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使用的小功率恒压恒流电源的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250.77 KB
- 文档页数:5
小功率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一、设计任务与要求1.性能指标要求:V o=+5V2.技术指标要求:文波电压:<=5Mv,电压调整率:Ku<=3%,电流调整率:Ki<=1%第一章变压器1.1电路基本知识在电子电路中,通常都需要电压稳定的直流稳压电源供电,小功率的稳压电源是由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等四部分组成。
在电子电路中,通常都需要电压稳定的直流稳压电源供电,小功率的稳压电源是由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等四部分组成。
功率较小的直流电源大多数都是将50Hz的交流电经过整流、滤波和稳压后获得。
整流电路用来将交流电压变换为单向脉动的直流电压;滤波电路用来滤除整流后单向脉动电压中的交流成分,使之成为平滑的直流电压;稳压电路的作用是当输入交流电源电压波动、负载和温度变化时,维持输出直流电压的稳定。
1.2 电源变压器1.2.1电源变压器概述过整流电路将交流变为脉动的直流电压。
由于此脉动的直流电压还含有较大的纹波,必须通过滤波电路加以滤波,从而得到平滑的直流电压。
电源变压器的作用是将交流220V的电压变为所需的电压值,然后同样的电压还随电网电压波动、负载何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1.2.2电源变压器功能电源变压器的功能是功率传送、电压变换和绝缘隔离,作为一种主要的软磁电磁元件,在电源技术中和电力电子技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变压器的功能主要有:电压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磁饱和变压器)等。
1.2.3电源变压器的分类根据传送功率的大小,电源变压器可以分为几档:10kVA以上为大功率,10kVA~0.5kVA为中功率,0.5kVA~25VA为小功率,25VA以下为微功率。
1.2.4变压器的型式变压器的最基本型式,包括两组绕有导线之线圈,并且彼此以电感方式称合一起。
当一交流电流(具有某一已知频率)流于其中之一组线圈时,于另一组线圈中将感应出具有相同频率之交流电压,而感应的电压大小取决于两线圈耦合及磁交链之程度。
• 205•LED 照明在现在社会中的应用越加广泛,与传统光源相比,有很多的优良特性,节能高效,是一种新型光源,使用LED 灯照明为了不浪费电能并且能够在小功率下稳定的运行。
因此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BUCK 变换器的LED 恒流电源。
控制回路主要是选用峰值电流型控制法,将输出电压通过采样电阻进行分压采样,再将采样的电压送入芯片,在开关管处串一个采样电阻,同时将采样的电流送入芯片,其次电路中加入EMI 滤波。
最后通过实验仿真与原理样机验证稳定小功率电源的可行性。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对于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大肆开采能源,导致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从而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对小功率电源的使用过程中,当前的电源设备需要经过整流和逆变来得到连续的大频率电源,在此基础上才能以该频率和功率作用于被处理的对象,其体积和功率较大,无法满足现家庭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如何设计一款小功率的恒流电源成了解决的主要问题。
