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1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P4/例1、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不含括号的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的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2-44+85=28+85=113(人)72-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再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329×6 =2×987=1974(人) =1974(人)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再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
(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教案(新版)新⼈教版《四则运算》本课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2——P3 第1课时 / 共14课时教学⽬标及设置依据1、通过观察⽐较,进⼀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的⽐较、概括、归纳、判断推理能⼒。
3、运⽤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进⼀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理解并掌握加法与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个⼈⼆度备课课后反思教学过程:(⼀)导⼊新授加法和减法是⼀对好朋友,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今天就来研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
(⼆)探索发现1、探究加、减法的意义。
(1)教学加法的意义出⽰教材P2 例1主题图⼀列⽕车从西宁经过格尔⽊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的铁路长 814km,格尔⽊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思考:怎样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怎样计算?你能⽤线段图表⽰表⽰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学⽣独⽴思考后独⽴列式:814+1142=1956(千⽶)并展⽰线段图。
结合加法算式,说⼀说加法算式的意义。
教师总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你知道加法各部分名称吗?教师总结: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课件出⽰P3 例1(2)(3)学⽣独⽴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并独⽴尝试画线段图。
指名板演后说⼀说为什么⽤减法计算。
总结:要求格尔⽊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中去掉西宁到格尔⽊的铁路长;⽽要求西宁到格尔⽊的铁路长多少千⽶,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去掉格尔⽊到拉萨的铁路长。
请观察以上两道问题与之前第(1)题有什么联系?总结:第(1)题实际是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做加法;⽽(2)(3)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个加数,求另⼀个加数,做减法。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飞飞的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一一、推断并改错。
155-34+46 240403=150-80 =240120=75 =2二、解决问题。
〔1〕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日借出46本,还回25本。
如今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2〕一箱橙汁有12瓶,卖48元,芳芳要买3瓶,需要付多少钱?生汇报。
三、四、算一算,比一比。
56+25-17 248256-25+17 24-8256-〔25+17) (24-8)2五、某路口1小时内各种汽车通过的数量如下表。
这个路口1小时共通过多少辆汽车?〔先估算,再笔算〕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二一、运算顺序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
〔1〕293 〔2〕36-65 〔3〕 56+752+9-3 3665 56+75〔〕〔〕〔〕〔2〕把每题里先算的部分画上“〔〕”。
217+484 25+41-17 36-242二、星期天,6名学生去参观卡通画展览,共付门票30元,每人乘车用2元。
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三、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上衣廉价9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5元。
这条裙子多少钱?四、爸爸带明明去滑雪,乘缆车上山用了4分钟,缆车每分钟行200米。
滑雪下山用了20分钟,每分钟行70米。
他们滑雪行了多少米?滑雪比乘缆车多行了多少米?五、李伯伯家养了42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
李伯伯家一共养鸡、鸭多少只?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三一、口算二、依据下面的分步算式,把它们改写成综合算式。
150+33=183 183-75=108274-52=222 222+63=2852021=50 503=150282=56 567=8三、星期天,6名学生去参观卡通画展览,购门票花了30元,每人乘车用2元。
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四、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日借出64本,还回25本。
如今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五、一箱澄汁48元。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具体安排如下:编排形式具体内容运算顺序解决问题加减混合运算(例1)第一级运算乘除混合运算(例2)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例3)第二级运算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例4)三步式题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例5)含小括号的运算引导总结有关0的运算(例6)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材简析1、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的梳理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在整理教学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
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
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四、教学策略1、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
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班级数学不含括号的四那么运算教案5篇老师要擅长用教案,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
总之,认真的争辩教案是钻研教材的一项格外重要的工作,它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好处。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四班级数学不含括号的四那么运算教案,便利大家学习四班级数学不含括号的四那么运算教案1教学目标:把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挨次。
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经受探究和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挨次。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导同学概括出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挨次,把所学的理论学问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备口算25+75 12×4 16+4+23 25×4×235+25 60-24 18+22 100-25-10回忆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挨次,说说你知道些什么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同学通过复习,回忆以前学习的运算挨次都是从左往右进行计算的规那么,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根底。
二、情境导入用多媒体呈现主题图,说说图中描绘的是哪儿人们都在做什么依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设计意图:四那么混合运算应当是用来记录情境问题的步骤或解题方案的,是情境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四那么混合运算式题是数字化的情境问题,所以从情境图入手是再适宜不过了。
三、学习从左往右的运算挨次。
只有加、减法的运算挨次学习多媒体呈现“滑冰场〞情境图和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师: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每个条件是什么意思(同学思考并沟通的同时,多媒体课件呈现条件及其意义)师: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计算(同学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沟通自己的解题方法)全班沟通方法1:分步列式72-44=28(人)28+85=113(人)方法2:列综合算式72-44+85师:谁能说说,在这个综合算式中,应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依据同学的答复沟通,呈现计算过程)2.做一做:说说各题的运算挨次是怎样的100+30-1638+65-45120-80+72师:上面各题算式的运算挨次有什么特点(同学争辩,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只有加法、减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挨次计算。
