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287.50 KB
- 文档页数:44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复习卷及答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 如焚。
B. 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 道的。
.C. 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 ♦ ♦防不胜防。
D. 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 ♦ ♦ ♦ ♦荣获冠军。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 们眼前。
B-新建的儿童公园为小朋友提供了观鱼池、转盘、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 施。
C. 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 走出战争的阴影。
D. 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这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表现出藤野先生复杂而矛盾的心情。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 分)A ・渗透(sh 而) 锐不可当(ddng )B. 颓败(tui) .C. 悄然(qiuo) .D. 歼退(qion) 一丝不苟(931) 弹精竭虑(ddn ) .气氛(技n ) . 着陆(zhdo ) 扼刹那(chd) , 湛蓝(zhdn) . 轻盈(ying) .长啸(xido) .B.颔首低眉泉水激石屏息敛声摩精竭虑(以上四个短语中,“泉水激石”与另外三个短语的类型不同。
)C.“好,”他对我说,“现在把你的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
不要担心下一步。
听我的话。
”(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是正确的。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字词复习及答案第十四课《背影》一、课后读读写写注音:迂.腐擦.拭搀.扶交卸.狼藉.游逛.赋.闲簌簌.踌.躇马褂.蹒.跚颓.唐琐.屑栅.栏举箸.二、重点词语解释:1【】乱七八糟的样子。
2【】纷纷落下的样子。
3【】犹豫。
4【】衰颓败落。
5【】细小而琐碎的事。
6【】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7【】(忧愁、气愤等)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参考答案:一、课后读读写写注音:迂.yū腐擦.cā拭搀.chān扶交卸.xiè狼藉.jí游逛.ɡuànɡ赋.fù闲簌簌.sù踌.chú躇马褂.ɡuà蹒.pán跚颓.tuí唐琐.suǒ屑栅.zhà栏举箸.zhù二、重点词语解释:1【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2【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3【踌躇】犹豫。
4【颓唐】衰颓败落。
5【琐屑】细小而琐碎的事。
6【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7【情郁于中】(忧愁、气愤等)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十五课《白杨礼赞》一、课后读读写写注音:开垦.主宰.倦怠.丫.枝倔.强婆娑..虬.枝宛.然秀颀.鄙.视坦荡如砥.楠.木潜.滋暗长恹恹.欲睡旁逸.斜出百折不挠.二、重点词语解释:1【】语出陆游《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2【】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砥,质地较细的磨刀石。
3【】暗暗地生长。
滋,生长。
4【】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
5【】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6【】高耸在天空中。
7【】枝叶扶疏的样子。
8【】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9【】美而高。
顾,修长。
参考答案:一、课后读读写写注音:开垦.kěn 主宰.zǎi 倦怠.dài丫.yā枝倔.jué强婆.娑.pó suō虬.qiú枝宛.wǎn然秀颀.qí鄙.bǐ视坦荡如砥.dǐ楠.nán木潜.qián滋暗长恹恹.yān欲睡旁逸.yì斜出百折不挠.náo二、重点词语解释:1【妙手偶得】语出陆游《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传承:文化的传播》知识点1.了解文化的本质和意义,知道文化的种类;2.了解文化交流的渠道,掌握文化适应的技巧;3.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和基础。
重点难点1.文化自信:什么是文化自信?如何形成文化自信?2.文化适应:文化适应的意义,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文化适应?3.文化传播:文化传播的形式和方式,文化传播和现实之间的联系。
考查要点1.回答什么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对于个人和国家的意义;2.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下,个人如何进行文化适应?如何处理文化冲突?3.学习清朝禁书和经典的故事,思考禁书、流传、共享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单元《改革: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比与融合》知识点1.了解改革改变的意义、内容和价值,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2.了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对比,掌握对比分析的技巧;3.了解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创新。
重点难点1.改革:改革的意义和价值,改革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关系;2.对比分析:掌握对比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批判性思维;3.文化融合:了解东西方文化的融合过程,探究文化创新的途径。
考查要点1.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中国最重大的历史转折点?2.与西方文化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价值?3.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相似点,探究文化融合的难点和途径。
