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37.77 KB
- 文档页数:2
酒店管理专业关于“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行性研究作者:王珊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5年第5期王珊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目前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学校与企业对接不强,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企业对专业教师培养力度不够等等。
如何能够真正让学校与企业对接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笔者认为中国高职院校要想真正做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就必须吸取西方先进得教育理念,取其精华,专心研究,制定完善的方案,以便为行业输送更优质的人才。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酒店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如果想紧追酒店管理行业的脚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备扎实的现代酒店管理理论的同时还得有较强的酒店管理和实务操作能力。
我国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层次与方法。
积极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使学生真正走出课堂将理论知识落到实处,掌握相关的行业要求和技能。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理论教学多于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如何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酒店管理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与酒店行业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什么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一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办学模式,在国际上,此种办学模式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与工作的相互融合,也就是在学中做,做中学。
世界合作教育协会把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定义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够很快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实践很好的掌握所学的文化基础知识。
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现状(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特色欠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不太科学,缺乏鲜明的特色,无法满足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上的要求。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酒店管理专业是高职院校中的一门特色专业,培养学生在酒店行业中的管理能力和运营技术。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校企合作成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之一。
本文将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进行研究。
一、校企合作模式的背景和意义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是强调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与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校企合作模式的背景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符合:校企合作可以帮助学校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需求,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2. 提供实践平台和资源支持: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更早地接触实际工作,学到更多的实践技能。
与此企业可以提供实践平台和资源支持,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潜力。
3. 增加毕业生就业机会:与企业合作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也更倾向于选择有实践经验、适应能力强的学生,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方式1. 企业实习: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习,接触实际工作场景,学习实际操作技能。
2. 企业导师:学校聘请企业从业人员担任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导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实践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培训。
3. 企业课堂:学校邀请企业的专业人员来学校进行授课,介绍酒店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实践经验。
学生直接听取行业专家的讲解,提高专业素养。
4. 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项目: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酒店管理方面的研究项目,深入挖掘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校企合作模式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有着明显的提升和积极影响。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酒店行业,并且能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酒店管理方向校企合作模式及必要性探讨作者:叶飞飞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06期摘要:酒店企业在人才选择时,往往需要的是实用性和技能型人才,然而目前很多具有酒店管理相关专业的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往往只具有相关理论知识,实践应用技能十分匮乏。
本文就这种现状提出了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打造实用性、技能型、行业全面型人才,并且通过调研法和比较分析法分析论证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同时结合教学及酒店管理工作经验,从事实出发给出了校企合作具体方式的建议及问题应对措施。
关键词:校企合作酒店管理高校教育模式一、高校現有培养模式下酒店管理人才的局限性偏差1.人才培养定位偏差。
酒店行业在服务、综合、波动性等要求较高的特点决定了它对酒店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并且酒店业发展至今多样化越发明显,这要求设有酒店管理专业的相关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必须要考虑酒店业的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有目的地培养。
许多相关院校在开设酒店管理专业时往往都落入经验主义的陷阱中,一味的参照历史经验或者横向院校经验,缺乏自己必要的市场调研。
这样的结果,要么是将人才培养定位成“空中楼阁”,要么就是脱离时代需求。
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无疑是面向酒店管理服务的,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在“管理”方面下足了工夫,但是却忽略“服务”,这不单是技能培养的缺失,同时也是对学生的错误引导,这种模式下会让学生逐渐把自己仅仅放在管理层人才去思考问题,而忘记了酒店业在服务领域要求更高的特殊性。
结果往往因为这样的培养定位偏差使学生产生心理落差而不能适应酒店管理工作。
2.酒店行业职位满足率低与酒店管理专业待就业毕业生高的矛盾。
近年来,我国酒店业发展迅猛,年增长率近10%,大型高端酒店的增长速度甚至接近15%。
这无疑表明酒店业对于相应管理型人才的需求量也是日益增加的并且增长速度还很快,但是在这种人才需求增加的背景下,调查表明相关职位满足率并不高,甚至可以说偏低。
