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作轴对称图形2
- 格式:doc
- 大小:156.50 KB
- 文档页数:3
15.1轴对称图形(2)基础导练1.若实数a、b满足()2230-++=,则点P(a,b)在第象限;a b2.点P(0,-3)在轴上;在x轴上的点,坐标必为0;3.若点P(a,b)在第四象限,则点M(-a,-b)在第象限,点N(-a,b)在第象限;4.点A在第三象限,且点A到x轴的距离为3,到y轴的距离为2,则A点坐标为.5.将点P(2,4)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点的坐标是(,)将点P(2,4)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点的坐标是(,)将点P(2,4)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点的坐标是(,)将点P(2,4)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点的坐标是(,)根据上题总结,填空:(1)横坐标加一个正数(纵坐标不变),点向平移;横坐标减一个正数(纵坐标不变),点向平移.(2)纵坐标加一个正数(横坐标不变),点向平移;纵坐标减一个正数(横坐标不变),点向平移.6.(1)在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依次描出下列各点:(0,0),(5,4),(3,0),(5,1),(5,-1),(3,0),(4,-2),(0,0).再用线段顺次连结各点,得到一个图形象.(2)上述各点的纵坐标不变,将横坐标分别加5得到各个点的坐标分别是:,描出这几个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这样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变化?先猜一猜,再动手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1)中的各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加3得到各个点的坐标分别是:_ ,描出这几个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仍在下图画),这样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变化?先猜一猜,再动手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第(1)、(2)、(3),大胆猜想:①若将一个图形各点的横坐标都加上3个单位(纵坐标不变),则图形会向平移单位.②若将一个图形各点的横坐标都减去5个单位(纵坐标不变),则图形会向平移单位.③若将一个图形各点的纵坐标都加上2个单位(横坐标不变),则图形会向 平移 单位.④若将一个图形各点的纵坐标都减去6个单位(横坐标不变),则图形会向 平移 单位.123456781234560-1-2-3-4-5-6910yx能力提升7.(1)在下边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依次描出下列各点:(0,0),(5,4),(3,0),(5,1),(5,-1),(3,0),(4,-2),(0,0).再用线段顺次连结各点,得到一个图形象______.(2)上述各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2倍,得到各个点的坐标分别是:_ ,描出这几个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这样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变化?先猜一猜,再动手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1)中的各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12,得到各个点的坐标分别是:_ ,描出这几个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仍在下图画),这样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变化?先猜一猜,再动手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第(1)、(2)、(3),大胆猜想:①若一个图形各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3倍,则图形的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_.②若一个图形各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13倍,则图形的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_.③若一个图形各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4倍,则图形的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_.④若一个图形各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5倍,则图形的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1234560-1-2-3-4-5-6910yx8.将点P (2,4)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6个单位,得到的点的坐标是 .9.将点P (,a b a b +-)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点的坐标是(1,3),则点(,a b )在第 象限.10.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表示边长为2的正六边形的各个顶点的坐标.(1)作出这个正六边形关于x 轴的对称图形,并写出各顶点的坐标. (2)作出这个正六边形关于y 轴的对称图形,并写出各顶点的坐标. (3)作出这个正六边形关于原点的对称图形,并写出各顶点的坐标.(4)把这个正六边形整体向上移动3个单位长度,写出六个顶点的坐标;整体向下移动3个单位长度,写出六个顶点的坐标.(5)把这个正六边形整体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并写出六个顶点的坐标;整体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并写出六个顶点的坐标.11.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OAB将变换成△OA1B1,第二次将△OA1B1变换成△OA2B2,第三次将△OA2B2变换成△OA3B3.A(1,3),A1(2,3),A2(4,3),A3(8,3),B(2,0),B1(4,0),B2(8,0),B3(16,0).(1)观察每次变换后三角形的变化,找出规律,按此规律再将△OA3B3变换成△OA4B4,则A4坐标为,B4的坐标为.(2)若按(1)中找到的规律,将△OAB进行了n次变换,得到△OA n B n,比较每次变换后三角形的顶点坐标有何变化,按其规律推测A n的坐标为,B n的坐标为.参考答案1.四 2.y;纵 3.二;三 4.(-2,-3) 5.5,4;-1,4;2,7;2,1;(1)右;左;(2)上;下 6.