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裂果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95.10 KB
- 文档页数:4
CaCl_2对新疆不同品种枣的裂果研究本试验以新疆栽培的金铃圆枣、骏枣、哈密大枣、灰枣等10个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室内浸果诱裂试验,不同浓度的CaCl2(0、2.5、25g/L CaCl2)分别浸果0、12、24、36、48、60、72h,比较不同品种裂果率、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水势、Vc、吸水率的变化;果肉、果皮中Ca、K、Mg含量的变化;不同品种枣果实组织结构差异。
结果表明:(1)0、2.5、25g/L CaCl2处理12h后,枣裂果率呈直线上升,60h后枣裂果率处于稳定,赞皇大枣裂果率最高,骏枣次之,金铃圆枣最低;(2)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枣的裂果率、吸水率、硬度、水势差异显著;(3)2.5、25g/L CaCl2能有效降低枣裂果率,且25g/L CaCl2对枣的防裂效果均优于2.5g/L CaCl2;(4)极抗裂品种枣的果皮、果肉中Ca含量高于极易裂品种,且随CaCl2浓度增加而增加;(5)极抗裂品种枣的果皮、果肉中K含量高于极易裂品种,Mg含量反之;(6)果肉、果皮中Ca、K含量与裂果率呈负相关,Mg含量与裂果率呈正相关;(7)在0g/L CaCl2中浸果0、12、36、60h,各品种的蜡层厚度、角质层厚度都不存在差异,但金铃圆枣蜡层较厚,骏枣蜡层厚度较薄;金铃圆枣的表皮层厚度大于骏枣,金铃圆枣表皮细胞层数大于骏枣;(8)浸果0h时,金铃圆枣和哈密大枣的角质层细胞、表皮层细胞排列整齐紧密,果肉细胞排列紧密无规则,骏枣的角质层细胞的排列松散,胞间无空隙,表皮细胞排列有规则,且灰枣果肉中有空腔;(9)0、2.5、25g/LCaCl2浸果12-60h,金铃圆枣、哈密大枣无发生很大变化,角质层细胞和表皮细胞排列整齐紧密,果肉细胞排列松散;骏枣的角质层排列松散,细胞间空隙变大,表皮细胞大小不一,排列松散无规则,灰枣果肉中空腔变大。
本试验结论:(1)赞皇大枣、骏枣为极易裂品种;金铃圆枣、冬枣为极抗裂品种;(2)与0g/L CaCl2相比,2.5g/L CaCl2抗裂效果最好:0.25g/L CaCl2次之;(3)裂果率与吸水率、水势、Vc、可溶性固形物呈正相关,与硬度呈负相关;(4)CaCl2浸果增加果肉、果皮钙含量,影响4个品种枣的钾镁含量;(5)极抗裂品种角质层较厚,细胞排列紧密有序,表皮细胞层较厚,排列紧密规则整齐,而易裂品种角质层排列散乱无序,角质层较薄,表皮细胞层较薄。
红枣防裂果试验研究作者:龙再俊,艾麦尔艾力·吐合提,黄晓玲,张永霞,冯治磊来源:《新疆农垦科技》 2014年第6期龙再俊,艾麦尔艾力·吐合提,黄晓玲,张永霞,冯治磊(阿克苏地区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新疆阿克苏 843000)摘要:本试验通过选用不同微肥处理,比较其防裂果效果,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药剂进行叶面喷施,可在短时期内预防红枣裂果的发生,但当枣果吸水达到一定量后,裂果率会明显增加。
关键词:红枣;裂果病;预防在红枣成熟期间,由于阴雨等天气,常造成红枣裂果现象。
为有效解决该生产问题,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根据枣树的生理特性,采取叶面喷施微肥及人工浸泡等方式进行防裂果对比试验,以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为红枣生产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果树为灰枣,树龄8年,株行距配置为3m×2m,种植密度111株/667m2。
供试药剂:绿原贝、果蔬钙、果金亮、高乐钙、枣丰素、大不裂、醇化钙、速效硼、醇化硼、嫁旺液肥及螯合钙锌等。
1.2试验方法1.2.1叶面喷肥防治试验本试验于2011年和2012年在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地进行。
分别在灰枣不同生育期对枣树全株喷施上述供试药剂。
每种药剂作为1个处理,共12个处理,重复3次,每个处理喷施10棵枣树。
各处理喷施时间和用量详见表1。
1.2.2浸泡诱裂比较试验为了进一步验证自然条件下不同药剂喷施后枣果的抗裂效果,将不同药剂处理后完好的红脆枣果采收后,于室内清水浸泡诱发枣果吸水裂变,观察不同药剂处理的抗裂效果。
1.3调查方法1.3.1钙含量测定于红枣成熟前,在每个试验处理区选取1株有代表性枣树,于同一区域进行叶片、枝条和果实的取样,样品带回室内测定钙含量。
