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LIGHT构成及部件说明
- 格式:ppt
- 大小:543.00 KB
- 文档页数:10
背光模组及其生产过程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是一种用于显示器、电视屏幕及其他光电产品的核心部件之一、它提供了背光源,使得屏幕可以在暗环境下显示清晰的图像和文字。
背光模组的生产过程包含多个步骤,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1.原材料准备:背光模组的制作需要一些重要的原材料,包括透明导光板、发光二极管(LED)、胶水、导线等。
这些原材料需要提前准备好。
2.导光板制作:导光板是背光模组的核心部件之一,它可以将LED的光线均匀地分布到整个屏幕上。
在制作导光板时,首先将亚克力板或玻璃板切割成指定的形状和尺寸。
然后,在其表面进行乳白处理,以增强光的散射效果。
3.LED安装:LED是产生光线的关键元件,它们被安装在导光板的边缘,并通过电导线与电源相连。
在安装过程中,要确保每个LED的位置和角度都是准确的,以确保均匀的光线分布。
4.胶水固定:为了确保LED和导光板的稳定性,需要使用胶水将它们固定在一起。
在固定之前,要做好对胶水的选择工作,以确保其与导光板和LED的材料相兼容。
5.驱动板安装:背光模组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驱动板,它负责为LED提供电能和控制信号。
在制作过程中,驱动板需要安装在导光板的一侧,并与LED连接。
6.光学片安装:光学片用于调整光线的方向和亮度,以提高屏幕的显示效果。
在安装过程中,要确保光学片与导光板和LED之间没有空隙,以免影响光的传输。
7.调试和测试:在完成组装后,需要对背光模组进行调试和测试,以确保其工作正常且符合预期效果。
这包括检查LED的亮度和均匀性,驱动板的电能输出和信号稳定性等。
8.包装和质检:通过质检后,背光模组将被包装起来,并做好相关标识。
在包装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模组的灵敏部件,以防损坏。
以上是背光模组的主要生产过程。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厂家和产品的生产过程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来说,背光模组的制作过程基本类似。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变化,背光模组的制造工艺也在不断优化和改进,以提供更高质量和更高亮度的显示效果。
液晶知识扫盲系列3:BLU(Backlight unit)背光源什么是背光源?背光源(BackLight)是位于液晶显示器(LCD)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LCM)视觉效果。
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字符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结果。
背光源是透射式液晶的重要配件,液晶显示器的亮度,颜色,功耗等主要指标严重依赖背光源的性能。
背光源的组成:背光源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光学用模片、结构件组成:光源:主要有EL、CCFL及LED三种背光源类型;导光板:分为印刷、化学蚀刻(Etching)、精密机械刻画法(V-cut)、光微影(Stamper)、内部扩散;光学用模片:增光膜/片、扩散膜/片、反射片、黑/白胶;结构件:结构件中有:背板(铁背板、铝背板、塑胶背板)、胶框、灯管架、铝型材、铝基条,其中背板和胶框为必用件,其它的结构件并非完全使用背光源的发展现况:1,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冷阴极显像管)由于有较好的光学特性,而且在较低的温度下都能可以点亮,亮度较高,且成本低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液晶显示器的首先背光源之一。
但由于CCFL能耗较高,且含有有害物质汞,已经逐渐被LED 取代而淡出市场。
另CCFL能够达到的色域较少,普通的CCFL一般只能达到NTSC色域的72%。
2,LED(light emitting diode 发光二极管)是由数层很薄的掺杂半导体材料制成。
其中一层带有过量的电子, 另一层则缺乏电子而形成带正电的“空穴”, 工作时电流通过, 电子和空穴互相结合, 多余的能量则以光辐射的形式被释放出来。
LED由于能耗低,信赖性高用稳定,高对比度(10000:1),尺寸可控性强,均匀性好,色域好(可以达到NTSC 105%),颜色较逼真的缘固,目前占据了大部门LCD的背光源,特别是中小尺寸,基本使用LED 背光源,3,EL(Electro luminescence 电致发光)EL 器件是一种直接把电极能转换为光能的器件, 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 EL 发光玻璃基板、驱动及控制电子线路板; 后者与前者的背部相连,全部元器件就安装在与显示区域面积相当的面板上, 所以EL 板的结构小巧而紧凑。
