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现代化的选煤厂(中)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42.01 KB
- 文档页数:8
1.煤炭分选工程的建设、改建工程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①应该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顺应国际发展趋势,及时采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实践经验和成熟可靠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不断提高选煤厂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和经济效益。
②应合理利用资源,推广洁净煤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动力煤应加工后销售。
稀缺煤种资源必须实行保护性加工利用。
③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工程设计的方针、政策,遵守基本建设程序,执行煤炭分选工程设计规范和有关的规程、规范、法令,严格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2.选煤厂的类型:矿井选煤厂、群矿选煤厂、矿区选煤厂、中心选煤厂、用户选煤厂。
根据处理原煤性质和用途不同,可分为炼焦煤选煤厂、动力煤选煤厂或炼焦煤和动力煤兼选的选煤厂以及只要求粒度分级的筛选厂。
3.炼焦煤配煤质量指标有:灰分、硫分、全水分、磷含量、结焦性和粘结性,其它配煤指标。
4.基本建设程序的主要内容:①项目建议书提出②可行性研究③项目评估、审批及设计任务书编制④设计工作⑤施工前准备⑥建设实施⑦生产准备⑧竣工验收⑨后评价。
5.基本建设程序的特点:全面性、现实性、透明性、反馈性、合理性。
6.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①建设银行主要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建设项目评估。
②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作为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单位签订合同协议的依据。
③可行性研究报告是进行初步设计的依据。
④可行性研究报告所使用的资料,可以作为进一步设计、施工所需要资料全面补充的依据。
⑤国家依据选煤厂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项目实施计划,那如果名经济发展计划。
⑥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向环保部门申请建设的依据,在通过了环境评价后,方可开展进一步的设计工作。
7.对选煤厂厂址选择的要求:①厂址应有足够的堆放器材、原材料、施工以及发展扩建的余地。
②要充分考虑供水和供电条件。
③认真考虑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④注意环境保护。
⑤厂址应靠近原材料和用户。
8.施工图设计的条件:①初步设计经过专家审评,并由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②对于设计中遗留的或专家论证以及主管部门审查中提出的具体问题已解决。
《关于加快推进大型现代化选煤厂建设的指导意见[5篇模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关于加快推进大型现代化选煤厂建设的指导意见为了进一步推动大型现代化选煤厂建设,加快选煤强国建设步伐,促进煤炭工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推进大型现代化选煤厂建设对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建设大型现代化选煤厂,是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措施。
“十一五”期间,我国大型现代化选煤厂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原煤入洗能力大幅提高,全国选煤厂由202x年的1000多座增加到202x年的1800多座,增长80%;原煤入洗能力由202x年的8.4亿吨增加到202x年的17.8亿吨,增长111.9%。
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建成入洗能力1000万吨/年及以上的特大型选煤厂41处、炼焦煤选煤厂1000多座。
