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4
- 格式:doc
- 大小:499.00 KB
- 文档页数:12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积累(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自诩(xǔ) 厚赐(cì)徘徊(huái) 尽管(jìn)B.玄虚(xuán) 刹那(chà)秩序(zhì) 专横(hénɡ)C.孱头(càn) 磕头(kē)短暂(zàn) 凝聚(nínɡ)D.譬如(bì) 倘使(tǎnɡ)冠冕(ɡuān) 躁动(zào)解析:A项,“尽”读jǐn;B项,“横”读hènɡ;D项,“譬”读pì。
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起码领略婉惜残羹冷灸B.羡慕国粹辨别勃然大怒C.遵循渊原履行休戚相关D.典型慰藉更叠归根结蒂解析:A项,婉—惋,灸—炙;C项,原—源;D项,叠—迭。
答案:B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________这种情况,因此我们所有的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牢牢地保留着对母爱的渴求,是不足为奇的。
②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________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
③字母________凭空产生的,________经过了两千年的孕育发展后诞生的。
A.鉴于囊括不是/而是B.鉴于包括不是/而是C.由于包括不仅是/而且是D.由于囊括不仅是/而且是解析:鉴于: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
由于: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包括: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
囊括:把全部包罗在内。
常与“全部”搭配。
“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
“不仅是/而且是”表递进关系。
答案:A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第3单元单元测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拒绝“拿来”的校园文化走进现在的校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久经岁月洗礼的中外名言被信手拈来复制、粘贴在学校的醒目位置,其为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的“良苦用心”不言而喻。
套用当下流行的一句广告语,就是“我们不生产校园文化,我们只是文化的‘搬运工’”。
然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丰满的“拿来文化”遭遇了现实的骨感。
经过学校和教师“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大气、典雅、庄重的校园文化往往“水土不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很远的距离,难以让学生产生思想和认识上的共鸣。
许多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或者是“一瞥了之”,甚至视而不见。
校园文化因此沦为“花瓶”,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
表面上看,许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潮中旗帜鲜明地奉行“拿来主义”,缘于他们过度迷恋文化的原貌,总想为学生打造一个原汁原味“无污染”的原生态文化体系。
然而,究其根本,是学校管理者“不劳而获”的惰性思维使然。
毋庸置疑,中外优秀文化理应得到传承,但学校管理者应该辩证地运用“拿来文化”。
如果一味地生搬硬套就会不切实际,无法激起师生的情感共鸣。
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软实力”,而真正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向心力的校园文化,必须注重文化的再造与创新,让经典文化历久弥新,融合时代发展特色。
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一味原本地照搬优秀文化,要摒弃“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厘清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坚持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进而让文化焕发时代特色,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拿来的只是别人的文化,原创且切合实际的校园文化,才能让学生在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自觉,激发学生文化创新的潜能。
比如,引用这句耳濡目染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时,我们可以站在学习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情操,以及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角度,将其创造性地转化成“书山有路‘法’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A卷学业水平达标)(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自诩.(xǔ)狩.猎(shòu)剔.除(tī) 揣度.(duó)B.国粹.(suì) 栖.息(qī)着.数(zhāo) 囊.括(náng)C.孱.头(càn) 蹩.进(bié)雏.形(zhōu) 残羹冷炙.(zhì)D.广袤.(mào) 楔.形(qiè)作弊.(bì) 赋予.(yǔ)解析:选A B项,“粹”应读cuì;C项,“雏”应读chú;D项,“楔”应读xiē。