思考2023-11-07contents •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现状•校企合作改革目标与方向•改革的具体措施与方法•实施改革的具体方案与步骤•预期成果与影响•校企合作改革面临的挑战与问题目录01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现状1当前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23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订单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实习实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企业从中选拔优秀人才。
实习实训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二级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学生毕业后优先进入企业工作。
共建学院模式针对性强,企业参与度高,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就业率高。
缺点:合作企业数量有限,学生就业选择面窄。
订单培养模式优点现有模式的优缺点分析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实际工作环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缺点:企业参与度相对较低,选拔优秀人才效果有限。
实习实训模式优点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参与度高。
缺点: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合作成本较高。
共建学院模式优点03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不合理现象,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影响学生就业和企业选拔。
合作中的瓶颈与问题01企业参与度不高部分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度较低,影响合作效果。
02合作机制不健全现有的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导致合作中出现瓶颈和问题。
02校企合作改革目标与方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制定精准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符合酒店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优化课程设置以培养目标为依据,调整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性和职业性,以满足行业需求。
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学习并引入国际先进的酒店管理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010302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与酒店行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设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在理论教学中穿插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
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建构应用摘要:在应用型高校中,酒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专业之一,为培养专业、优秀的酒店管理人才,要加强校企合作,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采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利用多种资源对学生发展实践教学,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其得到有效的锻炼。
本文主要对应用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校企合作模式建构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酒店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校企合作应用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与职业素养,会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使学生充沛得到锻炼。
目前,在校企合作模式中,校内生产性实训是非常实用的人才培养方式。
一、应用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现状〔一〕实训耽搁正常授课目前,应用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习之前会进入到中心实训,以轮班接受训练的方式提高实践技能。
不过,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将不会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训会影响教师正常授课方案。
尽管在酒店培训中,学生可以提高局部实践能力,但却无法完成全部课程。
〔二〕实训指导达不到相应目的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虽然可以得到教师的指导,最终完成实习报告,但一些实训教师却没有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出真正的指导作用。
许多指导教师往往将顶岗指导与岗下培训统一发展,使学生没有得到针对性训练,实训流于形式,学生的技能没有得到有效培养。
实训教师往往是酒店的部门经理或者主管,无法将更多精力花费在指导学生之上。
〔三〕实训不到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进行实训时,往往会脱离教学环境,其所学习的知识无法在训练中得到充沛应用。
学生接受实训时,不足有效的技能拓展时机,只是按照要求在各自岗位上实习,明确岗位职责和要求,不足换岗实训。
尽管在培训过程中,会有明显的课程分类,但学生在毕业时往往只能掌握其中的一项技能,对其他岗位要求与职能只是一知半解。
二、应用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校企合作模式建构〔一〕健全完善的实训管理制度应用型高校具备非常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摘要: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酒店管理专业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需要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本文将从校企合作的意义、模式选择、实施路径等方面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探析。
一、校企合作模式的意义校企合作模式指的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该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环境,增强实践能力和岗位要求的匹配度,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互动:校企合作模式能够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校了解企业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同时使企业能够有计划地培养人才,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3.促进教学研究与实践创新:校企合作模式能够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研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数据支持,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科实践创新,推进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产学研结合模式: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教学实践项目,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学习,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和科研支持。
2.校企共建实践基地模式:高职院校可以与有实践基地资源的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
3.企业专家教师参与模式:通过邀请企业的专家和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工作需求,提高培养效果。
1.建立合作机制:高职院校需要与企业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明确双方的合作目标和责任。
可以通过签订合作协议、设立合作专项基金等形式进行合作。
