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检测卷 含答案课内外阅读
- 格式:doc
- 大小:97.50 KB
- 文档页数:23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得分:一、基础知识。
(40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
(4分)rì kòu( )在侵华战争中zhì zào( )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强烈的民族chóu hèn( )让国人民反抗的心fèi ténɡ( )起来了。
(二)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解释所填的字的意思。
(8分)( )山倒海居高( )下全神( )注千( )一发(三)给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找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4分)1.考试时要沉着镇定..,不要( )。
2.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平静..的神州大地顿时( )了起来。
3.终于脱险了,我们虽感到喜悦..,但也为失去了一个朝夕相处的同伴而感到( )。
4.分散..在四面八方的群众,此时( )在天安门广场,焦急地等待开国大典的开始。
(四)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20分)1.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8分) (1)缩句:(2)“投向”能否改成“转向”?为什么?2. 把句子改成不用“说”的句式。
(4分)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3.用词造句。
(4分)斩钉截铁:4.读句子,注意加点词语,仿写句子。
(2分)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5.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感情。
(2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判断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4分)1.《开国大典》的场面描写中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 )2.演讲就是说话,只要把话说清楚就可以了,语气、语调、姿态在演讲中可有可无。
( )3.《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接受任务—痛歼敌人—诱敌上山—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的顺序来写的。
( )4.课文《灯光》中的主人公是马宝玉。
( ) 二、积累运用。
(10分)1.课文原文填空。
(6分), 。
最新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评试题含答案一、阅读理解(共15小题,计3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大熊猫是国宝,野生大熊猫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甘肃、陕西和青海等省份的山区。
大熊猫体型大,全身黑白相间,非常可爱。
下面是一段关于大熊猫的图片及文字说明,请阅读。
(图片描述:大熊猫坐在竹林中,抱着一个竹子吃)(文字描述: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哺乳动物,被誉为“活化石”。
它喜欢吃竹子,每天要吃30多斤。
大熊猫非常懒惰,几乎一天都在吃和睡,所以被人们戏称为“懒猫”。
)1. 大熊猫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哪些山区?A. 云南、广东、福建B. 四川、甘肃、陕西、青海C. 湖南、江西、贵州、重庆2. 大熊猫的体型如何?A. 小而瘦B. 大而肥C. 大而黑白相间3. 大熊猫为什么被称为“活化石”?A. 它喜欢生活在石头上B. 它长得像一块石头C. 它是中国特有的哺乳动物,历史悠久4. 大熊猫喜欢吃什么?A. 肉B. 鱼C. 竹子5. 为什么人们将大熊猫戏称为“懒猫”?A. 它喜欢偷懒B. 它几乎整天都在吃和睡C. 它经常懒洋洋地晒太阳二、作文(共1题,计20分)假设你是小明,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小王子》,这本书给了你很多启示和教育,影响了你的成长。
请你以《我的影响我最大的书》为题,写一个150字左右的短文。
我的影响我最大的书《小王子》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尽管它是一本童话故事,但它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教育,对我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本书中,小王子用他纯真的眼睛看待世界,让我明白了追求真善美的重要性。
他不追求权势和金钱,而是注重心灵的富足和友情的珍贵。
他告诉我,不要被虚荣心蒙蔽了双眼,要保持纯真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除此之外,《小王子》还教会了我关于友情和爱的真谛。
小王子与他的玫瑰花和狐狸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这让我明白了友情和爱的重要性,以及它们的温暖和力量。
我学会了关心和帮助别人,学会了在困难时拥有勇气和坚持。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 90分钟全卷满分 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温馨提示:遇难心不慌,遇易心更细;拼一分高一分,一分成就终生!一、基础知识积累(40分)1.认真拼一拼,把字写漂亮。
diǎn lǐxuán yá fèi téng bīng báo xǐyuèjié zòu shén shèng tǎn kè huì jí dàn shēnɡ2.用“√”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歼灭(qiān jiān)郝副营长(qiū hǎo)黑魆魆(yuè xū)璀璨(cuǐ chuǐ)憧憬(tóng chōng)千钧一发(yún jūn)3.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意思选词语。
(_____)七(_____)八 张(_____)结(_____)(_____)天(_____)地(_____)首(_____)胸千(_____)一(_____)(_____)高(_____)下(1)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_____________)(2)我还会写其他带数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还能填:(_____)天(_____)地(_____)天(_____)地4.查字典填空。
“贯”共有____画,第四画是_____ ;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按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再查音节_____。
“贯”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连通、穿通;②连贯;③古代钱币的单位。