鱼;(5,0),(10,4),(8,0),(10,1),(10,-1),(8,0),(9,-2),(5,0);向右平移5个单位;(0,3)(5,7)(3,3)(5,4)(5,2)(3,3)(4,1)(0,3);向上平移3个单位;右,3;左,5;上,2;下,6 7.(1)鱼;(2)(0,0),(10,4),(6,0),(10,1),(10,-1),(6,0),(8,-2),(0,0);图形纵向不变,横向拉长为原来的2倍;(3)(0,0),(52,4),(32,0),((52,1),(52,-1),(32,0),(2,-2),(0,0);图形纵向不变,横向缩短为原来的12;(1)图形横向不变,纵向拉长为原来的3倍(2)图形横向不变,纵向缩短为原来的13(3)图形纵向不变,横向拉长为原来的4倍(4)图形纵向不变,横向缩短为原来的158.(-1,-2) 9.三 10.略11.A4(16,3),B4(32,0),A n(2n,3),B n(12n ,0).。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NFM C21A E BD 作轴对称图形【目标导航】1.掌握作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2.灵活运用轴对称变换设计图案.【要点梳理】1.轴对称变换: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 图形的变换叫做轴对称变换. 答案:轴对称2.轴对称变换的性质:(1)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它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 、 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这条直线的 . (3)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 . 答案:(1)大小、形状 (2)对称点 (3)垂直平分【课堂操练】1.如图,已知△ABC 和直线l ,作出与△ABC 关于直线l 对称的图形.答案:做点A 、B 、C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B ’、C ’,连接A ’B ’,B ’C ’,C ’A ’。
即△A ’B ’C ’与△ABC 关于直线l 对称。
2.如图是小明制作的风筝,为了平衡制成了轴对称图形,已知OC 是对称轴,∠A =35º,∠BCO =30º,那么∠AOB =_______. 答案:130°3.一轴对称图形画出了它的一半,请你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图形的另一半.答案:略4.如下图,由小正方形组成的L 形图中,请你用三种方法分别在下图中添画一个小正方形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答案:5.如图,Rt △AFC 和Rt △AEB 关于虚线成轴对称,现给出下列结论:①∠1=∠2; ②△ANC ≌△AMB ;③CD =DN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几个?答案:正确的结论是①和②6.如图,一个算式在镜中所成的像构成的算式是正确的,但是在实际中是正确的吗?实际中这个算式是什么?(写出即可)答案:在实际中不正确。
实际中的版式是:881=21+52+151【课后巩固】1.以直线为对称轴,画出下列图形的另一部分使它们成为轴对称图形:l CB A方法1方法2方法3答案:略2.如图所示,作出△ABC关于直线MN的轴对称图形.答案:略3.一束光线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在地面上放一个平面镜,欲使这束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成水平光线,则平面镜与地面所成锐角为()A.45°B.60°C.75°D.80°答案:A4.如图,∠MAN=15°,B、D、F在AN上,C、E在AM上,且AB=BC=CD=DE=EF,则∠MEF= .答案:75°5.如图所示,将一张正方形纸片两次对折,然后剪下含30°的一张纸片.则这块纸片完全展开后所得图形是()答案:A6.如图,在一个规格为4×8的球台上,有两个小球P和Q.若击打小球P经过球台的边AB反弹后,恰好击中小球Q,则小球P击打时,应瞄准AB边上的()A.点O1B.点O2C.点O3D.点O4答案:B7.如图,AB、CD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M是一个定点.(1)作出点M关于AB、CD的对称点M1、M2,再作出点M1关于CD的对称点M3,作出点M2关于AB的对称点M4.(2)观察并指出点M3和M4的位置关系,四边形MM1M3M2的形状.答案:M3和M4的位置重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学案:13.2画轴对称图形(2)旧知链接知道画出与已知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图形的一般步骤。
课前自研自研教材P68-P70.在书上画出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学习主题通过实际操作总结点(x,y)关于x轴,y轴对称的坐标特征,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流程内容自研学法指导(内容·学法)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导学一一“思考”及找出规律直角坐标系上也有对称点,请利用图13.2-4利用最简单的方法完成“思考”以下各点关于x轴、y轴的对称点坐标。
二、P70的例2导析:在下面画出四边形ABCD关于x轴y轴对称的四边形A1B1C1D1和A2B2C2D2三、同类演练P71页第3题重点识记:1、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2、请总结出作已知图形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图形的作图过程组研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讨论自学指导中的疑难问题。
组研结束时上报未解决问题。
组长明确展示主题,商讨并确定展示方案,做好人员分工及组内预演、培辅,确保人人有事做。
展研方案预设一:建坐标系并找对称点全班互动,寻找方法,找出各点的对称点,并通过坐标特征总结规律方案预设二:例题导析和总结带领同学完成例2,并总结这类题的做法方案预设三:带领同学完成同类演练,并讲解思路。
当堂反馈: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5),B(-1,0),C(-4,3)(1)求出△ABC的面积。
(2)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A1B1C1(3)写出点A1,B1,C1的坐标。
升研。
南陵县籍山镇新建初中教学设计课题13.2画轴对称图形(2)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理解并掌握关于坐标轴或其平行线对称的点的坐标变
化规律
过程与
方法
能作出已知图形关于坐标轴的对称图形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学生能体会数与形的相互确定.
