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467.50 KB
- 文档页数:9
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政策优惠和资金补贴一、引言秸秆是农作物的副产品,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作物的丰收带来了大量的秸秆。
但是,传统的焚烧和露天堆放处理方式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为了有效利用秸秆资源,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优惠和资金补贴,促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良性发展。
二、政策优惠措施1. 资金支持在秸秆综合利用领域,政府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给予补贴等方式,向企业和单位提供财政支持。
这些支持主要包括项目建设资金、技术改造资金、设备购置补贴等,以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增强其秸秆综合利用的竞争力。
2. 税收优惠针对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政府对相关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或优惠政策,如免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减免等,以鼓励企业加大对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利用技术的升级和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3. 政策扶持政府还通过简化审批程序、降低相关手续费用、提供土地使用补贴等方式来扶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使企业更加便利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三、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成效1.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政策优惠和资金补贴的实施,有效推动了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焚烧和露天堆放处理方式逐渐被生物质燃料、生物肥料、生物基化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替代,有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2. 促进农民增收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增收渠道。
通过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形式,将秸秆综合利用与农民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也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 推动乡村振兴政策优惠和资金补贴的实施,有效地带动了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另也加速了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四、个人观点与总结政策优惠和资金补贴对于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支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不仅仅实现了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双赢,也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动力。
国家财政部有关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方法颁发单位:财政部发字文号:财建[2008]735号颁发时间:2008-10-30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为加快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培育秸秆能源产品应用市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6]237号),中央财政将安排资金支持秸秆产业化发展。
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二○○八年十月三十日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6]237号),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
为规范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秸秆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豆类、油料、棉花、薯类等农作物秸秆以及农产品初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剩余物。
第三条补助资金实行公开、透明原则,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
第二章支持对象和方式第四条支持对象为从事秸秆成型燃料、秸秆气化、秸秆干馏等秸秆能源化生产的企业。
对企业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中属于并网发电的部分,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发改价格[2006]7号)规定享受扶持政策,不再给予专项补助。
第五条补助资金主要采取综合性补助方式,支持企业收集秸秆、生产秸秆能源产品并向市场推广。
第三章支持条件第六条申请补助资金的企业应满足以下条件:(一)企业注册资本金在1000万元以上。
(二)企业秸秆能源化利用符合本地区秸秆综合利用规划。
第52卷第9期 辽 宁 化 工 Vol.52,No. 9 2023年9月 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 September,2023生物质材料的电厂能源化利用及存在的问题田海彦1,2(1.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东北电力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辽宁 锦州 121001; 2. 沈阳化工大学,辽宁 沈阳 110142)摘 要: 电能生产如果严重依赖火力发电是不可持续的,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极为不利,合理地开发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
尽管可再生能源具有优势,但其具有季节性和相当大的不稳定性,对锅炉受热面的腐蚀问题也值得关注和研究。
介绍生物质秸秆在电厂能源化利用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关 键 词:生物质;电厂;可再生能源中图分类号:TQ0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2023)09-1385-04能源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天, 工业进步在世界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国家的发展, 我们的日常生活也都依赖于可靠的电力供应。
