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寄往南极的信1
- 格式:docx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3
给美国南极探险家威尔·斯迪戈的一封信—国际横穿南极小学生书信作文尊敬的威尔·斯迪戈先生:您好!听说您是驯狗专家。
在这次探险活动中,您驯练的41条狗成了你们理想的伙伴,也是这次探险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爱斯基摩狗。
它们拉着雪撬为你们运送各种器材、食物和必须的东西。
斯迪戈伯怕,我们一家人都很喜欢狗,家里除了一些塑料狗以外,还养了一只哈巴狗。
但是不知怎样训练? 我很想请教您这位驯狗专家,能行吗?斯迪戈伯伯,听说你们在徒步横穿南极的途中,安全地通过了冰融洞区。
但是也碰上了预想不到的问题。
其中您的同伴杰佛·萨默尔驾驶的雪撬在行进中有3条狗掉进了7米深的洞底,由于大家的努力,才把狗救了上来……。
斯迪戈伯伯,你们每前进一步,都是艰难的,一不小心就会有生命危险,您的勇敢行为我是非常敬佩的!另外,狗拉雪橇在下一座冰坡时,因坡度大,两架雪撬翻倒,被迫停止前进……,最好的运输工其狗拉撬也摔坏了,但是你们并没灰心,将两架雪撬组合成一架,继续踏上征程。
这齐心协力的合作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斯迪戈伯伯,你们进入南极圈时,环境恶劣。
晚上你们在简陋的帐篷里举行庆祝会……。
你们这种乐观的精神使人敬佩不已。
斯迪戈伯伯,我告诉您一件有趣的事: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跨上了一条彩虹,飞到了南极,你们探险队员正欢迎我这位中国小客人,大雪覆盖着亮晶晶的水房子,我们跳啊,唱啊!就连那胖乎乎的小企鹅也拉着我们的手跳舞呢!伯伯看到这里你可能会笑话我人幼稚了,但请您相信我长大了一定要实现这个理想。
斯迪戈伯伯,听说您去南极主要为了寻找记忆化石,我祝愿您寻找到地球记忆化石,胜利归国,吻您!祝您为人类探险史上作出更大贡献!崇敬您的中国小朋友XXX1990年元月16日。
四年级作文书信:《一封从南极寄来的信》
写回信
齐澎涛朋友:
你好,收到你的来信后我很高兴!让我知道了许多关于南极的知识。
在南极只有冬夏两个季节,而我们这里却是一年四季分明。
真的好怪,好想体验一下两个季节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怪不得你早上不能按时起床,原来晚上只有四个小时啊。
我们的教室里早就给上暖气了,你在那里多冷呀,一定经常有暴风雨吧,你在那里生炉子吗?真替你担心,注意保暖啊。
对了,你说地衣长什么什么样啊,为什么它会一千年才长一厘米呢?虽然我不止到为什么,但可以肯定它的寿命很长。
象你说的苔藓是不是和我在小河边看到的一样呢?我还想知道海豹怎么生小宝宝,小企鹅是怎么破壳而出的……我的问题真是太多了,真希望在下次你的来信中告诉我。
好了,就说这些吧,盼望你早日归来,等你给我将更加惊奇的南极故事。
我会想念你的。
你的朋友:刘旭
2008年11月17日。
南极来信课文朗读同学们:你们好!和你们分别后,我于去年11月25日到达了南极。
短短的三个月,我增长了许多见识。
你们知道吗?南极一年分两季,即极夜的冬季和极昼的夏季。
我们到南极虽然是11月,却是这里的初夏。
真是怪得很,凌晨2点,天就已经大亮,到晚上11点才开始天黑。
虽然没有太阳,午夜的天空也是朦朦胧胧的。
这里经常刮风,常有暴风雪。
大风呼呼的,吹得架在房顶上的天线发出野兽般的吼声,听了让人毛骨悚然。
在这里,常见的植物有两种。
一种叫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长在石头上,一丛一丛的。
这种黄绿色的地衣长得极慢,有的品种长一厘米需要一千年!还有一种叫苔藓,像是青苔,长在泥土或石头缝中。
夏天初生时苔藓呈翠绿色,慢慢变成黄绿色。
我们长城站周围,苔藓长得非常茂盛,远远望去,一片翠绿,给这孤寂的大地增添了几分生机,也为这银白世界平添了几分色彩。
工业机器人目前的发展趋势长城站所在的菲尔德斯半岛,长只有12千米,宽只有2.5至4.5千米。
在我们附近建立考察站的还有俄罗斯、智利、乌拉圭、阿根廷、捷克、波兰和美国七个国家。
大家彼此友好,相互往来,专业人员还进行学术或业务交流。
说实话,这里环境恶劣、荒凉,生活寂寞、单调。
但是,因工作繁忙,倒也过得充实。
我负责队里二十六个人的饮食,每天要早起准备早餐。
由于缺觉,早上醒不来,只好天天上闹钟。
闲暇时间,我就和其他队员到野外活动。
在海边看企鹅、海豹、贼鸥和黑背鸥,有时也看到许多动物的尸骸残骸,发现许多腐朽的木头碎片,像破碎船只的遗物。
也许每片碎木的背后,都记录着一个探险者的故事。
再过九个月的南极之冬,我们就该回国了。
到那时,我再给你们讲南极吧!真想你们!你们的朋友齐澎涛。
致南极科考队的一封书信
尊敬的刘顺林领队,王建忠船长,尊敬的中国南极科考队全体叔叔、阿姨们:
您们好!我们是人大附中海洋社的同学。
得知雪龙号成功营救俄罗斯船只“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后在返航途中意外受阻的情况,海洋社同学们一边为您们的国际人道主义壮举感到骄傲和敬仰,一边为雪龙号受阻倍感焦急。
衷心祝愿雪龙号早日脱困,平安回到祖国!
人大附中海洋社的成立源自于与雪龙号的一次偶遇。
20XX年夏天,海洋社的陈金石和张泽一同学在冰岛旅游时,有幸参加了欢迎雪龙号的仪式,并登上雪龙号参观学习。
在船上,我们参观了指挥室,实验室,停机坪,了解了简单的极地实验方法、极地科考任务等。
我们还非常幸运和王建忠船长合影纪念。
通过与雪龙号的零距离接触,我们亲身感受到了祖国海洋科研突飞猛进的开展。
回国后,两位同学发起成立了人大附中海洋社,传播海洋知识,探索海洋奥秘。
从此,雪龙号的每次行程,都牵动着同学们的心。
海洋社全体同学坚信雪龙号一定能冲破浮冰阻隔,顺利返航!你们是海洋社同学们心中的英雄!人大附中海洋社同学向您们致敬!
人大附中海洋社201X年1月5日。
小学二年级语文寄往南极的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信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方法。
1.2能够运用正确的标点符号。
