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境内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2
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
该保护区地处我国东西植被过渡带,地形多变,气候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众多珍稀植物和动物的家园。
野生植物资源尤为丰富,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
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植物资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并提出有效的保护对策,本文将对该地区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珍稀植物资源丰富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拥有多种珍稀植物资源,包括一些受国家保护的濒危植物。
有高山植物、沙漠植物、森林植物等,数量众多,种类繁多。
这些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维持当地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植被遭受破坏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破坏,部分地区的自然植被遭受了严重破坏。
森林被乱砍滥伐,草原遭受过度放牧,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植物资源的减少。
一些珍稀植物面临着生存空间的挤压和生存环境的恶化,生存状况堪忧。
3. 气候变化对植物资源的影响气候变化也对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气温升高、降雨量减少等现象加剧了当地植物资源的紧张程度,一些对特定环境要求较高的植物受到了威胁,对保护区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保护对策1. 加强立法保护针对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丰富而又受到威胁的现状,应加强立法保护,出台相关法规,保护该地区的野生植物资源。
严格管理开发利用,限制过度开发,避免森林滥伐和草原过度放牧等行为,确保植物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2. 加强监测和科学研究加强对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的监测和科学研究,了解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数量变化、生长环境等情况,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学术研究,推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的制定。
3. 加强公众教育加强对公众的环保意识教育,提高人们对植物资源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甘肃省境内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作者:————————————————————————————————日期:甘肃省境内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甘肃省境内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10-08-09 23:44甘肃省境内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有续表)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甘肃省分布名录(经国务院批准,林业部、农业部公布)中名保护级别(Ⅰ级、Ⅱ级)兽纲灵长目猴科短尾猴(青猴、獾猴) (Ⅱ)猕猴(黄猴、猴子) (Ⅱ)金丝猴(金线绒、蓝面猴、仰鼻猴) (Ⅰ)食肉目犬科豺 (Ⅱ)熊科黑熊(狗熊、黑瞎子) (Ⅱ)棕熊(马熊、哈熊) (Ⅱ)浣熊科小熊猫(九节狼) (Ⅱ)大熊猫科大熊猫(花熊、白熊) (Ⅰ)鼬科石貂(崖獭) (Ⅱ)水獭(水猫子) (Ⅱ)灵猫科大灵猫(九节狸) (Ⅱ)猫科草原斑猫 (Ⅱ)荒漠猫 (Ⅱ)猞猁(草猞猁、大山猫) (Ⅱ)兔狲(羊猞猁、乌伦、玛瑙) (Ⅱ)金猫(红春豹、芝麻豹) (Ⅱ)云豹(龟纹豹) (Ⅰ)豹(金钱豹) (Ⅰ)虎(老虎、大虫) (Ⅰ)雪豹(艾叶豹、草豹、豹子) (Ⅰ)奇蹄目马科蒙古野驴 (Ⅰ)西藏野驴 (Ⅰ)野马(普氏野马) (Ⅰ)偶蹄目驼科野骆驼(双峰驼) (Ⅰ)麝科麝(所有种)(獐子、香獐、香子) (Ⅱ)鹿科白唇鹿(黄鹿) (Ⅰ)马鹿(甘肃马鹿、白臀鹿) (Ⅱ)梅花鹿(鹿) (Ⅰ)牛科野牦牛(野牛) (Ⅰ)黄羊 (Ⅱ)普氏原羚(黄羊) (Ⅰ)藏原羚(黄羊、白屁股) (Ⅱ)鹅喉羚(长尾黄羊、羚羊、黄羊) (Ⅱ)高鼻羚羊(赛加羚羊、羚羊) (Ⅰ)扭角羚(羚牛、野山牛、盘羊、牛羚) (Ⅰ)鬣羚(苏门羚、四不象、山驴) (Ⅱ)斑羚(青羊、野山羊) (Ⅱ)北山羊(红羊、□(yuan)羊、悬羊) (Ⅰ)岩羊(石羊、青羊) (Ⅱ)盘羊(大头羊、大角羊) (Ⅱ)(续上表)鸟纲鹳形目鹳科黑鹳 (Ⅰ)鹮科朱鹮(朱鹭、红鹤) (Ⅰ)白琵鹭 (Ⅱ)雁形目鸭科天鹅(所有种) (Ⅱ)鸳鸯 (Ⅱ)隼形目鹰科金雕(洁白雕) (Ⅰ)白肩雕 (Ⅰ)玉带海雕(黑鹰) (Ⅰ)白尾海雕 (Ⅰ)胡兀鹫 (Ⅰ)其它鹰类 (Ⅱ)隼科(所有种) (Ⅱ)鸡形目松鸡科斑尾榛鸡 (Ⅰ)雉科雪鸡(所有种) (Ⅱ)雉鹑 (Ⅰ)血雉(柳鸡) (Ⅱ)红腹角雉(红绣鸡、潮鸡、哇哇鸡、角鸡) (Ⅱ)虹雉(所有种) (Ⅰ)兰马鸡(马鸡、角鸡) (Ⅱ)勺鸡 (Ⅱ)白冠长尾雉(长尾鸡) (Ⅱ)锦鸡(所有种) (Ⅱ)鹤形目鹤科灰鹤 (Ⅱ)黑颈鹤(西藏鹤) (Ⅰ)蓑羽鹤(闺秀鹤) (Ⅱ)鸨科鸨(所有种) (Ⅰ)鸥形目鸥科遗鸥 (Ⅰ)xiao形目(所有种) (Ⅱ)(续上表)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娃娃鱼) (Ⅱ)蝾螈科细痣疣螈 (Ⅱ)鱼纲鲑形目鲑科秦岭细鳞鲑 (Ⅱ)昆虫纲双尾目铗□科伟铗 (Ⅱ)蜻蜒目箭蜒科尖板曦箭蜒 (Ⅱ)鞘翅目臂金龟科彩臂金龟(所有种) (Ⅱ)犀金龟科叉犀金龟 (Ⅱ)鳞翅目凤喋科金斑喙凤蝶 (Ⅰ)三尾褐凤蝶 (Ⅱ)绢蝶科阿波罗绢蝶 (Ⅱ)(续上表)二、甘肃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省人民政府制定公布)第一批中名兽纲食肉目犬科狐沙狐貉灵猫科花面狸猫科豹猫偶蹄目鹿科狍(草鹿、狍鹿)毛冠鹿(青鹿)鹿鸟纲鹳形目鹭科大白鹭白鹭雁形目鸭科灰雁斑头雁红嘴潜鸭红胸秋沙鸭鸡形目雉科雪鹑鸥形目鸥科鱼鸥鸽形目鸠鸽科雪鸽雀形目鸦科渡鸦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山溪鲵(娃娃鱼、接骨丹)鱼纲鲤形目鲤科北方铜鱼(鸽子鱼、沙嘴子)渭河裸重唇鱼(重唇鱼)(续上表)甘肃省公布第二批共20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省农牧厅公布)鱼类2目4科18种,分别是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厚唇(裸)重唇鱼、黄河裸裂尻鱼、嘉陵裸裂尻鱼、(极边)扁咽齿鱼、花斑裸鲤、祁连山裸鲤、黄河雅裸鱼、赤眼鳟、多鳞铲颌鱼、大鼻吻鮈、圆筒吻鮈、平鳍鳅鮀、似鲇高原鳅、黄河高原鳅、兰州鲇、前臀鮡;爬行类1目1科1种:中华鳖;两栖类1目1科1种:岷山大蟾蜍。
