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技术贸易对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4
14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贸易自由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关税与传统非关税壁垒不断削减,技术性贸易壁垒目前已经成为主要的国际贸易壁垒形式。
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各种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来限制进口,达到保护国内市场的目的。
近几年,一些发达国家专门针对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标准和法规,我国已成为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最大的国家。
面对这些新情况,迫切需要分析当前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研究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和对策。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发展趋势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简称TBT )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国家以保护有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以及动植物的安全为由,有意识地利用复杂苛刻的产品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等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检验商品的合格评定程序所形成的贸易障碍,即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繁琐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之一。
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1)技术法规,是指必须强制性执行的有关产品特性或其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技术文件,包括:法律和法规,政府部门颁布的命令、决定、条例等。
(2)技术标准,是指经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执行的、供通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
目前,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拥有的技术标准多达十多万种,而且这些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大多数要求非常苛刻,让发展中国家望尘莫及。
(3)合格评定程序,是指任何直接或间接用以确定是否满足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有关要求的程序,合格评定程序一般由认证、认可和相互承认组成。
(4)包装和标签要求,近十几年来发达国家相继采取措施,大力发展绿色包装,制定了许多含有明确环保措施的包装法律和指令,禁止使用某些包装材料,要求十分苛刻,内容繁琐,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构成贸易壁垒。
题目: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旳影响一、引言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内容复杂,实行隐蔽灵活,近年来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实行保护主义旳一项重要手段。
其对我国出口具有极大影响,一直是我国贸易研究领域旳热点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近几十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旳研究水平,本文重要论述了国内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旳研究现实状况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旳研究展望,尤其是我国各个行业怎样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旳负面影响值得我们思索和研究。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旳研究现实状况(一)技术性贸易壁垒涵义“贸易技术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一词,正式出现于世界贸易组织旳《贸易技术壁垒协定》(WTO/TBT协议)中,其作用是:“期望保证技术法规和原则,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旳规定,以及对技术法规和原则旳合格评估程序不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旳障碍。
”目前国内对TBT概念旳争论重要可概括两种观点(金祥荣,2023):一是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种贸易障碍,扭曲了国际贸易,是与贸易自由化相背离旳。
另一种观点(朱钟棣,2023)则是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技术性贸易措施是等同概念,与否对贸易导致消极影响应详细分析。
狭义旳TBT所采用旳技术性措施大都能用数量指标量化或通过明细旳操作规程来实现,重要包括技术规章与规范、产品检查、检疫制度与措施、包装和标签规定以及绿色壁垒。
而在广义范围内,现代旳TBT既包括老式旳以数量指标量化和明细操作规程为主旳技术性贸易措施,也包括以劳工原则等社会条款为主旳贸易措施。
技术性贸易壁垒旳本质是政府调整贸易利益旳重要手段,是政府调控和规范市场旳手段,也是高新技术产品新旳竞争手段,各国采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旳主线目旳是维护本国利益。
当真正意义上旳全球经济一体化实现后,产品生产链旳各个环节将分布于不一样国家,各利益方为减少贸易障碍,通过经济手段互相影响和渗透,有助于减弱聊对生产环节旳影响,关税与其他非关税壁垒旳趋弱与消灭就符合这样旳趋势。
浅谈国际技术贸易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国际技术贸易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科技发展的迅速,国际技术贸易已经成为推动各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技术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深入探讨国际技术贸易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技术贸易推动了我国技术引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国际技术贸易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技术资源得以流动和交换。
对于我国来说,通过国际技术贸易,我们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成果,加快我国科技进步的步伐。
与此国际技术贸易也会刺激我国企业和科研机构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推动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
这种技术资源的全球化配置,为我国技术进步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机遇。
二、国际技术贸易促进了我国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国际技术贸易不仅传递了技术成果,也影响了产业结构和产业链的调整。
通过技术贸易,我国企业可以获得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国际技术贸易也会加速我国传统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型,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优化。