1.3能够书写规范、整洁的汉字。
1.4通过课文内容,了解南极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2.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2.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南极的热爱和好奇心。
3.2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信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方法。
2.掌握南极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书写规范、整洁的汉字。
2.运用正确的标点符号。
四、教学准备1.课文《寄往南极的信》2.学生用书、作业本3.黑板、粉笔4.课件、图片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南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南极的特点。
(二)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信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方法。
3.教师讲解信的格式,引导学生学会写信。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信是谁写的?写给谁?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理解信件的含义。
3.教师提问:信中都写了哪些内容?(四)写作练习1.教师出示例文,引导学生观察信的格式和内容。
2.学生模仿例文,自己写信给南极的朋友。
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五)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信件,分享写作心得。
2.教师组织学生互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2.学生回家后,给南极的朋友写一封信,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1.书写作业:给南极的朋友写一封信。
2.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课课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寄往南极的信》,让学生了解信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方法,掌握南极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南极的热爱和好奇心。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寄往南极的信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南极洲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了解南极洲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1.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南极洲的美丽景色和独特动物。
介绍南极洲的位置、气候、地形等基本知识。
1.3 教学活动展示南极洲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南极洲的了解和印象。
教师总结并介绍南极洲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第二章:信件写作技巧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写信件的基本技巧和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2 教学内容介绍写信件的基本格式和要素,如称呼、问候语、、结尾语等。
教授如何运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3 教学活动展示一封南极探险家的信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写作技巧。
学生分组练习写信件,教师提供指导和反馈。
学生展示自己的信件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三章:研究南极科学家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南极科学家的兴趣和敬意。
让学生了解南极科学家的贡献和研究成果。
3.2 教学内容介绍南极科学家的基本情况和研究方向。
展示南极科学家的贡献和研究成果,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研究不同的南极科学家,了解其贡献和研究成果。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感受。
教师总结并强调南极科学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第四章:写信给南极科学家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写信给南极科学家的能力和技巧。
引导学生表达对南极科学家的敬意和感谢之情。
4.2 教学内容教授写信给南极科学家的基本格式和要素,如称呼、问候语、、结尾语等。
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敬意和感谢之情。
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练习写信给南极科学家,教师提供指导和反馈。