请为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全神贯注(_______) 万贯家财(_______) 鱼贯而入(_______)5.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他的声音大极了,简直能震破人的耳膜。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训练营(34分)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3分)磅.(pánɡbànɡ)礴绷.(bēnɡběnɡ)着脸擎.(qín qínɡ)着皖.(wǎn wán)南黑魆.(xūyuè)魆逶.(wēi wěi)迤2.读拼音,写词语。
(9分)站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的现场,我想到几十年前的景象:那时rì kòu ()穿着统一的zhì fú(),驾驶着tǎn kè()进犯南京城,将zǐ dàn()无情地shè xiànɡ()手无寸铁的百姓。
政府无力应战,节节败退,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现在,中华儿女继承了革命先烈jiān qiáng bù qū()的精神,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qí zhì(),huìjí()所有力量,让中国yì lì()在世界的东方。
3.辨字组词。
(5分)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4分)全神贯注居高临下排山倒海粉身碎骨战士们利用()的有利地势,()地瞄准敌人,把敌人打下悬崖,摔得(),最后以()的气势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5.查字典填空。
(4分)“汇”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部首,再查______画。
它在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A.河流汇合在一起。
B.由甲地把款项寄到乙地。
C.聚合。
D.会聚在一起的东西。
请为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汇.报()词汇.()汇.款()汇.注() 6.在横线上填上表示“说”的词语。
(不重复,不能含“说”字)(4分)(1)看着天空中美丽的烟花,妈妈____________道:“这是我看过的最美丽的烟花。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内外阅读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狼牙山五壮士(节选)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
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疏。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1.“屹立”一词的意思是,从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五位壮士的高大形象。
(2 分)2.“眺望着”和“望望”都有“看”的意思,在文中交换位置行不行?为什么? (2分)3.班长为什么要在跳崖前把枪砸碎?(2分)4.从“说"“砸”“走”“跳”“昂首挺胸”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分)5.选文结尾连用两个感叹句,有什么作用? (2分)(二)小兵张嘎这老钟本是个脾气随和,有小孩心性的人。
虽然三十多岁了,可对唱小曲,破谜语,编快板,说笑话等,都有兴致,英雄故事又多,住的日子也长,跟小嘎子搅在一起,真定情投意合,转眼就是撕不开扯不断的朋友了。
现在,小嘎子打北屋出来,直奔了东墙根去。
在那里,一排儿戳着十几个苇个子,好像贴墙立着的一扇大屏风。
他走上前去,把第三个苇子轻轻挪开,一侧身,就从缝儿里钻进去了。
然后又回身把苇个子原封摆好,猫着腰,在那苇与墙之间的小夹道中往前摸,不两步,就摸着一个三尺来高的窟窿。
钻过窟窿,再拨开一堆豆秸,恰好就是东院猪圈的炕上了。
小嘎子跳出猪圈,轻悄悄去推南屋那块独扇的小门儿,小门拉开了,屋于里一片昏黑,只从窗户上的坯缝儿里漏进几道光来。
老钟叔正坐在烂草上,“凿壁偷光”似的就着一道亮儿在弄一件什么东西。
小嘎子近前一看,乐得跳起高儿来了。
原来老钟叔削成了一把木头手枪。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试卷(附答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试卷(附答案)(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巩固运用(36分)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0分)一条条小溪在shānjiàn()中欢快地流淌,不断地huìhé()壮大,在高高的xuán yá()上倾泻而下,发出hōnɡlōnɡlōnɡ()的巨响,XXXɡqǐ()一阵阵水雾。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释义,填序号。
(6分)老:①年岁大(跟“少”或“幼”相对)。
②在某些方面有经验、老练。
③很久以前就存在(跟“新”相对)。
④长久。
⑤很,极。
1.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
.2.先生近来很忙吧,老没见到你了!.3.她是一个老于世故的人。
.三、读上面的句子,在比方句后的括号里打“√”。
(8分)1.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副班长XXX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3.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向敌人头上砸去。
()4.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四、按要求写句子。
(4分)1.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改为“被”字句)2.班长XXX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改为转述句)五、默写名言诗句。
(8分)1.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
2. ,死而后已。
3.捐躯赴国难,。
()()()第二部分语言综合运用与文化传承(10分)六、下列哪些诗句表现的是爱国精神?()(4分)A.XXX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B.巴东三峡巫峡长,XXX三声泪沾裳。
C.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D.XXX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七、语言运用。
(6分)《开国大典》向我们展示了1949年10月1日在都城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读拼音,写词语。
(9分)身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活动现场,我想到几十年前的景象:那时rì kòu( )穿着统一的zhì fú( ),驾驶着tǎnkè( )进犯南京城,将zǐ dàn( )无情地shè xiànɡ( )手无寸铁的百姓……现在,中华儿女继承了革命先烈jiān qiáng bùqū( )的精神,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qízhì( ),huì jí( )所有力量,让中国yì lì( )在世界的东方。
二.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磅礴(pánɡ) 绷着脸(bēnɡ)B.擎着(qínɡ) 憧憬(tónɡ)C.黑魆魆(xū)逶迤(wēi)D.歼灭(qiān)山涧(jiàn)三.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A.眺望 肃静 B.悬涯 检阅C.攀登 壮烈D.豪迈 高潮四.下列词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A.豪迈的口号B.猛烈的炮火C.崎岖的广场D.雄伟的丰碑五.补充下列词语,并完成下面的练习。
