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广东省中山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题6
- 格式:doc
- 大小:43.30 KB
- 文档页数:9
广东省中山市2018届普通高中高考一轮复习模拟试题语文试卷(二)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大都记不起2到3岁以前的事,此后几年发生的事即便记得一些,但也相当模糊。
科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幼年记忆缺失”。
可是,幼儿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在人生的最初两年里,幼儿掌握了许多复杂的、终生受用的技巧,例如走路、说话和识别人的脸,但幼时记忆怎么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2~3岁的幼儿并非没有记忆,但那种记忆很微弱,且容易消失。
为什么会这样呢?早期的研究一直认为这仅仅是因为人们在幼儿时期没有形成构建记忆和描述事件的能力。
但是近年来研究有了新突破。
美国科学家帕特里夏·鲍尔认为人大脑中的海马体有巩固和强化记忆的作用,它把人们在经历中产生的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
在那个区域中有一个很小的被称为“齿状回”的地方,那里的成熟要待人们长到4-5岁以后才会最终完成。
齿状回的作用很像一座桥,来自周围结构的信号只有通过它才能抵达海马体的其他地方。
因此,在这个部分尚未发展完善以前,人们的记忆便无法转变成长期记忆。
英国科学家马克·豪的观点是,“幼年记忆缺失”现象需要等待人们出生18~24个月以后自我意识出现才会消失。
这时,幼儿们开始意识到了“我”的独特性,自我意识帮助我们组织记忆,并使我们更容易唤起记忆,许多记忆开始被“固定”下来。
不过,科学家又发现,在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的相当时间里,我们的记忆依然是模糊不清的,这说明自我意识并不能完全使我们的记忆变得清晰起来,一定还有其他的因素。
新西兰哈琳·海恩是研究儿童和青少年记忆能力的科学家,她认为,这个因素是语言。
她邀请一些2~4岁的幼儿玩一种特制的玩具,并记录下了一些在玩这种玩具时能说出词汇和能够理解词汇的幼儿。
6个月以后,她再次和这些孩子谈论那次“往事”。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县(市、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十和试卷的指定位置,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的“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字在条车笔将答案写在条题十上写在来品数正无爱。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
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
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
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
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
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
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我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
二是自创形态。
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
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
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
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
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
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是直觉的。
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
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就有很大的不同。
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
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
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
中山市2018年高考模拟试题(一)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市是多样异质文明空间化聚集、结构化整合的结果,城市与文明共生。
文明多样性主要指以城市为场域为核心的社会领域与社会功能的专业化分划及其空间共在,即专门化、专业化的管理、宗教、谋利、交易等功能在城市中或者以城市为中心的多样共存。
