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中英文对照
- 格式:docx
- 大小:14.15 KB
- 文档页数:1
纳兰性德《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
长记碧纱窗外语,秋风吹送归鸦。
片帆从此寄尺涯。
一灯新睡觉,思梦月初斜。
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
春云春水带轻霞。
画船人似月,细雨落杨花。
译文:碧纱窗外,你我惜别时的依依话语还铭记于心,秋风袅袅,却催促着寒鸦归巢。
自此一别,羁旅天涯的我拥着孤灯入梦,在梦中对月思念故园。
燕子来去自如,而我却身不由己,唯有在归家的梦境中携着佳人踏碎春色的旖旎,细数丝雨落花,共享画眉之乐。
作者: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
出生于满州正黄旗。
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
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
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
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
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为《纳兰词》。
赏析:这首词描写春天到来犷,而分别是在去秋薄暮,长别既久,今又相思顿起,故于起句劈头就“长记”别时的情景。
继之又叙别后天涯孤旅之景和凄迷之情。
过片接前意脉,再伸欲归不得,连秋去春归的小燕子都不如的恨憾。
最后宕出一笔,描绘想象中与伊人春光共度的悄景,化虚为实,极其浪漫,这就使小词更富深情远致了。
《临江仙》原文和翻译译文《《临江仙》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临江仙》原文和翻译译文《临江仙》原文和翻译原文: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译文:梦醒时觉得人去楼空为孤寂困锁,酒醉醒来但见门帘低低下垂。
去年春天离别的愁恨滋生恰巧又在此时。
她想起凋残的百花中独自凝立,霏霏细雨里燕子双双翱飞。
记得与歌女小蘋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
通过琵琶的弹奏诉说出自己的相思。
当初想见时的明月如今犹在,它曾照着象彩云一样的小蘋回归。
2、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王安石原文: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①存亡论之。
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②,箕子之说③,徐氏录为得焉。
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
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
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
”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
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
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④。
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
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杀,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以杀忠臣之罪。
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观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
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
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
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
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予甚怪焉。
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何以知其然?吾以情得之。
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
吾闻铉与佑皆李氏臣,而俱称有文学,十余年争名于朝廷间。
《临江仙》原文及译文《临江仙》原文及译文《临江仙》原文及译文1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
天涯海角信音稀。
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
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释】①直自:自从。
②凤凰城:因汉长安城中有凤凰阙,故汉唐时长安又称凤凰城;或曰,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曾吹箫引凤降于京城,故后称京城为凤凰城。
此处指北宋都城汴京。
③擘钗:钗为古代妇女头饰,常充当定情信物,又或在分离时各执一半,以为将来复合之凭证,谓之擘钗,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④破镜:据孟棨《本事诗o情感》载,南朝陈将亡时,驸马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破一铜镜各执一半,为重聚之凭,后果据此团圆。
擘钗、破镜后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分离。
⑤杜鹃:据《成都志》载,蜀中有望帝,名杜宇,身死之后魂化为鸟,是为杜鹃。
⑥塞雁:雁为候鸟,每年春季由北自南迁徙,古时相传有雁足传书之事。
[1]⑦一十四番:一十四年。
【译文】自从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开。
天涯海角信音稀。
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为什么不看见人归来?今年的春天还听杜鹃啼。
年年看塞雁,一十四年回。
【创作背景】该词大约是在公元1141年(绍兴11年)朱敦儒避乱南方时写的,当时正好凤凰城破,词人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慨,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写下了该词。
【赏析】首句“直自”即“自从”的意思。
凤凰城又称凤城、丹凤城。
杜甫《夜》诗:“步蟾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赵次公《杜诗注》:“秦穆公女弄玉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丹凤城,其后号京都之城曰凤城。
”《三辅黄图载》“汉长安城中有丹凤阙,后因称长安为凤凰城、凤城。
”不管从哪一说,凤凰城是代指京城。
这里是指北宋京城汴京。
金兵攻陷汴京,残酷的侵略战争给北宋朝野上下都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当时,无论官吏、士绅、庶民都纷纷逃难,不知多少家庭被毁灭,亲人失散,骨肉分离,这就为第二句提供了历史背景。
“擘钗破镜分飞”,就是指的夫妻离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宋词(中英文对照版)
临江仙 |夜归临皋
作者: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Riverside Daffodils
Returning to Lin’gao by night
翻译:许渊冲
Drinking at Eastern Sl ope by night,
I sober, then get drunk again.