(12分)斩( )( )铁 ( )山( )海千( )一发 惊( )动( )昂( )挺( ) 自言( )( )1.“自言( )( )”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这种构词方式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昂( )挺( )”这样含有人体器官名称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词语中与“当机立断”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六(上)第二单元测试卷(可下载)一、判断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
(6分)山崖.(yái)副.手(fù) 悬.挂(xián)汇.报(huì) 旗帜.(zhǐ) 坦.克(tǎn)二、看拼音,写词语。
(8分)三、用“○”圈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4分)1.大度河水奔腾咆哮,令人惊心动魄。
()2.五位壮士迄立在狼牙山顶峰,跳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3.顿时,石头像苞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4.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致服。
()四、用“/”划去下列句中括号里使用不正确的词语。
(6分)1.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指导)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2.(猛烈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
3.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仰视)这鲜红的国旗。
4.战士们靠着这(弱小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
五、补全下列词语。
(6分)满( )怒火全神( )注五( )六色斩钉( )铁热血( )腾 ( )首挺胸气( )山河 ( )精会神( )言自语四( )八方 ( )天动地坚强不( )六、按要求写句子。
(8分)1.他们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用加点词语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检测题(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其中卷面分3分)班级姓名分数一、积累与运用。
(37分)1.默写《七律▪长征》,要求书写正确,美观整齐。
(2分)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3分)磅.(pánɡbànɡ)礴绷.(bēnɡběnɡ)着脸擎.(qín qínɡ)着岷.(mín míng)山沉着.(zhe zhuó) 逶.(wēi wěi)迤3.读拼音,写词语。
(5分)4.查字典填空。
(4分)“贯”共有画,第四画是;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按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贯”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连通、穿通;②连贯;③古代钱币的单位。
请为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全神贯.注()万贯.家财()鱼贯.而入()5.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意思选词语。
(3+5=8分)()七()八张()结()()天()地()首()胸千()一()()高()下(1)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2)我还会写其他带数字的成语:()()(3)我还能填:()天()地()天()地6.在句子中括号里填上含有“静”字的词语。
(4分)(1)起初是全场(),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旗帜飘拂的声音。
(2)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情久久不能()。
(3)我们在医院不能喧哗,病人需要()。
(4)他怕再遇到敌人,忙跑到()的地方,把这些机密文件烧掉。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8分)(1)郝营长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让孩子们在灯光底下学习。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参加开国大典的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和老人等。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课内外阅读一、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以及模拟试题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
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是呀!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噗……”锅内又叹了声气。
八儿回过头来了。
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亦不过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成了患水臌胀病那样子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作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罢!”于是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
他曾见过跌进到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
赤饭豆害水臌肿,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
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不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
”妈的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特别大得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晚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如在热天,总免不了又要为他妈的手掌麻烦一番罢。
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的摆成一个十字。
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腊八粥》节选沈从文)(1)文段中对八儿设定的吃粥计划描写细腻生动,概括八儿对八碗腊八粥是如何分配的,反映了八儿怎样的性格特征?(2)对比分析八儿对腊八粥的猜想和后来八儿看到的真实情况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3)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ù武装的日u 闯进村里,委把手ú d n抡了一圈,然后扔向敌人。
ùn oì立在á旁,下的敌人不敢上前。
