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山大学805汉语言基础考研真题精讲
- 格式:pdf
- 大小:2.81 MB
- 文档页数:16
历年考题风格与解法剖析一、历年考题风格分析中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研初试共两门专业课,即汉语基础和国际汉语教育,满分是300分。
对历年的考研试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试题的总体难度并不是很大,考题风格因年份不同也有不同层次的变化,但是紧扣课本,充分考查了考生对指定教材的熟悉及掌握程度。
但是另一部分的试题在课本上找不到答案,因为最近两年没有指定参考书,所以,出题的范围有所扩大,但是很少的一部分,主要集中在外国文学和外国文化方面。
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历年真题中,有相当一部分的题目和考点复现率很高。
首先,从题型上来说,AA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基础科目的试题紧随汉硕考试大纲样卷,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的客观题占据了整个试题的2/3,还有一个汉语写作部分占分40分。
其次,从题量上来说,近两年基本与前两年保持一致。
因为分值小,很多都是一分一空,所以题量很大。
但是所幸题目都比较简单,所以只要好好复习,完成试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从考研的侧重点上来看,在汉语国际教育基础科目中,考点分布于中外文化文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的方方面面,分值还是一空一分(除开后面的汉语写作40分),2010年和2011年的真题来看,第一大部分80分很大一部分的题都是来自《中国文化要略》,重点在于中国文化自身的考查,但是从2012-2014年的试题来看,有趋势将80分分散于外国文化,不仅仅是外国的古代文化文学,更有现当代的文娱政治等的考查,这也是难度增大的一个原因。
二、考试题型特点与解法剖析汉语国际教育基础科目包括三大部分,(1)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2)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3)案例分析与写作。
在第一部分包括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在第二部分包括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第三部分是一个汉语写作。
1.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这部分的考查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考查的内容是中外文化和中外文学,文化中又包括历史、地理、医学、宗教、音乐、常识,2012年新增加的与现代娱乐,时事政治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很考查考生的知识面。
中山大学考研历年真题解析——805汉语学基础主编:弘毅考研编者:杨小莳弘毅教育出品【资料说明】《汉语言学基础历年真题解析》系中山大学优秀考研辅导团队集体编撰的“历年考研真题解析系列资料”之一。
历年真题是除了参考教材之外的最重要的一份资料,其实,这也是我们聚团队之力,编撰此资料的原因所在。
历年真题除了能直接告诉我们历年考研试题中考了哪些内容、哪一年考试难、哪一年考试容易之外,还能告诉我们很多东西。
1.命题风格与试题难易纵观中大这几年的汉语言学基础的真题,很多同学都会觉得松一口气,觉得很简单。
确实,从这些试题中可以看到,汉语言学基础考的都是很基础的题目,在复习过黄廖版的《现代汉语》之后,其中的大部分题目都可以轻松解答。
但是,同学们一定要记住一句话,“你觉得简单别人也觉得简单,你觉得困难别人也觉得困难”,所以千万不要粗心大意。
仔细研究过汉语言学基础的真题之后,我们发现,虽然试题相对简单,但考的都是非常细的知识点,这一命题风格非常契合黄廖版的《现代汉语》,书中知识点多而繁杂,任何一点都可以提取出来成为考点,这一特点就决定了考生在复习时必须面面俱到,书中任何细节都不能放过,特别是在真题中反复出现的考点。
面对这一命题风格,考生在复习时就得特别着重提高自身的归纳分析的能力,将知识点由散变整,理成系统,反复练习,力求真正掌握。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的一个问题是,2013年中大汉语言学基础的试题题型有了一定的变动,变动之后的试题所考察的能力更加注重考生的总结分析能力,特别是对繁复的汉语语法现象的分析总结,这是对考生能力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2.考试题型与分值大家要了解有哪些题型,每个题型的分值。