2.确定合作项目:双方共同确定合作项目的内容和目标,并确定项目的实施方案和时间安排。
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探讨作者:张晓红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以促进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分析了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酒店管理校企合作问题实践策略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017-01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目的是为整个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专业的蓬勃发展,加强校企合作,进行实训教学显得十分必要。
一、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存在问题(一)合作观念僵化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院校仍然延续着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的教学思想,从而导致了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无法有效地完成实践。
除此之外,单一的理论考核也严重阻碍了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
(二)课时安排不当在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中,学校需要根据教学需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实践课程安排,但是目前许多学校在合作中存在着课时安排失衡或实践课程落实困难等问题。
例如通常情况下,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应该为3:2或1:1,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基地和师资力量等因素的限制,许多学生的实践课并不能如期完成,从而使得课时安排形同虚设。
(三)教学方法落后许多教师由于缺乏酒店管理的实践经验,在校企合作中无法形成符合学生发展目标的教学方法,或者仍然将课堂教学方法套用在实践教学中,或者限制了学生实践的空间,或者直接将实践内容布置给学生。
这种方法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从而降低了教学的效果。
(四)学生认识存在误区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岗位对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运行中来,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由于思想上存在误区,或能力上的限制,无法顺利完成企业岗位安排的任务。
例如一些学生由于缺乏职业道德素质,在岗位实践中投机取巧,拈轻怕重,不仅影响校企合作的效果,更影响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研究摘要:近年来,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与外资酒店集团的战略合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酒店合作方培训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还比较薄弱,文章在讨论酒店培训师在高校授课教学质量要求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培训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及所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酒店管理;校企合作;酒店培训师;教学质量高校与酒店合作是指高等院校的酒店管理院系与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人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的各种活动。
研讨酒店培训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质量对于整个高校与酒店合作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一、研究提升酒店培训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意义(一)课堂教学质量的含义课堂教学质量没有一个单一固定的质量标准,它是由多个综合因素组合在一起的一个质量体系。
本文对课堂教学质量定义是指对酒店培训师的教学水平高低和授课效果优劣的综合评价。
课堂教学质量的内容与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其评价体系主要包含教师综合素质能力、职业态度、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管理制度等相关影响因子。
(二)提升酒店培训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一是引导酒店培训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酒店培训师以标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手段为依托,注重语言表达与课堂沟通,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整体的教学效果。
二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职业能力素质。
通过提升酒店培训师的教学质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上课时候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更加牢固,职业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酒店培训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授课人员教学经验不足大部分酒店培训师授课的主线不清晰,重点不太突出,甚至讲故事,讲哪算哪。
教学整体模式较为单一,教学内容偏理论。
酒店培训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是PPT演示,讲授多,交流少,较少涉及案例,部分课程内容过于枯燥,难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讲述内容过于理论化,剖析的不足,不彻底,只是一带而过,并没有更进一步的讲述,没有留下很深印象。
工学结合,起源于英国,在欧美国家发展较早。
2000 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定义其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进一步从名称上总结了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
我国的职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得到中央的支持以来,一直努力培养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职业为导向,具有专业技能与职业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
酒店业作为发展迅速且与市场联系非常紧密的一个产业,对于酒店专业的学生要求自然也与市场要求紧密挂钩。
酒店管理专业作为遵义师范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新成立的一个新专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淘汰机制下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将成为该学院适应市场的一个极具变化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那么,将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该专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或许能帮助遵义师院旅游管理学院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本文首先探讨该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或实习过程中已经出现的种种问题,然后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来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实践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符合市场需求且具备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既是遵义师院旅游管理学院的目标,也是该学院面对的难题。
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状况问题重重,特别是处于西部较偏远地区的遵义师院更是处于一种极度尴尬的局面。