选煤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大幅提高,三产品全重介质选煤技术和装备、大型复合干法选煤、大型智能化快速隔膜压滤机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得到广泛应用,选煤厂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
选煤基础工作不断加强,煤炭洗选加工标准化体系不断完善,大型选煤厂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实现了选煤工艺流程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选煤厂设计和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大型选煤厂普遍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针对不同煤质、规模和选煤工艺进行个性化设计,年入洗能力千万吨级选煤厂建设速度提高到12个月以内。
但我国煤炭洗选加工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原煤入选率仍然偏低,大量原煤销售、运输和直接燃烧利用。
我国既有技术装备世界一流的大型现代化选煤厂,也有许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的选煤厂;选煤设备国产化水平低,大型装备可靠性较差、使用寿命短、自动化程度和故障自诊断技术水平较低,部分关键部件依赖进口,高灰煤、高硫煤、低阶煤特别是褐煤分选提质加工技术和装备不能满足需要。
如何建设现代化的选煤厂(中)文章来源:五六选煤服务中心(WLXMFWZX)三、合理确定产品定位是设计的必要前提1、产品结构定位的重要意义产品结构定位的目的是使选后产品能适销对路,能够适应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在市场经济日趋发达的今天,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
从道理上讲,产品结构本应是原煤经洗选加工之后产生的结果,而现在反而要提到选煤工艺设计之前来预先敲定,似乎有点矛盾,不合逻辑。
其实不难理解。
用辩证的观点看,产品既是分选的结果,也是选前应该预定的加工目标。
所以在工艺设计之前,先通过对产品结构进行多方案比选、论证,找到洗选加工可能达到的最佳结果,预先锁定选后产品结构,以便使工艺设计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2、产品结构定位必须以原煤本身的煤质特性为基础煤质特性是煤炭与生俱来的天然品质。
如果天然成煤条件不好,比如在成煤过程中,有些粘土矿物质和黄铁矿微粒被散布在凝胶化基质中或充填在植物的胞腔内,则会造成煤炭内灰升高,硫分难以脱除,无论如何洗选加工,也不可能选出低灰、低硫的优质高档煤炭产品来。
所以,我们说煤质本身的优劣是产品定位的基础,是第一位的。
不能脱离这个基础去妄定产品的档次。
这就叫做“量体裁衣”、“因才适用”。
3、产品结构定位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改变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日益严格,煤炭市场的需求正处在深刻变化之中。
为了适应煤炭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目前全国各大矿区都在着手搞产品结构调整,调整的重点就是增加产品结构的灵活性。
以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
其中又以动力煤产品结构的调整最具代表性。
动力煤由于用途不同或用户炉型等技术条件上的差异,往往对动力煤灰分或发热量的要求变化幅度较大。
如出口动力煤,高炉喷吹用煤,水煤浆原料煤,国内优质动力煤和普通动力发电用煤等,其灰分要求的差别大约在10%-20%之间。
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选煤工艺系统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保证产品灰分能在大范围内实现随意调节的要求。
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提升煤矿生产力水平煤矿现代化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煤炭生产力先进程度的重要指标,没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大型现代化煤矿就没有现代化的煤炭工业。
