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勇-急性肾衰
- 格式:ppt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17
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临床预后评分系统的建立及初步评估陈颖颖;钱璟;马帅;游怀舟;谢琼虹;郝传明;顾勇;丁峰【期刊名称】《中国血液净化》【年(卷),期】2013(012)001【摘要】目的明确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并建立AKI预后评分系统.方法入组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9年1月到2011年9月发生AKI的成人患者261例,构成试验组;2011年10月到2012年3月院内AKI的成人患者102例,构成验证组,分别随访90天,同时统计90天的死亡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KI 90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其OR值赋予相应积分,形成评分系统,同时建立AKI 90天死亡率的预测曲线图.计算试验组和验证组各病例的总积分,比较不同得分组AKI死亡率.用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法评价该评分系统的效能. 结果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AKI 90天预后相关的5个独立危险因素:并发症数目,使用血管活性物质(多巴胺),机械通气,尿素氮、前白蛋白;②试验组病例依据危险因素积分总和得出评分系统:总评分≤4分(低危组)AKI死亡率为16.8%;5~l0分(中危组)死亡率为48.0%; 11~16分(高危组)为76.0%; 17~30分(极高危组)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P<0.001);③经验证组证实,AKI总积分与其死亡率密切相关,该预后评分系统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x2=4.149,P=0.657). 结论该AKI预后评分系统可较为准确预测AKI 90天死亡率,为改善院内AKI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stablish a clinical prediction score for the prognosis of acute kidney injury (AKI)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363 hospitalized AKI patients in Huashan Hospital from January2011 to March 2012 were enrolled. In this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he 261 AKI patients were assigned as the test group, and the 102 AKI patients as the validation group.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for AKI. Based on the odds ratios, we derived a new prediction score system, from which the prediction curve for AKI mortality within 90 days was established. The ROC curve and Hosmer-Lemeshow goodness-of-fit chi-squared test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accuracy and efficacy of the scoring system. Results ①Five variables were identified as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AKI, including total number of complications, vasopressor (dopamine) support,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and serum prealbumin. ②The overall risk score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scores of risk factors for each patient in the test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KI was 16.8% in the low-risk subgroup (=4 points), 48.0% in the moderate-risk subgroups (5~10 points), 76.0% in the high-risk subgroup (11 ~ 16 points) and 100% in the very-high-risk subgroup (17~30 points). 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was 0.801 (P < 0.001). (3) Good discriminative power was found in the validation group, and the risk score wa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AKI mortality (χ2=4.149,P=0.657). Conclusion This scoring system can accurately predict the mortality of AKI patients developed during hospitaliza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is score may be useful for the decision of kidney protection intervention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rognosis in AKI patients developed in hospital.【总页数】5页(P12-16)【作者】陈颖颖;钱璟;马帅;游怀舟;谢琼虹;郝传明;顾勇;丁峰【作者单位】2000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脏科;2000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脏科;2000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脏科;2000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脏科;2000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脏科;2000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脏科;2000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脏科;2000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5【相关文献】1.