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教育与其它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66.56 KB
- 文档页数:2
校企合作订单式模式与定向式模式的可行性对比研究梁心见【摘要】Nowadays,to select an appropriate mode of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 is an urgent problem for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the cooperation patterns are more and more diversified. The order-oriented mode and the directional type mode are two key ways of the deep cooperation in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but until now there have been less comparative studies on two kinds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directional type mode has lower risk and stronger operability by comparatively studying on theconcept,implementation mode,and feasibility of the two modes.%目前,校企合作模式越来越多元化,选择合适的合作办学模式是众多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订单式合作模式与定向式合作模式是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深度合作的两种重要方式,目前学界对于此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研究还比较少。
文章对订单式和定向式两种合作模式在概念、实施模式、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后,认为定向式模式风险更低,可操作性更强,校企双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合作模式。
2011.7“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周治巧摘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使校企紧密合作,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在教育实践中又面临诸多的问题与矛盾。
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探索相应的对策,以优化人才供求结构,发挥职业教育在社会与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作者简介:周治巧,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签订用人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利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的合作办学模式。
这种培养模式将企业与学校以“订单”的方式紧密结合起来,使生产与教学相互依存,共同提高。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顺应了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发展方向,是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要求。
在教育实践中,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在现实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本身具有的优势1.校企合作,降低了学校教育成本(1)设备共享。
经济实力强的企业具有许多先进的、学校财力难以满足的生产设备,教学实践中许多无法实现的基础设施可通过企业的现成资源解决,企业在提供学生实习基地方面的独到优势是一般校内实习基地难以比拟的。
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习,学生既能感受到真实的职场环境,又能感受企业文化,真实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对接平台。
(2)人力资源共享。
企业直接参与学校课程设置等多个环节,学校和企业双方通过协商,使学生除学完规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外,还可以学习企业需要的专业课程,为企业培训节约了人力;当学校有困难时,企业也可以安排技术专家给学生开展培训,以解决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实现校企双方人力资源共享。
2.人才优势,壮大了企业实力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贴近实际,在教育方法上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为企业“量身定制”高素质、高技能的员工,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提供持续的人才保障。
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应用于工程管理专业的探索与思考【摘要】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是促进现代科技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是当今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改革、企业人才库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需要。
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离不开工学结合特色,依赖于校企合作平台。
【关键词】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实践教学1.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概况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之间的协作,“订单式”培养模式是由学生、学校、就业单位共同合作,由企业提出其对未来不同规格人才需求的状况,学校根据企业的需要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企业参与制定人才规格、课程计划、评估考核标准,学生毕业后去企业工作的一种培养方式。
“订单式培养”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
“订单式”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采用订单教育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也是增强学校市场意识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利于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效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强化学生对企业的认同,增强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
企业所需人才能在订单培养集中批次得到解决,缩短企业培训时间,减轻企业“二次培训”的费用;订单式培养不仅仅要重视数量,更注重质量,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企业培养“对口”人才,较好地实现学校与订单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并促进学生和用人单位间的“无缝对接”。
国内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比较研究作者:陈银霞,纪献兵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14期摘要:分析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经验和做法,研究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通过对比,寻找差异,探索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的对策,以期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比较研究;职业教育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006-0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人才的培养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发达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种办学模式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办学的成功经验之一,它是指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合作,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
研究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有益于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新形势下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的办学经验,研究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探索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的对策,以期对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办学的主要模式和经验(一)主要模式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办学比较早,常见的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主要有:德国双元制模式是企业与行业协会主导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典范,较好地解决了学校和企业两种环境和运行体系的衔接问题,是以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类型。
