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粘帚霉多菌灵耐药性菌株的筛选
- 格式:pdf
- 大小:181.48 KB
- 文档页数:3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1、细菌耐药表型检测: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根据 NCCLS 标准,通过测量纸片扩散法、肉汤稀释法和 E 试验的抑菌圈直径、 MIC 值和 IC 值获得。
也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检测:(1)耐药筛选试验:以单一药物的单一浓度检测细菌的耐药性被称为耐药筛选试验,临床 上常用于筛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中介的葡萄球菌、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及氨基糖 苷类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等。
( 2)折点敏感试验:仅用特定的抗菌药物浓度(敏感、中介或耐药折点 MIC ),而不使用 测定 MIC 时所用的系列对倍稀释抗生素浓度测试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称为折点敏感 试验。
(3)双纸片协同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是主要用于筛选产超广谱B 兰阴性杆菌的纸片琼脂扩散试验。
若指示药敏纸片在朝向阿莫西林 扩大现象(协同),说明测试菌产生超广谱B -内酰胺酶( 4)药敏试验的仪器化和自动化: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如:Microscan 等运用折点敏感试验的原理可半定量测定抗菌药物的 MIC值。
2.B -内酰胺酶检测: 主要有碘淀粉测定法 ( iodometric test )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 ( nitrocefintest )。
临床常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B -内酰胺酶试验可快速检测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 菌、卡他莫拉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
如B-内酰胺酶阳性,表示上述细菌对青霉素、 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耐药; 表示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 (包括氨基、 羧基和脲基青霉素) 耐药。
3.耐药基因检测:临床可检测的耐药基因主要有:葡萄球菌与甲氧西林耐药有关的MecA 基因,大肠埃希菌与B -内酰胺类耐药有关的 blaTEM 、blaSHV 、blaOXA 基因,肠球菌与万古 霉素耐药有关的 vanA 、 vanB 、 vanC 、 vanD 基因。
检测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的方法主要有:PCR 扩增、PCR-RFLP 分析、PCR-SSCP 分析、PCR-线性探针分析、生物芯片技术、自动 DNA 测序4.特殊耐药菌检测(1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测:对 1u g 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W10伽,或其MIC > 4u g/ml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对 1u g 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W17 mm,或MIC > 0.5u g/ml 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被称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MRS )。
环境中抗药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研究作者:阎春兰央青卓玛韦英美王涛雷世庭王磊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8年第10期摘要:采用革兰氏染色技术、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筛选自土壤中的抗药菌株进行鉴定;测定菌株的生长曲线了解菌株的生长情况;耐药性和抑菌性试验检测菌株的特性。
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1种抗药菌株,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贪噬菌属(Variovorax)、溶杆菌属(Lysobacte)和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等。
其中,菌株XC-10、XN-4、XN-5和XN-6等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等细菌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1种菌株分别对终浓度为10 μg/mL壮观霉素和20 μg/mL氨苄青霉素等具有显著的耐药性。