以RIFLE标准评估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病率、预后及相关危险因素 [J], 谭向来;唐明敏;白云凯;孔露娇;何苗苗;周竹2.以RIFLE标准评估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病率、预后及相关危险因素 [J], 谭向来;唐明敏;白云凯;孔露娇;何苗苗;周竹;3.APACHE Ⅱ/Ⅲ评分系统对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病情预后评估作用的比较研究 [J], 陈宏斌;张彦;李世芳;仝利伟;郑涛4.血NGAL水平、APACHEⅡ评分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性肾损伤预后评估的价值[J], 陈勇;王玉婷5.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对急诊住院患者预后评估的影响 [J], 程晓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综合治疗
翁贤福;顾勇;蔡维国
【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1992(000)002
【摘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型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小球疾病(即无症状性蛋白尿、单纯性血尿)。
对本病的治疗,近年来最大的进步是采用综合性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使一部分过去认为不可治疗的病人转到可治范围中来。
现将有关治疗方法概述如下。
1 一般性治疗 1.1 休息。
急性肾炎在起病二周内应卧床休息,慢性肾炎并发尿毒症时需绝对卧床,病情稳定期,可适当活动。
急进型肾炎休息非常重要,一般从发病起卧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翁贤福;顾勇;蔡维国
【作者单位】[1]浙江省台州医院;[2]浙江省台州医药情报站 317000;[3]317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糖尿病肾病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超声心动图差异研究 [J], 余贵泉
2.豫琼两地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的变迁对比及临床分析 [J], 尚瑞华;朱永俊;林子艳;马东红;马媛媛;姬萌;侯玉龙;郭明好
3.国医大师邹燕勤"肾病治肺"分期辨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经验 [J], 吕勇;易岚
4.犀角地黄汤加减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J], 李万国;丁秀文;李斌;吴婷婷
5.犀角地黄汤加减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分析[J], 李万国;丁秀文;李斌;吴婷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肾衰竭名词解释急性肾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是指在短时间内(表现为24-48小时),由于受损的肾脏功能而导致的暂时性的尿毒症状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衰竭病症表现为尿毒症,体液渗出和肌酐、血尿素氮(BUN)水平升高,以及汗液和肾屏障失灵,使毒素、蛋白质和其他机体营养物质大量外渗而引起体液失衡。
由于病情严重,急性肾衰竭可对患者生命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
急性肾衰竭的病因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分为肾脏本身的病因和非肾脏本身的病因。
肾脏本身的病因包括肾炎、肾结石、肾囊肿、肾衰竭等。
非肾脏本身的病因主要指外部紊乱引起的肾损伤,例如细菌性肺炎、热恐惧综合征、创伤性失血、药物中毒、抗体治疗和血液凝固异常等。
此外,肾脏也可能由于自身发炎而受损,或受到外部毒素刺激而受损,从而引起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的急救在发现急性肾衰竭患者时,一定要及时急救,除立即进行影像学检查外,根据病情应及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1.于肾脏本身的病因,如肾炎、肾结石等,应及时使用适宜的抗感染、缓解肾结石的药物进行治疗;2.于被外部紊乱引起的急性肾衰竭,应根据病因进行抗原物治疗,并使用抗炎、抗感染药物进行综合治疗;3.要的是,一定要积极给予对症治疗,及时通过血液营养、葡萄糖输液、血液补液、水果及低蛋白、低盐等方法进行机体支持疗法;4. 严重的急性肾衰竭,可考虑进行急诊血液透析,以保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5.时根据病情可进行干预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慢性病的状况。
急性肾衰竭的护理1.病人应实施个人卫生护理,遵守护理行为,提高病人的体质和营养状态,并及时进行营养补充;2.于感染,应严格管理,及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并注意日常卫生和中药温燥洁涤疗法;3.现患者肌肉白肉瘤等病变时,应及时进行放射检查,以判断情况,并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4.于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终身采取控制蛋白质的饮食,并定期进行血液透析;5.时,严格控制患者的睡眠,以减轻病情恶化;6.于健康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了解肾脏的功能状况,以及活动量的控制;7.时,定期检查血液电解质,以确定血液渗出程度,防止体液失衡和毒素滞留,从而确保正常的生理功能。
急性肾衰竭症状体征引言急性肾衰竭(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指迅速发生的肾脏功能障碍,导致体内代谢产物和药物在血液中的积聚,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性肾衰竭的常见症状和体征,以便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
症状尿量减少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尿量减少,甚至完全无尿。
这是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无法有效清除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药物,导致尿液排泄受阻。
通常,患者的尿量会明显减少,甚至出现少尿或无尿的情况。
水肿急性肾衰竭患者常常出现水肿,尤其是在四肢和面部。
这是由于肾脏对水钠的排泄功能减弱,导致体内水分潴留。
患者可能会出现面部浮肿、手指关节肿胀和腿部水肿等症状。