从最近五年看,中大的题目从09年到12年都是由判断题、分析题、简单题、古文阅读题、翻译题组成的,其中现代汉语部分占100分,古代汉语部分占50分,现代汉语的考点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汇、语法这三章,古代汉语着重考察古文阅读能力、文言断句能力、翻译能力等。
古文字学纲要(修订)序古文字研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高等学校开设“古文字学”课程,却是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后的事。
1934至1935年,唐兰先生第一个在北京大学讲授“古文字学”课,所著《古文字学导论》一书,为古文字研究科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是古文字学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唐先生在“自叙”中写道:“古文字研究本是文字学里最重要的一部分,但过去的文字学者对古文字无深切的研究,研究古文字的人又多不懂得文字学,结果,文字学和古文字的研究是分开的,文字学既因语言音韵学的独立而奄奄待尽,古文字的研究也因没有理论和方法,是非漫无标准而不能进步。
”唐先生认为,要打通这一层隔阂,就必须把自己所持的理论和所使用的方法写出来,和学者们共同讨论,才能使古文字的研究成为一门科学。
五十多年过去了。
今天看来,唐兰先生的《古文字学导论》确有两大功劳:一是利用古文字研究的新成果来改造传统文字学,使文字学因注入新的理论和新的材料而获得生机;二是把当时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升到理论来总结研究,第一次把偏旁分析法和历史比较法作为方法论的原则提出来,使古文字学摆脱了猜谜、射覆的习气,而建立在扎扎实实的科学基础上。
所以,《古文字学导论》一直成为大学里讲授文字学和古文字学的主要教材,绝非偶然。
可是从另一方面看,《古文字学导论》仅仅是唐兰先生计划“唐氏七书”中的一种,书中对于古文字学的许多重要原理,只有提纲挈领的论述,缺乏具体材料的诠释和说明,初学者难以掌握。
特别是三十年代以来,文字学和古文字学已发展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学科。
传统文字学由于吸收了现代语言学理论和古文字学的成果而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古文字学也因综合运用多种学科(如语言文字学、历史考古学、文献考据学等)的理论和方法,并广泛吸收这些学科的成就而发展成为多科性的边缘学科。
在这种情势下,唐兰先生“导论”式的教材已渐渐地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了。
1974年,北京大学历史系高明先生编著的《古文字学讲义》一度在高等院校中广为流传,一些高校的部分专业还直接采用高先生的《讲义》为教材。
2010年中山大学中文系807中国古代文学与批评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请把答案按顺序写在答题纸上,并标明题号。
1.东周洛阳一带的诗歌在十五国风中被称为________风。
【答案】王【解析】《诗经》中的“十五国风”中“王风”中的“王”是“王畿”的简称,即东周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大致包括今河南的洛阳、偃师、巩县、温县、沁阳、济源、孟津一带地方。
“王风”就是这个区域的诗。
2.《________》和《________》中的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
【答案】荀子;韩非子【解析】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
荀、韩之文,往往是长篇大论,有一个标明全篇主旨的标题,论点明确,中心突出,论证精密,注意谋篇布局,结构浑然一体,表明我国说理文体制已经成熟。
从此以后,专论体成为我国说理散文的主要形式。
3.司马相如写过一篇宫怨题材的赋,名为《________》。
【答案】长门赋【解析】《长门赋》最早见于《文选》,是司马相如的优秀赋作,开赋体宫怨题材之先河。
4.“小说”一词最早见于《________》。
【答案】庄子·外物【解析】“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 “琐屑之言”“浅识小道”,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本来含义。
5.大历十才子中的“钱刘”分别指钱起和________。
【答案】刘长卿【解析】大历十才子中,钱起被公认为是才子之冠,与刘长卿并称“钱刘”。
6.宋代“西昆派”以________编的《西昆酬唱集》一书而得名。
【答案】杨亿【解析】由杨亿所编著的《西昆酬唱集》得名。
