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成本
- 格式:ppt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47
第五章成本与收益第一节成本及其分类一、成本的概念1、成本(cost)成本也称生产费用,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即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与其价格之乘积的总和。
2、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例如:当一个厂商决定生产一辆汽车的时候,这就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用生产汽车的经济资源来生产20辆自行车。
于是可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20辆自行车。
假定20辆自行车的价值是10万元,则可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10万元的其他产品。
二、成本函数(cost function)成本函数:即投入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用C表示成本,用P表示投入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则成本可以表示为C=P1X1+P2X2+…+PnXn(5-1)为了使问题简化,假定只投入K、L两种生产要素,其价格分别为PK 、PL,则C=PK K+PLL (5-2)由于成本作为生产中所支付的费用,成本总额要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当生产要素的价格一定时,成本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数量,因此,成本又可以用反映成本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函数来表示:C=F(Q) (5-3)式(5-3)中Q代表产量,表明成本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
如果把生产函数Q=F(L,K)代入成本函数C=F(Q),则:C=F(L,K) (5-4)三、成本的分类(一)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1、私人成本:从厂商的角度说,成本就是他们在生产活动中为了使用各种生产要素而支付的货币额。
这种从厂商角度考虑的成本,叫做私人成本。
之所以称之为私人成本,是指这种支出不考虑对社会的影响。
私人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个部分。
关于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将在后文中讨论。
2、社会成本:厂商的经济活动会从正面或负面给社会带来不同的影响。
如果引起社会支出,就形成外在成本。
这种私人成本与外在成本的总和就构成了社会成本。
第五章成本论5.1本章框架结构图5.2重点与难点导学一、成本的概念总的来说,成本是指企业对所购买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
然而,在经济学的分析中,仅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成本概念是不够的。
为此,经济学家提出了机会成本、显成本和隐成本等成本概念。
1.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Decisions have opportunity costs because choosing one thing in the world of scarcity means giving up something else. The opportunity cost is the value of the most valuable good or service forgone)。
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以下三个前提条件:(1)资源是稀缺的;(2)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3)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举例:农民在选择养殖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其他家禽,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或养鸭等的收益。
假设养猪可以获得9万元,养鸡可以获得7万元,养鸭可以获得8万元,那么养猪的机会成本是8万元,养鸡的机会成本为9万元,养鸭的机会成本也为9万元。
2.显成本和隐成本(1)显成本企业生产的显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2)隐成本企业生产的隐成本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在经济学中考察生产成本时,应将隐性成本包括在内。
企业的所有的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构成总成本。
3.利润企业的经济利润简称企业的利润,也被称为超额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为了理解经济利润,需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考察正常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