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性增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国际技术贸易促进了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随着国际技术贸易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科技人才在国际技术交流中也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和挑战。
通过参与国际技术贸易,我国的科技人才可以接触到国际领先的科技理念和管理经验,拓展了视野和思维方式,提高了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国际技术贸易也会吸引更多的国际科技人才来华工作和创新,加速了我国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四、国际技术贸易提升了我国科技创新政策和体制的优化国际技术贸易不仅仅是技术的交换和传递,更是技术创新政策和体制的改革和优化。
在参与国际技术贸易的过程中,我国不断完善和调整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提高了技术创新的环境和条件。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欧盟25国于2005年8月13日实施的《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指令)和2006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即简称“双绿”指令。
它明显增加了中国家电企业的出口成本,严重影响了我国家电出口欧盟。
而像这样的技术标准在当代国际贸易中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尤其在贸易自由化以后,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从商品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加工领域,甚至延伸到金融、信息等服务产业,成为最普遍、最难以应对的一大重要非关税壁垒。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基本情况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是指一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与动植物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以及保证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等为由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限制措施或法规,这些措施或法规主观或客观地成为外国商品自由进入的障碍。
它的涉及面广泛,既包括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为核心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性措施,也包括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SPS)、包装和标签要求、环境标志制度及信息技术壁垒等。
其特征有以下几点:(一)广泛性。
产品的生产过程很复杂,包括研究开发、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消费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不论产品本身还是生产过程,初级、中间产品还是工业制成品,有形商品还是无形的服务、投资、知识产权及环境保护等,进口国都有严格的限制,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技术性贸易壁垒将扩展到国际贸易的各个领域。
(二)形式上的合法性。
由于在国际上目前还没有一个关于它的统一立法,进口商品的技术标准和法规大多由国内立法自行规定,进口商必须强制遵守,这样外国厂商被合法地排除在外。
(三)歧视性和隐蔽性。
表面上是公平对待,不直接体现歧视性,但事实上,由于发达国家本身就具有较先进的设备装置及高科技检验手段,发展中国家的厂商为了有准入资格进入国际市场,就不得不对原材料、生产技术进行改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自然要被削弱。
Economic & Trade Update Mid-journals Sum.NO.160February.2010部署下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及资本转移。
制定确实可行的产业招商政策,不断提高产项目质量,着力瞄准陕西省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积极引导资本、技术、人才流向高科技企业研发中心,开拓相关制造业项目,注重引进一批符合陕西省十.二五规划的配套产业。
(四)搭建承接转移平台。
要充分利用“西洽会”等会展平台,组织开展产业承接转移洽谈活动。
充分利用各类投资促进活动,建立与国际国内500强“一对一”、“面对面”、“点对点”的联系互动机制。
历年的“西洽会”为宣传陕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种类型的洽谈会常常流于形式,行政色彩浓厚,没有特色,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招商引资作用。
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和东南亚沿海企业界对接,共建共享统一开放的大市场。
凡在转出地已获资格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转移到我省后不再重新评审,直接予以办理确认,建立陕西省承接产业转移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五)承接产业转移要与兼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随着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西进北上,许多高能耗产业相继从东部转出,这些产业势必对西部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因此,承接承接转移的过程中一定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法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是政策、制度的创新。
避免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注重短期利益,牺牲子孙后代的长期利益。
这就需要对现有政策和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
本文为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07E010Z《陕西省承接东部地区投资和产业转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徐剡玲 栾信杰(中国计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摘要】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很快,其中出口贸易则更为突出。
但是在我国进出口额不断攀升的背后是国外层出不穷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摘要技术贸易壁垒体系包括技术标准与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包装和标签要求、产品检疫检验制度、信息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内容,它具有广泛性、系统性、合法性、双重性、隐蔽性和灵活性、争议性等特点。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国际贸易中新兴的一类贸易限制性措施。
我国加入WTO后,可以充分利用WTO的相关规定突破技术壁垒。
通过WTO的透明度原则,提前获知其他成员国的技术壁垒最新动向,利用《TBT协议》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的优惠待遇,用好用足“例外条款”,保护我国民族工业。