城市的重要功能是满足人的多样需要,一个成功的城市,首先是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安全、发展、宗教等需要的所在。
在科特金看来,考察成功的城市,“有三个关键因素决定了这些城市的全面健康发展,即地点的神圣、提供安全和规划的能力、商业的激励作用。
在这些因素共同存在的地方,城市文化就兴盛;反之,在这些因素式微的地方,城市就会淡出,最后被历史抛弃”。
一方面,人的多样需要会催生多样的城市、多样的文明;另一方面,多样的文明、多样的城市又会进一步生成人的多样需要。
文明多样性对城市的生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是对已有多样文明的聚集,多样文明在城市中会发生碰撞、竞争、融合、整合,并可能进一步多样化。
韦伯认为,多样性是城市之所以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他看来,以不断发展的分工为特点的经济多样性,是推动城市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社会从道德社会、礼俗社会向理性社会、法理社会转换的重要力量。
2018年中山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文明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对异文化的强大包容力,它对“内”与“外”的理解,与对“华夏”和“蛮夷”概念的理解一样,是动态和辩证的,所以能够把接触到的异文化转化为与中华文明彼此相容和互补的东西。
在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少数民族势力入主中原建立王朝的现象,但是在与中原文化近距离相处和共存一个时期之后,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中原文化。
在这种历史情境下,恐怕我们讨论中国的“内”与“外”,就不能以中原王朝皇帝的血缘来判断是否“外人”掌权,否则就会否认元朝和清朝是中国的朝代,把它们看作是“外来政权”。
而且纵观各个朝代的皇室血缘,许多都有异族的成分。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族际通婚始终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中华各民族之间早就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坚持血统论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以政府实际收税和派遣官吏的行政管辖边界来加以界定“内”与“外”。
中华文明从中原地区向周边的边缘地区、甚至边远的异邦进行文化辐射,现在周边的许多邻国,在历史上都可以被划入“中华文化圈”的辐射范围,比如像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地,过去使用的文字都是汉字,它们保留下来的历史文献都是汉字。
在谈到“内”和“外”之间的关系时,可能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这就是需要对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当政者和主流学者的心态进行分析和解读。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6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人物主题(讲)(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6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人物主题(讲)(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6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人物主题(讲)(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专题6: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人物主题讲目标1.了解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人物主题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
掌握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人物主题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考点一:人物形象【真题导航】1.【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母亲何家槐看见一阵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边走过,母亲亮着眼睛问:“你们可是看火车去的?”“是的,阿南婶!”“我也想去.”“要去就去,又没有谁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
她成年忙碌,尤其是在收豆的时候。