恶心或呕吐急性肾衰竭可以导致体内代谢产物和毒素积聚,刺激胃肠道,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这是由于肾脏无法有效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和药物,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
严重的急性肾衰竭可能会导致脑功能异常,表现为意识改变。
患者可能会出现迷糊、嗜睡、淡漠等症状。
这是由于体内代谢产物积聚,影响大脑正常的功能。
血压升高或降低急性肾衰竭也会对患者的血压产生影响。
一方面,肾脏对血管收缩物质的代谢和排泄减慢,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另一方面,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化,导致血管收缩,进而引起血压降低。
因此,急性肾衰竭患者的血压可能在高低之间波动。
体征轻度黄疸急性肾衰竭患者常常会出现轻度黄疸的体征,表现为皮肤、巩膜和口腔黏膜的黄染。
这是由于肾脏无法有效排除体内的胆红素,导致其在体内积聚。
高血压急性肾衰竭患者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会出现高血压的体征。
这是由于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能力下降,导致体内水钠潴留,进而引起血压升高。
急性肾衰竭患者中,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心音改变的体征,如心包摩擦音或心音变弱。
这是由于肾脏功能减退,导致体内液体潴留,心脏负荷加重,出现心脏功能减退的表现。
肺部啰音急性肾衰竭患者可能会出现肺部啰音的体征,表现为干湿性啰音或肺水肿。
一、应急预案概述急性肾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急症,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预后不良等特点。
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救治成功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急性肾衰竭救治领导小组,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设立救治小组,由肾内科、急诊科、ICU、心内科、神经内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组成,负责患者的救治工作。
3. 设立应急物资储备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存和发放。
三、应急预案措施1. 早期识别与诊断(1)医护人员应提高对急性肾衰竭的认识,对有疑似症状的患者进行早期筛查。
(2)对有急性肾衰竭危险因素的患者,如感染、药物、毒物、严重创伤等,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2. 急救措施(1)立即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
(2)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利尿剂、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血压等治疗。
(3)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
3. 原发病治疗(1)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感染、药物、毒物等。
(2)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如手术、抗感染等。
4. 并发症处理(1)对出现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患者,给予针对性治疗。
(2)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口腔炎、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
5. 饮食治疗(1)少尿期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防止尿素氮、酸性代谢产物和钾的生成。
(2)限制含钾食物,供给足够的营养。
6. 心理支持(1)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减轻焦虑、恐惧等情绪。
(2)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四、应急物资储备1. 急救药品:利尿剂、纠正电解质紊乱药物、抗感染药物等。
2. 透析设备:透析器、透析机、血管通路材料等。
3. 基础护理用品:无菌敷料、护理包、氧气、吸氧设备等。
4. 通讯设备:手机、对讲机等。
五、应急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救治小组的应急处置能力。
2. 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六、总结急性肾衰竭应急预案的实施,旨在提高救治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急性肾衰竭能治好吗急性肾衰竭能治好吗,解析急性肾衰竭简称急肾衰,属临床危重症。
该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肾损害,可在数小时至数天内使肾单位调节功能急剧减退,以致不能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和排泄代谢产物,而导致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及急性尿毒症综合征,此综合征临床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的一般可以治好,如果延误了治疗时机,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就可能治不好,急性的通常是由于中毒、大出血、休克等引起的。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重危病,各种类型的ARF一旦形成,病死率较高,近年统计平均病死率在40%~50%。
本病预后常与原发病性质、年龄,原有慢性疾患,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及透析与否,有无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肾前性肾衰如适当治疗多可恢复;肾性肾衰以急性肾小球肾炎预后最好;非少尿性急性肾衰预后较少尿或无尿型好;年龄越小预后越差,尤其合并泌尿系畸形或先天心脏病者;学龄儿童中以急进性肾炎预后最差。
要想使急性肾衰竭逆转,必须首先明确急性肾衰竭的原因,针对不同的病应给予不同的病因治疗,如发现急性肾衰竭有肾前性因素所致,则积极处理可望使肾功能得到恢复。
急性肾衰竭的治疗方法1.积极控制原发病因、去除加重急性肾损伤的可逆因素急性肾损伤首先要纠正可逆的病因。
对于各种严重外伤、心力衰竭、急性失血等都应进行相应的治疗,包括扩容,纠正血容量不足、休克和控制感染等。
停用影响肾灌注或肾毒性药物。
注意调整药物剂量,如有可能检测血清药物浓度。
2.维持机体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1)维持体液平衡在少尿期,患者容易出现水负荷过多,极易导致肺水肿。
严重者还可出现脑水肿。