1.3.2裂果率调查于红枣成熟前,每个处理选定3株树挂牌调查,每株树从东、南、西、北4个方位选取1个结果枝调查果实数量,并计算裂果率。
2结果与分析2.1不同药剂处理枣树各部位钙含量对比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枣树各部位钙含量基本一致,与对照差异不大,红枣果实对钙的吸收率较低,各处理果实钙含量在0.12~0.46g/kg。
红枣裂果调查及防治方法摘要红枣裂果一种生理性病害,对吕梁红枣发展影响较大。
通过选育抗裂品种、改变枣树生育期、提前采摘、喷洒生长调节剂、建造红枣烘干房烘烤、提高树体抗性可有效地减少裂果。
关键词调查;红枣;裂果;防治红枣裂果是指在枣果生长期的果皮开裂的现象,是一种生理性病害。
在我国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红枣主要产区均有发生。
近年来,在我国的红枣主产区吕梁更为严重。
通过调查感到,解决裂果问题已成为当地红枣生产的当务之急。
1基本情况1)吕梁红枣种植基本情况。
吕梁是全国最大的红枣生产基地,栽植面积达124673hm2,正常年份产量达2.1亿kg,占到全省总产量的50%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13.4%。
红枣产业已成为全市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2)裂果对吕梁红枣生产的影响。
裂果是枣生产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
一般年份裂果浆烂率达15%左右,成熟期多雨的年份,高达50%~80%。
由于近年本市连续遭受裂果等自然灾害影响,致使农民损失惨重。
如柳林县在2003~2009年的7年中,就有五年不同程度遭灾;产量和效益均受到明显影响。
(见表1)连年遭灾,年年裂果,红枣减产减收,农民损失惨重,如何解决红枣“裂果”问题,成为摆在所有吕梁人面前的难题。
2防治红枣裂果的方法和途径2.1选用抗裂品种红枣裂果程度与品种特性有关。
一般鲜食品种较制干品种裂果重,鲜食品种皮薄,肉厚、汁多,含糖量高,易受病菌感染腐烂。
制干品种果皮较厚,肉质细密,有韧性,裂果轻。
在吕梁,裂果严重的品种有:‘梨枣’、‘壶瓶枣’、‘骏枣’、‘团枣’、‘蜜枣’、‘牙枣’等。
裂果较重的品种有:‘油枣’、‘赞皇大枣’、‘相枣’等。
裂果较轻的品种有‘柳林木枣’、‘郎枣’等。
裂果较重的地区,可根据当地降雨情况,尽量将白熟期和脆熟期避开连续降水期,选择果皮较厚,韧性较强的品种。
如临县克虎镇选育的‘雨乐一号’、‘雨乐二号’两品种,已通过省林业厅的审定和认定。
2.2改变枣树生育期,避开枣果裂果期枣果进入白熟期后,果皮细胞较果肉细胞更加致密,弹性减小,含糖量增高,渗透势降低,吸水能力强,如果这时降雨,就会导致果肉细胞吸水,膨大速度加快,一旦遇到连阴雨,果肉就会大量吸收水分,迅速膨胀。
一、红枣裂果成因分析红枣裂果期大多出现在初红至软化休眠期之间的这段生长旺盛期。
前后期基本不裂果。
前期是青枣期。
处于此生长期的青枣,没有进入糖化阶段,生长也缓慢,果皮果肉生长均衡,内部组织中的原果胶与纤维素紧密结合,果肉木硬,这种原果胶又是不溶于水的,所以吸水性能很差,自然也就不会裂果了。
而软化糖心(绵心心)后的红枣又为什么不裂果呢?其原因是,处于此时期的红枣,皮厚结实,体内组织已基本糖化,水溶性果胶含量很少,不再大量吸收营养水分,处于萎蔫休眠状态,到了成熟落果阶段,对外界反应迟钝,基本不会裂果。
裂果期主要集中在“红眼圈”、“红盖盖”、“半腰腰”、到通红的这段脆墟果期。
处于这一阶段的红枣,进入盛果生长旺季,原来不溶于水的原果胶与纤维素不断分离,分解成了能溶于水的果胶,使细胞间结合变得松散,开始大量吸收营养水分,光合糖化,但又没有完全糖化成熟,皮薄肉嫩。
如果天气正常,它的果实皮肉能够均匀健康地生长。
一但遇到连阴雨时,果肉就会过量吸收水分,再加上枣糖与水溶性果胶本身又是吸湿能力很强的物质。
当果肉大量吸水后,就迅速膨胀了起来。
又因北方地区长期处于干旱缺雨状态,枣子平时生长缺水,果实内外生长不均匀,果肉缺水,内部膨压小,果皮也就长得慢,造成皮薄又脆,不结实。
当果肉猛然提供了大量水分后,就像久渴的人遇到甘露一般,快速吸收,猛然喝饱。
然而皮的生长却很慢,怎能一下子跟上,脆弱薄嫩的果皮承受不了猛然膨胀的果肉内部压力冲击,最后在超压力的作用下,被撑压挤破,就造成了所谓的裂果现象。
越是果肉内部疏松的枣子品种,吸水越强,越易裂果。
因为,果肉疏松的枣果,就像是海绵体组织,平时因干旱缺水,内部网孔组织收缩压扁,当大量吸水后,网孔迅速填充水分,饱满鼓圆,胀了起来,更易压破果皮,造成裂果。
当红枣裂果后,外层保护膜受到破坏,大量的细菌侵入,加上这时的红枣体内又含有大量水溶性果胶。
果胶与枣糖遇到细菌分解为果酸和甲醇。