第三单元《启示:生命的故事》知识点1.掌握古代寓言、神话、传说的套路和示意;2.了解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的价值、命理文化的内涵;3.探究生命的意义,了解人生的价值和创造生命的方式。
重点难点1.古代寓言:掌握古代寓言的套路和特点,理解寓言的教育价值;2.民间故事:掌握民间故事的套路和共性,了解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3.生命意义:思考生命的意义,探究人生的价值和创造生命的方式。
考查要点1.分析古代寓言如《聪明的狐狸》和《老夫子》等,解读其寓意和教育价值;2.阅读《西游记》中的故事,思考其中“命运”和“道德”等主题的内涵和价值;3.思考人生的意义,探究人生的价值和实现方式。
以下是八上语文第四单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特别是一些多音字和形近字。
理解和分析本单元的文言文,包括《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
重点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文言文的句式和语法。
深入理解本单元的古诗,包括《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等。
需要掌握诗歌的主题、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
学习本单元的现代文,包括《三峡》、《短文两篇》等。
需要理解文章的主题、情感、表现手法等,并能够进行一定的赏析。
了解本单元的文学常识,包括各个作品的作者、时代背景等。
掌握本单元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包括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完成本单元的练习和测试,包括课后的练习题、单元测试卷等。
以上是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可能因教材和教学实际而有所不同。
建议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教材和老师的指导,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四篇】【导语:】这篇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四篇】的文章,是作者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单元】一新闻两则毛泽东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阵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从中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战况,阵线。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据南阳。
3、新闻常识:1.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产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2.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大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产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3.三个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4、仔细揣摩有特别意味的语词,如“不料”等。
“不料”二字,充满嘲讽意味。
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斗争力。
“正是……那一天”,使讽刺意味更浓,且避免了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同日同时”,不仅用语简洁,也可见我军的气度。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充满着胜利的自豪感。
5、赏析“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树木”、“森林”,形象地表明根据地的发展,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气力的日益壮大,富有气势。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芦花荡孙犁1、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全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2、老头子:外貌描写,行动、语言等描写。
3、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精干坚强,智勇双全,出奇制胜,爱憎分明,爱国,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情核心)。
4、写景的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精神世界,加强抒情韵味。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三四单元字词复习一、给加点的字注音第16课孕育载途:销声匿迹:萌发翩然衰草连天风雪载途次第:周而复始:草长莺飞:翘: 纬:第17课蟾蜍囊繁衍胚胎鳞片脊椎两栖克隆繁衍撮相安无事:孵濒第18课臀褶皱铱潮汐遗骸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驮硅陨第19课归咎藩篱陌斑斓啸聚山林:失衡扼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第20课绮丽蕴幻觉绮丽殷红衰减变化多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第11课匀称惟妙惟肖古朴残损推崇雄姿巧妙绝伦弧拱洨谐刹那墩赏涨姿第12课美感史诗驻足煞魅销颐缀第13课轩榭胸中有丘壑嶙峋镂空蔷薇因地制宜明艳重峦叠嶂标傍鉴沼称第14课御道磬鎏金雍正攒琉璃蟠龙中轴线金銮殿鳌头矗湛枋第15课伧俗帷幕雅俗之别造型缓冲纳凉屏风二、根据拼音写汉字第16课yun育zai途:xiao声ni迹:meng发pian然shuai草连天风雪zai途ci di:zhou er fu shi cao长ying飞:qiao首: 经wei:第17课Chan chu 繁yan pei胎lin片Ji zhui 两qi 克long 繁yanXiang an wu shi fu 蛋bin 临第18课zhe皱chao xi 遗hai jie难致mi:追su tian yi wu feng :第19课归jiu 藩li 陌mo ban lan xiao ju shan lin :失heng Zai jie nan tao :wu cai ban lan :Shu shou wu ce :wu jing tian ze wu dong yu zhong第20课qi丽huan觉yan红shuai减Bian hua duo duan ri bo xishanQi xi yan yan:第11课匀chen wei妙wei肖古pu 残sun 推chong xiong姿qiao miao jue lun hu 行gong 桥xiao 河和xie cha那桥dun第12课shi诗zhu足sha费苦心mei 力yi 和园点zhui第13课轩xie 胸中有丘he lin xun lou 空qiang wei yin di zhi yi 明yan chong luan die zhang第14课yu道liu金yong正liu璃pan龙中zhou线金luan殿ao头chu 立zhan 蓝第15课Cang 俗wei幕ya su zhi bie 造xing huan冲na凉ping风。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