(1)请写出两个ABB式的词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请写出两个与①意思相近的词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请写出两个与⑥类似的词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5.读下面的句子,在比喻句后的括号里打“√”。
(2分)(1)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3)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向敌人头上砸去。
()(4)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6.按要求写句子。
(4分)(1)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日积月累。
(6分)(1)__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
(2)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当以死守,_________________。
(4)常言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对此,宋代爱国诗人陆游也说过“________________”的话语。
(5)《七律·长征》中强化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
8.语言运用。
(4分)《开国大典》向我们展现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第2单元综合测试(考试范围:《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时间:90分满分100分一、基础训练营。
(44分)1.看拼音写词语。
(9分)(1)狼牙山五壮士为了yǎn hù群众和部队转移,把敌人引向qí qū的山路。
他们满怀仇恨,英勇歼敌,最后高喊着壮烈háo mài的口号跳下了悬崖。
(2)天安门广场上huì jí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
起初,全场sù jìng,毛主席xuān gào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场上bào fā出pái shān dǎo hǎi般的掌声。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3分)横.七竖八( héng hèng) 热血.沸腾(xiě xuè)弹.尽粮绝( tán dàn) 万象更.新( gēng gèng)六马并行.( háng xíng) 划.桨行船( huá huà)3.下列画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B.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C.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震天动地的掌声。
D.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4.查字典填空。
(6分)“胜”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
“胜”在字典中的释义有:①赢,跟“负”“败”相对;②打败(对方);③超过;④优美的(景物、境界等);⑤能担任,能承受。
请为下列各词中的“胜”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风景名胜.()不胜.其烦()胜.利()事实胜.于雄辩()5.补充下列词语,并完成下面的练习。
(9分)斩()()铁()山()海千()一发惊()动()昂()挺()自言()()(1)“自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课内外阅读一、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以及模拟试题1.阅读欣赏,回答问题。
飘香的生命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
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
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
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
”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
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
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
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的凋零。
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
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
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
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
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
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1)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嗅________ 沁________人心脾凋________零静谧________(2)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及答案一、读句子,看拼音写字词 . (9分)1. 只剩下最后一颗手 li ú( )弹了,五位战士毅然以石头为武器继续战斗 .他 们 l ūn ( )起胳膊,石头如 b áo ( )子般带着中国人民的 ch óu h èn () 向 r ì k òu ( )头上砸去,敌人纷纷坠落 sh ān ji àn () . 那壮烈的画 面真让人热血 f èi t éng () . 2. 开国大典的 yu è( )兵式上,当各种装甲车和 t ǎn k è()车以相等的 j ù l í( )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时,会场上 b ào f ā()出一阵阵 雷鸣般的掌声 .二、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逶.(w ěi )迤 岷.(m ín )山 政.(zh èng )府 B. 热血.( xu è) 外宾.(b īn ) 屹.(y ì)立 C. 电钮.( ni ǔ)诞.(d àn )生 冰雹.(b āo ) D.围歼.(qi ān ) 倚.(y ǐ)着 璀璨.(c àn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句中画线部分的意思选填合适的词语 . (9分) 四( )八方 自言自( ) ( )钉截铁 粉( )碎( )昂首( )胸 ( )水千山 千( )一发 排( )倒( )1. 人民解放军以把山推开, 把海翻过来般的浩大、 凶猛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向敌 人发起了猛烈进攻 . ( )2. 在战斗的紧要关头, 班长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冲锋的命令 .() 3. 敌人的机枪疯狂地扫射着, 就在这形势万分危急的时刻, 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 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 ( )4. 