甘肃省动物资源概况主要畜品种马品种有河曲马(产地玛曲、碌曲、夏河),山丹马(产地山丹县),岔口驿马(产地天祝藏族自治县),庆阳驴(产地庆阳、宁县、政权宁等县),凉州驴(产地武威);牛品种有早胜牛(产地宁县早胜塬、庆阳董志塬、镇原屯子塬),客观存在西牛(产地安西、玉门、敦煌、金塔等县),黑白花奶牛(产地兰州、河西三地区、陇东、陇南),甘肃牦牛(产地甘南藏族自治州、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牦牛(产地天祝藏族自治县)、骆驼(产地河西走廊);羊品种有藏羊(产地甘南州、武都、宕昌、岷县、临夏、天祝等县市),滩羊(产地环县、靖远、景泰、白银、皋兰等县市),黑裘皮羊(产地岷县),高山细毛羊(产地天祝、肃南自治县),沙山羊(产地景泰、靖远、皋兰),绒山羊(产地肃北、肃南自治县),黑山羊(产地华池、环县、合水县);猪品种有八眉猪(产地灵台、华亭、泾川、华池、平凉、庄浪、庆阳、合水等县),蕨麻猪(产地岷县闾井镇、夏河县合作镇、扎曲、博拉、阿木去乎、佳木乡)。
主要禽品种除对静宁鸡、太平鸡、临洮鸡等杂交改良外,现主要有来航鸡、澳洲黑、芦花洛克、洛岛红、科尼什、新汉、狼山鸡等优良品种。
水禽有北京鸭、麻鸭、中国白鹅、灰鹅和狮头鹅等品种。
野生动物资源甘肃境内共有野生动物650多种。
其中:两栖动物24种;爬行动物57种;鸟类441种,哺乳动物137种。
这些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文县、武都、康县、成县、天水、两当等地。
文县让水河、丹堡一带,已列为全国第十三号自然保护区,出产大熊猫、金丝猴、麝、猞猁、扫雪等世界珍贵动物,并对梅花鹿、马鹿、麝进行人工饲养。
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稀有珍贵动物有90多种,其中属一类的24种,二类保护24种,三类保护的4011种。
甘肃蝴蝶名录宋森;笪欣慰;骆爽【摘要】基于近几年的野外工作,结合前人对甘肃省蝶类的研究,对甘肃省蝴蝶名录进行了整理,并对各分类阶元进行了统计.截至2013年,甘肃省共记录蝶类12科210属614种,科、属、种的数量分别占中国总数量的100%、57.22%和28.52%.按照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古北种285种,东洋种233种,广布种95种.甘肃省境内分布有各类珍稀濒危蝶类37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凤蝶科的三尾凤蝶和绢蝶科的阿波罗绢蝶),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名录》的有11属33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有4种,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有5种.【期刊名称】《四川动物》【年(卷),期】2015(034)002【总页数】10页(P229-238)【关键词】甘肃省;蝴蝶;名录;区系分布【作者】宋森;笪欣慰;骆爽【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69蝴蝶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鳞翅目Lepidoptera锤角亚目Rhopalocera,被誉为会飞的花朵,是昆虫中最富自然美的类群之一。
我国分布有2150余种(周尧,1998,1999,2000;周尧等,2000a,2000b,2001,2002;周尧,袁向群,2001a,2001b;王治国,牛瑶,2002;寿建新等,2006),以四川、云南、台湾、海南、广东等省种类较多(李传隆,朱宝云,1992)。
目前,许多省均已完成了省内蝴蝶资源的本底调查,如浙江、河南、安徽、湖南等(王治国等,1990;湖南省林业厅,1992;童雪松,1993)。
甘肃省蝴蝶的研究始于《甘肃省蝶类初步报告》的发表(乔国庆,1943)。
此后,不同学者对甘肃省蝴蝶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对其种类、分布、区系、生态及多样性等做了较为详尽的调查,如1978年甘肃农业大学殷梅生教授发表的《甘肃省昆虫区系研究(一)甘肃省蝶类名录》中,共记载蝶类157种(殷梅生,1978)。
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部,成立于1998年,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自然保护区,面积约1326平方千米。
洮河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着众多的野生动植物,其中包括500多种植物。
本文将对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作如下探讨。
1.植物种类多样性较高据调查,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植物种类547种,包括2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8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1种国际珍稀濒危物种。
保护区内的主要野生植物种类有:披针叶羊蹄甲、中华风铃草、夏枯草、旱金莲等。
2.部分野生植物受威胁尽管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植物种类多样,但也有部分野生植物受到威胁。
保护区内存在棕榈、金钩、青钱柳等物种因种植人为森林果树而被种群分散甚至消失的现象。
3.特有植物分布较广在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植物中,有不少特有物种,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较高的山地。
例如,拟结香柏属于中国特有物种,生长在洮河山区海拔2500米以上的地带。
1.建设护林防火站为了防范森林火灾,保护野生植物,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将护林防火站列为重要措施之一。
同时,野生植物的采摘、砍伐等行为也将受到严厉的打击。
2.加强生态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让公众更多地了解野生植物的重要性和珍贵性,增强保护野生植物的意识和责任心,从而提高野生植物的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
3.加强植被恢复工作加强植被恢复工作,恢复野生植物的生态系统以保持自身规模和数量,并防止外来物种的侵入和繁殖。
同时,保护区内的特有植物需要得到更为严格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利用。
4.建立监测体系建立野生植物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植物受威胁、生命力下降等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从而保证野生植物种群的健康发展。
5.加强科学研究开展生态学、植物保护学等科学研究,探索保护野生植物的方法和措施,制定合理的保护计划,加强保护工作的实效性。
三、结论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数量众多,特有植物数量也较为丰富,但也存在一些物种受到威胁的现象。
2008年9月第28卷第5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J our nal of Ti ans h ui N or m al U ni ve rsi t ySep.,2008V01.28N o.5天水市境内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张敏,马纲(天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甘肃天水741001)摘要:天水地区位于世界两大动物地理区古北界和东洋界在我国分界线的秦岭西端.属我国华北、华中、蒙新、青藏四大动物地理分布区的交汇地带,本地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共有野生动物338种,有6种和39种分另4列入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根据调查和文献资料.描述了这些重点保护动物的栖息环境,记载了在甘肃省内和国内的分布。