学生展示自己的信件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教师总结并强调写信给南极科学家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体验。
《一封从南极寄来的信》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一封从南极寄来的信》这篇课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四单元,这个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神奇的大千世界。
阅读文章,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这篇文章以书信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在南极的所见所闻,写出了自己的亲身感受。
课文结构层次清楚,语言亲切自然。
2、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南极,激发学生对南极的兴趣,以及探索自然地兴趣。
(2)知识和能力目标:a. 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了解“极昼、毛骨悚然、苔藓、残骸”等词语的意思,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b.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南极的季节变化、气候特点、植物生长等知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d. 学习掌握书信的一般格式。
(3)过程和方法目标:a. 引导学生进行查阅资料,了解南极。
b. 通过学生默读、思考,来理解课文内容。
c. 给齐澎涛朋友写封回信,巩固书信的格式。
3、学习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了解地衣和苔藓两种植物。
这一段用较长的篇幅介绍了地衣和苔藓两种植物,体会作者抓住两种植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
4、课前准备:(1)让学生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语言是情感的载体,而文字则是语言的表现,只有扫清文字障碍,才能谈得上对作品的欣赏。
(2)搜集有关南极的资料,给学生直观感受,激起学生的注意力。
二、说教法朗读法和多媒体教学的结合,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影像资料,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理解课文。
出声朗读、默读、互读、个性化阅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三、说学法对本课我主要采用同桌小组合作+朗读鉴赏法:小学生知识积累少,思维能力还受一定限制,分组进行学习可以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通过对语言的感受体会,从而获得感性的认知,学生的朗读可以让学生集各种审美因素于一体,这样就能很好的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获得再创造的兴趣和喜悦。
寄往南极的信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引起学生对南极洲和南极研究兴趣。
介绍信件书写的基本知识和格式。
1.2 教学内容:简短介绍南极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讲解信件的基本格式,包括信头、称呼、、结尾和签名。
1.3 教学活动:展示南极洲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对南极的印象。
分发信件格式样本,讲解信件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1.4 作业: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南极研究主题,准备后续章节讨论。
第二章:南极的研究主题2.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南极不同研究领域的兴趣。
提高学生独立研究和合作学习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南极的不同研究领域,如地质、生物、气候和探险历史。
强调每个研究领域的科学方法和研究成果。
2.3 教学活动:每组学生汇报所选南极研究主题,介绍主题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出问题,深入探索每个研究领域的细节。
2.4 作业:3.1 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信件内容。
强调信件的清晰表达和适当语言运用。
3.3 教学活动:教师提供南极研究领域的信件样本,进行分析讨论。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信件内容。
3.4 作业:第四章:信件交流4.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进行信件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观点的态度。
4.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进行有效的信件交流,包括信件的发送和回复。
强调尊重和理解对方观点的重要性。
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互相交换信件,进行信件回复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信件交流的经验和感受。