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重、血压和心肺症状与体征变化,严格计算患者24小时液体出入量。
补液时遵循“量入为出”的原则。
每日补液量=显性失液量+不显性失液量-内生水量。
如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则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尽早进行透析治疗。
(2)纠正高钾血症当血钾超过6.0mmol/L,应密切检测心率和心电图,并紧急处理:10%葡萄糖酸钙缓慢静注;11.2%乳酸钠静脉注射,伴代谢性酸中毒者可给5%的碳酸氢钠静脉滴注;25%葡萄糖200ml加普通胰岛素静脉滴注;应用口服降钾树脂类药物或呋塞米等排钾利尿剂促进尿钾排泄。
急性肾功能衰竭(外科)【概述】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继发于休克、创伤、严重感染,溶血和中毒等病因的急性肾实质损害的总称,是一个综合症。
它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肾小管坏死,临床上出现少尿或尿闭,并伴有严重的水、电解质和体内代谢紊乱及尿毒症。
近年来有另一种尿量正常或尿量较多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其特点是尿量正常或较多,但氮质血症逐日加重乃至尿毒症,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诊断】手术、创伤、休克、出血等病因的基础上发生少尿与无尿是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线索。
若每小时尿量低于17毫升或24小时内尿量少于400毫升;或低血压经抗休克治疗,补足血容量达3小时以上,尿量仍在每小时17毫升以下,甚至24小时内尿量少于100毫升,均可以认为已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立即进一步检查,进行鉴别及明确诊断。
(一)开始期1.血容量不足的诊断:①有失血、休克、脱水等病史。
②血压低或正常,脉压小,脉搏增快。
③尿量少,但比重在1.020以上,尿常规检查正常。
④中心静脉压低于6厘米水柱。
⑤行液体补充试验后尿量增加。
2.肾血管痉挛的诊断:①纠正血容量不足后,脱水和休克的体征消失,但尿量仍少。
②尿比重在1.020以上,尿常规正常,或出现少数玻璃样及细颗粒管型。
③对液体补充试验无反应。
④静脉滴注利尿合剂后,由于解除肾血管痉挛,尿量可增多。
利尿合剂的组成如下:⑤甘露醇试验阳性;用20%甘露醇25~50克静注后每小时尿量超过40毫升即提示肾小管功能存在,为肾血管痉挛所致的肾前性少尿症。
(二)少尿或无尿期的诊断标准1.无血容量不足的征象,血压正常或偏高。
2.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或1小时尿量少于17毫升。
3.尿比重固定于1.010上下,一般不高于1.010.4.尿蛋白阳性,尿检有红细胞、粗颗粒管型,大量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上皮细胞管型,有的出现血红蛋白尿及色素管型。
5.尿钠含量常超过40毫当量/升,至少不低于30毫当量/升。
6.血钾、非蛋白氮上升较快而明显。
急性肾衰竭应急预案一、背景与定义急性肾衰竭(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指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发生的肾功能急速下降或肾小管功能异常,导致血浆肌酐和尿素氮的浓度升高,尿量减少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它常与全身性疾病或肾脏原发疾病密切相关,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此,建立急性肾衰竭应急预案,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效地处理。
二、人员安排与责任划分1. 紧急医疗组(Emergency Medical Team, EMT):- 急诊科主任:负责任务整体协调与指导;- 肾内科专家:提供专业医疗建议;- 检验科医师:负责实验室检查的协调与分析;- 护理主任:协助患者护理和病情观察;- 病房医生和护士: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 营养师:确保患者获得适当的营养支持;- 心理医生:提供心理支持。
2. 病区工作人员:- 责任护士:负责患者床位安排和护理;- 医疗记录员: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 清洁人员:负责病房清洁和消毒;- 药房人员:提供及时的药品配送。
三、应急处理流程1. 接受患者与初步评估- EMT接到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呼叫后,立即前往患者所在地点;-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评估,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2. 病情确认与调查- 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就诊情况;- 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肺听诊、肾区叩诊等;- 采集血液和尿液标本,以进行实验室检查。
3. 实验室检查与评估- 对血液和尿液标本进行分析,包括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尿液常规等;-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肾功能状态和病因。
4. 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患者的病因和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液体支持,并进行有效的利尿措施;- 如有必要,考虑肾脏替代治疗(如透析)。
5. 病情观察与记录-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血肌酐等指标的变化;- 及时记录患者的治疗过程、观察结果和药物使用情况。
急性肾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诊断:1.评估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病史中应包括患者是否有肾脏疾病、近期是否有使用肾毒性药物、暴露于肾毒性物质等。
临床表现包括低尿量、浮肿、高血压等。
实验室检查应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尿液常规等。
2.确定肾衰竭的分期。
急性肾衰竭的分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三级,分别为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丧失和终末期肾病。
根据患者血肌酐水平、尿量和尿液成分等,确定肾衰竭的分期。
治疗:1.基础治疗:保持水电解负平衡,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根据患者的尿量和输液量调整水的摄入量,适当限制水的摄入;针对酸碱平衡紊乱,可使用碳酸氢钠、乳酸钠等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可使用钙剂、胰岛素、葡萄糖等。
2.病因治疗:根据可能的病因进行治疗。