这几天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妥当以后,她又忙着跑到天井里,扫干净了地,然后取下挂在泥墙上,屋檐下,或者枯树枝中间的豌豆,用一个笨重的木槌打豆。
这几天天气很好,虽则已是十一月了,却还是暖和和的,象春天。
母亲只穿着一身单衣,戴一顶凉帽,一天到晚的捶着豌豆,一束又一束的。
豆非常干燥,所以打豆一点不费力,有许多直象灯花的爆裂,自然而然的会裂开,象珍珠似的散满一地。
可是打完豆以后,她还得理清枯叶泥沙,装进大竹篓,而且亲自挑上楼去。
这些本来需要男子做的事,真苦够她了。
催,催,催,催;催,催,……她一天打豆,很少休息,连头也难得一抬。
一轮复习语文模拟试题1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A.框.(kuāng)架船坞.(wù)逢场.(chăng)作戏百般挑剔. (tì)B.宁.(nìng)愿楔.(xiē)子酩酊.(dǐng)大醉人气蹿.(cuàn)升C.踮.(diǎn)脚下载.(zài) 名媛.(yuàn)淑女咎.(jiù)由自取D.窨.(yīn)井逮.(dài)捕天遂.(suì)人愿空穴.(xué)来风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根据“工行上海财大新建住房价格指数”的监测,今年三季度上海楼市出现先扬后抑的形势,且重现价格搏弈。
B. 近来刑警支队破获了一起特大走私、制造、贩卖毒品案,扣压、查封、冻结涉案财物总值近千万元。
C. 改革进入深水区,要想破冰前行,攻艰克难,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就是把基层的经验升华为国家层面的制度,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制度化地固定下来。
D. 除了丰富的景观资源,温州也不乏深厚的人文底蕴,“山水诗发祥地”、“南戏故乡”美誉在前,细纹刻纸、木活字印刷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珠玉迭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新世纪初,某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走向诺贝尔”文学丛书,丛书囊括了当代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的作品,真可谓洋洋大观....。
B.我们也希望尽全力帮助麦蒂适应在CBA的生活,延续他的篮球生涯,这一年的合作做得好一些,然后希望他下一年还能来青岛,长此以往....,也希望他能帮助青岛队冲击总冠军。
C.前世界足球先生罗纳尔多日前有了新职务,他昨天接受邀请,成为巴西世界杯组委会三人董事会成员,罗纳尔多表示,一定会对组委会工作鼎力相助....,以他的个人魅力,化解巴西政府、国际足联、组委会之间的矛盾,推进不断拖延的筹备工作。
一轮复习语文模拟试题05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翘.首(qiáo)伛偻.(lǚ)装帧.(zhēng)唏嘘.不已(xū)B.浸渍.(zì)擂.鼓(lâi)嗔.怪(chēn)果实累累.(lãi)C.冗.长(lǒng)祛.除(qū)青睐.(lài)愀.然不悦(qiǎo)D.新正.(zhēng) 夹.(jiā)克蹿.(cuān)红亟.来问讯(q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凋敝攥住蛰伏涎皮赖脸B.煊赫芜秽怄气铺张扬励C.销毁浑号嬗变歧路亡羊D.更迭装钉磋商锱铢必较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当代著名书法家王友谊凭借深厚的古文字学功底,殚精竭虑....历时三载,完成了书法史上一项大工程,即用孔孟所处时代四种不同风格的代表性大篆创作了长篇书法巨制《四书》。
B.由于参加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他从闻所未闻....的草根人物,一下子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
C.航天员将在天宫一号中生活和工作数日,为将来在永久性空间站内工作未雨绸缪....,中国希望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将独立维护的空间站送入轨道的国家。
D.国际旅游岛环保规划研讨会在综合楼第二会议室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我校生命科学院院长张立华教授代表本地学者发表了一孔之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卡佛的小说世界里没有时尚生活的喧嚣与泡沫,只有对于一个具有良知的作家来说根本无法回避的最有质感的现实存在。
B.“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微笑列车”“爱心包裹”……这些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不再是一个个慈善项目,而是一种种鲜活、生动、饱含国人情感记忆的慈善文化。
C.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被评为“平民哲学家”,认为他的思想学说就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平民的愿望,代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利益和要求。