甲醇进而生成有毒的甲醛和甲酸,使红枣变质腐烂,给果农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枣果实的生理特性与裂果关系的研究进展
黑淑梅;冯晓东;常海飞
【期刊名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5(024)002
【摘要】本文综述了红枣裂果的发生规律,以及果实的水分、可溶性糖、内源激素和矿质营养等生理因素与裂果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该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总页数】4页(P10-12,20)
【作者】黑淑梅;冯晓东;常海飞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省红枣重点实验室,陕西延安716000;陕西省区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延安7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5.6
【相关文献】
1.不同喷施物对婆枣裂果指标及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J], 胡亚岚;王晓玲;毛永民
2.枣裂果生理特性与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J], 林敏娟;张晶晶;王建宇;王振磊;吴翠云;刘孟军
3.耐裂果与易裂果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组织衰老与裂果的关系 [J], 张川;王亚晨;崔守尧;杨泽恩;吴震;蒋芳玲
4.叶片和果实吸水力对枣裂果的影响研究 [J], 张鹏飞;高美英;纪薇;牛铁泉;刘亚令
5.‘灵武长枣’果实裂果特性初步研究 [J], 王艳;马亚平;曹兵;王文举;李占文;万仲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组”菌剂防治红枣裂果的研究初报作者:李照全景斌李楠等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11期摘要:裂枣是枣树重要病害之一,多认为是生理性病害。
它与品种,果实表皮细胞的厚度、结构、排列方式、部分凋亡以及果肉细胞水势等有关。
枣果实生长发育后期,即白熟期(果个已长成)、脆熟期(枣果开始着色)及完熟期,遇降雨多或频则阴雨、大雾,裂枣则发生严重。
该研究采用“微组”(微生物+微量元素)菌剂进行了枣果防裂试验的研究。
结果表明,施用“微组”菌剂对防治裂枣和虫枣有一定效果。
该研究旨在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枣树裂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微组”菌剂;裂枣;虫枣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15—2018年地点选在枣林区临县曲峪镇石家甲村母枣地进行,试验地海拔标高为936.3 m,种植密度平均为22株/667m2。
基肥为有机肥,穴施,使用量80 kg/667m2。
1.2 供试材料试验选择树龄(30年)相同,树身健壮,结果正常,常规管理一致的三个枣农专业户,对象为自然坐果生长条件下的母枣果实。
1.3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3个处理。
其中,处理1为第一年施用“微组”(微生物+微量元素)菌剂;处理2为连续2年施用“微组”(微生物+微量元素)菌剂;处理3为连续3年施用“微组”(微生物+微量元素)菌剂。
每年分别在枣树花期前、幼果期、白熟期和大枣初熟期 4个枣树生长期采用“微组”(微生物+微量元素)菌剂,稀释混合均匀后对枣树全树冠均匀喷雾。
对照(CK)为自然条件下不喷施药剂而喷施同等量的清水。
1.4 取样调查每年10月下旬,红枣成熟后在试点选取成熟度一致、带果柄完整的5个采样点的果实果实,混合均匀后每个处理取样3 000 g红枣为1组,共分为3组,分别装入尼龙袋于室内调查裂果,统计裂果数、虫枣数。
计算裂果率、虫枣率和合格率。
裂果率=裂果个数/总果数×100%,虫果率 =虫果个数/总果数×100%。
“微组”菌剂(微生物+微量元素)配方见表1。
枣果皮结构及细胞壁代谢酶活性与抗裂果关系的研究本研究拟以抗裂的灰枣和易裂的骏枣为试材,利用石蜡切片及扫描电镜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观察枣果皮表面及解剖结构,测定果皮细胞壁代谢酶活性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红枣裂果机理,为进一步弄清枣果抗裂机制,科学防治裂果提供理论依据。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抗裂枣品种在果实发育前期未发现表面蜡质层裂缝,到半红期出现裂缝,表面气孔从白熟期前到白熟期慢慢张开,到果实发育后期气孔大小无显著变化;易裂枣品种的果实表面蜡质层裂缝在发育过程中慢慢变小,果实表面气孔在发育过程中慢慢张开,在发育后期气孔被堵塞。