根据协议中发达国家应在法规、标准、认证和检验制度上给予发展中国家援助的规定,从发达国家获得一些经济发展必要的技术、质量、管理、认证、检验等方面的信息及指导,促进我国科技水平、技术法规和标准、认证水平及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技术贸易;壁垒;出口贸易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贸易的自由化趋势,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藩篱不断拆除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纷纷采取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保护性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 –TBT),以阻止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因此,研究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实施技术壁垒的状况,对我国出口贸易及企业的生产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及特点技术壁垒的可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技术性壁垒指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WTO/TBT),即国家对本国市场流通的商品进行管理时,由于其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以及为证明商品和企业符合法规和标准要求而建立的合格评定程序,即认证制度、认可制度、检验制度与其他国家不一样,形成影响自由贸易的壁垒。
广义技术壁垒是指所有的影响贸易的技术性措施,除了含有WTO/TBT的内容之外,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WTO知识产权协议、服务贸易协议中的“绿色条款”等内容,还涉及WTO之外,由国际社会签署的与环境和资源等问题有关的国际条约中与贸易有关的内容。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文兴,邓宇峰(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摘要]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积极的影响是,加速了我国产品和技术的创新,间接推动了我国技术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反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的建立。
产生的消极影响是,市场准入条件提高,产品竞争力被消弱,贸易纠纷增多,妨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正常发展。
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应构建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企业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完善我国行业协会相关职能,为企业跨越技术壁垒创造条件。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对策[中图分类号]F742[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0-10-18[作者简介]文兴(1985-),山东滨州人,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国际技术贸易与服务贸易。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概述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BarrierstoTrade 缩写为TBT)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
它实际上是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利用其科技优势,通过商品法规、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通过商品检验及认证工作,对商品实行限制的一种措施。
技术贸易壁垒包括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认定程序、包装和标签要求、商品检疫和检验规定、认证等内容,因名目繁多、内容复杂,常常令发展中国家望而生畏。
与传统的关税贸易壁垒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相比较,技术性贸易壁垒除了限制进口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传统功能之外,还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合法性、隐蔽性、灵活性、广泛性、复杂性、动态性、双刃性、争议性。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一)积极影响1.加速了我国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中国政府为了经济的发展,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不断引进先进设备和高新技术,努力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
贸易自由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一、引言贸易自由化是指国家间在贸易领域逐步消除壁垒和限制,实现贸易自由化和公平竞争的进程。
贸易自由化对于一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具有深远的影响,对我国来说也不例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贸易自由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和带来的挑战。
二、增加市场机会和促进贸易增长贸易自由化可以扩大我国的市场机会,使企业能够更加便利地进入国际市场,获得更多的贸易伙伴。
通过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我国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准入,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贸易自由化也能促进贸易增长。
彻底开放市场可以激发贸易潜力,吸引外国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贸易自由化可以使国内企业受益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进口廉价产品和零部件,我国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自身竞争力。
三、促进技术创新和提升产业竞争力贸易自由化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和提升我国的产业竞争力。
通过与其他国家开展贸易,我国企业可以接触到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
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跨国公司的投资和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产业的竞争力。
同时,贸易自由化也能刺激我国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
面对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我国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贸易自由化可以通过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四、面临的挑战和应对之策然而,贸易自由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需要我国做出积极应对。
