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_教学设计_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8.30 KB
- 文档页数:9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源分类。
2、山西煤炭资源有哪些优越的开发条件。
3、我国怎样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相关地图,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重要煤田和煤矿。
2、阅读相关图表,了解我国如何加强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充分认识能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并自觉养成节约用能的习惯。
(四)重点、难点
1、重点:能源基地的建设
2、难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第四课时导入新课(教师运用媒体呈现如下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山西能源基地的发展前景山西能源基地将成为中国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在中国未来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效应中起关键作用。
第一,中国当前能源消费和生产构成中,煤炭占71%以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一二十年内难以改变,本区丰富的煤炭资源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第二,能源短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本区煤炭、火电开发前景可观,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种短缺。
第三,中国能源重点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以晋、陕、内蒙古地区的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情况不会改变。
本区区位条件优越,近京津和东北能源短缺地区,西煤东运条件好。
在21世纪初期,全国70%~80%以上的煤要由本区提供,特别是优质动力煤将处于垄断地位。
第四,山西能源基地将成为国家的能源“工业特区”加以强化和建设,可以吸引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既保证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又可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师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中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成就巨大且发展前景良好。
依托P50和P52的背景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媒体展示讨论问题)1.山西煤炭市场将面临哪些方面的挑战?2.如何理解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对山西经济的影响?3.山西省应采取什么对策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4.从煤炭资源蕴藏量和品种看,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有何异同?5.分析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区位和交通条件。
6.读图3.11,从产业结构看,内蒙古东部地区如何确定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师(方法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交流后每组派代表1~2名班内交流,根据交流情况评判各组成绩。
生略。
(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和其他小组代表评判)师(提示)1.山西煤炭工业所面临的挑战有两方面:一方面来自自身开采技术水平和设备更新慢,开采成本较高,开采条件不断下降,煤炭开采不具优势;另一方面,其他能源形式(如天然气、水电、新能源等)的大力发展,使晋煤市场份额减小,致使山西煤炭工业将面临市场缩小,其他能源竞争的压力。
第十四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1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一部分 回顾案一、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包括____、风能、______、潮汐能、______等。
2.非可再生能源(1)类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等矿物能源。
(2)特点:数量有限,若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__________________。
二、资源开发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____________。
2.市场________。
3.位置适中,______________。
三、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如图中的①____、②____、③____、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基地的建 设。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________运输为主、________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1)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煤为输____。
(2)发展炼焦业:为____________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________。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1.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结构考纲展示 名师解读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以区域资源分布图或资源开发的相关统计图表为背景,考查资源开发状况、出现的问题及保护治理措施等。
2.措施进行____________,主要构建了煤—电—铝、______________、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______。
3.效果形成____结构,实现了________的升级。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加强矿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通过__________措施,结合土地的复垦,充分利用厂矿的人力、财力和科技优势,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及______生产基地。
第十五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以__________为先导,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推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1)对原有__________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教案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尝试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3.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4.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重点: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教学难点: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启发讲述法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能源的分类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1.能源的分类⑴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⑵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特点:①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②有限的③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①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且消费量大于生产量。
如:2019年的消费量接近15亿吨标准煤,而生产量约14亿吨标准煤。
②随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和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增加,能源缺口扩大。
③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思考1.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点拨:我国的煤炭资源占绝对优势,石油的比重较大,天然气比重小;世界上石油资源占绝对优势,煤炭、天然气资源比重都较大,核电比重也占一定比重。
2.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有什么意义?点拨:从我国以煤炭为主的消费结构为山西省煤炭的销售提供了广阔市场等方面思考。
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①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邻近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与上海、沈阳、武汉等城市相距不远,输煤、输电的距离较近。
②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阅读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五大挑战挑战之一:人均资源量少。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3方面记忆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
2.能理解我国为何要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