2.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慰藉苇草和蔼礼上往来B.畜牲幼稚缘由枯燥无味C.赢弱树荫更迭咄咄逼人D.辩别厮打惋惜节外生枝解析:选B A项,上—尚;C项,赢—羸;D项,辩—辨。
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①________这种情况,因此我们所有的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牢牢地保留着对母爱的渴求,是不足为奇的。
②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________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
③字母________凭空产生的,________经过了两千年的孕育发展后诞生的。
A.鉴于囊括不是/而是B.鉴于包括不是/而是C.由于包括不仅是/而且是D.由于囊括不仅是/而且是解析:选A鉴于: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由于: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包括: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囊括:把全部包罗在内,常与“全部”搭配。
“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不仅是/而且是”表递进关系。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
B.面对外来的东西,我们有些青年人糊涂了,是应该拿来呢?还是应该一把火烧毁呢?C.总之,我们要拿来。
.单元质量检测(三)( A 卷学业水平达( 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 一、基础巩固 ( 共 15 分,第 1~ 3 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群贤毕 至毕:全.A. 少长咸 集咸:都 .茂林修 竹修:修整.畅叙幽 情幽:幽深内藏.B. 人之相与 与:交往 .崇山峻岭 崇:高.修短随化化:变化.C. 终期 于尽期:至、及 .向之所欣 向:过去,以前.喻之于怀 喻:比喻.D. 其致 一也 致:思想情趣 .列叙时人 列:一个一个地.解析:选 B A 项,修:长,高。
C 项,化:指自然。
D 项,喻:明白。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舞 幽壑之潜蛟②西 望夏口,东望武昌③顺流而东 也④侣鱼虾而友麋鹿⑤唐浮... .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 .之也⑦火尚足以明.也 ⑧世之奇伟、 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A .①③④B .②⑤⑦C .③⑤⑥D .②④⑧解析:选 C ①使动用法,②名词作状语,③⑤⑥名词作动词,④意动用法,⑦形容词作动词,⑧形容词作名词。
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于是 ) 邀请客人一同喝酒,吟咏。
B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
C.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我知道这是不可能屡次得到的,因而只能把自己的无奈通过箫声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D.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取用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尽的宝藏。
解析:选 A“属”应为“劝人饮酒”。
4.名句默写。
(6 分 )(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单元综合测评(四) 第四单元(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39282115】①我市传统行业的一些企业个头长得慢,筋骨不够壮,有的就是因为取得一点成绩就闻过则喜....,精神上松一寸,行动上就可能慢一尺,稍不留心,就被远远甩在后面。
②他迷上了围棋后,竟然每天茶不思饭不想的,简直是神魂颠倒....了。
③我国近半科技工作者认为当前学术不端行为普遍,并且认为为学术造假“丑闻”涂脂抹粉....就更加丑陋。
④在山东华宇工学院的体育场上,大二的男生正在进行耐力测试,第一圈学生们跑得还比较集中,可是从第二圈开始,就有两名男生开始气息奄奄....,体力不支了。
⑤保守派对奥巴马先生的批评是,他是吉米·卡特的再现:一个含糊的理想主义者,认为他能靠甜言蜜语....就让坏人们变好。
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首位,培养造就文艺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艺人才,努力建设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⑤⑥【解析】①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就高兴。
指虚心接受意见。
这里应用“沾沾自喜”。
②神魂颠倒: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
运用正确。
③涂脂抹粉:搽胭脂抹粉。
指妇女打扮。
也比喻为遮掩丑恶的本质而粉饰打扮。
运用正确。
④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
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这里应用“气喘吁吁”。
⑤甜言蜜语:像蜜糖一样甜的话。