首先,贸易自由化可能引发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
市场开放后,我国的传统产业可能会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部分企业可能面临生存困境。
因此,我国需要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和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其次,贸易自由化还可能导致贸易逆差的扩大。
虽然贸易自由化可以增加出口机会,但也意味着对国外产品的更多需求,可能导致进口规模的增加。
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的贸易往来日趋频繁,但是同时以技术作为贸易壁垒的趋势也日益加剧。
这对我国农业产品的出口造成了不少困扰,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手段作为对我国农产品的限制标准。
一些国家在进口我国农产品时,往往以技术标准为由提出限制要求,限制范围广泛,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比如,某些国家为了保障自己的食品安全,不允许我国使用某些化肥或者农药,这对我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造成了很大的限制。
2. 技术贸易壁垒导致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下降。
在全球贸易中,技术贸易壁垒正逐渐成为国家之间贸易的主要方式。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加上国外技术领先,因此我国农产品在出口竞争中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比如,美国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大力推广转基因技术,进而压制了我国大豆的出口价格和市场份额。
3. 技术贸易壁垒使我国农产品出口难以突破关键技术。
全球竞争激烈,各国政府都在加大对自主关键技术的投入,在推动本国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上下了很大功夫。
因此,对我国农产品来说,突破关键技术壁垒已经成为了一大难点,而未来在技术尝试和市场拓展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
面对上述影响,我国需要采取下面的措施:1.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推进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与生产,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2. 开展贸易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借助国际化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农业的技术水平,培育出有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
同时,发挥各国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一步拓展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
3. 推进标准国际化。
加强我国在国际标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推动我国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在国际标准中的应用和推广,有效破除技术贸易壁垒,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总之,加强技术贸易壁垒的应对和克服,是我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必经之路。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的加快,技术性贸易壁垒(简称TBT)的影响和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成为影响我国出口企业对外贸易的主要因素。
虽然TBT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出口企业技术进步和自身素质提高,但相较于其负面影响微乎其微。
TBT使得我国出口受阻,削弱了外贸企业出口商品的价格比较优势,削弱了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针对这些情况,我国必须从政府机构、企业本身和国际规则方面寻求应对策略,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以促进我国出口企业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浅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随着关税税率不断下降,各国为了保护本国市场不受外国商品的冲击,保护本土企业和资源,非关税壁垒逐渐形成。
作为非关税壁垒主要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由于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一定的合理性、可变性、广泛性以及长期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青睐,尤其成为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商品出口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和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最有效手段。
从2008年11月在华盛顿召开的20国集团金融峰会到去年12月初,许多国家政府已经累计推出了297项贸易保护措施。
目前,中国出口企业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所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逐渐增多。
中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最大的受害国。
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技术性贸易壁垒”,又称“技术性贸易措施”,或“技术壁垒”,简称TBT。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虽然1979年3月东京回合谈判形成的《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草案》和1995年乌拉圭回合谈判签署的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给予了界定,但国内外学者对其定义众说不一。
据笔者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以夏友富教授的表述为例:“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国或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形成保证产品质量为由而采取一系列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进人该国或该区域市场产生影响。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摘要: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为中国经济的全而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贸易自由化趋势的不断加深,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藩篱不断拆除的同时,也加剧了各国之间经济贸易的竞争。
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国家纷纷采取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保护性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以阻止其他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从而进行贸易保护。