3.能了解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理解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演示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
教学重、难点1. 理解山西煤炭资源的优越性和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2. 理解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讲授法结合讨论法学法:阅读和讨论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2.网上下载的有关山西煤炭开发的新闻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完成预习作业。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大家还记得前一段时间广东闹“油荒”的经历吗?教师提醒同学们思考“油荒”的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入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概念。
煤炭虽然是非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但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更是如此。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讲授新课一、资源开发条件1.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在这里要多引用一些具体数字来说明)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2700亿吨,按2002年生产规模4.8亿吨计算,可开采560年。
①分布广;②煤种全;③质量优;④开采易。
2. 市场广阔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2002年的消费量接近15亿吨标准煤,而生产量约14亿吨标准煤。
(对于教材P41图3.2,可以指导学生对比和分析,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这种能源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改变,这些都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我国今后能源战略的发展方向。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教师:说到能源结构,我觉得在这里同学们应当好好思考一下我国的能源现状,我国每年有近1亿吨标准煤的能源缺口,需要花费大量外汇去购买石油,大家认真阅读一下教材P41—42的“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五大挑战”,你觉得哪一点对你的触动最大?(课堂分组展开讨论,然后学生发言)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作点评。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为例》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西的地理位置和能源资源丰富的情况。
引起学生对能源资源开发问题的关注。
1.2 教学内容介绍山西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引出山西的能源资源丰富情况,并提出能源资源开发的问题。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第二章:煤炭资源的开发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煤炭资源的分布和开发情况。
分析煤炭资源开发对山西经济发展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介绍煤炭资源的分布和开发情况。
分析煤炭资源开发对山西经济发展的积极和负面影响。
2.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数据展示,直观地向学生介绍煤炭资源的情况。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析煤炭资源开发的利弊。
第三章:水资源利用与保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分析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介绍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分析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3.3 教学方法通过图表和案例,向学生展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情况。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第四章: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和种类。
分析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和前景。
4.2 教学内容介绍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和种类。
分析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和前景。
4.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案例,向学生展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建议。
5.1 教学目标展望能源资源开发的未来发展方向。
5.2 教学内容展望能源资源开发的未来发展方向。
5.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展望,提出能源资源开发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六章:能源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能源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能源资源开发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
6.2 教学内容介绍能源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分析能源资源开发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如环保技术的应用、清洁生产等。
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开发条件不同于开采条件。
区域的开发条件包括区域的资源状况、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而开采条件仅是资源状况中的一种。
学生:对重要内容进行记录
教师:那同学们知道山西省晋煤外运的主要线路是哪些吗?
学生:结合课本和地图册对晋煤外运线路进行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提示:大秦铁路(大同—秦皇岛,秦皇岛港出口)、神黄铁路(神木—黄骅港,黄骅港出口)、焦兖日铁路(焦作—兖州—日照,日照港出口)。
简图法记忆山西省煤炭外运铁路线,通过ppt 展示晋煤外运主要线路图,如下图所示:
教师:那么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有哪些措施呢?。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创设情境)2005年夏,江苏持续的高温天气导致生活用电急剧上升,拉闸限电的举措被省内许多城市采用,事关国计民生的能源问题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能源问题将制约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
师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化,从1982年起,国家加快了建设山西能源重化工业基地的步伐,取得了许多成就。
推进新课板书:二、能源基地建设(一)成就师山西省和山西能源基地的地理范围不同,出示山西能源基地示意图,指图说明山西能源基地的地理范围,它是以山西省为中心,包括山西、陕西、内蒙古交界地区,这里分布着中国和世界上罕见的特大煤田,被称为“乌金三角”。
【知识拓展】师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材料,了解我国“乌金三角”概况。
“乌金三角”——晋、陕、内蒙古三省接壤地区山西能源基地除山西省外,晋、陕、内蒙古三省接壤地区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位于三省区的交界地带,包括16个县市。
这里分布着中国和世界上罕见的特大煤田,被称为“乌金三角”。
晋、陕、内蒙古三省接壤地区具有发展煤炭、电力工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现有保有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26.3%。
本区煤炭多为优质动力煤,煤层大多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建设和生产成本低。
该区沿黄河部分地段水资源相对富集,而且土地开阔,为建设电站提供了水源和用地保障。
此外,这里开发前景相当可观的天然气和铝土矿资源也是进行能源基地建设的物质基础。
“乌金三角”地区具有近煤、靠水、有场地的办电优势,可以建立巨型火电站链,在沿黄河两岸有条件布设一系列火电站群,形成总装机容量达6000万千瓦的中国最大火电站链,可以向东部输送的电力相当于长江三峡的五六倍。
师山西省煤炭资源极其丰富,据测算,含煤地层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0%,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28%,年产量占全国的1/4,是山西能源基地的核心。
以山西省为核心的山西能源基地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请同学们讨论交流。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源分类2、山西煤炭资源有哪些优越的开发条件3、我国怎样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与方法1、阅读相关地图,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重要煤田和煤矿。
2、阅读相关图表,了解我国如何加强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能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并自觉养成节约用能的习惯。
教学重点: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教学难点: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启发讲述法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四、能源的综合利用1.山西产业结构的变化⑴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
煤炭工业是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