4.4 作业:5.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南极研究的持续兴趣和好奇心。
5.2 教学内容:5.3 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分享学习经验和改进建议。
5.4 作业:第六章:南极研究人员的日常6.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极研究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和挑战。
培养学生对南极研究人员的敬意和理解。
给南极考察队写一封信他们远赴南极考察,不顾恶劣的环境,他们尽职尽业,我们带回考察成果,他们就是南极考察队。
下面店铺整理了给南极考察队写一封信,欢迎大家阅读。
给南极考察队写一封信篇一敬爱的南极考察队叔叔:你们好!这是你们第25次到南极考察了。
就在2008年10月20日上午10点,上海浦东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旌旗飘扬,锣鼓喧天,随着我国唯一一艘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号船的一声汽笛,你们的考察队正式出发。
这次你们南极科学考察的总人数为204人,将紧紧围绕确保内陆站建设、继续落实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项目、组织实施IPY计划的三大目标开展,需执行科学考察任务39项。
“雪龙”号船于2008年10月20日从上海出发,完成各项考察任务后拟定于2009年4月上旬返回上海,雪龙船航线为:上海——济州岛(韩国)——弗里曼特尔(澳大利亚)——中山站——弗里曼特尔(澳大利亚)——中山站——凯西站(澳大利亚)——中山站——弗里曼特尔(澳大利亚)——济州岛(韩国)——上海,历时173天,航程24798海里。
这次你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关于“加快内陆站建设”的批示精神,把建立我国在南极内陆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
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位于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Dome A)西南方向约7.3公里。
我希望我长大以后也能够到南极去考察。
祝你们胜利回归!此致敬礼真如文英中心小学林卓娅1月12日给南极考察队写一封信篇二尊敬的南极科学考察队:你们好!首先,我们代表卓雅小学全体师生,向即将奔赴南极科学考察的队员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敬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随着“雪龙”号的一声长笛鸣响,可敬的英雄们——第27次南极考察队就要从鹏程深圳正式起航,开始奇妙的极地之旅了。
回顾昨天的历史,我们仿佛历历在目。
南极来信啦作者:来源:《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4年第02期小编的话:当中国大部分地区正处在寒冬腊月的时候,南极迎来了一年中最暖和的夏季,中国南极科考队的叔叔阿姨们也进入了最忙的时候。
对了,叔叔阿姨们这么忙,《军事文摘·科学少年》杂志小读者给他们写的信怕是没时间回复了吧?别伤心,看,南极来信啦!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年级蒋嘉睿、成功、郭吉训来信询问:科考队员们去南极的时候是坐飞机,还是坐轮船,是否有很多企鹅?南极最低温度多少,那里是否有电?科考队的叔叔、阿姨们每天用什么做饭,通过什么方式和家人联系?各位小朋友:大家好!我们在中国南极长城站集中回答一下你们的问题。
目前根据中国现有考察站的布局情况,上站途径也是不同的。
中国南极长城站的考察队员以飞机为主,考察队员是最终抵达智利蓬塔,再搭乘包机或智利空军的飞机上站,而中山站和昆仑站的队员都是搭乘“雪龙”号破冰船上站的。
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大陆,但中国三个站的温度差异也很大。
我们在室内有集中供暖,在室外穿着专业防寒服装。
目前,地球极端低温是在南极测到的,为-89.2℃(最近美国科学家通过卫星数据,在南极大陆三千多米高的冰穹上新测到地球最低温为-91.2℃)。
目前,世界各国在南极建设了几十个考察站,我国今年将建设第4个考察站—泰山站,目前正在建设中。
各国考察站多以钢结构为主,彩钢板加保温材料。
考察站就像一个小城镇一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专门的供电供水设施,有网络、电话,和祖国、家人的沟通联络也很方便。
企鹅是很多小朋友关心的,目前世界确认的企鹅种类有18种,多数生活在南极,帝企鹅是体形最大的。
企鹅是一种比较温顺的群居动物,并不怕人,我们为了不干扰这些“南极原驻民”,也不会太靠近它们。
祝小朋友们学习进步!生活愉快!中国南极中山站。
暑假作文:给南极科考队叔叔的一封信
南极科考队的叔叔们:
你们好!
我知道你们在南极很艰苦,很困难,但是,你们还是靠你们的坚强、勇敢、意志力在那里生活和工作。
我想问几个问题:
“你们在南极考察时能不能收到手机信号,在漫长的时间里怎么与家人联系呢?”
“企鹅是温顺还是暴躁,当它们看到陌生的人类时有没有和人发生冲突?”
“你们每天工作之外的时间都在干什么呢?有电视看吗?上网方便吗?”
叔叔,我曾经在深圳的南极科考实验展示会上看到了两只被“囚禁”在一个狭小的玻璃房里的企鹅,讲解员说是科考队员亲自从南极带来的。
虽然有冷气,但是,我看得出来企鹅非常忧虑、无奈,因为它们失去了它们广阔的南极冰天雪地,失去它们嬉戏的冰冷的海水,离开了它们的亲朋好友,着都是企鹅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啊,等待它们的命运会是什么?难道它们在一生都只是呆在狭小的空调房里?