关键词:天水市境内;重点保护动物;栖息地;分布中图分类号:Q95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1671—1351(2008)05—0034一05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
西秦岭的北坡地.处东经104035’~106044’、北纬34005’一35010’之间。
深居欧亚大陆腹地。
地形条件复杂.植被类型复杂多样。
这些都密切地影响着动物的分布。
本地区野生动物物种较多。
资源丰富。
拥有羚牛、豹、林麝、马麝、黑鹤等大量珍稀濒危动物。
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6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39种。
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具有很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
是可再生自然资源。
是人类珍贵的科研和旅游观赏对象.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自然历史遗产.对保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2005年以来.通过对天水市境内野生动物的实地调查.走访野生动物保护部门、林业主管部门和当地居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对天水地区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进行了专项研究.旨在为合理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1天水市境内分布的脊椎动物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天水地区共有338种脊椎动物11-41。
占甘肃脊椎动物总种数的40.33%,其中鱼类31种.占甘肃鱼类总种数的29.4l%;两栖类9种,占甘肃两栖类总种数的37.5%;爬行类21种,占甘肃爬行类总种数的36.84%;鸟类208种。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增补昆虫名录王国利;赵多明;曾新德;张有佳;刘长仲【摘要】增补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名录95种,分别是蜻蜓目2科5属7种、鞘翅目13科28属32种、半翅目2科4属5种,膜翅目4科10属10种、革翅目1科1属1种、鳞翅目9科16属19种,直翅目5科6属7种,双翅目1科5属9种,脉翅目1科5属5种.其中,巨短胸步甲、扁胸漠甲为甘肃省新记录种.【期刊名称】《草原与草坪》【年(卷),期】2018(038)005【总页数】6页(P77-82)【关键词】连古城自然保护区;昆虫;名录【作者】王国利;赵多明;曾新德;张有佳;刘长仲【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局,甘肃民勤 733300;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局,甘肃民勤733300;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局,甘肃民勤 733300;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6连古城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民勤县境内,地理位置N 38°05°′~39°06′,E103°02′~104°02′,所占面积389 882.5 hm2,占民勤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是全国面积最大的荒漠生态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东北临腾格里沙漠,西北接巴丹吉林沙漠,东,北、西三面环抱民勤绿洲,有扼守民勤绿洲的重要作用,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保护区内具有丰富、独特的植物资源,有种子植物64科227属474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3种,保护区具备了生物的多样性、稀有物种的特殊性、自然生态的完整性、地带典型性等特征,也造就了昆虫资源的多样性和特殊性,1999年保护区在甘肃省林业厅、保护区组织下,开展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一期科学考查,2012年对包括保护区在内的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考查,前后2次科考分别记录了昆虫资源65种、272种,调查掌握了昆虫资源的总体情况。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资源调查及分析王玉林【摘要】2011-2013年,通过野外观察、标本检视、资料查阅等方法,初步调查了甘肃省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爬行动物资源.结果显示该区域共有爬行动物2目7科12属12种,分别占甘肃全省3目10科33属58种的66.67%、70%、36.36%和20.69%,并根据保护区爬行动物资源的现状和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期刊名称】《甘肃科学学报》【年(卷),期】2014(026)006【总页数】4页(P41-44)【关键词】太统—崆峒山;爬行动物;资源调查【作者】王玉林【作者单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甘肃合作 74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9.6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于200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6 283 hm2.经过长期的保护和建设,保护区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保护区内的泾河、水库、麻武山等湿地面积却有逐渐缩小的迹象.而爬行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作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检测指标,对研究与恢复湿地具有重要意义[1].因此,我们于2011—2013年共六次赴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旨在为我省爬行动物资源和湿地恢复提供基础性的资料,也为甘肃省动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积累科学的资料.1 研究区自然概况甘肃省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陇东黄土高原(106°26′11″~106°37′14″E,35°23′17″~35°38′46″N),六盘山东麓,黄河支流泾河的中上游.东起平泾公路干家坟,西至大、小马圈一带,南至大阴山、十万沟,北至马屯山分水岭.山脉南北走向,是我国内陆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渡地带[2,3].海拔1 200~2 234 m,相对高差在200~400 m之间.根据气候区划分,该地区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8.6 ℃,年平均降水量约511.1 mm(多集中在7—9 月),年蒸发量约为1 430 mm,是降水量的2倍多.森林覆盖率平均为62.6%.保护区在山地环境和森林植被的作用下,土壤类型带有明显的山地特征.主要有黑褐土、山地棕壤土、灰褐土和红土.保护区属于温带草原植被区域的甘肃黄土高原南部森林草原植被区,其地带性植被是落叶林和草甸草原[4].