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 刘利
- 格式:ppt
- 大小:389.50 KB
- 文档页数:9
阅读《春酒》(附答案)阅读《春酒》(附答案)阅读《春酒》一文,完成17-22题(14分)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
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
还有个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
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
原因是: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来撞去,碰碎碗盏。
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在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
说话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拘束。
过了元宵,大人们觉得我们都乖乖的,没闯什么祸,佛堂与神位前的供品换下来的堆得满满一大缸,都分给我们撒开地吃了。
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
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
“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
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
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
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
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
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
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
”母亲听了很高兴。
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
春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传统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历程;•探究春节期间饮酒的习俗,了解其文化内涵;•学习制作两款在春节期间常见的传统酒类——青梅酒和三黄酒;•掌握制作过程和口感特点,能够制作出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酒。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传统中国酒文化发展历程;•掌握青梅酒和三黄酒的制作工艺和口感特点;•学生能够制作出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酒。
教学过程1. 了解传统中国酒文化发展历程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介绍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酒文化、现代酒文化和中国酒文化的地域特色等内容,让学生了解酒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
2. 春节期间饮酒的习俗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介绍春节期间饮酒的习俗,包括代表吉祥如意的“喜鹊酒”等,并探讨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与亲朋好友分享的习俗。
3. 制作青梅酒所需材料•青梅 500 克;•纯净白酒 500 克;•冰糖 100 克。
制作步骤1.将青梅用开水焯水后晾干备用;2.将焯水后的青梅放入干净的玻璃瓶中,加入纯净白酒;3.加入冰糖,摇晃均匀,放置冰箱冷藏3-4天即可。
口感特点青梅酒甜度适中,口感柔和,气味清香,适合冲泡、加热、冰镇等多种方式饮用,是春节期间常见的传统酒类之一。
4. 制作三黄酒所需材料•黄酒 500 克;•冰糖 50 克;•鸡蛋黄 3 个;•枸杞 10 克。
制作步骤1.将黄酒加入锅中加热至八成热;2.加入冰糖,搅拌均匀;3.将鸡蛋黄打散后倒入黄酒中;4.加入适量的枸杞,搅拌均匀,放置冰箱冷藏3-4天即可。
口感特点三黄酒味道浓郁,适中甜度,有利于养生健身,是春节期间常见的传统酒类之一。
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问答、讨论、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验到传统酒文化的魅力。
为了确保学生的口感和食品安全,教师应该在制作步骤和过程中重点强调食品卫生和安全措施,同时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要求。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和制作体验,在评价环节中,可以设立学生互评、教师评价、自评等多种渠道,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学习目标
1、深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2、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情趣的语言和动人的细节描写。
3、感受文中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二、导学提纲
1、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注意下面加点字的读音,不会读的请查工具书,并把你读不准的整理到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旁边,把你不会写的在下面的横线上练习写会。
枸杞
..()薏.仁米()炮.制()脸颊.()挑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再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练习复述课文。
3、再读课文,画出文中有很多细节写得很有情趣很美,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浓浓的感情的句子,并读一读,说说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在课本上完成)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为什么作者找不到真正的家醅了呢?