它的运行机制主要为企业提供培训岗位,学员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学员学习阶段的优劣将决定他今后能否被企业录用。
在德国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按照行业标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实现企业实践技能培训和学校理论学习的有机结合。
德国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非常注重实效,建立起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是长期、稳固和紧密的。
[1]“双元制”教育为德国的经济社会培养了大批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技术人才。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一,职业培训在企业和学校两个场所进行,但以企业培训为主,突出职业技能培训。
2007年10月21日旬刊总第286期TotalNo.286Oct.21,2007培训与就业PEIXUNYUJIUYEZHONGGUOZHIYEJISHUJIAOYU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一、内容概述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体现在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
我校的订单式培养(以下简称“订单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工学交替、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将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的岗前培训时间提前至在校期间完成,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通过实施“订单式”得以解决。
职业能力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
订单式培养要求高职院校针对用人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师资、技术、设备等方面全面合作。
该模式突出企业全程参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依托企业,充分利用企业实训场所、实验设备、兼职教师、经费、企业前沿信息等各方面资源,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我校经过长期深入的市场调研并与有意向“订单式”的一些单位磋商,自1998年以来先后和广东省机械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实施“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在校期间完成部分理论、实践课程的学习和岗前教育,在此基础上进入协议培养单位继续完成其他课程的学习、实训、轮岗和顶岗实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职业需求与教学的充分融合,使教学更具有较强的目标性和针对性。
为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针对“订单式”协议单位的行业特点以及该单位岗位(群)的需要,学校对所开设的课程及时进行了整合,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通过“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全真的实践环境,使学生从具体工作中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
通过职业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着企业对岗位(群)知识结构的要求来展开,实现了高职院校“技能教育”、“就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
大专订单班的利弊大专订单班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它是为了适应特定群体的需求而设立的一种教育形式。
对于一些非常社会化、特定的人群,大专订单班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但是,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大专订单班也存在一些利弊。
首先,大专订单班的利益之一是它提供了更灵活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只能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表进行学习,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
而在大专订单班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学习方式。
这种灵活性可以使学生更加自主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其次,大专订单班还可以满足一些特定群体的需求。
比如,一些已经就业的人群想要继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但是由于工作的原因无法参加全日制的教育,他们可以选择参加大专订单班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
这种教育模式能够帮助人们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并且还能够根据个人的工作时间和需要灵活安排课程。
然而,大专订单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弊端。
首先,由于大专订单班的学习方式多样化,学生容易出现学习计划的混乱。
如果没有正确的时间规划和学习计划,学生可能会陷入学习中的混乱状态,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其次,大专订单班可能存在授课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由于大专订单班的师资来源广泛,难免会有一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这就需要学生在选择大专订单班时要仔细选择教育机构,以免自己受到不良影响。
另外,大专订单班的学费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比传统的全日制教育,大专订单班的学费通常要更高。
这对于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成为一个负担。
因此,学生在选择大专订单班时,也需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来合理安排学习费用。
综上所述,大专订单班有着自己独特的利益和弊端。
对于特定群体来说,它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满足了一些特殊需求。
但是,也需要注意学习计划的规划、师资水平和学费等方面的问题。
总的来说,大专订单班的利弊是相对的,需要根据个人的需求和情况来进行选择。
Value Engineering 0引言校企合作是由国际普遍认同的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演化发展来的。
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以及澳大利亚TAFE 体系都是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范例。
职业教育需要企业的参与和配合,这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国内的校企合作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企业办职业教育,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学校很快又从企业分离出来,直到本世纪国务院颁布《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后,校企合作又成当今办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目前职业教育院校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校企合作之路。
1我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探索我校自创立至今与企业合作已有二十几年了,先后尝试了顶岗实训、半工半读、引企入校、订单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等合作方式。
始终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就业放在重要的位置,努力实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探索教育与就业对接的有效途径。
通过二十几年的探索我校建立了有效的校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双方“共赢”的局面。
1.1顶岗实训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制为三年制,一般采取“2+1”的培养模式,即学生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年由学校统一联系相应的企业,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开展顶岗实训,学生实训期满后回校参加考核。
我校自1993年开始采用这种模式与企业合作,通过近二十年的实践,我校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与企业“实训—就业”合作网络,这也使得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安排顺畅,实现了招生就业两兴旺。
———————————————————————作者简介:郑珺(1979-),女,浙江三门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普通话测评。
“订单教育”与其它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比较Comparison of Order Form Educa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郑珺ZHENG Jun ;董玲玲DONG Ling-ling(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三门317100)(Sanmen Occupation Secondary Specialized School ,Sanmen 317100,China )摘要:三门职业中专自创立至今与企业合作已有二十几年了,先后尝试了顶岗实训、半工半读、引企入校、订单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等合作方式。