植被分为4种类型:温带针叶林,以华山松(Pinus armandii)和油松(P.tabuliformis)林为主;夏绿落叶阔叶林,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树种有栎属(Quercus)、桦属(Betula)、杨属(Populus)、椴属(Tilia);落叶阔叶灌丛(广泛分布于保护区山地和沟谷,其群落结构简单,一般仅有灌木层和草本层);草原(保护区处于草原区南缘的森林草原地带,植被类型应属于草甸草原).在森林草原地带内,最常见的是白羊草(Bothriochloa lschaemum)草原和长芒草(Stipa bungeana)草原.在山地上,落叶阔叶林分布在阴坡和半阴坡,主要是以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和山地前缘地带的白羊草为代表的草甸草原和耐旱灌丛[2].2 研究方法为了监测野生爬行动物种类和种群数量,在典型地带设置长度25 km的固定样带开展定期调查工作(水库坝面到兔里坪9 km;三道沟至南腰峡6 km;城子到大阴山10 km).于2010年3月、6月、9月和2013年5月、8月、10月共六次在保护区调查统计爬行动物活体,对照图鉴进行分类鉴定核实[5-11],记录所分布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数量状况,调查以白天为主、夜晚为辅.走访当地居民、保护区职工、林场工人,在保护区管理局检视标本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和记录.3 结果与分析3.1 资源现状2011—2013年,通过野外调察、标本检视、资料查阅等方法,初步研究了甘肃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的爬行动物资源.结果显示该区域共有爬行动物2目7科12属12种(见表1),分别占甘肃全省3目10科33属58种的66.67%、70%、36.36%和20.69%,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有5种,包括Ⅰ级保护动物2种,Ⅱ级保护动物3种[12],列入国家三有动物《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13]的种类有7种.结果表明,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的爬行动物物种丰富度不高,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表1 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名录Table 1 List of the reptiles in Taitong-Kongtong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目科属种龟鳖目Tesudinata龟科Testudinidae乌龟属Chinemys 乌龟Chinemys reevesii鳖科Trionychidae鳖属Trionyx鳖Trionyx sinensis有鳞目Squamata石龙子科Scincidae滑蜥属Scincella 秦岭滑蜥Scincella tsinlingensis晰蜴科Iacertidae麻蜥属Eremias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草蜥属 Takydromus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壁虎科Gekkonidae壁虎属Gekko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游蛇科Colubridae 锦蛇属Elaphe双斑锦蛇Elaphe bimaculata颈槽蛇属Rhabdophis虎斑颈槽蛇Rhobdophis tigrinus lateralis锦蛇属Elaphe白条锦蛇Elaphe dione游蛇属Coluber黄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 蝰科Viperidae蝮蛇属Agkistrodon蝮蛇Agkistrodon halys烙铁头属Trimeresurus菜花烙铁头Trimeresurus jerdonii3.2 分布情况在保护区分布的爬行动物有2目7科12属12种(见表2),从物种数分布区域来分析:崆峒山后峡(12种)>崆峒山前峡(10种)>麻武山(9种)=南腰峡(9种)>大阴山(8种)>兔里坪(3种)>泾河(2种).可见在保护区不同的区域内,爬行动物数目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崆峒山后峡地势开阔,分布的爬行动物较多,泾河分布较少,这与崆峒峡一带环境的优劣有密切的关系.表2 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分布Table 2 Distribution of the reptiles in Taitong-Kongtong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物种采样区及物种分布兔里坪南腰峡大阴山麻武山崆峒山前峡崆峒山后峡泾河乌龟Chinemys reevesii+++鳖 Trionyx sinensis+++秦岭滑蜥 Scincella tsinlingensis++++丽斑麻蜥 Eremias argus+++++++++北草蜥 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无蹼壁虎 Gekko swinhonis+++++双斑锦蛇 Elaphe bimaculata+++虎斑颈槽蛇Rhobdophis tigrinus lateralis+++++++++白条锦蛇 Elaphe dione++++++++++++黄脊游蛇 Coluber spinalis+++++蝮蛇Agkistrodon halys+++++菜花烙铁头 Trimeresurus jerdonii+++合计:12属12种398910122注:+ 表示有分布;++表示常见种;+++表示优势种.3.3 群落特征在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组成中只有有鳞目和龟鳖目(见表3).其中有鳞目的科、属、种数占总科、属、种数的71.5%、83.33%和83.3%,而龟鳖目的科、属、种数占总科、属、种数的28.5%、16.67%和16.7%,可见在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中有鳞目占具有优势.表3 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群落特征Table 3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ptiles in Taitong-Kongtong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纲目科占总科数的比例/%属占总属数的比例/%种占总种数的比例/%爬行纲Reptilia龟鳖目Tesudinata228.5216.67216.7有鳞目Squamata571.51083.331083.34 结语爬行动物是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生态系统中食物网链的成分,增加了物种多样性的丰度,而且增添了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途径的复杂性,从而增强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稳定性[13,14].因此,保护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资源,对于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十分重要.因此,根据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资源的现状和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加强对爬行动物资源的保护:(1)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现有的保护区管理人员大多是从国有企业、退役军人和行政干部等转行而来的,比较缺乏湿地保护的专业知识.