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信息加工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4
信息技术校本课“图象处理”教学设计附《用Photoshop 拼接图像》教学设计凤县双石铺中学王晓丽一、开发背景与理论依据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了上网的行列,广大青少年对网络趋之若鹜,纷纷触网。
利用网络更快更好地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和加工信息的工具,以网页的形式将信息组织和管理制作成超文本(文本和图形、图像、声音等其他媒体信息)。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交互式学习的探讨。
二、课程目标校本课程的开设,目的就是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去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成,学有所长!通过校本课程的研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基础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水平,夯实“终身学习”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的确立1、情景分析通过学生的调查分析,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有接触过电脑。
但学生对计算机普遍存在玩游戏、上网聊天等想法,对一些应用软件以及上网查资料,网校,网上教学辅导等等缺乏了解。
这一阶段的学生,技术环节薄弱,各种已形成的能力不能有效地迁移到信息能力中来,因此必须加强学生信息技能的教育。
2、确定内容基于以上情况,我们把研究内容确立为:photoshop图像处理四、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我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1)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非常兴奋,每完成一节课,他们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是基于网络应用的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
(2)分层教学①教学目标分层②学生分层(3)任务驱动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4)个案研究在个案研究中,通过别人对你的评价和建议使执教者可以清晰了解自己的教态、语言、教学机智、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等),特别是可以看到自己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是不是以一个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出现。
《5.3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获取图形、图像的采集工具类型,能合理地选择图像加工工具进行图像设计,体验利用图形、图像表现主题意义。
初步掌握对图像信息的一些基本处理技能。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自学和互助获得新知识,任务驱动与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感受体验生活的美,设计加工图像,增强审美能力,充分认识图像信息在信息交流中的价值.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掌握Photoshop中图像加工的几种简单工具教学难点:利用软件工具设计表达主题信息的图像三、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知道昨天是什么节日吗?生:感恩节师:那同学们知道吗?美国把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感恩节假期会从星期四持续到星期天。
所以今天呀我们还处在感恩节中呢。
看看老师给你们展示的图片,有什么感想?是怎么做到的呢?生:Word、PS、美图秀秀……(二)、新课1、确定主题师:同学们知道老师这张照片的主题是什么吗?生:感恩节师:恩,说的是对的,确定主题就是我们加工图像的第一步。
2、获取数字化图像的途径:师:同学们知道老师的图片从哪儿获取的呢?生:网上……师:恩,很好,那么还有哪些途径可以获取图像呢?生:相机、手机……师:恩,说的不错,那么已经冲洗出来的照片怎么变成数字化图像导入电脑呢?生:扫描仪师:同学们很聪明,说的不错,运动会的时候老师负责干什么呢?生:摄像师:那么同学们想想图像信息还可以怎么获取呢?生:截屏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获取图像的几种途径,我们来总结一下:1、数码照相机或手机2、将传统照片数字化3、从网络或其他数字化资源库中获取图像素材4、从影像资料中获取图像素材(三)、图像的加工1、图像的加工有哪些?师:图像的加工有哪些?同学们观察观察身边,看看有没有图像加工的例子。
优质课展台《学农风采展制作——图片加工》教学设计张莉 江苏省南京市第五初级中学●教材分析本课是江苏省《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6章第1节“图片获取与加工”第2课时“图片加工”的教学内容。
图片作为二维的平面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引人注目的特点,在第1课时学生了解了图片的类型与格式,并掌握了获取图片的方法。
本课选取生活中常用的、简单易学的“美图秀秀”图片加工软件,以学生的“学农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巧设任务主题:个性学农风采展制作。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在自由创作的过程中掌握图片加工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并能根据需求利用美图秀秀解决生活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并掌握了图片相关的基础知识,如图片的类型和格式、图片获取的基本方法等,在学习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希望更深入地学习图片加工的相关知识。
学生对美图秀秀图片加工软件并不陌生,比较容易接受和学习,同时本课从学生的实践活动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关注度,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图片加工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熟悉美图秀秀的基本界面;②能够对图片进行旋转、裁剪、虚化、亮度调整等基本操作;③学会根据需求对图片进行合理加工,制作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制作“学农风采展”,能够根据信息呈现需求,结合自身的审美体验,对图片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工创作及展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图片的美激发创作欲望,形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创作活动的态度;②围绕“学农风采展”这一主题,结合日常活动,体会信息技术与日常学习生活的紧密联系;③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分析、乐于尝试、独立思考的品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图片的旋转、裁剪、虚化、亮度调整等基本操作;根据需求对图片进行合理加工。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需求对图片进行加工合成。