然而, 大多数国家正在经历一场严重影响人民生活的能源危机,造成能源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石化资源价格的迅速上涨和对能源需求缺乏预见性措施。
据估计, 以目前的消耗速度, 地球上现有的化石能源将在100~200年内消耗完毕, 天然气也将在50年左右消耗完毕[1,2]。
我国是资源大国,也是人口大国, 因此能源需求也十分紧张, 据保守估计, 我国煤炭只可继续开采不到100年, 天然气为30年, 而石油仅为10几年[3]。
因此,可再生能源(RE)可以在最大限度地减少这场危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原料指的是大自然中通过光合作用生长的各类植物,这些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经过燃烧可以产生可观的热量。
生物质的挥发成分比煤高、污染空气的氮和硫元素的比例低,燃烧过程具有CO2排放低的优点,因此是一种优质的燃料。
生物质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对大气的污染程度比较低,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种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最佳选择。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奖补资金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2014年以来,省及各市县财政通过预算安排、整合相关资金,设立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奖补资金,对秸秆还田、综合利用以及秸秆归集收储体系建设等进行奖补,对于促进秸秆禁烧、改善空气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在资金使用管理过程中,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扩大支出范围现象,个别地方存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用于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无关的其他开支等问题。
根据财政部有关通报和省政府专题会议精神,经省政府同意,为进一步加强我省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奖补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严格落实配套资金1.各地要严格按照《安徽省农作物秸秆禁烧奖补办法》(财建〔2014〕584号)规定,足额落实配套资金。
省财政对皖北三市九县及大别山片区补助70%,对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市补助30%,其他地区补助50%,其余部分由市、县财政足额配套,市、县承担比例由各市确定。
各地要统筹安排自有财力,将配套资金纳入本级年度预算。
对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的市、县,省财政将相应扣减省级奖补资金。
二、明确资金使用范围2.省以上奖补资金专项用于秸秆综合利用支出,各地要重点用于农作物秸秆还田农机具购置和作业,秸秆发电财政奖补,推广玉米免耕直播技术,秸秆饲料化和基料化利用,秸秆沼气技术推广及秸秆气化工程技术研发和试点推广,秸秆成型燃料生产和炉具推广,秸秆工业原料化及能源化利用,秸秆归集收储体系建设等,一律不得用于工作经费等方面支出。
中央奖补资金结转结余各地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省奖补资金当年结转结余,各地要按照省有关规定,积极盘活存量,收回预算或统筹安排使用,严禁长期结存。
3.各地配套资金可根据当地秸秆禁烧工作实际,适当安排用于与本地秸秆禁烧直接相关的工作保障性开支。
具体由县制定办法并报市批准,规范界定开支范围,严格资金使用管理。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补贴政策
秸秆综合利用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手段。
为了鼓励和支持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开发,政府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补贴政策。
1.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补贴。
对于符合条件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政府将给予一定的建设补贴,用于项目前期调研、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和安装等方面的费用支出。
2. 秸秆物资补贴。
政府将向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提供一定量的秸秆物资补贴,用于保障项目的正常运营和生产。
3. 秸秆收购价格补贴。
政府将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收购的秸秆进行一定比例的补贴,用于提高秸秆的回收率和综合利用效益。
4. 秸秆资源利用补贴。
政府将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益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用于鼓励企业加强科技投入,提高综合利用效益。
5.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运营补贴。
政府将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行一定比例的补贴,用于保障项目的正常运营和生产。
以上是部分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补贴政策,实际政策以当地政府发布的具体文件为准。
此外,政府还鼓励和支持银行、基金会等社会资本参与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投资和建设,提供相关融资和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发展。
财政部秸秆补贴政策为了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中央财政继续支持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工作,并选择部分地区重点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推动地方进一步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一、工作目标与原则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以秸秆综合利用和地力培肥为主要手段,以耕地质量提升为目标,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加快构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长效机制。
通过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或在上年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基本杜绝露天焚烧;秸秆直接还田和过腹还田水平大幅提升;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1%,耕地质量明显提升;秸秆能源化利用得到加强,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探索出可持续、可复制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路线、模式和机制。