“四则运算(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5页例1、例2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才场景。
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这些信息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数据,由此引出相应的例题。
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目标1.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口算25+75 12×4 16+4+23 25×4×2 100-25-1035+25 60-24 40+20 18+222.回忆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说说你知道些什么?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复习,回忆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进行计算的规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情境导入1.用多媒体展示主题图,说说图中描绘的是哪儿?人们都在做什么?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设计意图: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是用来记录情境问题的步骤或解题计划的,是情境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是数字化的情境问题,所以从情境图入手是再合适不过了。
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人教版)、教学计划、总结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本期所教的四年级,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存在着年龄的差异,所以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
但仍有少数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以引导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四则运算的概念。
2. 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3. 能够解决简单的四则运算问题。
教具准备:1. 课本《四则运算》下册。
2. 小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1. 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四则运算吗?”2. 学生回答。
3. 解释:“四则运算是指数的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
在数学运算中,我们经常用到这四种运算,通过它们,我们可以完成很多数学应用题。
”4. 提问:“你能举一些四则运算的例子吗?”5. 学生回答。
二、讲解加法(10分钟)1. 将小黑板上的加法公式写出来:“a + b = c。
”2. 课堂上演示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要求学生一起乘算。
3. 强调:“加法是指两个数的数值相加,结果是两个数的和。
”4. 向学生提问:“4 + 5 = ?”5. 学生回答。
6. 鼓励学生分组练习加法,并进行小组竞赛。
三、讲解减法(10分钟)1. 将小黑板上的减法公式写出来:“a - b = c。
”2. 课堂上演示一些简单的减法算式,要求学生一起乘算。
3. 强调:“减法是指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结果是两个数的差。
”4. 向学生提问:“7 - 3 = ?”5. 学生回答。
6. 鼓励学生分组练习减法,并进行小组竞赛。
四、讲解乘法(10分钟)1. 将小黑板上的乘法公式写出来:“a × b = c。
”2. 课堂上演示一些简单的乘法算式,要求学生一起乘算。
3. 强调:“乘法是指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相乘,结果是两个数的积。
”4. 向学生提问:“2 × 3 = ?”5. 学生回答。
6. 鼓励学生分组练习乘法,并进行小组竞赛。
五、讲解除法(10分钟)1. 将小黑板上的除法公式写出来:“a÷ b = c。
”2. 课堂上演示一些简单的除法算式,要求学生一起乘算。
3. 强调:“除法是指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是两个数的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2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2教案与反思第【1】篇〗1、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2、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总结法。
2、讨论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列式:⑴ 28与32的和是多少?⑵ 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⑶ 16乘5的积是多少?⑷ 6和8相乘得多少?2、列式解答: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①、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②、需要知道什么③、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正。
3、计算下列各题:(1)30+25+79 (2)160÷10×6 (3)350÷70+44 (4)45×2-30二、教学新课(一)、教学例题1。
1、谈话:为了丰富我们四(2)班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参加更多的体育活动,大家推选徐殊婕同学到体育用品商店购买象棋和围棋,走!跟着徐殊婕去体育用品店逛逛,看看在体育用品店都能知道些什么。
⑴课件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体育用品店有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又是多少?(学生举手回答。
)⑵出示问题:需要我们解决的又是什么问题呢?指名回答。
⑶分析:要想求出“一共要付多少元?”,那么必须要知道什么?提问:同学们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最后算什么?同桌讨论后回答,然后再独立列式计算。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名分步列式的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检查:解答过程对不对。
指出:要求一共要付多少元,就要把3副中国象棋的总价和4副围棋的总价分别求出来,所以应该先用乘法算出中国象棋和围棋各需要多少钱,再用加法算出一共要多少元。
WORD格式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下册目录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1)
2.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2)
3.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4.有关0 的运算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1.位置与方向(1)
2.位置与方向(2)
3.位置与方向(3)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乘法分配律
4.减法的运算性质
5.除法的运算性质
6.乘法的简便计算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1.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1.2、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2.1、小数的性质
2.2、小数的大小比较
2.3、小数点移动
3、生活中的小数
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第五单元三角形
1.三角形的特性(1)
2.三角形的特性(2)
3.三角形的分类
4.三角形的内角和
5.图形的拼组
WORD格式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
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
7.小数的加法和减法(3)
第七单元统计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4.数学广角(1)
5.数学广角(2)
6.数学广角(3)
第九单元总复习
2.小数
3.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4.空间与图形
5.统计。
练习课教材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了进行混合运算的基础;计算课的教学,学生相对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时应创设详尽生活情境,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够强,理解表达能力无限,教学中应该注意依托情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掌握本单元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练习过程中感受胜利的体验,体会数学知识中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练习过程中的方法的运用教法与学法:练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板书.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上练习课,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2.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师:要达到目标,靠大家的自学,你们有信心吗?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练习的内容,边看书边思考以下问题: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即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又是怎样的?三、先学(1)看一看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学生能够认真的看书。