●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和学生一起玩“找一找”游戏:教师在电脑屏幕上展示几组经过挑选的有对比的美图,学生用自己的“火眼金睛”找出每组图片有什么不同。
图片素材的加工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图片素材的加工和处理是多媒体作品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图片素材收集完成后紧接着要完成的事。
本堂课以多个图片素材为背景构建情境,以图片素材的合成活动为主题,引导学生使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完成实际任务,体验图片素材加工的方法和独特魅力。
将图片素材加工的一般步骤作为课堂任务的主线,教师适当的引导与分析,学生探索完成合成的步骤和方法,从而初步掌握简单图像处理的具体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课的《课程标准》内容:能根据信息表现需求,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分别对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实行适当的处理。
教学参考指导中要求:掌握图片素材的加工。
以学生掌握用Photoshop处理图片素材为目标,完成Photoshop基础知识的教学,引领学生完成对自己作品相关图片实行加工处理的练习,完成自己多媒体作品图片素材的准备工作。
本课的教材内容:第三章媒体的采集与制作 3.3.4 图片素材的加工,课题定为对所获取的图片素材实行各种设置、修改与加工,掌握图片素材再加工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所使用的主要工具为Photoshop。
三、学情分析:1、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熟练,能很好的通过教师提供的素材和协助文档获取操作的方法和技巧,并有一定的合作意识。
2、学生通过Photoshop前几节课的学习,对Photoshop一些常见的菜单、调板、工具有所理解与实践。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图片素材加工的一般过程;能利用Photoshop完成图像的选择、移动、自由变换、拷贝粘贴、大小修改、调整、滤镜等基本操作;会使用Photoshop 提供的各种常见的图像处理工具;过程与方法:理解图片素材加工的一般步骤,并以此为主线探索研究,逐步理解图片素材的合成方法,最终能利用Photoshop初步完成合成作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图像处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艺术休养与审美观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科学求是、自主学习、勇于探索的品质;教育学生尊重他人,遵守道德规范;五、重点难点:重点:利用Photoshop完成图片素材合成的具体操作;难点:图片素材中适宜部分的选择;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节课是旨在让学生学习和实践图片素材加工的整个过程,以图片素材处理的一般过程为主线,图片素材的简单合成为主体任务,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激励学生对遇到的实际问题勇于探索和尝试,适当时候加以讲解与引导,从而协助学生完成自己的第一个图片合成作品。
多媒体信息处理—图像处理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影响图像质量的三要素:分辨率、颜色、文件格式,区分位图与矢量图。
2.学习图像获取的方法3.了解常用图像加工工具4.实践体验photoshop常用三项基本操作二.重点难点:使用photoshop处理图片,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四.知识拓展观看视频《My world with PS》观看使用ps违法乱纪的现象五.师生进行总结学情分析:一、高一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的时期,有些同学乐于发言喜欢跟老师合作;而有些同学开始羞涩保守,甚至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
针对这些特点,老师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从学生感兴趣特的话题入手,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另一方面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二.学生平时接触过有关图像处理的操作,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
通过课上操作发现学生知识有哪些方面的欠缺,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三.学生学习风格分析班级整体学习风格: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
效果分析本次授课总体效果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带动学生的活力,让学生们融入到图片处理的有趣世界当中。
1.课前的安排哈利波特以及神笔马良的宣传视频将绚丽多彩画面世界传递给同学,这两部电影的特效极具代表性,以此引导学生们的兴趣。
对于这个安排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学生们都饶有兴趣的观看,也为接下来对图片处理的教学做好铺垫。
2.在本次教学中对一些概念点(像素,分辨率等)以举图为例发散思维的方式,让同学们自己理解概念,用学生们自己的思维和语言来达到理解记忆的目的。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方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5-3《图像信息的收集与加工》教课方案一、教课内容剖析 :本节课是教育科学第一版社第一版的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中的 5.3 《图像信息的收集与加工》,在客观世界中除了文本、表格、音频、视频等信息,还有图像信息,利用计算机能够方便的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这节课将率领你体验和认识图像信息的收集与加工过程。
所用课时为40 分钟。
二、教课对象剖析 :本次教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已具备了必定的剖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绘图等图像制作工具,具备必定的图像编写能力;还具备一些基本的美术修养。