建议管理部门通过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开展保护区职工的专业培训等措施,提高自身业务水平;(2)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极佳的生态资源条件是许多对水质要求较为严格的两栖爬行类得以栖息和繁殖的原因,因此应对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的关键水域减少农药的使用;(3)扩大保护区面积,加大保护力度.鉴于大区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现状,保护区面积过小,水源涵养效益发挥受到遏制,达不到整体保护的目的.因此,有必要扩大保护区面积,加大保护力度;(4)加强相关法律的宣传,提高人民的保护意识.执法部门应该建立系统的监管网络和加大对滥杀动物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等法律的宣传,提高人们对动物的保护意识,积极组织人们学习和了解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及价值,更有效地保护和管理爬行动物资源;(5)根据爬行动物分布特征和生活习性,有规划的建立人工繁殖基地,培养技术人员,并积极推广和加强濒危、珍稀动物的保护和管理.发展人工繁殖种群,既可防止或延缓有关物种的灭绝,又可满足人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减少对野生种群的猎捕压力,还可为实施再引进工程提供种源,重建或壮大有关物种的野生种群.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侯峰,龚大洁,张琼,等.甘肃黑河湿地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及分析[J].四川动物,2013,26(2):333-335.[2] 李嘉珏,谢忙义.甘肃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3] 马静,马瑞林,马正学,等.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天蛾群落特征及区系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12,24(2):55-61.[4] 马瑞林,马雄,杨镇,等.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蝶类群落特征[J].应用昆虫学报,2012,49(4):1 010-1 024.[5] 季达明,温世生.中国爬行动物图鉴[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 赵尔宓,黄美华,宗愉,等.中国动物志·爬行纲·第三卷:有鳞目·蛇亚目[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7] 赵尔宓,赵肯堂,周开亚,等.中国动物志·爬行纲·第二卷:有鳞目·蜥蜴亚目[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8] 赵尔宓.中国蛇类(上)[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 赵肯堂.中国西部地区的壁虎科动物研究[J].动物学杂志,1998,33(1):19-24.[10] 王香亭.甘肃脊椎动物志[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1] 姚崇勇,龚大洁.甘肃两栖爬行动物[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2]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处,林业部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司,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谱[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0.[13] 国家林业局.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J].野生动物,2000,21(5):49-82.[14] 饶纪腾,遇宝成,罗键,等.广东省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J].四川动物,2013,32(1):131-136.。
红河州金平县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3年1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2023年2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
短尾猴Macacaarctoides II
鸟纲AVES
红腹角雉Tragopantemminckii II
隼科Fa1conidae
Fa1cosubbuteo II
鹦鹉科Psittacidae
八色鸦科Pittidae
画眉Garru1axcanorus II 黑喉噪鹏Garru1axchinensis I1
眼镜蛇科E1apidac
眼镜王蛇Ophiophagushannah I1
两栖纲AMPHIBIA
角蟾科Megophryidae
昆虫纲INSECTA
滇叶嵋Phy11iuniyunnanense I1
凤蝶科Papi1ionidae
注:标“*”者,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共9种;未标“*”者,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共112种。
金平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5目57科93属121种,其中:国家I级27种,国家∏级94种。
兽类5目14科29属36种,其中:国家I级20种,国家∏级16种;鸟类13目24科41属57种,其中:国家I级2种,国家∏级55种;爬行类2目11科14属15种,其中:国家I级4种,国家∏级”种;两栖类2目3科3属3种,其中:国家I级0种,国家∏级3种;
昆虫类3目5科6属10种,其中:国家I级1种,国家∏级9种。
甘肃省境内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地处高原与河谷交错的地带,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多样化的野生动植物。
为了保护这些珍稀的野生动物,甘肃省制定了保护名录,以确保它们的生存和繁衍。
本文将介绍甘肃省境内保护的一些重要野生动物。
1. 藏羚羊藏羚羊是甘肃省的特有物种之一,它们生活在高海拔的草原和山地地区。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甘肃省对藏羚羊的保护工作非常重视。
根据甘肃省的保护名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禁止任何捕杀、猎捕、贩卖和非法交易藏羚羊及其制品。
同时,加强对藏羚羊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其生存环境的完整和稳定。
2. 雪豹雪豹是一种稀有的珍稀动物,也是甘肃省境内的保护重点。
雪豹主要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山区地域。
为了保护这一物种,甘肃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设立雪豹保护区、加强巡护和监测、控制开发和人类干扰等。
此外,甘肃省还加强了与国际和国内合作机构的合作,共同致力于雪豹保护。
3. 白唇鹿甘肃省的白唇鹿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主要栖息在甘南、临夏和定西等地区。