中山一轮复习语文模拟试题08(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6分)①艺术创作是艺术这真实情感的有意识表现,这就决定了艺术与社会生活不可分离。
②艺术创造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一部分,作为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精神生产而作用于历史进程的。
总起来看它也许不过是无数元素之一。
但是有没有这个元素,社会的结构和功能就会不同,从而变化发展的方式和方向也会不同。
③一个时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指责艺术家只诊断不开药方,甚至只指出症状而不诊断。
这是一种非常不公正的指责。
这等于要艺术家同时也充当政治家和社会科学家。
殊不知艺术家只要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就可说是不辱使命了。
艺术家之所以是艺术家,就因为他们的敏感和诚恳有助于他们在平常中发现异常,在公认不是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
它不同于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实业家等等思考得来的看法。
它往往更直接和更深刻。
④从历史上来看,艺术的觉醒往往是社会思潮发生变迁的先声。
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莎士比亚的创作,先于启蒙运动的兴起。
几乎没有一种新思想不曾先期在艺术中得到表现。
这并不是因为艺术家更高明,而是因为他们更多地依靠的是感性而不是理性。
所以他们往往只提出问题而不解决问题。
历史在飞快地前进,并不停留下来等待人们下结论,而当结论出来的时候,它往往已经过时了。
⑤艺术创作是一种社会行为,这种行为将对历史的进程产生作用。
成为艺术家,他是由于把感性批判精神注入现实而参与对历史进步起推动作用的创造者了。
⑥同时,精神生产必须有它的物质基础。
情感有其社会内容,其表现形式也受物质手段的制约(例如只有发明了电,才有电影),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艺术又是这个时代和社会的产物。
它的起源,以及它的变化和发展线索,都应该到人们的社会存在中去寻找。
例如要了解为什么中世纪中国绘画的主流是水墨山水画,为什么近代西方绘画愈来愈趋于抽象而抛弃写实的传统,都只有联系当时中国或西方的社会历史条件才有可能。
2018年高考仿真模拟卷·广东卷(一)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语言和人及其文化的关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透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及其意识形态。
在当代社会,最的语言形式也许非广告语莫属;当广告语言地向我们袭来时,所引发的思考是非常复杂的。
A.瞥见引人注目排山倒海B.洞察备受瞩目铺天盖地C.瞥见引人注目铺天盖地D.洞察备受瞩目排山倒海2.下列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几位著名艺术家下乡采风,举行笔会,我也有幸叨陪末座。
B.这次你到基层工作,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鼎力相助。
C.张建祝贺老师从教三十年时说:“我没有过奖之词,您是我人生的引路人!”D.明日老友相聚,不烦你出门,请于府上恭候,我会按时前往。
3.下面一段文字中,需要修改的一组词语是()一位登山探险爱好者在组织旅游活动时发帖①说:“登山活动难免②危险,本次活动纯属志愿③,过程中若出现意外④,由本人⑤承担后果。
请大家珍惜驴友⑥之间的感情,团结互助,注意自身安全!”A.①④ B.②⑤ C.③⑤ D.④⑥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昆曲的衰落当然是有历史原因的。
▲。
但昆曲之幸也恰恰就因为它是中国雅文化的结晶,从清末到当下,中国文化人勇于担当,肩负起括救昆曲的重任,才使昆曲的香火一脉流传,直到今天。
①雅文化的衰落必然导致昆曲走向衰落②却必须直面昆曲衰落这无法改变的事实③当代世界范围内文化重心的下移更让昆曲几乎遭遇灭顶之灾④昆曲是雅文化美学追求的浓缩、代表与象征⑤我们可以感慨人类文化的尴尬A.⑤②③①④B. ④①③⑤②C. ⑤①④②③D.①③④②⑤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应题目。
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也。
治公羊春秋,博涉史、汉。
汝南许文休入蜀,谓裔干理敏捷,是中夏钟元常之伦也。
刘璋时,举孝廉,为鱼复长,还州署从事,领帐下司马。
一轮复习语文模拟试题03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文化诉求:音乐教育的深层意蕴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文化特征的表现形式。
音乐起源于人类原始的劳动,在对自然的改造和实践过程中,人类将自身的感受和民族特性融入到本民族音乐的创作之中,最终形成了能够集中表现一个共同体文化特征、精神气质的民族音乐。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地理环境、生态气候、宗教信仰上存在着差异,世界上能够代表和表现民族特征的音乐风格也是不尽相同的。
可以这样说,有多少个民族就有多少种音乐形态。