这样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已经有了有关知识上的准备。
基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我确立了以下教课目的:三、教课目的剖析:(1)知识与技术目标:1.认识图像的收集方式、常有的扫描仪和常用的图像加工工具。
2.选择适合的工具加工图像,表达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经过问题剖析确立信息需求。
娴熟运用信息技术,经过有计划、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建性研究或解决实质问题。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感觉体验生活的美,设计加工图像,加强审美能力。
有一个正确使用图像信息加工的态度与价值观。
教课重难点 :1.教课要点 :掌握 Photoshop 中图像加工的基本操作;2.教课难点 :利用软件工具设计表达信息的图像;四、教课方法:在实质教课中,我将采纳“解说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研究法”等教课方法来睁开教课。
“解说法”用于新知识解说,“演示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任务驱动法”则使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充足发挥其主体作用,“自主研究法”培育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
图片的加工教学设计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第二节图片的加工(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图像的裁剪、亮度、对比度及色彩调整的操作。
(2)学会合理加工图像。
2.过程和方法
能够根据信息呈现需求,结合自身的审美体验,对图像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工创作及交流协作、共同探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合作能力及探讨能力
(2)通过感受、欣赏图像的美并激发创作欲望,形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创作活动的态度。
(3)培养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劳动成果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图像的裁剪、亮度、对比度及色彩调整。
2、难点:亮度对比度与色阶的区别,调色方法的掌握。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提问法、对比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图片的简单合成》一、案例背景信息:1、教材分析:本册书采用的是新时代出版社出版的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基础教材。
本教材主要讲的是Photoshop的基础操作,内容涵括Photoshop的工具箱操作、图层操作、颜色的选取、滤镜变换、图像处理等,本课要讲的是工具箱里面的矩型选框工具、移动工具、橡皮擦工具以及最终形成作品时要用到的合并图层操作。
其中选框工具、移动工具、橡皮擦工具都是以前学过的内容,但根据本次授课内容的需要将把以前学过的各种内容串起来从而合成一幅作品,更加深了学生对先前学习过内容的认识,从中加入书本上没有的一些小的技巧。
2、学时:1课时。
二、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本课内容针对的学生是六年级学生,六年级的学生在三年的信息技术学习中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和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对于计算机的学习有较高的兴趣。
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自律性,抽象思维有一定的发展,模仿能力强并有着丰富的创造想象力。
根据六年级学生所处的这一年龄段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并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特点,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和演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自主探索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教师做知识性指导。
(二)教学目标:技术操作目标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学会选框工具的操作,明白选框工具是图像选取的常用工具。
2、让学生了解并学会选区的拷贝和粘贴,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拷贝用于选区的复制,粘贴用于新图层的生成。
提醒学生看图层控制面板观察图层生成变化,提醒学生图层一的位置。
3、让学生了解并学会橡皮擦工具的操作,让学生了解橡皮擦选项的操作和魔术橡皮擦在操作中的用处。
4、让学生了解并学会图层的合并操作,让图层窗口可见到的图层成为一个背景,从而完成作品。
5、让学生了解并学会存储图片,在存储时文件格式选择JPEG图片常用格式存储图片。
(三)教学重难点:1、矩型选区的选取操作(矩型选框工具在操作上会出现和想要选取的范围不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矩型选框上单击鼠标左键取消矩型选框工具的操作,也可以操作:选择→取消选择来完成操作)。
第12课《我的百变照——修饰图片》教学设计教学准备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共6页(P62-67)。
本课内容是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图片处理应用的第一课,通过制作美化人像照片,掌握使用美图秀秀对图片进行旋转、裁剪、调整图片颜色属性等基本处理,会使用美图秀秀的人像美容、贴纸饰品、添加文字等功能让照片更加丰富多彩。
教材处理:美图秀秀4.0.1版本(最新版本,且机房已提前安装)中已经没有“增高”这一选项了,选择眼睛“放大”或其它美容效果进行教学。
2、课标要求:本节内容对应于《湖南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用)》规定的小学阶段内容要求的“信息加工与表达”模块,部分体现了第5点要求:5.理解图片加工的意义,能根据需要对图片进行简单加工。
教学工具学生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对于计算机画画有一定兴趣与基础,如抖音、word图片处理、手机图片自带美化等,为本单元计算机图片处理打下了基础。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使用学生身边的素材,如自身生活照,进行本单元的教学,大多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图片简单加工技能。