技术性贸易壁垒己成为制约我国外贸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我们必须摸清自身的情况,认真研究,制定正确对策。
这对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对策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和特征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技术性贸易壁垒(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以下简称TBT )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组织以维护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措施。
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该国或该区域市场将造成影响,从而起到限制外国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本国的目的。
TBT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TBT主要指WTO《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规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广义的TBT还包括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和检疫措施、包装和标签要求、绿色壁垒、信息技术壁垒等。
本文采用的是广义TBT概念所指的内容。
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征广泛性。
从产品角度看,不仅涉及资源环境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初级产品,还涉及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工业制品。
产品的加工程度和技术水平越高,所受的制约和影响也越显著。
从领域来看,己从有形商品扩展到金融、信急等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从国别来看,各国均不同程度地设置了TBT。
系统性。
TBT是一个系统,不但包括WTO《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规定的内容,而日还包括《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等规定的措施。
技术性贸易措施浅议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及应对■ 周 英 刘 静 周晓聪(甘肃省标准化研究院)摘 要:近年来全球经济下滑,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贸易摩擦升级,尤其是随着欧美等国家对以各类法规、标准和合格认证为条件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使用日益增长。
本文从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发展趋势、对企业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策略。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措施,发展趋势,影响,应对策略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5.045Brief Discussion on the Infl uence and Countermeasure of TechnicalBarriers to TradeZHOU Ying LIU Jing ZHOU Xiao-cong(Gansu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declining global economy has witnessed the prevalence of unilateralism and trade protectionism, leading to the escalation of trade frictions, particularly with increasing utilization of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in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 and other regions, which are based on various regulations, standards, and certifi c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impact of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from abroad on export enterprises, and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to cope with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Keywords: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development trend, impact, coping strategy0 引 言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对世界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对外贸易不断增长。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全球贸易一体化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传统的贸易壁垒对出口产品的影响已经变得越来越小。
通过对我国国际进出口贸易相应内容进行分析与探讨,可以发现机电产业在其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进出口贸易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对增长幅度的提高造成了严重的制约作用。
我国若想要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保护和维持机电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是非常必要的,这充分展示了要完善性、系统性、有效性了解以及掌握技术性贸易壁垒自身所具有的深切内涵,对教训以及经验进行全方位汲取,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优化举措积极有效的寻找出来。
标签:技术性贸易壁垒;机电产品;出口;影响一、选题的意义机电产业,包括了机械产业、电子电器产业以及机械电力一体化的产业,是一个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在我国众多产业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主导产业。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我国机电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其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有意义。
同时,机电产业的贸易出口额也呈现了一个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机电产业出口额增幅巨大,交易成果喜人。
机电产业为我国带来的不仅仅是创造、生产、销售、国际贸易等方面的数字,同时带来的还有能够令我国在全球化国际市场中占据有利形势的竞争力。
所以,稳固机电产业的地位并且大力支持发展机电产业,是一项必须坚持的任务。
要想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切实有效的解决与优化,不仅要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深切内涵以及重要含义,还应该与社会的不断进步进行紧密融合,将更为扎实的理论内容提供给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系统化消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有注重运用理论内涵内容,保障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够有效顺应潮流,准确发挥出积极影响内容,对我国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意义。