在这里我要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不要把企鹅囚禁带回中国,这样不好!您有没有想一想,企鹅是需要特殊的生存环境的,有家人,有朋友。
它其实和人类一样,只是不懂人类的语言而已。
您能想象得出被囚禁起来是什么滋味吗?看这,您就明白了吧。
我登上过你们的雪龙号,听过船长的讲解,我才了解那些仪器的神奇功用,我知道对操作的人来说是需要高超的智慧的,你们选拔队员是不是要求苛刻?我估计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吧,所以,我特别特别地敬佩你们,更何况是那么困难的环境,又要掌控那么难的仪器!
祝:科考队的叔叔们,身体健康!
一位深圳的小朋友。
写给南极的一封信
亲爱的南极,
我怀着无比的敬畏和激动,写下这封信向你表达我对你的崇敬和好奇。
作为地球上最神秘而又美丽的地方之一,你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壮丽景色和令人难以置信的自然奇观。
南极,你是地球上最寒冷、最干燥、最高海拔的大陆,被广阔的冰雪覆盖,被各种各样的生物所栖息。
你是白色世界的化身,展现出宛如童话般的纯洁和宁静。
在你的土地上,我想象着无尽的冰川、巍峨的山脉和绚丽的极光。
我想象着那些勇敢的科学家们穿越冰原和暴风雪,为了探索你的奥秘和保护你的生态系统而努力。
南极,你不仅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大陆,更是地球的守护者。
你的冰盖融化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你承载着地球上许许多多珍贵的生命形式。
我为你的无私奉献和守护而感到骄傲。
我们必须共同努力,保护你的环境,确保你的生态系统得以保持完整和稳定。
南极,我希望有一天能亲眼目睹你的壮丽景色,感受你的神秘气息。
我愿意学习更多关于你的知识,了解你的生态系统,为你的保护尽一份绵薄之力。
我相信,通过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保护你的美丽,让你作为地球上最纯洁的角落永远存在下去。
最后,我想对你说声谢谢。
谢谢你给予我们这个世界无限的惊喜和启示。
你的存在让我们明白,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爱护和保护它。
衷心的祝福和敬意,
来自地球的友人。
写给南极的夜晚亲爱的南极:2119年的南极,你还好吗?可爱的帽带企鹅、金图企鹅、你们还好吗?总是在凌晨一点辗转难眠的时候想起,见到你时是极昼的模样。
那么黑夜的你,又拥有怎样惊心动魄的美?此刻坐在电脑前面写信的我,身处公元2019年。
6年前,花甲之年。
我有幸成为中国第30次赴南极科考队的一员,踏上唯美的南极之旅。
那是我第一次、或许也是这辈子唯一一次,见到你,成为我最珍贵和最怀念的回忆。
我的家乡,在贵州省贵阳市。
从贵阳出发,一路西行,沿西伯利亚,经巴黎、圣地亚哥……终于到达中国南极长城站。
蹲下身仔细看,考察站内的路标标注显示:距离贵阳直线距离15450公里。
上万公里的航程,为了抵达你,我们几乎5天5夜没有闭过眼睛,脑海里都是关于你。
相信100年后,去南极的路途不会如此漫长。
早已发展到无人驾驶的飞行器,交通和通信的成本都将非常低。
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够安全快速地踏上一次“朝圣”之路,来见见心之向往的你;而每个国家,无论富有还是贫穷,他们的科学家们都可以到你这里做科学研究,共享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资源。
我这个年代的人是很能吃苦的,经历过物资匮乏的时期,也亲手触摸到变革时代的阵痛和光明。
尽管如此,自诩经验丰富,初见你时,仍十分忐忑。
你,是巨大的考验——没有黑夜的极昼,太阳总在地平线以上,气候是恶劣的;能吃到冷藏的食物是幸运的,脚边万丈深渊和冰盖,让野外工作多了不可预知的危险。
但你,给了我莫大的惊喜——极地世界,天空蔚蓝,寒冰晶莹幽蓝又千年不化,雪山海岛边缘是湛蓝的海水;菲尔德斯半岛天气变化无常,时空寂静得仿佛停止了。
或许唯一能打破这宁静的,就只有鸟类的叫声。
而现在,我又开始怀念这份宁静。
言归正传,我是一名学者。
记得当时去南极科考的课题是《南极乔治王岛地区植物光合适应多样性资源调查及大数据采集》。
近50天的努力,我共采集藻类样品130余份、苔藓70余份、地衣80余份,带回了贵州实验室。
植物样品保存得都很好,还建立了基因信息大数据库。
五下第六单元作文神奇的探险之旅范文南极嘿,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神奇的探险之旅,那就是去南极大陆探险。
你们知道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吗?那里的气温低到了零下80摄氏度,简直就是冰天雪地啊!不过,我就是喜欢这种极限挑战,所以决定去南极一探究竟。
我们要乘坐飞机飞到南极附近的阿根廷乌斯怀亚港。
这里的气候还算不错,不会太冷。
我们在机场租了一辆四驱车,准备沿着海岸线前进。
一路上,我们看到了许多美丽的冰川和企鹅。
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们总是成群结队地在冰面上嬉戏,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接下来,我们要穿越一片叫做“德雷克海峡”的海域。
这个海峡非常宽广,两岸都是高耸入云的冰山。