通过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促进了煤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仍然具备大规模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的资源条件,应进一步加快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转变煤炭工业发展方式,促进煤炭工业科学发展。
一、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的必要性20世纪80年代初,以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为代表的先进采煤国家不断将高新技术应用到煤炭生产领域,进行了以综采机械化装备为基础、集中生产为核心、提高产量与效率为目标的矿井技术改造,煤矿开采向高度集约化和大型化发展,通过提高开采强度、减少煤矿数量、加大单井生产规模等方式改变了传统煤炭工业的生产面貌,煤矿企业也实现了安全、高效、低能耗生产。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建成一批具备世界领先水平的大型现代化煤矿,但煤矿数量多、分布广,发展很不平衡,煤炭工业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与先进产煤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与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不相适应。
“十二五”是转变煤炭工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煤炭生产结构的关键时期,大力建设和发展大型现代化煤矿,全面提升煤矿生产力水平,是我国煤炭工业未来一段时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回顾为紧跟世界潮流,我国在大力引进世界先进采煤技术和大型机械化装备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始了我国现代化矿井建设。
(一)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的四个阶段1.现代化矿井建设阶段八十年代开始,以综合机械化发展为特征。
为了确保在20世纪末煤炭产量翻一番,保证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伟大战略目标,原煤炭工业部1986年1月提出建设现代化矿井的概念,当时对现代化矿井界定为安全好、用人少、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矿风正、职工生活好。
1987年兖州兴隆庄等6个煤矿被命名为中国煤炭工业首批现代化矿井。
2.高产高效矿井建设阶段九十年代开始,以集约化发展为特征。
选煤厂建设第八章建筑物与构筑物第一节概述一、铁法煤田位于辽宁省的铁岭,法库两县之间的铁法市,大隆煤田位于铁法煤田的中西部,其行政区划属铁法市晓明乡管辖,铁法矿区交通便利,矿区东部有大青编组站,距铁岭20km,与长大线相接,矿区内部西至调兵山,北至大明,南至王千采石场及小南矿均有矿区专用线并与大青车站相通矿区公路已基本形成,铁康公路从大隆井田穿过,井田内地势为平缓,高差变化不大,无大河里大隆矿选煤厂是大隆矿地面生产系统的组成部分,为加工大隆矿生产的毛煤炭服务,因此大隆进行改扩建的同时,选煤厂部分亦相应的进行改建,改扩建后的选煤厂年处理能力为1800kt,选煤厂服务年限为62.2年二、1、选煤厂改扩建设计本着“双增双节”的精神,不拆或少拆原有建筑,尽量加以利用原有建筑,同时考虑优先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加快施工速度,提高经济效益2、选煤厂改扩建设计中新增建议出栈桥储煤场堆煤高度达20m,而按大隆矿工业场地内工程地质条件,地基土强度去除煤堆压力以外,已所剩无几,因此在施工图设计前,必须对储煤场地基进行详细补勘,并按补勘结果验算以后,确定地基是否需要加固或采取其它措施三、选煤厂的行政,公共建筑及居住区与矿井统一设计,合并建设第二节设计资料一、气象资料1、气温历年极端最高温度35.8摄氏度历年极端最低温度-34.3摄氏度历年平均温度7.2摄氏度历年最热月平均温度24.4摄氏度历年最冷月平均温度-13.5摄氏度最大冻结深度1.27m设计采用最大冻结深度1.4m2、雨雪最大年降水量1070.9mm(1936年)最大24小时降水量230.8mm(1973年)最大积雪厚度220mm设计采用基本雪压值400Pa3、风年主导风向SW,频率14%最大风速28m/s设计采用基本风压值500Pa二、工程地质及地震资料1、大隆矿工业场地,地形平坦,地面坡度约1%,天然地面标高72.85~73.51m参考建井初期原有工程地质钻孔资料:初见水位1.62