(一)实践教学学时偏少且内容单一在遵义师院旅游管理学院的课程设计中,对于酒店方面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较少,基本没有达到总课时的1/3,这对学生的时间操作能力的达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并且已经开设的实践教学课程并没有结合现今市场上酒店的实际需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应付了事,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的预期目的。
因此,从该学院在各大酒店的实习生状况来看,大多数学生进入酒店实习时不能适应酒店的工作节奏,有学无所用的感觉。
另外,遵义师院旅游管理学院在课程设计上目前只有《餐饮服务技能》、《客房服务技能》这些单一的且课时较少的实践教学,其他课程依然局限于课堂理论的灌输和纸质作业。
学生在学习时不能体会到实际操作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性,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导致部分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产生误解。
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研究一、酒店管理专业实施校企合作的背景一目前国内高星级酒店存在的问题中国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务往来和大众旅游市场井喷增长,酒店行业也迅速发展。
但国内很多酒店的不足之处仍然很明显,在成本控制、服务质量、培训机制、物流配送、企业文化等方面,需要继续改进。
人力资源方面,基层服务员从社会招聘,不能满足高星级酒店技能的要求,而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很少有精通酒店管理的专业人才,星级酒店各个层次的人才都面临供应不足的局面。
二传统教育存在弊端高职院校的学生底子薄,比较好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厌学情绪,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也存着类似的情况。
多年以来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
因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
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不能致用的现象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
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在人才市场上,诸多用人单位希望录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这对一直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但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求学期间就能接触到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各种工作,通过实践,获取工作经验,接受酒店服务管理理念,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在校期间就具备了企业等用人单位录用新员工所需的工作经验和职业能力,而在合作过程中,也可让学校管理人员、教师融入社会酒店服务产业链,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真正提高。
三、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方案一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师走访用人单位,与企业负责人交谈、举行现场专家座谈、发放毕业生问卷调查、企业工地实地考察形式进行专业调研,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汇编,邀请专家来校商讨与评定,依据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内容,优化专业培养方案。
酒店管理校企合作问题分析一、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遇到的问题一难觅志同道合的的合作企业酒店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员工流动率也高,大部分的酒店都需要大量的实习生来弥补人员的空缺,特别是在旺季。
然而,酒店的利益诉求点在于寻找足够的实习生资源以弥补正式员工流动率高以及旺季的人员需求缺口,而且在实践上需要长期的,最好是一年的实习生,岗位也多为客房服务员与餐厅服务员等一线操作岗位,不在于对学生的培养和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
这就出现了酒店缺少劳工,而学校需要酒店共同培养人才,两者在利益诉求方面的矛盾是开展校企合作的最大障碍。
二学校现有规章制度约束了校企合作的发展学校现有的规章制度和教学管理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校企合作所带来的教学体系改革,如对教学计划、教学课时、上课地点、教师的管理等方面的严格规定,不能灵活地适应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需要。
此外,还缺乏支撑和保障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顺利运行的有关机制。
没有学校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保证,无形中给校企合作带来了重重束缚。
三学生对校企合作挑肥拣瘦从校企合作的实践来看,学生对自身的能力和未来的工作期望过高,对学校组织跟酒店的校企合作挑肥拣瘦,不能很好的同时扮演好学生与酒店员工的双重角色,存在从学生到员工角色转变的困难,缺乏责任担当意识,一出现问题便一味的责怪学校安排不当,以各种借口选择放弃。
很多企业的冠名班学生屡屡爽约的现象层出不穷,极大地挫伤了合作企业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合作企业逐渐心灰意冷,所以很多校企合作形式最终都不能够可持续的发展和延伸下去。
校企合作的参与主体——学生都不参与了,更甚者,参与了半途放弃的,使学校和合作企业都陷入尴尬境地,无法再续前缘。
缺乏约束学生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以及校企合作项目自身没没有满足学生的需求是产生此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
四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与误解在组织和安排校企合作项目时,学校还需承担来自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压力与误解。
一提到把学生安排在企业中工作和学习时,学生家长和社会舆论便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学校把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卖给企业,将学生放给酒店后撒手不管,还从中谋取私利,将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良苦用心全部抹杀掉。
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分析【文章摘要】文章针对我院酒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店中校”新模式,相信此模式必能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工作带来相应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酒店管理;校企合作;新模式1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现状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模式,在运行最初运行中,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是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其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逐渐凸显。
1.1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目前,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与多家五星级酒店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但是合作大多只停留在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的层面,致使酒店与学校的合作不冷不热。
所以学校在课程设置、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育标准制定等方面不能得到酒店的协助,另一方面即使接受了我校学生顶岗实多也是酒店哪个部门缺人就把实习生安排在那个部门,没有轮岗,学生工作强度较大。
1.2校企合作稳定性较差酒店管理专业校企间的合作只有一纸校企合作协议,没有特别坚实的关系基础,而维系双方关系需要耗费许多人力、财力和物力,大多都是学校一方积极热情,主动寻求和酒店合作,而主动来学校寻求合作的酒店企业则少之又少。