When I come back, it's near midnight,
I hear the thund er of my houseboy's snore.
I knock but no one answers the d oor.
What can I do but, l eaning on my cane,
listen to the river's refrain?
I l ong regret I am not master of my own.
When can I ignore the hums of up and d own?
In the still night the soft winds quiver
on rippl es of the river.
From now on I would vanish with my little boat,
for the rest of my life on the sea I woul d fl oat.。
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集合15篇)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集合15篇)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临江仙·峭壁参差十二峰五代:牛希济峭壁参差十二峰,冷烟寒树重重。
瑶姬宫殿是仙踪。
金炉珠帐,香霭昼偏浓。
一自楚王惊梦断,人间无路相逢。
至今云雨带愁容,月斜江上,征棹动晨钟。
译文峭壁参差十二峰,冷烟寒树重重。
瑶姬宫殿是仙踪。
金炉珠帐,香霭昼偏浓。
一自楚王惊梦断,人间无路相逢。
至今云雨带愁容,月斜江上,征棹动晨钟。
注释峭(qiào)壁参差十二峰,冷烟寒树重重。
瑶姬宫殿是仙踪。
金炉珠帐,香霭(ǎi)昼偏浓。
瑶姬:神女。
霭:云气,烟雾。
这里指香炉的熏烟。
一自楚王惊梦断,人间无路相逢。
至今云雨带愁容,月斜江上,征棹(zhào)动晨钟。
楚王惊梦:即楚王与巫山神女相遇之事。
征棹:即征帆。
谓远行之舟。
棹:摇船的用具,这里指舟船。
赏析这首《临江仙》词,吟咏的是楚王神女相遇的故事。
上片着重写景。
峭壁参差的巫山十二峰,乃神女居住之所。
金炉珠帐,云烟缭绕,描绘出凄清美妙的仙境。
下片抒情。
船行巫峡时,斜月照人。
古代在这里传说的一段风流佳话,触动了诗人的情思。
咏古抒怀,为词的发展开拓了新路。
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2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
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
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译文古往今来北邙山下的道路,黄尘滚滚不知老尽了多少英雄。
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永无尽头。
心中的苦痛能和谁说,放眼把空中的归雁远送。
那举世显赫的功名有什么用?过去实在是错怪了天公。
放声高唱一曲饮尽千杯酒。
身为男子汉,关键在于言行的正确性,而不是以困厄与显达来论定成败。
注释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
格律俱为平韵格,双调小令,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种。
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孟津:黄河渡口名。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下面是分享的苏轼的临江仙经典古诗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篇一】苏轼的临江仙经典古诗及翻译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词牌名:临江仙|朝代:宋朝|作者: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古诗简介《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作于谪居黄州时期,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
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
写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开门,只得“倚杖听江声”。
酒后静立于夜深的长江边,很容易触发联想。
下阕就写酒醒时的思想活动:几经挫折,受尽冤屈;满腹才华,却落得获罪流放的下场。
躲开名利场,乘坐扁舟,归隐江湖。
全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不假雕饰,语言畅达,格调超逸,颇能体现苏词特色。
翻译/译文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
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
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
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
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
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篇二】苏轼的临江仙经典古诗及翻译临江仙·送王缄词牌名:临江仙|朝代:宋朝|作者:苏轼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凭将清泪洒江阳。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殷勤且更尽离觞。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古诗简介《临江仙·送王缄》出自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之手,此词将送别的惆怅、悼亡的悲痛、政治的失意、乡思的愁闷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词人极度伤感悲苦的心绪。
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原文、翻译及赏析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原文、翻译及赏析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五代十国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译文喝完饯别酒,友人们终于挥手别去,常常怨恨这种漂泊不定短暂虚浮的人生。
回首看到如烟似雾的杨柳早已遮断视线。
往前看去,风清云淡,孤雁远征。
孤单的寒日傍晚天空一片酡红。
今夜画船将停在什么地方?只怕夜间潮平水落,泊船岸边,一片清月迷漾。
到酒消人也醒时,那种愁绪倍加难以排遣了。
蜡烛残尽孤枕难眠;五更时轻风吹来激起点点浪花。