文献(秦效勇,尚振东.数字技术下小功率电源优化设计仿真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小功率电源优化设计方法。
该方法将电源中的市电电压转换时间设置成固定的常数,将电源单体上的任务调度依据电压的下降次数进行调整,消除了换能器谐振频率的漂移现象,完成了对小功率电源优化设计。
该方法效果好,但使用不灵活。
文献(张宁,等.超声波功率对氩弧熔覆一喷射Ti (C ,N )增强镍基复合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反激的小功率电源设计方法。
该方法先依据电源的使用环境,设定输出电源范围,选定超声波变压器磁芯,以此为依据完成对小功率电源设计。
该方法简单,但存在耗费成本较大的问题。
针对上诉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BUCK 变换器的LED 恒流源设计。
该设计具有电压稳定、功率低、使用灵活等特点,可以很好的满足LED 灯的工作要求。
1 主电路的设计1.1 BUCK变换器BUCK 电路一般可以在两种模式下进行工作,一种是电流连续的模式(CCM ),还有一种是电流断续模式(DCM),断续模式下电流会降到0,电流的波形是一种三角形,而在连续模式下,电流不会降为0,电流的波形在这种模式下是呈现一种梯形波。
低成本小功率恒压电源芯片方案SM7033P在小家电电源、MCU或功能模组供电电源等应用领域,会用到小功率的恒压电源,针对这个应用,钲铭科电子在原有SM7015、SM7035P方案基础上,推出性价比更高的小功率恒压方案SM7033P。
一、SM7033P简介SM7033P是一款恒压控制芯片,内置CS检流电阻,全电压范围恒压精度小于±3%,外围元件少,方案成本低。
具有自恢复的输出开短路、输出短路保护等多重保护功能,以提高系统可靠性;为了消除高压功率管在开启瞬间产生的尖峰造成的干扰,内置前沿消隐电路,避免芯片在功率管开启瞬间产生误动作。
通过DRAIN端口对VDD 电容充电,实现高压自供电,芯片通过FB端口电压进行跳频控制,即当系统输出电压升高时,芯片工作频率降低;当系统输出电压降低时,芯片工作频率升高,从而稳定输出电压,得到高恒压精度。
二、典型应用以典型的5V/100mA待机电源方案为例,下面是方案的DEMO板以及电气参数。
2.1DEMO样板2.2测试参数不同输入电压不同负载情况下测试数据如下:另外,输出电压纹波小于150mV,无输出电压过冲,容易过传导辐射等认证。
2.3PCB layout注意事项每个方案性能的好坏,不但与控制芯片和外围元件有关,而且PCB设计的好坏也有很大的关系,在PCB的设计中,请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初级环路与次级环路的走线距离尽量粗而短,以便更容易通过EMC测试。
高压信号与低压信号分开走线,避免高压信号对低压反馈信号产生干扰。
芯片VDD及FB的地尽量靠近芯片的GND。
IC的7、8脚GND 需要铺铜处理,铺铜面积建议大于8*8mm,以降低芯片的温度。
小结针对小家电及智能照明待机电源等应用领域,钲铭科电子不但有SM7015/25/55/75大功率系列,而且针对小功率的待机电源应用,钲铭科电子也推出电压灵活可调,支持贴片电感或棒形电感等多种应用的SM7033/35P等方案。
若方案的输出电流不超过150mA,推荐优选SM7033P恒压方案;当电流大于150mA,小于250mA时,推荐优选SM7035P方案。
LM317制作简易恒压恒流充电器直想做一台高级而复杂的全功能智能充电器,最后发现简单可靠实用才是真理,怎样实现简单可靠?串联充电比并联充电简单,缺点是电池要求容量比较一致,线性降压比开关降压简单,缺点是效率比较低发热大,大电流充电节约时间但是发热大电池寿命影响也不小,负斜率或者零增量侦测电池是否充满的缺点是电路复杂并且因为电池性能的关系并不可靠,目前电池的充电方式大多数推荐是恒流。
所以一台简单可靠的充电器要完成的功能特点应该有:能充多节电池,有恒流充电功能,有防止过充功能。
实现方法其实很简单:串联,恒压,恒流。
如果用稳压电源来充电的话,初期电流太大,若串入限流电阻的话,当电池电压升高后电阻就限制了充电电流使充电时间过长。
恒流恒压只是相对的,具体来说应该是前期恒流后期恒压,顺便说一下,这种方式非常适合给锂电池充电。