关键词:抗药菌株;分离鉴定;16S rDNA;抑菌特性中图分类号:Q93-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10-0060-05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8.10.014Isolation,Identification and Antimicrobial Traits of AntibioticResistant Strains in EnvironmentYAN Chun-lan,YANG-QING Zhuo-ma,WEI Ying-mei,WANG Tao,LEI Shi-ting,WANG Lei(College of Life Sciences,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 430074,China)Abstract: By using Gram stain, physiological property and phylogenetic trees based on 16S rDNA,the different antibiotic resistant strains which were screened and isolated from soil were identified. Then the growth chart of strains were measured,and the drug resistance and the antimicrobial characteriatics were dete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1 antibiotic resistant strain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soil. According to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hylogenetical analysis of 16S rDNA,these strains were determined to belong to Pseudomonas, Variovorax,Lysobacte and Brevibacillus. And the strains of XC-10,XN-4,XN-5 and XN-6 had different inhibitory effects on the growth of bacteria such as Staphylococcus aureus,Bacillus subtilis,and Micrococcus luteus. Screened had obvious inhibiting effect on six common indicator strains. The 11strains all showed significant drug-resist ance to the final concentration of 10 μg/mL spectinomycin and 20 μg/mL ampicillin.Key words: antibiotic resistant strains;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16S rDNA;antimicrobial characteriatics抗生素是在动植物或者微生物上提取的能够杀灭病菌的代谢产物[1],是人类对抗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
大肠杆菌抗药性菌株的筛选【实验目的】掌握微生物变异的原理,学习用梯度平板法分离抗药性突变株。
【实验原理】基因突变可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许多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对微生物都有诱变作用。
基因中碱基顺序的改变可导致微生物细胞的遗传变异。
这种变异有时能使细胞在有害的环境中存活下来,抗药性突变就是一个例子。
抗药性突变株是指野生型菌株基因突变产生的对某些化学药物的抗性变异类型,可在加有相应药物的培养基平板上选出。
抗药性突变是DNA 分子的某一特定位置的结构改变所致,有药物的存在无关,药物的存在只是作为分离某种抗药性菌株的鉴别手段。
在含有一定浓度抑制生长的药物平板上涂布大量的细胞群体,极个别抗性突变的细胞在平板上长成菌落。
纯化后进一步进行抗性试验,就可以得到所需的抗药性菌株。
为了便于选择适当的药物浓度,分离抗药性突变株常用梯度平板法。
本实验用梯度平板法分离大肠杆菌抗链霉素、青霉素和红霉素突变株。
【实验器材】大肠杆菌 ; LB液体培养基; LB琼脂培养基;链霉素、青霉素和红霉素;70%乙醇;无菌吸管,烧杯,试管,玻璃涂棒,水浴锅等。
【操作步骤】1.接种大肠杆菌与盛有5ml L B培养液的试管中,37℃震荡培养24h。
2.在水浴锅中融化LB培养基。
3.倒10ml已融化不含药物的LB琼脂培养基于无菌培养皿中,将培养皿一端垫起使培养皿表面在垫起的一端刚到培养皿的底与边的交界处凝固。
4.在凝固的平板底部高琼脂一边标上低,放平后在底层培养基上分别加入每毫升含有100ug链霉素、青霉素和红霉素的LB琼脂培养基10ml,凝固后制得链霉素浓度从0到另一端的100ug∕ml 的梯度平板。
5.用1ml无菌吸管吸取0.2ml大肠杆菌培养液加到梯度平板上。
用无菌玻璃涂棒将菌液均匀涂布到整个平板表面。
如用蘸有乙醇并经火焰灭菌的玻璃涂棒,可在火焰旁或伸进培养皿在板盖上充分冷却以免烫死细胞。
6.将平板于37℃培养48 h.7.选择1—2个生长在梯度平板中部的单个菌落,用无菌接种环接触该菌落朝高药物浓度的方向划线。
哈茨木霉多菌灵耐药性菌株的筛选
鲁海菊;刘云龙;张云霞;杨海艳
【期刊名称】《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5(020)003
【摘要】用紫外线诱变哈茨木霉菌株,通过多菌灵耐药性筛选,获得耐药性菌株.为进一步筛选强根际能力木霉菌株提供优选材料.
【总页数】2页(P436-437)
【作者】鲁海菊;刘云龙;张云霞;杨海艳
【作者单位】红河学院生物系,云南,蒙自,661100;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2.4
【相关文献】
1.绿粘帚霉多菌灵耐药性菌株的筛选 [J], 闫晓星;朱天辉;谯天敏
2.哈茨木霉T2菌株耐药性的测定及其对几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J], 程东美;张志祥;区丽文;黄炽坤;刘任
3.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哈茨木霉产生多菌灵抗药性菌株的研究 [J], 于春生;张雨竹;张风娇;宋志儒;杨月;孙冬梅;李敏
4.用于虫生真菌遗传转化的苯菌灵抗性菌株筛选 [J], 赵津津;谢明;张艳军
5.紫外光诱导哈茨木霉产生对多菌灵抗药性的菌株 [J], 田连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耐药性木霉T2菌株的筛选、紫外诱变与药剂驯化
尹婷;徐秉良;梁巧兰;古丽君;李荣峰
【期刊名称】《草业学报》
【年(卷),期】2013(022)002
【摘要】为获得对杀菌剂有抗药性的菌株,首先测定了深绿木霉T2菌株对6种常用杀菌剂的抗性,选择出了最敏感的杀菌剂速克灵.同时通过紫外光照射挑选出突变菌株,并在不同浓度的速可灵(50~800 μg/mL)培养基上驯化,最后得到了4株对速克灵抗药性较强的菌株:T2-1,T2-2,T2-5和T2-6.10次转化、菌落生长速度测定、产孢数量的测定和对灰葡萄孢菌的拮抗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此4个菌株生物学特性稳定,其中T2-6菌株显著优于其他3株.