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运用正确。
⑥德艺双馨: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
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
运用正确。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导学号:39282116】A.部分高新科技处于突破的临界点,一旦实现突破进入市场化后,就会形成巨大的科技力量,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跨入一个新的科技时代。
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积累(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自诩.(xǔ)厚赐.(cì)徘徊.(huái) 尽.管(jìn)B.玄.虚(xuán) 刹.那(chà)秩.序(zhì) 专横.(hénɡ)C.孱头(càn) 磕.头(kē)短暂.(zàn) 凝.聚(nínɡ)D.譬.如(bì) 倘.使(tǎnɡ)冠.冕(ɡuān) 躁.动(zào)解析:A项,“尽”读jǐn;B项,“横”读hènɡ;D项,“譬”读pì。
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起码领略婉惜残羹冷灸B.羡慕国粹辨别勃然大怒C.遵循渊原履行休戚相关D.典型慰藉更叠归根结蒂解析:A项,婉—惋,灸—炙;C项,原—源;D项,叠—迭。
答案:B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①________这种情况,因此我们所有的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牢牢地保留着对母爱的渴求,是不足为奇的。
②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________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
③字母________凭空产生的,________经过了两千年的孕育发展后诞生的。
A.鉴于囊括不是/而是B.鉴于包括不是/而是C.由于包括不仅是/而且是D.由于囊括不仅是/而且是解析:鉴于: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
由于: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包括: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
囊括:把全部包罗在内。
常与“全部”搭配。
“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
“不仅是/而且是”表递进关系。
答案:A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组是()①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单元质量检测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积累(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阡.陌(qiān)提.防(dī)忖.度(cùn) 埋.怨(mán)B.缜.密(zhēn) 伺.候(cì)谛.听(dī) 规矩.(ju)C.憔.悴(qiáo) 金钏.(chuān)经忏.(chàn) 玉醅.(pēi)D.枭.雄(xiāo) 戕.害(qiānɡ)蟊.贼(máo) 山鹬.(yù)解析:A项,“忖”应读cǔn;B项,“缜”应读zhěn,“谛”应读dì;C项,“钏”应读chuàn。
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忤逆面面相觑浣纱伶牙利齿B.嗟怨衔冤负曲罪愆苌弘化碧C.寒喧古陌荒阡贤惠繁文缛节D.昧心阿谀献媚嗣位自投罗网解析:A项,利—俐;B项,曲—屈;C项,喧—暄。
答案:D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古代戏曲的语言很有特色,鉴赏时要注意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进行________。
②《窦娥冤》被誉为世界悲剧的“千古绝唱”,被认为是悲剧抒情艺术的________。
③戏剧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因此鉴赏它________要理解戏剧语言的语意,更要体会其情味。
A.品味典型不是B.品味典范不仅C.品位典范不是D.品位典型不仅解析:“品位”指档次、格调;“品味”是体会、鉴赏的意思。
根据句意,①应选“品味”。
即可排除C、D两项。
③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要选择“不仅”。
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A卷学业水平达标)(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田畴.(chóu) 煞.费苦心(shà)造诣.(yì) 前合后偃.(yǎn)B.蘩.漪(fán) 戛.然而止(jiá)狩.猎(shòu) 汗涔.涔(cén)C.棕榈.(lǘ) 瓜熟蒂.落(dì)枭.下(xiāo) 虚与委蛇.(yí)D.蟊.贼(máo) 怙恶不悛.(quān)粗犷.(kuàng) 断壁残垣.(yuán)解析:选D D项,“犷”应读guǎ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干涸安祥锦烂熳花错勘贤愚B.门第寒喧弥补罪过世外桃园C.孟浪戕害陛下之命斩钉截铁D.赋予惨痛张皇失措走头无路解析:选C A项,祥—详;B项,喧—暄,园—源;D项,头—投。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古代戏曲的语言很有特色,鉴赏时要注意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进行________。
②《窦娥冤》被誉为世界悲剧的“千古绝唱”,被认为是悲剧抒情艺术的________。