5、你还知道哪些表达游子思乡的诗句,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自主练习题。
完成课本中的课后第一题。
四、预习收获
五、预习中的疑问
六、多元评价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春酒》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品质。
2.感受童年的美好生活,领悟文章中所含的思念故乡、追思亲人的情感意蕴。
学习重点:1.体会本文细节描写的情趣意蕴。
2.了解母亲的性格品质。
学习难点:领悟文章中所含的思念故乡、追思亲人的情感意蕴。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
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
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
生于浙江永嘉县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里,既是官家小姐,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爱之深教亦严。
十二岁,随父母迁居杭州,入弘道女中。
高中毕业时,她以优秀的成绩直接升入之江大学,成为我国“一代词宗”夏承焘的得意女弟子,。
“琦君”笔名的由来,是因夏承焘老师取“希世之珍琦”的“琦”字来称呼她,再加上“君”字的敬称。
大学毕业后曾在上海汇文女中及故乡永嘉县中教书。
1949年去台湾,服务于司法界,同时在大学任教,并挤出时间写作。
1977年,随夫留居美国。
2004年,与夫婿返台定居于台北县淡水镇。
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髻》、《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等。
她也是著名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原作者之一。
自主学习一、了解作者,阅读课文。
三、《春酒》中给我们讲述了哪些人?最重要的人物是谁?四、课文中有一句话点明琦君母亲为人处世的一个准则。
摘录在下面,并用文中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至少用两个事例)五、家园中的女儿给人怎样的感觉?摘录文中相关描写,并简要分析。
六、文章结尾说,“可是让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此处把问号改为叹号可以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拓展延伸:琦君作品在上海求学时,母亲来信说她患了风湿病,手膀抬不起来,连最简单的缧丝髻儿都盘不成样,只好把稀稀疏疏的几根短发剪去了。
人教版八年级下《春酒》课堂教学实录《春酒》课堂教学实录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
刚才我和同学们聊天,有的同学给我推荐杭州好吃的东西,有的同学给我推荐好玩的地方。
还有一个同学提到了杭州有一条特别著名的街……生:河坊(fáng)街。
师:啊,应该念作河坊(fāng)街。
您们是杭州人呢。
这个字念“坊(fāng)”。
这个字是多音字,它还有一个读音是“坊(fáng)”,像磨坊、作坊、它当里巷、街道讲的时候呢就念“坊(fāng)”、河坊街是一条什么街呢?对,是一条古街。
那么我想啊,杭州专门修缮了如此一条古街,有什么目的,有什么用意啊?生:回忆往常的一些事。
师:哦。
回忆往常的一些事。
人们共同生活地一个地方,留下一些痕迹,现在那些生活差不多过去了,我们特别想把这些痕迹保存下来。
因此河坊街呢,就像是一个存放记忆的地方,就像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春酒》、作者是一位旅居美国的华人女作家,她为我们展现的就是她封存多年的关因此她故乡风俗的记忆。
这位作家是哪儿人呀?生:台湾。
师:她是台湾作家,但她是地地道道的浙江人。
她的家在温州,离我们杭州特别近的,而且她在杭州居住了二十年、更为凑巧的是后天(2019年7月23日)就是这位女作家八十八岁大寿、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如此一篇文章,来品一品“春酒"的味道。
请打开课本。
(学生翻书)师:说实话,我生北方,我们家没有闻过春酒的香味,因此我特别想明白,到底什么是春酒啊?我们能不能快速地阅读课文,然后说说,到底什么是春酒?现在开始。
(学生阅读课文)师:在读书的时候,大伙儿要把有用的信息画下来。
我们看谁读得快,谁读得细心、谁读完了、找到了,就把手举起来,大大方方地把手举起来,从您的手上老师能够看到您的自信。
(生纷纷举手)生(念课文):“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依然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春酒》教案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
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春酒》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春酒知识与能力: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现的思乡这一主旨。
过程与方法:以激发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氛围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领悟文章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深深的思乡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文章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色。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枸杞(gou3 qi3) 门槛(kan3) 过瘾(yin3)凑(cou4)齐酬(chou2)谢煨炖(wei1 dun4)两颊(jja2) 家醅(pei1)2.解释下列词语。
家醅:自家酿的酒。
醅,这里泛指酒。
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
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落幕:闭幕。
过瘾: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责。
二、导入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
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
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作者简介:琦君。
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人。
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
毕业于杭州三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
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
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
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子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春酒》教案集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春酒》的诗篇;(2)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通过诗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3)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春天和家乡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3)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
二、教学重点1. 《春酒》的诗意和诗韵;2. 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3.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2. 诗意的深入领悟;3. 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课件;2. 相关背景资料;3. 诗篇全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杜甫及其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朗读诗篇(1)学生齐读诗篇;(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把握;(3)引导学生感受诗的韵律美。
3. 讲解诗文(1)分析诗题“春酒”,引导学生理解诗文主题;(2)逐句讲解,解析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3)阐述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讨论与思考(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2)回答与诗文相关的问题;(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文中的情感和哲理。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鼓励学生背诵诗篇,提高语文素养;(3)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面。
6. 作业布置(1)背诵《春酒》;(2)写一篇关于《春酒》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讨论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诗篇和写读后感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默写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诗文内容、意象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下册《春酒》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表达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习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学会尊重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写作技巧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习俗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2. 文章写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
(2)教师指导,总结文章写作技巧。
4. 案例分析:(1)教师挑选重点句子,分析句子含义。