《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注释饮散:饮完酒后离散。
离亭:送别的驿亭。
浮生:一生。
古人谓“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
飘蓬(péng):飘浮无定之意。
重重(chóng chóng):一层又一层,形容很多。
暮(mù)天红:指傍晚天空一片酡红。
画船:装饰华丽的船。
多指游船。
淮(huái)月:指照临淮水上空的月亮。
朦胧(méng lóng):模糊不清。
奈:怎奈,奈何。
孤枕(zhěn)梦:这里指孤枕难眠。
五更风:指黎明前的寒风。
《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赏析这是一首写旅愁的小令。
上片开头是:“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词人饮罢饯行酒,与亲故辞别西去,感慨万分,怨恨自己一生象飞蓬那样到处飘泊。
离亭,送别的驿亭。
“浮生”一词,出自《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庄子认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后世相沿称人生为浮生。
这里,词人感慨自己的身世,如今踏上旅途,从此开始了“飘蓬”一般的生活,遥遥水路,漠漠苍天,词人内心极度凄凉,羁旅之恨油然而生。
而这恨又是“长恨”,这就道出了“饮散”“西去”对词人来说并非第一次了,每重演一次,就会增加一分身世飘零之恨。
赵彦春英译李煜《临江仙》
《临江仙》
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
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
玉钩罗幕,
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
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
回首恨依依。
A Riverine Fairy
By Li Yu
Tr. Zhao Yanchun
The spring’s gone, all cherry blossoms turn dry;
The golden butterflies in pairs fly.
West of the small tower some cuckoos cry,
The drapes with a jade hook
Veiled in the dusk mist seems to sigh.
All people gone, the lanes are vacant there,
Just withered grass and hanging smoke, why!
The phoenix burner still sends incence balm,
A silk sash in my hand,
So hard it is to say good bye.
李煜
(937—978),南唐后主。
初名从嘉。
字重光,号钟隐。
李璟第六子。
公元937—975年在位,国破降宋。
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在
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卓绝非凡。
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誉为“千古词帝”。
《临江仙》译文(通用2篇)《临江仙》译文篇1临江仙作者:晏几道文本译文原文文本梦醒时觉得人去楼空为孤寂困锁,酒醉醒来但见门帘低低下垂。
去年春天离别的愁恨滋生恰巧又在此时。
她想起凋残的百花中独自凝立,霏霏细雨里燕子双双翱飞。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与歌女小蘋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
通过琵琶的弹奏诉说出自己的相思。
当初想见时的明月如今犹在,它曾照着象彩云一样的小蘋回归。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临江仙》2002/12/17《临江仙》译文篇2作者简介晏畿道(约1030一约1106) 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
曾任太常寺太祝。
熙宁七年(1074),以郑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事,受株连下狱。
元丰五年(1082),为颍昌府许田镇监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师赐第”(《碧鸡漫志》卷二)。
晁说之曾为撰墓志,已佚。
今人夏承焘撰有《二晏年谱》。
另郑骞有《二晏年谱补正》、《晏叔原系年新考》。
黄庭坚《<小山词>序》谓畿道“磊隗权奇,疏于顾忌。
文章翰墨,自立规模。
常欲轩轾人,而不受世之轻重……遂陆沉于下位”,平生有“四痴”:“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饥寒,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潜心六艺,玩思百家”畿道与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
词作原文临江仙•晏几道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注释]1.却:又、再。
2.小蘋:歌女名。
3.心字罗衣:锈有心字图案的丝罗衣裳。
4.彩云:喻美女,即小蘋。
翻译梦醒时觉得人去楼空为孤寂困锁,酒醉醒来但见门帘低低下垂。
去年春天离别的愁恨滋生恰巧又在此时。
《临江仙》诗词原文及译文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等。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临江仙》诗词原文及译文,希望大家喜欢。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译文] 长恨此身不归我有,何时能忘却逐利争名。
[出自] 北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①,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②,何时忘却营营③。
夜阑风静縠纹平④。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⑤。
[注释]①东坡:地名,在黄州。
苏轼曾盖房舍“雪堂”等五间在此居住因此地名“东坡”,苏轼遂自号“东坡居士”。
②此身非我有:报怨不能按自己的理想去生活。
③营营:来往匆忙,频繁的样子。
这里指为私利奔走操劳。
《庄子庚桑楚》:“无使汝思虑营营。
”④夜阑:夜深。
縠(hú)纹:形容水中细小的纹。
是一种绉纹的纱。
⑤江海寄馀生:指以后要隐居江湖。
【译文】夜间在东坡饮酒,醉后睡下,醒后又继续饮酒,直到大醉酩酊。
归来时时间已到三更。
家童酣然睡去,呼噜声大得象打雷。
怎么敲门也无人答应,只好拄着手仗,走到江边,静听长江奔流的壮阔声。
我常常怨恨,我自身没有自由,什么时候才能忘却名利,不再奔走在名利场面中?夜色渐渐深浓,江风渐渐消停,终于恢复平静。