【总页数】6页(P117-122)
【作者】尹婷;徐秉良;梁巧兰;古丽君;李荣峰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8.1
【相关文献】
1.哈茨木霉T2菌株耐药性的测定及其对几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J], 程东美;张志祥;区丽文;黄炽坤;刘任
2.微波和紫外诱变对木霉T-YS菌株生长的影响 [J], 程开勇;毛维兴;徐秉良;刘永红;
郭耀霞;陈晶;张禄;张树武
3.木霉耐盐突变菌株的紫外诱变选育 [J], 张树武;徐秉良;刘佳;石成才
4.紫外诱变原生质体选育碱性蛋白酶高产菌株的研究──1出发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J], 冯清平;沈剑敏;高燕
5.DS 9701菌株的紫外诱变及PHB解聚酶高产菌株的筛选 [J], 马晶;陈珊;何艳;刘东波;夏红梅;次素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收稿日期:2007211215作者简介:刘冰花(19702),女,陕西西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生物化学教学及生物制药研究。
黏细菌的筛选及其抗菌活性的初步分析刘冰花(成都大学医护学院,四川成都610015)摘要:为了从黏细菌中筛选生物活性物质,以兔粪、腐木为原料,采用选择培养基、加热、冷冻等方法分离到3株黏细菌;重点研究了1号菌,发现1号菌胞外物、胞内物均具有抗菌活性,且抗菌谱不同,其中胞外物对G +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胞内物对部分G +细菌及G -细菌有抑菌作用,两者对真菌均无抑菌作用。
将1号菌胞外物进行薄层层析和硅胶柱层析,得到了抑制放线菌生长的单一组分。
关键词:黏细菌;筛选;抗菌活性;纯化中图分类号:Q93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3268(2008)0420111204Screening of Myxobacteria and Preliminary Analysis ofIts Antibiotic ActivityL IU Bing 2hua(School of Medicine and Nurse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610015,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creen the bioactive compound from Myxobacteria ,three strains of Myxobacteria were obtained from dung of hare and rotting wood by means of selective medium ,heating treatment and freezing treatment ,etc.The antibiotic of the No.1strain intracellular and exterior was detected by filter paper method.Both the interior and the exterior matter of the No.1strain had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showing different antibiogram.The intracellular matter inhibited both the growth of Gram 2positive bac 2teria and some Gram 2negative bacteria ,such as Escherichia coli ,but the bacteriostatic activity to Gram 2negative bacteria was more powerful.Neither the interior nor exterior matter of the No.1strain cell in 2hibits fungus.The antibiotic of the No.1strain extracellular was isolated by thin 2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and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An anti 2S treptomyces microf lavus active component was obtained by purification with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K ey w ords :Myxobacteria ;Screen ;Antibiotic activity ;Purification 黏细菌是最高等的原核生物类群,是以滑动方式运动的具有复杂的多细胞行为的革兰氏阴性细菌[1]。
1变形杆菌属对多粘菌素B/粘菌素耐药。
2普罗威登斯菌属对除了阿米卡星和链霉素外的所有氨基糖苷类耐药,对四环素耐药。
3沙雷菌属对呋喃妥因耐药。
4铜绿假单胞菌还对卡那霉素、新霉素、复方新诺明天然耐药。
F列细菌也对
唑胺天然耐药
常见
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杜氏念珠菌、暗色霉菌(链格孢属、离蠕孢属霉属)对表中所列抗真菌药物无天然耐药.。
参考文献
1 CLSI2011
2 EUCAST Expert rules in antime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version 1 ,April 2008.
3马越,李景云,金少鸿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国抗生素杂志,2005,30(12): 763.