(2)学生模仿写作,教师点评指导。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习俗的热爱。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家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习俗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检测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评估写作能力和对课文知识的运用。
3. 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和互动,评价其合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关于家乡习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并传承文化。
2.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分享不同地区的习俗和文化,增进家校联系。
《春酒》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春酒》。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春酒”、“欢聚”、“陶醉”等。
(3)掌握课文中描述春天和酒文化的句子和段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通过创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3)培养学生对社交和人际关系的理解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春酒》,并指导他们正确地发音和停顿。
(2)鼓励学生背诵课文,加强他们对文本的记忆和理解。
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1)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通过例句理解其含义。
(2)让学生通过练习和游戏,巩固对生词和短语的记忆。
3. 课文内容的理解:(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述春天和酒文化的句子和段落。
(2)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春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思考春天与酒文化的关联。
2. 课文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春酒》,注意发音和停顿。
(2)鼓励学生背诵课文,给予表扬和鼓励。
3.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1)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2)设计练习和游戏,让学生巩固对生词和短语的记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
2. 课文朗读和背诵:评估学生对课文朗读和背诵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通过练习和游戏,评估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延伸1.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春天和酒文化相关的主题,进行研究和展示。
2. 创作和展示:鼓励学生创作与春天和酒文化相关的短文或绘画,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第19 春酒》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散文名篇,文章不长,字面意义简单,但其中所包括的对于故乡的怀念之情值得推敲,是培育学生这方面情感的好文本,同时,文章中写到浙江过年的习俗,能够培育学生珍惜传统节日的情感。
在知识教授进程中,要擅长挖掘包含在教材中的美感因素,注重培育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春酒》写得有酒有情,充满了浓浓的美好的回忆,本文的教学应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运用自主或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中领会到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进而珍惜传统节日。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下期,学生在通过一年半的学习以后,初步能体会文中所要转达的字面意思,但如要深切理解课文的情感,比如对于故乡的怀念,对于传统节日的珍视,这些知识点还需要老师引导。
三、教学目标:一、通过朗诵课文,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二、通过品味文中的细节,加深对文中描述的风俗美、人情美的理解。
3、体悟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培育学生酷爱家乡、酷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细节描述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二、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所转达的思乡之情五、教学方法:一、朗诵法: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感悟散文的韵味。
二、合作讨论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一路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六、教学媒体:多媒体七、教学课时:一课时八、教学流程:(一)课前预习:自主解决生字词、查阅作者资料(二)播放歌曲《九月九的酒》导入:听了适才的歌曲,大家明白这是一首表达什么情感的歌曲吗?对,思乡之情。
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篇既有酒又表达思乡中期之情的课文《春酒》。
(三):“春酒”介绍春酒就是春节时走家串户用来待客的酒(四)作者介绍:同窗们必然查阅了许多有关琦君的资料,请将你以为最重要的内容用简练的语言介绍给大家。
琦君:1918年诞生,现今世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人。
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
八年级语文优质教案春酒课例报告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酒神》,具体涉及教材的第三章“春酒”。
内容包括对春酒的历史渊源、文化意义及酿制过程的了解,以及对课文中精彩句段的深入解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春酒的相关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传统酒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精彩句段,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春酒的历史渊源、文化意义及酿制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春酒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完成生字词的学习和查阅资料了解春酒的相关知识。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句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例题,进行讲解,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对春酒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春酒2. 内容:春酒的历史渊源春酒的文化意义春酒的酿制过程课文精彩句段解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简要介绍春酒的历史渊源及文化意义。
(2)分析课文中的一个精彩句段,阐述其表达效果。
2. 答案:(1)略。
(2)示例:课文中的“春酒绿于蓝”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春酒色泽的独特之处,突显了春酒的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春酒文化的了解较为深入,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其他传统节日的文学作品,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024年初中八年级语文《春酒》人教版课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理解并掌握课文《春酒》的基本内容。
1.2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
1.3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2.能力目标:2.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2.2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德育目标:3.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友谊的价值观。
3.2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内容的理解。
1.2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2.1课文中的生字词。
2.2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1.2学生自由分享自己对于“春酒”的理解和期待。
2.阅读课文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分析课文3.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清课文脉络。
3.2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学习生字词4.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
4.2学生进行生字词的朗读和默写。
5.深入理解课文5.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5.2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课文中所表达情感的理解。
6.课堂小结6.2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春酒”的作文。
2.复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记忆。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阅读、分析、学习生字词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春酒》的内容和情感。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积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4.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自由分享自己对于“春酒”的理解和期待。
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