在网上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满意的线路,猛的发现在LM317规格书内就有这个充电线路,原名叫做恒压限流充电器,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稍作修改就是自己需要的东西,并且可以做成万能充电器。
按照上图,我做的是一台一次充4节镍氢或者镍镉电池的充电器,经测试发现很理想,并且前期限流基本是恒流,后期恒压。
调试很简单,只要调整R2设置输出电压在你需要的电压上,比如镍氢电池充满是1.45v一节,4节就是5.8v,R2建议用那种精密可调电位器,多圈小型那种既稳定又能微调,R3的选择你需要的充电电流,现在充电电池容量都不小,不想充电速度太慢或太快,充电电流可以取适中,比如我取的2.2欧姆根据三极管导通电压约0.6v计算电流在270ma。
为了减少LM317的损耗,输入电压设置在比输出电压高3V,如1.45×4+3 约9v,如果你觉得LM317上3v损耗还是太大,可以把LM317换成1117这种1v的低压降IC(没试过), 如果你觉得串联充电不够好,可以只充一节电池,多做几组就可以了,其实对于一直成组使用的电池串联充电没有什么不好,充放电电流都是一致的。
恒压/恒流输出式单片开关电源可简称为恒压/恒流源。
其特点是具有两个控制环路,一个是电压控制环,另一个为电流控制环。
当输出电流较小时,电压控制环起作用,具有稳压特性,它相当于恒压源;当输出电流接近或达到额定值时,通过电流控制环使IO维持恒定,它又变成恒流源。
这种电源特别适用于电池充电器和特种电机驱动器。
下面介绍一种低成本恒压/恒流输出式开关电源,其电流控制环是由晶体管构成的,电路简单,成本低,易于制作。
1.恒压/恒流输出式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7.5V、1A恒压/恒流输出式开关电源的电路如图1所示。
它采用一片TOP200Y型开关电源(IC1),配PC817A型线性光耦合器(IC2)。
85V~256V交流输入电压u经过EMI滤波器L2、C6)、整流桥(BR)和输入滤波电容(C1),得到大约为82V~375V的直流高压UI,再通过初级绕组接TOP200Y的漏极。
由VDZ1和VD1构成的漏极箝位保护电路,将高频变压器漏感形成的尖峰电压限定在安全范围之内。
VDZ1采用BZY97C200型瞬态电压抑制器,其箝位电压UB=200V。
VD1选用UF4005型超快恢复二极管。
次级电压经过VD2、C2整流滤波后,再通过L1、C3滤波,获得+7.5V输出。
VD2采用3A/70V的肖特基二极管。
反馈绕组的输出电压经过VD3、C4整流滤波后,得到反馈电压UFB=26V,给光敏三极管提供偏压。
C5为旁路电容,兼作频率补偿电容并决定自动重启频率。
R2为反馈绕组的假负载,空载时能限制反馈电压UFB不致升高。
该电源有两个控制环路。
电压控制环是由1N5234B型62V稳压管(VDZ2)和光耦合器PC817A(IC2)构成的。
其作用是当输出电流较小时令开关电源工作在恒压输出模式,此时VDZ2上有电流通过,输出电压由VDZ2的稳压值(UZ2)和光耦中led的正向压降(UF)所确定。
电流控制环则由晶体管VT1和VT2、电流检测电阻R3、光耦IC2、电阻R4~R7、电容C8构成。
图解电源(转贴,讲得非常好)电源是最常用的电器,作用是把220V交流转变成需要的直流电,供各种电器使用。
除了商品上各种独立的电源外,我们常见的各种适配器、充电器、机箱里用的模块化的(比如计算机用的),都可以认为是电源。
对于动手一族(DIY族),电源不仅是最常用的工具,往往也是DIY的对象。
也就是说,电源本身构造相对简单,往往可以DIY。
按照类别,电源可以分成线性电源和开关电源两类。
线性电源是先采用工频变压器降压,然后整流滤波,再用线性调整管进行稳压的方式,性能可以做得比较好。
开关电源是先整流滤波,然后高频振荡,再变压,再整流滤波。
由于初始滤波电容电压比较高,因此比能量比较大所以体积比较小,更因为高频振荡频率比工频高得多,因此变压器的体积和重量大大减少,再加上可以采用PWM反馈调节的方式,使得开关电源的效率很高,因此也不需要大体积的散热片,这样,开关电源的体积、重量与同功率的线性电源比大大减少。