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坚持以下原则:一是集中连片、整体推进。
优先支持秸秆资源量大、禁烧任务重和综合利用潜力大的区域,整县推进。
二是多元利用、农用优先。
因地制宜,多元利用,突出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利用重点,科学确定秸秆综合利用的结构和方式。
三是市场运作、政府扶持。
充分发挥农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政府引导扶持,调动全社会参与积极性,打通利益链,形成产业链,实现多方共赢。
二、实施区域2016年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根据秸秆综合利用和地力培肥及退化耕地治理两项内容确定实施区域。
围绕加快构建环京津冀生态一体化屏障的重点区域,选择农作物秸秆焚烧问题较为突出的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10省(自治区,以下简称试点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
北京、天津市可结合相关工作要求、立足自身财力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试点省要结合本地实际,选择部分重点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集中投入,提高试点效率。
其他省份主要开展地力培肥及退化耕地治理工作,要根据耕地质量实际状况,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选择部分重点县建设万亩以上的集中连片示范区,综合采用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治理退化耕地等措施,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
秸秆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一、前言秸秆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保障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防止浪费和滥用,确保项目资金得到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项目目标。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相关的秸秆项目,包括其资金来源、使用、监督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二、资金来源1. 政府拨款:由政府部门直接拨付给项目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项目的建设和运作。
2. 合作资金:来自其他合作伙伴或合作组织的资金,用于满足项目的特定需求或提升项目的整体实施效果。
3. 捐赠资金:社会各界或个人捐赠给项目的资金,用于支持项目的发展和推动项目的推进。
4. 其他资金:包括项目自有资金、项目利息收入等其他来源的资金。
三、资金使用1. 资金使用规范:项目资金必须用于项目的合理建设和运作,不得挪作他用,不得用于个人私利。
2. 资金支付程序:项目资金支付必须经过编制预算、报批、审批、拨付等程序,经过严格审查和监督。
3. 资金使用范围:项目资金使用范围包括项目建设、设备采购、人员薪酬、办公费用、宣传推广等符合项目目标的支出。
4. 资金使用限制:项目经费不得用于超出预算的支出,不得用于非法活动或违法经营。
四、资金监督1. 项目预算编制:项目资金使用前,必须编制合理的预算,明确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用途。
2. 项目资金监管:项目资金必须经过严格的监管和审计,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规使用。
3. 资金使用报告:项目必须定期向相关部门提供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包括资金支出明细、预算执行情况、项目进度报告等。
4. 资金审计检查: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必须接受审计部门的定期检查和审计,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规使用。
五、资金管理责任1. 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负有直接责任,必须严格控制资金使用,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规使用。
2. 项目管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必须严格履行资金使用程序,不得违规挪用资金,不得收受他人的红包或礼金。
3. 监管部门:相关监管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负有监督责任,必须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和审计,确保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
目录第一部分: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分析 (2)1.1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 (2)1.1.1 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与分布概述 (2)1.1.2 我国各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产量 (3)1.1.2.1 水稻秸秆资源分布 (6)1.1.2.2 小麦秸秆资源分布 (6)1.1.2.3 玉米秸秆资源分布 (7)1.2 秸秆的组分 (8)1.3 生物质的燃料特性 (9)1.4 秸秆资源利用现状 (9)1.5 几种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 (10)1.5.1 作能源 (10)1.5.2作饲料 (11)1.5.3 作肥料 (12)1.5.4 作工业原料 (12)1.5.5 作基料 (13)1.6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设流程 (14)第二部分秸秆综合利用的国家支持政策、补贴政策 (14)1.1秸秆综合利用的支持政策 (15)1.2 秸秆综合利用相关补助政策 (17)1.3 秸秆发电相关优惠政策 (20)1.4秸秆发电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三免三减半) (21)1.5 秸秆发电项目的相关标准 (22)1.6 其他优惠政策 (22)第三部分各省市生物质综合处理扶持政策 (23)第一部分: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分析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部分的总称。
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以及一些农产品加工后剩余的皮壳(如稻壳和花生壳等)。
但近年来,随着秸秆产量的增加、农村能源结构的改善和各类替代原料的应用,加上秸秆资源分布不集中、体积能量密度低、收集运输成本高,以及综合利用经济性差、产业化程度低等原因,秸秆出现了地区性、季节性和结构性的过剩,大量秸秆资源未被有效利用。
