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 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 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 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 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又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 相互转化。 (3)反对:反对片面地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 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知识目标】 1.识记矛盾、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含 义。 2.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 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含义的学 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 2.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以提 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 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即对立统 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 割的。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探究问题3 提示:(1)史伯和孔子的话主要说明由于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 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才有了事物的发展。史伯所说的“和实 生物, 同则不继”,说明不同的事物结合生成万物, 强调没有斗争性 就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形成统一体;孔子所说的“君 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是指君子虽然观点不同,但心是相 和的, 故说君子是保留了差异的和;小人的嗜好相同,但各争其利, 貌和心不和,所以说小人的交往其实是不和的。在人与
人的交往中,有差别才会有统一,重在强调同一以差别和对立 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 就没有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2)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 亲人和朋友同自己构成了矛盾的统一体,双方之间形成了既对 立又统一的关系,因而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