这种经济结构不仅效益低下,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⑵如今,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①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
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图3.7),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1.山西省构筑三条产业链依赖哪些资源条件?煤一电一铝:依赖煤炭和铝矿;煤一焦一化:依赖煤炭;煤一铁一钢:依赖煤炭和铁矿2.煤炭的综合利用使山西省输出产品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由原来输出煤炭,现在输出电力、煤气、液化气、焦炭、化工产品、水泥等;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②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A .使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B .在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的推动下,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图3.8),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C .促进了山西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1.缺水的山西省不适应能源重化工业发展需要,尤其以晋北地区....(.大同一带....).和晋中地区....(.太.原一带...).突出。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能从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三方面记忆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⑵能理解我国为何要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⑶能了解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理解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演示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
教学重点1.理解山西煤炭资源的优越性和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性;2.理解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教学难点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网上下载的有关山西煤炭开发的新闻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能源的分类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1.能源的分类⑴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⑵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特点:①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②有限的③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2.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
3.煤炭资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我国更突出⑴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
⑵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开发条件1.能源资源开发原则:因地制宜:①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②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⑴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①储量丰富: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 700亿吨,按2002年生产规模(4.8亿吨)计算,可开采560年。
②分布范围广: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图3.1)。
③煤种齐全:全国10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
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大同煤田是全国极为宝贵的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主要用于燃烧发电)产地,河东煤田则是世界少有、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主要用于冶炼钢铁)基地。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为例》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西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人口、经济等。
让学生了解山西的能源资源丰富程度,以及能源资源对山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山西的地理位置、人口、经济概况。
山西的煤炭、天然气、水力等能源资源情况。
山西能源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展示山西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情况。
采用案例分析,分析山西的煤炭、天然气、水力等能源资源的开发情况。
第二章: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历史、开采技术和开采现状。
让学生了解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历史、开采技术和开采现状。
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对经济和环境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展示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情况。
采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山西天然气资源的开发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西天然气资源的开采历史、开采技术和开采现状。
让学生了解山西天然气资源开发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山西天然气资源的开采历史、开采技术和开采现状。
山西天然气资源开发对经济和环境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展示山西天然气资源的开采情况。
采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山西天然气资源开发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山西水力资源的开发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西水力资源的开采历史、开采技术和开采现状。
让学生了解山西水力资源开发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山西水力资源的开采历史、开采技术和开采现状。
山西水力资源开发对经济和环境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4.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展示山西水力资源的开采情况。
采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山西水力资源开发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山西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西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学设计课题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程版本人教版章节第三章第一节授课课时2课时课标要求 1.以我国山西省能源资源开发为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说明因地制宜开发煤炭资源对于山西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2.分析山西省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与原因;3.山西省是资源型大省,随着资源的开采,分析山西省未来的发展方向;4.说明山西省在开发能源资源的过程中,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学情分析 1.学生在必修二的学习中掌握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在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的学习中,学会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能初步归纳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具备分析本节案列的知识基础;2.通过必修一与必修二系统的学习,学生形成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并能够从教材与相关材料中获取有效的信息;3.本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少关注到能源资源的开发问题;4.本节内容信息覆盖面积广,信息量大,内容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要求学生需要具备较好的知识归纳能力与逻辑推导力。