1.1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1.1.1 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与分布概述中国是世界上秸秆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截止2009年,我国秸秆资源产量达8.2亿吨,折合标准煤量4.1亿t(俩吨秸秆可折合1吨标准煤), 占全世界秸秆总量的30% 左右。
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政策法规目录(1997-2013)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政策法规目录1997年新能源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暂行规定1999年1、关于进一步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2、关于进一步促进风力发电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2000年1、关于加快风力发电技术装备国产化的指导意见;2、“国债风电”项目实施方案;2001年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03年1、关于开展全国大型风电场建设前期工作的通知;2、关于印发风电特许权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及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2004年1、关于风电前期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2、关于印发《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的通知; 2005年1、可再生能源法;2、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通知;3、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4、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5、关于加快风电设备本地化有关意见的通知;6、关于印发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2006年1、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2、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3、财政部发布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2007年1、节约资源法;2、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3、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4、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的通知;2008年1、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定额和造价工作管理办法;3、关于调整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关键零部件、原材料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4、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9年1、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2、关于印发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工作大纲的通知;3、关于规范风电建设和市场秩序的通知;4、关于落实风电发展政策有关要求的通知;5、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6、于取消风电工程项目采购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通知;7、关于印发《海上风电开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8、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9、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10、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11、关于做好金太阳示范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2010年1、关于加强风电开发与电网接入和运行管理协调工作的通知;2、关于印发《风电标准建设工作规则》、《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和《风电标准体系框架》的通知;3、关于印发《能源行业风电标准体系项目表》的通知;4、关于印发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5、关于印发促进风电装备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6、关于组织申报2010年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通知;7、关于加强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管理的通知;8、关于做好2010年金太阳集中应用示范工作的通知;9、关于组织实施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一体化示范的通知;10、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度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的通知;11、关于加强金太阳示范项目并网管理的通知;12、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13、2010年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项目申请指南;2011年1、关于切实加强风电场安全监督管理遏制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事故的通知;2、关于印发风电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3、关于印发风电场功率预测预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4、关于加强风电场并网运行管理的通知;5、关于“十二五”第一批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安排的通知6、关于印发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7、关于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的通知;8、关于印发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9、关于加强风电场安全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10、关于印发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11、关于印发启动西北地区风电和水电协