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6雷雨
- 格式:pptx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27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课件一、教学内容《雷雨》选自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朗读与表达,以及课后练习。
课文描述了雷雨来临前后的自然现象和孩子们在雨后的欢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3. 通过课文学习,教育学生关爱环境,珍惜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雷雨前后自然现象的描述,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与表达,观察描述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课文内容、图片、生字词等。
2. 黑板、粉笔:用于板书设计。
3.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雷雨天气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注。
2. 课文阅读:引导学生共同朗读课文,理解雷雨来临前后的景象变化。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并标注。
4. 例题讲解:针对生字词进行造句练习,提高学生对字词的运用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雷雨来临前后的景象,进行互动交流。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观察日记。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雷雨2. 生字词:乌云、闪电、雷声、雨点、彩虹等。
3. 描述方法:用生动的词语描绘雷雨来临前后的景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日记——《我眼中的雷雨》答案示例:今天放学时,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便落了下来。
雨后天晴,还出现了美丽的彩虹。
2. 造句练习:用生字词造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观察自然现象,提高观察与描述能力。
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景象与同学分享,增进友谊。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2. 课文的朗读与表达3. 观察描述能力的培养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一、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在《雷雨》一课中,生字词的学习是基础,也是难点。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语文16 雷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部编版小学语文16课《雷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一、二自然段,详细讲述了雷雨前、雷雨时的自然现象以及人们在雷雨天气的应对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了解雷雨天气的自然现象,认识并学会本课生字、生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学会如何描述雷雨天气。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增强安全意识,了解雷雨天气的自我保护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雷雨天气的自然现象及应对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雷雨天气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雷雨课件、生字卡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雷雨课件,让学生观察雷雨天气的景象,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标记出生字、生词,思考雷雨天气的特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分析雷雨天气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学会描述。
4. 例题讲解:讲解生字、生词,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描述雷雨天气,进行课堂互动。
7. 课堂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雷雨天气。
六、板书设计1. 课题:16 雷雨2. 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3. 生字、生词:雷、雨、闪电、雷声、躲藏、窗户、关闭、安全4. 雷雨天气特点:乌云、闪电、雷声、大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描述一次你经历的雷雨天气。
2. 答案示例:今天下午,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我赶紧关好窗户,躲进屋里。
雷声越来越大,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窗户上,真是一场猛烈的雷雨!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关于雷雨天气的谚语、故事等,增强对自然现象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