以我国的音乐为例,狭义上讲,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理环境各异,风俗习惯和民族信仰上存在差异,因此各民族的音乐形态也是风格迥异的。
由于生活在高原地带,藏族音乐的旋律优美辽阔、高亢嘹亮,听起来就有高原蓝天辽阔的气象。
从广义上说,整个中华民族的音乐风格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的音乐也是不尽相同的。
用古筝、琵琶、二胡等乐器演奏的中国古典民乐集中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悠久的文化积淀,既体现了儒家的中正和平、温柔敦厚,也融合了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雅淡远的文化气息。
因此,我们说,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稳定的、共同的文化和心理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教育的目的首先就是民族文化教育,教育人们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在音乐中感受祖先和历代先人辛勤劳作、艰苦创业的民族历史。
音乐是最能深入人类心灵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音乐是一种具有无穷力量的文化。
音乐教育不仅在宏观上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具有强化作用,而且还能直接反映一个社会主导性的文化价值体系。
一种社会所认同和坚持的文化立场和价值观,往往通过社会上主流的音乐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音乐教育对于认识本民族的文化,增强维系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有着重要作用。
在开展音乐教育方面,需要注重展现音乐追求真、善、美的本质,发挥艺术特有的共性,凸显以审美为核心价值理念的美育教育。
一轮复习语文模拟试题10(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 卷(共5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A.翘.楚(qiáo)精辟.(pì)恪.守(kè)称.心如意(chèn)B.供.奉(gōng)慰藉.(jiè)充分.(fēn)安步当.车(dàng)C.奇葩.(bā)刚劲.(jìng)挑.战(tiāo)博闻强识.(zhì)D.倜傥.(tǎng)巨擘.(bò)旖旎.(lǐ)菁.菁校园(qīng)2.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A.变本加厉百尺竿头蜂拥而上和言悦色B.步履维艰振聋发聩积腋成裘殚精竭虑C.未雨绸缪不胫而走独辟蹊径高屋建瓴D.栩栩如生披星带月追本溯源前倨后恭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过近半年的整治修理..,兰溪诸葛八卦村古建筑群重新展现出雄浑朴实的气势和精致高雅的韵味。
B.他志存高远,并不像有些失败者那样灰心丧气,甚至再无作为潦倒终身,而是立下宏愿,邯郸学步....自成大业,最终成为一个“人过留名”的强者。
C.金华市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不仅墙内开花墙外香.......,而且还香飘千里,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嗒嗒球比赛中,市嗒嗒球协会中年组获得了第一名。
D.如果单纯面向直观的市场,看到什么专业能够赚钱就开什么专业,借以..吸引家长、学生的“投资趋向”,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高校办学的基本职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美国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起诉中国运动服饰生产商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姓名权一案又有进展,此案日前已被中国法院正式受理。
B. 漫步小径,微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
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C.在重新入主克里姆林宫的“新普京时代”,普京能否实现“自我超越”,从某种角度讲也是俄罗斯能否进入一个“新发展期”的重要节点。
广东省中山市2018届普通高中高考一轮复习模拟试题语文试卷(五)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翘.首(qiáo)伛偻.(lǚ)装帧.(zhēn g)唏嘘.不已(xū)B.浸渍.(zì)擂.鼓(lèi)嗔.怪(chēn)果实累累.(léi)C.冗.长(lǒn g)祛.除(qū)青睐.(lài)愀.然不悦(qiǎo)D.新正.(zhēn g) 夹.(jiā)克蹿.(cuān)红亟.来问讯(q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凋敝攥住蛰伏涎皮赖脸B.煊赫芜秽怄气铺张扬励C.销毁浑号嬗变歧路亡羊D.更迭装钉磋商锱铢必较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当代著名书法家王友谊凭借深厚的古文字学功底,殚精竭虑....历时三载,完成了书法史上一项大工程,即用孔孟所处时代四种不同风格的代表性大篆创作了长篇书法巨制《四书》。
