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17.05 KB
- 文档页数:2
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1.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5.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6.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7. 《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9. 《山中留客》唐·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0. 《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1. 《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2.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3.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 《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5. 《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6.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解读汇总(注释+译文+解析)1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注释鹿柴(zhài):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
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复:又。
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古诗赏析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
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
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
“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
“但闻”二字颇可玩味。
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
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4年级古诗词汇总小学语文4年级古诗词汇总四年级上册1.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
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
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
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蝠"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
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原文大意: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
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
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在空旷的山涧中不时地传响。
2.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
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原文大意: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
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是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3.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作者简介:张若虚,中国唐代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存诗仅2首,尤以《春江花月夜》著名,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
原文大意: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4.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四年级上册必考古诗词《四年级上册必考古诗词》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学习中,必考古诗词成为了重要的内容。
通过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升语文素养,还能够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四年级上册必考的古诗词。
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描绘了作者在一个宁静的夜晚,通过望着明亮的月光,思念故乡的场景。
这首诗简洁明快,意境优美,给人带来深深的思考。
二、《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名篇之一。
这首诗以登楼望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追求上进的情感。
诗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揭示了人们对于不断向上发展的追求。
三、《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描绘了春季清晨的景色。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繁忙生机勃勃的一面,唤起人们对春天的美好向往。
四、《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融入了民族风情和草原的壮丽景色。
诗词描绘了敕勒川的广阔与壮美,展现了北方的草原风光和民族的英勇精神。
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水调歌头》是明代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通过展示对月亮的迷茫和凝视,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
诗词充满了哲理性的意味,露出了矛盾、人生追逐和疑问。
六、《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古朗月行》是唐代杜甫的代表作,通过描述儿时对于月亮的认知和想象力,展现了对于月亮美好形象的追求和向往。
以上介绍了几首在四年级上册必考的古诗词。
通过学习与背诵这些古诗词,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操,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同时,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也能够加深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语文四年级上册所有古诗词一、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三、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四、满江红满江红,渔歌莺啼,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五、望江南望江南,无限恨,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艳露凝香,双双燕子飞过桥。
关雎、清明、春晓、满江红、望江南,这些经典古诗词被沉淀下来,让我们可以在今天仍然看到它们的美丽。
它们描绘的是一幅幅美丽的图景,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清明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春晓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满江红中的“满江红,渔歌莺啼”,望江南中的“望江南,无限恨,春色满园关不住”。
这些古诗里充满着一种不可言喻的诗意,令人心旷神怡,让人沉醉其中。
它们把美妙的自然风光描摹的栩栩如生,把人物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把清新的婉转的语言表达的恰当到位。
古诗词的魅力无法抵挡,每一句古诗都充满着神秘感,令人心旷神怡。
它们不仅仅可以让人倾注自己的情感,而且还可以让人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人的生活,从而更好地研究历史文化。
古诗词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思想理念的精华,蕴含着一种美好的生活态度,让人在感受古诗词的魅力的同时,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思想。
古诗词的美妙也在于它的语言简洁,却又充满深意,它们的精美让人折服。
它们的语言简洁,却又能表达精妙的思想,它们的精美让人折服,它们的节奏清新宜人,它们的情调让人心旷神怡。
古诗词令人着迷,它们的美丽与意义让我们深深地陶醉其中,把古人的思想深深的植入自己的心中。
四年级上册必考古诗词
四年级上册必考古诗词包括《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敕勒歌》、《咏柳》、《江雪》、《塞下曲》、《登鹳雀楼》、《望天门山》等。
其中,有些古诗词如下: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
风似剪刀。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
帆一片日边来。
以上古诗词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能会因教材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
如果需要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教辅材料或咨询语文老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全11首含译文及注释暮江吟唐代: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及注释译文快要落山的夕阳,霞光柔和的铺在江水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题西林壁宋代: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及注释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西林寺在庐山西麓。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
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
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雪梅宋代: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及注释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文人骚客难以评论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
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注释卢梅坡,宋诗人。
生卒年不详。
“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降(xiáng):服输。
骚人:诗人。
阁笔:放下笔。
阁,同“搁”放下。
评章:评议。
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精卫填海先秦:佚名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译文及注释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
1.四年级上册古诗25首【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语文园地五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
《颐和园月波楼》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杜光庭的《题福唐观二首》。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清朝刘凤诰咏大明湖的句。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苏州沧浪亭》欧阳修和苏舜钦语文园地七有志者事竟成南宋范晔《后汉书》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韩愈的《进学解》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东晋陶渊明的《杂诗》2.四年级上册必备古诗20首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 塞上听吹笛3. 凉州词(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那首)4. 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那首)5. 山居秋暝6. 过故人庄7. 春望8. 春夜喜雨9.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0. 乌衣巷11. 石头城12. 忆江南词三首13. 夜雨寄北15. 题李凝幽居16. 游子吟17. 登飞来峰18. 夏日追凉19. 雪梅20. 山中杂诗21. 游园不值22. 别董大(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那首)23. 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那首)24. 清平乐(yuè)·村居25.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那首)26. 逢入京使27. 马诗(大漠沙如雪那首)28. 赠花卿29. 浪淘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那首)31.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那首)32. 石灰吟这是我儿子上四年级时候老师给抄的。