m,稳定水位1.90m场地内综合地层资料为:(1)地表土0.2—0.25m厚(2)粘土层0.8—1.15m厚『R』=282kPa(3)亚粘土层1.2—6.3m厚『R』=200kPa(4)淤泥质亚粘土层1.5—3.5m厚『R』=130—140kPa(5)粘土层R=382kPa(6)紫色砂,砾岩场地内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但在施工图设计前,仍应做局部的工程地质勘察,并提出勘察报告2、关于地震基本烈度资料(1)1974年11月15日沈阳地震大队意见“铁法煤矿矿区地震基本烈度定为VI度适宜”(2)1983年4月辽宁省地震大队,根据1982年我院请求复查鉴定,提出《铁法矿区地震基本烈度鉴定复查报告》,结论为“铁法矿区地震基本烈度仍定为VI度”据此,本矿井选煤厂改扩建设计中各项建筑按地震基本烈度VI度设计,建筑物平、立面力求规整匀称,传力途径明确,抗震体系合理第三节建筑材料及构配件矿区建有采石场、砖厂、预制构件厂,石灰窑等,附近农村也有建筑生产企业,选煤厂所需大宗地方材料来源充足,有特殊需要可由外地运入调剂补充第四节建筑施工条件大隆矿选煤厂改扩建工程拟定施工单位为铁法矿务局基建公司第四工程处,该单位技术力量雄厚,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并配有大量的施工机具,机械化程度高,能够承担煤矿大中型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施工任务第五节建筑物和构筑物设计一、工业建筑大隆矿选煤厂改扩建是在原选煤厂场地附近,经改建高压输电线路,拆除材料库等建筑物后,毗邻原有厂房而建,另外在原工业场地外铁路西侧新增一处栈桥储煤厂,并对原筛分首选煤仓及储煤栈桥进行局部改扩建,拆除迁建费用另行考虑,新建工程简述如下:1、主厂房为筛分,跳台联合建筑,最高部分为8层,下部有三排煤仓储存产品煤和筛分后半成品煤,框架结构,局部有地下室,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础,墙采用加气混凝土外包柱围护墙,双层钢窗,“建必特”防水油膏层面,水泥膨胀珍珠岩等保温层,主厂房高38米属高层厂房,主要疏散楼梯根据防火规范要求,采用封闭楼梯间2、压滤车间为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6×7m柱网,卫护墙,层面等做法同主厂房3、浓缩机房为直径28m圆形建筑,屋面结构采用钢管三向平板网架,上铺压型钢板,岩棉板保温层,外墙为490砖墙承重4、浓缩机联合泵房为半地下式建筑,地下钢筋混凝土水池部分,采用“U型”膨胀混凝土整体浇筑,地上部分为混合结构5、栈桥储煤厂由卸煤走廊及回煤暗道组成,卸煤栈桥断面5×6m,由二跨50m长度钢架组成,栈桥支架采用钢管混凝土框架,压型钢板围护结构,附属间为半地下式,地下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另外栈桥储煤厂两侧设2—7m高钢筋混凝土挡煤墙6、事故煤泥沉淀池,澄清水池及泵房:事故煤泥沉淀池,利用原选煤厂煤泥沉淀池重新围护加固,本设计增加、设澄清水池及泵房,沉淀坑及排水沟,煤泥堆放场利用沉淀池南侧空地,不做特殊处理,澄清水池及泵房为半地下式联合建筑,地下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部分为混合结构7、水洗矸石仓及暖棚,水洗矸石仓为框架结构,暖棚48m,断面4×2.2m混合结构8、转载站及走廊,高度在9m以下的走廊及转载站为混合结构,高度在9—18m的走廊及转载站均采用框架结构,18m以上或跨越铁路,原有建筑物的走廊采用钢结构,框架结构围护墙用240砖墙,钢结构围护墙一律用压型钢板,岩棉保温板9、地板房,煤样室,推土机库,水泥库,介质库等均为混合结构,370砖墙承重10、100立方米水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11、水泵房采用半地下式,地面下2m采用毛石结构,内外抹20厚有机硅防水砂浆,地上部分为混合结构12、水塔采用钢筋混凝土倒锥壳保温水塔,高32m,容积150m3二、行政、公共建筑大隆矿选煤厂改扩建是矿井扩建的一部分,并在同一工业场地内,行政、公共建筑由矿井集中建设办公室,班组学习室,食堂,浴室等,矿井初步设计中已经确定这部分建筑面积总共1000m2,投资列入本设计第六节居住区居住区及其公共建筑均集中建在施荒地,与矿井部分同一建设,矿井初步建设中已经确定这部分建筑面积按10%比例列入选煤厂改扩建中,投资列入本设计中其中一、二类住宅(88户)4620m2三类住宅(2户)147m2单身宿舍900m2,居住区公共建筑2094m2合计7761m2附:建筑物及结构物特征表建筑物和构筑物一览表。
如何建设现代化的选煤厂(中)
文章来源:五六选煤服务中心(WLXMFWZX)
三、合理确定产品定位是设计的必要前提
1、产品结构定位的重要意义