要点
本文档将介绍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复要点。
1. 古代文人墨客
- 介绍古代文人墨客的概念和特点
- 阅读相关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了解其思想和艺术风格
- 掌握古代文人墨客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2. 辞章典故
- 研究一些重要的辞章典故,如“尚书”、“春秋”等
- 分析辞章典故的历史背景,了解其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文字技术
- 研究古代的文字技术,如诗歌、对联、篆刻等
- 理解文字技术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
- 尝试使用一些文字技术进行创作和表达
4. 古代诗词
- 研究古代诗词的基本形式和格律
- 阅读古代诗词的经典作品,欣赏其美妙的语言和意境
- 理解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
5. 词汇积累
- 复和巩固本单元中出现的重要词汇
- 研究相关词语的拼音、释义以及用法
- 运用词汇积累进行词语搭配、句子构造等练
通过学习以上复习要点,能够更好地掌握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总结一、课文回顾第四单元的课文主题是传统文化,共有《论语》选读、《孔子家语》选读、《送元二使安西》、《墨子与庄子的争辩》、《范进中举》五篇文章。
研究中我们通过分析、阅读、默写等方式逐步理解文章,确保我们掌握了文章原意。
二、重点难点2.1 《论语》选读这篇文章来自论语中的《学而篇》,主要介绍了孔子的思想。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分析文章,理解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同时还需要记住文章中的重点词汇,例如“知己”、“仁爱”等。
2.2 《墨子与庄子的争辩》墨子和庄子是当时的两位知名思想家,本篇文章描述了他们之间的一次观点争论。
要理解这篇文章,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两位思想家的观点,特别是他们关于“兼爱”的看法。
2.3 《范进中举》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范进是一个出身贫寒但非常好学的年轻人,最终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成功中举。
在研究这篇文章时,我们要认真理解范进研究的奋斗精神,这样才能在自己的研究中取得好的成绩。
三、复重点针对本单元的研究,我们需要重点复以下内容:1. 《论语》中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及重点词汇;2. 《墨子与庄子的争辩》中两位思想家的观点及关于“兼爱”的看法;3. 《范进中举》中范进的研究精神及故事情节。
四、提高策略1. 多分析文本,理解文章原意;2. 多记忆关键词汇,加强记忆;3. 利用课下时间阅读相关文献,加深理解;4. 与同学交流探讨,互相研究进步。
通过本次复习,我们相信自己能够更好地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同时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背影》知识点复习新人教版1.文学常识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叙事散文)。
2.文章思想内容
《背影》是一篇纪实散文,也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极好的叙事散文。
作者通过对几年前回乡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情景的追述,特别是通过对凝聚着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苦难经历的“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
3.重点字词
交卸(xiè)狼藉(jí)簌(sù)赋闲
(fù)惟(wéi)
游逛(guàng)妥帖(tuǒ)踌躇(chóu chú)拣(jiǎn)箸(zhù)
迂(yū)蹒跚(pán shān)倾(qīng)拭
(shì)晶莹(yíng)
颓(tuí)唐琐屑(xiè)惦(diàn)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一、二、三、四、五)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精读课文知识点复习1.新闻的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2.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3.新闻的语言:准确、简明。
4.新闻的表达方式: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描写、抒情。
5.新闻的特点:真实、及时、准确6.新闻的电头组成及作用:组成: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
作用:强调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
新闻体裁分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其中用来考查考生的最具有可操作性的是消息。
一篇消息稿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要统一考虑,统一布局,层次清楚,逻辑严谨。
消息的标题,其作用是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所需的信息。
标题拟写要求是:准确概括,反映新闻事实,简要评价事实,语言表述简明得体。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它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最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
