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教材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抗美援朝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2课抗美援朝》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起因、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详细的资料和生动的插图,使学生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中国军队的英勇斗争以及战争对国家的影响。
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较为复杂,学生可能对战争的具体过程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起因、过程和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起因、过程和意义。
2.难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学生对战争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抗美援朝战争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起因、过程和意义。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交流对战争的理解和感悟。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详细阐述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和意义。
5.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6.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理解和认识。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抗美援朝》是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二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0年代朝鲜战争期间,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和援助朝鲜主义人民共和国,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打败美国侵略者的英雄事迹。
教材从战争的背景、中国参战的原因、战争的过程和战争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他们对抗美援朝战争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对于战争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认识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理解和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斗争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以及战争背后的国际背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直观地展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引发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思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斗争的精神。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抗美援朝》是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我国在1950年代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和我国在战争中取得的胜利,以及战争对我国和国际局势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抗美援朝战争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事例和直观的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斗争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和过程。
2.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详细讲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
2.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3.课件和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抗美援朝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历史脉络。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抢答等形式,检查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抗美援朝战争对我国和国际局势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和民族精神。
部编版(初二)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第2课-抗美援朝教案-新第2课抗美援朝一、教材分析《抗美援朝》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介绍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史实。
新中国成立后的这场战争关系到国家安危,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妄图将新生的人民政权扼杀在摇篮中。
面对美帝国主义的疯狂挑衅,新中国派出志愿军抗美援朝,在全国人民支持下志愿军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顽强战斗,击退了美国侵略军,涌现出了一系列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学了一年的历史,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还需教师加以引导。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志愿军发起五次大规模战役,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朝鲜战争示意图》,认识“三八线”的位置及朝鲜战争的经过,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英勇事迹的生动描述,使学生初步理解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经过。
2、难点: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通过播放视频,创设历史情景,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学生搜集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上课讲述他们的故事。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件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提问:这首歌曲出现在什么战争之中?学生:抗美援朝。
这场战争是怎样发生的?结果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
《抗美援朝》教学设计仁怀外国语学校薛冉课型:新授课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第一单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本课主要内容为抗美援朝。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严重侵犯了我国的主权,威胁到了我国的国家安全,为此,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发展赢得了和平的环境。
因此,一方面,抗美援朝为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抗美援朝与土地改革都是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后续,是新中国巩固统治的措施。
学情分析:1.知识背景:学生听说过抗美援朝这件事,也听说过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的故事,因此本课从知识层面来说是难度不大的,并且能够通过知识链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力基础:学生进入八年级,已经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知识归纳,并且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结合材料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内涵和影响。
在本课学习中,学生能够借助地图、文字等史料分析抗美援朝的原因,了解抗美援朝的经过,感受志愿军战士的精神。
教师要认真筛选教学材料,组织好教学进程,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立意:感谢最可爱的人教学目标:1.研读史料、自主学习,了解抗美援朝的时代背景,知道抗美援朝的开始的时间、指挥、部队名称,理解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保家卫国。
2.以上甘岭战役为例,观看视频,归纳中朝军队能够击退美军进攻,夺取战役胜利的原因,感受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故事,感受志愿军战士英勇无畏、勇于牺牲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
4. 知道抗美援朝的结果,讨论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为知道抗美援朝战争的时间、目的、领导人和结果,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抗美援朝》是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950年至1953年中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经过和成果。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战争的背景、中国参战的原因、战争的过程和战争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认识到这场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所展现出的英勇和牺牲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相关的历史知识,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细节和背景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战争的残酷性和牺牲精神有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理解和感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战争中所展现出的英勇和牺牲精神。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阐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章和视频。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和教学软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例如:“为什么中国要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图片、视频和资料,向学生呈现战争的经过和情景。
《抗美援朝》教学设计仁怀外国语学校薛冉课型:新授课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第一单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本课主要内容为抗美援朝。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严重侵犯了我国的主权,威胁到了我国的国家安全,为此,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发展赢得了和平的环境。
因此,一方面,抗美援朝为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抗美援朝与土地改革都是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后续,是新中国巩固统治的措施。
学情分析:1.知识背景:学生听说过抗美援朝这件事,也听说过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的故事,因此本课从知识层面来说是难度不大的,并且能够通过知识链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力基础:学生进入八年级,已经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知识归纳,并且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结合材料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内涵和影响。
在本课学习中,学生能够借助地图、文字等史料分析抗美援朝的原因,了解抗美援朝的经过,感受志愿军战士的精神。
教师要认真筛选教学材料,组织好教学进程,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立意:感谢最可爱的人教学目标:1.研读史料、自主学习,了解抗美援朝的时代背景,知道抗美援朝的开始的时间、指挥、部队名称,理解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保家卫国。
2.以上甘岭战役为例,观看视频,归纳中朝军队能够击退美军进攻,夺取战役胜利的原因,感受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故事,感受志愿军战士英勇无畏、勇于牺牲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
4. 知道抗美援朝的结果,讨论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为知道抗美援朝战争的时间、目的、领导人和结果,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
第2课抗美援朝一、教材分析《抗美援朝》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介绍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史实。