背光源(Backlight)原理及简介背光背光源(Backlight)原理及简介背光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所谓背光源(BackLight)应该是位于液晶显示器(LCD)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LCM)视觉效果。
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字符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结果,背光源的发展可以追朔到二战时期。
当时用超小型钨丝灯作为飞机仪表的背光源。
这是背光源发展的初始阶段。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如今背光源已经成为电子独立学科,并逐步形成研究开发热点。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器特别是彩色液晶显示器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
受液晶显示器的市场拉动,背光源产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LCD为非发光性的显示装置,须要藉助背光源才能达到显示的功能。
背光源性能的好坏除了会直接影响LCD显像质量外,背光源的成本占LCD模块的3-5%,所消耗的电力更占模块的75%,可说是LCD模块中相当重要的零组件。
高精细、大尺寸的LCD,必须有高性能的背光技术与之配合,因此当LCD产业努力开拓新应用领域的同时,背光技术的高性能化(如高亮度化、低成本化、低耗电化、轻薄化等)亦扮演着幕后功臣的角色背光源是提供LCD面板的光源。
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光学用膜片、塑胶框等组成。
背光源具有亮度高,寿命长、发光均匀等特点。
目前主要有EL、CCFL 及LED三种背光源类型,依光源分布位置不同则分为侧光式和直下式(底背光式)。
随着LCD模组不断向更亮、更轻、更薄方向发展,侧光式CCFL式背光源成为目前背光源发展的主流。
电致发光(EL)背光源体薄量轻,提供的光线均匀一致。
它的功耗很低,要求的工作电压为80~100Vac,提供工作电压的逆变器可把5/12/24Vdc的输入变换为交流输出。
但EL背光源的使用寿命有限(在50%亮度条件下的平均使用寿命为3000~5000小时,在更高的亮度水平上使用寿命将大为缩短),因此,理想的EL背面照明用逆变器允许输出电压和频率随着EL灯泡的老化而增加,从而延长采用EL的背面照明光源的显示器的有效使用寿命。
1、概述背光模组(Back light module)为液晶显示器面板(LCD panel)的关键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背光模组的功能就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液晶显示器面板能正常显示影像。
随着LCD面板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各个领域的电子产品,因此带动背光模组及其相关零组件的需求持续增长。
做为一个LCM厂商,生产高质量、低成本的背光模组,已成为日益迫切的需求2、类别一般而言,背光模组可分为前光式(Front light)与背光式(Back light)两种,而背光式可依其规模的要求,以灯管的位置做分类,发展出下列三大结构。
2.1、侧光式结构(Edge lighting)发光源为摆在侧边之单支光源,导光板采射出成型无印刷式设计,一般常用于18寸以下中小尺寸的背光模组,其侧边入射的光源设计,拥有轻量、薄型、窄框化、低耗电的特色,亦为手机、个人数位助理(PDA)、笔记本电脑的光源,目前亦有大尺寸背光模组采用侧光式结构。
2.2、直下型结构(Bottom lighting)超大尺寸的背光模组,侧光式结构已经无法在重量、耗电量及亮度上占有优势,因此不含导光板且光源放置于正下方的直下型结构便被发展出来。
光源由自发性光源(如冷阴极萤光管、发光二极管等)射出经反射板反射后,向上经扩散板均匀分散后于正面射出,因安置空间变大,灯管可依TFT面板大小使用2至多个光源,但同时也增加了模组的厚度、重量、耗电量、其优点为高辉度、良好的出光视角、光利用效率高、结构简单等,因而适用于对可携性及空间要求较不挑剔的LCD monitor与LCD TV,其高耗电(使用冷阴极管),均一性不佳及造成LCD发热等问题仍需要求改善。
图1侧光式结构与直下式结构背光模组目前,我司主要进行中小尺寸LCM的设计,采用侧光式结构,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3、组成结构主要组成为发光源(Light source)、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反射片(Reflector)、扩散片(Diffuser)、增光片(BEF、棱镜片)、黑白胶(Curtain Tap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