4 Jay P. Sanford著;范洪伟等译.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新译第39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弯孢霉属、外瓶
2009.。
关于筛选抗耐药性大肠杆菌的中草药抑菌实验中草药作为我国特有的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其低毒、无药物残留、耐药性发生率低的独特优势,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上,用来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因此中草药的抑菌效果研究是目前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我们通过筛选有效抑菌实验抑制耐药性大肠杆菌生长,为选择敏感中草药治疗耐药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中药:黄芩购自广西一心药业百色连锁店。
(2)菌种:耐药性大肠杆菌由右江民族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分离、鉴定、保存。
经青霉素和红霉素的标准药敏纸片(购自杭州天和生物有限公司)测定为耐药。
(3)试剂:M-H培养基、NS购自杭州天和生物有限公司。
(4)其他材料:滤纸、培养皿、棉签等购自杭州天和生物有限公司。
1.2 方法1.2.1 煮沸法提取药液[1]:黄芩50 g加水过药面,文火煎煮,煎煮时间第一次1.5 h,第二次40 min,第三次30 min。
将3次药液合并后浓缩为100 ml(相当于每毫升0.5 g生药),再取第一次浓缩液10 ml,将其浓缩为5 ml的二次浓缩液(相当于每毫升1.0 g生药)。
将第二次浓缩液保存备用。
1.2.2 自制药敏纸片:制作直径6 mm的滤纸纸片,高压灭菌后烘干,然后把滤纸片浸泡于第二次浓缩液中过夜,60 ℃烘干箱烘干,无菌保存备用。
1.2.3 K-B法药敏试验[2]:(1)按每1000 ml蒸馏水称取Muller-hinton Agar 38 g配备M-H琼脂,按每个平皿(直径9 mm)25 ml进行分装。
(2)将孵育16~24 h 的菌种分别接种生理盐水试管中,校正浓度至0.5麦氏标准(相当于 1.0×108 CFU/ml)。
(3)用无菌棉签拭蘸取菌液,在试管内壁旋转挤去多余菌液后在M-H 琼脂表面均匀涂布接种3次,每次旋转平板60度,最后沿平板内缘涂抹1周。
(4)平板在室温下干燥3~5 min后用无菌镊子将药物纸片紧贴于琼脂表面,置35 ℃孵育16~18 h。
三种植物病原真菌对精纯多菌灵和嘧菌酯的抗性筛选
摘要:用含精纯多茵灵和嘧茵酯的培养基分别对水稻纹枯病茵、水稻稻瘟病菌、油菜茵核病茵进行室内抗药性筛选。
发现水稻纹枯病菌随着筛选代数的增加,其EC50值上升明显,第12代对精纯多菌灵和嘧菌酯的抗性倍数分别迭25.2倍和127.0倍。
水稻稻瘟病茵随着筛选代数的增加,其EC50值变化不明显,第15代对两种药剂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2倍和1.1倍。
而油菜茵核病菌随着两种药剂的筛选,在含药培养基(药荆浓度为初发菌株的EC50)上的生命力迅速降低,抗性筛选无法进行。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茵:油菜菌核病菌;精纯多菌灵;嘧菌酯;抗性筛选
中图分类号:S4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0)03―0590―02。
耐药菌株的选择及判定背景耐药菌株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对于耐药菌株的正确选择和判定,对于治疗方案的制订和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耐药菌株的选择何时进行选择在治疗过程中,如果病情没有明显好转或出现恶化的情况,我们需要考虑是否出现了耐药菌株的情况。
选择的方法选择耐药菌株的方法包括常规药敏试验、基因测序和分子检测等方法。
其中,常规药敏试验是最为常见的选择方法。
常规药敏试验常规药敏试验是一种通过培养细菌在不同抗生素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判断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的方法。
常用的常规药敏试验包括:抗生素纸片扩散法、细胞碗法、最小抑菌浓度法等。
分子检测在常规药敏试验结果不明确或者纸片扩散法或者细胞碗法已经不能够确定药物敏感性的时候,我们需要采用分子检测。
耐药菌株的判定判断方法判断耐药菌株可以采用临床表现、传统药敏试验、分子生物学及影像学等方法。
其中传统药敏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是最常用的判断方法。
传统药敏试验在药敏试验中,常见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菌素、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途径对细菌的生长和复制进行干扰。
传统药敏试验对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别、药敏试验等操作要求较高,操作繁琐。
不过,传统药敏试验在诊断的精确性上表现较好,是目前诊断手段中的金标准之一。
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目前应用最常见的耐药菌株鉴定的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为利用PCR技术扩增特定基因,判定耐药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好等优点,在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
在耐药菌株的鉴定上,分子生物学方法和传统药敏试验方法组合使用,可以取得更为准确的结果。
耐药菌株的选择和判定对于临床治疗的成功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选择和判定方面,我们需要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以便实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虽然诊断方法不断更新,但在实践应用中,仍然需要各种方法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完成对耐药菌株的选择和判定。
7种杀菌剂对菌草食用菌4种病原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作者:李晶林雄杰吴舒婷曾娟鸿林占熺鲁国东来源:《热带作物学报》2018年第08期摘要为筛选有效防止菌草食用菌病原真菌的藥剂,本研究选用7种杀菌剂对菌草食用菌4种病原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