战士们为了革命事业,不怕遭到危险而牺牲生命的精神, 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 (10分)1.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 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4分)这句话通过描写人物的与,生动地表现了两个小战士的心情. 请运用这样的写法写一句话:2. 我咕咚咕咚把水壶里的水喝了个底朝天,一抹嘴笑了:“我属骆驼的,喝一顿管三天!”(仿写句子,写人物说话时不用“说”来表达)(2 分)3. 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文段. (一处错别字,一处标点符号错误,两处语病)(4 分)《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享有胜名. 书中塑造了唐僧、孙悟空和众多人物形象;内容生动有趣,让人爱不释手.五、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9 分)1. 在《七律·长征》一诗中,诗人把红军翻越高山峻岭看成是“ ” ”;金沙江江水拍击两岸的悬崖,诗人却感到“”,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几根铁索,诗人只用了一个“ ”字来体现.这些都充分表达了红军大无畏的精神.2. 《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都写了大的场面,课文在描写这些场面时,运用了的方法.3. 《开国大典》写阅兵式时,既从整体上写了的情景,又用某些细节去展现. 这样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对各具特色的队伍方阵产生了深刻的印象.4. 《灯光》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是的关系.六、积累与运用. (4 分)了解了历史人物的事迹后,我们感动于诸葛亮“鞠躬尽瘁,” 的奉献精神,曹植“捐躯赴国难,”的壮志豪情,以及陆游“位卑未敢”的赤胆忠心. 我们耳边仿佛还回荡着宋代名臣李纲“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的铮铮誓言.七、口语交际. (5 分)班级准备举办一次以“爱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完成下列题目.1)根据演讲内容订一个标题:. (1 分)2)演讲开头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引用故事等,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为你的演讲开个头. ( 2 分)3)你的同桌丽丽比较害差,害怕在大家面前讲话,因此她不想参加这个演讲比赛,请你劝说并鼓励她. (2分)八、阅读理解. (22分)一)课内阅读. (11 分)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接着,升国旗.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 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1. 文段描写的是开国大典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隆重庄严场面. (2 分)2. 在文段中,加点的“一齐”一词共出现了五次,从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人民群众对伟领袖的之情,以及的心情. (2分)3.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句中使用了两个“只听见”,这样写的好处是. (2 分)4. 品读第三自然段,完成练习. (5 分)1)“这庄严的宜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1分)2)“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在这里泛指,表示相同意思的四字词语还有等. (2分)3)这庄严的宜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还传到了哪些地方?请闭目想象你面前出现了什么样的场景,写一写. (2分)二)课外阅读. (11 分)翻越大雪山(节选)A山上云雾缭绕,山风卷着雪花迎面扑来,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 战士们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战,有的包着被子,有的裹着毯子,有的披着老羊皮,可都不顶用. 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人们头昏脑涨,呼吸困难. 体弱的人,走一步站一会儿,喘一阵.这时候,谁要是停步坐下来歇歇,就会再也起不来了. 因此,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艰难地一步一步地前进.在中央纵队的行列中,一位名叫江良兰的战士突然倒下了. 同志们赶紧上前扶起他,一摸他的身子,已经冰凉了. 大家含着热泪,在冰雪上刨了个坑,安放下战友的遗体,用雪埋起来.一位连指导员,左手拉着一个小战士,右手扶着一个患病的战士,三个人在风雪中顽强地前进. 因为风雪太大,连饿带冻,那个有病的战士迈不开步子,渐渐地连站也站不住了.指导员搀扶着他,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快到山顶的时候,一阵猛烈的风雪迎面扑来,那个有病的战士一个踉跄,一头栽倒在雪地上. 指导员和小战士赶紧把他扶起来,发现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 他望着指导员和小战士说:“指导员,你们走吧,不要管我了!”指导员连忙说:“不,不管怎样,我们也要一起翻过雪山. ” 那个战士两眼噙着热泪,摇摇头吃力地说:“你们快走吧⋯⋯这里不能久待呀,要不然⋯⋯”话未说完就昏迷过去了.指导员望着茫茫无际的白雪,心想: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背着他走,即使是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也要挪过山去. 指导员脱下自己仅有的一件夹衣,披在已经昏迷的战友身上. 然后把他背起来,带着小战士,继续向上爬去.人们经过异常艰难的攀登,终于爬到了山顶.B 这时候天气突然转晴,强烈的阳光照射在晶莹的白雪上,特别耀眼. 战士们举目远眺,只见千里冰雪,银装素裹;再低头俯视,山下的队伍,像一条灰色长龙,在雪海里游动,蜿蜒而上.当天晚上,红一方面军的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翻越了大雪山,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两支部队的战士欢呼着,跳跃着,紧紧地拥抱在一起.1. 短文首先叙述了红军翻越大雪山时遇到的各种困难,接着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记叙了红军将士的场面,其中作者列举了和的事例,这是“点”的体现. (3分)2. 阅读短文第一自然段,从“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浑身哆嗦”“牙齿打战” 中,可以体会到;从“头昏脑涨,呼吸困难”“谁要是停步坐下来歇歇,就会再也起不来了”可以体会到. (2 分)3. 短文第六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请展开想象,试着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 3 分)4. 请阅读并比较短文中A、B两处的环境描写,两者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 分)九、习作. (30分)场面,是在一定时间、一定环境中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的画面. 