新中国成立后的这场战争关系到国家安危,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妄图将新生的人民政权扼杀在摇篮中。
面对美帝国主义的疯狂挑衅,新中国派出志愿军抗美援朝,在全国人民支持下志愿军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顽强战斗,击退了美国侵略军,涌现出了一系列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学了一年的历史,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还需教师加以引导。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志愿军发起五次大规模战役,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朝鲜战争示意图》,认识“三八线”的位置及朝鲜战争的经过,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英勇事迹的生动描述,使学生初步理解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经过。
2、难点: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通过播放视频,创设历史情景,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学生搜集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上课讲述他们的故事。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件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提问:这首歌曲出现在什么战争之中?学生:抗美援朝。
这场战争是怎样发生的?结果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
2、讲授新课:本课共分两个板块:抗美援朝保国家英雄人物展风采板块一:抗美援朝保国家1、背景:师:抗美援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生:结合课本回答。
部编人教版初二下学期历史备课资料:第2课抗美援朝知识点1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缘由〔1〕美国派兵侵略朝鲜,轰炸我国西南边境城市。
〔2〕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束缚军束缚台湾。
〔3〕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央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4.司令员:彭德怀。
5.进程〔1〕末尾: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2〕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
〔3〕完毕:1953年7月,美国自愿在休战协议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成功。
6.性质:支持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
7.历史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成功,为我国的经济树立赢得一个相对动摇的战争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位置。
知识点2 战役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1.黄继光:1952年lO月,美国侵略军发起上甘岭战役。
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朋友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拓了行进路途,自己英勇牺牲。
2.邱少云:为了保证战役的成功和潜伏部队的平安,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文风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3.〝最心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心爱的人〞。
4.抗美援朝肉体: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肉体。
5.结果:1953年7月,美国自愿在休战协议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成功。
6.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成功,为我国的经济树立赢得一个相对动摇的战争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位置。
【例1】一位美军初级将领在剖析一场战争失败的缘由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发作在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被我们称为〔〕A.抗日战争B.束缚战争C.抗美援朝战争D.对立反革命运动解析:依据题干中的〝美军初级将领在剖析一场战争失败的缘由〞〝20世纪50年代〞剖析可知,此战争发作的时间及美国战胜的结局。
A项是发作在1931—1945年中日之间的战争。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2课抗美援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的主题,而第2课“抗美援朝”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旨在让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认识到抗美援朝战争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巩固新中国政权和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对于新中国初期的国内外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类题材的课文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战争观和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中的重大战役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战争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的多媒体课件。
2.资料:收集与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的资料,如战争照片、战场报道等。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抗美援朝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战争背景,掌握战争基本情况。
《抗美援朝》教材分析本课知识承接上一课,介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史实。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现代史部分唯一的一场战争,是本册教材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
这场战争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重要措施之一,它的胜利为土地改革创造了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本课知识在第一单元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了解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及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等史实;2.能说书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认识抗美援朝对朝中两国的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课本插图《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至第三次战役示意图》及相关视频材料,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从而深刻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2.能生动讲述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掌握黄继光、邱少云等先烈的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原因,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的英勇事迹及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的原因;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原因和意义的分析。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出示歌词。
讲解:1949年的中国,是个刚刚解放、百废待兴的国家,但她却面临着拥有原子弹、经济上和军事上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国的侵略。
经过3年的浴血奋战,在中朝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设计意图】通过气势雄壮、节奏铿锵的歌曲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课(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抗美援朝的原因出示图片:《美国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教师讲解: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第2课《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朝鲜战争、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三八线”、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2.认识抗美援朝对朝中两国的伟大意义。
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重难点分析
重点:黄继光、邱少云的事迹及志愿军战士的精神。
难点:中国政府出兵的原因,以及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原因和意义的分析。
三、教学策略
经过两年的历史学科学习,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
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是抗美援朝战争,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资料丰富,鉴于此,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已经对抗美援朝战争有了一定的认知。
鉴于此,本节课,用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在感知历史的同时,老师引导学生在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展示的过程中发现历史、探究历史。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时代楷模”朱彦夫图。
老师导学:这是谁?他有哪些事迹?
学生回答后,老师导学:这是当代中国保尔──朱彦夫,1950年,朱彦夫所在的部队奉命入朝,在朝鲜战场上,与敌人激战三天三夜,全连伤亡殆尽,仅剩下他身负重伤,晕倒在阵地上,醒来后,朱彦夫爬出几千米,被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乡亲救起。
抗美援朝是怎样的一场战争?
多媒体出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图,并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一)美国野心狼侵朝鸭绿江战火燃烧
引导学生分析抗美援朝的背景,分析抗美援朝的原因。
1950年10月1日朝鲜党和政府领导人金日成朴宪勇紧急致函毛泽东主席,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
学生回答: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教师导学:多媒体出示毛泽东的一段话“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
大。
”
学生讨论,总结抗美援朝的原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教师导学:在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面前,1950年10月,彭德怀受命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中朝人民并肩作战。
(二)志愿军将士斗志昂五战五捷军威扬
教师导学:出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黄继光》《邱少云》《上甘岭战役》等图片。
教师请每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课前搜集的抗美援朝斗争中的著名战役、英雄事迹,背景音乐《英雄赞歌》(声音要低)。
通过刚才的学习和展示,想一想,为什么把志愿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后展示: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战斗中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教师导学: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胜利。
抗美援朝是一场伟大的反侵略的正义斗争,保卫了中朝两国的安全和独立,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也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你认为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学生小组讨论展示后,教师总结:国内人民的踊跃参军,国内人民的大力支持,志愿军战士和朝鲜军民的英勇善战,党的英明决策、彭德怀的正确指挥,中朝人民的并肩战斗,抗美援朝是正义性反侵略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和平建设的机会。
课堂小结,知识回顾:
时间:1950─1953年
原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胜利: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战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