我们开着车在这片寂静的海域中穿梭,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突然间,我们发现了一只巨大的帝企鹅!它站在冰山上,好像在对我们挥手致意。
我们赶紧停车下车,拿出相机给它拍照留念。
然后,我们来到了南极半岛。
这里的景色更加壮观,到处都是洁白的雪景和巨大的冰山。
我们还看到了一群正在捕食的海豹。
它们躲在冰块后面悄悄地等待着猎物的出现,一旦发现猎物就会迅速扑过去。
看着这些灵活的海豹,我们都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鬼斧神工。
我们来到了南极洲的最南端——乔治王岛。
这里是地球上最南端的城市——乌斯怀亚市所在地。
在这里,我们参观了一座科学实验室和一座天文台。
科学家们在这里进行各种研究和观测工作,探索宇宙的奥秘。
而天文台上则可以看到漫天的繁星和皎洁的月亮,真是美不胜收啊!这次南极之旅虽然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是我们都收获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和宝贵的经验。
我相信只要勇敢地追求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寄往南极的信-教学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FONT size=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教学目标</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o:p></o:p></SPAN><FONT size=3><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学会本课生字,认识</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个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5.寄往南极的信
二,\
三,听写生字词
四,精读训练
1,指名读课文。
2,分自然段讲读。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问候语,一般总在正文开头写,表示礼貌。
(3)第二句说了什么?“你”指谁?“我”又指谁?为什么“我”
和妈妈都很想念爸爸?
(4)第三句说了什么?这一句话最主要的一层意思是什么?
出示:你要多穿些衣服。
你一定要多穿些衣服。
比较: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表示这样坚决的态度?这说明了自己对爸爸有怎么样的感情?(特别关心爸爸身体健康)(5)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说的是自己对爸爸的想念和关心。
(6)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话同第1自然段哪一层意思有关?(“去南极已有半年了”)为什么要在信里说这一句话呢?
(7)第二句说了什么?“进步很快”的“进步”是什么意思?同“进步”相反的词语是什么?“进步很快”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我”的字写得比以前好了,还能背诵不少课文)为什么要把老师说“我”进步很快告诉爸爸?(因为爸爸对“我”的学习很关心,把这件事告诉爸爸,会使他很高兴)
(8)第三句说了什么?这一句中最主要的意思是什么?什么叫“夸奖”?妈妈为什么夸奖我比以前懂事了?
(出示:我常常帮助妈妈做些家务事。
)
比较:加了“常常”,你们能够体会到什么意思来?(我想:家务事是经常要做的,又是很繁杂的,“我”虽然年龄小,力气小,但是能够常常帮助妈妈做一点,这就是说明“我”很自觉,也就是懂事的表现,而前面一句话缺乏这个意思)
(9)小结:
这一自然段告诉爸爸这学期自己学习的进步和思想认识的提高。
(10)齐读第2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板书:长大了)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要告诉爸爸
这张照片是国庆节合拍的?
(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是个什么句子?“照片上的我是不是又长大啦?”这一句话谁能给他换个正面的说法?(“照片上的我又长大了”)这两种说法意思有什么不同?(用问句更能表示快乐的心情)
(4)小结:这一自然段说的是给爸爸寄照片,告诉爸爸自己哟长大了。
(5)齐读第三段。
其他部分
(1)信的最后祝愿语“祝爸爸身体健康”和上面哪一自然段的意思关系密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信的第一行称谓语“爸爸”的前面加了“亲爱的”,信的最后自己名字前面加写了“你的儿子”,表示什么样的情感?
3、总结:
这封信向去南极的爸爸表达了自己的想念和关心,汇报了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体现了亲密的父子之情。
读了这封信以后,你有什么体会?
4、齐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