通过比较,认为“订单教育”与其它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有以下共同点:(1)合作的出发点相同;(2)实训的形式相同。
有以下不同点:(1)企业对教育的投入不同;(2)企业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关注程度不同;(3)对学生管理的权重不同;(4)教学计划不同;(5)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式不同。
Abstract:Sanmen Occupation Secondary Specialized School has a long history of more than 20years.We have tried education model such as the internship,work-study combination,order form education,and production-study-research integration.By comparison,I think "order form education"has the following in common compared with other cooperation running mode:(1)the starting point;(2)training form;and has the following differences:(1)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in education;(2)the enterprise ’s concern to the education;(3)the weights of management of students;(4)the teaching plan;(5)employment after graduation.关键词:校企合作;订单教育;异同比较Key word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rder form education ;comparison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217-02能力更差,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同时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
总之,学好专业,不误就业。
2.2.3做好职业规划,提高应聘能力和职业获取能力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就业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在整个大学阶段,鼓励大学生在业余时间多参加一些招聘会,多关注当前社会就业的趋势,并对自己的未来就业方向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这样,就能够在校期间的学习更加油目的性和针对性,并通过目标来激励自己在学习中更加的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
要提前进行简历的制作,以及应对面试的训练,通过提前做好一些就业前的准备工作,做到就业时的万无一失。
2.2.4积极参与学校社团活动,增强实践能力以及适应能力大学丰富的社团文化活动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在集体活动中,参与者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
而作为参与者的学生必须去解决这些琐碎的、甚至超越了学生本身能力的问题,这就锻炼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加社会阅历,从而提高实践能力。
借助社会实践的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注释:①赵昌芝.青海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及对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②朱韶晖.青海藏族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10,(7).参考文献:[1]王宁.大学生学习与就业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2(24).[2]姜苏容.大学生就业心态的研究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33).[3]李建军,张志军.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7(08).·217·价值工程1.2半工半读所谓半工半读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按照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规律的要求,通过校办企业、校企合作等方式,将学校专业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的一种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
我校自2006年开始先后在旅游专业、电子电工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尝试了这半工半读办学模式,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
1.3引企入校学校根据办学需要,引进和建立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生产型实训基地以企业为主体进行管理,学校提前购置必要的设施、设备并提供场地,企业选派技工师傅与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共同进行实习管理和生产管理。
学生定期轮流进入基地进行生产性实习,基地不仅要承担学校教改的实践任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承担企业的生产任务,要求学生在师傅与老师指导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
我校在2007年把台州江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一个生产车间引入学校开始,先后整体引入了浙江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三门乡村酒店,目前学校与这三家企业合作情况良好。
引企入校使部分学生的实训有了真实的场景,这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就业适应性有很大的作用。
1.4订单教育订单教育是指企业根据用人需要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后,由校企双方共同选拔学生、组织教学、考核上岗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订单教育是校企之间深层次的一种合作模式,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转变的发展方向。
我校在2007年由学校找单,与中国星星集团联合开办了“星星机电班”、“星星电子班”,在2010年由企业下单,学校又与三门核电站建设单位联合开办了“核电电工班”、“核电钳工班”、“核电保安班”,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
1.5产学研一体化通常意义下,“产”指产品或产业,“学”指学校的学生,“研”指研究机构对新产品的开发。
产学研一体化即产业、学校、科研相互结合。
产学研一体化通过自办企业、校企结合的方式或学校与规模企业合作,让师生参与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的全过程,实施产学研一体化,使学校的教学特别是实训与企业生产融为一体,使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接轨。
作为浙江省特色专业教研大组组长学校—三门职业中专,基于“三门微型石窗”这一产品的研发、设计与制作,在产学研一体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在特色专业建设中初步形成“研发一种产品、开设一个专业、兴旺一个产业”的产学研一体化办学特色。
2订单教育与其它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比较分析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这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显著特征之一。
各种校企合作模式既有共同之处,也各有自己的特点。
2.1各种校企合作模式的共性2.1.1合作的出发点相同各种校企合作都要坚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的原则,这是合作双方共同的出发点。
2.1.2实训的形式相同在各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最终都要在合作企业的真实工作场境中锻炼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能力,这种实训都是为了减少教育与就业之间的间隙,使学生能尽快成为企业合格的员工。
2.2订单教育与其它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差异2.2.1企业对教育的投入不同在“顶岗实训”模式下,学校则是利用企业现有的设备让学生完成毕业前的综合实训,整个实训企业也派师傅指导,但学生管理仍由学校带队老师负责;在“半工半读”模式下,学生的综合实训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完成,在工学交替中,企业师傅负责现场指导,学校专业老师负责总结提高;在“引企入校”模式下,企业利用学校实训设备生产企业的产品,有的企业也会购买一些设备支持教育;在“订单教育”模式下企业要投入一定人力、物力,如我校与三门核电站建设单位联合的订单班,核电站建设单位不仅要选派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参与专业课教学和实训指导工作,而且要提供实训的专用设备;在“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下,企业即学校,因此教学中所需的设备也就是企业生产所需的设备,一般由企业购置,专业教师也由企业选派。
2.2.2企业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关注程度不同在“顶岗实训”、“半工半读”、“引企入校”模式下,合作企业只关注在实训期间学生为企业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很少关注学生的技能掌握与提高情况;在“订单教育”、“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下,企业从招生、课程设置、教学、就业全过程参与,特别是“订单教育”的毕业生就是企业未来的员工,因此订单企业非常关注所订单学生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