教学重点能作已知图形关于坐标轴的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关于坐标轴或其平行线对称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教学资源教育网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画出以下点及其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并把它们的坐标填入表格中,再看看每对称点的坐标又怎样的关系规律。
归纳: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___________,点(x,y)关于Y轴的对
称点坐标为____________。
二、问题探究
如图,分别画出与⊿ABC关于X轴和Y轴的对称图形。
(提示,先找到关键点的对称点,然后在顺次连接各个关键点就可以画出已知图形的对称图形)
图中点坐标,A( , ) B( , ) C( , )
三、反馈提升
四、达标运用备注
P71习题13.2复习巩固:1,2, 3,4。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2 画轴对称图形第2课时用坐标表示轴对称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数学上册13.2节“画轴对称图形”是新人教版数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坐标表示能力。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坐标方法,找出对称轴,并确定对称图形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坐标与图形之间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图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坐标表示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图形的方法,能找出对称轴,并确定对称图形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坐标表示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找出对称轴,并确定对称图形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坐标表示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性质,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新课导入:介绍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坐标与图形之间的关系。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找出对称轴,并确定对称图形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4.学生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2.轴对称的简单应用.〔二〕能力训练要求1.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2.培养学生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的根本能力.3.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衔接与各局部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教学重点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教学难点应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数张.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变换的概念,•知道了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变换可以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那么具体过程如何操作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下面同学们来仔细观察一个图案.〔课件演示〕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图的另一半:[生甲]这个图案〔1〕左右两边应该完全相同,画出的整个图案的形状应该是个脸.[生乙]图案〔2〕画出另一半后应该是一座小房子.[师]大家能把这两个图案的另一半画出来吗?[师]我们利用方格纸来试着画一画〔教师发给每人一张方格纸,且纸上画有图〕.……[师]画好了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Ⅱ.导入新课[师]如何作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呢?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图形都是由点组成的.因为我们来作一个点关于一条直线的对称点.由已经学过的知识知道:•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所以,对称轴L和一个点A,要画出点A 关于L•的对应点A′,可采取如下方法:〔1〕过点A作对称轴L的垂线,垂足为B;〔2〕在垂线上截取BA′,使BA′=AB.点A′就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应点.好,大家来动手画一点A关于直线L对称的对应点,教师口述,大家来画图,要注意作图的准确性.……[师]画好了没有?[生]画好了.[师]好,现在我们会画一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那么一个图形呢?•大家请看大屏幕.〔演示课件〕[例1]如图〔1〕,△ABC和直线L,作出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师]同学们讨论一下.……[生甲]可以在图形上找一些点,然后作出这些点关于这条直线的对应点,再按图形上点的顺序连结这些点.这样就可以作出这个图形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了.[师]说说看,找几个什么样的点就行呢?[生乙]△ABC可以由三个顶点的位置确定,只要找A、B、C三点就可以了.[师]好,下面大家一起动手做.作法:如图〔2〕.〔1〕过点A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点O,在垂线上截取OA′=OA,点A′就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2〕类似地,作出点B、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C′;〔3〕连结A′B′、B′C′、C′A′,得到△A′B′C′即为所求.