平常所说的消息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原因就在于此。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
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将导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化,或补足导语中未出现的新闻要素,以便读者全面、完整地了解消息的内容;同时在导语所概括的新闻事实之外,增补新的内容,用以扩充消息的信息量,扩大读者的视野,提升新闻主题的高度。
这种结构方式被称为新闻(消息)写作的“三度反复”。
意思是,对同一新闻事件,从标题到导语再到主体,分三步呈递进式展开叙述:标题:第一次用一句话报告事实,起索引作用。
是导语的概括。
导语:第二次叙述事实,补充标题,吸引读者。
是主体的概括。
主体:第三次叙述事实,展开、补充导语,完全打开包袱。
据此,考查该考点的常有题型主要有:?表述题:限定字数为新闻拟一个简洁的标题;找出一则消息的导语。
?概述题:限定字数将一则消息概括成一句话新闻;限定字数用一句话概括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信息;从语段中筛选出两条主要信息;限定字数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观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重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主旨:塑造了一个嫉恶如仇、见义勇为、慷慨大方又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表达出为压迫人民伸张正义的愿望。
《范进中举》主旨:形象地说明了科举制度是套在封建知识分子身上的精神枷锁,是残害人心、败坏社会风俗道德的毒剂,讽刺了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深刻地揭示了读书人热衷科举的社会根源。
《选举风波》主旨:告诉少年朋友们:真正的人生滋味就是多味的。
但不管怎样,在酸甜苦辣中,你都要勇敢地前进,无可阻挡地前进,只有这样,人生才能像彩虹一样美丽。
《山米与白鹤》主旨:小说告诉人们:爱不仅使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贴切,甚至也能使人与动物、与大自然相互沟通。
第三单元是小说单元。
1、阅读小说,要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精彩的语言。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环境、故事情节。
3、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载。
4、小说的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小说一般以故事的情节发展为序。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1、选自《水浒传》第三回,《水浒传》四大名著之一,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有108将。
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2、小说按照情节发展的顺序记叙,开端:潘家酒楼倾听控诉;发展:鲁家客店帮助脱身;高潮:郑屠肉铺拳打郑屠;结局:渭州南门弃官出逃。
3、鲁智深是一个仗义疏财、毫爽大方、嫉恶如仇、见义勇为、暴躁鲁莽、爱打抱不平、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人。
4、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塑造鲁达这一人物形象的?①通过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②人物的心理描写,或以其他人物进行映衬的方法,也突出了人物的性格。
5、鲁达拳打郑屠的“三拳”是重点,运用了比喻和细节描写,分别打在鼻子上、眼角上、太阳穴上;分别从味觉、视觉、听觉角度来仔细描写,写出了鲁达的威猛,也写出了郑屠的狼狈相。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总结一、课文复1. 《佛说阿弥陀经》- 概述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念- 理解的救度世人的愿望- 分析对人生的思考和引导2. 《林则徐上书》- 了解林则徐的背景和行为背后的动机- 掌握林则徐上书的核心内容和主题- 思考林则徐的行为对历史的影响二、知识点梳理1. 对联- 掌握对联的定义和特点- 能够欣赏和理解经典对联的词句、结构和内涵- 了解对联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意义2. 评点评句- 了解评点评句的基本知识和评价要素- 能分析诗句的意境、修辞手法和诗人思想情感- 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评点评句对作品的补充和赏析三、技能训练1. 阅读理解- 控制阅读速度和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掌握常用阅读方法和策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应用不同的阅读技巧2. 写作技巧- 研究写作基本规范和结构,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掌握常用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增加作文的表现力- 针对不同的写作题目,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和思路四、综合练1. 根据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完成选择题和填空题2.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3. 写作练:根据所学知识和课文内容,完成一篇作文五、复建议1. 定期复已学过的课文和知识点,巩固记忆2. 多做题目练,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注意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4. 与同学交流讨论,扩展对课文和知识的理解5. 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及时解决研究困难以上是对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复提纲总结,希望能对你的复有所帮助。
加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四单元复习题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四单元复习题第三单元《中国石拱桥》作者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
2.《桥之美》作者是中国已故著名画家吴冠中。
《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故宫博物院》作者黄传惕。