但是,由于采用高频振荡,其谐波很可能向外发射或通过输出电源和输出电源传到外部,对通讯设备造成干扰。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干扰并非是全频段的,而是在一些频率上(主要是谐波)有干扰。
同时,由于开关电源频率的不确定性,因此干扰频率也是不确定的,大多是变化的。
因此,不能简单的用收音机或者电台检查几个频点没有发现有干扰,就能确定某开关电源对通讯设备没有干扰。
正规的检查方法是要用频谱仪。
另外,有些电源是固定输出的,有些电源的电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可调,还有一些电源可以从0V起调。
可调的线性电源要解决好低压输出效率低下的问题,而可调的开关电源要解决大范围占宽比变化的问题。
大部分电源具备输出显示。
一般至少有一个电压表,也有的具备电流表,也有的是电压电流可以转换。
根据电压、电流表的类型,可以分成模拟显示电源和数字显示电源,前者用模拟表头显示,而后者用数字表显示。
数字显示电源有的是3位显示,也有高精度一些用4位表头显示,甚至更高的位数。
设计和制作一台电子负载有恒流和和恒压两种模式可引言:电子负载是一种测试和模拟电源输出特性的设备,常用于电源和电池等电器产品的研发和测试中。
本文将设计和制作一台具有恒流和恒压两种模式的电子负载。
一、设计方案:1.功能需求:电子负载需要具有恒流和恒压两种模式。
在恒流模式下,能够设定电子负载所需的恒定电流;在恒压模式下,能够设定电子负载所需的恒定电压。
并且能够实时显示输出电流和电压。
2.参数需求:电子负载需要能够承受一定的电流和电压。
例如,电流范围为0-10A,电压范围为0-50V,功率范围为0-500W。
3.控制需求:电子负载需要使用简单的控制方式,可以通过旋钮或按钮来设定电流和电压。
二、电子负载设计与制作:1.电路设计:根据上述需求,可以设计以下电路:使用稳压器电路实现恒压模式,使用可调电阻电路实现恒流模式。
a.恒流模式:利用可调电阻电路,可以通过调整电阻使电流维持在设定值。
b.恒压模式:利用稳压器电路,可以通过调整输出电压维持在设定值。
2.元器件选择与组装:根据设计的电路,选择合适的元器件进行组装。
例如,稳压器选择常见的LM317芯片,可调电阻选择带旋钮的电位器。
其他元器件如稳定电阻、电容等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3.输出与显示:为了实时显示输出电流和电压,可以设计一个小型的LCD显示屏来显示这两个数值。
通过连接显示屏和控制电路,可以实现电流、电压的实时显示。
4.电源与过载保护:为了提供电源给电子负载,可以使用交流变直流的方式,或者使用直流电源。
同时,在设计中加入过载保护电路,当电流或电压超出设定范围时,自动切断电源,保护负载电器。
5.外壳与散热设计:为了保护电路,可以设计一个外壳,将电子负载与外界隔离。
同时,考虑到电子负载的功率,需要合理设计散热结构,以确保负载长时间工作时不过热。
三、结论:通过以上的设计与制作,一台具有恒流和恒压两种模式的电子负载可以得到。
该负载可以满足一定的电流和电压范围,并通过显示屏实时显示输出电流和电压。
恒流恒压充电器的原理与设计恒流恒压充电器的原理与设计随着高新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类充电电子产品不断上升,为此云峰电子为朋友们提供些相关恒流充电器的制作与原理分析,请仔细阅读!第一类、lm317恒流源电路图图1、图2分别是用78××和LM317构成的恒流充电电路,两种电路构成形式一致。
对于图1的电路,输出电流Io=Vxx/R+IQ,式中Vxx是标称输出电压,IQ是从GND端流出的电流,通常IQ≤5mA。
当VI、Vxx及环境温度变化时,IQ的变化较大,被充电电池电压变化也会引起IQ的变化。
IQ是Io的一部分,要流过电池,IQ的值与Io相比不可忽略,因而这种电路的恒流效果比较差。
对于图2的电路,输出电流Io=VREF/R+IADJ,式中VREF是基准电压,为1.25V,IADJ是从调整端ADJ流出的电流,通常IADJ≤50μA。
虽然IADJ也随VI及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且也是Io的一部分,但由于IADJ仅为78××的IQ 的1%,与Io相比,IQ可以忽略。
可见LM317的恒流效果较好。