1.3学生对校企合作企业挑三拣四学生大多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对学校组织校企合作合作更是鸡蛋里面挑骨头,有事没事也找些事,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和一定的担当意识,给酒店的日常管理和工作安排带来诸多不便,间接也挫伤了酒店与学校的合作积极性,酒店逐渐心灰意冷。
2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店中校”模式构建2.1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店中校”模式模型“店中校“模型在传统的顶岗实习2+1模式下创新将学校搬进酒店企业,将一些学校实习实训条件、设备达不到的课程借助酒店的实际设备进行理论指导实践的授课方式呈现出来,是学生易于了解和接受,同时可以更快的适应酒店的实习工作,达到真正的零距离无缝对接。
2.2“店中校”模式的具体内容“店中校“模式的具体内容分如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大一和大二第一学期,学生在校学习人文素养课和专业基础课时间即理论学习阶段,此阶段为学生对酒店企业、酒店行业的了解与认知阶段,岗位职业素质、操作技能训练与养成阶段。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多高职院校采取了校企合作的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
校企合作模式是指高职学校与酒店企业之间建立起的合作关系,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实际、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和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1.资源共享:学校与酒店企业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实践基地和实践机会,提供给学生更好的实践环境和实践资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2.实践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在企业进行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
3.就业机会的增加: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学生的就业难度。
1.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校与企业之间需要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协议或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2.确定合作内容:学校与企业之间需要明确合作的内容和目标,确定学生实习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等。
3.实施实践教学:学校需要根据合作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实践评估和反馈:学校需要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估,提供反馈意见,帮助学生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某高职院校与附近某知名酒店进行了合作,该酒店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并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学校则为酒店提供专业培训和管理咨询。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学校的专业培训和管理咨询也为酒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提高了酒店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学科探索D i sc i pl i nesE xpl or at i on新疆伊犁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王颖菊艾比拜(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伊宁835000)摘要我国酒店业人才流动性大,经常出现用工荒,校企合作办学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已成为星级酒店的一种人才储备的方向。
本文从伊犁河谷的区域经济特点出发,研究了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迫切要求和“半工半读”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实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人才需求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O n X i nj i ang Y i l i H ot el M a nage m ent Pr of es si ona lSchool-ent e r pr i se C ooper at i onM odeW A N G Y i ngj u,A I B i bai(Y i l i V oca t i ona l and Tec hni c al C ol l ege,Y i ni ng,X i nj i ang835000)A bs t r act C hi n a’S hot e l i ndust ry t al e nt has hi g h m obi l i t y,of t en has l a bor shor t age,sc hool ent e r pr i s e co operat i o n i n j oi ntpers onn el t r ai ni ng s chool has be c om e t he di re ct i on of a t al ent-st ar hot e l re s erve s.Thi s ar t i cl e f r om t he Il i R i v er V al l ey r eg i-ona l ec onom i c char ac t er i s t i c s,w e s t udy t he urge nt r equi rem ent of p r of es s i on al hot e l m a nage m ent s chool and s chool-ent e r-pr i s e cooper at i on”w or k-s t udy”s chool-ent er pr i se co operat i o n m o de ope r at i on i n prac t i ce pr obl em s and sol ut i ons.K ey w or ds t al ent r equi r em ent s;school-ent erpr i s e cooperat i on;r unni ng m od e;r es earch1伊犁酒店业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十二五”期间,伊犁河谷为适应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的目标,伊犁州计划四星级以上饭店达到15家(现有5家),其中五星级饭店3家以上(现有0家);星级“农家乐”达到200家(现有110家)。
现有的旅游业从业人员已经出现高流动性,而酒店中层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已经出现多年短缺态势,尤其是旅游旺季,高星级酒店和农家乐都出现用工荒,人难招,服务质量自然也上不去。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但由于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法律法规、行政和行业管理体制的不同,我国职业教育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校企合作运行体系,主要因为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企业追求利润的短期行为,学校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使校企合作机制还停留在浅层次的运行中。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人才以出现极度缺乏,而实行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所以伊犁的职业教育必须结合伊犁州旅游业的实际情况,探寻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才能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应伊犁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酒店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研究过程主要以伊犁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与伊犁大酒店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2012届酒店管理专业班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酒店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过程(即合作运行模式、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等)进行跟踪、分析、归纳、总结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找出适应伊犁地区的饭店行业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同时总结出健康的运行机制。