③戏剧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因此鉴赏它________要理解戏剧语言的语意,更要体会其情味。
A.品味典型不是B.品味典范不仅C.品位典范不是D.品位典型不仅解析:选B “品位”指档次、格调;“品味”是体会、鉴赏的意思。
根据句意,应选“品味”。
即可排除C、D两项。
第三句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要选择“不仅”。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是真正投入到了学习当中,外界的环境、嘈杂的声音是影响不到自己的。
即使耳机就戴在头上,也能做到充耳..。
..不闻B.教育孩子不是一味地定规矩、设规范,更不是粗暴地耳提面命....。
父母的责任应当是关爱孩子,鼓励孩子,支持孩子,引导孩子。
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积累(本大题共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国粹.(cuì)自诩.(xǔ) 剔.除(tī)残羹冷炙.(zhì)B.冠.冕(guàn) 譬.如(pì) 罪孽.(niè) 休戚.相关(qī)C.凝.聚(níng) 辜.负(gǔ) 履.行(lǚ) 咄.咄逼人(duō)D.俯瞰.(kàn) 濒.临(bīn) 推衍.(yǎn) 归根结蒂.(dǐ)解析:B项,“冠”应读“guān”;C项,“辜”应读“ɡū”;D项,“蒂”应读“dì”。
答案:A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丰盈频繁嘻戏冠冕堂皇B.相像想象消受归根结底C.吝啬贴近提炼稍纵即失D.躁动急燥检索咄咄逼人解析:A项,“嘻戏”应为“嬉戏”;C项,“稍纵即失”应为“稍纵即逝”;D项,“急燥”应为“急躁”。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柴米油盐酱醋茶,就业求学购房医疗,这些群众魂牵梦萦....的问题,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关乎民心的大事。
②网络文学南北对话论坛上,作家们围绕“走向新生态:网络文学的深耕与广拓”的主题,畅谈新时代的网络文学如何为文艺繁荣添砖加瓦....。
③社会发展的事实表明,越南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友谊和密切关系是永恒的、牢不可破....的,是任何人不能离间和阻挠的。
④日本“神钢事件”反映了当今“日本制造”的商家,为了维持自己的竞争优势,选择孤注一掷....地赌押输赢,以次充好来降低成本的现象。
⑤文章称,对美国很多批评者而言,特朗普可谓撕下了美国的面具,露出这个世界大国充满疑虑,肆无忌惮....,且自私自利的真面目。
⑥群山逶迤,竹海莽莽,茶树连片,幢幢红顶白墙的阁楼各分秋色;走进安吉县余村,水渠水塘景观摩肩接踵....,让你目不暇接。
第三单元学习质量检测题本考案共六大题,16个小题,满分为120分,用时12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金石学的兴衰与传承创新朱凤瀚金石学的“金”,主要是指青铜器及其铭文,“石”是指石刻而且主要是指石刻文字。
为求将文字资料保存永久而刻于石上,特别是铸于青铜器上,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
在汉代时,存于简帛上的先秦文献已相当残缺,故商周青铜器铭文与东周以后的石刻文字资料已尤为珍贵。
但是这一类文献在北宋以前并未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
这种情况,直到北宋年间金石学的出现才得到较大改观。
研究古代青铜器与石刻能受到学者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金石之学不仅可以证经补史,而且有助于复原古礼,适应了北宋王朝鼓励经学、巩固统治秩序之需要。
另一方面,金石之学有实证研究色彩,为当时代表进步的史学与文字学发展趋势的学者所推重。
北宋时造纸、印刷与墨拓技术得到空前提高,也为金石学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
清代在康熙朝后,开始极力提倡儒家经典之学,推崇“朴学”以巩固其统治秩序。
而清初以顾炎武等为代表的学者,强调“通经致用”,重视考据学及小学,遂将与小学密切相关的金石学推到当时学术高端的地位。
清代学者在青铜器与金文研究上有不少建树,而石刻方面则着力更多,研究成果亦趋于系统。
但此时期被作为研究对象的青铜器等古器物及相当一部分石刻,仍然是零散出土的,且多属未知共存的器物。
同时,对古器物形制变化的脉络及其与铭文的关系始终未能厘清,对铭文虽有考证,亦由于未有科学的古文字学理论且囿于传统史观,故进展不大,且研究的路径与结论始终未能摆脱“证经”之套路。
金石学作为一门属于特定历史阶段、有特定内涵的学问,基本止步于二十世纪初,但对其研究的主要门类,即中国古代青铜器(及各种古器物)、金文与古代石刻的研究,则继金石学之后获得新生。
辛亥革命前后,伴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中国的学术界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先进的科学思想被引进,特别是“五四运动”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方法,促进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第03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第03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第03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第03单元单元检测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墨法思想与秦的富强韩毓海华夏文明第一次系统、深刻地进行自我批评,从而展开一场文明自我更新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主要就体现在战国时代墨家和法家的思想中。