然而,机电产业的成长并不能一帆风顺。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范围涵盖了农业、纺织产业、信息产业、机电产业等各种各样为人熟知的产业。
同时,也包括了各个产业几乎每一个阶段的产品。
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技术贸易壁垒是指一些国家利用技术标准、认证和规定等手段,对农产品进口进行限制和歧视性的措施,以保护本国的农业产业和市场。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还对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产生了不利影响。
本文将分析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1. 出口数量受限由于技术贸易壁垒的存在,一些国家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数量进行限制。
这些限制可能是通过技术认证、标准、检验或者其他手段,导致我国农产品难以满足进口国的要求,从而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量。
2. 出口质量受限一些国家在技术标准、认证和监管方面设置了高门槛,以限制外国农产品的进口,这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我国农产品无法满足进口国的相关标准和认证要求,就无法进入对方市场,这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形成阻碍。
3. 出口价格受限由于技术贸易壁垒的存在,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更高的交易成本。
要满足进口国的相关标准和认证要求,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导致产品成本增加,从而使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不具备竞争力。
4. 农产品附加值受限技术贸易壁垒使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难以获得更高的附加值。
一些国家通过技术标准、认证和规定等手段,保护本国农产品的市场,使得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难以获得更高的价值,长期来看会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二、应对措施1. 加强技术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设我国应加强技术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可溯源性,以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
扩大我国农产品的认证范围,提高认证的覆盖面和水平,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 加强国际合作我国可以加强与进口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订的过程,争取在国际标准确定的过程中争取我国的权益,推动国际农产品标准的制订过程符合我国的利益,从而降低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3.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我国可以从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入手,通过加工、包装、品牌建设等方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减轻技术贸易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的影响。
发展我国技术贸易的措施与对策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毕业论文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技术贸易已成为各国之间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方面。
技术贸易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国来说更是不可忽视的。
本论文将探讨发展我国技术贸易的措施与对策,并分析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发展我国技术贸易的措施与对策1.推进技术贸易便利化措施:加强技术贸易便利化政策体系建设,优化技术贸易的登记、许可、备案等手续,简化相关流程。
鼓励技术贸易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技术贸易过程中的效率和便利性。
2.提升技术贸易企业的创新能力:支持技术贸易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培育技术贸易领域的创新主体。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贸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鼓励技术贸易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
3.加强国际合作,拓展技术贸易市场:积极开展技术贸易合作,推动技术贸易市场的开放与竞争。
加强与发达国家和技术先进国家的技术贸易合作,引进外部技术与知识,提升我国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制订,扩大我国在全球技术贸易中的话语权。
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1.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技术贸易的发展将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使传统产业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和知识,提升我国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2.提高国际竞争力:发展技术贸易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参与国际技术贸易合作,我国企业可以接触到更多先进的技术和市场信息,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
同时,技术贸易也可以为我国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会。
3.促进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技术贸易的发展将促进我国技术创新的加速和人才培养的进步。
通过与国外企业和机构的合作,我国企业可以学习到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知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同时,技术贸易也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浅析我国国际技术贸易的现状及对策[摘要]近年来,我国在技术贸易方面迅速发展,有关技术方面的国际合作也逐渐增多,技术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贸易在结构、层次、创新等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就我国技术贸易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从中找出了当前我国技术贸易存在的问题,并就以后的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关键词]国际技术贸易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现状对策国际技术贸易是指不同国家的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按照一般商业条件,向对方出售或从对方购买技术使用权的一种国际贸易行为。
