
徐寅伟(上海市信息技术学校教学副校长)上海市信息技术学校是上海市第一批中职学校国家示范校建 设(组长)单位。
徐寅伟副校长是具体承担学校教学方案顶层设计的责任人。
“通用汽车企业招聘会”实录学校按照“学习成绩”和“平常表现”对毕 业生排出了推荐顺序,向企业人事经理推荐。
企业人事经理却要求应聘学生将一辆自行车 拆掉以后重新装配。
中职汽车类专业高质量课堂评价标准初探发布时间:2022-01-11T01:25:08.570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8期作者:周学斌[导读] 中职汽车类专业高质量课程的评价标准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指针、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的养成为目的,坚持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定性与定量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兼顾、预设与生存合一的原则,构建四个维度十六个关注点对课题实施评价周学斌武汉技师学院 430051【文章摘要】:中职汽车类专业高质量课程的评价标准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指针、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的养成为目的,坚持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定性与定量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兼顾、预设与生存合一的原则,构建四个维度十六个关注点对课题实施评价。
并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办法和措施,课堂教学质量考核及其结果运用。
【关键词】:汽车类专业高质量课堂评价标准办法与措施汽车类专业主要指中职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技类汽车维修、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
包含汽车的生产、销售、维护、维修等环节,不包含:汽车设计、二手车销售等环节。
汽车类专业课程细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一体化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集中在一年级授课有汽车概论、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器基础等课程,专业一体化课程主要集中在二年级、三年级授课有汽车机械拆装、汽车电器拆装、汽车机械维修、汽车电器维修、电控发动机维修、汽车品质检测、汽车维护、汽车美容等课程。
一、对汽车类专业课程高质量课堂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质量等四个维度十六个关注点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指标见表一表一:汽车类专业课程高质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四个维度十六个关注点)一览表二、提高课题教学质量的办法和措施首先全体教师树立课堂教学质量意识。
提高教育质量是党和政府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是我们的根本职责,是学校与教师发展的根本。
其次是按加强教育质量目标管理,建立教育质量的目标与责任体系,形成学生工作处一班级一班主任。
高职汽车类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实践高职汽车类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是指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知识与实践的融合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这样的课程教学中,评价方法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研究与实践的角度探讨高职汽车类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一、研究背景二、研究内容1.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高职汽车类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中,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掌握能力: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2)创新能力:包括学生在实践中对问题的创新解决能力和学术研究方面的创新能力;3)实践能力:包括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和工程实践的能力;4)综合能力:包括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设计针对以上指标体系,可以设计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1)理论知识考核:可以采用传统的考试、测验等方法,以考查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2)实际操作评估:可以设计实际操作考核项目,比如汽车维修、零部件拆装等实际操作项目,以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3)创新实践评价: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新项目实践,并进行评价,以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4)综合考核:可以设计综合考核项目,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三、研究实践成果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以上方法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发现学生的潜在问题,并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总结与展望在高职汽车类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改革与探索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的实践表明,通过构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改进评价方法,更好地服务于高职汽车类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工作。
现代职业教育从宏观意义上面临的3个主要任务是:教(学)什么?(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的确立);怎么教(学)?(教学模式);教(学)的怎么样?(教学评价)。
前两者,不同的职业学校,基本上有自己的特色,紧跟教学改革的前沿,但作为后者的教学评价却相对滞后,不少学校仍然沿袭落后的终结性纸笔考核方式,因此亟需变革。
我校结合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真实应用驱动下的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为2015379),积极探索真实任务驱动下的中职汽修专业课堂教学评价新模式,经过2年的实践表明,该教学评价新模式强化了诊断、激励、引导、反馈调节和研究管理等功能,弱化了甄别和选拔功能,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 教学评价新模式构建的背景调查显示,现阶段大多数职业学校的汽修专业教师仍沿袭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方式。
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注重纸笔式、终结性的理论甄别性考核,轻视实践技能训练的过程性激励评价;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评价,轻视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关注;固守老师单一的权威评价,否认学生自我反思的内在自我激励评价和成功体验;注重以学校为主体的评价,忽视企业参与的评价。
在对老师的评价方面,注重教学课时量多少的计算,轻视课堂质量的提高评价;注重对教师的学期结束管理评优考核功能,缺乏过程性教学的诊断、引导和激励评价功能。
学校管理层对一节课的评价只注重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而缺乏对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软硬件环境的评价。
本文试图针对以上问题,有的放矢,从宏观和微观,针对教师、学生及软硬件的评价革弊存利,创新“多方式、多主体、全时域、立体化”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
2 教学评价新模式的研究平台“多方式、多主体、全时域、立体化”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是建立在“真实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基础之上的。
真实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真实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以某个维修或操作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和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汽修专业课程体制改革研究作者:黄镇财黄鹏超黄柳仙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46期摘要: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维修行业也逐步提高了对人才的技能要求。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体制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岗位的需要,难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理论与实践课程相互融合,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制。