产品结构定位的目的是使选后产品能适销对路,能够适应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在市场经济日趋发达的今天,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
从道理上讲,产品结构本应是原煤经洗选加工之后产生的结果,而现在反而要提到选煤工艺设计之前来预先敲定,似乎有点矛盾,不合逻辑。
其实不难理解。
用辩证的观点看,产品既是分选的结果,也是选前应该预定的加工目标。
所以在工艺设计之前,先通过对产品结构进行多方案比选、论证,找到洗选加工可能达到的最佳结果,预先锁定选后产品结构,以便使工艺设计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2、产品结构定位必须以原煤本身的煤质特性为基础
煤质特性是煤炭与生俱来的天然品质。
如果天然成煤条件不好,比如在成煤过程中,有些粘土矿物质和黄铁矿微粒被散布在凝胶化基质中或充填在植物的胞腔内,则会造成煤炭内灰升高,硫分难以脱除,无论如何洗选加工,也不可能选出低灰、低硫的优质高档煤炭产品来。
所以,我们说煤质本身的优劣是产品定位的基础,是第一位的。
不能脱离这个
基础去妄定产品的档次。
这就叫做“量体裁衣”、“因才适用”。
3、产品结构定位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改变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日益严格,煤炭市场的需求正处在深刻变化之中。
为了适应煤炭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目前全国各大矿区都在着手搞产品结构调整,调整的重点就是增加产品结构的灵活性。
以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
其中又以动力煤产品结构的调整最具代表性。
动力煤由于用途不同或用户炉型等技术条件上的差异,往往对动力煤灰分或发热量的要求变化幅度较大。
如出口动力煤,高炉喷吹用煤,水煤浆原料煤,国内优质动力煤和普通动力发电用煤等,其灰分要求的差别大约在10%-20%之间。
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选煤工艺系统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保证产品灰分能在大范围内实现随意调节的要求。
就像汽车无级变速一样,我们把它称作“无级调灰”。
这种形式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运而生的灵活的煤炭产品新结构,是现代化选煤厂应具的特征。
近几年来,首先在淮南矿区张集选煤厂设计中推广运用,后又在多部选煤厂设计中实现了“无级调灰”的产品结构模式,为企业占领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环保部门对煤炭产品的硫分要求越来越严,一般都要求硫分<1%,甚至更低。
但是,在设计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矛盾情况,即经过洗选后在满足了硫分<1%的同时,产品灰分却太低了,很难实现“无级调灰”。
这就需要设计者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工作,寻求恰当的解决办法。
在西山官地矿选煤厂设计中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通过对5层煤不同煤质的深入分析,找到了巧妙的两全解决办法,实现了降硫、调灰的双重要求。
四、正确选择选煤方法是设计的核心
1、对现代化选煤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固定的工艺模式
现代化的选煤厂应该具有兼收并蓄,多样化的工艺特点。
对不同的选煤方法不能简单地用“先进”或“落后”去划分,这样不科学,它们各有所长,只是适用条件和范围不同而已。
现代化选煤厂最主要的特点是效率高,这首先应该体现在选煤工艺是否合理上,也就是说要体现在选煤工艺是否适合入选原煤的煤质特性,是否能实现用户所要求的产品结构上。
与选煤方法相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们包括:原煤粒度组成特性(含粒度组成)、密度特性(含可选性);硫分构成及其赋存嵌布特性;产品结构(含市场需求);分选效率;洗选加工费;相关的基建投资费用;综合经济效益等因
素。
所以选煤方法的确定必须作全面的技术经济多方案比选,择优选用,才是科学合理的思路。
以前按照《设计规范》规定,基本上只根据可选性难易一个条件简单地划分选煤方法适用范围的做法不全面,目前我国的旧规范也正在修改中。
下面仅列举几点实例,对上述观点作进一步说明:
(1)当原煤中块矸含量很多,特别是矸石的岩性又属于易泥化的泥岩或炭质泥岩时,则宜采用动筛跳汰机代替人工拣矸,将大块泥岩矸石尽早地从系统中排除,这样对后续主选工艺十分有利。
动筛跳汰机允许入料上限可达