它由技术出口和技术引进这两方面组成。
简言之,国际技术贸易是技术跨国界进行有偿转让的行为。
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内容有:各种工业产权,如专利、商标;各种专有技术;提供工程设计,工厂的设备安装、操作和使用;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机器、设备和原料的交易的等。
总之,技术贸易即包括技术知识的买卖、也包括与技术转让密切相关的机器设备等货物的买卖。
一、新形势下国际技术发展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变得日益重要,目前国际间经济竞争实际上主要表现为技术上的竞争。
因此,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成为贸易的重要对象,国际技术贸易额不断增加。
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际技术贸易额每年约为30亿美元,70年代中期增至100多亿美元,80年代中期增至500多亿美元,1990年已达1000多亿美元,1995年达到2500亿美元。
1965年至1995年,国际技术贸易的增长率为15.82%,大大高于同期国际商品贸易6.3%的增长率。
2002年国际技术贸易额已达近万亿美元。
国际技术贸易的传统方式主要是许可证贸易、特许专营、咨询服务、技术服务与协助、承包工程等。
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其方式开始走向多样化,并发生重要变革。
首先,企业兼并成为国际技术贸易的一种新方式。
过去,企业兼并一般都是弱肉强食,但是这种技术先进的企业吞并弱势技术企业中技术转让的成分并不明显。
信息技术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一、引言信息技术在当代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离开的角色。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出口贸易更是需要信息技术来提供高效的居间服务,实现经济走向更加便捷、快速、便利化的方向。
本篇文章将通过进一步探究信息技术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来了解在信息技术时代的今天,进出口贸易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网络技术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用1.网络平台现如今,通过网络上的一些B2B商务平台,可以使得企业之间的销售与采购变得更加的便捷、快速。
因为在这样的平台上不仅可以互相浏览对方的产品范围,还可以在下单后直接在线支付、查看物流跟踪等等,可谓实现了全流程的数字化操作,极大提高了效率。
2.虚拟现实技术与3D打印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设计图通过3D渲染技术呈现在屏幕上,这有助于购买商更好的理解这种产品的材料、颜色,从而提高客户体验。
这种技术结合3D打印,可以实现随意生产物品,而且速度非常快,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3.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使得企业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实现智能化生产加工。
例如,在某些企业中,当货物缺货时,存储系统会自动向供应商发出信号,这样,供应商就可以及时地提供其它货物,从而确保货架的充足,提高顾客满意度。
三、信息化技术对出口贸易的影响1.信息通讯技术的优化随着网络和手机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则更便利的参与世界市场,并且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业务活动。
这种优化已经成为一个公司的必备条件,若未能做到优化,那么公司就可能失去市场竞争力。
2.提高贸易信息化水平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在贸易过程中,可以实现更为精确,可靠的交流方式,从而大大降低了贸易中的阻碍和会计准确率的提高。
而这对于进出口贸易来说就更为重要,因为这意味着任何一个阶段的错误都可能通过财务报表被检测出来,并在无形中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借助信息化技术,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生产、管理和分析数据,进而实现贸易数字化,丰富经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浅析:技术贸易对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影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商品贸易浪潮的掀起,上世纪八十年中期开始我国技术进出口贸易逐渐苏醒。
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技术贸易进出口企业慢慢开始成熟化起来,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
关键词:技术贸易,进出口企业,现存问题,有利作用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 and the rising trend of trade in goods, import and export technology trade in China gradually reviv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id-eighties.When we step into the 21st century, Chinese import and export enterprises of technology trade slowly matured up. But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need to slove some problems.
Keywords: Technology Trade, Import & Export Corporation, Current Problem, Positive Effort.
根据2002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的定义,技术进出口,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或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通过贸易、投资或者经济技术合作的方式转移技术的行为。
其中规定的行为包括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技术秘密转让、技术服务和其他方式的技术转移。
一、我国技术贸易进出口发展的现状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展开了对外技术贸易活动,当时主要是技术引进。
1950—1998年,我国以技术许可、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合作生产和成套设备或关键设备等方式共进口技术28674项,合同总金额1174.51亿美元。
我国以贸易方式出口技术和成套设备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90年代后,技术出口有了较大的发展。
1981—1998年,我国以技术许可、技术服务和成套设备等方式共签订出口合同9198项。
合同总金额282.2亿美元。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技术贸易保持了迅猛发展的势头。
2002年我国共签订技术引进合同6072份,比2001年增长55.7%,合同总金额173.89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91.28%。
其中技术费143.72亿美元,占合同总金额的82.65%,比上一年提高了34个百分比。
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1504.12亿美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36.05%,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24.2%。
2003年,我国共登记技术进口合同7130份,同比增长15.30%,合同金额134.51亿美元,同比下降22.83%,主要原因是2002年某外资企业签订了金额达49多亿美元的许可证协议。
