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大气的受热过程
- 格式:ppt
- 大小:4.42 MB
- 文档页数:36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3、解释三个力作用下风的形成和风向变化[导学提纲]问题一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1、太阳暖大地: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能量被大气、、而削弱,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量到达地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平流层中的臭氧可强烈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CO2、和尘埃,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集中的可见光部分吸收较少)2、大地暖大气: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思考:为什么说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3·大气返大地: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同时向外放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除极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绝大部分又以的形式射向地面,对地面具有作用.作用: 大气的受热状况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4、读辐射转换图,完成下列要求:标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2标出吸收作用、反射和散射作用问题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2、由于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的形式。
3、形成过程垂直方向上:地面,近地面空气就会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小,形成,上空空气聚积起来,密度增大,形成;地面,近地面空气就会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聚积起来,密度增大,形成,上空空气流出,密度减小,形成。
水平方向上: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
绘图分析]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热力环流形成(注意等压面的变化)。
D E F 高空绘出图中各点间气流运动状况比较:ABCDEF点的气压高低状况。
A B C 地面(冷却)(受热)(冷却)补充:热力环流原理图的三个规律1、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2、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从高气压指向低气压3、在垂直地面的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即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气压问题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大气水平运动受到的作用力2.不同状态下风的受力和风向800百帕 990百帕850百帕高空的风向 1000百帕近地面的风向 900百帕 1010百帕课堂练习:思维拓展:1、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1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愈短,其能量被大气削弱的愈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愈多,太阳辐射强度愈大。
读图问题。
产生乙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A.天空多云B天空晴朗C地势较低D地势平坦2.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夜晚往往有霜冻的发生,其主要原因是( )A.晴天,地面辐射增强B.晴天,大气辐射增强C.晴天,地面辐射减弱D.晴天,大气逆辐射减弱3.形成我国新疆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②夜间大气逆辐射弱③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④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少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4.下列地理现象,按其内在联系的正确连线是( )A.我国西北昼夜温差大——大气的反射作用B.霜冻多出现在早春或晚秋的晴夜——大气的散射作用C.雨后天空格外蓝——大气的逆辐射作用D.夏季的白天天空多云,感觉凉快——大气的反射作用读图(图中e、f表示不同作用,a、b、c、d表示不同辐射)5.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A.箭头a表示的辐射 B.箭头b表示的辐射C.箭头c表示的辐射 D.箭头d表示的辐射6.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①箭头f可能增强②箭头e可能增强③箭头c可能增强④箭头a可能增强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每年冬天,浙江、江西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
左图);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 2 ℃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
右图)。
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7.左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 )A.防太阳暴晒B.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 C.防病虫害 D.防洪、防涝8.右图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 )A.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B.使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C.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 D.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下面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