实验结果表明,枣果实表面微裂缝和气孔堵塞是引起果实宏观开裂的因素,果实表面微裂缝越大果实越易开裂,气孔堵塞越严重果实越易开裂。
(2)通过石蜡切片制作后观察到,抗裂枣品种的蜡质层厚度在白熟期显著大于其他时期,角质层厚度在发育过程中慢慢增厚,表皮层厚度在发育过程中慢慢变薄;易裂枣品种的蜡质层厚度在发育过程中慢慢增厚,角质层厚度在发育过程中也在慢慢增厚,在发育后期无显著变化,表皮层厚度在发育前期无显著变化,在发育后期慢慢变薄。
实验结果表明,蜡质层厚度、角质层厚度和表皮层厚度也是引起果实裂果的因素,蜡质层厚度和表皮层厚度越厚果实越不易开裂,而角质层越薄果实越不易开裂。
(3)实验结果表明,SOD活性、POD活性、PPO活性、CAT活性、果胶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皆与果实裂果有一定关系,其中,不同部位的SOD活性、POD活性、PPO活性和CAT活性在果实发育过程中也存在着差异。
在梗洼和果肩阴面的发育前期SOD活性越高果实越易开裂,而梗洼到发育后期活性越高果实越不易开裂;POD活性在梗洼、果顶、果肩阳面和果肩阴面四个部位的发育前期与SOD活性一致,均为活性越高越易开裂,到发育后期POD活性与裂果无显著性关系;在果肩阳面的发育前期PPO活性越高越容易开裂,而发育后期活性越高越不易开裂,只有在果顶处发育后期PPO活性越高越不易裂,在梗洼和果肩阴面的PPO活性与裂果无显著性关系;在果实发育前期CAT活性越高越易开裂,到发育后期与裂果无显著性关系;果胶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越高越不易开裂。
研究枣类的生理特性和育种发展近期成果1裂果发生概述枣果发育过程大致可分为白熟期、红圈期、半红期、全红期和完熟期五个阶着色的红圈至全红的脆熟期发生裂果,且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裂果程度加剧;白美发生裂果1.裂果方式可分为纵裂、横裂和T形裂3种类型,以纵裂为主[2.裂果程度的调查统计有自然遇雨调查和室内人工诱导裂果两种量化方法[]指数(crackingindex)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项衡量指标[4]。
Vercammen等采用公250(其中a、b、c分别为浸水2、4、6小时后的裂果数)来衡量浸水诱裂裂果情况!32裂果的生理影响因素裂果是一种机械断裂的物理过程,是果实对内部生长与外界环境不协调而裂果的内在因素有很多,包括品种、解剖结构、水分和果实内含物等。
本文则主要内在生理特性因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枣果裂果的预防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2讨论枣果成熟期遇到雨季裂果严重,说明裂果和水分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
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发生与吸水率有关,而与水势、可溶性糖等的关系却存在异议且对于枣果水分吸收变化与裂果理研究工作并不多,应加以关注。
同样枣果细胞壁组分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含量变化以及与裂果维素酶、果胶酶类、氧化酶类等细胞酶与裂果之间的关系,以及植物内源激素与裂果之间的相关质营养元素与裂果之间的关系,这些方面的研究均较少,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已报道的与其裂性形成密切相关的细胞壁松弛类基因,如Expansins、XET、B-Gal等基因,在枣果中是否也关,仍不清楚。
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前人所做的主要是采用RAPD标记对枣属进行分类、亲缘定以及枣多态性的标记,处于起步阶段,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尝试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枣抗裂果分析,为阐明枣品种间果实抗裂果能力在遗传学方面的差异,寻求影响枣裂果的根本所在,为育种及有效控制果实裂果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