B.由于参加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他从闻所未闻....的草根人物,一下子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
C.航天员将在天宫一号中生活和工作数日,为将来在永久性空间站内工作未雨绸缪....,中国希望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将独立维护的空间站送入轨道的国家。
D.国际旅游岛环保规划研讨会在综合楼第二会议室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我校生命科学院院长张立华教授代表本地学者发表了一孔之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卡佛的小说世界里没有时尚生活的喧嚣与泡沫,只有对于一个具有良知的作家来说根本无法回避的最有质感的现实存在。
B.“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微笑列车”“爱心包裹”……这些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不再是一个个慈善项目,而是一种种鲜活、生动、饱含国人情感记忆的慈善文化。
C.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被评为“平民哲学家”,认为他的思想学说就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平民的愿望,代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利益和要求。
广东省中山市2018届普通高中高考一轮复习模拟试题语文试卷(一)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D2.B3.B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4.D5.A6.A7.(1)姚柬之召来杨某,杨某神色惶恐疑惑,姚柬之询问他的住处,(杨某)与常某相邻。
(2)潮州旧例,凡是盗匪没抓到,则烧掉盗匪们的家,搬空盗匪家的财物。
(3)上级下达命令,姚柬之一定考虑地方实际情况,不让它使老百姓受苦。
(二)古代诗歌阅读8.同意。
它使通常开窗赏景的行为转化为拥抱江河的状举,表现出豪迈的胸襟和气慨。
9.第一、虚实结合。
前两句写弥漫山颠的云气直入枕中,让入觉得好象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
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写,却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之中。
第二、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塑造了一种豪壮、崇高之美。
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
第三、寄情于景,全诗写云气、松涛和水浪,融入诗人豪迈的胸襟和壮美的情感。
10.①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②盈盈一永见,脉脉不得语。
③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1)BE(2)答:从情节的角度看,这是情节发展的一个小高潮,①同学们都来上山来喊爸爸妈妈,不仅是出于小伙伴之间的感情,更是他们共同的想念,让同学一起喊,就有力地营造出了一种寻找亲情的氛围。
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因为只有这么多人一起喊才会惊动当时已在来到学校的记者,为下面的采访一节伏下一笔。
从表现主题的角度来看,③这样写能突出主题普遍性,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盼虽然是个体的需求,却是普遍的愿望,人生成长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不能缺失。
从表达效果的角度看,④这样写,强化了这一主题。
(答对两点可得满分)(3)左青青是一个懂事、勤劳,渴望父母团聚在一起的留守儿童形象。
从帮奶奶砍柴看出青青懂事、勤劳。
从最后轻轻对摄像叔叔说也看出她懂事。
一轮复习语文模拟试题06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共18分。
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刀俎.(zǔ)打烊.(yàng)渣滓.(zǐ)戛.然而止(gá)B.澄.清(dèng)惩.戒(chéng)逡.巡(qūn)轻手蹑.脚(niè)C.迥.乎(jiǒng)鳏.夫(guān)訾.詈(cǐ)半身不遂.(suí)D.畏葸.(xǐ)框.架(kuāng)偏袒.(tǎn)锲.而不舍(qi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星晨发轫惺忪引吭高歌B.嗔怪称颂斑斓气凌霄汗C.促狭简捷攀缘逆情背理D.萌蘖锻练葳蕤不知所踪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今天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个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受歧视、受奴役的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B.山区农村建造房屋应尽可能避开山脚,因为一旦突发泥石流灾害,山脚下的房屋将首当其冲....。