白唇鹿的数量较少,因此甘肃省将其列入保护名录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白唇鹿种群的增长。
这些措施包括禁止捕杀和非法交易,设立保护区和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保护白唇鹿的栖息地,加强保护宣传和教育等。
4. 草原狼草原狼是甘肃省的本土野生动物之一,同时也是甘肃省境内的重要保护对象。
草原狼主要栖息于草原和山地地区,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食肉动物。
为了保护草原狼及其生态环境,甘肃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禁止非法猎捕和销售,减少毒饵和杀威灵的使用,加强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等。
5. 穴鹿穴鹿是甘肃省的特有物种之一,主要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
穴鹿数量稀少,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为了保护穴鹿及其生态环境,甘肃省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包括设立保护区、加强巡护和监测、加强执法力度等。
此外,鼓励科学研究和保护宣传,提高公众对于穴鹿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总结:甘肃省境内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涵盖了一系列珍稀濒危的物种,包括藏羚羊、雪豹、白唇鹿、草原狼和穴鹿等。
甘肃省境内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甘肃省境内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10-08-09 23:44甘肃省境内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有续表)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甘肃省分布名录(经国务院批准,林业部、农业部公布)中名保护级别(Ⅰ级、Ⅱ级)兽纲灵长目猴科短尾猴(青猴、獾猴) (Ⅱ)猕猴(黄猴、猴子) (Ⅱ)金丝猴(金线绒、蓝面猴、仰鼻猴) (Ⅰ)食肉目犬科豺 (Ⅱ)熊科黑熊(狗熊、黑瞎子) (Ⅱ)棕熊(马熊、哈熊) (Ⅱ)浣熊科小熊猫(九节狼) (Ⅱ)大熊猫科大熊猫(花熊、白熊) (Ⅰ)鼬科石貂(崖獭) (Ⅱ)水獭(水猫子) (Ⅱ)灵猫科大灵猫(九节狸) (Ⅱ)猫科草原斑猫 (Ⅱ)荒漠猫 (Ⅱ)猞猁(草猞猁、大山猫) (Ⅱ)兔狲(羊猞猁、乌伦、玛瑙) (Ⅱ)金猫(红春豹、芝麻豹) (Ⅱ)云豹(龟纹豹) (Ⅰ)豹(金钱豹) (Ⅰ)虎(老虎、大虫) (Ⅰ)雪豹(艾叶豹、草豹、豹子) (Ⅰ)奇蹄目马科蒙古野驴 (Ⅰ)西藏野驴 (Ⅰ)野马(普氏野马) (Ⅰ)偶蹄目驼科野骆驼(双峰驼) (Ⅰ)麝科麝(所有种)(獐子、香獐、香子) (Ⅱ)鹿科白唇鹿(黄鹿) (Ⅰ)马鹿(甘肃马鹿、白臀鹿) (Ⅱ)梅花鹿(鹿) (Ⅰ)牛科野牦牛(野牛) (Ⅰ)黄羊 (Ⅱ)普氏原羚(黄羊) (Ⅰ)藏原羚(黄羊、白屁股) (Ⅱ)鹅喉羚(长尾黄羊、羚羊、黄羊) (Ⅱ)高鼻羚羊(赛加羚羊、羚羊) (Ⅰ)扭角羚(羚牛、野山牛、盘羊、牛羚) (Ⅰ)鬣羚(苏门羚、四不象、山驴) (Ⅱ)斑羚(青羊、野山羊) (Ⅱ)北山羊(红羊、□(yuan)羊、悬羊) (Ⅰ)岩羊(石羊、青羊) (Ⅱ)盘羊(大头羊、大角羊) (Ⅱ)(续上表)鸟纲鹳形目鹳科黑鹳 (Ⅰ)鹮科朱鹮(朱鹭、红鹤) (Ⅰ)白琵鹭 (Ⅱ)雁形目鸭科天鹅(所有种) (Ⅱ)鸳鸯 (Ⅱ)隼形目鹰科金雕(洁白雕) (Ⅰ)白肩雕 (Ⅰ)玉带海雕(黑鹰) (Ⅰ)白尾海雕 (Ⅰ)胡兀鹫 (Ⅰ)其它鹰类 (Ⅱ)隼科(所有种) (Ⅱ)鸡形目松鸡科斑尾榛鸡 (Ⅰ)雉科雪鸡(所有种) (Ⅱ)雉鹑 (Ⅰ)血雉(柳鸡) (Ⅱ)红腹角雉(红绣鸡、潮鸡、哇哇鸡、角鸡) (Ⅱ)虹雉(所有种) (Ⅰ)兰马鸡(马鸡、角鸡) (Ⅱ)勺鸡 (Ⅱ)白冠长尾雉(长尾鸡) (Ⅱ)锦鸡(所有种) (Ⅱ)鹤形目鹤科灰鹤 (Ⅱ)黑颈鹤(西藏鹤) (Ⅰ)蓑羽鹤(闺秀鹤) (Ⅱ)鸨科鸨(所有种) (Ⅰ)鸥形目鸥科遗鸥 (Ⅰ)xiao形目(所有种) (Ⅱ)(续上表)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娃娃鱼) (Ⅱ)蝾螈科细痣疣螈 (Ⅱ)鱼纲鲑形目鲑科秦岭细鳞鲑 (Ⅱ)昆虫纲双尾目铗□科伟铗 (Ⅱ)蜻蜒目箭蜒科尖板曦箭蜒 (Ⅱ)鞘翅目臂金龟科彩臂金龟(所有种) (Ⅱ)犀金龟科叉犀金龟 (Ⅱ)鳞翅目凤喋科金斑喙凤蝶 (Ⅰ)三尾褐凤蝶 (Ⅱ)绢蝶科阿波罗绢蝶 (Ⅱ)(续上表)二、甘肃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省人民政府制定公布)第一批中名兽纲食肉目犬科狐沙狐貉灵猫科花面狸猫科豹猫偶蹄目鹿科狍(草鹿、狍鹿)毛冠鹿(青鹿)鹿鸟纲鹳形目鹭科大白鹭白鹭雁形目鸭科灰雁斑头雁红嘴潜鸭红胸秋沙鸭鸡形目雉科雪鹑鸥形目鸥科鱼鸥鸽形目鸠鸽科雪鸽雀形目鸦科渡鸦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山溪鲵(娃娃鱼、接骨丹)鱼纲鲤形目鲤科北方铜鱼(鸽子鱼、沙嘴子)渭河裸重唇鱼(重唇鱼)(续上表)甘肃省公布第二批共20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省农牧厅公布)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7年09月22日来源:甘肃日报鱼类2目4科18种,分别是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厚唇(裸)重唇鱼、黄河裸裂尻鱼、嘉陵裸裂尻鱼、(极边)扁咽齿鱼、花斑裸鲤、祁连山裸鲤、黄河雅裸鱼、赤眼鳟、多鳞铲颌鱼、大鼻吻鮈、圆筒吻鮈、平鳍鳅鮀、似鲇高原鳅、黄河高原鳅、兰州鲇、前臀鮡;爬行类1目1科1种:中华鳖;两栖类1目1科1种:岷山大蟾蜍。
甘肃白水江保护区:为大熊猫守好绿色家园甘肃是我国有野生大熊猫分布的3个省份之一,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野生大熊猫数量最多的保护区,正在建设中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分为四大片区,其中一个就是白水江片区。
随着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大熊猫的数量稳中有升。
据2023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白水江保护区有野生大熊猫110只,居全国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之首,占我国大熊猫总数的1/10。
近日,笔者一路南行进入甘肃文县,来到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白马河保护站,探访这片“国宝”生存的绿色家园。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黄晨翔介绍了保护区自成立以来对大熊猫及其他珍稀动植物保护的情况。
在上世纪70年代初,野生动物栖息地大面积减少,白水江地区竹子大面积开花,给大熊猫的生存带来了灭顶之灾。
为此,1978年成立白水江保护区,成为中国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3个重点保护区之一,也是甘肃省唯一具有北亚热带生物资源的自然景观区。
2023年,白水江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近年来,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社区节能示范工程等的实施,结合当地政府脱贫攻坚工作,白水江保护区根据自身特点不断改进和完善天然林保护实施办法,摸索社区共管机制。