关键词:高职汽修专业;课程体制;现状;改革措施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060-02一、高职汽修专业课程体制现状分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与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汽车制造业与维修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现有的汽修专业课程体制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其人才培养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汽修专业课程体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汽车构造课与汽车维修课脱节,专业理论课程与实操技能课程分离,课程设置系统性不强,重理论而轻实践现象尤为严重,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程度低,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严重,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差,实践能力较差,不利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这一点在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设置中并没有体现出来。
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应该结合社会岗位的需求,在现有汽修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对实践技能课程的重视,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为社会生产建设服务提供一批高素质的汽修人才。
笔者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汽修专业课程体制改革提出一些意见,以供参考。
二、高职汽修专业课程体制改革措施首先,高职院校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对汽修专业课程体制的内容进行重新设置。
高职院校要针对汽修专业的特性,对相关社会岗位从业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将调查结果收集、归纳、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明确社会岗位对汽修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进而明确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总结归纳出汽修专业的特殊性,最后进行汽修专业课程体制内容设置。
科研课题与汽修专业课改研究汇报一、省级科研课题研究:在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中,本人承担德育板块的研究,成立了以科主任邬秀蓉、班主任赵静、礼仪老师吴红、德育干事罗春等同志参与的德育研究小组,校内开展了校内学生德育现状调查,根据不同班主任的教育特点,试行不同的德育工作方法,检测德育工作校果。
对外,走出学校我,走访成都礼仪学校、乐山犍为职中、乐山计算机学校等省内中职学校,开展德育工作调研,总结德育工作方法。
通过校内德育工作的试点,校外学校德育工作的调研,德育组各位同志分别撰写出了相应的德育工作报告,德育研究小组汇总,按时向学校课题组递交了德育板块研究报告。
二、汽修专业课改研究:(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汽修专业需要的基础技能多,按原课程设置,训练时间分散,训练效果差;2、教师仅限于完成书本内容,脱离行业实际;3、培养目标不明确。
(二)课改的思路:1、确定培养目标;2、改革课程设置;3、改革教学内容;4、促进实训场地、器材建设;5、引导文化课围绕专业课开设;(三)开展的工作:1、2012年秋期:行业调研;往届毕业生就业调查;课程设置研讨;2、2013年春期:开展我校修专业发展论坛;在2012级汽修班中的试行新(四)课程设置;(五)取得的成果:1、2012年秋:拟出了我校汽修专业新课程设置;2、2013年春:建立了我校汽修专业论坛,定期研讨专业发展;(六)新课程设置试行小结:1、有利于学生集中训练某项技能;2、有利于老师集中教学时间,余下的时间可以进企业进修或管理校外实习学生;3、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难于达到专业适用内容的教学要求;4、专业教师编写适教材存在难度;5、影响动手训练的主要因素是人的因素:学生太多,老师无力管理;机电教研组2013-7-4。
汽车修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2.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3.熟悉汽车修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具备合法经营和安全生产的意识。
二、优化课程设置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增加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相关课程,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3.开展跨学科的综合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1.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操作机会。
2.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技能。
3.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就业的广阔平台。
四、提高教师队伍建设1.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3.加强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五、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
2.定期开展实践教学检查,对实践教学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
3.加强学生反馈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不断调整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建立健全学生评价体系1.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增加学生自主评价、同伴评价等方式,提高评价的多元性和公正性。
3.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汽车修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与创新。
通过不懈努力,我们相信汽车修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不断完善,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输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汽车修理人才。
我们需要优化课程设置。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增加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相关课程,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考核实践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汽车行业是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汽车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重要任务。
当前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师资队伍短缺等,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对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和考核,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对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考核实践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考核实践,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通过对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依据和方向;探讨相关评价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评价实践提供可靠的工具和方法支持;通过实践探究,深入了解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情况,挖掘问题根源并提出改进建议;总结出有效的提升策略,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为优化汽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启示。