C.比赛前,他踌躇满志....地对队友说:“虽然面对的是个强大的对手,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战胜他们。
”D.因为冯小刚和前期如火如荼....的宣传,《1942》毫无争议地成为2018贺岁档最不能忽视的华语电影。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B.亡国之君李煜的一句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使人能够领会到作者繁华失落之后的哀伤。
C.她一手提着一个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D.—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些盒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B.北京、上海等人口输入地区比其他省市享受了更高的高考录取率,所以异地高考放开后,如何防止“高考移民”和维护本地户籍考生的利益,成了相关部门亟待改善的问题。
C.日前,记者从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到,从11月下旬开始,面积最大的我国淡水湖鄱阳湖迎来越冬候鸟聚集的高峰期,预计本月底到下月初,候鸟迁徙将达到最高峰。
D.发展水上观光旅游,必须以水上交通为前提,对此有关部门已有考量:发展“水上的士”。
这不仅可为水上交通创造条件,减轻道路交通压力,还可带动“环城水上游”。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樊迟向孔子请教种庄稼,孔子对此不屑,并将樊迟看作小人。
孔子认为,从政者重视了礼、义和信,百姓就会尊敬、服从他,无须自己去种庄稼。
由此可见,孔子虽然是为了强调儒家的思想,但也表现了他思想上落后的一面。
(《论语》)B.复活节后的一个礼拜天的早晨,克洛德出于怜悯,收养了一个极其丑陋的畸形儿,这个畸形儿被人遗弃在巴黎圣母院前廊左侧一个专门放置弃儿的木榻上。
克洛德为这捡来的孩子受了洗,并给他取名为卡西莫多。
(《巴黎圣母院》)C.赤壁大战后,孔明抢先夺去荆州,周瑜火气攻心,箭伤破裂;然后周瑜想用“假途灭虢”之计取荆州,被诸葛亮识破。
接着周瑜想借机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孔明用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再次生病;他只有仰天长叹,连叫数声而死。
(《三国演义》)D.贝西小姐生性怪僻,但心地善良。
她收留了大卫,让他上学深造。
大卫求学期间,寄宿在姨婆的律师家里,与他的女儿结下情谊。
但大卫对律师雇用的一个书记极为反感,讨厌他那种阳奉阴违、曲意逢迎的丑态。
(《大卫·科波菲尔》)二、(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7-一9题。
“百戏之祖”的称号象征着昆曲在拥有三百来个剧种的中华戏曲版图内所拥有的崇高地位。
其“盟主”之位的形成,往往可以追溯到一个独特的文化身份:昆曲几乎是所有剧种中唯一拥有雅文化传统的剧种,很受文人士大夫们的肯定和推崇。
但这背后有一个看上去很怪异的现象:从事昆曲职业的艺人与伶人们,并没有改善千百年来形成的被丑化被侮辱的形象。
作为昆曲文化真正的载体,他们虽然并没有在现实舞台上消失,但却在文化象征体系里缺失了。
昆曲演员也和其他传统戏曲一样,其文化体系中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演出文化长期处于评价系统中最弱势最低级的一端。
演出文化中所包含的许多内容如演员、剧场、观众、剧目往往成为政治力量威权打击的对象。
不过大量的史料又向我们证明:历代统治者对于戏曲演出文化真实的态度往往是矛盾的——他们既打压又拉拢,既觉得卑俗低下又觉得兴味盎然。
尤其到了明清时代,这种矛盾因为戏曲演出文化的高度发展而显得格外突出。
其实从元杂剧开始,文人们就在寻找着一种可以被主流文化接纳的参与戏曲文化的方式。
文人解决这个文化史上的矛盾,关键之处在于他们从戏曲整体之中单独提升了“曲(包括词和乐)”的价值,并将其拔高,高于整体中其他一切元素之上。
这个过程可以称为“曲的独立化”。
到了明清,戏曲整体中两个最大的组成部分受到了国家体制完全不对等的待遇,有时候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待遇:一方面“曲”在被不断地雅化、美化、文人化;另一方面“剧”的内容在进一步丑化、俗化、受打击。
打击与丑化主要有两点表现:一是国家威权的大规模删戏、禁戏;二是对艺人活动进行限制管制。
国家政权频繁发布管制政令,反过来也让我们注意到问题的另一方面:昆曲中以演出为主体的“剧”,越禁越发展。
甚至出现了一个“普及性”的现象,伴随着十八世纪昆曲普及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现象是,中国戏曲基本完成了它的程式化体系建设。
“曲”与“剧”,它们本是同宗同源,却不能同呼吸共命运,一切肇始即是十八世纪昆曲内部的历史性分离。
虽然从大的范畴看,它们还处于一个文化系统内,但各自的趋向造成了它们“平行发展”的命运。
在各自发展成就的掩盖下,造成了昆曲事业整体的下行。