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美图秀秀打开图片、进行旋转、裁剪、调整尺寸的基本图片处理技术;(2)掌握美图秀秀的人像美容、添加饰物、添加文字等功能;2、过程与方法:(1)通过微课学习,掌握图片处理基本技能。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践操作的方式,设计制作自己的百变个性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微课学习、实践操作体验使用计算机工具处理图片神奇功能,增强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
(2)通过学习与实践,体会创作的全过程,体会创造的成就感。
(3)体验使用计算机制作个性照片的乐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4、核心素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图片的基本加工和个性化加工。
教学难点:在生活情境下,结合图片加工知识所学运用。
教学方法我的百变照添加文字人像美容图片修饰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展示教师修饰前后的照片对比。
《图像素材的获取与加工》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信息:1、模块:制作多媒体作品2、年级:九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编着的《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
4、学时数:非上机时间10分钟,上机操作时间25分钟,展示交流时间10分钟。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利用ACDSee编辑窗口“调整”菜单下的相应命令,学习调整图像质量的操作方法与技巧。
使学生掌握改变图像色彩、亮度、层次的方法与技能。
2、通过利用ACDSee编辑窗口“滤镜”菜单下的相应命令,学习对图像进行效果处理。
使学生掌握把图像处理成各种各样的效果(如油画、浮雕、波纹、底片、棕色、耀斑等)的方法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处理图片的过程中,体验图片处理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
2、在软件探索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交流协作的精神和表现自我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交流协作的精神和表现自我的意识。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
(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编着的《信息技术》九年级(上)第3单元第三课时(P38-P42)。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四个:(1)图像的基础知识、抓取计算机屏幕上的图像;(2)认识ACDSee窗口、用ACDSee软件转换图像的格式;(3)用ACDSee软件裁剪和缩放图像(4)用ACDSee软件调整图像质量、对图像进行效果处理。
本节是在了解了图像基础知识、认识了ACDSee窗口、掌握了图像格式转换及对图像普通编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第四个内容:调整图像质量、对图像进行效果处理。
(三)学生分析1、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但学生的随意性较大,往往不按照教学进程中的要求,随意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图像去做,不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总结。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美化图片教案教学设计2. 学科领域:信息技术3. 课时安排:2课时4. 教学对象:五年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图片美化的重要性,提高审美能力。
2. 让学生掌握使用图片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图片美化的概念和意义2. 图片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3. 图片美化的技巧和策略4. 创新设计思维5. 团队协作与沟通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美化前后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图片美化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介绍图片美化的概念和意义,讲解图片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图片美化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评价互评,总结美化图片的技巧和策略。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美化图片的技巧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
五、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质量: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完成的美化图片质量,包括创意、技巧、色彩搭配等方面。
2.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合作等。
3. 学生满意度:课后调查学生对本次课程的满意程度,了解教学效果。
六、教学准备1. 硬件准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2. 软件准备:图片编辑软件(如Photoshop、美图秀秀等)。
3. 素材准备:美化图片的素材库。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图片美化的概念和意义,图片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
2. 示范法:展示图片美化实例,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图片美化实践,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
4. 评价法:评价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和建议,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一组美化前后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图片美化的兴趣。
2. 讲解图片美化的概念和意义,介绍图片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
3. 示范一个简单的图片美化实例,让学生了解美化图片的基本流程。
4. 学生分组进行图片美化实践,教师巡回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