墨法学说,可谓此后一切中国改革、变法思想的源泉.墨法两家,成于魏,归于秦.墨翟、孟胜、吴起、商鞅这些人之所以艰辛辗转,四处碰壁,这主要就是由于当时“魏康楚富,齐淫吴巧”,即发达地区民风奢华,文明积习太深,听不进批评意见,更不愿展开自我批评,特别是墨子所倡导的“艰苦奋斗”这一条,在文明发达的地区,非但难行,而且难听。
能够接受墨法思想的,最终证明是被文明核心区视为“戎狄”的秦.正因为秦在七国之中开化最迟,尚不存在六国那样庞大的既得利益阶层、贵族世家集团,因此,墨法“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的平等政治主张,方才能够在秦地得以实行。
正因为贵族、世家的力量还没有形成,正因为“不党(党:偏私)父兄,不偏富贵,不嬖(嬖:宠幸)颜色”乃是秦的民风,以至“王亦不爱其家”,故“上同而下不周比(周比:结党营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户籍连坐”制度,亦方才能够在秦地顺利推进。
单元综合测评(三)(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6分,每小题4分)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导学号:91232079】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有人__①__开始呼吁“读首诗再睡觉”,各种公共微信、自媒体、微博__②__重现诗歌身影,诗歌的回归,在这个重物质轻精神的年代,忽然成为一件奢侈品。
这种现象__③__让人感到高兴,同时又感到担忧,在我们鼓掌的同时,是否也应反省,在这个全民舆论爆炸的年代,诗歌__④__起到舒缓我们精神状态的作用?在自媒体渗入传统媒体的同时,表达的便捷和自由是否会产生成倍增长的垃圾文字?__⑤__诗歌的指向性与形式感是否会大打折扣?或许我们真正该关注的应该是时代与诗歌碰撞出的作品本身,__⑥__雀跃一时的鼓噪之音。
“不断”“纷纷”均可以。
③处,根据后面“又”可以推断,此处填“既”最合适。
④处,根据语意,应填“仅”。
由此可排除A、C、D三项,正确选项为B。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91232080】①在毫无分歧的问题上,他装腔作势地表示反对,既言而无物,又好为人师....,受到了领导的批评,也遭到同事的嘲笑。
②莫言的才华确实令我们望尘莫及,但是阅读应当是平等交流的过程,读者无须对作者毕恭..毕敬..,相反,倒需要一点质疑精神。
③李光耀是深谙东西方文化的政治家,他将东方的儒家文化和西方的现代法制、民主思想融合,创立了别具一格....的新加坡发展模式。
④获得教养的途径有许多种,比如阅读经典、求是问道、社会实践等,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则应该是我们着力培养和孜孜不倦....追求的东西。
⑤大学毕业后因收入低而聚居在城乡接合部,这些人被称为“蚁族”,其实城市蜗居的“蚁族”只是沧海一粟....,全国买不起房的家庭还有很多。
⑥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应用虽已成为新常态,但不可操之过急,要做到循序渐进、亦步亦...趋.,让技术有机融合到日常教学中。
考案3 第三单元学习质量检测题本考案共六大题,16个小题,满分为120分,用时12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导学号 41594398魏晋时期文的自觉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两汉文艺“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
以曹丕为最早标志,它确乎是魏晋新风。
鲁迅又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非专靠曹氏父子之功的,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
”曹丕地位甚高,后来又做了皇帝,极人世之崇荣,应该是实现了人生的最高理想了吧,然而并不。
他依然感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两者并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帝王将相、富贵功名可能很快便是白骨荒丘,真正不朽、能够世代流传的却是精神生产的东西。
“不假良史之词,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曹丕《典论·论文》)显赫一时的皇帝可以湮没无闻,华丽优美的词章并不依附什么却被人们长久传诵。
可见曹丕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
这样,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
在当时,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
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乃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
那些堂哉皇也的皇皇大赋,不过是歌功颂德、点缀升平,再加上一点所谓“讽喻”之类的尾巴以娱乐皇帝而已。
至于绘画、书法等等,更不必说,这些艺术部类在奴隶制时代(作者持“魏晋封建说”,认为我国秦汉时期仍处于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自魏晋开始。
)更没有独立的地位。
在两汉,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
《盐铁论》里的“文学”指的是儒生,贾谊、班固、张衡等人也不是作为文学家而是因具有政治家、大臣、史官等身份而有其地位的和名声的。
在两汉,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护者、垄断者,当他们取得不受皇权任意支配的独立地位,即建立起封建前期的门阀统治后,这些世代沿袭着富贵荣华、什么也不缺少的贵族们,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为艺术而艺术”,确认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等等,便也是很自然的了。