全部为近体律诗,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为代表作家。
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
追求用典丰缛,属对工整,音节铿锵;标榜学习李商隐。
7.“烟柳画桥,风帘翠摹,参差十万人家”出自柳永的词作《________》。
【答案】望海潮【解析】“烟柳画桥,风帘翠摹,参差十万人家”一句出自柳永词作《望海潮》,表现了宋朝江南城市的繁华。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2010年综合考试[语言1](代码805)真题及详解一、现代汉语(100分)(一)术语解释(10分)1.撮口呼2.通感3.次方言4.区别词5.句群(二)选择题(20分)1.单项选择题(10分)(1)现代汉语构成新词所广泛运用的方法是:()A.轻声、儿化B.简缩C.附加法D.词根复合法(2)da、di、du中d的实际发音:()A.完全一样B.不完全一样C.完全不一样(3)以姓氏笔画为序,下列姓氏的排列顺序是:()A.冯匡范张倪姜B.匡冯范张姜倪C.冯匡张范姜倪D.冯匡张姜范倪(4)下列各组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是:()A.仓猝、唐突、阑干、苗条、蝙蝠B.坎坷、蟋蟀、枇杷、卢布、拮据C.详细、伶俐、逍遥、葫芦、蒙胧D.游弋、叮咛、摩托、喽罗、吩咐(5)“你的到来”是:()A.体词性短语B.谓词性短语C.副词性短语D.主谓短语(6)“你的想法,我认为很奇怪”是:()A.动词谓语句B.形容词谓语句C.主谓谓语句D.动词谓语句(7)在没有特殊语境支撑下,以下能说的代词组合是:()A.我、他、你B.你、我、他C.他、我、你D.你、他、我(8)下面都是短语的一组是:()A.敬畏、敬礼、敬酒B.鸡蛋、鸭蛋、鹅蛋C.吃饭、喝茶、理发D.说话、看书、乘车(9)下列句子中“得”属于结构助词的是:()A.他显得很高兴。
B.我们玩得真高兴。
C.你记得住这首诗吗?D.我懒得管你!(10)停顿和标点之间的关系是:()A.是完全一致的,有标点的地方要停顿,没有标点的地方不要停顿。
B.停顿有时和标点不完全一致,没有标点的地方也不一定不停顿。
C.完全不一致,由感情而定,跟标点没关系。
2.多项选择题(10分)(1)从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上看,[k]是:()A.舌根音B.送气音C.不送气音D.浊音E.塞音(2)下列加点的字属于词缀的是:()A.砖头B.烟头C.瞎子D.骗子E.幼儿(3)下列语句中的“的”不属于结构助词的是:()A.我昨天进的城B.我会告诉你的C.新买的自行车D.遇到一个不讲理的E.他是这么说的(4)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主要构成手段是:()A.语调B.疑问代词C.语气助词D.动词的词性变化E.语序变化(5)“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
中山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2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汉语言学基础部分(150分)一、判断正误。
认为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20分,每题1分)1.语音的四种要素包括音长、音高、音色和音质。
2.[p]、[p h]、[m]、[f]是双唇音。
3.[x]是舌面前、不送气、清擦音。
4.[ts]、[t]、[s]分别是塞擦音、擦音和擦音。
5.普通话中辅音只能充当声母。
6.zhi(知)中的i实际上为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
7.普通话的一个汉字都代表一个音节。
8.元音、辅音、声调都是音质音位。
9.“一……十”这十个数字中,古入声字有五个,分别是“一六七八十”。
10.“雨”和“瓜”都是象形字,“甘”和“明”是会意字。
11.“猩猩”是单纯词,“哥哥”是合成词。
12.“哗啦”和“咣当”都是单纯词。
13.“大学”、“船只”、“地震”都是偏正型的复合词。
14.会意字由两个部件构成。
15.“突然转过身来”中的“突然”是副词。
16.“高”和“低”、“动”和“静”是两组极性反义词。
17.“鱼”的拼音是yú,“略”的拼音是luè。
18.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金文是西周时期的文字。
19.《说文解字》最早采用部首给汉子归部,将汉子归为214部。
20.独体字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
二、分析题。
(50分)1.写出下列汉字在普通话中的国际音标(宽式)和拼音,并分析音节结构。
(10分,每题2分)(1)游(2)黄(3)瓮(4)窗(5)犬2.指出以下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如果是复合词请指出类型)。