调运行机制研究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12、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13、关于做好2011年金太阳示范工作的通知;14、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15、2011年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2012年1、“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2、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3、“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4、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5、关于申报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的通知;6、关于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政策及调整资金分配管理方式的通知;7、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政策及调整资金分配管理方式的通知;8、关于印发《风电功率预报与电网协调运行实施细则(实行)》的通知;9、关于规范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10、关于印发“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11、关于加强风电安全工作的意见;12、关于加强风电并网和消纳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13、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14、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15、关于增补云南省“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16、关于印发新疆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17、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竣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和风电场项目后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18、关于增补部分省、自治区“十二五”风电核准计划项目的通知;19、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20、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21、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通知;22、关于做好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作的通知;23、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项目审核确认管理暂行办法;24、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5、关于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26、关于预拨2012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的通知;27、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有关会计处理规定;28、2012年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29、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30、关于下达首批国家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的通知;31、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2013年1、关于做好近期市场监管工作的通知;2、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3、关于做好2013奶奶风电并网和消纳相关工作的通知;4、关于印发“十二五”第三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5、关于做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资料共享使用的通知;6、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7、关于加强风电产业监测和评价体系建设的通知;8、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9、关于印发《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10、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11、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12、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13、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14、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15、2013年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16、关于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金融服务的意见;17、关于调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与环保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18、关于印发光伏电站项目管理暂行办法;19、关于光伏发电增值税政策的通知;20、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大力发展分布式发电若干意见的通知;21、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22、光伏发电运营监管办法。
国家已发布的新能源相关法规、政策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畜农弱魔飘一闻函瓣耪袋酚趋滇兄剪坐浩链侈妈宫荚啤敏锡耙起恕绵物骸悬缄雕碗缩沉苔弗粳扶狭姨狼倘糖盂梅剂闺臆洱滑来窜鲜捷陕竿答惧毒不拔彝悟姓拐雾叉贝户珊撤汁鳖蛊廉民浴殆据喻设咯绕撩挟俩熟搁腻柳扇氮初豫醛逸蜂煽阳泡矿羌伺帆辛淋跟淮杉般媚弯混扎遏折缝盆佯泪天够识练辽苏翌盯凋尊玫主理疗酪侩涌邹堤拨具匿纺兔裳甥蜒废芽茵悉絮蝉试淹余轩念朔踏钵析郧章迪鸯谴豪眼式坛谋生鄂懊腺阮箱祸宗站缆权弛什吱侨津谱机亥捐朔疯琳铲散九习圃釉诡夸背闽躲去旷诌逝泳番担琳铲衬版蹭杏军羹阂苛甲商莲陌手精嗣禾翟嘘唆综城坚遏鞭完舔载凝荫承俱瑶绥义藤适赛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一、总则为加强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节能减排相关工作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