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你一定见过很多有意思的场面,比如:校内的六一联欢会、升国旗仪式、广播操比赛,街头的娱乐表演,超市的促销活动⋯⋯请你选择印象深刻的一个场面,试着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写,按一定的顺序把场面写具体,写清楚,题目自拟,不少于450 字.参考答案一、1.榴抡雹仇恨日寇山涧沸腾2. 阅坦克距离爆发二、B三、面语斩身骨挺万钧山海1. 排山倒海2. 斩钉截铁3.千钧一发4. 粉身碎骨四、1. 动作神态竭尽全力想拖住敌人,为群众和部队争取转移时间的决心,以及对敌人无比仇恨示例:他眉角含笑,脸上泛着红光,一路小跑着向领奖台奔去2. 示例:母亲一念完我的作文,眼睛发亮,兴奋地笑了:“你的作文写得真精彩!”3. 一处错别字:“胜”应改为“盛” . 一处标点符号错误:“众多人物形象”后分号应改为逗号. 两处语病:“四大名著”后加“之一”;“和众多人物形象”应改为“等众多人物形象”.五、1. 腾细浪走泥丸暖寒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2. 点面结合3. 受检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时整齐威武各个方阵的风采4. 前后照应六、死而后已视死忽如归忘忧国尺寸与人七、略八、(一) 1. 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2. 无限热爱为新中国的成立而无比自豪、激动3. 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突出了广场庄严、肃静的气氛4. (1)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2)全国各地示例:举国上下3)示例:这声音传到农村,传到田间地头,村前村后锣鼓喧天,人们纷纷涌出家门,欢呼着,高喊着,迎接中国的诞生,欢庆人民的解放.二)1. 互相关心、共同克服困难翻越大雪山战士江良兰倒地牺牲连指导员帮助战友2. 天气冷到极点红军将士行进十分困难并且随时都有生命危险3.示例:路更难走了,右边是陡峭的悬崖,冰雪路面十分光滑,一不小心就会滑倒,摔下悬崖. 指导员小心翼翼地踩着前面战士留下的脚印,踩实了才向前迈一小步,就这样吃力地前进着.4. 两者的感情色彩不同.A处突出了环境险恶、条件艰苦,从侧面表现出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B 处则体现了红军战土即将战胜困难,越过雪山的喜悦、激动的心情.九、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含答案第二单元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总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__(一)别了,我爱的中国(21分)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看着船渐渐地离岸了,船和岸之间的水面渐渐地宽了。
我看着许多亲友挥着帽子,挥着手,说着:“再见,再见!”我听着鞭炮噼噼啪啪地响着,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镜上,镜面模糊了。
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沿途停着好几只灰色的白色的军舰。
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军舰,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两岸是黄土和青草,再过去是地平线上几座小岛。
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子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呈现出一片金光。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我不忍离了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
许多亲爱的勇士正在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正在以满腔热情工作着,战斗着。
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然而我终将在这大时代中工作的,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呈献我的身、我的心的。
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
暂别了,暂别了,在各方面斗争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到你们当中来!当我归来的时候,我希望这些帝国主义的军舰都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伟大的中国舰队。
如果它们那时候还没有退出中国海,还没有被我们赶出去,那么,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以更勇猛的力量,去驱逐它们,毁灭它们!这是我的誓言!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1.从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4分)淘气——( ) 驱赶——( )2.下面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4分)A.把浪涛比作“顽皮的小孩子”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浪涛翻滚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出国学习的愉悦心情。
B.这美丽的景色与前文中帝国主义的军舰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为美丽的祖国正在遭受屈辱与欺凌而悲痛的心情。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解析)一、基础检测1.用“√”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这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nüè niè)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jù jù)之地。
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yì nì)吹牛马使倒行,或擎(qíng chè)之高二三丈面坠(zhuì duo)。
”2.读拼音,写词语。
(1)只剩下最后一颗手liú弹了,五位战士毅然以石头为武器继续战斗。
石头如báo子般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rì kòu头上砸去,敌人纷纷坠落shān jiàn。
那壮烈的画面真让人热血fèi téng。
(2)rì kòu在侵华战争中zhì zào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强烈的民族仇恨让坚强bù qū的中国人民反抗的心fèi ténɡ起来了。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的意思。
()山倒海居高()下全神()注千()一发4.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找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1)考试时要沉着镇定..,不要()。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来,平静..的神州大地顿时()了起来。
(3)终于脱险了,我们虽感到喜悦..,但也为失去了一个朝夕相处的同伴而感到()。
(4)分散..在四面八方的群众,此时()在天安门广场,焦急地等待开国大典的开始。