(10分,每题1分)(1)尺寸(2)笔直(3)绿化(4)推广(5)美容(6)民主(7)慢慢(8)老乡(9)动员(10)笑嘻嘻3.指出下列词的词性(包括兼类词),并举例说明原因。
(10分,每题2分)(1)大家(2)西式(3)水灵(4)经过(5)角(ji③o)4.举例辨析下列词语的差异。
(10分,每题5分)(1)副词“千万”和“万万”(例如:千万不能大意/万万不能大意)(2)助词“前后”和“左右”(例如:开学前后/三岁左右)5.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短语,结构上存在歧义的应分别分析。
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820汉语言基础考研试题汉语言基础考研试题((回忆版回忆版))
一、解释加点字的意思(都是古汉语,一字1分,共20分)
二、简答
1.七大方言区及其代表点。
(15分)
2.分析以下词语的结构类型。
(12个,15分)
冰凉 马匹 狂热 开关 火红 司令 轻视
3.分析加点字的词性(7个句子)
(1)我推了他一把(把)。
(2)他白(白)了我一眼。
(3)我把衣服洗白(白)了。
三、论述(三选二)
1.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2.语言音和义的关系
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双言现象(普通话和方言)越来越普遍,这个对汉字发展的影响。
四、翻译(40分)
《许行》中的一段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彼所谓豪杰之士也。
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
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
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
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
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
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今也,南蛮决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
《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2010年中山大学805汉语言基础考研真题精讲专业课的复习和应考有着与公共课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虽然每个考生的专业不同,但是在总体上都有一个既定的规律可以探寻。
以下就是针对考研专业课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一、专业课考试的方法论对于报考本专业的考生来说,由于已经有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储备,相对会比较容易进入状态。
但是,这类考生最容易产生轻敌的心理,因此也需要对该学科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做到知己知彼。
跨专业考研或者对考研所考科目较为陌生的同学,则应该快速建立起对这一学科的认知构架,第一轮下来能够把握该学科的宏观层面与整体构成,这对接下来具体而丰富地掌握各个部分、各个层面的知识具有全局和方向性的意义。
做到这一点的好处是节约时间,尽快进入一个陌生领域并找到状态。
很多初入陌生学科的同学会经常把注意力放在细枝末节上,往往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未找到该学科的核心,同时缺乏对该学科的整体认识。
其实考研不一定要天天都埋头苦干或者从早到晚一直看书,关键的是复习效率。
要在持之以恒的基础上有张有弛。
具体复习时间则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考生应该做到平均一周有一天的放松时间。
四门课中,专业课(数学也属于专业课)占了300分,是考生考入名校的关键,这300分最能拉开层次。
例如,专业课考试中,分值最低的一道名词解释一般也有4分或者更多,而其他专业课大题更是动辄十几分,甚至几十分,所以在时间分配上自然也应该适当地向专业课倾斜。
根据我们的经验,专业课的复习应该以四轮复习为最佳,所以考生在备考的时候有必要结合下面的内容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第一轮复习:每年的2月—8月底这段时间是整个专业复习的黄金时间,因为在复习过程遇到不懂的难题可以尽早地寻求帮助得到解决。
这半年的时间相对来说也是整个专业复习压力最小、最清闲的时段。
考生不必要在这个时期就开始紧张。