《说“屏”》作者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
第四单元1、《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家、地理学家。
2、《奇妙的克隆》:谈家桢3、《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4、《生物入侵者》:梅涛5、《落日的幻觉》:黄天祥【重点词语】第三单元雄跨雄姿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美感史诗驻足轩榭败笔丘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井然有序屏风纳凉帷幕缓冲造型伧俗雅俗之别晓风残月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第四单元萌发次第翩然孕育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行囊克隆繁衍胚胎蟾蜍脊椎两栖相安无事褶皱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失衡藩篱监控归咎在劫难逃五彩斑斓啸聚山林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幻觉吟咏绮丽殷红变化多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基础1、用序号指出下面两组加线字注音有错的项。
第一组①A、残损cánB、丘壑hèC、镂空lǒuD、巧妙绝伦lún()②A、轩榭xuānB、伧俗cāngC、推崇chóngD、惟妙惟肖xiāo()③A、藻井zǎoB、蟠龙pānC、帷幕wéiD、因地制宜yí()④A、鳌头áoB、屏风pínC、纳凉nàD、雅俗之别sú()第二组①A、萌发méngB、行囊lángC、繁衍yǎnD、归咎jiū()②A、翩然piānB、胚胎pīC、褶皱zhěD、吟咏yín ()③A、藩篱fānB、两栖xīC、追溯sùD、失衡héng()④A、殷红yīnB、绮丽qǐC、蟾蜍chánD、脊椎jǐ()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第16课《昆明的雨》
1.文学常识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等。
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作品主要有《邂逅集》《羊舍一夕》《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等。
2.重点字词
鲜腴:新鲜肥美。
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中断。
张目结舌:睁大眼睛说不出话。
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一般写作“瞠目结舌”。
炽(chì):热烈、旺盛。
密匝(zā)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饱涨:饱满。
3.主题思想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以昆明的雨为出发点,突出了昆明多雨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切怀念,彰显了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1。
第四单元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1)阅读说明文,辨析说明方法,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
(2)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教材分析本单元基本上都是说明事理的说明文,因此要学习说明文的常用方法,还要注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此项内容是说明文阅读专项复习的重点,更是中考的考点。
3、中招考点结合河南中考考纲解读,说明文阅读中辨析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以及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中招必考题型。
4、学情分析八年级大部分学生能迅速的找出说明方法,如果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还有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学习目标1、通过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总结出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通过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能总结出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活动:通过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指导与练习,能总结出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做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针对目标2,设计活动:通过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指导与练习,能总结出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做题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三课时课时练1、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⑴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斓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长见诸报端。
( )⑵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 )⑶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 )⑷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 )⑸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 )参考答案:⑴举例子⑵下定义、打比方⑶举例子⑷列数字、打比方⑸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1、(第19课)“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分析本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参考答案:将斑贝比作“偷渡者”,形象的写出了当地人对斑贝的毫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