设计思路新闻导入、创设问题→分析开发条件、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因地制宜、探究解决措施→人地和谐、综合、可持续发展→案列纲要总结教学目标 1.比较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图与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分布图,说出山西省的资源优势;2.参照中国交通布局图与山西省煤炭外运线路图,分析山西省煤炭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形成“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的意识;3.综合运用教材与教师所给材料的图表与文字信息,知道山西省能源开发面临的挑战,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列举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4.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图,探究山西省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未来发展方向;5.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山西省在能源开发过程中面临的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的方法,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进一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6.运用分析山西省能源资源开发的方法分析其他区域的能源资源开发。
第三课时导入新课2006年初,山西省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进一步深化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升经济运行的素质和效益、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加快“中部崛起”为中心,以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为方向,加快农业产业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优势产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新型支柱产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将我省建设成为国家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到2010年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达到全国中等或更高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循环,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新课师为实现山西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板书:三、产业结构调整师(教师运用媒体呈现如下地图及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展示“山西省产业结构图(2001年)”。
展示学生阅读材料:山西省人均耕地0.14公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土地质量不高,有效降雨少,无霜期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不高,种植业是“好的不多,多的不好”。
煤炭工业是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全省铁路运力的98%用来运煤,财政收入的70%来自煤炭,煤炭工业的产值及上缴利税占全省工业总产值和上缴利税的37%,农民人均收入的1/6来自煤炭。
生探究:目前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存在哪些问题?山西省的工业结构给山西省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师山西省产业结构中以第二产业为主,而第二产业效益不高,第一产业基础不牢,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产业结构的低效益,严重影响着山西省的经济增长,影响了山西在全国的经济地位。
山西省的工业结构单一,以煤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首先对运输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面对国内能源市场竞争的激烈局面,山西必须调整以出售原煤为主的经济结构,主动构建多条产业链。
板书:(一)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师(教师运用媒体呈现如下地图创设问题情境)展示“山西及邻近各省的矿产资源分布图”,组织学生读图了解山西本省及邻近各省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如山西省煤炭、铝土资源丰富,河北铁矿丰富。
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案20教案20: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能源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山西省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分布。
3.了解山西省能源资源的开发现状和问题。
4.意识到保护能源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能源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a.能源资源的定义。
b.能源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2.山西省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分布。
a.煤炭资源:世界著名的煤炭生产基地,煤炭储量丰富。
b.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石油和天然气储量较大,但开发利用程度低。
c.风能、太阳能和水能资源:发展相对滞后。
3.山西省能源资源的开发现状和问题。
a.煤炭资源:大量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采和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c.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较慢,利用率低。
4.保护能源资源的重要性。
a.合理开发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
b.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询问他们对能源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是否还有印象。
2.学习新知(25分钟)a.介绍能源资源的定义和分类,通过图片和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b.介绍山西省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分布,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讨论,然后给出正确答案。
c.介绍山西省能源资源的开发现状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导致问题的原因。
3.深化认识(30分钟)a.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山西省能源资源的开发现状和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相关建议。
b.展示讨论结果: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讨论。
4.归纳总结(10分钟)由学生进行总结,总结能源资源的分类和山西省能源资源的开发现状,以及保护能源资源的重要性。
5.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山西省能源资源开发现状和问题的小议论文,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能源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进一步了解和分析了山西省能源资源的特点、分布、开发现状和问题。
参赛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过程方法:尝试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重点:
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
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能源的分类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能源的分类
⑴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⑵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特点:①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
②有限的
③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2.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
3.煤炭资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我国更突出
⑴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
⑵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开发条件
1.能源资源开发原则:
因地制宜:①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
②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
⑴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①储量丰富: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 700亿吨,按2002年生产规模(4.8亿吨)计算,可开采560年。
②分布范围广: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图3.1)。
③煤种齐全:全国10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
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大同煤田是全国极为宝贵的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主要用于燃烧发电)产地,河东煤田则是世界少有、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主要用于冶炼钢铁)基地。
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除煤炭资源外,煤田的煤层中还含有丰富的煤层气——一种清洁燃料,储量占全国煤层气总储量的1/3。
⑵市场广阔
①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且消费量大于生产量。
如:2002年的消费量接近15亿吨标准煤,而生产量约14亿吨标准煤。
②随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和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增加,能源缺口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