还有下学期的,如果你要,单发消息就可以。
3.四年级的必背古诗1、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可能因教材版本不同而略有差异,但常见的古诗有以下这些:1.《浪淘沙・其七》(唐・刘禹锡)1.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2.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3.这首诗描绘了八月钱塘江潮水的壮观景象,潮水汹涌澎湃,如万马奔腾,触山而回,片刻之间又退入大海,留下如雪堆般的沙堆。
2.《鹿柴》(唐・王维)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诗中描写了空山深林的幽静景色,“空山不见人” 给人一种空旷、寂静的感觉,而“但闻人语响” 则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山林的静谧。
3.《暮江吟》(唐・白居易)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傍晚时分江面的景色,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一半江水呈现出瑟瑟的青绿色,一半江水呈现出鲜艳的红色,而夜晚的露水如同珍珠般晶莹,月亮如同弯弓般挂在天空。
4.《题西林壁》(宋・苏轼)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看到的景色各不相同,从而领悟到人们看待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不能片面地认识事物。
5.《雪梅》(宋・卢钺)1.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3.诗中梅花和雪花相互争春,谁也不肯服输,诗人放下笔难以评判。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么洁白,但雪花却没有梅花的清香,通过对比,表现出梅花和雪花各有其独特的美。
6.《嫦娥》(唐・李商隐)1.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3.这首诗通过描写室内的环境和天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嫦娥偷吃灵药后孤独寂寞的同情,同时也蕴含了诗人自己的身世感慨。
7.《出塞》(唐・王昌龄)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诗歌以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为背景,表达了对边塞战争的关注和对将士们的同情。
四年级上册必背古诗20首1.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①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②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③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④天阶:露天的石阶。
⑤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译文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2.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①杂兴(xìng):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
②耘田:锄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⑤童孙:小孩子。
⑥未解:不懂得,不会。
⑦供:担任,担负。
⑧傍:靠近。
译文白天锄地,夜晚搓麻, 农家儿女都能各自持家。
小孩子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却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
3.离思〔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①曾经:曾经到临。
经:经临,经过。
②难为: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
③除却:除了。
④取次:随便、仓促。
⑤缘:因为,为了。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虽常在花丛中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
4.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①疏:指稀疏。
②卷帘人:掀开帷帘、叫我起床的人,一般理解为诗人身边的侍女。
③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④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⑤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你哪里知道?你哪里知道?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5.寿阳曲·渔村夕照〔元〕马致远鸣榔罢,闪暮光,绿杨堤数声渔唱。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外积累的古诗词1 卜算子•咏梅宋代: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着同:著)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代: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3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代: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4 玉楼春•春景宋: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5苏幕遮•怀旧宋代: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6、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7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8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9武陵春•春晚宋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0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词
1、《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4、《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6、《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7、《别董大二首》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8、《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9、《雪梅·其一》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4年级古诗必背20首诗1、《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
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
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2、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3、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①,丰年留客足鸡豚②。
山重水复疑无路③,柳暗花明又一村④。
箫鼓追随春社近⑤,衣冠简朴古风存⑥。
从今若许闲乘月⑦,拄杖无时夜叩门⑧。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腊月的酒都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注释①: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③: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④: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⑤:箫鼓:吹箫打鼓。
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
⑥: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⑦:若许:如果这样。
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⑧:无时:随时。
叩(kòu)门:敲门。
4、《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解】:1、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
2、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全部赏析第1首《鹿柴》【译文】空旷的山中连一个人也看不见,只能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余晖映入深林,又映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作者介绍】王维(约701年-761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因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原籍山西祁县,后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
他信奉佛教,曾在终南山、蓝田辋川等地隐居。
他的诗清美雅致,和孟浩然同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合称“王孟”。
【赏析】王维的辋川别墅有胜景二十处,鹿柴就是其中之一。
他和好友裴迪逐处作诗,后来一起编为《辋川集》。
本诗是其中的第五首,描绘的是傍晚时分鹿柴附近的幽静景色。
全诗在写景时动静结合,冷暖相映,清新自然,读来令人十分惬意。
“空山不见人”是很平凡的叙述性开头,直言这座山人烟稀少,透露出十分宁静恬淡之意,但与第二句一搭配,就产生了非常奇妙的意境。
“但闻人语响”是从听觉上描写的,人声一出,空谷传响。
试想,既然诗人在这空山中看不见别人,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比较远,但诗人又能很清晰地听到人声,这一来是回声的作用,二来是山中别无杂音才能造成的效果。
诗人用幽静山间中的人声来塑造出一种突兀感,以动衬静,从而更加展现出整座山的寂静。
在这里,人声也给这座空山添了几分生气,表明这不见人影的地方,并不是一片枯冷死寂,而是富有生机、非常灵动的景致。
接着作者转向视觉描写,夕阳的金色光芒,透过层层叠叠、横斜交错的林叶,缩成无数道淡淡的光芒,洒在角落的青苔上,斑斑驳驳,光影交错,给幽暗的山林带来丝丝暖意。
诗人对落日余晖的这一笔细节特写,极具静谧和谐之美。
而整个鹿柴的胜景,单从这一角落的美丽便可得知。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看得出来,诗人偏好闲适的幽居,偏好自然的宁静。
辋川胜景,是他身体的居所,也是他心灵的港湾。
而诗人对景色的精致描写,也得益于他对自然景物的那份敏锐的感觉与细致的观察。
不知你心里是否也有这样的一个地方,如同辋川的鹿柴之于王维一般,让你感到舒适安然,愿意对着它静静欣赏、静静思考呢?在你空闲的时候,不妨到附近的山林或花园里走走,和大自然交个朋友,也许你就会获得更加新奇的体验,收获更加纯粹的美好。
有关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
1. 别董大【唐】高适---课后---P53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出塞【唐】王昌龄---课文---P46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 塞下曲【唐】卢纶---课后---P46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4.凉州词王翰---课文---P48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凉州词王之涣---课后---P49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马诗李贺---课文---P63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7.马的诗词调笑令胡马【唐】韦应物---课后---P69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8.登鹳雀楼王之涣---课文---P79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乐游原李商隐---课后---P80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0.望庐山瀑布李白---课文---P81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早发白帝城【唐】李白---课后---P82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