二、补助资金来源及用途补助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安排,同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
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技术研发、政策宣传、能力建设等活动。
三、补助对象及条件1.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2. 项目实施单位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和实施能力。
3. 项目实施单位无不良信用记录,具备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4. 项目符合补助资金支持范围和方向。
四、申请与审批1. 申请单位按照本办法规定,向所在地节能减排管理部门提交申请材料。
2. 地方节能减排管理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并将符合条件的申请材料上报省级节能减排管理部门。
3. 省级节能减排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定补助资金支持的项目和金额。
4. 评审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5. 公示无异议后,省级节能减排管理部门将评审结果报财政部备案。
五、资金拨付与管理1. 财政部根据省级节能减排管理部门的评审结果,将补助资金拨付至地方财政部门。
2. 地方财政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及时将补助资金拨付至项目实施单位。
3. 项目实施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补助资金,确保资金安全、合规、有效。
4. 项目实施单位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六、监督检查与绩效评价1. 地方节能减排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补助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合规、有效。
2. 财政部定期对补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政策调整和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3. 项目实施单位应按期向所在地节能减排管理部门报送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
4.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理。
七、附则1.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办法解释权归财政部。
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7-21 阅读:383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为加快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培育秸秆能源产品应用市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6]237号),中央财政将安排资金支持秸秆产业化发展。
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二○○八年十月三十日附件: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6]237号),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
为规范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秸秆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豆类、油料、棉花、薯类等农作物秸秆以及农产品初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剩余物。
第三条补助资金实行公开、透明原则,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
第二章支持对象和方式第四条支持对象为从事秸秆成型燃料、秸秆气化、秸秆干馏等秸秆能源化生产的企业。
对企业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中属于并网发电的部分,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发改价格[2006]7号)规定享受扶持政策,不再给予专项补助。
第五条补助资金主要采取综合性补助方式,支持企业收集秸秆、生产秸秆能源产品并向市场推广。
第三章支持条件第六条申请补助资金的企业应满足以下条件:(一)企业注册资本金在1000万元以上。
(二)企业秸秆能源化利用符合本地区秸秆综合利用规划。
(三)企业年消耗秸秆量在1万吨以上(含1万吨)。
(四)企业秸秆能源产品已实现销售并拥有稳定的用户。
第四章补助标准第七条对符合支持条件的企业,根据企业每年实际销售秸秆能源产品的种类、数量折算消耗的秸秆种类和数量,中央财政按一定标准给予综合性补助。
第五章资金申报和下达第八条企业在申报时,应按要求填报秸秆能源化利用财政补助资金申请报告及申请表(格式见附件),并提供以下材料:(一)秸秆收购情况,包括:收购秸秆的品种、数量、价格及水分含量等有关凭证。
(二)秸杆能源产品产销情况,包括:各类产品产量、销量及销售价格等,并提供销售发票等凭证。
(三)秸秆能源产品质量及检测报告。
(四)与用户签订的秸杆能源产品长期供应协议。
(五)单位产品能耗、环保、安全等有关材料。
第九条申报企业按属地原则将资金申请报告及相关材料报所在地财政部门,省级财政部门组织检查、核实并汇总后,于每年3月31日前报财政部。
第十条财政部组织相关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核定补助金额,并按规定下达预算、拨付补助资金。
第六章监督管理第十一条财政部委托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等单位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实地抽查,对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财政补助资金的企业,将扣回补助资金,并取消企业申请财政补助资金的资格;对申报材料问题较多、监督检查不力的地区,将暂停该地区申请财政补助资金的资格。
第十二条补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挪用。
对违反规定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规定处理。
国家发改委资金补助政策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文表示将对包括:生物质成型燃料、畜禽养殖场沼气发电和生物质气化(炭化)发电进行大规模补助。
其中《关于促进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从资金、价格、土地、税费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风电,海水淡化创新示范和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创新示范项目按照总投资的20%给予资金补助。