进入新世纪,中国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遴选为第一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是否意味着昆曲作为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的回归已经开始?(节选自《昆曲文化的结与解》,有删改)7.下列对昆曲文化真正的载体在文化象征体系里缺失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演出文化长期处于评价系统中最弱势低级的一端。
B.统治者对戏曲演出文化往往取“恩威并施”的矛盾态度。
C.演员、观众、剧场、剧目往往成为政治力量威权打击的对象。
D.从事昆曲职业的艺人和伶人们往往是被丑化被侮辱的形象。
8.下列关于“戏曲整体中两个最大的组成部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曲”“剧”之间保持一种“间离”。
从元代开始,文人们就在寻找一种可以被主流文化接纳的方式。
B.文人从戏曲整体之中,单独提升了“曲”的价值,将“曲”“独立化”,说明“曲”比“剧”更受欢迎。
C.到了明清时期,国家或权之下采取的措施及对艺人活动的管制显示出“曲”“剧”完全不同的命运。
D.十八世纪昆曲内部开始分离,虽然从大的范畴看,“曲”“剧”还处于一个文化系统内,却各自“平行发展”,不能同呼吸共命运。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正因为昆曲是所有剧种中唯一拥有雅文化传统的剧种,所以昆曲被称为中华戏曲的“盟主”。
B.十八世纪昆曲发展有一个重要现象,就是伴随昆曲的普及化进程,“曲”“剧”各自发展而昆曲事业整体下行。
C.虽然明清时期国家政权频繁发布管制政令,但昆剧却越禁越发展,甚至出现了“普及性”的现象。
D.中国昆曲被评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说明昆曲作为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已经开始回归。
三、(9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2题。
张思明,字士瞻。
思明颖悟过人,读书日记千言。
至元十九年,由侍仪司舍人辟.御史台掾,又辟尚书省掾。
左丞相阿合马既死,世祖追咎其奸欺,命尚书簿问遗孽。
一日,召右丞何荣祖、左丞马绍,尽输其赃以入,思明抱牍从,日已昏,命读之,自昏达曙,帝听忘疲,曰:“读人吐音,大似侍仪舍人。
”右丞对曰:“正由舍人选为掾。
”帝奇之,曰:“斯人可用。
”明日,擢为大都路治中。
思明以超迁逾等,固辞,乃改湖广行省都事。
元贞元年,召为中书省检校,六曹无滞案,迁户部主事。
延祜元年,进参议中书省事;三年,拜中书参知政事。
仁宗即位,浮屠妙总统有宠,敕中书官其弟五品,思明执不可。
帝大怒,召见切.责之,对曰:“选法,天下公器。
径路一开,来者.杂沓。
故宁违旨获戾,不忍隳祖宗成宪,使四方得窥陛下浅深也。
”帝心然其言,而.业已许之,曰:“卿可姑与之,后勿为例。
”乃为万亿库提举,不与散官。
久之,近臣疾其特法峭直,日构谗间,出为工部尚书。
帝问左右曰:“张士瞻居工部,得无快快..乎?”对曰:“勤政如初。
”帝嘉叹之,命授宣政院副使。
五年,除西京宣慰使。
岭北戌士多贫者,岁凶,相挺为变,思明急并行,边境乃安。
因疏和林运粮不便事十一条,帝劳以.端砚上尊。
会左丞相哈散辞职,帝不允,其请益坚,帝诘之曰:“何为而辞?”对曰:“臣自揆.才薄。
恐误陛下国事,若必欲任臣,愿荐一人为助。
”帝问:“为谁?朕能从汝。
”哈散再拜谢曰:“巨愿得张思明。
”即日拜思明中书参知政事。
比召至,车驾幸上都,见于道,慰勉之曰:“卿向不负朕注委,故朕用哈散言,复起汝。
”未几,升左丞。
思明平生不治产,不畜财,收书三万七千余卷;尤明于.律,与谢仲和、曹鼎新同称“三绝”,重纪至元三年卒,年七十八。
(选自《元史·张思明》,有删改)1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侍仪司舍人辟.御史台掾辟:征召。
B.帝大怒,召见切.责之切:急切。
C.张士瞻居工部,得无怏怏..乎快快:不高兴。
D.臣自揆.才薄,恐误陛下国事揆:揣度,估量。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径路一开,来者.杂沓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B.帝心然其言,而.业已许之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C.帝劳以.端砚上尊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D.尤明于.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张思明“勤政”和“不阿”的一组是①思明颖悟过人,读书日记千言②思明抱牍从,日已昏,命读之,自昏达曙③思明以超迁逾等,固辞④召为中书省检校,六曹无滞案,迁户部主事⑤敕中书官其弟五品,思明执不可⑥思明平生不治产,不畜财,收书三万七千余卷A.①②B.②③C.④⑤D.④⑥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28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1)故宁违旨获戾,不忍隳祖宗成宪,使四方得窥陛下浅深也。
(4分)(2)近臣疾其持法峭直,日构谗间,出为工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