[师]大家做完后,•我们共同来归纳一下如何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归纳: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我们只要分别作出这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再连结这些对应点,就可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对于一些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作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应点,连结这些对应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师]看来在作一个平面图形关于直线轴对称的图形,找一些特殊点是关键.以下列图中,要作出图形的另一半,哪些点可以作为特殊点?并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师]大家作个简单讨论,共同来完成这个题.[生]在图形〔1〕上找三个点,在图形〔2〕中找一个点就可以,如以下列图:[师]现在我们来做练习.Ⅲ.随堂练习课本P41练习1、2.1.如图,把以下列图形补成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提示:找特殊点.答案:图〔略〕2.用纸片剪一个三角形,分别沿它一边的中线、高、角平分线对折,•看看哪些局部能够重合,哪些局部不能重合.答案:此题答案不唯一,要求学生尽可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将自己剪出的三角形的情况进行表述.Ⅳ.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如何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在按要求作图时要注意作图的准确性.求作一个几何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可以转化为求作这个图形上的点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对于一些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作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的端点〕的对称点,连结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45习题─1、5、8、9题.〔二〕预习内容P43~P46.Ⅵ.活动与探究[探究1]如图〔1〕.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你可以在L上找几个点试一试,能发现什么规律吗?过程:把管道L近似地看成一条直线如图〔2〕,设B′是B的对称点,•将问题转化为在L上找一点C使AC与CB′的和最小,由于在连结AB′的线中,线段AB′最短.因此,线结AB′与直线L的交点C的位置即为所求.结果:作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结AB′,交直线L于点C,C为所求.[探究2]为什么在点C的位置修建泵站,就能使所用的输管道最短?过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该问题就是证明AC+CB最小.结果:如上图,在直线L上取不同于点C的任意一点C′.由于B′点是B点关于L的对称点,所以BC′=B′C′,故AC′+BC′=AC′+B′C′,在△A′B′C′中AC′+BC′>AB′,•而AB′=AC+CB′=AC+CB,那么有AC+CB<AC′+C′B.由于C′点的任意性,所以C点的位置修建泵站,可以使所用输气管线最短.板书设计§13.2.1作轴对称图形〔二〕一、对称轴L和一个点A,要画出点A关于L的对称点A′,方法如下:〔1〕过点A作对称轴L的垂线,垂足为B.〔2〕在垂线上截取BA′=AB.那么点A′就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应点,二、例1三、随堂练习四、课时小结五、课后作业备课资料参考练习1.△ABC,过点A作直线L.求作:△A′B′C′使它与△ABC关于L对称.作法:〔1〕作点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2〕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3〕点A在L上,故点A的对称点A′与A重合;〔4〕连结A′B′、B′C′、C′A′.那么△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2.a⊥b,a、b相交于点O,点P为a、b外一点.求作:点P关于a、b的对称点M、N,并证明OM=ON〔不许用全等〕.作法:〔1〕过点P作PC⊥a,并延长PC到M,使CM=PC.〔2〕过点P作PD⊥b,并延长PD到N,使得DN=PD.那么点M、N就是点P关于a、b的对称点.证明:∵点P与点M关于直线a对称,∴直线a是线段PM的中垂线.∴OP=OM.同理可证:OP=ON.∴OM=ON.3.为美化校园,学校准备在一块圆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图案由圆、三角形、矩形组成〔三种几何图案的个数不限〕,并且使整个圆形场地成轴对称图形,请你画出你的设计方案.答案:略。
13.2 画轴对称图形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1课时画轴对称图形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作已知图形关于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关系,并从实践中体会轴对称变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实际操作、认真体验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探究精神.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直线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利用轴对称进行一些图案设计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min阅读】阅读教材P67~P68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min反馈】1.画出下列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略2.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它关于一条直线l成轴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新图形上一个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连结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3.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只要分别作出这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再连结这些对应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画出△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画已知图形关于直线对称的图形的关键是什么?