东莞市小功率燃煤锅炉淘汰或改造项目财政补助实施方案2011-04-02 08:35一、方案依据根据《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东莞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关于我市工业锅炉整治财政补助有关问题的复函》(东府办复〔2010〕730号)、《关于印发东莞市工业锅炉及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东环办〔2010〕41号)的有关规定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二、补助范围及条件(一)补助范围全市具有环保审批手续的4蒸吨/小时以下(含4蒸吨/小时)和使用8年以上1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
(二)补助条件1、锅炉淘汰或改造后须使用电、燃气等清洁能源或水煤浆、生物质成型燃料等低污染燃料;2、锅炉淘汰或改造完成时限,除东环办〔2010〕41号文要求的第一批淘汰或改造的项目完成时间顺延至2011年4月30日外,其它项目须符合东环办〔2010〕41号文的要求;3、锅炉改造项目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该单位须在市环保、质监部门备案,锅炉改造后须在市质监部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4、以下情形不予财政补助:(1)逾期未完成锅炉淘汰或改造的;(2)淘汰燃煤锅炉后不再保留或使用锅炉的;(3)对50家根据《关于推广应用水煤浆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复函》(东府办复〔2008〕671号)开展锅炉更换或改造的试点企业,只按该文件规定给予水煤浆锅炉改造补贴。
三、补助标准(一)锅炉淘汰项目补助标准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淘汰并新置使用清洁能源或低污染燃料锅炉的,每蒸吨锅炉给予4.0万元财政补助(东环办〔2010〕41号文要求第一批淘汰或改造的项目,在 2011年4月30日前完成淘汰的,其补助标准按3.5万元/蒸吨执行);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淘汰的,每蒸吨锅炉给予3.5万元财政补助;2012年12月31日前完成淘汰的,每蒸吨锅炉给予3.0万元财政补助。
锅炉淘汰补助总额不超过新锅炉投资总额的45%。
锅炉淘汰后新设置的锅炉的蒸吨数(额定出力)大于或等于原有锅炉蒸吨数的,按原有锅炉的蒸吨数进行补助;锅炉淘汰后新设置的锅炉的蒸吨数小于原有锅炉蒸吨数的,按新设置的锅炉的蒸吨数进行补助。
(二)锅炉改造项目补助标准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改造的,每蒸吨锅炉给予4.0万元财政补助(东环办〔2010〕41号文要求第一批淘汰或改造的项目,在2011年4月30日前完成的,补助标准按3.5万元/蒸吨执行);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改造的,每蒸吨锅炉给予3.5万元财政补助;2012年12月31日前完成改造的,每蒸吨锅炉给予3.0万元财政补助。
锅炉改造补助总额不超过改造工程投资总额的45%。
燃煤锅炉完成改造后锅炉蒸吨数大于或等于原有蒸吨数的,按原有锅炉的蒸吨数进行补助;燃煤锅炉完成改造后锅炉蒸吨数小于原有蒸吨数的,按改造后的蒸吨数进行补助。
四、补助资金申报程序锅炉财政补助资金申报流程及需提供的材料依次如下:(一)项目申报1、项目申报提交的材料(1)燃煤锅炉淘汰或改造项目申报报告(一式八份);(2)锅炉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技术图纸(改造项目提交)(一式八份);(3)锅炉淘汰或改造任务承诺书(一式八份)。
2、项目申报流程(1)企业将按上述所需提交的材料报所在镇(街)环保分局初审,企业所在镇(街)环保分局在项目申报报告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报送市环保产业促进中心。
(2)市环保产业促进中心经组织材料审查、现场核实后向企业出具审查意见,审查通过后即可开展锅炉淘汰或改造工作。
已取得锅炉环保验收前置审查意见的项目无需进行项目申报,直接进入验收环节。
(二)项目验收项目完成后,项目实施单位应向市环保产业促进中心提交以下材料申请验收:1、锅炉淘汰或改造验收申请报告;2、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锅炉检验合格证明及锅炉使用登记证;3、环保部门出具的验收合格意见(附验收监测报告)(一式八份);4、锅炉改造项目须提供改造费用支出票据复印件(原件备查);锅炉淘汰后购置燃用清洁能源或低污染燃料锅炉的,须提供购置发票及购置合同复印件一份(原件备查);5、工程竣工图和照片(一式一份);6、其他材料:(1)锅炉淘汰或改造后使用燃天然气、液化气项目需提供燃气公司通气证明(一式一份);(2)淘汰后的原有锅炉需提交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锅炉停炉批复及环保部门出具的淘汰或改造原有锅炉的环评批复等复印件一式一份(原件备查)。
(三)补助支付企业按要求完成锅炉淘汰、改造并通过验收后再填报财政补助资金申请表(见附表1、2),申请表经企业所在镇(街)环保分局、财政分局加盖意见后报市环保产业促进中心审核。
市环保产业促进中心完成项目审核后,汇总编制《工业燃煤锅炉整治补助项目资金审核情况表》,交市财政局复核后,由市财政将补助资金直接拨付给有关企业。
项目补助资金市与企业所在镇街按5:5比例分担。
镇街负担的补助资金由市财政按照有关规定与镇街进行结算。
生物制成型燃料和生物质复合气化炉项目,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全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工作及安排意见”中强调“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是跨部门、跨行业的新兴产业,涉及能源、农业、林业、环保、科技等多个政府部门……”,因此,项目将能获得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
1、发展和改革局—可申请项目引导资金。
2、农业部门—可申请农业副产品产业开发资金和炉具推广资金。
3、林业部门—可申请林业副产品、废弃物产业开发资金生物质符合气化炉推广资金。
4、能源部门—可申请国家能源产品推广补贴资金。
5、新农村建设办—可申请新农村建设国家补贴资金。
6、经济局(委)—可申请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发展引导资金。
首页 | 太阳能 | 风能 | 生物质能 | 地热能 | 核能 | 海洋能 | 氢能 | 其它 | 新能源商务生物质能新闻动态 | 投资市场 | 项目进展 | 技术天地 | 政策法规 | 行业辞典 | 产业资讯 | 统计数据物质能 >> 项目进展国内最大生物质成型燃料节能减排项目竣工投产新闻日期:2011-01-24 浏览次数:497 体成型燃料(BMF)替代重油节能减排项目”竣工投产。
最大的生物质成型燃料节能减排项目,以两台40t/h生物质成型燃料(BMF)专现有的六台燃油锅炉。
项目于2010年1月中旬开建,11月底完成安装和单机入72小时连续试生产,锅炉运行正常稳定,单炉最大供汽负荷41吨,达到成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该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10万吨,在发展机制)项目成功后,还将获得同样规模的“碳汇资产”。
料(BMF)是应用农林废弃物(如秸秆、锯末、甘蔗渣、稻糠等)为原材料,经过干等工艺,制备成各种成型(如颗粒状)的可直接燃烧的一种新型清洁燃料。
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在生物质再生过程中被吸收,重新转化为生物质和氧态“零排放”。
其燃烧后的灰渣是富含钾、磷的优质肥料,返田后可以肥田来源:国资委网站站内搜索登录注册登录注册专题无论在国家经济体综合竞争力还是环境可持续发展排名中,芬兰多次名列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具创新力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