单元综合测评(三)(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6分,每小题4分)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导学号:91232079】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有人__①__开始呼吁“读首诗再睡觉”,各种公共微信、自媒体、微博__②__重现诗歌身影,诗歌的回归,在这个重物质轻精神的年代,忽然成为一件奢侈品。
这种现象__③__让人感到高兴,同时又感到担忧,在我们鼓掌的同时,是否也应反省,在这个全民舆论爆炸的年代,诗歌__④__起到舒缓我们精神状态的作用?在自媒体渗入传统媒体的同时,表达的便捷和自由是否会产生成倍增长的垃圾文字?__⑤__诗歌的指向性与形式感是否会大打折扣?或许我们真正该关注的应该是时代与诗歌碰撞出的作品本身,__⑥__雀跃一时的鼓噪之音。
“不断”“纷纷”均可以。
③处,根据后面“又”可以推断,此处填“既”最合适。
④处,根据语意,应填“仅”。
由此可排除A、C、D三项,正确选项为B。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91232080】①在毫无分歧的问题上,他装腔作势地表示反对,既言而无物,又好为人师....,受到了领导的批评,也遭到同事的嘲笑。
②莫言的才华确实令我们望尘莫及,但是阅读应当是平等交流的过程,读者无须对作者毕恭..毕敬..,相反,倒需要一点质疑精神。
③李光耀是深谙东西方文化的政治家,他将东方的儒家文化和西方的现代法制、民主思想融合,创立了别具一格....的新加坡发展模式。
④获得教养的途径有许多种,比如阅读经典、求是问道、社会实践等,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则应该是我们着力培养和孜孜不倦....追求的东西。
⑤大学毕业后因收入低而聚居在城乡接合部,这些人被称为“蚁族”,其实城市蜗居的“蚁族”只是沧海一粟....,全国买不起房的家庭还有很多。
⑥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应用虽已成为新常态,但不可操之过急,要做到循序渐进、亦步亦...趋.,让技术有机融合到日常教学中。
第一单元学习质量检测题本考案共六大题,16个小题,满分为120分,用时12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导学号 41594054《马身人首》(罗丹)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
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人教版必修4第三单元检测(一)(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就是()A、吝啬.(sè) 自诩.(yǚ) 糟粕.(pò)残羹冷炙.(zhì)B、蹩.进(bié) 赋予.(yǔ) 讣.告(bù)休戚.相关(qì)C、推衍.(yǎn) 粗糙.(cāo)要挟.(xiá) 冠冕.堂皇(miǎn)D、教诲.(huì) 幼稚.(zhì)一刹.那(chà)半身不遂.(suí)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就是()A、枯燥称颂稍纵即失咄咄逼人B、惋惜崛起归根结底唉声叹气C、踉跄找碴坐收鱼利秘而不宣D、嬉笑犀利世外桃源惹事生非3、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就是()A、只有烟灯与烟枪……确可以算就是一种国粹..(国家文化中的精华)。
B、尼采就自诩..(自己认为)就是太阳。
C、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互相勉励)。
D、况且始终微笑着的与蔼的刘与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流血满地)呢?4、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就是()A、我想,首先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就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她污染了,徘徊不敢走进门,就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就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就是混蛋。
B、春节快到了,李书记到学校瞧望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们,并且说:“辛苦了!老师们。
"C、“这次矿难事故的发生到底就是因为矿工操作失误?还就是因为安全管理出现纰漏?”她吼道.D、这孩子瞧上去有十五、六岁的样子,本应该读书的她却早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担。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就是()A、美军此次大规模清剿,不仅扫荡了阿富汗南部地区的恐怖分子,还能牵制巴基斯坦境内部分塔利班武装,可谓一箭双雕....。
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面对自然悲剧,我们不是英雄,只是朝生暮死的众生。
任何人间理想都________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灾人祸面前也谈不上什么正义感。
默默之中,苦难________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________。
A.慰问磨灭尊严B.抚慰磨钝尊贵C.慰问磨灭尊贵 D.抚慰磨钝尊严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秋日的北京,阳光明媚,朵朵白云在蓝天飞翔,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4 000万株五花八...门.的鲜花竞相绽放,装扮一新的北京盛装喜迎新中国67华诞。