很多考生认为这个时间开始复习有些过早,但是只有早准备才能在最后时刻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手忙脚乱。
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时间安排上更是应当尽早。
完全可以超越这里提到的复习时间,例如从上一年的10月份就开始。
一般来说,第一轮复习的重点就是熟悉专业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多看看教材和历年试题。
只有自己有了阅读体验,才能真正有自己的想法,才能有那种很踏实的感觉。
暑假期间,在准备公共课或者上辅导班的同时,继续学习专业课教材,扩大知识量。
复习的尺度上,主要是将专业课教材精读两遍以上,这里精读的速度不宜太快,否则会有遗漏,一般每天弄懂两到三个问题为宜。
由于这段时间较长,考生完全可以把专业问题都吃透。
事实上,一本专业课的书,并非所有的东西都能够作为考试内容,但是重要的内容则会不厌其烦地在不同年份的考卷中变换着面孔出现。
所以,考生在第一遍精读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能够成为考题的东西挖掘出来,整理成问答的形式。
第二轮复习:每年的9月—12月中旬这个时段属于专业课的加固阶段。
第一轮复习后总会有许多问题沉淀下来,这时最好能够一一解决,以防后患。
对于考生来说,这4个月是专业知识急剧累积的阶段,也是最为繁忙劳累的时候。
在专业课复习上,这段时间应该主要看近年的学术期刊以及一些重要的学术专著,边看书边做读书笔记,并整理以前的听课笔记。
一项这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复习的重点会往公共课上倾斜,专业课复习所占的时间也会缩短。
此时需要注意本年度涉及所考专业的热点问题。
在复习的尺度上,应该逐渐抛开书本,将书本中的知识点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整理成精练的笔记。
然后看自己的笔记并形成自己的东西,因为考试是需要用笔来表达的。
所以,把第一次精读过后的那些重点问题用答卷的方式写一遍,效果是十分突出的。
再根据本专业的情况,翻查其他的参考用书,将新的知识点补上。
一般来说,专业课不可能只涉及一两本书,不排除出现一些超越范围的考题。
因此,可以根据考过的同学的建议去精读其他的参考书,把重要的内容补充上去。
第三轮复习:12月中旬—考前一周这个时候的专业课复习主要是认真看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时积累下来的读书笔记和听课笔记,不断加深印象,试着自己给自己出题并且结合本年度的热点问题试图去猜一下专业考题,并想想该怎么答,训练一下解题思路和技巧。
复习的尺度方面,则是查阅本年度该专业最新的热点问题以及报考导师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等,把这些补充上去,整个的复习笔记就比较完整了。
在补充和扩展的过程中,查询网站、期刊等都是很好的手段。
另外,因为考试临近,考生应该注意调节自己的专业兴奋程度,积极地和考研盟友针对某些问题进行辩论,汲取对方的复习心得。
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查缺补漏和深化理解。
第四轮复习:考前一周—考前一天如果这个时候还有很多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那么就不要再费心血去搜集答案了。
这是一个博弈的阶段,把自己熟悉的问题尽量把握好才是关键。
这里突出强调的就是要学会调整心态,准备应考,让自己找到考试的感觉。
这段时间,主要是默默地体会所有的知识要点和热点问题,把心态和作息时间调整到最佳,保证考场中的理想发挥。
最主要的策略——历年试题、笔记、热点问题考研不同于其他的考试,它有着独特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因此复习也应该有相应的方法和节奏。
认真研究历年试题,分析出题方向和特点,这是专业课备考的关键。
这里强调两点:一是分析试题这项工作要提早,因为这对你看各种考研书籍和资料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不仅要思考,还要动笔,要认认真真把每一道考研题落实到字面上,你会发现很多原来没有想到过的东西。
同时,这种训练可以避免真正考试时因时间仓促和心理压力带来的表达上的不成熟。
有些学校的部分专业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这样真题就更为重要了。
真题不是拿来做完了事的,要从命题人的角度、命题者的思路去推测出题偏好,推测这个院系的教学风格。
考生复习时,每复习一遍或每过一段时间,就应该拿出真题研究一下,结合年内的行业热点(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其核心期刊总会反映年度热点问题)和近期理论界的研究争论焦点进行分析。
事实证明,考生对专业真题的钻研确实可以让考生猜到那么几十分的题目。