我将驾着小舟悄然引退,度过余生。
【译文二】夜饮在东坡醒了又醉,归来时好像已是三更。
家童的鼾声有如雷鸣,反复敲门也没有回应,只好拄杖听那江水涛声。
长恨这身子不是我自己所有,何时才能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波光粼粼。
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江河湖海了却余生。
【评点】本篇为词人谪居黄州醉酒抒怀之作,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
词的上片写夜饮醉归情景,“夜饮东坡醒复醉”点明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自然就回家很晚了。
“归来仿佛三更”传神地勾勒词人醉眼蒙眬的醉态,表现纵饮的豪兴与诗人豪放旷达的心境。
末三句写的是词人到达家门口的情景,家童早已睡着,敲门不应,只能“倚杖听江声”。
古诗英译:《临江仙滚滚长江》(明·杨慎)古诗英译:《临江仙滚滚长江》(明·杨慎)To the tune of Lin Jiangxian,or Immortal Approaching River It's fleeting time,when the Yangtze rushes and roars eastwards,returning never.It's the waves upon waves rolling,when heroes emerge before being gone for ever.Be it rise,be it fall.Be it great,be it small.Turn your head:Does anything convey anything at all?Only moutains survive.Only red sunsets shine.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Only at the shore,this angling man, aged in grey hair,takes to heart no autumn moons,no spring winds any more.Well and timely-servedcomes a jar of grain-brewed liquorfor two long lost friendswho chance on each other.What once made or never made history makes ingredients of chitchat and laughter over cheers one round after another.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鉴赏及译文注释《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由杨慎所创作的,全词似怀古,似物志。
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语中富哲理、意境深邃。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朝: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古诗简介《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将其作为主题歌歌词。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翻译/译文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随浪花般的(斗争、时间)消逝。
不管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
当年的青山(江山社稷)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朝代更替)。
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
和老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人们的)谈笑之中。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注释1、淘尽:荡涤一空。
2、渔樵:此处并非指渔翁、樵夫,联系前后文的语境而为动词:隐居。
此处作名词,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渚(zhǔ):原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意为江岸边。
3、都付笑谈中:在一些古典文学及音乐作品中,也有作“尽付笑谈中”。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赏析/鉴赏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
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临江仙》原文及翻译原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滚滚长江向东流逝,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是与非、成与败何必太在意,都会过眼而去,只有青山依然屹立,太阳依然东升西落。
白发苍苍的渔翁与樵夫泊船江面,早已习惯四时变化,难得见了一次面,便畅饮一壶浊酒,笑谈古今。
【注释】淘尽:荡涤一空。
渔樵:渔父和樵夫。
渚:水中的的小块陆地。
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临江仙词牌名的起源:临江仙源起颇多说法。
任二北,据敦煌词有句云“岸阔临江底见沙”谓辞意涉及临江;明董逢元辑《唐词纪》谓此调“多赋水媛江妃”故名;黄升《花庵词选》卷一云“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作《临江仙》。
诗词链接:江水: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青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山外青山楼外楼。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一是写景,二是以静衬动夕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予人苍凉之感杨慎生平:(1488——1559)字用修,别号升庵。
1. 出身名门:杨慎的父亲叫杨廷和,是内阁首辅。
杨慎从小受到良好教育,且天性聪明,有一颗正义的心。
七岁能背许多诗。
十一岁时,会写近体诗。
十三岁时,随父入京师,沿途写有《过渭城送别诗》、《霜叶赋》、咏《马嵬坡》诗等,其《黄叶诗》,轰动京城。
二十一岁时,参加会试,文章被列为卷首。
谁知烛花烧坏了考卷,使其名落孙山。
二十四岁时,再次参考,殿试第一,即状元,授翰林修撰。
晏几道《临江仙》原文及翻译晏几道《临江仙》原文及翻译晏殊,字同叔。