目前,已形成集体林管护责任到人、管护面积到户、资金分配到村、资金监管到站的工作模式,有效改善了区域内大熊猫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的质量,为大熊猫提供了更为安全、舒适的生存空间。
保护区实行专业管护与全民日常管护相结合保护模式,成立了村民护林队。
他们除了完成保护区管理局安排的工作外,一有时间就自发到保护区进行巡护监测、森林防火等工作。
随着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片区将以白水江保护区为主体,整合周边部分保护区和林场,这样,大熊猫的栖息地将更宽广、生态廊道更通畅。
笔者从工作人员取回的红外相机数据中看到,一只体态丰腴的大熊猫慢吞吞地走到树前,用屁股在树上蹭了几下又大摇大摆地走开了。
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0.10.31•【字号】•【施行日期】1990.10.3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野生动植物资源正文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1990年10月31日甘肃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野生动物保护第三章猎捕管理第四章驯养繁殖管理第五章经营利用管理第六章奖励与惩罚第七章附则附:甘肃省境内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下简称野生动物保护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驯养繁殖、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一)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二)甘肃省人民政府制定公布的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三)国家和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适用渔业法和甘肃省实施渔业法办法的规定。
第四条每年4月为“甘肃省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4月24日至30日为“甘肃省爱鸟周”。
“宣传月”和“爱鸟周”期间,各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活动。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林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全省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
市、州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县(市、区)人民政府的林业、渔业或者农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保护管理野生动物资源所需经费,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的年度经费中列支,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甘肃省境内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甘肃省境内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甘肃省境内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10-08-09 23:44甘肃省境内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有续表)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甘肃省分布名录(经国务院批准,林业部、农业部公布)中名保护级别(Ⅰ级、Ⅱ级)兽纲灵长目猴科短尾猴(青猴、獾猴) (Ⅱ)猕猴(黄猴、猴子) (Ⅱ)金丝猴(金线绒、蓝面猴、仰鼻猴) (Ⅰ)食肉目犬科豺 (Ⅱ)熊科黑熊(狗熊、黑瞎子) (Ⅱ)棕熊(马熊、哈熊) (Ⅱ)浣熊科小熊猫(九节狼) (Ⅱ)大熊猫科大熊猫(花熊、白熊) (Ⅰ)鼬科石貂(崖獭) (Ⅱ)水獭(水猫子) (Ⅱ)灵猫科大灵猫(九节狸) (Ⅱ)猫科草原斑猫 (Ⅱ)荒漠猫 (Ⅱ)猞猁(草猞猁、大山猫) (Ⅱ)兔狲(羊猞猁、乌伦、玛瑙) (Ⅱ)金猫(红春豹、芝麻豹) (Ⅱ)云豹(龟纹豹) (Ⅰ)豹(金钱豹) (Ⅰ)虎(老虎、大虫) (Ⅰ)雪豹(艾叶豹、草豹、豹子) (Ⅰ)奇蹄目马科蒙古野驴 (Ⅰ)西藏野驴 (Ⅰ)野马(普氏野马) (Ⅰ)偶蹄目驼科野骆驼(双峰驼) (Ⅰ)麝科麝(所有种)(獐子、香獐、香子) (Ⅱ)鹿科白唇鹿(黄鹿) (Ⅰ)马鹿(甘肃马鹿、白臀鹿) (Ⅱ)梅花鹿(鹿) (Ⅰ)牛科野牦牛(野牛) (Ⅰ)黄羊 (Ⅱ)普氏原羚(黄羊) (Ⅰ)藏原羚(黄羊、白屁股) (Ⅱ)鹅喉羚(长尾黄羊、羚羊、黄羊) (Ⅱ)高鼻羚羊(赛加羚羊、羚羊) (Ⅰ)扭角羚(羚牛、野山牛、盘羊、牛羚) (Ⅰ)鬣羚(苏门羚、四不象、山驴) (Ⅱ)斑羚(青羊、野山羊) (Ⅱ)北山羊(红羊、□(yuan)羊、悬羊) (Ⅰ)岩羊(石羊、青羊) (Ⅱ)盘羊(大头羊、大角羊) (Ⅱ)(续上表)鸟纲鹳形目鹳科黑鹳 (Ⅰ)鹮科朱鹮(朱鹭、红鹤) (Ⅰ)白琵鹭 (Ⅱ)雁形目鸭科天鹅(所有种) (Ⅱ)鸳鸯 (Ⅱ)隼形目鹰科金雕(洁白雕) (Ⅰ)白肩雕 (Ⅰ)玉带海雕(黑鹰) (Ⅰ)白尾海雕 (Ⅰ)胡兀鹫 (Ⅰ)其它鹰类 (Ⅱ)隼科(所有种) (Ⅱ)鸡形目松鸡科斑尾榛鸡 (Ⅰ)雉科雪鸡(所有种) (Ⅱ)雉鹑 (Ⅰ)血雉(柳鸡) (Ⅱ)红腹角雉(红绣鸡、潮鸡、哇哇鸡、角鸡) (Ⅱ)虹雉(所有种) (Ⅰ)兰马鸡(马鸡、角鸡) (Ⅱ)勺鸡 (Ⅱ)白冠长尾雉(长尾鸡) (Ⅱ)锦鸡(所有种) (Ⅱ)鹤形目鹤科灰鹤 (Ⅱ)黑颈鹤(西藏鹤) (Ⅰ)蓑羽鹤(闺秀鹤) (Ⅱ)鸨科鸨(所有种) (Ⅰ)鸥形目鸥科遗鸥 (Ⅰ)xiao形目(所有种) (Ⅱ)(续上表)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娃娃鱼) (Ⅱ)蝾螈科细痣疣螈 (Ⅱ)鱼纲鲑形目鲑科秦岭细鳞鲑 (Ⅱ)昆虫纲双尾目铗□科伟铗 (Ⅱ)蜻蜒目箭蜒科尖板曦箭蜒 (Ⅱ)鞘翅目臂金龟科彩臂金龟(所有种) (Ⅱ)犀金龟科叉犀金龟 (Ⅱ)鳞翅目凤喋科金斑喙凤蝶 (Ⅰ)三尾褐凤蝶 (Ⅱ)绢蝶科阿波罗绢蝶 (Ⅱ)(续上表)二、甘肃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省人民政府制定公布)第一批中名兽纲食肉目犬科狐沙狐貉灵猫科花面狸豹猫偶蹄目鹿科狍(草鹿、狍鹿)毛冠鹿(青鹿)鹿鸟纲鹳形目鹭科大白鹭白鹭雁形目鸭科灰雁斑头雁红嘴潜鸭红胸秋沙鸭鸡形目雉科雪鹑鸥形目鱼鸥鸽形目鸠鸽科雪鸽雀形目鸦科渡鸦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山溪鲵(娃娃鱼、接骨丹)鱼纲鲤形目鲤科北方铜鱼(鸽子鱼、沙嘴子)渭河裸重唇鱼(重唇鱼)(续上表)甘肃省公布第二批共20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省农牧厅公布)鱼类2目4科18种,分别是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厚唇(裸)重唇鱼、黄河裸裂尻鱼、嘉陵裸裂尻鱼、(极边)扁咽齿鱼、花斑裸鲤、祁连山裸鲤、黄河雅裸鱼、赤眼鳟、多鳞铲颌鱼、大鼻吻鮈、圆筒吻鮈、平鳍鳅鮀、似鲇高原鳅、黄河高原鳅、兰州鲇、前臀鮡;爬行类1目1科1种:中华鳖;两栖类1目1科1种:岷山大蟾蜍。