如果排除该合同的影响,合同金额同比增长5.4%。
其中技术费95.11亿美元,
占合同总金额的70.71%,比上一年下降了12个百分比。
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2293.4亿美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52.5%,高出全国外贸进出口增幅15.4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26.9%。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我国经济欣欣向荣,生产力水平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提升期,并且钢铁、交通、通信、能源等各大基础设施产业的设备需求已大部分国产化。
如广州地铁二号线,经过一号线的建设和学习,擅长钻研的中国人迅速成长,从二号线开始70%设备国产化,仅部分核心高尖端技术从国外引进,到现在的七号线、八号线设备招标采购,国产技术和设备已经占据了地铁建设设备组成的绝大部分;再例如广东移动和广东电信出于对技术差距消失和节约成本等因素的考虑,在二十一世纪初期的设备采购对象已由原来的国外供货商逐渐转变为华为、中兴、烽火等国内厂家为主。
因此,与硬件相结合的技术软件贸易进口在这一时期大幅度减少。
在我们不断开展技术贸易进口的同时,我们也一直不断地为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贸易出口和技术援助。
每年于深圳举行的高交会(高新技术交易会)是中国技术产品展示和参与世界竞争的最好舞台,中国技术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显示了我国在科技与生产力之间转换的强大实力,成交额的逐年攀升也告诉世界,中国技术贸易的出口正逐渐在国际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我国企业在引进技术时的一些问题
近年来,我国国际技术贸易迅速发展,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技术进口为促进中国工农业技术进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技术水平的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以下几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一)对国际技术贸易活动规则缺乏了解和深入分析
由于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规则缺乏深入了解和分析,致使近些年高新技术类无形资产流失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
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许多人对国际技术贸易的特殊性、复杂性和程序知之甚少,以至于在技术贸易中束手无策,屡屡吃亏。
此外,在签订技术贸易合同时,只重视有关技术价格确定、技术资料交付、支付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而忽视了考核与验收、技术服务与咨询、保密责任等所谓“软条款”的内容,极大地损害了我方的利益。
(二)技术的引进与输出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技术进口远远多于技术出口,而且,在技术引进中成套设备等硬件占80%以上,软件技术占的比重较小。
出现的结果是引进的技术很多,但真正奏效和起作用的技术有限,不能很好地利用当前引进的技术为国内急需的技术领域和相关的经济建设服务,造成一些资金的浪费和技术的搁浅。
(三)技术引进与输出的层次较低,技术的科技含量不高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高新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高新技术的贸易额逐步增大,但这些技术还远跟不上国际高新技术的发展。
与世界高精尖技术相比,我国的所谓高新技术科技含量并不高,技术贸易的层次相对较低。
(四)技术的开发与创新不足
我国在技术引进中只重视对技术、设备等的引进,而忽视了对技术的消化和吸收,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所引进技术的改进、研发与创新。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尚有4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缺乏技术开发活动。
而且,大多数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不健全,技术开发人员投入不合理。
三、我国企业在发展技术贸易时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一)加速我国企业贸易方式多样化进程
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决定了商品各生产要素的配置和配置比例,技术的变革导致商品生产要素发生转移,从而使产品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造成产业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融合。
技术贸易对这种融合起到了促进作用,也使得企业的商品贸易方式多样化起来,出现了商品贸易与技术转让的结合、商品贸易与技术服务咨询的结合、加工贸易与技术转让的结合、直接投资与技术转让的结合等。
(二)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自从18世纪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三次大的科学技术革命。
每次的科技革命,都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贸易也得到了发展。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只有掌握了高、精、尖的技术,能自主开发并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
我国企业若想在世界范围内有所发展,就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所掌握的技术,并追逐更新的技术。
(三)优化企业技术引进与输出的结构
由上文可知,由于我国企业的技术引进与输出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不仅仅是在金钱上的,还有人力、物力的付出。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求我国企业尽早优化这种不合理的结构。
只有建立健全合理的技术引进和输出机制,才能使得各企业更好的发展下去。
(四)促使各企业对国际技术贸易活动规则的了解和深入分析
我国入世之后,从原则上来说我国将可以充分利用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来处理有关知识产权纠纷,以捍卫我国的合法权益。
然而由于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及实际运作的现状,都使我国处于弱势地位。
在面对入世后如何进一步按照国际惯例做好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我国技术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严峻形势下,要求各个企业对国际技术贸易的规则更深层次的了解与分析,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更离不开那些大大小小的企业、公司。
只有充分加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参与世界的竞争才会推动国家和民族的进步。
而竞争的层次不再是小商品经济贸易的竞争,是技术强国的竞争。
技术贸易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科技是脑,要不争而善胜,就要在科技上领先所有的竞争对手。
参考文献:
1.李军著,《国际技术与服务贸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周国洋,张俊飚著,《我国对外技术贸易发展现状与前景》,经济论坛2004
年21期。
3.赵永宁,《中国国际技术贸易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
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