北宋宰相,他的诗词含蓄婉丽,尤擅小令,书法亦有较深造诣,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晏几道《临江仙》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晏几道《临江仙》原文及翻译篇1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译文】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宿酒醒后帘幕重重低垂。
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
琵琶轻弹委委倾诉相思。
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注释】⑴临江仙:双调小令,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
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约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
柳永演为慢曲,九十三字,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
⑵“梦后”两句:眼前实景,“梦后”“酒醒”互文,犹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所云“一场秋梦酒醒时”;“楼台高锁”,从外面看,“帘幕低垂”,就里面说,也只是一个地方的互文,表示春来意与非常阑珊。
许浑《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陇因题》:“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春风第一花。
“⑶却来:又来,再来。
“去年春恨“是较近的一层回忆,独立花前,闲看燕子,比今年的醉眠愁卧,静掩房栊意兴还稍好一些。
郑谷《杏花》:”小桃初谢后,双燕却来时。
“”独立“与双燕对照,已暗逗怀人意。
《五代诗话》卷七引翁宏《宫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翁诗全篇见《诗话总龟》前集卷十一。
)⑷以下直到篇末,是更远的回忆,即此篇的本事。
小苹,当时歌女名。
汲古阁本《小山词》作者自跋:“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
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
“小莲、小苹等名,又见他的《玉楼春》词中。
⑸心字罗衣:未详。
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的译文与鉴赏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是北宋词人晏几道(一作晁补之)所作的一首词。
上片主要描写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下片是对两人欢聚场面的描写。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的译文,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这首小词是酒席间的赠人之作,多是为友人所作。
《小山词》中多写爱恋相思,此篇则例外。
原文:《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细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注释: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
双调,上片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身外”二句:一作“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稀,一作“移”。
细从今夜数:一作“试从今夜数”。
相会:相聚。
浅酒欲邀谁劝:一作“浅酒欲邀谁共欢”。
东溪:泛指风景美好的地方。
近,一作“尽”。
诗意:这世间充满闲愁,所见所闻没有乐事,皆是悲苦。
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
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呢。
浅酒无别人可劝,惟你能劝;深情无别人可知,也只有你才能知道。
春天将尽,东边的溪山风景秀丽,可以与你同游,去观赏那江水中倒映柳树的影子和隐在雪中的梅花零落。
鉴赏:小晏多愁善感,对于人生,总是放不下他的思考,欢会之际难遣闲愁,春日临近顿生希望,悲愁与欢乐,聚合与离散,总是此消彼长起伏回旋,在他的心灵之中形成大大小小的波澜。
这首《临江仙》词,就可以看作是他的感情长河中泛起的一朵浪花。
词的上片写的是与友人在一起的酒筵欢会,却以“眼中欢事常稀”来表现,使欢乐也蒙上一层愁苦的阴影。
因为聚会稀少,故而特别珍惜;因为珍惜,故而更怕这段欢事的终结;因为怕它终结故而要仔细地数一数究竟还有多少个相聚的日子。
作者真切地表述了细腻的心理活动,很是耐人寻味。
下片当以“东溪春近好同归”为核心,表述了作者对生活的取向和希望。
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翻译及赏析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翻译及赏析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翻译及赏析1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尊通:樽)译文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
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
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
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赏析这首词是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
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
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
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
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
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
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样,是由于朝好议论政事,为言官所攻。
以上数句,先从时间着笔,回忆前番离别,再就空间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来抒发作者对仕宦失意、久处逆境所持的达观态度,并用对偶连喻的句式,通过对友人纯一道心、保持名节的赞颂,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