采用菌落直径法对4种病原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计算毒力回归方程。
7种供试杀菌剂对菌草食用菌4种病原真菌的作用效果中,百菌清对哈茨木霉的抑制作用最好,EC50值最小为0.291 4 mg/L;多菌灵对蜡孔菌和侧耳木霉的抑制作用最好,EC50值最小分别为0.257 mg/L和1.030 4 mg/L;精甲霜·锰锌对赭曲霉的抑制作用最好,EC50值最小为9.233 4 mg/L。
百菌清、咪鲜胺、多菌灵和精甲霜·锰锌对4种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建议生产上将这4种药剂轮换使用,以有效控制菌草食用菌病害。
关键词菌草;食用菌;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中图分类号 S435.673 文献标识码 AAbstract In this study, we described the indoor toxicity of seven fungicides to four fungal pathogens of JUNCAO mushroom diseases using the method of colony diame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ven fungicides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fungal pathogens. The chlorothalonil had the best inhibitory effect on Trichoderma harzianum, and the EC50 value was 0.291 4 mg/L. Carbendazim had the best inhibitory effect on Ceriporia lacerata and Trichoderma pleuroticola, and the minimum EC50 value was 0.257 mg/L and 1.030 4 mg/L, respectively. The manganese zinc had the best inhibition effect and the EC50 value was as 9.233 4 mg/L. Chlorothalonil, carbendazim,manganese zinc coul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four diseases. We suggest that the four fungicides should be used alternately.Keywords JUNCAO mushroom; edible fungi; fungicides; toxicity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8.08.0191983年,福建农林大学林占熺团队开展利用人工或野生草本植物代替阔叶树栽培食用菌,并于1986年获得成功,从而发明了菌草栽培食用菌技术。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绿僵菌抗药性菌株的驯化选育毕业论文任务书沈阳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审批表毕业论文指导记录沈阳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考核表论文题目:绿僵菌抗药性菌株的驯化选育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前言 (3)1材料与方法 (5)1.1材料 (5)1.1.1 供试病原菌 (5)1.1.2 供试药剂 (5)1.1.3供试培养基 (5)1.1.4仪器及用品 (5)1.2试验方法 (5)1.2.1绿僵菌对嘧霉胺抗药性菌株的诱导 (5)1.2.2 绿僵菌菌株抗药性水平的确定 (5)1.2.3绿僵菌的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产孢量的比较 (6)1.2.4 绿僵菌的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丝生长速率的比较 (6)1.2.5 绿僵菌抗性菌株的遗传稳定性 (6)2 结果与分析 (6)2.1绿僵菌对嘧霉胺抗药性菌株的诱导 (6)2.2绿僵菌菌株抗药性水平的确定 (7)2.3绿僵菌的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产孢量的比较 (7)2.4 绿僵菌的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的比较 (8)2.5 绿僵菌抗性菌株的遗传稳定性 (9)3结论与讨论 (10)3.1 结论 (10)3.2 讨论 (10)参考文献 (13)致谢 (14)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摘要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半知菌类、丛梗菌目、丛梗霉科、绿僵菌属,具有广谱性。
绿僵菌对寄主的入侵是寄主与病原菌之间的生理生化作用的综合结果,可通过体壁、气门、消化道等多种途径侵染宿主,其中体壁途径是主要方式。
本文研究嘧霉胺驯化诱导绿僵菌产生抗性菌株,研究绿僵菌对嘧霉胺的抗性风险。
绿僵菌在含嘧霉胺的培养基上经逐代驯化,获得了抗嘧霉胺的菌株R1、R2、R3、R4,经抗药性水平测定,R1、R2、R3、R4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0ug/ml,100ug/ml,500ug/ml,1000ug/ml四株抗药性菌株均为对嘧霉胺的抗性菌株。
本文比较了抗药性菌株和敏感性菌株的生物学性状。
链霉素耐药细菌的分离及鉴定摘要:本实验对江和河道水源中链霉素耐药细菌的分离及鉴定,判断水体的链霉素污染情况。
实验先通过含链霉素及不含链霉素的LB固体培养基培养、计数、筛选有耐药性的细菌,再采用连续梯度稀释法纯化、16S rDNA扩增法进行分子鉴定,完成对耐药菌初步鉴定。
实验结论对预防和减缓水源耐药性细菌问题,为以后耐药性机制的研究及寻找新型抗生素积累菌种资源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链霉素耐药细菌分离鉴定链霉素(streptomycin)是一种氨基葡萄糖型抗生素,属于氨基糖甙碱性化合物,分子式C21H39N7O12。
链霉素能与30s亚基结合并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多个环节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
其结构为一分子链霉素胍和一分子链霉双糖胺结合而成的碱性苷。
链霉素为白色无定形粉末,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水解成链霉胍和链霉双糖胺,进一步水解可得到N-甲基-L-葡萄糖胺。