2.1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办学的开展职业技术学院与酒店的校企合作前期只是局限于学生的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2012年初,广东广厦集团公司伊犁大洒店主动要求联合办学,通过多次协商,学校与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由学校负责招生,企业提供学生三年的所有学杂费及生活费,三年的生活费逐年递增,分别为500元、800元、1200元。
实行“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第一学期在学校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其余时间均在酒店边工作、边学习。
采取淡季上课,旺季上岗的方式。
由学校派专业教师担任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协助酒店进行管理。
教学计划由学校同企业共同制定。
2012届酒店管理专业共招生26人,男生:9人,女生:17人;哈萨克族21人,汉族4人,锡伯族1人。
2.2酒店专业“半工半读”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与研究学生2012年9月入学,直接到酒店进行认知实习一个月。
2012年10月20日返校上课。
2013年元月3日前往酒店工作和学习。
由伊犁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教师担任实习指导老师和班主任。
在“半工半读”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运行过程中,校方多次与企业部门经理共同研究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的设置、学生的管理、学生未来的规划。
通过一年半以来对酒店专业“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获得了大量信息与经验。
3研究结果3.1酒店专业“半工半读”校企合作是以学校为主导的办学模式学校为了培养出与企业零接轨的人才,同企业合作,将学生送到企业直接参与职业实践。
企业提供劳动岗位、一定的劳动报酬,并派管理人员辅导学生适应工作岗位,协助学校教师进行管理,与学校共同评定学生成绩、劳动态度和工作质量等。
学生理论课程的考勤、成绩由学校负责评定,实践操作的学科探索D i sc i pl i nes E xpl or at i on考勤、成绩由酒店相关部门的师傅负责评定,在整个合作办学过程中,学校起着主导作用。
3.2酒店专业“半工半读”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使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受益通过校企合作,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快的提升,部分学生目前已经被提为领班或部长候选人:学校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学生的教育质量得到提高;企业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有了一定的人才储备;学生在服务第一线普遍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操作技能,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也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这种校企合作办学,使得三方受益。
3-3酒店专业“半工半读”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1)校企合作中酒店与学校的目的不同。
学校希望学生在企业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又能有一定的经济收入;酒店想要廉价劳动力降低运行成本。
学校想通过轮岗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而酒店却要熟练工保持服务质量。
这些矛盾与问题充分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学生退学率较高,主要原因有旺季老员工流动性大,学生上岗时间超过协议规定时间,虽然后期有补休或加班费,但工作量增大,工作时间长,不断有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还有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市场化管理,屡次违反酒店制度(如喝酒打架),经过调岗仍然无法达到岗位要求的学生均被企业退回学校,还有的学生擅自离岗主动退学,被企业退回的学生中有3名不愿意退学,只有转到其它专业。
退学和转专业的学生达到了500/o(13人);学生轮岗比例较低,2012届酒店班的学生分布在伊犁大酒店的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保安部、工程部五个部门的9个岗位上,但半年中轮岗的学生只有4人,不足20%。
(2)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需要完善。
①学生管理方式需要调整。
由于师资紧张等原因,实习指导教师在学校有课,只能进行兼职管理,不能随时随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年龄小、心智未完全成熟,又因为具备双重身份,所以出现喝酒、打架、与员工谈恋爱、工作时间晕倒、上岗迟到、擅自离岗等情况,而酒店视其为员工,经常会出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及时排解,出现情绪失控或擅自离岗、离店等现象。
因而“半工半读”的学生在酒店期间必须由指导教师驻店跟班进行管理。
②教学管理需要改革。
企业能积极准备教室、教具,能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提供指导教师,但在教学管理上缺乏主动性,学校又不能进行实时监督;有些课程的开设没有条件,在企业没有场地体育课不能开设,思政课教师紧张,无法到企业授课,学生一方面职业操守和服务技能得到快速提升,但另~方面却出现基础理论不够扎实的现象。
基于以上原因,将学生在酒店的时间调整为第二、四、六学期,第一、三、五学期在学校学习,这使得运行机制更趋于合理。
4研究意义理论意义:有利于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不断发展与成熟;有利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成为高星级酒店、高星级农家乐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储备人才;寻找出较完善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实践意义:找到了适应伊犁酒店业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管理的有效方式;坚持“半工半读”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但学生在酒店的时间调整为第二、四、六学期,第一、三、五学期在学校学习,运行机制更趋于合理化。
(上接第25页)(1),,Q。
):li nf(xo+出。
c),-f(xo)。
,当x:勘+缸时可以变为(2)厂,(‰):l i4旦上丛型。
一X--X o知道了导数的定义式后可以反过来利用导数的定义式求解相关的极限式,如:节‰)_l。
imf(Xo+mA矗x△)工-f(nxo)砌≠o)导数的定义是从实际问题中得来,最后它也返还到实际问题中去,利用导数可以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极值,最值。
如:商品平均成本最小,利润最大化等等问题。
还可以研究函数的凹凸性,拐点。
结合极限求函数的渐近线,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导数去描绘更多函数的图像(基本初等函数以外)。
这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4极限与积分的联系我们通过曲边梯形的面积的计算去引出定积分的定义,主要的思想是“分割取近似,求和取极限”去将曲边梯形的面积用和的极限式去加以表示S=l i m乏厂(考)A x,,然后我们将这个和的极限式定义为函数,(x)在【口,6】上的定积分(I了(工)出),利用和的极限式就等于定积分,我们就可以对有些数列求和的极限将其转化为定积分计算如:!鲤(者+i1西+i1西…+焘)2J。
—南dx,而且我们还知道鄯(x)>10时,定积分的值就是厂@)与工=a,x=6以及瑚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一般情况下厂b)是连续函数,根据连续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性质,我们知道所围成的平面图形是一个封闭的,后来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将定积分的计算化归为积分上下限在原函数中的代数差,极大地简化了定积分的计算,那么这一类积分我们称它为连续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定积分,简称:正常积分或常见积分,最后我们把正常积分推广到反常积分,也就是广义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