【解答】如图所示:【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我们在画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时,先确定一些特殊的点,然后作这些特殊点的对称点,顺次连结即可得到.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1,图2所示的方向对折,然后沿图3中的虚线剪裁得到图4,将图4的纸片展开铺平,再得到的图案是( B )2.在3×3的正方形格点图中,格点△ABC和△DEF,且△ABC和△DEF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请在下面给出的图中画出4个这样的△DEF.略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如图,将矩形ABCD沿DE折叠,使A点落在BC上的F处,若∠EFB =60°,则∠CFD=( )A.20°B.30°C.40°D.50°【互动探索】根据图形翻折变换后全等可得△ADE≌△FDE,∴∠EAD=∠EFD =90.∵∠EFB=60°,∴∠CFD=30°,故选B.【答案】B【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作与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关键在于将图形抽象出各点,然后作点的对称点,再连线即可.请完成本课时对应习!第2课时坐标中的轴对称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理解并掌握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规律.【过程与方法】1.在探索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规律时,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思维意识.2.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与图形的轴对称变换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的应用意识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教学难点】能解决有关坐标中的轴对称问题.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min阅读】阅读教材P68~P70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min反馈】1.(1)点(x,)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1)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3.点P(-4,3)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Q,则点Q的坐标为(-4,-3).4.点P(-3,4)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M,则点M的坐标为(3,4).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1)、B(-1,0)、C(-2,-1),请在图中画出△ABC,并画出与△ABC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作已知图形关于坐标轴的对称图形的关键是什么?【解答】如图,△DEF是△ABC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在坐标系中作出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然后顺次连结,即可作出已知图形关于坐标轴的对称图形.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点A(2,-3)向上平移6个单位后的点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3).2.点P(3,4)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a,b),则a-b=-7.3.已知点A(2a-b,5+a),B(2b-1,-a+b).(1)若点A、B关于x轴对称,求a、b的值;(2)若A、B关于y轴对称,求(4a+b)2018的值.解:(1)∵点A、B关于x轴对称,∴2a-b=2b-1,5+a-a+b=0,解得a=-8,b=-5.(2)∵A、B关于y轴对称,∴2a-b+2b-1=0,5+a=-a+b,解得a=-1,b=3,∴(4a+b)2018=1.3.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A1B1C1,并指出△A1B1C1的顶点坐标.解:画图略.其中A1(3,-4)、B1(1,-2)、C1(5,-1).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图,在10×10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在格点上.(1)若以点B为原点,线段B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四边形ABCD关于y轴对称的四边形A1B1C1D1;(2)点D1的坐标是________;(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互动探索】(1)以点B为原点,线段B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作出各点关于y轴对称的点,顺次连结即可;(2)根据直角坐标系的特点,写出点D1的坐标;(3)把四边形ABCD分解为两个直角三角形,求出面积.【解答】(1)画图略.(2)点D1的坐标为(-1,1).(3)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1×3+×1×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轴对称变换作图,基本作法是:(1)先确定图形的关键点;(2)利用轴对称性质作出关键点的对称点;(3)按原图形中的方式顺次连结对称点.求多边形的面积可将多边形转化为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和或差求解.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素材积累】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
《12.2.2用坐标表示轴对称》教学设计1.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2章第二小节作轴对称图形第2课时。
2.知识背景分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从生活中的图形入手,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欣赏、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此基础上,利用轴对称,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习它的判定方法,并进一步学习等边三角形。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体现了轴对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应用,从数量关系的角度刻画轴对称的内容。