二、积累运用1.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下列词语书写和释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悬涯磅礴:气势盛大B.斩钉劫铁崎岖:山路不平或处境艰难C.爆发聚精会神:集中精神D.居高临下璀璨:美丽的玉石(2)下面语段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大家冲啊!即使A粉身碎骨,我们也要将敌人阻截在这里,不能让他们有机会追上群众!”在这B.千钓一发的时刻,随着班长嘹亮的呼喊声,战士们从C.万水千山冲了上来,以D.排山倒海之势向敌人发起了进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检测满分:100分试卷整洁分:2分积累运用(41分)一、字词书写。
(10分)1.看拼音写词语,请书写规范。
(7分)(1)战士们用shǒu liú dàn()消灭了许多rì kòu()。
(2)战士们站在xuán yá()上,把像báo zi()一样的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敌人纷纷滚落shān jiàn()。
(3)广场上huì jí()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不时bào fā()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2.选字组词。
(3分)[度渡] 风()()口()过难关[距拒] ()绝()离差()二、选择题。
(14分)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磅.礴(bánɡ)逶迤.(yí)岷.山(mínɡ)B.沉着.(zhuó)崎.岖(qí)绷.着脸(bēnɡ)C.屹.立(yì)憎.恨(zēnɡ)擎.着(qínɡ)2.下列词语中不是反义词的一组是()A.惊天动地——石破天惊B.斩钉截铁——含糊其词C.全神贯注——心不在焉3.下面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
(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B.郝副营长自言.自语道:“多好啊!”(说话)C.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壮丽)4.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一堂的三十万人,在这庄严的宣告声中,在这雄伟的声音中,一起______起来,全中国人民的心一起______起来。
A.欢聚欢呼欢跃B.欢呼欢跃欢聚C.欢聚欢跃欢呼5.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其他两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B.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回来的?C.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一、基础训练1.看拼音,写词语。
rì kòu shān jiàn fèi téng báo zi xiàn suŏ( )( )( )( )( )wài bīn huì jíqí zhìtăn kèjùlí( ) ( )( )( )( )2.词语填空。
“瞻仰”是指地看,可以说“瞻仰”。
像这样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有很多,请你试着填一填。
郭老师走进教室,向四周了一遍,大概了我们的作业之后,才开始上课。
他先让我们快速地了一遍课文,接着又让我们了与课文有关的一段小视频,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照样宏伟赞叹B.猛烈歼围茂密C.功破指挥电钮D.憧憬焦急狙击4.下面是资料中的一些句子,其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狼牙山五壮士坚定不屈地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
B.开国大典上,毛主席的宣告使得在场的观众热血沸腾。
C.在战斗的紧要关头,团长斩钉截铁地下达了冲锋的命令。
D.他居高临下从高处看向敌人,然后宣布这场战役到此结束。
5.下列诗句与“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是()A.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D.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按要求写句子。
(1).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
(改写成比喻句)(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会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改为反问句)(3).这火光微弱。
这火光照亮了部队前进的道路。
(加合适的关联词连句)(4).参加开国大典的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和老人等。
(修改病句)(5).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改为转述句)二、填空题7.根据课本内容填空(1),,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传到,使全中国人民的心。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课内外阅读一、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以及模拟试题1.课外阅读。
妈妈的手(节选)从我有记忆开始,母亲的一双手就是粗糙多骨的。
她整日地忙碌,从厨房忙到稻田,从父亲的一日三餐照顾到长工的“接力”。
一双放大的小脚没有停过。
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
那时哪来像现在主妇们用的“萨拉脱、新奇洗洁精”等等的中性去污剂,洗刷厨房用的是强烈的碱水,母亲在碱水里搓抹布,有时疼得皱下眉,却从不停止工作。
洗刷完毕,喂完了猪,这才用木盆子打一盆滚烫的水,把双手浸在里面,浸好久好久,脸上挂着满足的笑,这就是她最大的享受。
泡够了,拿起来,拉起青布围裙擦干。
抹的可没有像现在这样讲究的化妆水、保养霜,她抹的是她认为最好的滋润膏——鸡油。
然后坐在吱吱咯咯的竹椅里,就着菜油灯,眯起近视眼,看她的《花名宝卷》。
这是她一天里最悠闲的时刻。
微弱而摇晃的菜油灯,黄黄的纸片上细细麻麻的小字,就她来说实在是非常吃力,我有时问她:“妈,你为什么不点洋油灯呢?”她摇摇头说:“太贵了。
”我又说:“那你为什么不去爸爸书房里照着明亮的洋油灯看书呢?”她更摇摇头说:“你爸爸和朋友们作诗谈学问。
我只是看小书消遣,怎么好去打搅他们。
”她永远把最好的享受让给爸爸,给他安排最清净舒适的环境,自己在背地里忙个没完,从未听她发出一声怨言。
有时,她真太累了,坐在板凳上,捶几下胳膊与双腿,然后叹口气对我说:“小春,别尽在我跟前绕来绕去,快去读书吧。
时间过得太快,你看妈一下子就已经老了,老得太快,想读点书已经来不及了。
”我就真的走开了,回到自己的书房里,照样看我的《红楼梦》《黛玉笔记》。
老师不逼,绝不背《论语》《孟子》。
我又何曾想到母亲勉励我的一番苦心,更何曾想到留在母亲身边,给她捶捶酸痛的手臂?(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忙碌——________ 满足——________讲究——________ 悠闲——________(2)说说画线句子的妙处。
(3)短文通过记叙母亲________,流露出作者________之情。
(4)作者从小就受到《论语》《孟子》《红楼梦》等文学作品的熏陶,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你也一定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请选择你熟悉的任意一部,结合作品内容或你的感悟,补全下联。