对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用三端稳压集成电路构成恒流充电电路具有元件易购、电路简单的特点。
有些读者在设计电路时采用78××稳压块,如《电子报》2001年第2期第十一版刊登的《简单可靠的恒流充电器》及今年第6期第十版的《恒流充电器的改进》一文,均采用7805。
78××虽然可接成恒流电路,但恒流效果不如LM317,前者是固定输出稳压IC,后者是可调输出稳压IC,两种芯片的售价又相近,采用LM317才是更为合理的改进。
LM317采用T0-3金属气密封装的耗散功率为20W,采用TO-220塑封结构的耗散功率为15W,负载电流均可达1.5A,使用时需配适当面积的散热器。
由于LM317的VREF=1.25V,其最小压差为3V,因此输入电压VI达4.25V就能正常工作。
LNK303P恒压/恒流原边控制功率开关SOP8 v1.6LNK303P内部功能简单框图封装示意图DRAINCOMP CS FB HVDD GNDGND DRAIN管脚说明名称 管脚序号 功能说明DRAIN 7、8 内置高压MOS 管的DRAIN ,同时芯片启动时,也做芯片的启动CS 1 电流检测输入FB 2 反馈输入,反映系统的输出电压,PWM 占空比变化取决于FB 误差放大和SENSE 脚的输入电压 COMP 3 恒压环路补偿管脚 VDD 4 芯片电源 GND5、6芯片地极限参数(极限参数(TA= 25℃)符号说明范围单位V DS(max)芯片DRAIN脚最高耐压-0.3~730 VVDD 芯片工作电压-0.3~34.0 VIDD clamp芯片钳位电流10.0 mAV FB FB输入电压-0.3~7.0 VV COMP COMP输入电压-0.3~7.0 VV CS CS输入电压-0.3~7.0 VT A工作温度-20~85 ℃T stg存储温度-40~150 ℃V ESD人体放电模式>4000 VRθja热阻SOP8 65 ℃/W电气工作参数(除非特殊说明,下列条件均为T A=25℃)符号参数测试条件最小值典型值最大值单位芯片VDD工作部分I DDstart启动充电电流VDD=5V - 200 - μA I DDop工作电流FB=2V,CS=0V,VDD=20V - 1.5 - mA V DDOFF VDD关闭电压7.0 8.0 9.0 VV DDON VDD启动电压13.5 14.5 16.0 VV DDclamp VDD钳位电压I DD=5mA - 34 - VV DDOVP VDD过压保护电压- 32 - V CS电流检测测输入部分T LEB LEB时间- 500 - ns Vth_oc 过流阈值870 900 930 mV T_ss 软启动时间- 10 - ms 频率部分Freq_Nom 开关频率- 63 - KHz Freq_startup 待机频率FB=0V,COMP=5V - 18 - KHz Δf/Freq 抖频范围- 4 - % FB误差放大器部分V ref_EA EA参考电压 1.97 2.00 2.03 VI COMP_MAX最大补偿电流FB=2V,COMP=0V - 42 - μA 功率管部分BVds MOS击穿电压730 -- - V Rdson MOSFET导通电阻- 30 - Ω功能表述◆ 芯片是应用于离线式小功率AC/DC 开关电源的高性能原边反馈控制功率开关芯片,全电压输入范围内,恒压恒流输出精度均小于±3%。
用YDS-512制作恒流恒压电源YDS-512是大家常用的一种电源模块,前一段时间本人对它的内部电路进行了研究,发现它的限流部分设计的很独特(也可能是我少见多怪),并且很容易改成可调的,做成很简单但高效率的恒流恒压电压,可用于做实验电源或充电电源。
下面的电路图是我根据印刷板绘制的,无关的元件没有画出来,为了便于理解加上了标号。
R是检测电流用的电阻,是用厚膜技术直接做在基板上的,通过计算得出电阻约37毫欧。
研究发现,R8的下端接在了5V电源上(由集成电路提供),这时限流值为5A左右,改变这个电压就可以改变限流值,因此采用了运放做了个模拟可变电源加在R8的下端,调节VR2就可以使输出电流在30毫安到5A间变化。
大家可能在使用中发现了YDS-512输出电压不是线性变化的,这其实是因为R4太小造成的,可以把R4去掉,R3去掉或为200K左右(为防电位器接触不良输出高电压),那么输出的线性就会比较好了。
图中的红X是需要断开的地方。