这节课主要研究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探究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另一方面是如何利用这种坐标的变化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一个图形轴对称图形。
本节教材从“思考”栏目入手,让学生说出一些对称的点的坐标。
接着通过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些已知点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点,写出这一些对称点的坐标,归纳出其中的规律。
并进一步讨论了如何利用这种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做出一个图形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图形。
本节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图形轴对称变换之后的坐标变化,把“形”和‘“数”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坐标思想和图形变换的思想联系起来。
这种学习方法将贯穿于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始终,更是以后进行数学学习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
3.学情背景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变换的概念和特征,也掌握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以及基本的知识点。
加之八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如何引导学生从感性的图形认识提升到理性的数学思维是本节课的一个关键所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感受到图形轴对称变换之后的坐标变化,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4.学习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探究点或图形的轴对称引起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能得出一个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能作出一个图形关于坐标轴对称的图形;(2)能根据点和对称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找出对称轴;(3)学习并体会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的思想和方法。
4.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点或图形的轴对称引起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和如何利用坐标的变化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并结合实例理解这些规律,学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应用的思想方法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使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作轴对称图形作轴对称图形(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什么叫做轴对称变换.2.如何作出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二)能力训练要求经历实际操作、认真体验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并从实践中体会轴对称变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2.初步认识数学和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应用意识.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教学重点1.轴对称变换的定义.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教学难点1.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直线的轴对称图形.2.利用轴对称进行一些图案设计.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Ⅰ.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在前一个章节,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的一些相关的性质问题.在上节课的作业中,我们有个要求,让同学们自己思考一种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现在来看一下同学们完成的怎么样.[生甲]将一张纸对折后,用针尖在纸上扎出一个图案,将纸打开后铺平,•得到的两个图案是关于折痕成轴对称的图形.[生乙]准备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好的纸或报纸,在纸的一侧上滴上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对折,压平,并且手指压出清晰的折痕.再将纸打开后铺平,•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也是对称的.[师]大家回答得太好了,•这节课我们就是来作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Ⅱ.导入新课[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几种得到轴对称图形的方法,•由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知道,连结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类似地,我们也可以由一个图形得到与它成轴对称的另一个图形,重复这个过程,可以得到美丽的图案.(电脑演示下面图案的变化过程)大家看大屏幕.对称轴方向和位置发生变化时,得到的图形的方向和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大家看大屏幕,从电脑演示的图案变化中找出对称轴的方向和位置,体会对称轴方向和位置的变化在图案设计中的奇妙用途.[师]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图形,将这张纸折叠描图,•再打开看看,得到了什么?