在弱碱性情况下也可以水解得到链霉胍和链霉双糖胺,但进一步水解即将链霉糖部分重排为麦芽酚,麦芽酚可以跟Fe3+反应生成紫红色配合物,这是链霉素的特有反应,可用于其鉴别,亦可用作含量测定。
链霉素分子中还有醛基,可以被氧化剂氧化而降低抗菌活性。
细菌耐药性也称细菌抗药性,是指细菌能抵御抗生素影响的能力。
细菌耐药性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
固有耐药性也叫做天然耐药性,是细菌对抗菌药的天然不敏感,由于具有这种特点的细菌不具有药物的作用靶点而产生耐药性。
获得耐药性是细菌在长期接触抗菌药物情况下发生变异,从而获得耐药性。
这种耐药性包括交叉耐药性、单向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
细菌获得耐药性发生的机制可分为遗传学机制和生化机制。
目前由于大量地使用链霉素,导致链霉素在一些食品和生物体中有残留。
含链霉素废水排入天然水体中,是链霉素的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关键原因。
链霉素的残留又是导致耐药细菌产生的重要原因,所以必须对环境、农产品和食品中链霉素残留量进行检测,避免链霉素通过食物链在某一生物体内积累。
四种不同植物病原真菌与多菌灵抗药性相关基因突变的比较李红霞,陆悦健,王建新,周明国(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摘要:克隆了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 )、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辣椒炭疽病菌(Col 2letotrichum gloeosporiodies )和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4种病原菌的9个菌株的β2微管蛋白基因,进而与典型模式菌粗糙麦孢霉(Neurospora crassa )进行序列比较。
结果表明,4种病原真菌β2微管蛋白序列与粗糙麦孢霉具高度同源性;油菜菌核病菌、辣椒炭疽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β2微管蛋白198位氨基酸由G lu 突变为Ala ,是导致上述病原菌产生对多菌灵(M BC )抗药性的主要原因;突变位点和突变类型与其他抗多菌灵真菌一致,且与乙霉威(NPC )之间存在明显负交互抗性。
但小麦赤霉病M BC S 和M BC R 菌株的β2微管蛋白序列完全一样,且与NPC 之间不存在负交互抗性。
有关小麦赤霉病菌产生抗药性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植物病原真菌;多菌灵;抗药性;突变中图分类号:S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030(2002)03004104Comparison of mutations in the β2tubulin gene that confer resistance to carbendazim in four plant pathogenic fungiLI H ong 2xia ,LU Y ue 2jian ,W ANGJian 2xin ,ZH OU Ming 2guo(K ey Laboratory of M 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Plant Disease and Insect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Nanjing Agric Univ ,Nanjing 210095,China )Abstract :β2tubulin genes from 9strains of 4carbendazim (M BC )2resistant plant pathogenic fungi ,including Fusarium graminearum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dies and Botrytis cinerea were cloned.The nucleotide sequences and their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genes from typical M BC 2resistant fungus ,Neurospora crassa.The partial sequences of the gene and protein from the 4plant pathogenic fungi were highly hom olog ous to those from N.crassa.Sequence comparis on between M BC 2sensitive (M BC S )and M BC 2highly 2resistant (M BC HR )is olates of S.sclerotiorum , C.gloeosporiodies ,and B.cinerea revealed a single point mutation ,which leads to change at amino acid position 198from glutamic to alanine acid.This mutation was the same as those identified in M BC 2resistant field is olates of other phytopathogenic fungi ,and there existed obvious negative cross 2resistance between M BC and diethofencarb (NPC ).H owever ,the amino acid of M BC S of F.graminearum was the same as that of M BC R ,and there was no negative cross 2resistance to NPC.S tudy on the reas on of carbendazim 2resistance in F.graminearum w ould be conducted.K ey w ords :plant pathogenic fungi ;carbendazim ;pesticide resistance ;mutation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作为一类高效、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在生产上应用,解决了保护性杀菌剂的环境毒性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对用药技术和用药时间的要求,提高了病害的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