注意事项:1.运放一定要选“轨到轨”的,我用的是LMV358(印字是MV358),LM358是不能胜任的,因为它做不到满幅输出。
2.该电路输出短路有保护作用,但用于电池充电时,不能防止由于电池反接对电路的损坏。
3.YDS-512是瓷基板的,散热非常好,所以也很难焊,要用大功率烙铁或热风枪。
KIC的集成电路和YDS的不同,YDS的开关管是N管的,内阻小,带自举升压电路。
据说YDS系列是工业用的;KIC是民用的,开关管是P型的。
TL594和MB3759内部电路是一样,所以KIC-125的电路和YDS-512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不同的地方是YDS-512中是用15脚和16脚来检测电流,1脚和2脚来调压,在KIC-125中正好相反。
轨到轨(rail-to-rail):从输入来说, 其共模输入电压范围可以从负电源到正电源电压; 从输出来看, 其输出电压范围可以从负电源到正电源电压。
Rail to Rail翻译成汉语即“轨到轨”,指器件的输入输出电压范围可以达到电源电压。
LM317 制作可调恒压恒流电源该LM317 可调集成稳压器既能恒压也能恒流。
可用它给试验电路供电、给充电电池或电瓶充电。
交流电源经T 降压,整流、滤波后供给可调集成稳压器LM317 。
恒压输出时:电压分0-5-10-15-20-25-30-35V 共七挡。
由开关sA2 进行粗调,W 进行细调,R3 ~R8 为分压电阻。
恒流输出时:将电流经过R11 的压降作为取样信号,由W 调节控制Q1 的导通,Q1 的 C 极接LM317 的调整端,控制LM317 的输出电压以达到恒流的目的。
无论恒压或恒流输出,W 的活动臂都是向下输出加大,反之减小。
输出有三只接线柱,其中一只为共用,另外两只分别为恒压输出与恒流输出。
由于LM317 本身输出电流较小,在这里用一只3DD15 进行扩流。
输出端的指示由SA4 进行转换(0 ~15 ~45V ,O ~0.15A ~0.75A ~3A) 。
恒流电流I 为0.5A( 取样电阻10 Ω、电压5V) ,若想加大恒流电流1 只需在电压输出端和电流输出端之间接一电阻R(R=5 ÷ I) 即可。
输出指示为一只500 μ A 的85C1 表头( 内阻加附加电阻为150 Ω )SA3 为恒压恒流转换开关。
元器件的选择与调试:电源变压器容量选150VA ,最大输出电流 3.6A 左右。
3DD15 要配200mm 乘以60mm 乘以3mm 的铝板散热器。
W 选WDI3 型多圈线绕电位器。
R3 ~R8 的阻值误差要小于2 % ,R12 ~R15 的阻值误差要小于 1 %。
其他元件无特殊要求。
调试时先将SA2 置于0 ~5V 挡。
SA3 置于恒压挡,SA4 置于15V 挡,W 左旋到底。
在共用与电压两接线柱上接-10W/5 Ω的电阻。
接通电源SA1 后,调节w 至最大,观看输出指示是否为5V ,微调电阻R9 使输出为5V 即可( 低于5V 减小R9 的阻值,高于5V 增大R9 的阻值) 。
恒流恒压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制作下面是恒流恒压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制作过程:1.确定电源的输出参数:首先,需要确定所需的恒定电流和电压输出。
根据应用的需求,设定好目标参数。
2.选择合适的元件:根据所需参数,选择合适的电源变压器和电子元件,如稳压管、电感、电容等。
3.设计稳压电路:设计恒流恒压稳压电路。
常用的恒压稳压电路有电流反馈式和电压反馈式。
电流反馈式在输出端并联一个电阻或电流采样器,将输出电流与设定电流进行比较,通过反馈控制调整输出。
电压反馈式需要将输出电压与设定电压进行比较,通过反馈调整输出。
4.绘制电路图:根据设计好的稳压电路,将其绘制成电路图。
电路图应包括所选元件的连接方式、引脚布局、元件型号等详细信息。
5.PCB设计:根据电路图,进行PCB设计。
在设计时要注意良好的布线,避免信号干扰和电磁辐射。
6.元件焊接:根据PCB设计好的布局,将所选的元件进行焊接。
焊接时要保证焊点牢固可靠,避免电路连接不良。
7.完成电源调试:完成焊接后,开始进行电源调试。
首先,通过外部电源供电,观察电源输出的电流和电压是否符合预期。