改变折痕的位置并重复几次,又得到了什么?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学生动手做)结论:由一个平面图形呆以得到它关于一条直线L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连结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师]我们把上面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叫做轴对称变换.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的任何一个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变换后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看作以它的一部分为基础,经轴对称变换扩展而成的.动手做一做.(课件演示)取一张长30厘米,宽6厘米的纸条,将它每3厘米一段,•一正一反像“手风琴”那样折叠起来,并在折叠好的纸上画上字母E,用小刀把画出的字母E 挖去,拉开“手风琴”,你就可以得到以字母E为图案的花边.回答下列问题.(1)在你所得的花边中,相邻两个图案有什么关系?•相间的两个图案又有什么关系?说说你的理由.(2)如果以相邻两个图案为一组,每一组图案之间有什么关系?•三个图案为一组呢?为什么?(3)在上面的活动中,如果先将纸条纵向对折,再折成“手风琴”,•然后继续上面的步骤,此时会得到怎样的花边?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先猜一猜,再做一做.注:为了保证剪开后的纸条保持连结,画出的图案应与折叠线稍远一些.投影仪演示学生的作品.[生甲]相邻两个图案成轴对称图形,相间的两个图案之间大小和方向完全一样.[生乙]都成轴对称关系.[生丙]得到与上面类似的两层花边,它仍然是轴对称图形.[师]下面我们做练习.Ⅲ.随堂练习(课件演示)(一)如图(1),将一张正六边形纸沿虚线对折折3次,得到一个多层的60°角形纸,用剪刀在折叠好的纸上随意剪出一条线,如图(2).(1)猜一猜,将纸打开后,你会得到怎样的图形?(2)这个图形有几条对称轴?(3)如果想得到一个含有5条对称轴的图形,你应取什么形状的纸?应如何折叠?答案:(1)轴对称图形.(2)这个图形至少有3条对称轴.(3)取一个正十边形的纸,沿它通过中心的五条对角线折叠五次,•得到一个多层的36°角形纸,用剪刀在叠好的纸上任意剪出一条线,•打开即可得到一个至少含有5条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二)回顾本节课内容,然后小结.Ⅳ.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通过轴对称变换来作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并且利用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在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图案时,要注意运用对称轴位置和方向的变化,使我们设计出更新疑独特的美丽图案.Ⅴ.课后作业(课件演示)(一)如下图所示,取一张薄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后,•得到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沿斜边上的高线对折,将得到的角形沿黑色线剪开,去掉含90°角的部分,拆开折叠的纸,并将其铺平.(1)你会得怎样的图案?先猜一猜,再做一做.(2)你能说明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图案吗?应用学过的轴对称的知识试一试.(3)如果将正方形纸按上面方式折3次,然后再沿圆弧剪开,去掉较小部分,•展开后结果又会怎样?为什么?(4)当纸对折2次后,剪出的图案至少有几条对称轴?3次呢?答案:(1)得到一个有2条对称轴的图形.(2)按照上面的做法,实际上相当于折出了正方形的2条对称轴;因此(1)•中的图案一定有2条对称轴.(3)按题中的方式将正方形对折3次,相当于折出了正方形的4条对称轴,•因此得到的图案一定有4条对称轴.(4)当纸对折2次,剪出的图案至少有2条对称轴;当纸对折3次,•剪出的图案至少有4条对称轴.(二)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花边.(三)收集并欣赏1~2个对称的中国民间剪纸图案,你能找出它的对称轴吗?Ⅵ.活动与探究如果想剪出如下图所示的“小人”以及“十字”,你想怎样剪?设法使剪的次数尽可能少.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设计自己的操作方法,教师提示学生利用轴对称变换的应用.结果:“小人”可以先折叠一次,剪出它的一半即可得到整个图.“十字”可以折叠两次,剪出它的四分之一即可.板书设计备课资料艺术作品中的对称许多著名画家在作品中运用简单的图形创造出了奇妙的韵意.•法国著名画家V.瓦萨雷利于1969年创作了名画《委加.派尔》,画中仅仅用了“圆”形图案,就形成了一幅动态的轴对称图形!在从古至今的艺术创作中,不仅画家大量运用了对称,许多别的艺术家也经常运用对称的手法.如雕刻家威廉斯.多佛1971年在加蓬《非洲人的设计》中创作的“木制卫兵雕像”就是典型的雕刻艺术中的对称.带状装饰图案的做法油漆工只需要不断移动镂花模板(可以直接移动,也可以将翻转与移动相结合),就可以完全一条美丽的镶边图案.感兴趣的话自己试一试.§12.2.1作轴对称图形(二)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2.轴对称的简单应用.(二)能力训练要求1.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2.培养学生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3.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衔接与各部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教学重点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教学难点应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数张.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变换的概念,•知道了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变换可以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那么具体过程如何操作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下面同学们来仔细观察一个图案.(课件演示)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图的另一半:[生甲]这个图案(1)左右两边应该完全相同,画出的整个图案的形状应该是个脸.[生乙]图案(2)画出另一半后应该是一座小房子.[师]大家能把这两个图案的另一半画出来吗?[师]我们利用方格纸来试着画一画(教师发给每人一张方格纸,且纸上画有图).……[师]画好了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Ⅱ.导入新课[师]如何作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呢?