②张老师问我张亮与小杰之间的事情,我也只是知道一鳞半爪....,并不知道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③日环食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却仍然明亮,在天空中形成一个耀眼的光环,蔚为壮观....。
④一代枭雄卡扎菲叱咤风云....四十余年最终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令人喟叹。
⑤五月的江南春意盎然....,夏味渐起,安徽师大的校园里处处弥漫着青春的朝气和希望。
⑥奥巴马在成长中,过惯了我行我素....的自由的日子,当了总统就得付出当总统要牺牲的自由,掌政一百日,对他来说,是“坐了一百天的监牢”。
A.①②⑤ B.①④⑥C.②③⑤ D.③④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于建筑风水究竟是科学还是迷信,大家究竟该不该开设“风水学”课程,目前学术界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B.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社会正在由“吃饱”向“吃健康”转变,在这一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
C.我们对于高度重视外语学习却十分轻视母语学习的现象,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必须敦促有关部门特别是职能部门重视并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使用。
D.阴雨连绵的天气,着实让许多旅行社和游客懊恼,但一些旅行社也以雨为噱头,做起了“雨中赏景”的文章,纷纷推出“雨中游”系列旅游。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他的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
可是,即使如此,________,因为________。
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
作为肉身的人,________。
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①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②人的生命像苇草一样脆弱③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④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⑤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A.②④①③⑤ B.②⑤③④①C.④②①③⑤ D.⑤②③④①二、阅读鉴赏(4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9分,每小题3分)鲁迅的本质精神是他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
只有理解了中国社会才能读懂鲁迅,而只有读懂了鲁迅才能理解中国社会。
鲁迅与中国就是这样一种解不开的纠葛。
他一生批判和挑战的不是哪一个个人,而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传统,一种民族劣根性,一种社会状态。
局限于鲁迅与周边人际关系和具体事件的纠葛,是不能真正理解鲁迅的价值和意义的。
鲁迅是常读常新的,他已经成为一个世纪性的话题,我们这个民族花费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也尚未真正读懂鲁迅,理解鲁迅。
留在民族记忆里的鲁迅是中小学教科书中的鲁迅,是每逢某个重大政治节日便被装饰出来的鲁迅。
毫无疑问,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
人们都认同鲁迅性格的本质是挑战强者而绝望的反抗,但是我们很少能细想为什么鲁迅能至死坚守这一性格?归根结底,就是鲁迅的人格所致,任何性格特征大多源自于人格特征。
鲁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
对于我们来说,鲁迅精神在当代中国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示意义。
夜深人静,我读到鲁迅的一些句子,总是惊出一身汗水来。
这冷汗不只是为鲁迅的深刻而惊叹,也是面对鲁迅的深刻和挑战而自愧不如的结果。
鲁迅的伟大在于其思想的深刻,而鲁迅的痛苦也在于其思想的深刻。
不忘鲁迅,让我们活得很累很沉重。
但是,无论如何,作为真正的鲁迅学人,绝不能参与对于鲁迅本质精神的改造,因为曲解鲁迅就是背叛鲁迅。
鲁迅在世纪之初确立的现代人的思想人格境界,就是呼唤“真人”揭露“伪士”。
在人性的道德上,鲁迅始终是“复古”的——复归于人间的原点。
鲁迅在担负起政治救亡、思想启蒙重任的同时,又担负起道德救赎的重任。
鲁迅的真实让恶人的作恶变得困难,特别是让伪善者暴露出恶的本质。
他一生树敌过多,除了思想立场和政治倾向的差异之外,很大程度是由于性格所致。
而这性格也就是人格——不说假话和揭穿虚伪。
这造成了他人际关系中最大的悲剧——自己不虚伪也不允许别人虚伪。
鲁迅的真诚与真实是当下中国最值得珍惜的精神资源,思想意识上的“独出”与道德人格上的“率真”,是鲁迅“致人性于全”的主要思考内容。
鲁迅一生都在“力抗时俗”“力抗强者”。
而今日之民众,在思想意识和道德人格上则往往表现为两重性:思想意识的觉醒与道德人格的滑落。
由于历史的发展,一般民众逐渐疏离于僵化的意识形态,具有了被“唤醒”后的思想状态。
但是,正是由于这觉醒之后对现实所产生的失望,使人们丧失了理想主义和共同伦理精神,退而求其个人物质生活的发展,结果带来了道德心的淡化,造成政治意识的弱化与道德人格的滑落。
身处当下境遇,我们可能什么都做不来,但至少能做到真诚和善良。
鲁迅的存在,为我们确立了一种人生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
面对鲁迅的言行,使我们不敢自我夸耀,使我们不敢轻易自称为“战士”,也不敢轻易把某人称之为“伟人”。