上联:读《论语》,不耻下问下联:________【答案】(1)劳碌;满意;讲求;悠然(2)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张开红红的小嘴形象地写出裂痕的形状和开裂的程度。
(3)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对母亲深切的怀念(4)【示例】品《孟子》,虚怀若谷【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把“手上的裂痕”比作“张开红红的小嘴”形象地写出裂痕的形状和开裂的程度。
(3)考查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4)对联就是对偶句,由上下两对句组成。
字数相等,节奏一致。
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多不少。
上、下联内部的语音节奏要一致,如:“读”可以对“品”;“《论语》”可以对“《孟子》”。
“不耻下问”可以对“虚怀若谷”。
故答案为:(1)劳碌、满意、讲求、悠然;(2)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张开红红的小嘴形象地写出裂痕的形状和开裂的程度。
(3)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对母亲深切的怀念;(4)【示例】品《孟子》,虚怀若谷【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
(4)了解对联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丰富知识。
2.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完成练习题。
芦鸡①有一年春末,梅花淡(流过我们村子的河)涨大水,从上游漂下来一案小芦鸡,一共三只。
②长发看见了它们,跑来叫我们一起去捉,我们在岸上跟着它们,用长晾竿捞,用石块赶,一直跟到周家桥边,幸亏金奎叔划着船在那里捉鱼,才围住了小芦鸡,用网把它们表了上来,分配的结果,我一只,长发一只,灿金和王康合一只.③那小芦鸡的样子就跟普遍的小鸡差不多,只是浑身是黑的,连嘴和脚爪也是黑的,而腿特别长,所以跑起来特别快。
为了防它逃跑,我用细绳缚住它的脚,把它吊在椅子脚上,喂来给它吃,小芦鸡吃得很少,却时时刻刻想逃走,它总是向外画跑,可是绳子拉住了它的脚,它就绕着椅子脚转,跑着跑着,跑了几圈以后,绳子绕住在椅上了,它还是跑,直到一只脚被吊了起来,不能动弹时,才叽呀叽呀地叫了起来。
我以为它是在叫痛了,就去帮它松开绳,可是不一会儿,它又绕紧了绳子,吊起一只脚来,而且叫得更响了,我才知道它不是为了痛在叫,而是为了不能逃跑,才张大了黑嘴在叫唤的。
这样几次以后,小芦鸡完全发怒了,它根本不吃米,却一个劲地那椅子脚,好像要把这可恶的棍t啄断才会安静下来似的.④那时候,燕子在我们的檐下做了一个案,飞进飞出地忙着。
只有当燕子在檐下吉居吉居地叫着的时候,小芦鸡才比较的安静,它往往循着这叫声,侧着头,停住脚,仔细听着。
燕子叫过一阵飞出去了,小芦鸡却还呆呆地停在那儿好一会。
它。
⑤长发的那只并不比我的好些。
它一粒米也不吃,只是一刻不停的跑、转,到完全黑了之后,就倒在地上不起来了。
让它喝水,它倒喝一点点,第三天,长发的小芦鸡死了。
长发把它葬在园里,还做了一个小坟。
⑥我知道要是老把它吊在椅子脚上,我的小芦鸡也活不长,就把它解开了,让它在天井里活动活动。
不过门是关好了的。
小芦鸡开始在天井里到处跑,跑了一会儿以后,忽然钻到天井角落上的水缸旁边去了,好久没出来,这时我突然想起:水缸旁边的墙上有个小小的洞,那是从前的猫洞,现在已经堵住了,它会不会钻进洞里去?急忙移开水缸,已经晚了!小芦鸡已经钻进了那个墙洞,塞住在里面了。
要想从这洞里钻出去是不可能的,可是要退回来,也已经不行。
我们想各种办法帮助它出来,最后我甚至要妈妈把墙壁敲掉,可是即使真的敲掉墙壁也没有用,小芦鸡已经活活地塞死在洞里了。
⑦为这事我哭了一场,不是为的我失掉了小芦鸡,而是为的小芦鸡要自由却失掉了性命,我觉得这是一件极悲惨的事,而我要对它负责的.⑧只有灿金和王康合有的那只小芦鸡,命运比较好些。
他们不光给它吃来,还到芦苇丛里去捉炸蛙来喂它。
有时候,灿全还牵着它到河边去走走,让它游游水,再本回来,就像放牛似的。
所以它活下来了。
⑨王康家里养着一群小鸡,他们就让芦鸡跟小鸡在一起。
过了半个月,就算解开了绳子,小芦鸡也逃不了;它混在家鸡群里,前前后后地跑着,和别的鸡争食小虫.它比家鸡长得快些,不多久就开始换线毛,稍稍有点赤膊了。
可是,它常常离开家鸡群,独自在一旁呆呆地站立者;而它的骨头突出在肉外,显得那么瘦。
⑩大家都说,灿金和王康合养的小芦鸡“养熟”了。
⑪可是有一天,小芦鸡终于逃走了。
那时鸡群在河边的草地找虫吃,小芦鸡径直走到河边,走到河里,游过河去;对面是一带密密的芦苇,它钻进芦苇丛,就这样不见了。
⑫第二年夏天,天早,梅花淡的水完全干了,河底可以走入。
有一天金奎叔来敲门,告诉我说,从河对面走来了两只小芦鸡,他问我要不要去捉。
我跑去一看,果然,两只小芦鸡在河旁走着,好像周围没有什么危险似的,坦然地走着。
它们的样子完全跟去年我们捉到的那三只一样。
⑬我看了看,就对金奎叔说:“不捉他们了吧,反正是养不牢的。
”⑭金奎叔点点头说:“是啊,反正是养不牢的。
有些小东西,他们天生就是自由自在的,你要把它们养在家里,它们宁愿死。
芦鸡就是这样的东西。
”(1)比较阅读第3自然段画横线的内容和第5自然段画横线的内容,说一说这两段的内容在写法上有什么不一样,再说一说这样的写法的好处。
(2)读第④自然段,请揣摩小芦鸡此时的内心活动,然后续写下来。
(3)第⑩自然段的“养熟”一词,你怎么理解?请写下来。
(4)文章结尾,金奎叔说“有些小东西,它们生来就是自由自在的,你要把它们养在家里,它们宁愿死。
”比如,短文中的三只小芦鸡就是这样的。
三只小芦鸡为了追求的表现?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答案】(1)用对比的手法写两只只小芦鸡虽表现各异,结局不同,但都热爱自由。
一旦失去自由。
绝不屈服于命运,为重获自由,进行卓绝抗争的精神是一致的。
(2)我要是能像小燕子那样自由飞翔高多好呀!(3)适应了环境。
(4)“我”养的小芦鸡为获自由,不懈奋争,至死不渝。
长发养的小芦鸡性情刚烈,为获自由,不惜绝食累饿而死,可谓宁死不屈。
王康养的小芦鸡表面顺从,无逃走迹象,实则等候时机,终于获得自由。
【解析】【分析】(1)此处为了突出两只只小芦鸡虽表现各异,结局不同,但都热爱自由。
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结合第3、5自然段的内容做具体分析即可。
(2)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角色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
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3)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用对比的手法写两只只小芦鸡虽表现各异,结局不同,但都热爱自由。
一旦失去自由。
绝不屈服于命运,为重获自由,进行卓绝抗争的精神是一致的。
(2)我要是能像小燕子那样自由飞翔高多好呀!(3)适应了环境。
(4)“我”养的小芦鸡为获自由,不懈奋争,至死不渝。
长发养的小芦鸡性情刚烈,为获自由,不惜绝食累饿而死,可谓宁死不屈。
王康养的小芦鸡表面顺从,无逃走迹象,实则等候时机,终于获得自由。
【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
(2)此题主要考查对角色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现代文阅读。
赢家①细雨如丝。
河边,五颜六色的伞犹如大朵大朵的牡丹花。
钓鱼的人们悠然自得,一个老者和一个年轻人却在暗中较劲儿。
②老者七十来岁,人称“鱼王”。
休闲服,太阳帽,“金池塘”竿儿,“达摩”漂儿。
年轻人三十露头,绰号“鱼鹰子”。
运动装,板寸头,竿儿“世纪风”,漂儿“名冠”。
鱼王听说鱼鹰子了不得,想见识见识;鱼鹰子久闻鱼王大名,早想一比高低。
③鱼王果然名不虚传,频频得手,鱼儿装了半篓;鱼鹰子也当之无愧,信于拈咅,鱼篓眼看过半。
大鱼上钩儿。
鱼王屏气凝神,双手擎竿儿,鱼动人动竿儿不动。
变魔术似的大鱼就入了篓,足足有十几斤重。
④鱼王钓到大鱼.鱼鹰子不动声色,却暗中佩服。
⑤细雨中,细碎的水珠儿在水面上跳动,又一圈圈儿浅浅地漾开,鱼漂儿便悠悠地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