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达成,旨在促进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教育水平的提升,为培养合格的汽车专业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对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考核实践进行探究,旨在提高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教学水平及培养质量,有以下几点研究意义:对汽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考核,有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帮助学校及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对核心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探究和实践,有助于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职业学校提供可靠的教学质量评价依据,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研究汽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策略和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为职业学校汽车专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指导,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501 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课堂是中职教学的主要阵地之一,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影响学生就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现阶段,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实训环境、就业渠道等,对学生的专业学习都有着一定的影响,而教学质量的问题和困扰尤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评价方法陈旧脱节在职校里,往往是以期末、期中考试评价学生,没有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就会产生理论与实践脱节、成绩与能力背离、学生高分低能等现象。
加上中职学生大多数都不喜欢识记课本内容,课堂上开小差、睡觉等现象明显,仅仅依靠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欠缺科学性。
1.2 评价内容的局限传统教学中,学生通过考试获得分数,平时都是学什么考什么,往往学习内容单一,考试内容几乎相近。
这样的学习,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因为这样的结果评价方法导向就是暗暗传送给学生一个信息:平时学不学没关系,只要抓紧考前最后的阶段突击学习,通过考试就可以了,目的是考试。
1.3 缺乏企业的评价中职学生最终是要走进企业、走向职场的。
如果课堂教学背离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在这样的传统教学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被认可度往往都是很低的。
而在中职学生的课程建设和改革上,企业往往很少有发言权,更谈不上参与中职学习的教学质量改革。
因此这样的评价体系,导致校、企严重分家、脱节,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企业也无法招到自己最需要的人才,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2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采用“第三方人才评价体系”2.1 第三方评价的意义第三方评价又称社会评价,它是一种有别于学校内部评价的外部评估形式,主要包括企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间接地评价中职专业人才培养绩效。
第三方评价的主要特点是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无隶属关系,但却是有利益关系的第三方,评价的标准或内容需要评价组织主体和评价主体达成共识。
大数据赋能中职汽修专业评价指标体系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意识到其在业务发展中的重要性。
汽修行业作为重要的服务行业之一,也不例外。
通过大数据的赋能,可以为中职汽修专业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业务的提升和发展。
一、技能水平评价指标:1.技术娴熟度:评估学生是否掌握汽修基本技能,包括诊断、维修、保养等方面。
2.车辆故障排除能力:评估学生在面对车辆故障时,能否准确快速地定位并解决问题。
3.零件更换能力:评估学生在零件更换方面的熟练程度,包括更换零件的速度和准确度。
4.车险理赔处理能力:评估学生在车险理赔时的处理能力,包括索赔材料准备、理赔程序等。
5.维修设备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对维修设备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
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1.创新思维能力: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改进意见的能力等。
2.技术应用创新:评估学生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包括对新设备、新材料等的应用和创新。
3.业务模式创新能力:评估学生对汽修业务模式的理解和创新能力,包括提出新的服务模式、销售渠道等。
三、团队合作评价指标:1.团队协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包括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分工合作能力等。
2.团队效率评估: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工作效率和任务完成能力,包括团队的整体工作效果评估。
3.团队管理能力:评估学生在团队管理方面的能力,包括领导能力、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等。
四、安全意识评价指标:1.安全操作规范:评估学生在汽修过程中的安全操作意识和规范遵守程度,包括操作规程的遵守、安全设备的使用等。
2.紧急事故处置能力:评估学生在面对紧急事故时的应急处置能力,包括事故现场处理、紧急救援等。
五、职业道德评价指标:1.诚信守约能力:评估学生在职业活动中是否遵守诚信原则、守约约定等。
2.服务质量评估:评估学生在服务过程中的质量认识和对客户需求的关注程度。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考虑与企业的对接,以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对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建设的思考作者:刘卫泽曹景升何宝文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8期[摘要]现代汽车维修技术正在随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维修市场对掌握新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面对汽修人才的紧缺状况,作为培养汽车维修业人才的主力军,高职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以适应维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专业建设[作者简介]刘卫泽(1972- ),男,河北深泽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汽车电控系统维修。
(河北邢台 054035)[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6-0132-02一、课程设置许多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转型而来的,其课程设置上依然延续了传统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以理论为主,整个课程体系就是一个缩编了的本科模式,只不过教学时间从本科的四年压缩为专科的三年,教学内容和形式基本不变。
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普通高校是不同的,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
因此,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脱离普通高校的教育模式,不必强调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应按职业的需求安排课程。
对于汽车维修专业来说,其课程的设置必须符合汽车维修业的发展需要,要着重于应用型技术课程的开设,如电子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接口技术、汽车电器设备和汽车诊断检测技术等。
这些课程内容必须与当代汽车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要紧密联系实际,要以当今具有代表性的轿车作为典型车型,及时补充更新教材,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熟悉最新的汽车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进而熟练地掌握最新的汽车维修技术。
当然,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时,应该有相应的理论要求,否则它就不是“高等教育”,但理论必须以“够用”为度,以“应用”为主线,强调理论为实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