甘肃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调查报告马亮东;王雍臻【摘要】通过对甘肃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的8条河流采取实地调查取样、走访了解、查找资料等相结合的等方法,并在调查流域分段布设小刺网或用小型电鱼器捕获鱼类进行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508尾,渔获物主要以小型鱼类为主;根据现场调查,保护区鱼类共有28种,隶属于3目5科24属.【期刊名称】《畜牧兽医杂志》【年(卷),期】2016(035)005【总页数】4页(P70-73)【关键词】甘肃秦州;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调查报告【作者】马亮东;王雍臻【作者单位】秦州大鲵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天水741000;秦州大鲵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天水7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2.4甘肃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地理位置上属于秦岭地槽,处于黄河、长江流域分水岭,也是秦岭山地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
保护区横跨长江、黄河水系,境内白家河、藉河分别为嘉陵江、渭河的支流。
保护区由白家河流域的望天河、北峪河、庙川河、花园河、响潭河、螃蟹河和藉河流域的金家河和潘家河8部分组成。
保护区境内属秦巴山区西秦岭北部,秦岭山脉主脉自西向东延伸,岭南高于岭北,岭北地势西高东低,岭南地势北高南低。
保护区内雨量充足,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691.3 mm,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3.22亿m3,山泉溪流众多,河水清澈,水温较低,成为多种冷水性鱼类的洄游通道和栖息地,是我国珍稀冷水性鱼类的集中分布区。
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动植物物种资源丰富,水域内水质清澈,2015年5月~10月,由秦州大鲵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秦州区渔政监督管理站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濒危鱼类保护科学组技术人员在保护区内开展了资源调查工作。
调查组技术人员采取实地调查(取样)、走访了解、查找资料等相结合的等方式、方法进行,通过对八条河流设置的点进行采样,采用在调查流域分段布设小刺网或用小型电鱼器采集鱼类进行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
甘肃省境内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甘肃省境内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2010-08-09 23:44甘肃省境内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有续表)
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甘肃省分布名录
(经国务院批准,林业部、农业部公布)
中名保护级别(Ⅰ级、Ⅱ级)
兽纲
灵长目
猴科
短尾猴(青猴、獾猴) (Ⅱ)
猕猴(黄猴、猴子) (Ⅱ)
金丝猴(金线绒、蓝面猴、仰鼻猴) (Ⅰ)
食肉目
犬科豺 (Ⅱ)
熊科
黑熊(狗熊、黑瞎子) (Ⅱ)
棕熊(马熊、哈熊) (Ⅱ)
浣熊科
小熊猫(九节狼) (Ⅱ)
大熊猫科
大熊猫(花熊、白熊) (Ⅰ)
鼬科
石貂(崖獭) (Ⅱ)
水獭(水猫子) (Ⅱ)
灵猫科
大灵猫(九节狸) (Ⅱ)
猫科
草原斑猫 (Ⅱ)
荒漠猫 (Ⅱ)
猞猁(草猞猁、大山猫) (Ⅱ)
兔狲(羊猞猁、乌伦、玛瑙) (Ⅱ)
金猫(红春豹、芝麻豹) (Ⅱ)
云豹(龟纹豹) (Ⅰ)
豹(金钱豹) (Ⅰ)
虎(老虎、大虫) (Ⅰ)
雪豹(艾叶豹、草豹、豹子) (Ⅰ)
奇蹄目
马科
蒙古野驴 (Ⅰ)
西藏野驴 (Ⅰ)
野马(普氏野马) (Ⅰ)
偶蹄目
驼科
野骆驼(双峰驼) (Ⅰ)
麝科
麝(所有种)(獐子、香獐、香子) (Ⅱ)
鹿科
白唇鹿(黄鹿) (Ⅰ)
马鹿(甘肃马鹿、白臀鹿) (Ⅱ)
梅花鹿(鹿) (Ⅰ)
牛科
野牦牛(野牛) (Ⅰ)
黄羊 (Ⅱ)
普氏原羚(黄羊) (Ⅰ)
藏原羚(黄羊、白屁股) (Ⅱ)
鹅喉羚(长尾黄羊、羚羊、黄羊) (Ⅱ)
高鼻羚羊(赛加羚羊、羚羊) (Ⅰ)
扭角羚(羚牛、野山牛、盘羊、牛羚) (Ⅰ)
鬣羚(苏门羚、四不象、山驴) (Ⅱ)
斑羚(青羊、野山羊) (Ⅱ)
北山羊(红羊、□(yuan)羊、悬羊) (Ⅰ)
岩羊(石羊、青羊) (Ⅱ)
盘羊(大头羊、大角羊) (Ⅱ)
(续上表)
鸟纲
鹳形目
鹳科
黑鹳 (Ⅰ)
鹮科
朱鹮(朱鹭、红鹤) (Ⅰ)
白琵鹭 (Ⅱ)
雁形目
鸭科
天鹅(所有种) (Ⅱ)
鸳鸯 (Ⅱ)
隼形目
鹰科
金雕(洁白雕) (Ⅰ)
白肩雕 (Ⅰ)
玉带海雕(黑鹰) (Ⅰ)
白尾海雕 (Ⅰ)
胡兀鹫 (Ⅰ)
其它鹰类 (Ⅱ)
隼科(所有种) (Ⅱ)
鸡形目
松鸡科
斑尾榛鸡 (Ⅰ)
雉科
雪鸡(所有种) (Ⅱ)
雉鹑 (Ⅰ)
血雉(柳鸡) (Ⅱ)
红腹角雉(红绣鸡、潮鸡、哇哇鸡、角鸡) (Ⅱ)
虹雉(所有种) (Ⅰ)
兰马鸡(马鸡、角鸡) (Ⅱ)
勺鸡 (Ⅱ)
白冠长尾雉(长尾鸡) (Ⅱ)
锦鸡(所有种) (Ⅱ)
鹤形目
鹤科
灰鹤 (Ⅱ)
黑颈鹤(西藏鹤) (Ⅰ)
蓑羽鹤(闺秀鹤) (Ⅱ)
鸨科
鸨(所有种) (Ⅰ)
鸥形目
鸥科
遗鸥 (Ⅰ)
xiao形目(所有种) (Ⅱ)
(续上表)
两栖纲
有尾目
隐鳃鲵科
大鲵(娃娃鱼) (Ⅱ)
蝾螈科
细痣疣螈 (Ⅱ)
鱼纲
鲑形目
鲑科
秦岭细鳞鲑 (Ⅱ)
昆虫纲
双尾目
铗□科
伟铗 (Ⅱ)
蜻蜒目
箭蜒科
尖板曦箭蜒 (Ⅱ)
鞘翅目
臂金龟科
彩臂金龟(所有种) (Ⅱ)
犀金龟科
叉犀金龟 (Ⅱ)
鳞翅目
凤喋科
金斑喙凤蝶 (Ⅰ)
三尾褐凤蝶 (Ⅱ)
绢蝶科
阿波罗绢蝶 (Ⅱ)
(续上表)
二、甘肃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省人民政府制定公布)第一批
中名
兽纲
食肉目
犬科
狐
沙狐
貉
灵猫科
花面狸
豹猫
偶蹄目
鹿科
狍(草鹿、狍鹿)毛冠鹿(青鹿)鹿
鸟纲
鹳形目
鹭科
大白鹭
白鹭
雁形目
鸭科
灰雁
斑头雁
红嘴潜鸭
红胸秋沙鸭
鸡形目
雉科
雪鹑
鸥形目
鱼鸥
鸽形目
鸠鸽科
雪鸽
雀形目
鸦科
渡鸦
两栖纲
有尾目
小鲵科
山溪鲵(娃娃鱼、接骨丹)
鱼纲
鲤形目
鲤科
北方铜鱼(鸽子鱼、沙嘴子)
渭河裸重唇鱼(重唇鱼)
(续上表)
甘肃省公布第二批共20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省农牧厅公布)
鱼类2目4科18种,分别是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厚唇(裸)重唇鱼、黄河裸裂尻鱼、嘉陵裸裂尻鱼、(极边)扁咽齿
鱼、花斑裸鲤、祁连山裸鲤、黄河雅裸鱼、赤眼鳟、多鳞铲颌鱼、大鼻吻鮈、圆筒吻鮈、平鳍鳅鮀、似鲇高原鳅、黄河高原鳅、兰州鲇、前臀鮡;
爬行类1目1科1种:中华鳖;
两栖类1目1科1种:岷山大蟾蜍。
甘肃省现有水生野生动物100多种,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秦岭细鳞鲑、大鲵、水獭、细痣疣螈。
它们的分布特点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具有典型性。
甘肃省现有水生野生动物100多种,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秦岭细鳞鲑、大鲵、水獭、细痣疣螈。
它们的分布特点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具有典型性。
此次列入名录的野生动物全为水生野生动物,共20种。
(记者宋振峰)
2007年09月22日
三、甘肃省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
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省林业厅公布)
中名
兽纲
翼手目
蝙蝠科(所有种)
食肉目
鼬科(所有种)
鸟纲
形目
啄木鸟科(所有种)
雀形目
燕科(所有种)
伯老科(所有种)
椋鸟科(所有种)
鸦科
灰喜鹊
喜鹊
爬行纲
龟鳖目
龟科
乌龟
两栖纲
无尾目
雨蛙科
秦岭雨蛙
蛙科(所有种)
姬蛙科(所有种)
注:动物名称后括号内为该种动物的别称或俗称。
1990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