300-400mm,且具有处理量大、排矸精度高、循环水量少、洗水自成闭环、生产成本低廉等优势。
在排除大块矸石的条件下,上述优势可得以充分发挥。
比用浅槽等重介块煤分选设备要合理得多。
动筛跳汰机的弱点是分选下限只能达
30mm,所以在使用范围上受到一定限制。
(2)跳汰机对易选煤的分选精度并不亚于重介选。
另外当排矸分选密度大于1.8Kg/L时,重介悬浮液难以配制。
这时采用单段跳汰机的优势就比较突出,可不受分选密度高的限制。
但是,在选择跳汰法分选不同性质的原煤时,建议慎重考虑以下几点意见:
①从总体上讲,跳汰机在分选难选煤时的分选效率与重介选相比有一定差距,特别是有关研究表明,跳汰机对2-3mm
以下粉煤的分选精度明显变差,精煤损失大。
所以对3mm以下粉煤含量大的原煤采用跳汰选时更要格外慎重。
②在要求出低灰精煤产品的条件下,若分选密度低于
1.4Kg/L时,跳汰机难以操控,无法保证正常分选效果。
③双段跳汰机所需循环水量较大,约为重介选的一倍,所以洗水系统较重介选负荷量大,增加了投资。
(3)当要求出块煤产品时,有压入料重介旋流器分选工艺就不利于保护块煤。
(4)当原煤中黄铁矿嵌布比较细时,采用重介旋流器分选,脱硫效果就比较好,有时还需配套煤泥重介旋流器或螺旋分选机分选才能有效脱除更细的黄铁矿微粒。
但是,当原煤中所含矸石为泥岩时,因其遇水极易泥化的性质,在采用重介法分选,特别是采用有压入料重介旋流器分选时,应格外慎重。
主要考虑到泥岩矸石经混合桶悬浮液浸泡后,再经入料离心泵叶片强烈撞击,高压搅动,泥岩会大量被泥化。
高灰泥质会大大增加悬浮液中非磁性物含量,将引起工作悬浮液的密度、粘度等特性参数的改变,导致分选效果变坏,而且也会给脱介和介质系统带来一系列麻烦。
(5)在西北严重干旱缺水地区,干法分选则独具优势。
干法分选不用洗水便可分选煤炭。
它比较适用于褐煤、易泥
化煤、劣质煤、易选煤的排矸分选。
我国自行研发的空气重介选、复式干法选煤都是可供采用的新型干法分选方法。
2、关于重介旋流器分选工艺若干原则问题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自行研发的各种类型重介旋流器工艺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澳大利亚先进的模块式重介选煤厂的引进,使重介旋流器分选工艺不论在简化工艺环节、降低工程造价,,提高介质系统调控水平、易于操作管理方面,还是在减少介耗、电耗,降低生产成本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技术日臻完善,备受业主青睐,在我国已被广泛采用。
但是,目前在重介选煤工艺设计中常常围绕几个原则问题进行争论,成为当前选煤界和设计单位关注的热点。
几个主要的热点问题如下:
(1)关于重介旋流器有压入料和无压入料方式的选择。
(2)关于两产品重介旋流器和三产品重介旋流器的选择。
(3)关于大直径重介旋流器或小直径旋流器组的选择。
(4)关于选前脱泥与不脱泥的选择。
有关以上几个工艺原则,应根据不同的煤质条件合理选用,绝不能用其中一种固定的工艺方式,随意套用。
这里要特别推荐我国自行研制的无压入料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
工艺,它已经在我国大量推广应用。
实践证明,分选效果并不亚于有压入料两产品重介旋流器。
而且在减少矸石泥化、
简化工艺流程环节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它为现代化选煤厂设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3、对煤泥分选方法的选择
目前世界上选煤厂发展的方向,从整体格局上看,除继续向系统简化、设备大型化、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外,选煤技术开发的重点仍放在以脱硫、降灰为宗旨的细粒和极细粒煤(煤泥)高性能分选设备的研制上。
目前美、英、德、澳、日、中等国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这类设备有以下六类:(1)强化重力设备。
(2)微细介质旋流器。
(3)微泡和离心浮选设备。
(4)异形波跳汰机。
(5)美国杨氏充填式跳汰机。
(6)选择性油团选。
它们都是很有前途的煤泥分选、脱硫设备。
但是这些新工艺设备除少数项目外大多还处在研发阶段,还未达到大规模工业应用的程度。
所以现阶段在我国选煤厂设计中,比较现实的、有效的煤泥分选设备,主要有以下三种:(1)螺旋分选机。
(2)煤泥重介旋流器。
(3)各类微泡浮选柱。
选择煤泥分选方法的合理思路是:尽量采用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重力分选设备来分选大部分较粗的煤泥,以减少入浮煤泥量。
众所周知,采用普通浮选机分选煤泥是一种高投资、高成本的分选工艺。
减少入浮量是一举多得的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