然后,使用负载测试设备进行稳定性测试,确保电源的输出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8.优化与改进:根据电源调试的结果和实际需求,对电源进行优化和改进。
优化包括提高电源的效率和稳定性,改进包括调整输出参数等。
总结起来,恒流恒压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制作需要明确需求、选择合适的元件、设计稳压电路、绘制电路图、进行PCB设计、焊接元件、完成电源调试和优化改进。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电子电路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
最终制作完成的恒流恒压稳压电源能够稳定输出所需的电流和电压。
恒流恒压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制作摘要:。
本人设计的此直流恒流恒压电源是将交流电压转化为输出电压电流稳定的直流电源,电路的特点是:当负载电阻小于25欧姆时,输出为恒流,也即恒流源,有0.3A和0.6A两个档位。
当负载电阻大于25欧姆时,输出为恒压,也即电源为恒压源,有9V.12V和15V三个档位。
关键词:直流电源恒压源恒流源工作原理0 引言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各工业、科研领域后,各种电子设备都要求稳定的直流恒流恒压电源供电,电网直接供电已不能满足需要,直流恒流恒压电源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目前直流恒流恒压电源的发展更快,它的种类繁多,功能不同应用非常广泛。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电器设备中都含有直流电源。
直流恒流恒压电源易于设计、配置、稳定、调节,随着电器的不断发展,它的应用会更多。
种类及功能都会进一步发展,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通过直流稳压电源设计,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了解一些电子产品的设计原理,可以达到触类旁通的功效。
1 其它电源的发展近些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开关稳压电源已作为一种较理想的电源为人们所使用。
然而当前的开关稳压电源,虽然体积小,效率高,但输出电压的纹波较大Ⅲ,难以保证输出电压的高稳定性。
非隔离DC/DC技术发展也非常迅速。
现在的非隔离的DC/DC基本上分成两大类。
一是在内部含有功率开关元件,称DC/DC转换器;二是不含功率开关.需要外接功率MOSFET,称DC/DC控制器按照电路功能划分有降压的BUCK、升压BOOST,还有升降压的BUCK—BOOST等.以及正压转负压的INVERTOR等。
其中品种最多芨展最快的是BUCK型。
控制方式以PWM为主。
1.1 初级PWM控制IC不断优化有源筘位技术自从2002年VICOR公司此项专利技术到期解禁之后新型有源箝位控制IC纷纷涌现。
在大功率领域,全桥移相ZVS软开关技术在解决开关电源的效率上功不可没。
INTERSIL公司推出的PWM 对称全桥的ZVS控制IC—ISL6752,既能控制初级侧的四个MOS开关为ZVS工作状态,又能准确地给出控制二次侧的同步整流为ZVS工作状态的驱动信号。
恒压恒流电源使用说明书一. 产品简介恒压恒流电源是一种具有恒定输出电压和恒定输出电流的电源设备。
它可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科研、工业生产等领域,为电子元器件、电路板以及其他设备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二. 使用方法1. 连接电源:首先将电源插头插入交流电源插座,确保插头与插座连接牢固。
2. 连接被测设备:将恒压恒流电源的正负极端口与被测设备的正负极端口相连接。
确保连接牢固,避免松动。
3. 设置电压和电流:根据需要,通过电源面板上的旋钮或数字按键设置所需的输出电压和电流。