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图形都是由点组成的.因为我们来作一个点关于一条直线的对称点.由已经学过的知识知道:•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所以,已知对称轴L和一个点A,要画出点A关于L•的对应点A′,可采取如下方法:(1)过点A作对称轴L的垂线,垂足为B;(2)在垂线上截取BA′,使BA′=AB.点A′就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应点.好,大家来动手画一点A关于直线L对称的对应点,教师口述,大家来画图,要注意作图的准确性.……[师]画好了没有?[生]画好了.[师]好,现在我们会画一点关于已知直线的对称点,那么一个图形呢?•大家请看大屏幕.(演示课件)[例1]如图(1),已知△ABC和直线L,作出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师]同学们讨论一下.……[生甲]可以在已知图形上找一些点,然后作出这些点关于这条直线的对应点,再按图形上点的顺序连结这些点.这样就可以作出这个图形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了.[师]说说看,找几个什么样的点就行呢?[生乙]△ABC可以由三个顶点的位置确定,只要找A、B、C三点就可以了. [师]好,下面大家一起动手做.作法:如图(2).(1)过点A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点O,在垂线上截取OA′=OA,点A′就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2)类似地,作出点B、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C′;(3)连结A′B′、B′C′、C′A′,得到△A′B′C′即为所求.[师]大家做完后,•我们共同来归纳一下如何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归纳: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我们只要分别作出这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再连结这些对应点,就可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对于一些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作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应点,连结这些对应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师]看来在作一个平面图形关于直线轴对称的图形,找一些特殊点是关键.下图中,要作出图形的另一半,哪些点可以作为特殊点?并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师]大家作个简单讨论,共同来完成这个题.[生]在图形(1)上找三个点,在图形(2)中找一个点就可以,如下图:[师]现在我们来做练习.Ⅲ.随堂练习课本P41练习 1、2.1.如图,把下列图形补成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提示:找特殊点.答案:图(略)2.用纸片剪一个三角形,分别沿它一边的中线、高、角平分线对折,•看看哪些部分能够重合,哪些部分不能重合.答案:本题答案不唯一,要求学生尽可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将自己剪出的三角形的情况进行表述.Ⅳ.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如何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在按要求作图时要注意作图的准确性.求作一个几何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可以转化为求作这个图形上的点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对于一些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作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的端点)的对称点,连结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45习题─1、5、8、9题.(二)预习内容P43~P46.Ⅵ.活动与探究[探究1]如图(1).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你可以在L上找几个点试一试,能发现什么规律吗?过程:把管道L近似地看成一条直线如图(2),设B′是B的对称点,•将问题转化为在L上找一点C使AC与CB′的和最小,由于在连结AB′的线中,线段AB′最短.因此,线结AB′与直线L的交点C的位置即为所求.结果:作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结AB′,交直线L于点C,C为所求.[探究2]为什么在点C的位置修建泵站,就能使所用的输管道最短?过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该问题就是证明AC+CB最小.结果:如上图,在直线L上取不同于点C的任意一点C′.由于B′点是B点关于L的对称点,所以BC′=B′C′,故AC′+BC′=AC′+B′C′,在△A′B′C′中AC′+BC′>AB′,•而AB′=AC+CB′=AC+CB,则有AC+CB<AC′+C′B.由于C′点的任意性,所以C点的位置修建泵站,可以使所用输气管线最短.板书设计§12.2.1作轴对称图形(二)一、已知对称轴L和一个点A,要画出点A关于L的对称点A′,方法如下:(1)过点A作对称轴L的垂线,垂足为B.(2)在垂线上截取BA′=AB.则点A′就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应点,二、例1三、随堂练习四、课时小结五、课后作业备课资料参考练习1.已知△ABC,过点A作直线L.求作:△A′B′C′使它与△ABC关于L对称.作法:(1)作点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2)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3)点A在L上,故点A的对称点A′与A重合;(4)连结A′B′、B′C′、C′A′.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2.已知a⊥b,a、b相交于点O,点P为a、b外一点.求作:点P关于a、b的对称点M、N,并证明OM=ON(不许用全等).作法:(1)过点P作PC⊥a,并延长PC到M,使CM=PC.(2)过点P作PD⊥b,并延长PD到N,使得DN=PD.则点M、N就是点P关于a、b的对称点.证明:∵点P与点M关于直线a对称,∴直线a是线段PM的中垂线.∴OP=OM.同理可证:OP=ON.∴OM=ON.3.为美化校园,学校准备在一块圆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图案由圆、三角形、矩形组成(三种几何图案的个数不限),并且使整个圆形场地成轴对称图形,请你画出你的设计方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