专业课的真题,要训练对分析题的解答,把自己的答案切切实实写在纸上,不要打腹稿(这样有时候感觉自己给分点都答到了,实际上却相差很远),再反复对照自己和参考答案(如果有的话)的差别,分析答题角度,揣摩命题人意图,并用同一道题在相隔一定时间后反复训练,慢慢完善自己此类题型的解答方法。
历年题是专业课的关键,而融会贯通则是关键中的关键。
考研的专业课考题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认知性质的考题,另一种是理解与应用型的,而且以后一种居多。
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绝不能死记硬背条条框框,而应该看清条条框框背后所包含的东西,并且加以灵活运用。
在复习时,首先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弄懂,然后要把它们串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维和理解。
由于专业的各门功课之间有着内在的相关性,如果能够做到融会贯通,无论对于理解还是记忆,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生完全可以根据历年的考题,在专业课本中划出历年涉及的重点,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进行复习。
针对笔记、真题以及热点问题,下面的提纲可能会比较快速地让考生朋友掌握以上的内容:1专业课笔记一般来说,大部分高校的专业课都是不开设专业课辅导班的,这一点在05年的招生简章中再次明确。
因此对于外校考生,尤其是外地区考生,也就是那些几乎不可能来某高校听课的考生,专业课笔记尤为重要。
可以说,笔记是对指定参考书最好的补充。
如果条件允许,这个法宝一定要志在必得。
在具体操作上,应先复习书本,后复习笔记,再结合笔记来充实参考书。
笔记的搜集方法,一般来说,有的专业比较热门,可以在市面上买到它的出版物;有的专业笔记在网上也可能搜集到,这需要考生多花一些时间;还有的专业由于相对冷门,那么考生就需要和该专业的同学建立联系,想办法把笔记弄到手。
2专业课历年真题真题是以前的考试题,是专业课的第一手资料,它更是法宝中的法宝。
对于真题,不能只满足于看上去会做,而是应该去整体分析,分析其中的出题规律和出题范围。
万事万物,必有规律可循,试题也不例外。
因此要尽量去弄到更多的试题,最好能够搜集全最近五年的实考题。
经过严密地分析和研究,以下规律浮出水面:1.五年之内,论述题一般不会重复,这是出题人出题的主体思路;2.简答题三年之内不会重复,三年之外很有可能重复,毕竟专业考试的出题范围有限,考生可以结合前面讨论的复习方法来比较和分析;3.名词解释题三年之外必有重复,有些更是经常考到,成为常考点,多多留意;4.密切关注常考点和不考点(五年之内没有考过的点),这两个点都极可能是下次考试的重点,这也是前面所提及的。
3热点问题和热点论文试题一般由专业课的导师出,至少有部分由导师出(其他可能由题库抽取)。
一般来说,某专业课的学术领导人,在出题的时候往往会把自己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放到考试中去,这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公开的秘密。
如果事先未读过相关的论文,其后果可想而知。
因此对于导师的论文,特别是该专业的学术带头人的文章,一定要在复习专业课的基础上细心研读。
结语总之,从心理到实战,考研对每一个选择它的人都赋予了公平的起点和特别的困难。
当你选择考研时,你要相信自己是勇敢的,与众不同的。
而当你的毅力和努力让你有一天相信自己能够战胜这个挑战时,你就离胜利不远了。
《育明教育:公共课复习的两个“务必”和两个“坚持”》务必要养成多记忆多分析多总结的习惯,务必要坚持以真题为纲的理念。
要坚持多看几个版本的真题,要坚持选择那些答案解析全面的参考书。
第一个务必:首先,无论英语还是政治,很多知识点都是需要去记忆的,尤其是政治。
如果能够把基本的知识点记忆牢固,想不得高分都难。
其次,公共课在几年以内基本都是同一批人来出题,即使更换老师,也是循序渐进的;即使是变革性的,那么由于这些年龄比较大的出题人的知识背景等都很相近,所以在出题思路等各个方面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换言之,考试是有规律可循的。
这一点也适合专业课。
再次,多总结,才能够形成自己的一套比较实用的技巧和方法。
别人讲的再好,也是别人的,距离自己能够灵活运用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第二个务必:无论是政治英语,还是专业课,都要坚持做真题。
真题之外的练习题或者模拟题,和真题相比水平差距太大,而且出题没有思路,不适合来练习考研的答题思路。
充其量只适合找答题的感觉和锻炼答题的时间。
第一个坚持:公共课的真题要多选择几个版本的,以四个为佳。
每个老师对真题的理解和分析是不同的,通过对比,我们或许可以形成自己的技巧和方法,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