确保设置合理,并注意不要超过被测设备的额定电压和电流。
4. 开启电源:当所有设置完成后,按下电源开关,电源开始工作并输出所设定的电压和电流。
三. 注意事项为了确保安全使用恒压恒流电源,并延长其使用寿命,请遵循以下注意事项:1. 请勿将电源暴露在潮湿、高温、尘土等恶劣环境中,以免影响正常工作或导致故障。
2. 在使用电源前,请确保电源和被测设备的输入功率、电压、电流等参数相匹配,避免过载或损坏设备。
3. 请勿私自拆卸电源外壳,以免触电或损坏电源内部元件。
4. 当电源不在使用时,请及时关闭电源开关,并拔出电源插头。
5. 如发现电源故障或异常,请及时停止使用,并联系售后维修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
四. 故障排除在使用恒压恒流电源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故障问题。
下面是一些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的简要介绍:1. 输出电压或电流不稳定:请检查电源和被测设备的连接是否牢固,确保传输线路无故障。
2. 电源无法开启:请检查电源是否连接到正常的交流电源插座,并确保电源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3. 电源过热自动断电:请停止使用电源,并等待其冷却后再次使用,确保散热良好,并避免超载。
如果以上故障处理方法无法解决问题,请联系售后维修人员进行故障排除。
五. 维护保养为了保证恒压恒流电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建议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工作。
具体操作如下:1. 清洁表面:定期使用干净的软布擦拭电源表面,确保表面干净整洁。
恒压恒流恒功率设计报告一、引言恒压恒流恒功率技术是一种主要应用于电源和电池充电器等领域的电路设计技术。
它能根据负载的需求,在一定的电压和电流条件下,保持稳定的功率输出。
该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充电、驱动、电源等方面。
本报告将介绍关于恒压恒流恒功率电路的设计原理、电路图、性能测试结果等内容。
二、设计原理具体实现该设计原理的电路主要由三个关键模块组成:电流调节模块,电压调节模块和功率调节模块。
电流调节模块主要通过反馈控制电流的大小,使其保持恒定;电压调节模块则负责调整输出电压的大小;功率调节模块实现电流和电压的协作控制,使其在负载变化时能够快速响应并稳定输出。
三、电路设计在该电路图中,运放U1用于控制输出电压,它通过反馈电路采集输出电流,与设定的参考电流进行比较,通过调节电流调节元件R2的阻值,控制输出电流恒定。
运放U2用于控制输出电压,它通过反馈电路采集输出电压,与设定的参考电压进行比较,通过调节电压调节元件R3的阻值,控制输出电压恒定。
功率调节模块由电感L和电容C组成,用于平滑输出波形。
四、性能测试我们对设计的恒压恒流恒功率电路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1.输出电压范围:0V-30V2.输出电流范围:0A-5A3.输出功率范围:0W-150W4.稳定性测试: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电流和电压保持稳定,功率波动小于2%。
5. 响应时间测试:在负载变化时,电流和电压能够迅速调节,响应时间小于10ms。
以上测试结果表明,该恒压恒流恒功率电路设计性能良好,能够满足多种负载要求。
五、结论本报告介绍了恒压恒流恒功率电路的设计原理和具体的电路设计,并进行了性能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该电路设计满足要求,能够实现稳定的功率输出。
该电路设计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充电、驱动、电源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