(2)做一做1.完成课本上的题和思考题,派四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坐在练习本上。
2.教师巡视,发现错例及时纠正。
四、后教(一)更正师: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可以用红粉笔纠正。
(二)讨论1.看算式,认为算式正确的请举手!2.认为计算过程正确的请举手!3.认为答案正确的请举手。
五、当堂训练板书设计练习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案与反思【第1篇】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教学重点/难点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
(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下午有多少人?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三)总结与反思,布置思考题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说课(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计算中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能灵活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选择简便合理的运算方法;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科学性,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验、有错即改的良好学习习惯。
说教学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说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说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口算练习。
直接写出得数。
集体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2、出示例1引导:同学们,这两个物品你认识吗?(中国结)你从主题图中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让说说是怎么列式的,并且是怎样想的。
板书算式:2/5×18+3/5×18(2/5+3/5)×183、揭示:这两个含有分数的算式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1、尝试计算,认识运算顺序引导:这两道算式各是先求的什么?你能计算出得数吗?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两人板演交流:2/5×18+3/5×18,你先算的什么运算?乘法算出的结果表示什么?说明:先算小中国结和大中国结各用彩绳多少米,也就是先算这个算式中的乘法,这两步乘法可以同时计算脱式。
提问:(2/5+3/5)×18先算什么呢?先算的是哪个数量?说明:先算两种中国结各做一个要用彩绳多少米,也就是先算括号里的2、小结运算顺序。
提问:通过这两题的计算,你认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可以怎么算呢?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相同这里有乘法和加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这里详细介绍课程的教学目标,比如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理解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等)
二、教学重难点
(这里列举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重点是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难点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约200字)
(描述如何引入新课,如通过复习旧知识,提出新的问题等方式)
2. 新课讲解(约400字)
(详细描述如何讲解新课,如通过举例,做练习等方式)
3. 学生实践(约400字)
(描述学生如何进行实践活动,如分组讨论,做作业等)
4. 知识总结(约300字)
(描述如何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如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总结等)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约200字)
(描述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如课堂测试,作业批改等)
五、教学反思(约200字)
(描述教师对本次教学的反思,如教学效果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等)
以上只是一个基本的大纲,您可以在每个部分中加入更多的细节,以达到1500字的要求。
同时,为了使教案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建议您在编写时参考相关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一、四则混合运算《四则混合运算(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2、培养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四则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温故互查】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200+25×6 144÷6-44 85-26+73 18÷9×8想: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计算下面各题:185-(51+49)35×(107-79)819÷(108-99)想: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设问导读】1、自学课本P1例1。
2、填空。
(1)要求还剩多少个灯笼没做,可以这样做:先求,列式为;再求,列式为;最后求,列式为。
(2)综合算式:根据题意,应先算(),再算(),最后算()。
(3)请在上面的算式中标出运算顺序(4)请按标出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提示:在每一步计算中,没有参与运算的数要连同它前面的运算符号一同抄下来。
3、小结。
没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如果算式中既含有乘除法,又含有加减法,先算(),再算()。
【自学检测】1、在算式中标出运算顺序。
76+42×2÷14 100-62+540÷18 15×40-360÷122、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50+75×4-90 360÷40+13×8【巩固练习】1、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50-30×2 300+240÷6÷5 100×4-900÷15275-15+20×3 60-80÷16×12 280-280÷14+442、解决问题。
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P4/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不含括号的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趣复习
师:同学们,今天有几位老朋友来看我们来了,你们还记起它们吗?(生静观)
师:课件出示运算符号“+”“-”,它们是谁?
生:加号和减号
师:对,原来是“加加“和“减减”来了,他俩想和大家做个游戏,看看谁最聪明。
师:课件出示:6○3○2=5;6○3○2=7。
哪位同学能把“加加”和“减减”放入○里使等式成立呢?(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生交流汇报:6+3-2=5;6-3+2=7。
小结:先加再减才得5,先减再加才得7,因为也就是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运算。
师:好,大家发现的知识很有价值,我们再来看谁来了?
(出示:“×”“÷”)是谁?生:“乘乘”和“加加”
它们也想和大家做游戏呢!
师:出示:6○3○2=4 ; 6○3○2=9;
生:6÷3×=4 6×3÷2=9
小结:算式里有乘法和除法也要按从左往右运算。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__混合运算
二、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的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三、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先分步写出出算式,再把分步算式导演出综合算式并学习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2-44+85
=28+85
=113(人)
72-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再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再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
(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
就可以
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
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
A、加减混合。
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
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问题。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四、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选择性地板书。
(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课后反思:
特色之处:
1.这节课我通过把“+-×÷”运算符号进行拟人化来教学,用生动的画面让学生知道“加加和减减”是同一家庭的成员(即同一级的运算),而“乘乘和除除”又是同一家庭的成员(即同一级运算),孩子们学得很有趣味,深刻地记住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教学的每个算式中我都要让学生先通过列分步式的方法理解数量关系后,再让学生当一个“小导演”的游戏把分步式演变成综合算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进一步掌握了混合运算。
改进之处:由于每次都先让学生分步列式再列成综合算式,所以练习量不够。