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三)》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12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三)》教案设计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本节课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1.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在本节课的开始以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境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探究新知过程中,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归纳方法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
这里关注了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感悟、去经历、去体验、去创造,同时也关注了学生解题策略的自主选择,更关注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地思考去获得规律的过程中,着眼点不能只在规律的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发现”的体验,在这种体验中感受数学的思维方式,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力图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
其间渗透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长方形纸条长方形纸教学过程第1课时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阅读。
同学们接触过许多经典作品,它们不仅教会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还蕴涵着许多的数学知识,我国古代哲学著作《庄子·天下》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师:“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是什么意思?学生尝试说一说这段话的意思。
2.提出问题。
每天截一半,这里的一半是指什么?用分数怎样表示一半?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庄子说的这段话的意思吗?3.交代学习目标: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以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境引入,通过理解庄子的话的意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探究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1)解决问题:学生独立探究例题,汇报对题意的理解。
(一张长方形纸条,先剪去它的,再剪去剩余部分的。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三)》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三)》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于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用于引导学生学习。
2.实例:准备一些具体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小明有一块巧克力,他把它分成了4份,每份是巧克力的1/4。
现在小明想要两份巧克力的量,他需要再吃掉多少份巧克力呢?”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引导学生理解。
例如,通过图示展示1/4 * 2 = 1/2,1/3 * 3 = 1等,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分 马这是一个阿拉伯的古老传说。
一位老人有11匹马,在他去世前,规定他的大儿子、二儿子和小儿子分别继承12,14,16,三个儿子发愁了:按此分法,他们得到的马都不是整数,总不能把一匹马劈成几块来分吧?这时他们的邻居把自己的一匹马牵来了:“你们看,现在这是12匹马,老大得6匹是12,老二得3匹是14,老三得2匹是16,最后剩下的是我原来那匹,我再把它牵回去就行了!”这位邻居的分法是多么妙啊!可是这符合老人的要求吗?老人的原意,应该是三个儿子恰好把11匹马分完,但是按照他的规定:1111116+3+21211++=11==102461212012⨯。
也就是说,这并没有把马分完。
于是,剩下的1112匹也应该按1∶4∶6来分,按同样道理,第二次仍无法分完,那么就再按照这个比例一直分下去,以大儿子为例来求分得马数。
第一次分得:12×11; 第二次累计分得:11111+2212⨯; ……第n 次累计分得:2111111111111++++2212212212n -⨯⨯⨯…。
还可以一直分下去,于是他分得的马数为:s =21111111+++++2121212n -(……)。
括号里面是一个等比级数,它的值是112=1111-12,于是S =1112=6211⨯。
同理可知,二儿子得3匹,三儿子得2匹。
一般地,设马的匹数为m ,三个儿子所得分别是1x ,1y ,1z,由前面的条件可得方程:111m m m m x y z +++++=,即1111m x y z m ++=+,这是一个不定方程,可求得七组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在古代曾经长期使用形如1n(n 是非零自然数)这样的分数,叫作单位分数。
实际上,人类最早认识的分数就是单位分数。
在古代埃及、巴比伦和古代中国都有这样的证据,而最突出的是古代埃及。
在大约3700年前的一份纸草书上有一张表,恰好分子是2,分母是2n +1(n 是从2到49的自然数)的所有分数都形成了互不相同的单位分数之和。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欢迎来到状元成才路数学慕课堂,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第五课时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乐乐有个这样的结论,想一想,对吗?生1:一个数如果与分数相乘,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生2:不一定吧!师:按下暂停键,认真想一想吧!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二、探究体验1.师:乐乐认为:一个数与分数相乘,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你同意吗?举例说明你的想法。
生2:我认为不一定!你看。
生2:我也举个例子吧!2.师:刚才同学们举的例子,都是整数与分数相乘,那分数与分数相乘呢?生1:那我写两个分数乘分数的。
师:“一个数如果与分数相乘,积一定小于这个数“不一定对呢。
师:那什么时候会变大,什么时候会变小呢?=322⨯34=322⨯34<2=342⨯38=342⨯38>2=4316⨯12=4316⨯12<16=2316⨯24=2316⨯24>16=75314⨯=73514⨯⨯310<314310=78314⨯=73814⨯⨯316<314316师:算一算,并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师:师:“一个数如果乘一个小于1的分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如果乘一个等于1的分数,积一定等于这个数。
”“一个数如果乘一个大于1的分数,积一定大于这个数。
”师:可以这样列式, 答:铺草坪的面积占校园总面积的 1/6师:(第六题)淘气在地球的体重是42千克,在月球的体重是地球上的1/6,在火星的体重是地球上的3/8一起来解决第一问,⑴淘气在月球上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在火星上呢? 师:答:淘气在月球上的体重是7千克,在火星上的体重是15.75千克。
师:⑵算算自己、爸爸、妈妈在月球上和火星上的体重分别是多少。
师:同学们,课下试着做一做吧。
师:(第七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唐僧师徒的故事吧。
这一天,唐僧师徒在分西瓜,但是遇到了点问题。
唐僧:这个西瓜,八戒吃1/3,悟空吃剩下部分的1/2,其余......话还没说完,八戒委屈的说:1/2大于 1/3,猴哥吃的比我多,不公平。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3《分数乘法(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数乘法(三)》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本运算规则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乘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对运算规则理解不深而出现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深入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分数乘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能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深入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详细的PPT,展示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和实际问题。
2.学习材料: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分数乘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例如:假设有一块月饼,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月饼的1/8,现在要吃掉3份,那么吃掉的月饼是多少?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并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例如:假设有一块月饼,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月饼的1/8,现在有3块月饼,那么3块月饼的总份额是多少?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分数乘法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数乘法的理解。
练习三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分数乘法。
2.能运用画图帮助解决与分数乘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能运用画图帮助解决与分数乘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运用画图帮助解决与分数乘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铅笔教学过程:一、定向诱导:1.师: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笑笑一直陪伴我们学习、思考,今天我们跟随笑笑来学习练习三——分数乘法。
2.出示学习目标:⑴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分数乘法。
⑵能运用画图帮助解决与分数乘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自学探究:1.笑笑画图:⑴同学们请看,笑笑画的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呢?⑵完成练一练第2题:画一画,涂一涂,算一算说一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画图帮助我们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解决实际问题:笑笑是个爱观察的孩子,她能在生活所用的牙膏和吃的牛肉情境中发现分数的运用,我们来看。
⑴一支牙膏用了10天,大约用去总量 1/3 。
过了半个月,又大约3。
这半个月用去的是牙膏总量的几分之几?用去了剩下的4自学提示:①画一画,算一算。
②本题实际求的是什么?(完成后同桌交流)集体展示。
⑵有关科学研究表明:牛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含量约占1/5 ,脂肪含量约占1/10。
妈妈买了1000g牛肉,这两种营养成分分别约有多少克?画一画,算一算。
集体展示。
师:画图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会逐渐体会到它的好处。
三国时候的刘备就特别喜欢图,你们记得《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之后的事吗?让我们欣赏动画片《三国演义》中“孔明出山”的片段。
诸葛亮不愧为旷世奇才,身居隆中山野,就能图中三分天下。
但只有图离开人的分析是不行的,所以刘备要把孔明请出去,帮助从图中找到突破口,一步步行动起来,对刘备来说可以匡复汉室得天下,对我们来说,可以做对题、做成事。
三、反馈总结:画图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分数乘法,下面的题我们就可以直接解答了。
1.第7题:笑笑攒了35元零花钱,她拿出其中的捐给地震灾区的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