我们只要一直努力坚守这样一个底线: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可以不崇高,但是不可以堕落。
然而,这个人生底线的坚守是痛苦的,也可能是孤独的。
最后我想说两句话:“我爱鲁迅,鲁迅害我。
”(摘自《新华文摘》张福责《远离鲁迅让我们变得平庸》) 5.下列对“鲁迅的本质精神”的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
B.为现代人确立了一种人格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信守“率真”的底线,远离平庸。
C.批判和挑战中国的旧文化传统、民族劣根性和病态的社会。
D.鲁迅的本质精神正是他的思想深刻所在,也是他的伟大所在。
6.下列对作者说的“我爱鲁迅,鲁迅害我”的理由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爱鲁迅”,是因为鲁迅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批判精神,思想意识上的“独出”和道德人格上的“率真”、不虚伪。
B.作者说“鲁迅害我”,是因为远离鲁迅可以让我们变得平庸,警醒人们不可忘记鲁迅,不可忘记鲁迅精神人格的价值坐标。
C.“我爱鲁迅”,是因为鲁迅精神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具有振聋发聩的启示意义。
D.作者说“鲁迅害我”,是因为当代知识分子要坚守鲁迅确立的精神人格,会让人活得很累,很沉重,很孤独,是深爱鲁迅的正话反说。
7.根据原文,下列分析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的痛苦在于其思想的深刻,在于他使当时乃至今时的人们活得很苦很累。
B.鲁迅一生树敌过多,主要是由于性格所致,思想立场和政治倾向是可以排除在外的。
C.鲁迅为我们确立的人生标杆很高很难,会让人们活得很累,但却能让人们远离平庸。
D.思想意识的麻木与道德人格的滑落,造成了当代一般民众的道德心的淡化,造成政治意识的弱化与道德人格的滑落。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每小题3分)受得委屈,可养格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去年这封被称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在不少人心中泛起涟漪。
身边不时有年轻人,甚至刚刚工作不久,也贸然来个“华丽转身”——辞职走人。
然而,当我们拿起现实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那些具体的“离去”,就会发现不少年轻人的离职,只因受不了一时的小委屈,理想与情怀只是被作为逃避的华美掩饰罢了。
的确,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委屈,有的人选择的不是面对,而是逃避。
问题是,世上还有不受一丁点委屈的人生吗?还有一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吗?假若每受委屈而躲避,则人生将无处可逃。
在一定意义上说,受不得委屈,也就难有“诗和远方”。
人生的炫彩少不了委屈的纠缠。
在文学写作中有一种说法叫“古老的敌意”,意指作家如果一生境遇太顺,沉湎于安逸生活,那么,他将很难创作出真正传世的伟大作品。
正如写就《红楼梦》的曹雪芹,陷于困顿沦落之间,依然坚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贡献出这样一部皇皇巨著。
可以说,正是生前“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莫大困境和委屈,最终成就了他流芳百世的身后之名。
对于普通人来说,虽不会遭遇曹翁那种盛衰逆转式的极端命运,但日常生活从来就是制造各种委屈的高手,它所能提供的委屈品目繁杂、款式众多:比如努力被否定,辛苦得不到认可,隐忍之后换不来理解,一片真心不被接纳,默默付出没有成果……并且生活对之一律解释欠奉。
在一定意义上说,面对委屈,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有的人容得下委屈而成其大,盖因其胸怀襟度得以被委屈撑大;有的人受不得委屈而处其微,实因格局不够而被委屈撑破。
作家海明威写道:“一个人生来并不是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人生在世,确然需要这么一点精气神。
面对委屈、挫折、困境,不是选择逃避,而是以勇敢与微笑去面对;不是选择认命与沉沦,而是不屈沉着以进取。
换言之,既然委屈是人生旅途上如影随形的种种难关,唯有认认真真去过好每一关,我们才能脱胎换骨,不断抵达自由的境界。
相反,在生活的此处过不了这一关,就别想在生活的别处能过好这一关。
一定程度上,面对委屈的姿态,就是一个人行走世界的基本步态;对委屈的消化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看世界”的襟度。
100多年前,曾国藩求学衡阳,同舍一名杨姓同窗,家中有权有势,读书时就对他百般刁难。
曾中举后,他更是大发雷霆,责难曾的书案抢了他的好风水。
当大家纷纷为曾鸣不平时,曾却劝解众人,不要为这点小事再与之争论。
可以说,只有吞得下生活的小委屈,才能吐得出人生的大格局。
作家史铁生曾言:“此岸永远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就要坍塌。
”正是现实世界的不完美,呼唤着我们用人性的完美去铸就彼岸的殿堂。
世界有多大,看你受得住多少委屈;人生有多精彩,看你有多大格局。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 6 月 1 日 04 版)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中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成为了年轻人辞职的主要理由。
B.通过现实的放大镜,我们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不少年轻人的离职只是因为受了点小委屈。
C.在一定意义上说,只想躲避委屈,将无处可逃;受不得委屈,那么就很难有“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