如肾血管阻塞引起的肾衰竭,可使用血管扩张剂或介入手术进行治疗;如果是感染引起的肾衰竭,则需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是药物引起的肾衰竭,需立即停止使用该药物。
3.肾脏替代治疗:对于严重肾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是必要的。
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替代治疗方式。
预防:1.合理使用肾毒性药物,并监测肾功能。
在使用可能具有肾毒性的药物时,要注意剂量的选择,定期监测患者的肾功能。
如果发现肾功能下降,要及时停用这些药物。
2.避免暴露于肾毒性物质。
一些化学物质、重金属和药物对肾脏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尽量避免接触这些物质。
3.定期体检。
及早发现肾脏疾病的征兆,有助于及时进行治疗和干预。
总之,急性肾衰竭的诊断与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及早进行诊断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预防也是很重要的,通过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接触肾毒性物质等措施,可以减少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
书面交流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岁,男性1625例(占71.4%),女性651例(占28.6%),CIN发病率4.3%(100/2300例)。
单因素组间比较筛选出的变量包括:①年龄。
②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
③造影前病情:急性心梗、左室射血分数、血清肌酐(SCr)、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
④造影操作:对比剂剂量、同时放置肾动脉支架;⑤围造影期(指术前后3d)病情:低血压(收缩压<80mmHg)、心力衰竭、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AT1受体阻断剂(ARB)。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SCr 103.1~132.6μmol/L和132.7~176.8μmol/L及>176.8μmol/L(本院正常值为≤103.0μmol/L)、对比剂剂量≥250mL、低血压、心力衰竭、服用ACEI和(或)ARB药物为心导管介入术患者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
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40(95%CI 0.690-0.789),Hosmer- 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812。
创建评分系统如下:1分:年龄≥70岁,SCr 103.1~132.6μmol/L,对比剂剂量≥250mL,服用ACEI 和(或)ARB药物;2分:SCr 132.7~176.8μmol/L,心力衰竭;3分:低血压;4分:SCr>176.8μmol/L。
随着评分增加,患者CIN发生率显著增加,评分<3分的患者(占81.5%)CIN发生率为2.7%,而评分≥3分的患者(占18.5%)CIN发生率为11.9%。
相对于评分0~2分的患者,评3~4分患者CIN发生率增加3.9倍,5~6分患者CIN发生率增加5.3倍,>6分患者CIN发生率增加14.8倍。
结论高龄、术前肾功能不全、大剂量造影剂的使用、围造影期低血压、心力衰竭、服用ACEI和(或)ARB药物是心导管介入术患者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予重视,宜参考危险因素评分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一、演练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肾衰竭(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急性肾衰竭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我院特组织本次急性肾衰竭应急预案演练。
二、演练目的1. 提高医护人员对急性肾衰竭的认识,掌握急性肾衰竭的早期识别、诊断和救治流程。
2. 加强医护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完善急性肾衰竭应急预案,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演练时间2022年10月20日四、演练地点我院急诊科五、演练人员1. 演练小组:由急诊科主任、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药剂师等组成。
2. 观摩小组:由全院其他科室医护人员组成。
六、演练流程1. 情景设定:模拟一位中年男性患者,因急性肾衰竭入院急诊科。
2. 演练步骤:(1)患者入院后,急诊科医护人员立即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发现患者神志模糊、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疑似急性肾衰竭。
(2)医护人员立即通知急诊科主任,启动急性肾衰竭应急预案。
(3)急诊科主任组织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①立即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②遵医嘱给予利尿剂、碳酸氢钠、葡萄糖酸钙等药物治疗。
③根据病情变化,决定是否进行透析治疗。
④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血压过高给予降压治疗,防止颅内出血。
⑤饮食治疗:少尿期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限制含钾食物,保证营养供给。
⑥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口腔炎、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4)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5)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6)演练结束后,召开总结会,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
七、演练评估1. 评估参演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包括早期识别、诊断、救治流程等。
2. 评估医护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评估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4. 评估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改进提供依据。
八、演练总结通过本次急性肾衰竭应急预案演练,提高了医护人员对急性肾衰竭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了医护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